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期末总复习
科学初一期末复习资料

科学初一期末复习资料科学初一期末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它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
初一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科学知识,我整理了一些重点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物理1. 运动和力-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力的概念和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光学-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等。
- 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现象等。
- 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等。
3. 电学-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等。
-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概念、电阻的种类和计算等。
- 电能和电功:电能的转化、电功的计算等。
二、化学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等。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3.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 过滤和蒸发: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方法。
- 蒸馏和结晶:液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
三、生物1. 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细胞的功能:物质的摄取、消化、排泄等。
- 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动植物组织的区别和功能。
2.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生长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增长等。
- 生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
3. 生物的适应和演变- 生物的适应性:结构适应和行为适应的例子。
- 生物的演变: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理论。
以上只是科学复习的一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除了理论知识,同学们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技能的提升。
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希望大家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光学专题

浙江省各市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光学专题一、单选题1.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 的半透明纸上,且a 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2.舞台上一位演员身穿白色上衣、红色裤子。
如果灯光师用绿色追光灯照射他,那么你在台下看到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A. 上衣和裤子都是绿色B. 上衣是白色,裤子是绿色C. 上衣是绿色,裤子是黑色D. 上衣和裤子都是黑色3.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4.科学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光学知识的是( )A. 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B. 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C. 成语“一叶障目”D. 成语“刻舟求剑”5.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 水中倒影B. 平面镜成像C. 杯中笔弯折D. 手影游戏6.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A. 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B. 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C. 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D. 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7.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A. 镜子中的“自己”B. 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 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8.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
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A. 所成的像是实像B.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C.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9.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A. 变浅的虚像B. 变浅的实像C. 变深的虚像D. 变深的实像10.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
(整理)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整理)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思佳教育培训中⼼七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第⼀章复习⼤纲⼀、科学就在我们⾝边1、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各种⾃然现象,并寻找他们相应的答案。
2、⾦鱼沉浮的原因:与鳍和鳔的⼤⼩有关系说明:1、只要我们留⼼观察,从探究⾝边的问题着⼿,我们就可以进⼊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边。
2、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关重要。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科学⽅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实验和观察1、认识各种仪器(试管、天平、停表,显微镜、酒精灯等)及他们的⽤途。
2、科学实验的:态度: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3、⽣鸡蛋放在溶液中的现象:清⽔中(下沉)加盐慢漫上升继续加盐浮在⽔⾯上⽩醋中(下沉)并且表⾯有⽓泡冒出。
4、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些具体的数值,所以在实验中常要⽤到⼀些测量⼯具来进⾏测量。
5、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观察范围。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什么叫测量?测量是将⼀个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量相⽐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常⽤单位:千⽶(km)分⽶(dm)厘⽶(cm)毫⽶(mm)微⽶(µm)纳⽶(nm)3、测量长度的⼯具:刻度尺4、刻度尺的使⽤⽅法:使⽤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是否磨损,最⼤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刻度值(精确度)使⽤中:尺沿所测量的长度,不利⽤磨损的零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测量结束: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数值要有估读位)5、⼀些特殊的测量⽅法:直尺和三⾓板配合测量法细线重合法,以累积求平均值法(测多算少法),滚轮法,纸带重合法等。
四、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有空间的⼤⼩。
2、体积的单位:国际:⽴⽅⽶(⽶3)常⽤单位:(固体)⽴⽅分⽶、⽴⽅厘⽶、⽴⽅毫⽶,(液体)升、毫升3、体积的测量⼯具:1、规则的物体:刻度尺测量长、宽、⾼等⽤公式求体积。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七章生物多样性期末复习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期末复习班级姓名学号一. 概念回顾1. 生物多样性包括、和三个层次。
2. 物种的概念:,. 骡不是一个;因为。
3. 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和。
4.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5. 地球上生物物种数大惊人,其中已被描述的物种就有多万种,加上未命名物种最终可达到万种以上。
6. 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生上,还体现在的差异性上。
7.人种又称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的人群。
全世界的人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其理由是。
8.地球上的人有四种血型分别是:型、型、型、型。
人最多是型,最少的是型。
9.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的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品种是人类的产物。
10.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及其。
11.大熊猫被称为中国的国宝,这是因为大熊猫是一种的动物,大熊猫数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和,我国为保护大熊猫采取、和等措施。
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
13.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将保护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将保持、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和结合起来。
设立是较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另一措施是对生物物种进行,如建立、、和等。
14.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
濒临灭绝的鸟类、。
野生珍稀植物、。
15.生物是人类在重要资源,人类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16.食用生物分和两类。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
直接或间接来自。
二、练习强化1.生物多样性是指()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以上都是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猫B、黑色雄猫和黑色雌狗C、白色雌猫和灰白色小猫D、灰色雌狗和黄色雄狗3.马和驴能交配产生后代,说明()A、它们是同一物种B、是两个物种C、骡也是一个种D、是三个物种4.下列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A、热带雨林B、湖泊C、海洋D、温带森林5.形成新物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地理隔离B、食物变化C、天敌出现D、环境改变6.地球上的生物已被描述的有()A、50万种B、150多万种C、200多万种D、500多万种7.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是()A、哺乳类B、昆虫C、鱼类D、两栖类8.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D、外来物种入侵9.在四川省建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A、大熊猫B、金丝猴C、丹顶鹤D、朱鹮10.我国特产的栖息于淡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目前处于灭绝边缘的是()A、白鳍豚B、扬子鳄C、大鲵D、海豚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食物几乎全部取自于各类生物B、许多动、植物都可以作为药材入药C、大量的工业原料也来自生物D、以上都是12.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A、《保护生物多样性条约》B、《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C、《中国自然保护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3.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开发利用C、物种退化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14.下列哪项不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A、建立自然保护区B、移地保护C、有计划的合理利用资源D、禁止采伐和捕捞15.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以上都是16.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他们属于()A、一个物种B、三个物种C、不同物种D、两个物种17.警察用来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依据可以是()A、身高B、体重C、脸部特征D、指纹18.地球上人的血型中,最少的血型是()A、A型B、B型C、O型D、AB型19.下列属于同一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黑毛20.2001年2月12日,科学家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图谱,有六个国家参与这一人类基因组计划,除美、英、法、德、日外,还有()A、中国B、韩国C、俄罗斯D、意大利21.关于红富士苹果和国光苹果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不同的物种B、是不同的品种C、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D、具有共同的祖先22.下列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价值的是()A、工业原料B、科学研究C、药用价值D、野生生物数量太多,不利于生态平衡23.我国苔鲜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期末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

第2章复习资料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主要内容1.蜗牛的结构: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足,口(吃东西的地方),壳,要借助工具放大镜观察。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
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3.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但基本上没有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4.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1.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 8种无脊椎动物 用鳃呼3.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2对翅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第3节常见的植物1.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多个),雄蕊(1个)组成。
2.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
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4.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蕨类植物:象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
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象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总结
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世界的学科。
在七年级上学期,我们研究
了以下主题:
- 生物学:细胞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的特征
- 物理学:声音、光学和电学的基本原理
- 化学:物质的性质、分子构成和化学反应
生物学复要点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了解不
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3. 动植物有各自的特征,如动物具有呼吸、运动和感知的能力,而植物具有光合作用和无法移动。
物理学复要点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频率和振幅。
2. 光是由光源发出并传播的。
了解光线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3. 电是一种能量形式,通过电流的流动来传输信号和电能。
了解电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构成。
化学复要点
1. 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熔点和沸点等。
了解物质的特性和分类。
2. 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
3.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符号等。
注意事项
- 复时要重点关注每个主题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细节。
- 可以使用教材、笔记和课堂作业作为复材料。
- 尝试做一些练题和题册上的题目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祝你顺利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考试!。
2023广州新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

2023广州新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
复目标
本次复旨在帮助学生复2023广州新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提升考试成绩。
复内容
本次复涵盖以下科学知识点:
1. 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
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溶液等;
3. 火的利与弊:如何正确使用火,火的危害与预防;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及周期规律;
5. 大气与天气:大气的组成,气象仪器及观测;
6. 地球与月球:地球的构造与特点,月球的现象与变化;
7. 生物的观察与记录:如何观察与记录生物现象。
复方法
1. 温课堂笔记和教材重点内容;
2.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复时间;
3.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朗读、讲解、归纳总结等;
4. 完成题和试卷,检验自身复效果;
5. 若有疑问,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复建议
1. 提前开始复,不要等到考试前才抱佛脚;
2. 分配好复时间,合理安排科学复和其他学科的复;
3. 多做题,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4. 考试前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惯;
5. 相信自己,做到自信有余,骄傲不足。
祝各位同学顺利完成期末复习,取得优异成绩!加油!。
七年级科学上期末复习专题练习(难度较大)

A. “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不会溢出,是因为水中有空隙。” B. “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会溢出吗?” C. “为什么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水不会溢出?” D. “能放入回形针的多少与杯子的材质、杯子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1
知识点简介
1. 在“观察蜗牛有哪些感觉”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恰当的是( )
不正确的是
A. 如果 b、c 质量相同,b 的比热小于 c 的比热 B. 如果 a、b 是同种物质,a 的质量大于 b 的质量 C. 如果 b、c 是不同种液体,b 的沸点大于 c 的沸点 D. 如果 a、b 是不同种物质,它们的沸点相同
1
知识点简介
1. 简易温度计构造如图所示,两内径均匀的竖直玻璃管下端与软管连接,在管中灌入液体
(1)这一桶消毒剂的溶液质量是多少?(2)消毒剂中含溶质质量是多少?
(3)学校内共有房间 40 间,每间要用去 2%的消毒液约 2kg,则至少需要从上述取出多
少千克消毒液。
1
知识点简介
1. 一块冰内含有一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正好悬浮于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升
高了 4.6cm。当冰熔化后,水面又下降了 0.44cm。设量筒内横截面积为 50cm2,求石块 的密度是多少?
(4)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 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_______。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⑤转动转换器。
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
1
知识点简介
1. 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装有酒精的敞开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本册教材研究的自然现象大致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与地理四部分。
物理部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科学探究是完成实验,寻找科学道理与规律的具体过程,观察与测量是进行实验最基础的步骤。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也就是长度的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在选择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工具的测量围与分度值。
在本册教材中谈到的测量有: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温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最初长度的标准单位是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长度的单位――米。
“米”的最新定义是“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测量长度的过程就是将待测长度与这一标准量比较的过程。
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还有一些其它的单位:km、dm、cm、mm、nm、光年等。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nm=10-9m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要学会四会,就是“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特别注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要有数值、单位。
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的体积常用单位是立方米,即m3,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是基于长度的测量,然后算出体积。
如对体、球体体积的测量先测出它们的边长和直径,再根据相应数学公式算计它们的体积。
对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一般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出物体的体积。
如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等。
3、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一般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家庭气温计等。
此外,温度计还有固体温度计、电子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等。
温标: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4、质量的测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此外还有吨(t)、克(g)、毫克(mg)等。
单位换算关系: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国际千克原器:在米的基础上规定了质量的单位,即规定1dm3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为1千克,并且用铂铱合金成圆柱形的标准千克原器,所有的测量质量的过程都是待测物与千克原器比较的过程。
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使用时要注意天平的调平与正确使用方法。
5、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是秒,用“s”表示。
规定“铯原子的某一固定振动周期为标准时间,以此标准时间的9192631770倍为1秒”。
此外,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微秒(ms)等。
单位换算关系:1h=3600s 1min=60s 1ms=10-3s1μs=10-6s 1ns=10-9s(二)物质的特性1、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物态变化是一种常见的热现象,要把六种状态变化过程及发生条件记清楚。
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2、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生物部分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都需要营养,生物都能呼吸,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对刺激都能产生反应,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生物都能排出体产生的废物。
凡是具有生物基本特征的物体都是生物,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物体都是非生物。
对常见的物体能做出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2、动物和植物:动物一般有下列特征:①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②能自由运动;③对刺激的反应大多比较敏感,应激性较强。
植物一般具有的特征是:①大多能进行光合作用;②不能自由运动;③对刺激反应不太敏感。
3、学会使用放大镜,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应由外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二、常见的动物按照动物体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两大类,体有脊柱的一类叫脊椎动物,体没有脊柱的一类叫做无脊柱动物。
1、脊椎运动是动物类群中最高等的动物,按照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的不同和进化顺序又把脊椎动物分成五大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五大类脊柱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一样,它们是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来排列的。
①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②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中潮湿的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
③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受精,卵外有卵壳保护,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一类动物。
④鸟类:体表被覆羽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⑤哺乳类: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通过理解脊椎动物各类的特征,会识别一些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例如:鲤鱼、草鱼。
海马属于鱼类;青蛙、蟾蜍、大鲵属于两栖类;鳄鱼、蛇、鱼、鳖属于爬行类;鸡、鸭、天鹅属于鸟类;兔、狗、猫、猴子属于哺乳类。
2、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大约有120万种,昆虫就有100万种之多,根据各种无脊椎动物不同的形态特征将无脊椎动物分成了许多类,知道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
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中昆虫的数量最多。
三、常见的植物植物按照繁殖方式的不同将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孢子植物又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知道常见的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
植物的进化顺序是: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种类多,结构完善,分布广,适应能力强,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四、细胞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克发现了细胞,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生物体之所以由小长大,原因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数目的增多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大靠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化可产生各种各样的细胞,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结构。
五、单细胞生物(一)单细胞生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例如:衣藻、草履虫等。
(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在于细胞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动物、植物属于真核生物。
(三)植物的组织:1、组织的概念2、植物的组织分类: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机械组织,了解几种组织在植物中的分布。
(四)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了解四种组织在动物体的分布,了解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它们的主要功能。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现存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适应的方式多种多样,保护色、拟态等。
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的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每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各种生物。
善待生物,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地理部分《地球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赤道半径长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长为6357千米相差21 千米。
二、地球仪1、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将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
主要作用是: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叫地轴。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给不同的经线标注的不同度数叫做经度。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叫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属于东经(E);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
其中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3、纬线和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给不同的纬线标注的不同度数叫纬度。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N);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S),赤道将地球平分成南、北半球。
北纬、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N和90°S。
纬度是角度。
将赤道定为0°,那么,赤道平面就是参照平面,如一条纬线,在其上找任何一点做它与地心的连线(半径),半径与赤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如果是30°,那么,该点所在的纬线就是30°N纬线。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39.9°N 116.4°E)(29.8°N 121.5°E)(30.2°N 120.1°E)三、地图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有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直线式)三种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 000(10 万) 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 000(100万) 1厘米表示1万米以上中比例尺,介于大小比例尺中间注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2)方向方向指示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方法:根据经纬网判断根据指向标判断如果都没注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注意:看地图的时候,地图要朝向正确的方向)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方向根据树冠和树轮定向根据地形和地物方向根据北极星定向(3)图例图例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