合成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_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认识聚乙烯和聚乙二酸乙二酯等高分子的合成过程,认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微观本质,建立并理解高分子合成方法的认知模型。
能正确书写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了解链节、聚合度、单体等概念,认识单体、链节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
能由单体推断高分子,由高分子推断单体,并形成正确的思维,建构思维模型。
3.通过认识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渗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由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由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教学难点】由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由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教学过程】主题学习过程概括归理前置作业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分析断键、成键情况,总结它们的异同(从产物种类、碳骨架角度)。
⑴乙烯→聚乙烯⑵乙二酸与乙二醇(1:1成链酯)【用1个乙二酸分子和1个乙二醇分子球棍模型模拟反应过程】⑶两分子甘氨酸形成二肽主题一·再认识加聚反通过前置作业⑴乙烯→聚乙烯,分析聚合物的链节、聚合度以及单体。
总结加聚反应的概念。
【活动1】完成下表。
整合表格信息小组讨论完成问题组1。
应主题一·再认识加聚反应【问题组1】1-1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具有什么结构特点?1-2加聚产物有什么特点(从产物种类、结构组成角度)?1-3加聚反应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从单体种类角度)?【活动2】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单体。
小组讨论总结判断书写的方法。
主题二·缩合聚合反应【活动3】1. 分析前置作业⑵乙二酸与乙二醇(1:1)生成链酯的结构。
2.用链酯分子球棍模型模拟进一步脱水缩合的过程,观察分子中的重复结构单元,理解链节、端基原子和端基原子团,同时关注水分子数目。
3.写出反应方程式,总结缩聚反应的概念。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包括加聚、缩聚和交联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实例5. 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实例2. 教学难点:(1)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基本方法及应用实例。
(2)实验法: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及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产品,引发学生对合成高分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基本方法及应用实例。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主题六 第三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掌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高分子合成的操作,并能够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操作和原理理解。
2. 教学难点:高分子合成过程中细节的观察和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烧杯、搅拌器、滴定管、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催化剂、溶剂等。
3. 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4. 小组分工: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
5. 安全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旧知识: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高分子化合物,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是如何合成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1. 讲解高分子化合物的观点和性质:教师详细诠释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并介绍它们具有的特性,如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等。
2. 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教师详细介绍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聚合反应、缩聚反应等。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合成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对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合成过程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高分子化合物在平时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三)知识拓展1. 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改性技术: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改性技术,如共聚、共混、填充改性等,以拓展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性能的了解。
合成高分子材料PPT教案

第5页/共27页
(三)热塑性与热固性
热塑性聚合物也叫受热可熔聚合物。
常温下是一较硬固体,受热后就会变软(甚至熔融), 待它冷却,还会变硬,再加热又会变软。
这类聚合物一般为线型分子结构,如聚乙烯、聚氯乙 烯等。
热固性聚合物也叫受热不可熔聚合物。
聚氯乙烯 弹性、柔性及低温韧性较好,强度及耐 塑料薄膜、充气薄膜、止水带、防水卷
热 (软) PVC 热性较低,电绝缘性较好
材、软管、片材、地板及装饰材料等
塑 聚氯乙烯 抗压、抗弯强度较高、韧性较好、电绝 给排水管、水工闸门、板材、硬管材、
性 (硬) PVC 缘、化学稳定性较好、成本较低
各种型材
塑 料
聚苯乙烯
PS
质轻、易加工;强度较低、耐热性差、 韧性差
泡沫塑料制品、隔热保温材料
ABS 树脂
强度、刚性高、冲击韧性好、硬度大、 应用广泛,作建筑五金、工具、卫生洁
ABS 耐化学腐蚀性强、易加工等
具、管材、薄板、仪表及电机外壳等
环氧树脂 强度高、耐磨性好、耐腐蚀性强,选用不 玻璃钢制品,层压制品,拌制砂浆及混 热 塑料 EP 同的固化剂,可获得不同性能的塑料 凝土作修补、防护材料,电绝缘材料
第7页/共27页
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的命名方法
(1)在生成聚合物的单体名称之前加“聚”字。 (2)在原料名称之后加“树脂”二字。 (3)商品名称。
常用其英文名称的缩写字母表示。
如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乙烯醇——PVA; 丁苯橡胶——SBR; 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为ABS树脂等。
第12页/共27页
第三节 常用合成橡胶及合成纤 维
《4.2 合成高分子》 说课稿

《4.2 合成高分子》说课稿《42 合成高分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42 合成高分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42 合成高分子”是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进一步完善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如烯烃、炔烃、醛、羧酸、酯等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续学习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实例引入、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合成高分子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结构和合成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建立起清晰的认识。
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和特点,能够写出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方程式。
(3)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合成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缩聚反应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子模型模拟反应历程,进而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从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引入】知识决定命运,科技改变生活。
播放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视频,引入缩聚反应。
【过渡】要想了解缩聚反应,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反应。
【课前小练-实物投影】1、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2、两个甘氨酸分子形成二肽3、己二酸与乙二醇【实物投影】学生展示方程式,分析反应3方程式为什么有不同写法。
【教师演示】在投影仪上分析反应3的历程【设问】发生缩聚反应的单体有什么特点?【ppt投影】四组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的单体。
【要点突破】[分组讨论]利用磁性分子模型探究以下反应机理及特点,并完成以下方程式(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酯化缩聚(2)羟基酸的酯化缩聚n HOOC(CH2)5OH + (n-1)H2O(3)氨基酸的缩聚(4)已二酸(HOOC(CH2)4COOH)与已二胺(H2N(CH2)6NH2)的缩聚反应。
【投影汇报展示结果】[设问]通过前面的探究,相信大家对缩聚反应有了一些了解,关于缩聚反应你还想知道什么?把你要研究缩聚反应所需回答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
并做好记录。
【交流分享】收集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总结交流。
问题一:缩聚物的化学式书写有什么特点?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这与加聚物不同,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如:问题二:生成副产物小分子的量如何判断?[学生探究展示] 由反应1、2、3,学生分组用分子模型拼装进行探究讨论:[教师投影指导]如:①由一种单体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n-1) mol②由两种单体:故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2n-1) mol。
5.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板书设计
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①加成聚合:CH2=CH2 + CH2=CH2 → (-CH2-CH2-)n
②缩聚反应:nH2O + nCH2=CH2 → (-CH2-CH2-OH)n
③其他方法:如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等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①结构决定性能:链结构、支链结构、交联结构等
②性能指标: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溶解性等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3.测试评价
-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讲解反应机理时,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的案例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实验环节,可以增加实验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在课堂管理方面,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堂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不够熟悉,因此在实验前,我花了较多时间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此外,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
3. 能够描述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4.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2.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
3. 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a. 引导学生回顾分子与聚合物的概念;
b. 解释高分子的定义和特点;
c. 教师示范几种常见高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2.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15分钟)
a. 介绍聚合反应的基本过程;
b. 讲解聚合物的分类;
c. 分析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3. 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25分钟)
a. 乙烯基聚合反应;
b. 丙烯酸类高分子的合成;
c. 聚氯乙烯的合成方法。
4.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
a. 结合生活实例,讨论高分子的应用和影响;
b. 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2.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10分钟);
2. 课后作业(30分钟);
3. 学习日志与讨论反馈。
六、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分子的概念和合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缩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子模型模拟反应历程,进而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从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引入】知识决定命运,科技改变生活。
播放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视频,引入缩聚反应。
【过渡】要想了解缩聚反应,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反应。
【课前小练-实物投影】
1、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2、两个甘氨酸分子形成二肽
3、己二酸与乙二醇
【实物投影】学生展示方程式,分析反应3方程式为什么有不同写法。
【教师演示】在投影仪上分析反应3的历程
【设问】发生缩聚反应的单体有什么特点?
【ppt投影】四组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的单体。
【要点突破】[分组讨论]
利用磁性分子模型探究以下反应机理及特点,并完成以下方程式
(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酯化缩聚
(2)羟基酸的酯化缩聚
n HOOC(CH2)5OH + (n-1)H2O
(3)氨基酸的缩聚
(4)已二酸(HOOC(CH2)4COOH)与已二胺(H2N(CH2)6NH2)的缩聚反应。
【投影汇报展示结果】
[设问]通过前面的探究,相信大家对缩聚反应有了一些了解,关于缩聚反应你还想知道什么?把你要研究缩聚反应所需回答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
并做好记录。
【交流分享】收集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总结交流。
问题一:缩聚物的化学式书写有什么特点?
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这与加聚物不同,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如:
问题二:生成副产物小分子的量如何判断?
[学生探究展示] 由反应1、2、3,学生分组用分子模型拼装进行探究讨论:
[教师投影指导]如:
①由一种单体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n-1) mol
②由两种单体:故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2n-1) mol。
阅读材料一,由反应4
[过渡]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缩合聚合物呈现为线型结构?含有三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缩合聚合物会呈现什么样的结构?
[学生]高分子链间产生交联,形成体型(网状)结构。
[教师] 我们知道,由不同的高聚物分子构成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性能,为了得到指定性能的聚合物就必须知道合成它的单体是什么?
请把大家合成的聚合物模型还原成单体,体会一下判断缩聚物单体的方法是什么?
【投影】[学与问]你能看出下列聚合物是由什么单体缩聚而成呢?,
[学生回答]和,方法是:在寻找单体是时,先看它的链节结构,分析它是通过哪一类有机化学反应缩合的;然后根据缩合反应中断键和成键的特点,逆向分析寻找单体。
[投影、教师讲解]缩聚物单体的推断方法常用“切割法”,如下图示: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合成方法-缩合聚合反应,掌握了单体和高聚物的相互推导方法。
【结束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我们所研究的高分子合成方法,人类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各种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应用,为现代工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军事技术,以及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了多种性能优异而成本较低的重要材料,成为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
但愿通过在座各位的努力,能够寻找到更多性能优异的材料,使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巩固训练】
【课堂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
a.
b. c .
d. e. f.
(1)可发生加聚反应的一个化合物是 , 加聚物的结构式为。
(2)可发生缩聚反应的一个化合物是 ,
缩聚物的结构式为。
(3)可发生缩聚反应的两个化合物是 和 ,
缩聚物的结构式为。
【课堂练习2】
在国际环境问题中,一次性使用聚苯乙烯等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是极为严重的环境问
题之一。
最近研制的一种可降解塑料,代号为3HB ,结构简式为,它是
由乳酸缩聚而成,能在乳酸菌的作用下降解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关于聚乳酸说法正确的
(1)该可降解塑料在自然界中可通过________(填序号)反应降解为该聚合物的单体。
A .加成 B .消去 C .水解 D .氧化 (2)该聚合物的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该单体中具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课堂练习3】
根据下列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写出得到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
尼龙6
--------------------------------------------------------------------------------------------------------- (3) 合成橡胶
---------------------------------------------------------------------------------------------------------
(4) 涤纶
(1) PVC (2)
OH
H
【材料一】人类使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但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对纺织品质量的更高要求,从19世纪起,人们就为寻求新的纺织品原料而努力。
1928年32岁的美国化学家卡罗塞斯(W.H.Carothers)博士从大学岗位上应聘到杜邦公司,负责对不久前才兴起的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研究,他们研究了多种脂肪族二元酸与二醇或二元胺的缩合反应,由于保证了反应物料的严格配比,从而获得分子量很高的缩聚物,但大多数产物的熔点偏低、不耐水,虽然有的可以抽丝,但不适于用做纺织纤维。
反复不断地失败使卡罗塞斯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以至身上经常携带着一小瓶准备自杀的氰化钾。
一直到工作6年后的1934年,终于在合成的数百种产品中,找到有希望成为优良纺织纤维的聚酰胺-66,尼龙(Nylon)是它在投产时公司使用的商品名。
杜邦公司为了使它工业化,动员了230多名各方面专家,花费2200万美元,到1939年始正式投产。
这一成功不仅是合成纤维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也是高分子科学的重要进展。
尼龙投产后,杜邦公司马上宣布他们生产了比蜘蛛丝还细,比钢还结实的全新有机纤维。
尽管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仍然引起各方面关注。
用它织成的女丝袜,销售第一天就卖出400万双,报纸上还报道了当时许多销售店曾引起“尼龙骚动”的场面。
【尼龙66】请写出已二酸(HOOC(CH2)4COOH)与已二胺(H2N(CH2)6NH2)的缩聚反应方程式。
【阅读材料2】酚醛树脂1907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Leo Hendrik Baekeland,1863-1944)完全由人工合成出了高分子酚醛树脂,拉开了人类应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序幕。
酚醛树脂的结构式如下课后请参照p107内容找出合成它的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