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简述了温度传感器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列举并分析了常用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对比了国内外温度传感器设计和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着重阐述了国外先进的CMOS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原理。

最后,文章对温度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说明.关键词:温度传感器,IC温度传感器,CMOS集成温度传感器一、背景介绍1。

1绪言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1]传感器是以一定的精度和规律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它是实现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2]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参数,它与人类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为检测温度进行了各种努力,并开始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

[3]在人类社会中,无论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国防、医学及环保等部门都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4]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流程中,温度测量点一般要占全部测量点的一半左右。

[5]因此,人类离不开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技术因而成为许多应用技术的基础环节,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并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6]1.2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分类人们研究温度测量的历史已经相当的久远了。

公元1600年,伽利略研制出气体温度计。

[7]一百年后,酒精温度计[8]和水银温度计[9]问世。

到了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了热电偶传感器[10],人类真正的第一次把温度变成了电信号。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应用综述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应用综述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应用综述温度传感器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传感器类型。

它将物体的温度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具有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广、稳定性好、精度高的优点。

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敏电阻、热电偶和集成形,且他们的制造方法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它的发展已经从模拟分离和集成阶段过渡到智能阶段。

今天,温度传感器不仅仅是温度输出信号,而是综合的湿度测量信号,且其信号输出也由原来的单一信号变成多样化的输出形式,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可以根据需要对测量的温度进行记录、设置上限报警和自控控制等多种功能。

以下介绍温度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

1 溫度传感器的发展情况1.1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历程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3)智能温度传感器。

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以及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1.2温度测量的最新进展目前,虽然主要温度传感器的技术,如热电偶、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辐射温度计等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但它只可用于在传统的应用并不能满足现有要求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因此,各国专家正在竞争开发新型温度传感器,自己特殊实用的温度测量技术。

热电偶是一种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用途广泛。

近年来,一种新的温度测量技术被开发出来,其在火灾报警中具有独特的应用。

这种新型的温度传感器被称为特种测温热敏电缆,又被称为连续热电偶(或寻热式热电偶)。

2 温度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1温度传感器在军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在军工业中,用到温度传感器的有:军用的,大炮,导弹,火箭,无人探测机,消防坦克,航空航天等一系列军用物资。

工业用的有:火电核电、制造业、机械制造、玻璃陶瓷、塑料橡胶、酿酒、制药、食品、烟草、冶金冶炼、石油化工、轻工纺织、水处理、等工业行业。

2.2温度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有人体测温、空调、微波炉、烤箱、热水器等等一些生活用品。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简述了温度传感器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列举并分析了常用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对比了国外温度传感器设计和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着重阐述了国外先进的CMOS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原理。

最后,文章对温度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说明。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IC温度传感器,CMOS集成温度传感器一、背景介绍1.1绪言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1]传感器是以一定的精度和规律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它是实现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2]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参数,它与人类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为检测温度进行了各种努力,并开始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

[3]在人类社会中,无论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国防、医学及环保等部门都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4]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流程中,温度测量点一般要占全部测量点的一半左右。

[5]因此,人类离不开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因而成为许多应用技术的基础环节,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并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6]1.2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分类人们研究温度测量的历史已经相当的久远了。

公元1600年,伽利略研制出气体温度计。

[7]一百年后,酒精温度计[8]和水银温度计[9]问世。

到了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了热电偶传感器[10],人类真正的第一次把温度变成了电信号。

研究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

研究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

研究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光纤测温就已成为检测温度的最先进的技术,由于其不易受电磁干扰的优点,普遍应用于检测温度的工作当中。

并且光纤测温技术操作起来非常简便,与高科技产品都很匹配,如计算机等电子设施,再加上光纤不仅传输性能强,而且还具有抗辐射的特性,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各种环境的作业中。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十分青睐此项技术,逐渐地用其取代传统的检测温度的技术,光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1 不同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和研究现状按照工作原理,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类别分为功能型和传导型两种。

其中功能型传感器是指,温度检测是依据,光纤会跟随温度改变的特点进行的传感器;而传导型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对温度检测时,光只是起到信号指示的功能,通过光的指示可以躲避复杂环境下的温度测试,此类传感器系统较为复杂。

下面就详细介绍两种光纤温度传感器。

1.1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通常用在检测空间温度分布的系统,其原理最早于1981年提出,后随着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最终研制出了此项技术。

这种传感器原理发展是基于三种传感器的研究,分别是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喇曼散射。

在瑞利散射(OTDR)和布里渊散射(OTDR)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因此未来的传感器研究热点,将放在对基于喇曼散射(OTDR)的新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上。

最近,土耳其Gunes Yilmaz开发出了一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此传感器的温度分辨率是1℃,空间分辨率是1.23m。

在我国也有很多大学展开了对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究,例如,中国计量大学1997年发明出煤矿温度检测的传感器系统,其检测温度为-49℃~150℃,温度分辨率为0.1℃。

1.2 光纤荧光温度传感器当前最热门的研究,就是针对光纤荧光温度传感器,其是利用荧光的材料会发光的特性,来检测发光区域的温度。

这种荧光的材料通常在受到紫外线或红外线的刺激时,就会出现发光的情况,发射出的光参数和温度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测试温度。

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装置,它能将感知到的信号转换为可以被人们识别和处理的电信号或数字信号。

本文将从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传感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20世纪初,光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出现。

20世纪中叶,电化学传感器开始出现。

到了20世纪末,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传感器的发展。

MEMS传感器由微纳加工技术制作而成,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实现了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布置和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处理。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传感器的应用现状。

传感器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在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可以监测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空气质量等,以帮助人们了解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传感器可以监测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机器设备的压力变化,及时发现故障,减少设备损坏和停机时间。

再次,在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可以实现家居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温度变化,智能调节器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空调的开关和温度设定。

此外,在医疗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人体各种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血糖水平等,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虽然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感器的能耗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感器一般需要长期稳定运行,但是电池寿命有限,为了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需要开发更低功耗的传感器和节能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

其次,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4年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摘要光纤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光纤的传感器技术,在温度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趋势和前景。

简介光纤温度传感器是通过测量光纤的温度变化来实现温度监测的一种传感器技术。

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相比,光纤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防水、防电磁干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航天等领域。

市场规模目前,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X%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其中,光纤温度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市场驱动因素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驱动因素:1. 工业自动化的增长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温度监测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光纤温度传感器以其高精度、长寿命等特点,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能源行业的需求能源行业对温度监测有着极高的需求,光纤温度传感器能够在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下稳定工作,因此在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医疗领域的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温度监测的需求也在增加。

光纤温度传感器具备非接触、高灵敏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体温测量、手术过程监测等诸多方面。

市场挑战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1. 技术难题光纤温度传感器技术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解决光纤损耗、温度漂移等问题,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精度。

2. 价格竞争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法规标准的制定光纤温度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尚未建立统一的法规和标准体系,这给市场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市场趋势和前景光纤温度传感器市场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技术创新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温度传感器将进一步提高其精度和可靠性。

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传感器的历史及现状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适用领域可以划分多种类型。

其中,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

从17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利用温度计进行测量,而真正把温度变成电信号的传感器是182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的,这就是后来的热电偶传感器。

在半导体得到充分发展以后,相继开发了半导体热电偶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

与之相应,根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相继开发了声学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我国的传感器发展已经经历了50多个春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给传感器行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90年代,在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加强传感器的开发和在国民经济中普遍应用”的决策指引下,传感器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来看,传感器的应用已经遍及到工业生产、海洋探测、环境保护、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等多方面的领域,几乎所有的现代化的项目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应用。

在我国的传感器市场中,国外的厂商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虽然国内厂商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无法跟上国际传感器技术的步伐。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建立了传感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国家重点试验室等研发基地,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和传感器产业,目前我国已有1,688家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其中从事MEMS研发的有50多家。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随着我国的投资环境的改善已经对传感器技术的大力支持,各国传感器厂商纷纷涌进我国的传感器市场,使得国内的传感器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于此同时,强烈的技术竞争必然会导致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我国传感器技术的快速进步。

未来的传感器会向着小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集成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及信号和数据处理器总装集成的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研究

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研究

二、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在算法方面,智能温度传感器通常采用一些经典的算法,如卡尔曼滤波、神 经网络等,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高测温的精度和稳定性。
二、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温度传感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接触式传感器需要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而非接触式传感器则无需接触被测物体, 通过红外线等原理进行测温。两种类型的传感器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应用 场景进行选择。
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研究
目录
01 一、智能温度传感器 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 程
02
二、智能温度传感器 的研究现状
03
三、智能温度传感器 的应用场景
04
四、智能温度传感器 的未来展望
05 五、结论
内容摘要
智能温度传感器: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神器
内容摘要
在21世纪的今天,温度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智能温度传感器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更便利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本次演示将对智能温度传感器进行深入探讨,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智能温度传感器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智能温度传感器是通过内置的微型芯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转化 为数字信号输出的一种设备。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智能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 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二、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2、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中,智能温度传感器可以对环境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智能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场景
3、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智能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病患的体温,实现 远程监控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简述了温度传感器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列举并分析了常用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对比了国内外温度传感器设计和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着重阐述了国外先进的CMOS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原理。

最后,文章对温度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说明。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IC温度传感器,CMOS集成温度传感器一、背景介绍1.1绪言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1]传感器是以一定的精度和规律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它是实现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2]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参数,它与人类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为检测温度进行了各种努力,并开始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

[3]在人类社会中,无论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国防、医学及环保等部门都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4]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流程中,温度测量点一般要占全部测量点的一半左右。

[5]因此,人类离不开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因而成为许多应用技术的基础环节,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并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6]1.2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分类人们研究温度测量的历史已经相当的久远了。

公元1600年,伽利略研制出气体温度计。

[7]一百年后,酒精温度计[8]和水银温度计[9]问世。

到了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了热电偶传感器[10],人类真正的第一次把温度变成了电信号。

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了各种温度传感器。

本世纪,在半导体技术的支持下,相继诞生了半导体热电偶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

[11]与之相应,根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相继开发了声学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12]温度传感器有四种主要类型: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IC温度传感器。

[13]热电偶传感器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材料的粗细无关,用非常细的材料也能够做成温度传感器。

也由于制作热电偶的金属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这种细微的测温元件有极高的响应速度,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过程。

然而热电偶传感器的灵敏度比较低,容易受到环境干扰信号的影响,也容易受到前置放大器温度漂移的影响,因此不适合测量微小的温度变化。

[14]IC温度传感器即数字集成温度传感器,其外形非常得小,这样更加让它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中,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无数的便利和功能。

尤其是CMOS工艺实现的智能温度传感芯片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与标准数字工艺兼容以及芯片面积小等优点,已经取代了双极型工艺。

IC温度传感器又包括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类型,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将温度传感模块和信号的处理电路同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15]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研究方向及进展2.1.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力加强传感器的开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普遍应用”等一些列政策导向和支持下[16],在蓬勃发展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的推动下,传感器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在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和竞争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进展,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但由于国内的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对温度传感芯片的设计和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18]。

为此,相关的企业和部门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例如由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主办的、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等公司共同携手组织的“中国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展览会”,该展览会是中国最大的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展,以共同探讨交流中国“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之发展机会,促进行业发展。

[19] 在集成数字智能温度传感器领域,国内相关的设计和研究尚处于较基础的阶段。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同类温度传感器诸如DS18B20,AD7416 ,AD7417,AD7418,AD590等F,大多出自国外DALLAS、ADI等大公司。

[20]国内公司不仅相关产品少,而且已申请到的相关专利也比较少,除了厦门大学等高校申请的专利外[21],还有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22]、苏州纳芯微电子[23]、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24]、上海贝岭[25]等少数研究机构或企业的专利,虽然其专利名称较大,但技术涉及点比较有限。

因此,在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方面,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6]2.1.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国外情况方面,全世界现在大概有5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工作,研发、生产单位数千余家。

在市场上,温度传感器的种类众多,在应用与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场合时DALLAS(达拉斯)公司生产的DS18B20温度传感器当仁不让。

[27]DS18B20是美国DALLAS 半导体公司继DS1820之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

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他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书方式。

可以分别在93.75ms和750ms内完成9位和12位的数字量,并且从DS18B20读出的信息或写入DS18B20的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单线接口)读写,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18B20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

因而使用DS18B20可是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而其超小的体积,超低的硬件开消,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附加功能强,使得DS18B20更受欢迎。

[28]对于普通的电子爱好者来说,DS18B20的优势更是学习单片机技术和开发温度相关的小产品的不二选择。

[29]DS18B20的主要特征有:全数字温度转换及输出;先进的单总线数据通信;最高12位分辨率,精度可达土0.5摄氏度;12位分辨率时的最大工作周期为750毫秒;可选择寄生工作方式;检测温度范围为–55°C ~+125°C (–67°F ~+257°F);内置EEPROM,限温报警功能;64位光刻ROM,内置产品序列号,方便多机挂接;多样封装形式,适应不同硬件系统。

[30] DS18B20以其较高的综合性能获得了较高的市场率,但其精度仅能实现-10°C~+85°C 下误差土0.5°C,这与其使用的测温原理有关,DS18B20采用了不同温度系数的振荡器测量振荡周期的方法进行测温,较高的非线性可能导致其精度无法提升。

纵观国外温度传感器的研制情况,精度及其他指标最高的,还属于智能型的CMOS集成温度传感器。

该传感器使用的是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VBE作为测温信号,通过直流低频信号直接测量出温度的变化。

从集电极电流IC和基极-发射极电压VBE之间著名的指数关系,可以得到以下VBE与绝对温度T的关系函数。

VBE(T)几乎是温度的线性函数,其典型的斜率是-2mV/K。

如果集电极电流比是常数,两个不同集电极电流IC1和IC2驱动的晶体管V BE的差值ΔV BE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关系(PTAT)。

在一个带隙基准电压源中,放大的ΔV BE加到V BE上产生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基准电压V REF,在后面的ADC中可以利用这些量准确的测量出与温度正比的物理量,从而计算得到比较准确的温度值。

[31]国外的智能温度传感芯片多采用9-12位的A/D转换器,其分辨力可达0.5-0.0625℃。

这些只能的温度传感器大多由片上Σ-Δ ADC和数字总线接口在CMOS工艺下实现。

传感器使用衬底PNP晶体管用于产生温度传感器和ADC的参考电压。

通过使用斩波放大器和动态元件匹配使得读出电路获得了高的初始精度,采用二阶曲率校正获得高线性度。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降低或消除各种非理想因素,最后使得传感器的温度偏差主要由PNP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决定的,并利用片内额外的晶体管测量校准得到环境温度,与传感器的输出相比较整理后得到最终结果。

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校准技术,这个方案更迅速、生产成本更低。

[32] 2002年由MAXIM公司研制的MAX6657型智能温度传感器,输出11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可达0.125℃,测温精度为1℃;2005年菲利普Michiel A. P. Pertijs及其团队发表的温度传感技术,其研究成果可以实现-50℃到120℃时±0.5℃的精度[31],同年将精度提高到最高的±0.1℃[32],成为当时精度标准最高的温度传感器;2009年英特尔Hasnain Lakdawala及其团队发表了体积更小的32nm、精度0.45℃的温度传感器[33]。

这几年来温度传感器的研究仍朝着精度更高、体积更小的发展趋势在前进。

[34]2.2存在问题CMOS温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各个模块的各种非理想因素,引起输出的误差,造成温度传感器精度下降。

为了消除这些非理想因素的影响,就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首先,VBE的曲率也将表现在参考电压VREF中,反过来也会导致μ(T)的非线性。

(1)的最后两项模仿了曲率。

对于η=4.4时和与温度成正比的集电极电流,在-50℃到120℃范围中相应的非线性达到2℃。

幸运的是,曲率的二阶成分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给VREF一个小的正温度系数来消除[35],即,α在(3)中略大于带隙基准。

用适当的α值,依赖温度的VREF引起的二阶非线性刚好消除了VBE产生的二阶非线性,只剩下约0.3℃以内的三阶非线性。

其次,依赖ΔVBE电流源的误差主要取决于直接加到ΔV BE上的运放零点偏移量V OS。

为了达到0.1℃的温度误差,这个偏移量必须小于10μV。

由于CMOS运算放大器的典型偏移在毫伏范围,偏移的消除是必需的。

电流源和PNP晶体管间的不匹配也会导致温度误差。

为使这些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匹配必须优于0.035%,这就需要动态元件匹配。

运算放大器的偏移可以使用斩波技术消除。

一个普通的斩波放大器,一双斩波开关加在需要消除偏移V OS的放大器上[36]。

输入处的斩波器调制输入信号到控制信号频率ΦH上,并位于偏移和放大器的拐点频率1/f以上。

输出处的斩波器解调被放大的输入信号,同时调制被放大的偏移和1/f闪烁噪声到频率ΦH上,这样就可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LPF)来滤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