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读图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地理图形题读图析图方法及背诵记忆口诀

地理图形题读图析图方法及背诵记忆口诀

地理图形题读图析图方法及背诵记忆口诀图表是地理学习的常用工具。

也是地理试题的重要内容,图表包括地图、剖面图、统计图和其他示意图,拿下了地理图表,就能够拿下地理学习的半壁江山。

误区和障碍①不能正确认识坐标轴,错误提取数据。

比如做锋面气旋题型时,把气温和气压的认读搞反了,就会导致做题时发生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反的情况。

②数据衡量标准错误,信息提取不准确。

比如根据降雨量、气温判断气候,因为记不住热雨气候年降雨量一般为1500mm-3000mm,而错误的判断气候类型。

③自我否定,畏惧分析较难或者没见过的图表。

学生一看到多个数值交叉出现,没讲过又比较复杂的图就不愿意去分析,随便选一个选项,考试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下降,地理成绩自然也就提不上去。

④思维定势导致认知障碍。

思维定势是我们长期练习,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所形成的一定的思考问题的模式。

遇到同类问题,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当问题跳出“常规”,又会错误引导我们解题。

比如在认识风频玫瑰图时,就会错误地认为风频概率高的方向就是旗子飘扬的方向。

对策观察地图排除读图障碍,删去无关、干扰信息,注意读图的顺序。

阅读地理图,一看图例或注记,二看坐标轴,三看数值总体变化,四看数值绝对变化,五看数值分段差异,六看特殊数值,七定衡量标准。

注意题目中要求的数据,避免受到无关数据的干扰。

分析地图①根据题目,尽可能全面提取所需信息,分析信息间的相互关系,比如有关人口统计图的题,既要看人口总量又要看人口增加率,既要分析人口机械增长又要分析人口自然增加。

②分析图表时,要运用地理思维,从地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角度去析图,不放过个别现象和特殊规律,也不能忽视一般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比如选项中出现“都”“全”等字样,就要仔细思考是否符合题意。

调整心态克服恐惧心理,把握技巧,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百战百胜。

地理读图、析图能力是一个掌握了技巧,再进行训练就能够事半功倍的事情,做题中运用技巧认真读图,相信自己能够做好,现在做错了不要紧,还有时间提高自己,抓紧时间练习,突破重难点,抢占高分!练一练(2019·天津)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解题法十一种

读图解题法十一种

读图解题法十一种学地理,要会读图,更要学会读图解题。

在这一意义上,牛佳颖同学总结归纳的十一种“读图解题法”,就极具实用价值了。

实战心得从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牛佳颖同学,地理学得很好,尤其是读图题很少丢分,她的窍门就在于她自己总结归纳的上十种读图解题法。

有了正确的方法,自然是爱怎么考怎么考。

(一)怎样做辨别方向的题?在地图上识别方向,是读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识别方向的方法。

在地图上识方向,根据图上所给的条件,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第一,一般地图:在常见的地图上,我们面对地图,地图的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即习惯上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如:在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分别说出上海、广州、成都、北京各位于武汉的什么方向?分析: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读图方法,上海、广州、成都、北京分别位于武汉的右、下、左、上方,就可判断出上海、广州、成都、北京分别位于武汉的东、南、西、北方。

第二,标有指向标的地图:这种图一般多为大比例尺,常见于一些展览会的平面示意图。

图上画有指向标,我们就根据指向标在图上定方向。

不管指向标如何画法,但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总为北方。

指向标另一端延伸的方向就是南方,位于指向标左方的是西,位于指向标右方的是东。

这和一般地图的识别方法是相同的。

为使识别方便起见,可将指向标箭头调整为上方。

例如: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判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由AB的走向转为BC的走向。

分析:可将指向标平移到AB处,根据AB段公路与指向标相垂直的情况,可判断公路AB的走向是东西向。

再进而判断出BC的走向为西南一东北向。

这里要注意区分方向和走向的不同概念。

方向是单向的,而走向是双向的,指从什么方向向什么方向作延伸。

第三,标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经纬线画成圆弧形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

这种按经纬线来确定的方向就比较正确,它可以避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局限性。

地理读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地理读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地理读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

新教材在开篇中就提出了“怎样学好地理”的问题。

首先要多动脑筋,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

对于所学的对象、地名、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以及地理事物同人类的关系等问题,都要认真“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为什么”,再“做一做”。

这样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学会阅读地图、绘制地理图表,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

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

学习地理必须“左图右书”,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地图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

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甚感困惑,缺少读图意识,没有用图习惯。

这需要地理教师从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刻意对学生进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如何让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应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地图农村中学师资力量有限,地理教师大多是由任教语数等学科的教师兼任。

主要精力不在地理学科上。

由于评价体制及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面对每一课里的地图,认为读图太花精力费时间,还不如用几分钟直接把知识点勾画下来,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大剂量的练习来获取高分。

这种忽视地图,视“图”如无图的做法,与新的课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教师在上课时,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行动大于说教”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读图方法的指导课文中色彩缤纷的地图,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读图的兴趣,但大多只是看个新鲜,怎样阅读地图?怎样从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此时,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为重要。

在教学中可尝试“三步读图法”第一步:读图表标题。

标题指明此图表的所属,直接表明图表内容的指向,这是读图的前提。

读图的方法与技巧

读图的方法与技巧
人文景观
读 图 的 方 法 与 技 巧
一、知识要点
二、读图的一般方法
1、看清题目,从图上直接获取信息,问什么,就在图上找什么。读图次序是:先看图题,再看图例,要善于运用图上最基本的三要素和自然要素、经济要素来获取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应避免将图放在一边,凭自己的印象和想象答题。
例如,2001年高考文综卷第37题:
★风向随季节变化的海区,冬夏情况相反
例如从亚丁经科伦坡到新加坡,夏季海水向东流,为顺水;冬季海水向西流,则逆水
★航行中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变化不同,所以航行中越过赤道,则有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例如,冬至时,从惠灵顿经巴拿马运河至新奥尔良,季节和昼夜长短有什么变化?
等降水量线

地区差异小
高→低值弯曲
降水较同纬多
中低周高
少雨区
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山腰较山麓、山顶多

地区差异大
低→高值弯曲
降水较同纬少
中高周低
多雨区
等压线

气压梯度力小
高→低值弯曲
高压脊
中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
低压中心区
气温—气压—气流—气旋、反气旋

气压梯度力大
低→高值弯曲
低压槽
中高周低
高压中心区
等震线

烈度相差小
7. 确定日出日落:
日出时刻就是某点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8. 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 90°减去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地点的纬度差.
等值线图的判读

读图的方法

读图的方法

线面分析法在读图时,对比较复杂的组合体,不易读懂的部分,还常使用线面分析法来帮助想象和读懂这些局部的形状,下面再对线面分析法在读图中的应用作一些分析,并举例说明。

分析面的形状当基本体和不完整的基本体被投影面垂直面截切时,则断面在与截平面相垂直的投影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而在另两个与截平面倾斜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则是类似形。

例如在图a、b、c和d中,分别有一个“L”形的铅垂面、“工”字形的正垂面、“凹”字形的侧垂面和一般位置的平行四边形,在它们的三视图中除了在与截平面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直线外,在与截平面倾斜的投影面上的投影都是类似形。

「例]已知下图所示的压板的主、俯视图,试补画出其左视图。

[解]解题过程如下:初步分析从上图a所示的俯视图可知,这块压板是前后对称的。

图a所示的主视图中有三个封闭线框a′、b′、c′,对应俯视图中压板前半部的三个平面A、B、C的积聚成直线的投影a、b、c。

不难看出,A和C是正平面,B是铅垂面。

再分析俯视图中两个封闭线框d和e,对应主视图中两个平面D和E的积聚成直线的投影d′、e′。

显然,D 是正垂面,E是水平面;而压板前半部在虚线之前的封闭线框f,对应主视图中平面F的积聚成直线的投影f,也明显表示出尸是水平面。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压板是一长方体,其左端被三个平面截切(正垂面D,铅垂面B及其后方的对称面),底部则分别被前后对称的两个平面(前面是正平面C和水平面F)截切,如上图b所示。

作图步骤:①如下图所示,补全长方体的主视图,补出它的左视图,长方体被正垂面截切,由截交线的积聚成直线的主视图及其俯视图作出左视图。

②如下图所示,当长方体被正垂面截切后,再被前后对称的铅垂面截切,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及宽相等、前后对应,由截交线的积聚成直线的俯视图及其互相重合的主视图作出它们的左视图。

这时,原先正截面截长方体所得的矩形又被截去前后两个角,得到成为六边形的断面D、图中黑色字母标注了它的投影符号d、d′和d″,。

读图的基本方法

读图的基本方法

读图的基本方法
2)对投影想形状、
定位置。
根据“长对正、宽相 等、高平齐”的投影 关系,用丁字尺、分 规分别找出每一个线 框的在其他投影面上 的投影,再根据每一 线框的多面投影,构 想它所表示的基本体 的形状和各基本体之 间的相对位置。
例 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读图的基本方法
2)对投影想形状、
定位置。
根据“长对正、宽相 等、高平齐”的投影 关系,用丁字尺、分 规分别找出每一个线 框的在其他投影面上 的投影,再根据每一 线框的多面投影,构 想它所表示的基本体 的形状和各基本体之 间的相对位置。
a’ b’
正垂面与圆 柱体A的交线
正垂面与圆 柱体B的交线
A圆柱体的上端面为平面, 下端有一正垂面P,正垂 正垂面P
面与圆柱体A、B的交线
A
均为椭圆;
正垂面P
a
b
B
柱体。
R
Q AP
读图的基本方法
3)分析面与面的交线
当物体的局部结构复杂时,应分析面与面的交线。平面与平面相交,交线 为直线;平面与曲面相交,交线为平面曲线;曲面与曲面相交,交线一般 为空间曲面。交线的性质不同,其作图方法也不相同。
图示的组合体,主视图上有 两个粗实线线框,对应俯视 图为两个圆,所以该组合体 的外形是:A为半个小圆柱 体,B为大圆柱体。
读图的基本方法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对于堆积式组合体,一般用形体分析法读图;对于切割式 组合体,一般先用形体分析法判断其原形,再用线面分析 法进一步确定每一个面的位置和形状。
1 形体分析法读图
形体分析法读图的步骤一般是先分析视图,明确投影关系。 以主视图为中心,结合其它视图,用形体分析法把组合体分 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再根据投影联系,从主要部分入手, 逐个分析各个基本体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最后综合各组成 部分的形状和位置想象组合体的整体结构。

初中地理课中读图的四个基本步骤(精)

初中地理课中读图的四个基本步骤(精)

初中地理课中读图的四个基本步骤密山市二人班中学高德玉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复习。

这是因为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复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外它们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直接成为考试的题目。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看、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1.看图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

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要排除看图的“障碍”。

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二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

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如:有的学生在读“城市工业布局图”时,觉得很困难。

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风向玫瑰图是否看得懂。

如果看得懂,对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了。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

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

高中地理下册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复习中,要分步观察。

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国家?第三步: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

还比如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

看洋流模式图,通常先看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后看极地、副极地海区的洋流。

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

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

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

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

初中读图能力知识点梳理

初中读图能力知识点梳理

初中读图能力知识点梳理初中学习阶段,读图能力是各学科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阅读图表,我们可以获得更直观、更全面的信息,并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在数学、科学、地理等学科中,读图能力往往是解题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数学、科学、地理三个学科的角度,整理出初中阶段常见的读图能力知识点。

数学中的读图能力在数学学科中,图表广泛应用于数据的收集和呈现、统计与概率、函数关系等方面。

以下是数学中常见的读图能力知识点:1. 数据图的读取与分析:条形图、折线图、饼状图等是最常见的数据图表。

我们需要学会读取这些图表中的信息,并能根据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

2. 坐标系的应用:直角坐标系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图形表示方式。

我们需要学会在坐标系中标出点、画图和解读图形。

同时,了解图形的对称性、大小和位置关系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图形。

3. 几何图形的识别与计算:了解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够准确地辨别它们的特征,是学习几何的基础。

此外,在求解几何问题时,图形的放大、缩小和平移等操作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巧。

科学中的读图能力科学学科中,图表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物质的结构和过程、自然现象的变化等。

以下是科学学科中常见的读图能力知识点:1. 实验数据图的读取与分析: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图形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我们需要学会从这些图表中读取数据、比较变化趋势,并能基于实验数据做出相应的推论和结论。

2. 物质结构和过程的图示理解:在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中,通常会用示意图或结构图来表示物质的结构和过程。

我们需要学会读取和理解这些图示,掌握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变化过程等。

3. 自然现象的图表分析:自然现象的变化经常通过图表呈现,如气温变化图、降水量图等。

我们需要学会从这些图表中获取信息,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和原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地理中的读图能力地理学科中,地图是最常见的图表形式。

以下是地理学科中常见的读图能力知识点:1. 地图的阅读与绘制:我们需要学会读取地图上的各种信息,如地理要素的分布、地形的高低、交通线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1、视图中的每个闭合线框通常是物体 上一个表面的投影。 2、视图上相邻的两线框表示物体不同 位置的两个表面的投影。 3、视图中的每条图线可能是两平面交 线的投影,或者是曲面转向轮廓线的投 影,或者是投影有积聚性的表面的投影。
三、正等轴测图
1、轴间角∠XOY= ∠XOZ= ∠YOZ=120° 2、简化轴向伸缩系数为1,凡平行于轴 测轴的线段按物体相应线段实长图; ①画出方板长方体轴测图,并标出切点 1、2、3, 如图4-9(b)。
C
? f
②过切点1、2、3作相应棱边 的垂线,得交点O1、O2。以O1为 圆心,O12为半径作1 2,以O2 为圆心,O22为半径作2 3。 ③将O1、O2和1、2、3各点向后平 移板厚t,作相应的圆弧,再作小 圆弧公切线,如图4-9(c)。 ③作圆孔椭圆, 后壁的椭圆只要 画出可见部分的 一段圆弧。擦去 作图线,描深, 如图4-9(d)。
Z
O
X
Y
z
Z
X
x yh
Y
作图: ①画出平板长方体轴测图,根据圆角的半径R,在 平板上底面相应的棱线上作出切点1、2、3、4, 如图4-8(b)。
(C)
a
②过切点1、2分别作相应棱线垂线, 得交点O1。同样,过切点3、4作相 应棱线的垂线,得交点O2。以O1为 圆心,O11为半径作1 2;以O2为圆 心,O23为半径作3 4,得平板上底 面圆角轴测图,如图4-8(c)。 ③将圆心O1、O2下移平板的厚度h, 再用与上底面圆弧相同的半径分 别画两圆弧,即得平板下底面圆 角的轴测图。 b ④在平板右端作上、下小圆弧的公 切线,擦去作图线,描深, 如图4-8(d)。
第九节 读图的基本方 法及轴测图
第三章第三节 设计的表达 与交流
一、形体分析法
1、在反映形状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 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为几个部分; 2、利用投影关系,找到各线框在其它视 图中的投影,从而分析各部分的形状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3、最后综合起来想象组合体的整体形状。
划线框,分形体; 对投影,想形状; 合起来,想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