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酿制的白酒
大米酿白酒的方法步骤

大米酿白酒的方法步骤
大米酿白酒的方法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大米:将大米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反复漂洗,直到洗净为止。
2. 蒸煮大米:将清洗好的大米放入蒸锅中蒸煮,煮至米粒饱满、熟烂。
3. 搅拌冷却:将蒸煮好的热米移到大盆中,用木勺或搅拌机慢慢搅拌,使其冷却。
4. 加入发酵剂:在冷却好的大米中加入发酵剂(通常为酒曲),搅拌均匀。
5. 发酵:将加入发酵剂的大米放入大盆或发酵桶中,盖上盖子,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进行发酵,一般需要7-10天左右。
6. 蒸馏:待发酵好的米酒起泡后,将其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以提取出酒精。
7. 分馏:经过一次蒸馏后得到的酒液还需要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的蒸馏,以提高酒精的浓度。
8. 存放陈化:将蒸馏后得到的白酒贮存在陈酿室中,进行陈化,以提高酒的质量和口感。
以上是大米酿白酒的一般方法步骤,具体操作可能因地域和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
若需要生产酒精,请遵守当地相关法律和规定。
米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蒸馏
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进行蒸馏,采用液态釜式蒸馏法,注意控制火候,先大火后小火,低温流酒,缓火蒸馏,确保蒸馏出的酒液质量。
8
勾兑
将蒸馏出的半成品酒进行勾兑,根据酒液的品质、口感和香气等特点,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以提高整体酒质。
9
过滤净化
对勾兑后的酒液进行过滤净化,一般采用超滤膜过滤技术,去除酒液中的杂质和异味,确保酒液的清澈透明。
5
摊凉拌曲
将煮熟的米饭摊凉至适宜温度(一般约30℃左右),然后加入适量的糖化发酵剂(小曲),拌曲均匀后倒入发酵缸中。
6
糖化发酵
在发酵缸中进行培菌糖化,约经20小时后,料温控制在37℃~39℃之间,最高不超过42℃。此时加水拌均匀进行发酵,加水量为原料量的110%~150%,发酵时间根据季节和气温调整,一般为9~15天。
10
灌装封盖
将过滤净化后的酒液灌装到清洗干净的玻璃瓶中,并进行封盖处理,确保封口不漏气、密封良进行灯检,检查酒液是否无色透明、无肉眼可见杂质等质量问题。
12
入库
将合格的瓶装酒入库储存,等待进一步陈化或销售。
米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序号
工艺流程
详细说明
1
原料准备
选择优质大米作为原料,确保无杂质、无污染。
2
浸泡
将大米放入清水中浸泡,时间根据季节和气温调整,一般为数小时至一天,以便大米充分吸水。
3
清洗
浸泡后的大米进行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杂质和异味。
4
煮饭
将清洗后的大米进行蒸煮,使大米熟透但不过烂,保持一定的颗粒感。
大米白酒制作方法

大米白酒制作方法大米白酒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酒品,以其独特的香味和丰富的口感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大米白酒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优质大米:选择清香型或者糯米,洗净并泡水2小时。
•酒曲:可在当地的酒店或者酒坊购买到。
•温水:用于和酒曲混合的温水,温度约为50摄氏度。
制作步骤第一步:蒸煮大米1.把泡发好的大米放入蒸锅中,蒸煮至熟烂。
2.将蒸好的大米取出,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凉。
第二步:准备发酵桶1.选择一个干净的发酵桶,最好是陶制或者玻璃制的,以避免外来异味的干扰。
2.在发酵桶的底部铺上一层酒曲。
第三步:混合大米和酒曲1.将晾凉的大米均匀地撒在发酵桶中,然后用手蘸取温水均匀地洒在大米上。
2.再次撒上一层酒曲,注意要均匀分布。
第四步:密封发酵桶1.将发酵桶口的布封口上盖上,确保没有空气能够进出。
2.将桶子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第五步:发酵过程1.发酵桶中的大米会在酒曲发酵的作用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
2.每隔一段时间,打开发酵桶检查并转动一下,以充分发酵。
第六步:陈酿1.发酵大约需要10至15天时间,取决于气温和酒曲的质量。
2.当发酵完成后,酒液会呈现澄清的状态,此时将其取出备用。
第七步:过滤和贮存1.将酒液过滤掉杂质和沉淀物,可以使用滤纸或者过滤网。
2.将过滤后的清酒贮存在干净的容器中,封闭保存。
注意事项•制作大米白酒需要使用专业的酒曲,而不是一般的酵母,以确保质量。
•温度是影响发酵速度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要注意控制。
•制作过程中的器具和材料需要保持清洁,避免杂质的污染。
•酒曲的种类和用量会影响到酒的口感和风格,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大米白酒制作的简单方法。
制作白酒需要耐心和细心,制作出来的美酒将成为您和家人朋友聚会的美好回忆。
切记饮酒过量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合理享用才是关键。
愿您制作出美味的大米白酒,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美好时光!。
纯粮大米白酒制作方法

纯粮大米白酒制作方法纯粮大米白酒是一种典型的中国酒,具有香醇、酒体细腻、口味柔和等特点,因其风味独特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下面是纯粮大米白酒的制作方法。
原料准备:1、糯米:选取长粒糯米,洗净蒸熟。
2、水:以去污、清洁的自来水为最佳。
3、酒曲:酒曲是发酵的酵母,一般在市面上可以买到。
4、酒麴:用纯碱仔细研磨成麴,在阴凉干燥处置于待用。
5、大米:选择口感好、米粒饱满的糯米,浸泡后挑出坏粒、杂质,沉淀去水。
主要工具:漏斗、酒袋、桶、锅、蒸笼、过滤布、酒挑制作步骤:1、浸泡:将淘洗干净的糯米加水适量浸泡,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让糯米充分吸水。
2、蒸熟: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蒸笼内,蒸热至稍微变软即可,不要蒸过,以免过度软化、流失淀粉。
3、混合:蒸熟的糯米放入大桶内,根据酒量加水约为糯米重量的一倍,混合均匀。
4、制曲:按照糯米重量的1%加入已经发酵好的酒曲或豆酝,搅拌均匀,将混合好的糯米装入黑色塑料袋,保持温度为28度,发酵时间一般为3天左右,发酵的最后一天就会产生微微的酒香。
5、控温:酒曲中的酵母会引起发酵产热,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不超过35度,否则会破坏酒质。
6、酿造:发酵3天后,将发酵好的酒麴和豆酝均匀地加入桶内,搅拌均匀,然后用酒袋过滤掉酒麴、酒渣和悬浮物,取出滤液入桶,加入熬制好的糯米饭,混合均匀,盖上盖子密封。
7、贮存:将酒桶移到密闭的酒窖或阴凉通风处,酒需要贮存数十天至数月,待到酒体呈浑浊色、不在发生气泡和异味,再进行装瓶。
8、装瓶:用过滤布过滤之后,装入玻璃瓶中,保持瓶口和山花清洁。
9、储存:瓶装酒可以放在阴凉通风处储存,一般储存6个月以上,口感越来越浓郁。
总之,制作纯粮大米白酒需要科学的配方和规范的生产流程,最终糯米白酒的香醇可口取决于传统酿造工艺的精湛技术和工匠精神的体现。
米白酒用途

米白酒用途米白酒是一种以米为主要原料发酵酿制而成的白色酒类饮品。
它具有较高的度数,香气独特,醇厚细腻,味道醇香甘美。
米白酒在中国酿酒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一种宝贵的饮品。
在中国,米白酒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有着广泛的用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途。
首先,米白酒作为一种酿酒佳品,可以被用作宴席上的美酒佳肴。
在中国传统的宴会中,米白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人们视为犒赏和款待宾客的佳酿。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且在品尝过程中,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婚宴、寿宴或重要的商务宴会上,米白酒经常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品,用于表达主人的敬意和热情款待。
其次,米白酒在民间草根社会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农村地区,米白酒是一种能量丰富的饮品,常被用作劳动者的补给品。
特别是在一些重体力劳动中,如农田劳作、矿工、建筑工人等,他们经常会喝一些米白酒来提供能量,帮助他们完成繁重的工作。
此外,米白酒还常被用作农民的祭祀品,在一些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中,人们会用米白酒来祭奠祖先和神灵,表达祈福和感恩之情。
此外,米白酒还常常被用于医疗保健。
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米白酒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米白酒被认为是一种温中补气的饮品,可以起到保健身体的作用。
在中医药中,有很多以米白酒为基础的药酒或药膳,如补气养血酒、养心安神酒等,具有调理气血、提神益气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也喜欢自制一些药酒,如蜂蜜米酒、红枣米酒等,用于调理身体和增强免疫力。
此外,米白酒还有一些特殊的用途。
在烹饪方面,米白酒常被用作烹饪调料。
一些独特的米白酒可以用于腌制食材,如米酒腌鸡、米酒腌鱼等,可以使食材更加鲜嫩可口。
同时,在一些独特的菜系中,如广东韭黄豆腐炒虾仁、温州米酒煲猪蹄筋等,也常常使用米白酒来烹调,增加风味和口感。
总体来说,米白酒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它不仅可以作为宴席上的美酒佳肴,还可以用来补充能量、祭祀祖先、医疗保健和烹饪调味等。
大米白酒的制作

大米白酒的制作比例:大米10斤酒曲25克(环境温度高于28度时20克)水13-15斤(如果用我们的蒸酒器具,下面是大概的比例:大米3.5斤,最后出酒赔10斤左右,可以一锅蒸馏完,这个锅可以一次蒸馏10-12斤原料)流程:大米——浸泡——蒸熟——冷却——搅拌酒曲——糖化——加水密封——蒸馏出酒以下为照片解说流程步骤1,大米浸泡4-6小时掐开米粒内无白芯因为像素不高拍不出效果大家自己前面浸泡一小时的和后面四小时后抓起一颗恰开对比下就好了。
取一大块纱布药店有卖90X90CM的将浸泡好的米倒入纱布中包裹蒸馏设备的底桶就是一个蒸桶,可用于粮食的蒸煮,底桶锅底要放入水4-5斤清水放上三脚架蒸片将纱布包裹的米放入点火开始蒸米饭前面可以大火约8分钟后可以转至中火例如电池炉的话可以开到1300瓦来蒸不能一直大火蒸,当盖子出现比较大的气后继续进行5-10分钟,开锅将半生的米饭取出,直接拎出即可,准备个大脸盆将米饭倒入脸盆中加80-90度左右的开水4斤搅拌米饭,让其充分的吸收水分达到蒸熟蒸透的目的,备注:糯米不要捞起搅拌开水而是在锅里淋开水就好了,因为糯米柔嫩不同于大米淋水即可,后面熟了后还是要浸冷拿出的,浸的时候也能吸收水分并且利于米粒的松散易于搅拌。
将搅拌好的米饭再装回纱布,继续回锅蒸当再次大气冒起的时过5-10分钟打开看下熟了没有如果熟了就可以取出如果没有熟还有夹生的话适当的淋撒一点开水继续蒸到再次大气冒起的时候打开直到熟了为止。
然后准备一盆冷水将蒸熟的米饭提起浸入冷水并马上捞起不要停留太久目的是加快冷却同时也增加米饭的含水量(千万注意不要在水里停留太久同时浸下去的时候要荡下,这样能让里面的米饭有水浸的时候脸盆水要多些如果水少温度就会很高尽量让浸的过程中米饭的温度下到50度下最好选大些的脸盆如果没有也可以在这盆水浸了后再换上冷水再浸下)将米饭放入缸中等到米饭冷却到30度左右(不要以表明的温度为准要适当的搅拌米饭等整体温度不烫手时)倒入酒曲搅拌一定要搅拌均匀然后中间挖一个窝便于糖化清理好缸口上面的米饭找个干净的薄膜覆盖缸口,上面最好盖个大衣什么的进行保温等24-48小时后,完成糖化,出酒酿然后加水加水为冷水不能是热水按粮食的1.5倍左右添加比如十斤米15斤水(3.5斤大米,我们加5.25斤)并且搅拌然后密封。
大米酿白酒的制作方法及配方

大米酿白酒的制作方法及配方
《米酿白酒的制作方法及配方》
米酿白酒是一种古老而又流行的酿酒工艺,历史悠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米酿白酒最初起源于中国,是一种我们所了解的古老酿酒方式。
米酿白酒拥有独特的香味,强烈的回味,是古代历史上备受推崇的酿酒方法之一。
米酿白酒的制作步骤具体如下:首先,将米进行清洗,以达到去除杂质的效果;其次,将米浸泡,使米的水平分解率增加;第三,将米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使之发酵;最后,将发酵的米浓汤进行滤清,形成酒液。
米酿白酒的配方是:将糯米、青稞米以肉豆蔻、枸杞子、杏仁各15克等辅料
一起加入,加入温水使米醯化,形成米糊,用米高液,细颗粒面粉发酵后返酒,即可酿制出特有的醇香米酿白酒。
米酿白酒的米发酵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护发酵的过程,还能保护米
的香气,使米酿白酒具有更高的口感丰富度和储藏更长的时间。
米酿白酒存在着众多优势,第一,米特殊的原材料配比、发酵技术及工艺流程,使米酿白酒酒质极佳,具有独特的芳香;第二,米酿白酒口感柔润,具有较强的回甜度;第三,米酿白酒的生命力也十分强,可以长期保存在瓶子中而不受影响。
可以说,米酿白酒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其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及相
关原材料的运用使其酒味更醇厚,口感更加强醇,也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饮品。
米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香味特征及品评要点

米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香味特征及
品评要点
1、代表产品:
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
2、工艺特点
①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
小曲用量0.8~1%,小曲分为纯种小曲和药小曲。
②前期为固态培菌,糖化,主要是在整粒米饭上扩大培养梗霉菌,糖化时间20~24小时。
后期为液态发酵,然后加水转为半固态发酵,经釜式蒸馏而成。
3、香味特征
①香味主体成分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适量的β-苯丙醇。
乳酸乙酯85mg/100ml,乙酸乙酯35mg/100ml,β-苯丙醇3mg/100mL。
②高级醇含量高于酯含量。
其中异戊醇最高达160mg/100ml,其次是正丙醇,异丁醇;高级醇总量200mg/100ml,酯总量约150mg/100ml左右。
③乳酸乙酯含量高于乙酸乙酯,比例为2-3︰1.
④乳酸含量最高,占总酸90%。
⑤醛含量低,与后期液态发酵有关。
4、感官评语: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
爽洌,回味怡畅,突出蜜香清雅的小曲米香风格。
5、品评要点
①抓住米香型酒特点是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及适量的β-苯丙醇为主体的复合香气,重点体现“蜜香清雅,似玫瑰香,有明显的醪糟香味(酸甜味),落口绵甜、清雅。
区别小曲清香白酒是不带醪糟味的。
②口味显甜,甜的微闷的感觉。
③后味稍短,但爽净。
特别是优质米香型酒后味怡畅。
④口味柔和,刺激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米酿制的白酒
大米酿制的白酒
大米酿制的白酒广东、福建省和湖南、江西两省的部分地区,人们习惯喝大米酿制的白酒。
尤其是在广西,无论是城市与乡村,男女老少都有喜欢喝20~35度的米酒。
一个县内即有数百家酿酒作坊。
但长期以来,无论是规模较大的县市级酒厂,还是一家一户的酿酒作坊都是采用传统的半固态酿酒方法制米酒。
这种传统的酿酒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将大米蒸熟后拌曲发酵,然后蒸馏得成品酒。
具体操作起来就更复杂一些,其工艺如下:浸米—蒸煮—扬冷、拌曲—入缸固态培菌糖化—半固态发酵—蒸馏—成品酒。
其中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烦,操作要求较为严格。
例如:将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内,待园气后初蒸15~20分钟,然后泼入热水,还要上下翻倒几次,又上盖,待园气后再蒸几十分钟,再进行第二次泼水、翻倒、再蒸。
同时还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内软、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等等。
如那一环节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都可能影响到出酒率。
v采用生大米酿酒就简单得多了。
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
要浸泡,当然更不需要蒸煮。
将市售的大米买来后,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种,加入三公斤冷水搅拌、密封发酵,经蒸馏就得成品酒。
所以,有人戏称生料酿酒技术为“傻瓜酿酒技术”。
v生料酿酒,可以说就谈不上什么“工艺流程”,如果硬要编个工艺流程的话,那么这个工艺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发酵—蒸馏—成品酒。
v采用生料酒曲酿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与传统酿制的一样,甚至超过。
由此可见,采用生料酿酒,简化了工艺、节约了燃料和人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且,还由于生料酿酒操作简单,管理粗放,完全可采用规模化、机械化大生产。
由于生料酿酒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仅管这个新技术推广时间不长,宣传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许多酒厂的欢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酿酒技术的小酒厂和家庭酿酒作坊的普遍欢迎。
例如:目前广西省内即有上千家小酒厂和家庭作坊在采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大米白酒。
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许多厂家在采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
然而,生料酿酒再简单也是一门科学技术。
既是一门科学技术,就有一定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则。
遵循这些规则,出酒率就高;违背或不按这些规则操作,就达不到出酒要求。
原因是,由淀粉转变为酒是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假如改变了规定的作用条件,其代谢产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种代谢产物——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科学看成魔术,把生料曲种当成是“仙丹妙药”,以为在生大米中加点水,丢进去一点生料曲种,它就自然而然地“变”出酒来。
一但没有变出酒来或变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酿酒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现将笔者采访数十家成功地采用生料酿酒厂家的经验
和个人的心得,总结几条出来供已采用的厂家和对生料酿酒有兴趣的厂家参考。
我们知道,酿酒的希望和目的无非是两个:
一是能得到较高的出酒率;二是酿出的酒能有一个较完美的口感。
但是,是否能达到这两个目的的关键环节,是在发酵这道工序。
尽管曲种如何好,糖化力和发酵力如何高;尽管大米的质量好,含淀粉多;尽管蒸馏设备如何先进、接酒技术如何高明。
如果在发酵这一环节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
如何发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厂和酿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经验。
但生料酿酒与传统的燃料酿酒方法还有不同之处。
生料酿酒在发酵期中要特别注意和掌握温度、厌氧和发酵期这三个环节。
一、温度(指室温℃)。
生料酿酒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
20℃以上和40℃以下。
高于40℃者易产酸,甚至酵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难以发酵。
最佳发酵温度是25℃~30℃。
温度与发酵期的关系是:温度高,发酵期短;温度低,发酵期长。
具体说来,温度在20~25℃时,发酵期一般是15~20天,温度在25~30℃时,发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
温度在30~40℃时,发酵期一般为8天左右。
生料曲种耐高温,在35~40℃时酵母仍能继续生长、繁殖,而且不会产酸。
因此,采用生料酿酒。
不存在“安全渡夏”问题。
但是,生料酿酒也存在如何安全过冬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温度20℃以下时,生料很难发酵,如温度在10℃以下则停止发酵,这时的酵母处于冬眠状态,不繁育生长。
因此,室温在20℃以下时,要采取保温和升温措施,使室温升到20℃以上,生料发酵才能正常进行。
室温在20℃以下时,除了采取保温、升温措施以外,还可以采取熟料发酵。
这里所说的熟料发酵与传统的蒸煮有很大的区别。
这里所说的熟料发酵是指将大料随便蒸煮而已。
具体操作就是将生大米加入三倍冷水,然后用火煮,待煮到大米基本过心即离锅冷却到36℃以下时,加生料曲种搅拌、密封发酵。
采用这种熟料发酵方法,五天左右即全部发酵完毕,然后蒸馏即得成品酒。
另外,也可将大米蒸煮成米饭,无夹心即可。
二、厌氧。
所谓厌氧,就是将生大米或煮熟的大米加曲加水装入发酵容器后要密封,使之在没有或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发酵。
尤其是在发酵的中期和后期,更要特别注意厌氧发酵。
因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不需要游离氧参加。
如果在发酵中有氧气参加,酵母菌则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将糖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菌体使酒精的产量大为减少。
其原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醋酸,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酒精。
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醋酸的话,就一定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怎样进行厌氧发酵呢?许多酒厂的实践经验是:在发酵初期,采用半密封。
所谓发酵初期,是指自生料投入发酵容器,至发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这段时期。
进入发酵中期和后期,就绝对采用全密封式发酵。
所谓中期和后期,是指自发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起至整个发酵完全结束止。
有的厂家则与此相反,重视发酵初期的密封,但在发酵中期和后期就不重视了。
当原料投入发酵容器以后,他们很重视密封,但从此就无人过。
二氧化碳将塑料薄膜冲破了,捆绑的绳索松脱了,无人检查、更换,使空气中的杂菌大量进入发酵容器,醋酸菌大量生长、繁殖、甚至把酒精作为它的养料,这就是有些厂家反映出酒率不高的原因。
三、发酵期。
发酵期是指,从投料到蒸馏前的这段时
间。
上面已讲过,发酵期的长短决定于温度的高低。
温度高,发酵期短;温度低,发酵期长。
我们不能说发酵期越短越好,当然也不能说发酵期越长越好,如何适当地掌握这个发酵期的长短,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的口感和重要环节。
适当的发酵期,首先是看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其次是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后,还要延长发酵期一二天,以利于酯化、增香。
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的标志是:生淀粉已完全转化为糖,糖已完全转化为酒精。
用检测残余淀粉的含量和总残糖的含量方法就能确定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了。
当残余淀粉和残余总糖的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时,即说明原料已得到完全、彻底发酵。
一些小型酒厂和酿酒作坊没有检测设备,怎能掌握了解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呢?笔者于1996年编著的《生料酿酒工艺及其操作方法》一书中,曾介绍了用眼睛看、耳朵听、口尝、手摸等方法。
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再详述。
这里只介绍一种眼看、手摸的简单方法供参考。
手摸,是用母指和食指挤压正在发酵中的米粒,如无硬心、无粗糙感,一挤就化,就说明原料已基本上完全、彻底发酵了。
用眼看,一是看原料,二是看颜色。
当漂浮于发酵液面上的大米,全部或大部分沉入池底,发酵液由浑浊变青,而且整个发酵液处于静止状态,不再冒泡,米粒不再上下窜动时,就说明整个发酵过程已完毕,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了。
看颜色,就是看发酵液的颜色变化。
从投料起至发酵开始冒小泡时的这段时期发酵液是清亮、透明的。
从发酵开始至发酵结束这段时期,发酵液由清亮、透明变为米汤色。
从发酵结束至酯化时期,发酵液由米汤色变清,最后变成暗淡的淡茶色。
实践证明,适当延长一点发酵时间,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香味的重要措施。
要延长多少时间才能算适当呢?笔者主张,当发酵液由浑浊变清,整个发酵液处于静止状态时,再延长一二天即为适当。
从颜色上看当发酵液由浑浊变清,由清变为暗淡的淡茶色即可进行蒸馏。
为什么要延长一二天发酵时间呢?因为酒的芳香物质,是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再经生化反应而成为芳香
物质。
这个生化反应过程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酯化时间。
本文介绍的发酵方法适应于其他淀粉质原料如玉米、高梁、木薯、地瓜等生料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