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2)
古代水利工程

二、古代水利工程代表
• 1、都江堰 • 2、灵渠 • 3、京杭大运河 • 4、坎儿井
1、都江堰
概况: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 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 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 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 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 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 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 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 利工程。
修筑原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 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 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 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 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 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 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 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 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 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 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 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意 义
著名景点:
离堆公园
南桥
伏龙观
宝瓶口
东
离堆
安澜索桥
建在鱼嘴分水堤上,连通内、外两江。用竹丝编成竹缆,牵于两岸,下 用木排架和石墩承担铺板。涨潮时游客也可步行此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
都 江 堰 旅 游
2、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 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 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 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 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 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 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 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修建成功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结构与功能
结构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堤采用石块砌成,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采用竹笼装石堆砌而成,用于调节内江水量;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控制着内江的水量。
挖掘
坎儿井的挖掘通常采用人工或简单 的机械工具,挖掘过程中需要保持 垂直和水平,以确保井道的稳定和 顺畅。
结构
坎儿井的结构包括竖井、暗渠和明 渠三个部分,竖井用于挖掘和通风, 暗渠用于输水,明渠用于灌溉。
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
坎儿井的结构独特,其竖井深度和数量、暗渠的长度和宽度等都 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
坎儿井的起源时间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 战国时期。
地理分布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的 吐鲁番地区。
历史意义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水利工 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 水利工程的奇迹之一。
修建过程
选址
坎儿井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水源、 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以确保 能够顺利地挖掘和修建。
功能
坎儿井的主要功能是灌溉和供水,同时还可以调节地下水位、防止 土地沙化等。
影响
坎儿井的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 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 感人的故事和传说,如“孟姜 女哭长城”的故事就与秦渠有 关。
结构与功能
秦渠全长约300公里,灌溉面积达数十万亩。
该工程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和构造,如水闸、溢洪道、排水沟等,以 确保灌溉和防洪的需要。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11-水利工程

大禹 著名的工程 大运河 治黄英雄谱 设施和仪器
一、大禹• ຫໍສະໝຸດ 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 春。(唐太宗)
二、著名的工程
1.芍陂 • 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末)楚国令尹孙叔 敖主持修筑了芍陂,它位于安徽寿县安丰 城南,又称安丰塘。这个工程的设计非常 巧妙,很好地利用了当地东西南三面较高 而北面较低的地形特点。它周长120里,灌 田万顷。
四、治黄英雄谱
• 明代潘季驯(1521-1595)的“束水攻沙” 理论。潘季驯主持治黄工作27年,经过 实地考察,努力实践,总结出“以堤束 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针。
• 清代陈潢主持治黄工作时,进一步发展了 “束水攻沙”的方针,他与靳辅(16331692)创造的“放淤固堤法” 。至今仍有 实用价值。陈潢经过实地考实,提出了从 上游根治黄河的卓越主张,并发明了测定 河水流速流量的“测水法” 。
分水鱼嘴
• 分水鱼嘴有一个奇妙的作用,在平时,它 可将岷江水四六分,即六分江水入内江, 四分仍流在外江,而在汛期,水势较大, 鱼嘴将江水倒四六分,即内江只导入四分, 外江则分流六分。基本上保证渠水的流量 不变。
宝瓶口
• 宝瓶口是控制内江流量的咽喉。宝瓶口左 有玉垒山,右有离堆。离堆为李水开凿, 这条石质渠口的开凿非常困难,尽管它只 有20m宽,40m高,80米长。离堆的作用 是让水流冲击离堆,以减缓水势。
3· 都江堰
• 在今四川都江堰,秦国李冰父子。三大渠 首工程: 分水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岁修”三字诀
• 深掏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 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厥, 留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 旱;水画符,铁椎见;勤岁修,预防患; 遵旧制,毋擅变。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古代5大水利工程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古代5大水利工程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灵渠灵渠地处桂林兴安县境内,是我国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
灵渠为秦始皇嬴政所建,至今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其设计之精巧,令人赞美。
灵渠由铧〔huá〕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陡门、南北渠、秦堤等要紧工程组成。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命史禄于公元前219年至214年兴修,历代有修建。
初名秦凿渠,漓江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灵渠,因在兴安境内,又称兴安运河,唐后改今名。
灵渠设计科学灵巧,工艺十分完美,与都江堰、郑国渠被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有“世界奇观”之称。
灵渠的建成,保证秦军南征粮食和物资供应,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增设了桂林、象郡、南海3郡,扩大了版图,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的融合。
即使到了今天,对航运、农田灌溉,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灵渠修筑于秦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灵渠由南北两渠组成。
灵渠采用铧嘴(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坝)分水。
铧嘴与大、小天平(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相连,三七分流,小部分通过南渠汇入漓江。
其中,大、小天平的设计高度较低。
下面为灵渠南北两渠分布图和灵渠分水工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大天平和小天平设计的高度较低,主要是为了() A.降成本B.排沙C.航运 D.分洪2.推断南渠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A.防地震B.防滑坡C.防渗漏D.移民量3.灵渠建设的意义主要是()A.防止洪涝灾害B.降低泥沙含量C.加强区域联系D.增加水源供给解析:第1题,图示范围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造成河流径流季节差异明显,分水之后,如果流量过大,可能对水利工程本身造成威胁,大、小天平设计高度较低,可以在汛期排泄过量的洪水,起到分洪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与灌溉技术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与灌溉技术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灌溉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国家之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凭借着智慧和毅力,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水利工程,以解决农业灌溉和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
一、引言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古代中国人民充分利用各种天然水源,如河流、湖泊和山泉,建造了许多水利工程,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和水资源的利用。
这些工程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并对今天的中国水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运河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始于北方的黄河流域,终于南方的长江流域,连接了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大运河的建设始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直到元代完成。
大运河的建造不仅解决了水运交通的问题,也为周边地区的灌溉和水资源供应提供了便利。
三、灌溉渠道古代中国人民善于利用山水资源,建造了许多灌溉渠道。
根据所处地区的具体条件,灌溉渠道可以分为河渠灌溉和山泉灌溉两种。
河渠灌溉是利用河流和水道进行灌溉,主要通过挖掘渠道和堰坝来调节水流和灌溉面积。
山泉灌溉则是利用山泉和地下水源进行灌溉,主要通过修建渠道和水库来调节水流和灌溉面积。
这些灌溉渠道的建设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天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四、水车和水车灌溉水车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机械设备,用于转动磨盘、磨坊和打谷机等农业生产工具。
水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流的动力将轮子转动,进而带动其他机械部件的运转。
在灌溉方面,水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水车装置在灌溉渠道中时,可以利用水流的动力进行抽水灌溉,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产量。
古代中国人民通过改进水车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使其成为灌溉农田的重要工具。
五、水利工程的影响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对今天的中国水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人民对水利工程的研究和实践積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这些成果被后代水利工程师所继承和发展。
3古代水利工程

修筑历史:
• 1、第一次高潮: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 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 • 2、第二次高潮: 隋:隋文帝兴兵伐陈 • 隋炀帝迁东都洛阳 • 3、第三次高潮:元代 :都城在北京绕道洛 • 阳不便 • 由郭守敬设计取直道 • 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 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前 后共持续1779年。
坎儿井的由来和传说 二
(2)当地人民创造说
• 二是当地人民创造说。吐鲁番民间流传 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一个牧羊人坎 尔赶着羊群在茫茫戈壁中寻找草地,他 翻过光秃秃的火焰山,眼前突然出现一 片绿草地,他让他的羊群尽情吃个饱, 并在这个地方搭起帐逢住了下来。可是 很奇怪,这四周都没有河流,也没有泉 眼,草却非常茂盛,坎尔想,没有水, 草就不能生长,于是人试着在牧草茂盛 的地方向下挖了起来,当挖到齐腰深时 果然有水渗出来。他兴奋极了,一口气 挖空心思七口井,并在井底挖了暗渠把 它们连接起来,这样一般清泉就流进这 片土地。牧羊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娶妻 生子,从此这里就逐渐有了人烟。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牧羊人,就把这种井 命名为坎儿井。
主体工程及作用
宝瓶口 分水鱼嘴
——引水工程、控 制进水流量
内江:灌溉 外江:分洪
飞沙堰
——溢流排沙工程
深淘滩 低作堰
李冰规定每年枯水期要深淘内江的泥沙乱石,他凿制石马置于
江心,(明清后改在河底埋卧铁)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卧铁
飞沙堰溢洪道要低作堰,使内江水位过高时,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 沙堰流入外江,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 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 洪水(高水位)不过肩。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由于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人民长期以来就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在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灌溉问题,还包括了防洪、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水利工程。
一、大运河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连接了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全长约1,794公里,横跨了七个省份。
大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多个朝代的修建,成为了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工运河之一。
大运河不仅解决了南北水运的需求,还起到了防洪的作用。
二、都江堰都江堰是位于四川省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奇迹”。
这项工程始于公元前256年,由蜀国时期的君主李冰主持建设。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灌溉和防洪问题。
通过灵活地运用水利工程技术,都江堰成功将岷江水引入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农业区域。
三、龙门水闸龙门水闸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初建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龙门水闸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珠江的水位,防止洪水灾害。
这项古老而精密的水利工程,通过在河道上设置水闸,实现了涨落潮水和洪水的有效控制。
四、渠津工程渠津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被称为古代中国的“水利长城”。
该工程建于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86年,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大规模治理淮河洪水的水利工程之一。
渠津工程主要通过修建堤坝和疏浚河道来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有效地保护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五、西湖水利工程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古代的西湖水利工程是中国人民为了治理湖泊周围的湖泊而建设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起源于公元前726年,历经多次修建和改造,主要通过修建水闸和运河来解决湖泊周围的水循环问题,使得西湖水域的水位得以调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众多而且多样化,涵盖了灌溉、防洪、航运等不同方面。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古代的引水渠、水道、灌溉系统,到现代的水坝、水电站,水利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将向您介绍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一、引水渠引水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主要用于收集降雨和河流中的水资源,然后将这些水资源引到山区或者农田进行灌溉和供水。
在古代,引水渠工程的建设需要精密的计算和细致的规划,涉及到众多的科技技术和工程方法。
唐朝时期,大运河的建设,完美诠释了中国古代引水渠工程的辉煌。
二、水道水道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指用于蓄水和运输水资源的系统。
在古代,水道的建设多是在山区、干旱且缺水的地区进行。
然而,由于建造所涉及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有限,所以水道工程常常比较简陋。
在宋朝时期,位于天津的潮白河水道工程,是中国古代水道工程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三、灌溉系统灌溉系统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个系统主要是利用水资源来肥沃农田和生产农作物。
在古代,灌溉系统是国家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四大名井之一乾方井,是中国古代灌溉系统中著名的建筑之一。
四、堰闸堰闸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堰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水的流量,使其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在古代,堰闸的建设比较困难,需要广泛的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知识。
在明朝时期,松江堰闸的建设,所涉及到的锚板、导石和箱闸等技术,成为了中国古代堰闸工程的奠基石。
五、人工湖人工湖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多用途建筑,它被广泛用于蓄水和控制洪水。
在古代,人工湖常用于山区和防御城镇。
明朝时期,将瓮江河培注成人工湖,成为了江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丽水湖,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一座建筑。
总结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遵循着中国工程技术的优秀传统,实现了从径流、蒸发、渗透和降雨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古代人们在坚持节约用水、保护生态、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这对于维持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良好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芍陂
孙叔敖根据地形特点,组织人力兴建蓄水库,将 从三面流泄下来的溪水,汇集在低洼的芍陂中, 而在出口处修了5座“水门”,用石质闸门控制 水量,水涨则开门泄放,水消则关门蓄水,这实 际上就是一座石质的闸坝,其运用原理已与现代 的蓄水库相符了。芍陂建成后灌田万顷,粮食大 丰收,楚国国力也因此而增强。芍陂经历代维护 整治,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东晋时改名为“安 丰塘”,现在仍是安徽省深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1988年国务院确定芍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第二讲 中国古代 著名的水利工程
1
20.10.2020
h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芍 陂)、都江堰、郑国渠、灵渠
2
20.10.20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1、芍陂 2、都江堰 3、灵渠 4、郑国渠 5、木兰陂 6、黄河大堤 7、鱼鳞石塘 8、浮山堰
3
20.10.2020
1、我国最早的水库--芍陂que4bei1
芍陂
这是一座在2600年前修建的真正意义上 的灌溉蓄水库。主持其事的是春秋时期 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孙叔敖。孙 叔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 利家,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楚庄王十七 年(公元前597年),他主持修建芍陂 工程。“芍”是地名,在今安徽省寿县 境内,“陂”就是蓄水库的意思。芍陂 位于大别山麓,这里东、南、西三面地 势较高,只有北面较低,向淮河倾斜。
都江堰“鱼嘴”分水堤震后出现裂缝
20
20.10.2020
石碑被地震损毁
21
20.10.2020
二王庙垮塌伏龙观变形
22
20.10.2020
3、灵渠(公元前220-214年)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桂林之北70公里。
它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渠道,把长江水系
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于祖国的统一
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中,隔着崇嶂叠岭
的南岭山脉,要沟通它们谈何容易。灵
渠做到了这点,其巧妙的规划和高超的
建筑技术至今受到中外人士的赞扬。长
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入漓江,
23 进珠江。
20.10.2020
长江
24
20.10.2020
当初修建灵渠是为了军输需要。秦始皇二 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了最 后一个敌手齐国,为了完全统一全国,派 了尉屠睢率兵五十万向南越(居住在南岭 山脉以南的越人)进军。但这里都是重峦 叠嶂、森林茂密,进军和后勤供应十分困 难。于是秦王朝决定派史禄“凿渠运粮”。
7
20.10.2020
安丰塘
8
20.10.2020
安丰塘
9
20.10.2020
安丰塘
10
20.10.2020
芍陂
11
20.10.2020
安丰塘
原周长有60公里。为纪念孙叔敖,北堤 外建有孙公祠。现存殿宇、碑库各3间, 石刻19块,碑文记述芍陂地理位置、水 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 况。如今的安丰塘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 里,灌溉着江淮大地420平方公里良田, 堤坝内坡由石块铺砌,塘内烟波浩渺, 堤岸绿柳成荫。
14
20.10.2020
渠首工程
渠首工程通过鱼嘴分水堤、宝瓶引水口 和飞沙堰泄洪排沙的有机配合,科学地 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 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使内外江的水量 始终按四、六分成,即洪水时内江四成, 外江六成,枯水时外江四成,内江六成, 保证灌区既有足够的水源,又不至于发 生水灾。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也感叹 道:“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 地无与伦比。”
利,兼具泄洪与灌溉两大功能。如今,都
江堰经过改造、扩建,现已有大小3万多条
灌溉渠道,灌溉着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
13 区40多个县、市。
20.10.2020
渠首工程
位于岷江中、上游交界处,由鱼嘴、宝 瓶口、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鱼嘴是岷江 江心的分水堤坝,形如鱼嘴,伸入江心,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 内江水则通过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灌 溉千万亩农田。宝瓶口由人工开凿,进 水口仅有10多米宽,控制内江水量。飞 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洪水期间涌入内 江多余的水量和泥沙可从这里自动排出 外江。
25
20.10.2020
史禄到南岭后,经过实地反复考察,找到
南岭山脉最低洼口兴安县。其东,湘江向
东北流入长江,其西,漓江向西南流入珠
江。湘江的上源与漓江支流始安水最近处
只隔1.7公里,中间仅隔一座高二三十米、
宽三五百米的太史庙山。史禄经过周密计
划,调用兵卒数十万,花了5年时间,在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成了灵渠。
芍分淠
《陂 为 水
水出 二 又
经焉 水 西
注 》
北
卷
32
4
20.10.2020
1、我国最早的水库--芍陂que4bei1
灌州
田安
万 顷 。
”
丰 县 东 , 陂 径 百 里 ,
李 贤 注 : “ 陂 在 寿
《
后 汉 书 循 吏 传 》
5
()
•
孙
叔庐
敖江
所 起 芍 陂
郡 界 有
楚
相
20.10.2020
首先,他凿通了太史庙山,使湘江和漓江 具备了沟通的条件。这条渠道现称南渠, 从渠道开始到注人漓江的灵河口止,全长 33公里,工程浩大。
12
20.10.2020
2、都江堰(公元前270-256年)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泯江上游。春秋战国时,
成都地区有一个蜀国,后来北方的秦国日
益强大,征服了蜀国。秦昭王五十一年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经过
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在前人的基础上建
成。分水工程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而
成,将肆虐的岷江分为内外两股,化害为
于是长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入漓
江,进珠江。直到京广、湘桂等铁路通车
前,在长达2100年的时间里,灵渠一直成
26 为南北交通要道。
20.10.2020
灵渠的设计大致格局
灵渠的设计相当复杂。由于年代久远,史 禄最初开创的灵渠工程设施细节已不能查 考清楚。但从经过以后不断维修改进的现 存体系中探索,也可推测出大致格局。
15
20.10.2020
都江堰
16
20.10.2020
宝 瓶 飞沙堰 口
17
外江 内江
鱼嘴分水堤
20.10.2020
18
20.10.2020
汶川地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影响
都江堰3大工程之一的鱼嘴裂缝。 一个碑倒了。 伏龙观的瓦掉了不少 二王庙跨了一些 但是其还能发挥灌溉作用。
19
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