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的知识

合集下载

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

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

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舞蹈教学过程,旨在培养舞者的基本功和舞蹈技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的内容和训练方法。

一、身体基本素质的培养中国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舞者具有力量、柔韧性和耐力。

因此,在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中,首先要进行身体基本素质的培养。

1.力量训练:力量是舞蹈动作的基础,舞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肌肉力量才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力量训练可以采用坐姿、卧姿、俯卧撑等不同的训练方法,主要锻炼上肢、下肢和核心肌群的力量。

2.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中国舞的一大特点,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才能展现出舞蹈的韵味。

柔韧性训练可以采用拉伸运动、瑜伽等方法,主要针对舞蹈中常用的关节和肌肉进行拉伸训练。

3.耐力训练:在表演中国舞时,舞者需要保持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因此耐力是非常重要的。

耐力训练可以采用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舞蹈排练中的串讲和反复练习来提高耐力。

二、舞姿和舞蹈动作的练习在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中,舞姿和舞蹈动作的练习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舞姿和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将直接决定舞者的表演质量。

1.舞姿训练:舞姿是中国舞的基础,舞者需要具备端正的身姿和美观的线条感。

舞姿训练可以通过模仿范式动作,如扇子舞、鹤发冠等,来培养舞者的舞姿感。

2.舞蹈动作训练:中国舞蹈中有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如跳、转、摆、步等。

舞者需要通过刻苦练习,掌握各种舞蹈动作的技巧和要领。

这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舞蹈动作和参与舞蹈编排来实现。

三、舞蹈编排和表演技巧的培养舞蹈编排和表演技巧是中国舞基础训练教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舞者的整体素质和舞蹈表演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舞蹈编排:舞蹈编排要求舞者具有创新能力和艺术感。

舞者需要在教练和编舞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形式的编舞练习,培养舞者的创作能力和舞蹈才华。

2.表演技巧:表演技巧是中国舞台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舞者需要学习舞台表演的技巧,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舞蹈情感的表达等。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舞技
技巧。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古典舞演员,首先需要进行基本功训练,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
一下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点。

1. 身体基本功训练
身体基本功训练是古典舞基础训练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平衡、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
训练。

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保持身体的挺拔和舞姿的流畅,同时提高身
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4. 腰部基本功训练
腰部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腰部的柔韧性和力量的培养。

古典舞中腰部的活动性很强,
要求舞者能够进行各种转体和弯曲的动作。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腰部的柔韧性和力量,并能够灵活地控制腰部的动作。

6. 呼吸基本功训练
呼吸基本功训练是古典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深呼吸和腹式呼吸的培养。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呼吸的深度和舒适度,使其能够与舞蹈动作相协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涵盖了身体基本功、脚步基本功、手臂基本功、腰部基本功、
眼神基本功和呼吸基本功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舞者能够全面提高技巧
水平,使舞姿更加优美、动作更加准确、情感更加丰富,展现出古典舞的魅力和艺术价
值。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顺序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顺序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顺序
中国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训练至关重要。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的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基本技巧、身体灵敏度、身体平衡感、身体协调性、身体柔韧性和身体力量等。

以下介绍这些训练内容的详细情况:
1.身体基本技巧:包括舞姿、转体、抬阔腿、步法等基本技巧。

舞姿是以站立为基础的,要求保持良好的站姿,如两肩平、两耳朵在同一水平线上、两脚并拢或开脚距、两手下垂自然等,确立正确的姿态和舞蹈形体。

2.身体灵敏度:包括手、足、头、肩等部位的动作灵敏度。

通过各种手、足以及头肩部位的运动,提高身体的动作协调性和舞蹈节奏感。

3.身体平衡感:通过平衡练习,提高舞蹈时身体的可控性,保证能够完成各种难度的舞蹈动作。

4.身体协调性:通过上下半身的配合、交替以及左右半身的配合,掌握舞蹈技能的基本要求。

5.身体柔韧性:通过舞蹈中的柔软身体动作,训练身体的柔软性和灵活性,提高静坐力和轻盈感。

6.身体力量:通过立定跳、抬腿等训练动作,锻炼肌肉力量,保证舞蹈时的能量给予和动作的高度完成度。

在舞蹈基础功训练中,这些方面是互相联系的,相互依存的。

训练中要依据个人的基本素质,科学有序地进行。

训练时间要分散,频率逐步加大,将训练与实际演出相结合,提高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也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基
本功训练,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创作更为出色的作品,将中国舞推向全世界的舞台,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艺术和审美理念,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内涵。

想要学好中国古典舞,首先需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是舞蹈技能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功,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优雅、灵动的古典舞姿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一、肢体柔韧性训练肢体柔韧性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它能够增加舞者的舞蹈幅度和舞蹈效果。

为了训练肢体柔韧性,可以进行以下几种训练方法:1.伸展运动:首先进行身体的热身,例如扭动腰部、摆动手臂、伸展脚踝等,可以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增加关节的柔韧性。

2.拉伸训练:可以进行深蹲、抬腿、分腿、扩胸等动作的拉伸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柔韧性。

3.按摩放松:使用按摩器或按摩球按摩身体各个部位,放松肌肉,增加柔韧性。

二、平衡感训练中国古典舞需要更高的平衡感,才能展示舞者的稳定性和身体控制力。

下面是一些平衡感训练的方法:1. 单腿站立:将一只脚抬起,保持平衡,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可以进行不同的动作,例如手臂挥动、头部转动等。

2. 踮脚尖行走:将脚尖抬起,以脚尖着地行走,保持平衡,增加难度可以进行单脚尖行走。

3. 触地站立:将手臂伸直,身体前倾,手掌触地,保持平衡,可以逐渐增加保持时间。

三、扩展肢体范围的训练1.打开舞蹈幅度:用手臂或腿部进行扩展动作,例如手臂向外平伸、腿部分腿、腿部高抬等,可以逐渐增加舞蹈幅度。

2.练习舞蹈动作:通过不断重复练习舞蹈动作,逐渐提高肢体的舞蹈范围和柔韧度。

3.使用辅助器械:使用拉力带等辅助器械进行拉伸训练,增加肢体的可伸展范围。

四、燃烧体能的训练1.有氧运动:进行有氧运动,例如慢跑、跳绳、跳舞等,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2.力量训练:进行力量训练,例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灵敏度训练:进行反应速度和协调性训练,例如抓球、跳绳等。

中国古典舞教学基础训练内容及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舞教学基础训练内容及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舞教学基础训练内容及基本知识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能够正确地学习和表现中国古典舞,必须掌握基础训练内容和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内容以及学习中国古典舞所需的基本知识。

一、基础训练内容1. 身体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的掌握。

在基础训练中,舞者需要进行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如拉伸、扭转、僵硬肌肉的放松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协调性和力量的训练,如平衡感的培养和肌肉力量的增强等。

2. 手势和姿势的练习中国古典舞注重手势和姿势的表达。

在训练中,舞者需要学习并熟练掌握各种手势和姿势的形式和含义。

通过反复练习,舞者可以使自己的手势和姿势更加准确、自然。

3. 步法的训练步法在古典舞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舞者的整体形态和舞蹈的美感。

舞者需要学习并练习各种步法的基本动作,如轻盈的步伐、优雅的踮起脚尖等。

在训练中,舞者需要注重舞蹈的步伐节奏和步伐变化。

4. 身段和形态的塑造舞者需要通过训练来塑造自己的身段和形态。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的身段和形态应该显得优雅、端庄,同时又具有柔美的曲线。

舞者需要通过训练来改善姿势和身段,使其更符合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要求。

二、基本知识1. 舞蹈音乐中国古典舞通常伴随着特定的舞蹈音乐。

舞者需要了解相应舞蹈的音乐背景和节奏,并与之配合。

在学习古典舞时,舞者还需要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肢体表达音乐的旋律和情感。

2. 舞台礼仪古典舞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需要了解和遵循相应的舞台礼仪。

这包括正确的进入和离开舞台的方式、面向观众表演时的眼神交流等。

舞者还需要学习如何与其他舞者协作,以及与指导老师和观众互动。

3. 舞蹈剧目和文化背景中国古典舞有着丰富的剧目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舞者需要了解不同剧目的特点和风格,并通过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舞蹈作品的内涵。

4. 身心调理和健康保护学习古典舞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中国舞五级基本功训练

中国舞五级基本功训练

中国舞五级基本功训练以下为正文内容:中国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中国舞五级基本功训练是舞蹈学习的基础,对于每一个学习中国舞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中国舞五级基本功训练进行重新整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学习。

第一级:基本站姿和步法训练1. 基本站姿训练在站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采用自然站姿,双脚并拢,脚背、小腿、大腿、腰、肩、颈部均应保持直线状态。

要求正面、侧面、后面都要保持这种站姿。

2. 基本步法训练基本步法训练是中国舞蹈的基础,主要包括单支、扭步、斜步、交叉步等。

这些步法需要培养学生准确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从而为后期的舞蹈训练打下基础。

第二级:基本体式和旋转训练1. 基本体式训练基本体式训练是指练习这些舞蹈基本动作的效果。

包括手臂和腰部等的动作,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按照老师的动作示范来进行练习。

2. 基本旋转训练基本旋转训练主要包括转身、转腰、转颈等基本动作。

这些动作需要学生耐心的学习和练习,注意动作的平衡和准确度,达到旋转流畅的效果。

第三级:抽象动作和舞蹈练习1. 抽象动作练习抽象动作是指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常用的手势和姿态。

这些动作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和学习,多进行模仿和练习。

2. 舞蹈练习舞蹈练习是指针对具体的舞蹈来进行练习。

每一种舞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和难点,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反复练习,达到舞蹈的流畅和优美。

第四级:身体协调训练身体协调训练是指通过各种基本动作的练习来达到身体协调的水平。

这一阶段需要学生进行各种练习,例如韵律感训练、手足协调练习等,以及融合手、眼、肢体协调进入舞蹈状态。

第五级:表演和舞台培训1. 表演训练表演训练是指通过强化学生的表演技巧来增加舞蹈表演的效果。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感情表达能力和演技水平,以更好的表达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

2. 舞台培训舞台培训是指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和表演训练,需要学生逐步习惯并适应舞台表演的环境,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舞蹈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端庄优雅的形态、精美细腻的动作和严谨规范的技巧著称,被誉为舞蹈艺术的瑰宝。

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是舞者学习和掌握古典舞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训练,舞者可以提高自身的舞蹈素养和技艺水平,达到舞蹈动作准确、流畅、优美的境界。

本文将从体态训练、技术训练和表演训练三个方面介绍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一、体态训练1、体态的基本要求古典舞的体态要求端庄优雅,舞者的整体形象应该是挺胸抬头、腰背挺直、双肩平衡、下巴微收、眼神平静、手臂自然下垂等。

这些基本要求对于古典舞的表演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舞蹈的美感和表现力。

在日常的体态训练中,舞者需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体态,并且不断地练习使这些动作变得自然、优美。

体态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身体拉伸、身体力量锻炼、身体平衡训练等。

舞者可以通过拉伸运动,可以逐渐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通过力量的锻炼,可以使肌肉更加有力,并维持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舞者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态,使之达到古典舞的基本要求。

二、技术训练1、基本功的练习古典舞的基本功包括了扑克步、点步、剪纸步等。

这些基本功是古典舞的基础,也是古典舞技术训练的重要内容。

舞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使这些基本功动作熟练、准确、流畅,才能够进行更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通过练习基本功,也可以加强舞者的身体技能和协调能力,提高整体的舞蹈水平。

古典舞的技术动作是指各种难度复杂的动作,比如飞步、转体、踢腿、踏步等。

这些技术动作需要舞者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掌握其技术要领,并且使之达到准确、灵活、美观的要求。

在技术动作的训练中,舞者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姿势和动作,才能将这些技术动作融入到舞蹈动作中,并具有艺术性。

三、表演训练1、情感的表达古典舞强调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情感,并且要求舞者能够准确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中。

中国舞启蒙班基本功训练顺序

中国舞启蒙班基本功训练顺序

中国舞启蒙班基本功训练顺序中国舞是一种文化传统,其独特的动态美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推广中国舞蹈文化,许多舞蹈学校开设了中国舞启蒙班。

在这些班级中,基本功的训练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舞蹈技能和表演技巧。

下面是中国舞启蒙班基本功训练顺序的具体内容。

1.身体基础训练中国舞蹈起源于汉朝和唐朝,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因此,身体基础训练是中国舞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站立的姿势,学会伸展和揉捏肌肉,以及学会用腰部、背部和肩部的力量完成旋转和跳跃等动作。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耐力,为他们的表演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和能量。

2.步伐和停顿的技巧训练中国舞蹈的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是步伐和停顿。

步法是指如何移动身体,包括行进、转向和转弯。

停顿是指如何控制身体的稳定性和摆动性,包括如何停止、如何平衡和如何转动身体。

对这两个元素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舞台上更加自信,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舞蹈技能。

3.手势和头部动作的练习中国舞蹈是一种有着丰富手势和头部动作的艺术形式。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势和头部动作传达出情感和意念,同时增强他们的舞蹈表现力。

尽管手势和头部动作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实践中它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够领会和掌握。

4.功底训练中国舞蹈的功底训练是舞者必须进行的训练之一。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出更强的肌肉控制和稳定性,使他们可以在舞台上更加安全地表演。

功底训练包括脚步和跳跃的训练、转体和倒骑马的练习、以及舞蹈动作的练习。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坚实的舞蹈技能,从而在表演中更加自信和出色。

5.表演的技能训练表演技能的训练是中国舞启蒙班中最后的一部分。

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音乐的节奏和节奏,使用呼吸和语言表达出情感,使观众更能赏识他们的舞蹈,获得更多的积极反馈。

表演技能的训练包括音乐和时序的训练、情感和表达的训练、以及团队合作和创作的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成为全面的舞者,为他们日后的舞蹈技能和表演技巧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的知识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的知识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
作训练三个方面。

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
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
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地面训练,就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为舞者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技巧动作的具备与掌握,给予基础的、全面而系统的训练。


面训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
由地面训练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基础训练
坐姿
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
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

它的具体要求是:
(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
腿肌肉松弛。

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
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

绷脚
与勾脚在训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
系的动作,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
向斜下远处。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

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
双脚的。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防止趹脚。

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用力方法,脚趾用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向远处伸展。

②注意腿部肌肉的用力是松弛的,向外延伸的。

勾脚: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

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

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勾起的脚掌要正对前方,并要求踝关节屈折到最大限度。

②强调腿部前、后对抗肌群的收缩与放松。

压前腿
压前腿是以坐姿为基本姿态,双腿并直平伸,双腿在勾和绷的形态上,结合平伸手、双托掌手位,以拉伸柔韧度为训练目的的一个
基本动作。

在地面以髋关节为支点,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于横
膈膜处,同时向前延伸和向下压。

准备:坐姿
动作: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双手经平伸手到双托掌手位,并带动躯干向腿部贴拢。

教学要求:整个动作过程强调保持腿部的'伸直和躯干的伸展。

压后腿
压后腿是以坐姿为基本姿态,前腿绷脚吸腿,后腿在外开、绷直的形态上向后向远拉伸。

上身保持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与前腿同侧的手臂置于斜下位,撑地以保持身体平衡。

与后腿同侧的手臂形成托掌舞姿,带动身体向后下压。

准备:(以左腿为例)坐姿,面向3点或7点,吸左腿,伸直右后腿,右手托掌、左手撑地。

动作:以托掌手为引领,带动身体向正后方下压,达到向后向远延伸至最大限度。

教学要求:
(1)后腿的胯根、膝关节、踝关节要做到外开、绷直,力量要集中到脚尖向远延伸。

(2)后背要在直立的形态上以后胯根为断切点向下压,双肩要与髋部保持平正。

压旁腿
压旁腿有两种基本方式:
(1)双腿分别形成吸腿和旁腿,手位成托、按掌手位压旁腿。

(2)在横叉的姿态上压旁腿。

准备:(以左腿为例)坐姿,右腿吸腿、后背直立,左腿向旁向远伸直,双手成托按掌舞姿。

动作:在准备的姿态上,以托掌手引领,并带动身体向直膝伸直的一条腿贴拢。

教学要求:
(1)身体直立、腿部外开,并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保持这一姿态。

(2)向旁下压时强调翻胸,肩背部位与旁腿贴拢。

竖叉
竖叉是腿部软开度的一种训练方式。

竖叉是指人体的双腿在直膝的基础上,前腿脚尖为引领,向前沿地面擦地滑出,形成前腿臀部
贴于地面,后腿胯部外开平展贴于地面的一字形态。

训练过程中有两种做法:耗竖叉;竖叉抱前腿、向后下腰。

(1)耗竖叉。

准备:小八字步,在上身保持直立的状态下,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眼平视正前方。

动作:(以左腿为例)左脚向身体的正前方滑出成横一字形,上身保持直立,手位可处理成双山膀或双托掌。

两腿直膝绷脚。

教学要求:髋要正,腿要直,后背要保持直立。

(2)竖叉抱前腿
准备:以竖叉为准备姿态。

动作:双臂经过托掌手位,引领上身前俯,当上身与前腿相贴时,双手握住前腿的脚背(前腿脚背可以为勾或绷的形态)。

教学要求:上身前俯时,后背要保持直立,腿要保持外开、绷直。

(3)竖叉向后下腰
准备:同竖叉抱前腿。

动作:以单臂或双臂托掌手为引领,带动上身向后下腰,单手或双手抓住后腿的小腿。

吸腿(正)25°~90°
正吸腿25°、90°是在同一姿态上的两个不同位置。

它以髋关
节为固定点,在膝关节的带动下通过脚弓和脚趾与地面的吸附、推、抓地面所形成的舞姿。

准备:坐姿
动作:髋部固定,以膝关节为动作点带动脚弓松弛地贴于地面向身体方向靠拢。

脚弓沿地面吸起时,按照脚弓推地,脚趾抓地的动作要求进行。

当脚运行至踝关节部位时,推地的脚趾虚点于地,是为25°正吸腿;在此基础上再向身体靠拢,当脚运行至膝部时,推地的脚趾虚点于地,是为90°正吸腿。

教学要求:
(1)强调以膝部为动作力点带动吸腿的动作。

(2)强调动作过程中脚弓、脚趾的推地、抓附地面的动作意识。

(3)注意后背的直立与气息的松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