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讨论ppt课件

课件contents •病例介绍•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例分析•并发症防范与处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反思目录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籍贯:XX 省XX 市姓名:XXX性别:男职业:无年龄:3岁入院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主诉与现病史主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逐渐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曾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结果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升高,糖含量降低;头颅CT检查显示脑膜强化,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与治疗措施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措施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化脓性脑膜炎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病原菌通过血行感染、直接扩散或病灶蔓延等途径侵入脑膜组织,引起脑膜急性炎症反应。
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01020304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脑膜炎的60%以上。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5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多见。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分型根据病原菌不同,可分为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类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相鉴别。
03病例分析病例特点总结中年男性,因头痛、发热、呕吐入院。
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检查结果
✓ 血常规:WBC18.9×109/L,N86.7%,Hb97g/L,PLT521×109/L; ✓ 超敏C反应蛋白96mg/L;降钙素原6.5ug/L;血沉75mm/h ✓ 肝肾功心肌酶电解质正常 ✓ 血培养正常 ✓ 体液免疫IgG、IgA略低,细胞免疫未见到明显异常 ✓ 脑脊液细胞学显示外观浑浊,白细胞数1280 ×106/L ,多核90%,单核10%;糖1.2mmol/L,蛋白
✓ 既往史:易患呼吸道感染,否认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禽类接触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 术及输血史,否认误服药物毒物及不洁饮食,预防接种按照正常程序进行。
✓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重点内容及目的
✓ 生命体征,呼吸节律频率,脉搏,血压,体温,意识状态,瞳孔,四肢循环情况,毛细血管再充盈 时间,来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
病史
✓ 现病史: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伴有嗜睡,有过数次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 容物,无咳喘,无腹泻,无皮疹,无肢体活动障碍,当地诊所给予“退热药,胃复安、头孢菌素”治疗2天, 呕 吐 缓 解 , 但 是 仍 然 有 反 复 发 热 及 嗜 睡 , 当 地 人 民 医 院 查 血 常 规 : 白 细 胞 2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 80.8%,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357×109/L,电解质无异常。半天前抽搐一次,表现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双眼向上凝视,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四肢僵硬抖动,口周青,予水合氯醛灌肠,约5分钟后抽搐停止。紧急 来我院。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睡眠多,大小便无异常。
64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1 .血常规 : .I 3 白细胞< x 0L3 ,4 1) 19 9例,1~0 X 4 l ̄ 例 (— 0 × oL1 / (O2 ) 1札 3 例 ,2 x0 1 例 。 中性 粒 细胞 比值 >0 1 例 。 O 1 >0 1礼 1 8% 9 1. .2血电解质 :血 清钠离子浓度< 3m o L1 例 (81%) 3 10 m  ̄ 8 2. 3 ,
宁夏石 嘴山市 第一人 民 医院(500 7 30 )
21年 l月 2 01 O 2日收稿
'J化 脑 临床 以发热 、 吐 、 痛及 精神 改变 等症状 、 膜刺 bL 呕 头 脑 激征 和脑脊 液 改变 为特 征I 本 组病 例 以发热 、 、 l 】 。 抽搐 呕吐 、 痛为 头 主要 症状 。 常见致 病 菌有 脑膜 炎双球 菌 、 肺炎链 球菌 、 嗜血杆 流感 菌等 。小儿 化脓 性 脑膜 炎起 病 多较 急 ,S C F常规 检查是 确诊 的依 据 ,S 培 养是 诊 断化 脓性 脑膜 炎 的金 标 准[ CF 3 1 。而本 组 5 例 患儿 2 行 C F培养 , 3 S 仅 例阳性 , 其中 1 例为肺炎球菌 , 例为金黄色葡 2 萄球菌, 低于文献报道值 S 。C F培养费时长 , 不能起到早期诊断 的 目的 , 因此需 根 据患儿 临 床症 状 、 征 , 体 同时结 合脑 脊液 典型改 变做 出诊断 。典 型化 脓性 脑膜 炎 C F 力高 , S压 外观混 浊 , 白细胞> l0x OL 以中性 粒 细胞 为 主 , 含 量低 , < . m l , 至测 O 0 lq , 糖 常 1 m o L甚 1 / 不 出 , 白含 量增 高 , 蛋 多在 1 g ./ O L以上 发 病早 期 C F可正常 。 。 S 近 年 由于抗生 素 的广泛 应 用 , S C F可呈 不典 型改 变 。这可 能与 不合 理地使用抗生素导致化脑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不典型 ,尤其是 C F 果不 典型 有关 。有报 道 指 出 , 抗生 素治 疗对 于 C F中 S结 虽然 S 白细 胞数 有 明显 影 响 , 对糖 及 蛋 白质 含量 影 响不 大i 因此 , 但 6 1 , 临 床医师分析 C F结果时应综合考虑 C F常规及生化 ,而不能因 S S 为 白细胞 数正 常或者 较 低就 轻易放 弃 对化脑 的诊 断 。 本组脑 脊液 白细胞 总 数 > 0 x0 L4 50 lq 8例 (8 9 )总 蛋 白定 量 ≥11 0 7. % , 6 . L 5 例 ( 1 7 )葡 萄 糖 定 量 < . m o L4 8. % , 9 2 4 m l 9例 (03%)符合 化 脑 2 / 8. 3 , 典 型 C F特点 。本组 病 例血 钠降 低 占 1 例 ( 2, %) 急 性化 S 8 占 81 。 3 脑 时 出现低 钠 血症 的机 制 尚不完 全清 楚 , 目前认 为主要 与抗 利尿 激 素 异常 分 泌综 合 征 (I D 和 脑性 失 盐 综合 征 ( S V 关 。 SA H) C W)1 有 本组 有 1 血钾 高 于 10 m Y , 原 因考 虑可 能 为严 重酸 中毒 例 5m oL 其 造 成钾离 子 由细胞 内转 移 到细胞 外造 成 。因此 , 临床治 疗 中应 在 密切 监测 电解 质变 化并 及 时纠正 , 少并 发症 的出现 。 减 脑 C 查 并非 化脑 的主要 诊 断依 据 , 数是 在 怀疑有 并 发 T检 多 症 时 才进 行 此项 检 查 。本 组 4 患儿 行 脑 C 检 查 ,8 正 常 6例 T 1例 (9 3 ,8 3. %)2 例异常(0 7 。D e 1 6 . %) rd等同 5 例化脑进行头颅 8 i 对 8 C T检查 ,T异 常 2 例 , 4%。 目前认 为 化脑 影像 学检 查 的阳 C 7 占 7 性 率高 低与 临床 并发 症 出现有 密切 关 系。 国内有学 者认 为【 化脓 8 】 性脑膜炎 C T异常率与病程及检查指征掌握有关,但颅脑 c T是 诊断 化脑颅 内并 发症 的准 确指 征 。 来认 为化脑 早期 磁共振 可表 近 现为 大脑 凸面软 脑膜 一 网膜炎 及硬 膜炎 ,故对 化脓性 脑膜 炎患 蛛 儿应 放宽影 象学 检查 指征 。 化脑 抗菌 药 应用 原则 是 对病 原 菌 敏感 、 C F中浓 度高 、 在 S 能 快速杀菌达到无菌化 。 目前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最合适的经 验性选择。 本组患儿治疗初始即选用最佳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 抗生素。 以覆盖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等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致病 菌, 迅速控制感染 ,87 h 4 — 2 后根据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再调整 相应 的抗生素1 9 ] 。头孢曲松与头孢噻肟对化脑有足够的脑脊液渗 透作用 , 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茵均有强有力抗菌性 , 且对 B内酰胺 酶稳定 。 本组患儿基本应用头孢 曲松钠。其中 2 例患儿根据 C F S 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 选用万古霉素 , 均治愈。国外学者曾报道[ 1 O l 应用 利奈 唑胺 治愈 1 C F培养 阴性但 血 培养 为凝 固酶 阴性葡 例 S 萄球菌的化脑患儿 , 该患儿合并硬膜下脓肿。 综上所述 , 临床工作中对于提高化脑诊断的准确性必须注意 以下几点 : ①全面分析、 判断病情 ; s  ̄c r常规不典型时 , 可及时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病学
一 发病年龄
90%以上病例在出生1个月-5岁发生
二 传播途径
血源性(大多数) 邻近感染扩散 异常通道直接入侵
发病机制
不同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基本相 同。致病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脑 脊液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细菌大量繁殖,菌壁抗原 成分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 胞,促使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一系列 软脑膜的炎性病理改变。
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 疗程常为3周。
治
二 对症及支持治疗
疗
1. 保证热量及水分: 水分供给:60-80ml/kg/day。边补边脱原则。 2. 颅压增高: 20% 甘 露 醇 1-2g/kg/ 次 , Q4-Q6h ; 可 与 皮 质 激 素 (地塞米松0.3-0.5mg/kg/day) 联合使用。
碍。
四 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失听、失明、瘫痪、癫痫等。
实验室检查
一 外周血象
白细胞显著增高,可达20×109/L-40×109/L;分
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0%以上;严重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有时反而减少。
二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
压 力 (mmH2O) 外 观 <180 <1.76Kpa 高 清 米汤 样 毛玻 璃 清、 或不 太清 不太 清
4: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51.32×10^9/L,NE%0.87,LY%0.07, RBC4.01×10^12/L, HGB106g/L,PLT237×10^9/L。 CRP:146.00mg/L。 PCT:1.17ng/ml。 结核抗体IgG-血清:阴性。 外院脑脊液常规:浊度:透明,细胞数:1000x10^6/L,多核:80%,单核:20%。 脑脊液生化:葡萄糖:4.0mmol/l,氯:108.4mmol/l,脑脊液蛋白:1708mg/L。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美平
教学查房之四《化脓性脑膜炎》【55页】

临床表现
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突起高热、烦躁不安、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 碍,30﹪伴惊厥。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皮肤瘀点瘀癍和休克
临床表现
2.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 小婴儿: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
3.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最常见 Kerning Brudzinski
Ⅱ
Ⅳ
Ⅲ
Ⅶ
Ⅵ
解剖生理基础
脑室的结构
a.端脑的内腔为侧脑室,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b.间脑的内腔为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
室相通 c.脑桥、延髓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腔室为
第四脑室,向下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 和 脊 髓 的 侧 面 模 式 图
解剖生理基础
脑脊膜是包在脑和脊髓外界的结缔组织膜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商洛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目的与要求
熟悉化脑的病因 了解化脑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 和不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 掌握化脑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掌握正常与异常脑脊液的判断
讲课主要内容
病因学 病理与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及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脑膜炎刺激征
脑膜炎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
新生儿与小于3个月婴儿脑膜炎
体温波动 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惊厥不典型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并发症及后遗症
1. 硬脑膜下积液
①发生率: 30~60%患儿可发生,加上无症状者可高 达80%
②好发年龄及感染细菌:<1岁,4~6月多见,以肺 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
结核性脑 膜炎
常升高,阻塞 时低
202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全文)

202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全文)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在小儿,尤其婴幼儿中较常见,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抗菌药的使用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该病致残率高,治疗后生存者中有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目前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改变、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临床症状及体征各种细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主要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
但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年龄:儿童期化脓性脑膜炎:更容易有典型的症状,例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痛及僵直,意识状态受损以及精神差,查体可有意识障碍、颈抵抗、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
婴儿期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常先有呼吸或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进食差,后发热,烦躁不安、嗜睡、目光呆滞,部分可有惊厥、摇头,前因饱满、布氏征是重要体征。
另外,患儿如有以下情况需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头面部软组织感染或败血症,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脑脊膜膨出或颅脑外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婴儿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一般治疗无效;乳幼儿初次高热伴惊厥,不能用一般热性惊厥解释。
实验室检查1 .脑脊液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
(1)脑脊液常规检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典型改变为: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达500~1000χ10八6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显著降低,蛋白明显增高,氯化物正常。
取脑脊液时,穿刺外伤致脑脊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增多,要对其进行校正,方法为:当脑脊液存有700×10^6∕L红细胞时,则白细胞总数为原有白细胞总数减去1×10Λ6∕L白细胞。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手术 7例 , 毛窦 手术 7例 , 皮 脑脊 膜膨 出 2例 ) 。5例 脑积水
患 者 在 随访 中 1例 脑 脓 肿 患 儿 经 穿 刺 引 流 术 后 痊 愈 。 硬 膜 下积液给予穿刺及穿刺引流术治疗 , 病情 均 有 好 转 。
3 2 化 脓 性 脑 膜 炎 诊 断 依 据 遇 有 以 下 情 况 应 考 虑 有 化 . 脑 : 1 病 儿 有 呼 吸道 或 其 他 感 染 , 上 呼 吸道 感 染 、 炎 、 () 如 肺 中
例化脑 ( 除外新生儿化脑 ) 患儿 临床资料分 析如 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耳炎 、 乳突炎 、 骨髓 炎 、 窝 组织 炎或 败血 症 , 蜂 同时伴有 神经 本组 化脓性脑膜 炎患者 5 6例 , 2 男 9例 , 女
之一 , 具有 高发 病率 、 高病 死率 和 严 重合 并 症多 的特 点 J 。
为探 讨 近 几 年 化 脑 的 临 床 特 征 、 染 病 原 菌 种 类 及 其 耐 药 感 性 , 将笔者所在医 院 20 现 0 8年 4月 ~2 1 0 0年 4月 收 治 的 5 6
球菌 、 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 、 凝 沙门菌属和李斯特菌等。
医学 创 新
21 0 0年 7月
第 7卷 第 2 期 1
Mei ̄ In v ̄ i f i 』 : de n o o 0 n h Y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8 ・ 9
・
临 床 研 究
・
儿 童化 脓 性 脑 膜 炎 临床 分 析
冶合 曼 刘 荣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 3 ] 姚 爱 萍. 氨 溴索 雾化 吸人 治 疗 ̄ J , J L 支 气管 肺 炎疗 效观察 [ J ] . 中国
基层 医药 , 2 0 1 1 , 1 8 ( 1 0 ) : 9 7 — 9 8 .
临床推广 。 参 考 文献
[ 1 ] 胡锦 华 . 盐酸 氨溴 索 治疗/ j , J L 支气 管肺 炎 的疗效 观察 [ J ] _ 中国 民
族 民 间医药 , 2 0 1 1 , 1 O ( 4 ) : 1 2 3 . [ 2 ] 曾卫 娟. 盐酸 氨溴 索治疗 / j  ̄ . I L 支气管 肺炎 的疗 效 观察 [ J ] . 中国 当
囡眶|臣—盈同
2 0 1 3年 1 月第 1 1 卷 第 3期
表 l 治疗 组和 对照 组 临床 症状 、体征 缓解 情 况比 较
・
临床研 究 ・ 5 0 1
发展 中国家则 以细菌为主 。 盐 酸氨溴 索又名沐 舒坦 ,是 目前临床 常用 的黏痰 溶解剂 ,为溴 己 新 代谢 生 成而 来 ,对 降低痰 黏度 ,促 进 呼吸道 纤毛 上皮 细 胞再 生有 良好效果 ,使 纤毛摆 动功能恢 复正常 ,恢复 其运送 和促排能力 ] 。因 此 ,利用 盐酸氨溴索 良好的排 除作用及分泌 物溶解特 性 ,充分溶 解分 泌物 ,促进黏 稠分泌 物的排 除,减少粘液在 呼吸道 内滞 留 ,改善 呼吸 状 况 。 同时 ,盐酸 氨溴索 的抗氧 化作用 通过抑制 白细胞 和肥大 细胞 释放组 胺 、白三烯和各类 细胞 因子 ,防止肺损 伤进一步发 生 ,降低 氧 自由基对 组 织损 害 ,减轻 肺部 炎症 反应 。 盐酸氨 溴索 与其 他抗 生素 ( 如阿莫 西林 、头胞呋辛等 )合用 可产 生协 同作用 ,使抗生 素在肺 内 浓 度增 高 。本研 究表 明 ,对 支气管肺 炎患儿使 用盐 酸氨溴索静 脉注 射 治疗 ,在 体温恢复 正常时 间 ,气急消 失时间 、咳嗽咳痰消 失时间 、 听诊 干湿 a 音 消失 时间、平均住 院天数均 明显改善 ,临床疗效显 著 , 与常 规治疗相 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综上 所 述 ,对 支气 管肺 炎 患儿使 用 盐酸 氨溴 索静 脉 注射 治疗 , 起 效快 、疗 效好 、作 用 时 间长 、安全 可靠 、使 用方便 等特 点 ,值 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标签: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2002年4月~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成人化脑患者65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点、CSF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15~19岁9例,20~29岁4例,30~39岁31例,40~49岁9例,50~59岁5例,60~69岁4例,>70岁3例。
65例患者经临床表现、CSF检查、血及CSF培养,正规抗生素治疗有效而确诊为化脑。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头痛(95.4%)、发热(89.2%)、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80.0%)为主,精神意识改变也较常见(32.3%),主要表现为激动、谵妄、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65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7例,肺部感染4例,中耳炎2例,中耳炎并发CSF鼻漏1例,鼻窦炎4例,颅脑外伤2例,胆囊炎2例,阑尾炎1例,乳突炎1例,口周疱疹1例,不洁饮食1例,化脓性脑膜炎病史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病史2例,2型糖尿病1例。
其余患者无明显诱因。
1.3 实验室检查
1.3.1 CSF及实验室检查CSF外观混浊或乳白10例,清亮者55例。
侧卧位时CSF压力在70~180 mm H2O 为正常, ≤70 mm H2O为降低, ≥200 mm H2O 为增高。
CSF压力正常者19例占29%,压力增高者46例占71%,其中压力﹥300 mm H2O者10例占15% 。
CSF细胞学白细胞均升高(327~32 000)×106L/L,以呈粒细胞为主且中性粒细胞比例≥70%有36例占55%;呈混合细胞反应型17例占26%,淋巴细胞为主型12例占18%。
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0.45 g/L有58例占89.23%,其中1例最高达8.40 g/L;CSF糖含量<2.5 mmol/L者34例占52%,其中最低者0.975 mmol/L;氯化物含量<120 mmol/L 者46例占70.8%,其中最低者为92.6 mmol/L。
1.3.2 细菌培养32例行CSF细菌培养,其中阳性9例,阳性率(2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链球菌1例,腐生球菌1例,中间
葡萄球菌1例,枯草杆菌1例,柄稻黄色单胞菌1例。
血培养23例,阳性3例(1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中间葡萄球菌1例,少动鞘氨醇杆菌1例。
1.3.3 其他辅助检查37例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109/L者4例,(4~10)×109/L者4例,>10×109/L者17例,>20×109/L者12例。
65例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39例结果正常,脑积水或脑室扩大8例,弥漫性脑水肿表现者2例,陈旧性脑梗死或缺血灶5例,脑内囊性占位2例,双侧鼻窦炎5例,脑萎缩1例,左侧乳突炎1例,小脑幕扁桃体疝1例,脑内软化灶1例。
18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8例提示异常,轻到中度弥散异常6例,广泛弥散性异常2例。
1.3.4治疗及预后化脓性脑膜炎一旦确诊,在细菌培养及药敏未出来之前,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及经济情况,经验性的选择合理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一般选择青霉素类和(或)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同时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和改善脑代谢。
在本组研究病例中,对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换用万古霉素治疗,或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于病情严重颅内压较高的病例予以综合治疗,包括物理降温、控制癫痫、脱水降颅压、抗休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2 结果
治愈32例(49.23%),好转21例(32.3%),自动出院10例(多因经济困难),转外科行脑脓肿手术1例,死亡1例。
3 讨论
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细菌有多种。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1]。
本组中32例行CSF细菌培养,9例培养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链球菌1例,腐生葡萄球菌1例,中间葡萄球菌1例,枯草杆菌1例,柄稻黄色单胞菌1例,与报道相符[1]。
头痛、发热、呕吐仍为化脑的主要临床症状,从本组报道的65例病例的临床症状中可以看出,头痛为突出症状,其次为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精神意识改变主要表现为激动、谵妄、甚至发生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值得一提的是化脑较少见视乳头水肿[2]。
CSF细胞学检查在化脑的诊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化脑患者的CSF细胞学常见的是白细胞增高(一般大于1 000)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CSF细胞数明显增多,蛋白质显著高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糖明显降低(一般低于2.2 mmol/L),氯化物含量降低,但没有结核性脑膜炎下降显著[2,3]。
临床上常可遇到一些患者入院时,化脑临床症状并不是很典型,且CSF各项检查并不能完全支持诊断为化脑,但可排除病毒性脑膜炎。
此时,临床医生可根据病史、前驱症状、体征结合患者在院外用药史,可高度怀疑为化脑,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还应动态观察CSF细
胞学中的白细胞的分类,CSF中糖、蛋白质和氯化物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
本组病例中CSF外观混浊或乳白10例,清亮者55例,CSF细胞学白细胞均升高,31例患者的糖正常,但临床上高度怀疑为化脑,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治疗1周后,这些CSF改变不典型的患者均好转或治愈。
导致CSF细胞学改变不典型的主要是疾病早期和(或)入院前抗生素的不规则应用。
当疑似化脑的患者在做CSF检查、培养的同时,患者还应进行血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原菌[4]。
在化脑初期,颅脑CT、MRI可能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出现,其可提供对疾病诊治极有价值的资料,如可见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肿胀、硬膜下积液、脑脓肿等,MRI对诊断帮助较大,依化脑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化脑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只有部分患者的脑电图提示异常,但无特异性改变,仅表现为有弥散性慢波[1]。
本组病例中有18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8例提示异常,轻中度弥散性慢波6例,广泛性弥散慢波2例。
化脑患者多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5]。
在病原菌未明之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实施经验性抗菌及对症治疗方案。
目前多主张应用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1]。
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以后,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调整应用抗生素。
目前,由于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对化脑研究的深入,化脑患者的生存率及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据有的文献报道,化脑的持续性后遗症仍然没有显著降低,为10%~30%[6]。
[参考文献]
[1]安得仲.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9-425.
[2]彭文伟.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38-1941.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3-366.
[4]郭斌,满国彤,亚当斯-维克托.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7-757.
[5]郭春来,李晓薇.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48-49.
[6]Seezl loves X Mccrachen.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J].Lancet, 2003, 361: 2139-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