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型变态反应
【名称】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

为防止水或有机溶剂的蒸发,最好新鲜配制。粉末致敏物可将其撒在经蒸 馏水浸湿的纱布上,直接贴敷于皮肤上。纺织品、毛皮等可剪成 1~2cm 大小后 再贴敷。 【操作方法】
(1)皮内注射法 常用的各种皮试抗原的浓度与剂量(表 2)。
于注射后 24~48h 观察结果,测量红晕及硬结直径,硬结直径≥5mm 为阳 性,若硬结较小,可能是交叉反应。若在 4~18h 出现红肿可合并有速发型超敏 反应。
(2)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标准方法。测试部位常选择在背、臂、腿部 皮肤。 ①根据病史和临床观察选用可疑致敏物,配制成合适的浓度备用。 ②取 1cm 大的四层纱布饱蘸试验用的溶液,敷贴在受检者前臂屈面或背部 正常皮肤上,盖以 1.5cm 方形或圆形不通气的玻璃纸或蜡纸,再用稍大一点的 胶布固定。粉剂则撒在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上,同法贴敷于皮肤表面。 ③如需同时测定多种试剂,贴敷点间距离至少 4cm 以上,每一试验标记明 确。 【正常值】 分别在 24、48、72h 观察结果。 阳性反应 ±:可疑 搔痒或有轻度发红
【名称】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 【英文名】 【别名】 【概述】
用各种变应原给患者作皮试,可判断受试者对某种变应原是否过敏,以探 讨和明确病因。另外,用某种抗原免疫注射后再作皮试,可检查受试者对抗原 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些试验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原理】
其发生机理主要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促使 T 淋巴细胞母化增殖,产生大 量致敏淋巴细内吸收光波后转变为变应原,继而引起迟 发型超敏反应,此为光接触性过敏。这种病人单独接触变应原并不发生反应。 试验时先让患者接触变应原,然后曝光才会产生阳性反应,此为光斑贴试验。 方法是将同一变应原做三个斑贴试验,继用黑布或黑纸覆盖,分别标明序号 Ⅰ、Ⅱ、Ⅲ,在 48h 后观察 1 号结果,Ⅱ号则让其曝光 30min(用 320~450nm 波长紫外线,光源亦可是自然光、Wood 灯、Kromayer 灯、氤弧灯、碳弧灯、 “黑光”等),继续覆以纱布或黑纸。96h 后观察Ⅱ和Ⅲ号。结果,凡Ⅰ、Ⅲ号 为阳性(即 48h 和 96h 对照均为阴性),仅Ⅰ号显示红斑、水肿或水疱为光斑贴 试验阳性。
迟发性变态反应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应对迟发性变态反应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卡介苗接种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迟发性变态反应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力量,开展救治工作。
(2)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迟发性变态反应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物资保障组:负责组织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和供应。
(4)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迟发性变态反应事件相关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要加强对迟发性变态反应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发现疑似病例后,医疗机构要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
2. 应急响应(1)接到报告后,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医疗救治组组织医疗救治力量,对疑似病例进行救治。
3. 预防控制(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迟发性变态反应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开展疫情排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和隔离。
(3)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4. 疫情解除(1)经过有效处置,疫情得到控制,经专家组评估后,宣布解除应急响应。
五、应急保障1. 资金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迟发性变态反应事件应急处置的资金支持。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预案落到实处。
4.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阿莫西林舒巴坦致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

阿莫西林舒巴坦致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发表时间:2013-01-10T10:32:37.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王少君[导读] 患者,女,43岁,因感冒发烧,咽痛三天来我院就诊。
王少君 (潍坊市脑科医院药剂科 261021)【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242-02 患者,女,43岁,因感冒发烧,咽痛三天来我院就诊。
体检:T 38.5℃,BP 130/80mmHg,P 95次⁄min,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附有脓栓,双肺呼吸音增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80.5%,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
经青霉素皮试(—)后给予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3g/bid抗感染治疗,3天后症状缓解。
第4天上午9时,在静滴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威奇达,批号20100909)(溶于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约30ml时,患者突然周身颤抖,呼吸困难,胸闷憋气,面色苍白,冷汗淋漓,T 37.3℃,P 105次⁄min,BP 90/50 mmHg,双肺闻及哮鸣音,初步考虑为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输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20ml +10%葡萄糖酸钙10ml+地塞米松5mg缓慢静注,肾上腺素0.5mg肌注,约10分钟后,症状缓解,BP 120⁄70 mmHg,P 90次⁄min,R 18次⁄min,T 36.8℃,表现为呼吸正常,面色转红润,四肢温暖。
继续监测血压,心率,观察其他相关体征,患者病情未再出现异常变化。
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病程及治疗结果,结合当时仅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一种药物,考虑为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引发的迟发变态反应。
经皮肤划痕试验(选择前臂侧皮肤,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消毒针头或三棱针在皮肤上划一条约1厘米条痕,深度以不出血为限,设一阴性对照,通常20至30分钟后观察结果)证实患者对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呈阳性反应,故确诊。
有效鉴别是否患有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方法

/
有效鉴别是否患有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方法
怎么有效鉴别是否患有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鉴别:
1、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
细胞上的抗原与抗体结合时,由于补体、吞噬细胞或 K细胞的作用、细胞被破坏。
例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都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2、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它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毛细血管壁或组织中,激活补体或进一步招引白细胞而造成的。
属于Ⅲ型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部分肾小球肾炎,外源性哮喘等。
阿尔图斯反应是一种局部的Ⅲ型超敏反应。
在反复注射抗原(如狂犬病疫苗、胰岛素)后,局部可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
3、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
为细胞介导免疫的一种病理表现。
它是由 T细胞介导的。
常见的类型是:化学药品(例如染料)与皮肤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能使 T细胞致敏。
再次接触该抗原后,T 细胞便成为杀伤细胞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接触性皮炎。
另一个类型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是由某些病原体作为抗原性刺激引起的,见于结核病、梅毒等。
此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某些自身免疫病等都属于此型。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yxcmfyxjb/jb/。
变态反应分类

(三)常见病型
1、对动物无毒的特点,皮内接种动物,如 该动物患过相应的慢性传染病,则在注射 局部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而用于传染病 的诊断和检疫。
2、接触性皮炎:当某些动物接触甲醛、植 物树脂等化学物质时,可引起以皮炎为主 要症状的Ⅳ型变态反应。
3、组织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变态反应 也属此型。
第四章 抗传染免疫 Anti-Infection Immunity
二、天然自动免疫
动物隐性传染或传染病康复而自动获得 的免疫力,称为天然自动免疫。
不同病原微生物使动物获利的天然自动 免疫力和免疫期不同,有的免疫力低、免 疫期短,有的免疫力坚强、免疫期长。
三、人工自动免疫
(一)概念 (二)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的种类 及特点 (三)疫苗生产及质量监测 (四)免疫方法 (五)免疫程序 (六)影响人工自动免疫的因素
(二)反应特点
1、由抗体介导,主要是IgG、IgM、IgA。 2、必须有补体参加。 3、抗原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中等大复合物,
沉积于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来吸引 嗜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以及血小板 聚集,肥大细胞脱颗粒等而引起局部病变。
4、病变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出血坏 死性炎症等特征。
(三)常见的病型
(4)缺乏干扰素或对干扰素不敏感。 (5)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被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五章 免疫学防治 (Immunologic prophylaxis and therapy)
一、概述 二、天然自动免疫 三、人工自动免Biblioteka 四、天然被动免疫 五、人工被动免疫
一、概述
免疫学防治就是应用免疫学知识对疾病 进行预防和治疗。
1、初次注射血清病:是由于动物注射异种动物血清一 定时间后,抗异种动物血清的抗体形成,但异种动物 血清未完全消除,二者结合成中等大复合物而发病。
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检测:耳肿胀法

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检测:耳肿胀法一、原理二硝基氟苯(DNFB)是一种半抗原,将其稀释液涂抹腹壁皮肤后,与皮肤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由此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成致敏淋巴细胞。
4~7天后再将其涂抹于耳部,使局部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
一般在抗原攻击后24~48h达高峰,故于此时测定其肿胀程度。
二、材料DNFB、丙酮、麻油、硫化钡、打孔器。
三、实验步骤1、试剂配制DNFB溶液 DNFB溶液应新鲜配制,称取DNFB50mg,置清洁干燥小瓶中,将预先配好的5mL丙酮麻油溶液(丙酮:麻油=1:1),倒入小瓶,盖好瓶塞并用胶布密封。
混匀后,用250μL注射器通过瓶盖取用。
2、致敏每鼠腹部皮肤用硫化钡脱毛,范围约3cm×3cm、用DNFB 溶液50μL均匀涂抹致敏。
3、DTH的产生与测定5天后,用DNFB 溶液10μL 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两面)进行攻击。
攻击后24h 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壳。
用打孔器取下直径8mm 的耳片,称重。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 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左右耳重量之差表示DTH的程度。
受试样品组的差值显著高于与对照组的差值,可判定该项实验结果阳性。
五、注意事项操作时应避免DNFB与皮肤接触。
什么是过敏性皮肤病

什么是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也称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复杂的病。
常见是因为数量多,可见任何年龄,复杂是说致病原因多,且有很多不知道的因素。
变态反应一般分为四型,其中立即型(或速发型)与迟发型是过敏性皮肤病的原因。
荨麻疹和药疹的部分是立即型引起的,湿疹和接触过敏性皮炎是迟发型引起的.化妆品引发的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
本病常见诱因甚多,不同致病因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命名不同,现介绍二类常见的过敏性皮炎。
化妆品皮炎由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炎症,称化妆品皮炎。
化妆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有人经常使用某种化妆品,一旦停用或再次使用便会发生过敏反应;也有人在首次使用后面部即出现过敏反应;还有的是在使用后经过日光照晒而发生反应。
多数患者在使用化妆品后数小时即发生过敏现象,这在医学上称立即型(或速发型)过敏反应;经过数天才发生过敏反应的则称为迟发型反应。
一般以立即型反应较多。
化妆品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和水分组成,具有保护、清洁皮肤的作用。
为了避免放置发霉并使其稳定,还需加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以及色素和香料。
针对不同需求者的心理特点,再配成不同剂型,如避光剂、增白剂、除臭剂、染甲剂、清洁剂、润肤剂及抗衰老剂等,还有适宜于皮肤病患者所使用的雀斑霜、座疮霜、营养霜、增白霜等名目繁多的化妆品。
化妆品皮炎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瘙痒,少许零散的.小红丘疹,红斑及轻度肿胀,重者局部皮肤水肿,有弥漫性红斑,大小不等的水疤,甚至渗液糜烂。
化妆品皮炎的防治防治:在使用化妆品前,先取少许涂在前臂内侧皮肤上,用洁净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一般要经过24小时观察有无反应,短者几小时即有反应,长者则需1周,如有瘙痒、红斑、水肿,即表示对此种化妆品过敏。
一旦发生化妆品皮炎,应立即停止使用,勿用热水烫洗、热敷。
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酮替芬、赛庚啶等。
还可内服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片。
重者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变态反应名词解释药理

变态反应名词解释药理
变态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也被称为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异常或过度敏感对抗某种外界物质或自身组织产生的一种免疫性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暴露于特定物质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或不适当的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I型变态反应:即即时型过敏反应,是最常见和最明显的过敏反应类型。
该类型的反应主要由IgE(免疫球蛋白E)介导,包括对花粉、食物、药物等的过敏,如荨麻疹、哮喘等。
2. II型变态反应:即细胞毒性型过敏反应,免疫系统攻击目标细胞表面的抗原,导致溶血、细胞毒性反应等。
例子包括输血不配型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 III型变态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特点是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沉积在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
典型的例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
4. IV型变态反应:即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反应发生时间较长,通常在接触物质后的24到48小时内出现。
典型的例子是接触性皮炎、接触性药物过敏等。
药理学上,变态反应的产生涉及免疫系统的复杂调节过程,包括抗原识别、抗体产生、炎症反应等。
了解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机制对于预防和处理过敏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次注射 海葵毒素
导致狗死亡
再次注射 海葵毒素
无明显反应
Charles Robert Richet提出了过敏反应的
概念,获1913年诺贝尔奖。
Richet 法国
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超敏反 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将超 敏反应分为I、II、III、IV型。
3.超敏反应分型
1.概念 由效应T细胞再次 接触相同的抗原后,于24小 时后出现的以单个核细胞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 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炎症 反应。
T 细胞参与反应,抗体补体不参与
2 主 迟发型超敏反应 致敏 T细胞再次接触 同一 要 抗原24小时后出现反应,48~72小时达高峰。 特 点 主要病变为慢性炎症反应,以单核细胞、淋
变态反应Ⅳ 之
迟发型变态反应
10级生工1班
内容提要
• 一、变态反应 • 二、Ⅳ型变态反应
第一节 变态反应
1.概念 又称过敏反应(anaphylactic
reaction)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 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 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 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发现
参与的Ig类型或免疫活性细胞
分型
体
IgE
液
IgM、IgG
免
疫
细胞 免疫
Tc细胞、Th1细胞
I型 速发型超敏反应
II 型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III 型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IV
型
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IV 型变态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
3.抗原、免疫细胞
抗 原-病原生物:胞内寄生菌(如结核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
细胞抗原:肿瘤、移植细胞
免疫细胞-T细胞:CD4+ 、Th1 、CD8+ 、 Tc、APC 活化的单个核吞噬细胞
4、IV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局部的APC摄取处理 抗原
APC将抗原多肽以MHCII-多 肽复合物表达在其表面,提呈给 特异性的Th1识别并被活化。
活化的Th1释放细胞因 子——
活化血管上皮细胞,增 加粘附分子的表达
募集MΦ、 更多Th1 进入 局部浸润,激活的MΦ释放炎 症因子,血浆渗出,扩大炎
症反应。
靶细胞(肿瘤细胞、病毒 感染细胞)将抗原肽段-MHCI复合物表达在其表面给Tc识 别。
Tc在杀伤靶细胞的 同时造成局部组织的 损伤
IV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5、迟发性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1.传染性变态反应 2.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传染性变态反应
由于患某种传染病 而引起的迟发型变态 反 应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 最明显的例子是结核杆 菌感染。
接触性皮炎
组织细胞接触某种化学物质,细胞蛋白可 与此化学物质形成复合物,因而被当做异物, 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如果这些反应发生于皮肤,就引起变态反 应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和结核菌素型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炎性疹块
正常皮肤 角质层
上皮层
结核菌素型超敏 反应
皮下硬结
微血管 细胞浸润
内皮层
细胞浸润
6
常 胞内微生物感染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见
结核病、麻风病
迟
病毒感染
发
某些真菌感染 某些寄生虫感染
型
超
小分子物质与皮肤 细胞蛋白结合
接触性皮炎
敏பைடு நூலகம்
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药物等
反 应 同种异型抗原
移植物排斥反应
疾 自身抗原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
知识点
❖1、变态反应概念级分型 ❖2、迟发型超敏的发生机制 ❖3、常见Ⅳ型超敏反应病
放映完毕了。。。
(╯3╰)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Fc) • 1释放穿孔素,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 2通过Fasl介导靶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