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与非国有企业数量变化分析讲解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分析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分析中国是一个处于快速变化中的发展中国家,小到社区,大到全国,都处于不断增长和进步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竞争显得非常激烈和有趣。
本文旨在对这种竞争进行一次深入分析,探究两种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以此鼓励更多的人创业、发展。
这种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它们的壮大。
民营企业竞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灵活性:在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可以更灵活、更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
因为它们不用像国有企业那样要经过政府的批准,更不用考虑它们的利益分配,所以可以更加自由地调整业务方向、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甚至在短时间内做出更迅速的判断和决策。
2. 创新能力: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性质和经营方式,他们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想象一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里,你可以更加轻松地制定业务计划、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和创新的产品方案,同时也可以更加积极地追求效益,所以它们在竞争的道路上更具有优势。
第二部分: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优质的资本、垄断的市场、广泛的产业支持、长期的战略规划……国有企业拥有的这些资源,让他们在竞争中具备了一些重要的优势。
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 资本实力: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财务支持和资源协作,所以他们在拓展市场、制定战略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时,可以做到更加稳健、更具有长期规划性。
2. 明显的品牌优势:另外,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中一般有更好的口碑和形象。
这既得益于其历史、底蕴和国家的品牌形象,也是由于其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更高的质量标准造成的。
在国内市场中,这一点为国有企业争取了一定的地位和优惠条件,同时也为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优越的资源。
第三部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预测虽然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竞争优势都来自于它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状态,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入地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能力。
原创教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高一政治上册教案:第二课第一节第二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唐成虎(原创)一、从容说课:本课讲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所以 ,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为使学生很好地把握重点 , 在教学方法上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是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阅读、讨论相结合 , 以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 , 让学生谈谈家庭成员的工作及所在单位的性质 ,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 然后引出本节主题。
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程度并适时激发学生注意观察、思考社会现实。
其次 , 对于几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学习 , 教师具体设问 , 指导学生自学 , 在此基础上 , 师生共同归纳 , 利用图表直观展示 , 以达到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的目的。
第三 , 设置情景 ( 如幽默故事 " 父亲的无奈 ") 引发讨论 , 吸引学生主体参与 , 在争论中获得知识。
图表总结 , 体现知识之闹的联系 , 使学生不仅把握知识 , 而且能掌握学法。
总之 , 激发学生兴趣 , 活跃课堂气氛 , 提高学生能力 , 教会学生学习是本节教学的主体风格。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考解析)该考点内容主要考查这样几个问题:①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各自的地位及作用。
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表现。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依据。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帮助学生增强改革意识,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
国有企业到底属于国营企业

国有企业到底属于国营企业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企业,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与国营企业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话题。
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就是国营企业,而有人则持相反的意见。
那么,到底国有企业到底属于国营企业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是有区别的。
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投资或控股的企业,而国营企业则是指由国家出资创办设立,由国家持有法人股份和控股的企业。
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范围更为广泛,不仅包括由国家出资创办的企业,还包括由国家投资或控股的企业。
而国营企业则更为狭义,仅指由国家出资创办设立的企业。
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不完全等同于国营企业。
然而,从历史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的划分并不那么清晰。
中国的国有企业起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时的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为主,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范畴,国家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在那个时代,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基本上是同义词,它们都代表了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的体制。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家对企业的控制也逐步减弱,很多国有企业被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
这使得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的概念逐渐分离,国营企业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因此,从历史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从经济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的性质也存在差异。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基础,具有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的使命。
国有企业往往承担着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经济任务,比如能源、交通、通信等。
而国营企业则主要以生产和销售日常消费品为主,目标更加注重利润的最大化。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在经营理念和经济目标上存在差异。
在社会角度看,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对国有企业职能认识模糊等原因,国有企业存在着诸多弊端。
因此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结构、体制和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与控制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优势。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企业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对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模糊等原因,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必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一)国有企业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是政府出资或者参与控制的企业,具有鲜明的公有制性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二)国有企业的特点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具备这些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国有企业有特殊的产权制度。
国有企业并不是一般民事主体自由契约的产物,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全民的。
国有企业这种产权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克服一般企业产权所有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承担风险能力,投资和决策的眼界更宽广;其缺点是,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可能变得相当复杂和模糊,仅仅用一般的民事法律难以规范。
2.国有企业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
非公企业典型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非公企业典型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非公企业是指非国有企业,也称为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公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非公企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作为改革的产物,非公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市场竞争,非公企业具有灵活机动、快速反应和创新能力强等优势。
在市场经济中,非公企业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公企业更加注重效益和利润的追求。
这使得非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非公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为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非公企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资金难题、市场竞争激烈、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非公企业,政府应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同时,非公企业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非公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非公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来介绍非公企业的典型材料。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整篇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然后,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的段落,分别介绍非公企业的定义和背景,以及非公企业的发展现状。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着重讨论非公企业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展望非公企业的发展前景。
在正文部分的第一个段落中,我们将详细定义非公企业,并介绍其背景。
我们将探讨非公企业相对于公有企业的不同之处,并解释为什么非公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非公企业的发展历史和背景,以及国内外非公企业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加深对非公企业的认识和理解。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引言国有企业想要在当代背景之下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环境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其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完成市场准确定位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并针对解决具体问题。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各行各业都得了飞速的发展,国有企业要跟紧时代潮流的步伐,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经济学界专业人员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具体的改革环节当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政策仍有待完善。
为顺应时代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改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一、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自改革开始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当中,相关人员已经意识到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相对较慢的问题,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低的科技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速度不断提高,相关科研人员在多方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引入的科技资金却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的改革需求,因此导致国有企业科技发展空间狭小和发展后劲力不足。
相关先进科技的引入,能够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改革的速度与进程,足够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投入量能够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增强其主要发展实力。
国有企业虽然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很多方面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投资,但是其科技实力却相对落后,相关企业以及部门致力于经济发展与投资。
因此忽视了科技投资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科技投资能够直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以及发展实力这一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营业务远远落后于外企发展,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投资严重不足。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就不能在时代大潮流下与民营企业和外企一争高下。
目前我国国企在人才培养、科研研发力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资金发展成本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及产品质量、企业形象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外企。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pt课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辩证 关系 第三节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发展
2
第五章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 制经济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原因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3、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 价值取向
25
材料1:客观看待国有企业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型 跨国公司的垄断。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规模、 实力差距很大。中石化是亚洲最大的石油公司, 但营业收入仅为壳牌公司的66%;宝钢营业收入 只为米塔尔钢铁公司的44%;东风、上汽和一汽 的营业收入总和仅为丰田的一半。
从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大趋势角度,必须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国有企业的规模和 控制力,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29
材料1:客观看待国有企业
2002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缴纳税金由 2926亿元上升到1.68万亿元,增长5倍多。
30
材料1:客观看待国有企业
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一年总利润只有200多 亿元;仅仅10年后,如今中央企业月利润即 可实现近千亿元。截至2010年,全国国有企 业资产总额已达到100多万亿元。
28
材料1:客观看待国有企业
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场馆、高速铁 路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凝聚了国有企业技 术创新成果,“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嫦 娥一号绕月探测和“歼十飞机”工程等更 成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典范。
2002年至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 企业从6家增加到38家。另有数据显示,在 绩效指标方面,中国已有1/3的行业Biblioteka 先企 业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
32
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主要区别

3
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通常受到政府 的监管和控制。
公营企业的定义
公营企业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机构拥有或控制的企业。 公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通常也受到政府的监管和控所有权和经营权上存在差 异。
在经营权方面,国有企业的经营权相对较为灵活 ,而公营企业的经营权通常受到更多的限制和监 管。
国有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或国有 资产投资。
公营企业的所有权
公营企业的所有权通常归属 于地方政府或公共机构,与
国有企业类似。
公营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 政府财政拨款或公共资产投
资。
公营企业通常由政府或公共 机构设立,旨在提供公共服 务或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两者在经营权上的差异
国有企业的经营权相对较为灵活,可以由政府直接经 营,也可以委托给企业进行经营。
两者在社会责任感上的差异
要点一
社会责任的差异
要点二
经营目标的差异
国有企业更多地承担经济责任,而公 营企业则更多地承担社会公共利益的 责任。
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是盈利和为 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公营企业 的经营目标主要是实现公共利益。
要点三
监督机制的差异
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相对较弱,而公 营企业的监督机制则更加严格和透明 。
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通常较为层级化,决策权相对集中,管 理效率相对较高。但也可能存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等问题 。
公营企业的治理结构
公营企业的所有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但与国有企业 不同的是,公营企业的管理权通常由董事会行使。董事会 成员通常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组成,他们 负责制定企业的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等决策。
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主要区别
xx年xx月xx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总量 348400 355000 376900 381000 387900 391700 436200 246100 253300 255700 262200 271100 275600 274400 272500 309100 314100 363000 376500 334300 165080 162033 162885 171256 181527
中国国有与非国有企业数量 变化分析
指导教师:王淑芬
统计学第二次大作业 第五答辩小组 信息04701 李莎 田柳 万亚鑫
华焕晨
案例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 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国的 企业形式也由以国有企业占经济的绝对主 导地位向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共同支撑经济 的形式转变。特别是近十年来非国有企业 发展迅速,由此我们希望通过对统计数据 的分析来反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侧 面。
补充说明
因为现有的统计资料并不都准确可用, 如《中国统计年鉴1989年》公布1949年 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为76.53%,由于统计方法的不足,显然 存在夸大成分,不能为据。又如经济类型 划分,l988年以前只分为全民、集体等四 种类型,不符合各个时期的历史情况。近 年又以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反映国有工业 状况,统计口径不同,数据存在一定的不 同,因此,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整合 与筛选。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Sum of Sq ua re s
1. 0 67 . 15 7
1. 2 24
A NOVA
df 3
26 29
Mean Square . 35 6
6. 0 43E -03
F 58 . 862
Sig. . 00 0
第二部分 趋势分析
<1>.对全国总体 情况的分析.
用spss绘制出序列图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由
国家总量
100000
国家其他 国家集体
0
1957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1965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
全民/国有
年份
上表综合前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几个很显著的特点: 1.集体企业在1984以前一直是上升趋势,1984年以后
开始出现第一次剧烈减少,然后趋于平衡缓慢上升, 但是到了1997年的时候又一次出现剧烈减少.这一 次一直持续到现在. 2.国有企业在1997年以前,一直有很稳定的增长趋势, 但是到了1997年以后,同样开始剧烈减少,并且一直 持续到今天 3.由于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这些变化.国家企业的总 量在1983年和1997年也出现了巨大的波动. 4.相对而言,非集体非国有的私营和其他形式的企业在 1997年以前也是非常稳定的增长,但其在1997年的 时候同样受到了波动,但其下降趋势很快消除,仅用 了两年多的时候就回过来,然后一直很稳定的增长.
国家发展速 度
1 1.0189 1.0617 1.0109 1.0181 1.0098 1.1136 0.5642 1.0293 1.0095 1.0254 1.0339 1.0166 0.9956 0.9931 1.1343 1.0162 1.1557 1.0372 0.8879 0.4938 0.9815 1.0053 1.0514 1.0600
年份
定义:非国有企业为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的总和
全民/国有 国家集体 国家其他
将全国企业单位数按照时间划分为4段: 1957——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3 比较不同时间段里的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比例 是否发生了显著差异
全民所有(国有)
.5
.4
.3
全民比例
10
2.00
10
3.00
4
4.00
A NOVA
df 3
26 29
Mean Square . 33 8
8. 2 63E -03
F 40 . 845
Sig. . 00 0
sig<0.05,所以有明显差异。
其他企业
.8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2
0.0
-.2
N=
A
6
1.00
10
2.00
10
3.00
4
4.00
其它比例
其它比例
一、简单统计描述
我们通过直方等图形工具,并运用 各类基本统计方法直观的显示出全国 各类企业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类数 据之间的关系。
1957年-2003年 全国各类企业数据及所占比例
400000
300000
200000
Value
100000
0 1957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1965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sig<0.05,所以有明显差异。
F 3. 5 23
Sig. . 02 9
集体企业
1.0
.8
.6
集体比例
.4
25 26
.2
0.0
N=
A
6
1.00
集 体 比例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 t al
Sum of Sq ua re s
1. 0 13 . 21 5
1. 2 27
.2
.1
N=
A
6
1.00
10
2.00
10
3.00
4
4.00
全 民 比例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 t al
Sum of Sq ua re s 3. 9 33E -02 9. 6 74E -02
. 13 6
A NOVA
df 3
26 29
Mean Square 1. 3 11E -02 3. 7 21E -03
为了更精确的做时间序列的分析.而我们的数据 在78年以前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决定将78年以前 的数据剔除掉,然后再做分析。
c) 发展速度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题目要求
通过1957—2003年的国有企业与非国 有企业的数量,包括全国和各地区的国有 企业数量、非国有企业数量数据,运用时 间序列分析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并对 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
数据来源
我们所收集的资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 布的统计资料,包括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以及历年 的《中国统计年鉴》,经过鉴别选用并按 可比口径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