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覆土深度及基础
管道施工重点知识

刚性接口:不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和相对角变位的管道接口。
柔性接口: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和相对角变位的管道接口。
开槽施工:从地表开挖沟槽,在沟槽内敷设管道(渠)的施工方法。
不开槽施工:在管道沿线地面下开挖成形的洞内敷设或浇筑管道(渠)的施工方法。
埋设深度:管底内壁到地面的距离。
覆土深度:埋设管道管顶至土层表面的垂直距离。
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而采取的技术要求。
换填垫层:挖除基础地面下一定范围内软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强度较高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
支护结构:支挡或加固基坑侧壁结构。
止水帷幕:隔离、阻断或减少地下水从维护体侧壁或底部进入开挖施工作业面的连续隔水体。
顶管法:借助手顶推装置,将预制管节顶入土中的地下管道不开槽施工方法。
夯管法:利用夯管锤(气动夯锤)将管节夯入地层中的地下管道不开槽施工方法。
集水明排:用排水沟、集水井、泄水管、输水管等组成的排水系统将地表水、地下水排除的方法。
井点降水:为防止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对流入基坑,用抽水井或渗水井降低基坑内外地下水为的方法。
管道组成:管道、管座、基础、垫层、地基•1.常用的排/给水管材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排管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优点便于就地取材,制造方便,在排水管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缺点是抵抗酸、碱侵蚀及抗渗性能差;管节短、接头多施工麻烦;自重大、搬运不便。
陶土管:优点:带釉的陶士管管壁光滑,水流阻力小,密团性妊,耐磨损,抗腐蚀缺点:陶士管质脆易碎,不宜远运;抗弯、抗压、抗拉强度低:不宜敷设在松软土中或埋深较大的地段。
此外,管节短、接头多、施工麻烦。
金属管:优点:属管质地坚固,强度高,抗渗性能好,管壁光滑,水流阻力小,管节长,接口少,施工运输方便缺点:但价格昂贵,抗腐蚀性差。
排水渠道:新型管材:其性能均优于普通的混凝士管和钢筋湿凝士管。
缺点:管材价格昂贵。
给水管铸铁管:优点制造较易,价格低,耐腐蚀性;缺点质脆,不耐振动和加弯折,重量大。
室外管网技术规范标准

室外管网技术规范标准范:管径≤300mm时,槽深不得超过1.5m;管径>300mm时,槽深不得超过2.0m;沟底宽度应略大于管道外径1.0-1.5倍;沟槽底部应为平整的土层或砂垫;沟槽两侧边坡坡度不得大于1:1.5;沟槽开挖后,应及时清理沟槽内的泥土和杂物,保持沟槽干燥清洁。
3.2.管道安装3.2.1.管道铺设前,应进行管道长度和坡度的检查,确保管道的长度、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应检查管道的口径、材质、壁厚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2.管道安装时,应保证管道的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管道的连接应严密牢固,不得有渗漏现象。
对于塑料管道的连接,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热熔连接或电熔连接,不得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3.2.3.管道铺设完毕后,应进行试压或试验验收,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试压或试验验收的具体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4.验收与保养4.1.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并向甲方提供验收报告和相关资料。
4.2.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具体保养和维护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若发现管道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1.4.在开挖前,必须清楚地了解地下障碍物和地面上高压线缆的位置和高度,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挖土机在工作时没有障碍物。
挖掘出的土方应该放置在距离沟边0.8米以外的地方,高度不应超过1.5米,必须按照要求放置坡度,不能随意堆放,以免影响其他工程。
3.1.5.为保持沟底原土不被扰动,必须留出比沟底设计标高高出300毫米的原土层,采用人工清挖。
在开沟时,测量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严禁超挖现象的出现。
在开挖排水管道的土方时,沟底应按照设计要求的坡度施工。
3.1.6.在软土地基、流沙、溶洞等不稳定地层内开槽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按规范要求设置沟槽支撑。
3.1.7.开挖市政接驳管线时,应避开天然气、国防光缆等特殊设施(可参考XXX出具的隐蔽管线图)。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施埋深度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选用说明书晟元管业技术总顾问高级工程师吕明宇经常听到业务员反应:管道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管道裂缝现象。
到施工现场勘察后发现,1、混凝土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便进行回填;2、回填土未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分层夯实;3、未按设计要求选用钢筋混凝土管道,私自降低管子的等级,二、三级管选用普通级别的管;4,采购人员不熟悉管道的使用要求,或存在偷工减料的心理,选用级别低于设计要求的管;以上行为将施工和选用低于设计要求的管道产生的质量问题转嫁给生产厂家。
为此,根据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生产实践中的经验,特写此文以供生产、销售、施工人员参考。
一、选用标准要求:1、按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进行选择施工所需的管道。
2、GB/T11836-2009标准规定的埋置深度和荷载如下:管级别管顶覆土厚度m 地面堆积荷载t/m 管道基础型式1级 6.0 1 180°混凝土基础2级 3.3 1 90°砂(土)弧基础3级 5.3 1 90°砂(土)弧基础注:管顶最小覆土厚度不得小于700mm。
二、根据管道基础底宽和高度的不同,选用管道级别、埋置深度,(一)详见《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规定:120°混凝土基础钢筋管道直径600—3000mm管道1级覆土高度0.7m≤H≤3.5m管道2级覆土高度3.5m<H≤5.0m管道3级覆土高度5.0m<H≤6.5m 180°混凝土基础钢筋管道直径600—3000mm管道1级覆土高度3.5m<H≤6.0m管道2级覆土高度6.0m<H≤7.5m管道3级覆土高度7.5m<H≤9.0m 90°砂石基础钢筋管道直径600—1500mm管道2级覆土高度0.7m≤H≤2.0m管道3级覆土高度2.0m≤H≤3.5m 120°砂石基础钢筋管道直径400—3000mm管道2级覆土高度0.7m<H≤3.0m管道3级覆土高度3.0m<H≤5.0m 150°砂石基础钢筋管道直径300—3000mm管道2级覆土高度0.7m<H≤3.5m管道3级覆土高度3.5m<H≤6.0m180°砂石基础钢筋管道直径200—3000mm管道2级覆土高度0.7m<H≤4.5m管道3级覆土高度4.5m<H≤7.0m (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各级管裂缝荷载技术指标:公称内径(mm)一级(kN/m)二级(kN/m)三级(kN/m)200 12 15 19300 15 19 27400 17 27 35500 21 32 44600 25 40 53700 28 47 62800 33 54 71900 37 61 801000 40 69 891100 44 74 981200 48 81 1071350 55 90 1221500 60 99 1351650 66 110 1481800 72 120 1622000 80 134 1812200 84 145 1992400 90 152 2172600 104 172 235三、管道的运输1.运输车辆必须备有木垫块,管子的底部不得直接放到车底板上,要两点受力。
管沟开挖与回填的技术标准

管沟开挖与回填技术要求【1】
一、管沟开挖要求:
管道采用埋地敷设,一般路段要求管顶埋深不小于 1.2m,填方段管道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1.0m。
管沟沟底宽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B=D o+b
其中:B—沟底宽度,m
D o—管线的结构外径,m
b—沟底加宽裕量,见表1。
表1 管沟开挖沟底宽余量表
施工方法沟上组装焊接沟下组装焊接
地质条件旱地沟内有积水旱地沟内有积水
沟底宽裕量
0.5 0.7 0.8 1.0
(m)
管沟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沟中心线偏移应小于或等于100mm。
(2)沟底标高允许偏差应为+50~-100mm。
(3)沟底宽度允许偏差应为+100~-100mm。
二、管道下沟要求:
(1)管道下沟前,应排出沟内积水,清理塌方和硬块,人工找平后,重新检查管沟质量,合格方可下沟。
(2)石方路段管道下沟前,沟底应预先回填300mm厚软土或细砂作
为垫层。
(3)管道下沟应使用专用吊具,应保持管材受力均衡。
轻起轻放,严禁甩抛。
(4)管道就位质量:埋深偏差控制在+50~-100mm。
三、管沟回填要求:
(1)管沟回填前,检查接头处防腐质量,对不合格者进行返修,合格后方可回填。
(2)距管壁200mm范围内,使用软土或细砂做回填土。
(3)管沟回填土高出自然地面300mm,作为自然沉降富裕量,并保证沉降后的回填土顶面高于自然地坪。
(4)管沟回填土后应及时恢复原地貌。
雨水管的覆土深度

雨水管的覆土深度【篇一:雨水管布置】雨水管的布置0m时,可考虑沿街道两侧作双线布置。
由于雨水管道施工及检修对道路交通干扰很大,因此,雨水干管应尽可能不布置在主要交通干道的行车道下,而宜直接埋设在绿带或较宽的人行道下,并注意与行道树、杆柱、侧石等保待一定的横向距离。
此外,雨水管线还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河流、铁路、以及其它城市地下管线的交叉,避免造成施工困难;必须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并保证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竖向间隙。
雨水管与其它管线发生平交时其它管线一般可用倒虹管的办法。
如雨水管和污水管相交,一般将污水管用倒虹管穿过雨水管的下方。
如果污水管的管径较小,也可在交汇外加建窨井,将污水管改用生铁管穿越而过。
当雨水管与给水管相交时,可以把给水管向上做成弯头,用铁管穿过雨水窨井。
由于雨水在管道内是靠本身重力而流动的,所以雨水管道应由上游向下游倾斜。
雨水管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与街道地形相适应,即管道纵坡尽可能与街道纵坡取得一致。
这样,不致使管道埋设过深,可节省土方量。
因此在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考虑雨水的排除问题,为排除雨水创造条件。
另外,路面上汇集的雨水往往带有尘土、沙、煤屑等物,易于在管道内沉淀,因此要求管道内雨水宜有较高的流速,以防止或减少沉淀,其设计流速常采用自清流速,一般为0.75米/秒,这就要求而水管的最小纵坡不得太小,一般不小于0.3%。
为了满足管中雨水流速不超过管壁受力安全的要求,对雨水管的最大纵坡也要加以控制,通常道路纵坡大于4%时,为了不使雨水管纵坡过大,需分段设置跌水井。
管道的埋设深度,对整个管道系统的造价和施工影响很大,管道越深则造价越高,施工越困难,所以管道埋深不宜过大。
管道最大允许埋深,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及施工方法决定,一般在干燥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地下水位较高,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4~5m。
雨水管的最小埋深等于管直径与管道上面的最小覆土深度之和,最小覆土深度,一般根据而水管可能承受的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当地冻深以及临街建筑内排水支管的连接要求坡度等,结合实际经验确定。
地下管道施工方案

地下管道施工方案本合同段沟槽开挖深度在4米左右。
由于施工区域位于主街道,且地下水位较高。
没有放坡开挖的条件。
拟采用井点降水加打钢板桩支护直槽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
首先要对管道线路范围内的构筑物、道板、路面拆除。
旧路面和混凝土构筑物采用机械拆除。
人行道板用人工拆除,旧道板做好保护工作以便重新利用。
1.井点降水的施工(1)机具:①、井点管:φ60,壁厚为3.0mm的无缝钢管或镀锌管,长6m左右,一端用厚为4.0mm的钢板焊死,在此端1.4m长范围内,在管壁上钻φ1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部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 用10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连接。
②、连接管:透明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
③、总管:φ100~120钢管,壁厚为4.0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
④、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真空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
⑤、水枪:φ60×5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φ16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
(2)材料:粗砂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
(3)技术准备:①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②、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
(4)井点安装①、安装程序: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压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②、井点管埋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排泄多余水。
③、将钢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启动高压水泵,水压控制在0.4~0.8MPa,在水枪高压水射流冲击下钢管开始下沉,并不断地升降钢管与水枪。
管沟开挖与回填的技术标准

管沟开挖与回填技术要求一、管沟开挖要求:管道采用埋地敷设,一般路段要求管顶埋深不小于 1.2m,填方段管道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1。
0m。
管沟沟底宽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B=D o+b其中:B—沟底宽度,mD o—管线的结构外径,mb—沟底加宽裕量,见表1。
表1 管沟开挖沟底宽余量表管沟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沟中心线偏移应小于或等于100mm。
(2)沟底标高允许偏差应为+50~—100mm。
(3)沟底宽度允许偏差应为+100~—100mm。
二、管道下沟要求:(1)管道下沟前,应排出沟内积水,清理塌方和硬块,人工找平后,重新检查管沟质量,合格方可下沟。
(2)石方路段管道下沟前,沟底应预先回填300mm厚软土或细砂作为垫层。
(3)管道下沟应使用专用吊具,应保持管材受力均衡。
轻起轻放,严禁甩抛。
(4)管道就位质量:埋深偏差控制在+50~—100mm。
三、管沟回填要求:(1)管沟回填前,检查接头处防腐质量,对不合格者进行返修,合格后方可回填。
(2)距管壁200mm范围内,使用软土或细砂做回填土.(3)管沟回填土高出自然地面300mm,作为自然沉降富裕量,并保证沉降后的回填土顶面高于自然地坪。
(4)管沟回填土后应及时恢复原地貌。
管沟沟底开挖宽度B为管线管径D与沟底加宽裕量b之和,当管道在沟上组装焊接时,沟底旱地b取0.5m,沟内有积水b取0.7m,当管道在沟下组装焊接时,沟底旱地b取0。
8m,沟内有积水b取1.0m,边坡需符合相关规范.管沟开挖深度应开挖至设计管线基础底标高,机械挖土时,沟底应留出200mm—300mm的土层作为清沟余量,铺管前必须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以防止超挖和槽底基础扰动。
管道敷设

一、管道敷设1.一般规定1.1.1.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当管道在车行道下时,管顶覆土厚度不得小于0.7m。
1.1.2.管道应直线敷设,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利用柔性接口拆线敷设时,相邻两节管纵轴线的允许转角应由管材制造厂提供。
在一般情况下,在平壁管不宜大于1°,异形管壁不得大于2°。
1.1.3.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可同槽施工,但也应符合一般排水管道同槽敷设设计、施工的有关规定。
1.1.4.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穿越铁路、高等级道路路堤及构筑物等障碍物时,应设置钢筋混泥土、钢、铸铁等材料制作的保护管。
套管内径应大于硬聚氯乙烯管外径300mm。
套管设计应按路堤的有关规定执行。
1.1.5.硬聚氯乙烯管道基础的埋深低于建(构)筑物基础低面时,管道不得敷设在建(构)筑物基础下地基扩散角受压区范围内。
1.1.6.底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槽底高程的地区,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不得最底点以下0.3~0.5m。
管道在安装、回填的全部过程中,槽底不得积水或泡槽受冻。
必须在回填到管道的抗浮稳定的高度后才可停止降低地下水。
2.沟槽1.2.1.沟槽槽底净宽度,可按各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宜按管外径加0.6m采用。
1.2.2.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
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的原状上,应在铺管前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不得回填泥土,可换填最大粒径10~15mm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
槽底如有坚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
1.2.3.雨季施工时,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且成槽快,回填快,并采取防泡措施。
一旦发生泡槽,应将受泡的软化土层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
1.2.4.人工开槽时,宜将槽上部的混杂土与槽下部可用于沟槽回填的良质上分开堆放,且堆土不得影响沟槽的稳定性。
3.基础1.3.1.管道基础必须采用沙砾垫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