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检查临床意义
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及其常见相关疾病。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门静脉间隙增宽的CT表现、分布特点及相关基础疾病类型。
结果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表现为增强扫描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分支周围低密度影,肝左叶及右叶门静脉后支周围表现为“轨道征”,右叶门静脉前支周围表现为“晕环征”。
16例门静脉间隙增宽中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心功能不全5例,外伤2例,晚期胃癌化疗后1例,骨髓移植术后1例,尿毒症1例。
结论肝内门静脉间隙增宽可见于多种疾病,其表现及分布特点具有特征性,是一种重要的CT征象。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findings of intrahepatic periportal space enlargement and its related pathologies. Methods The CT images and clinical data of 16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periportal space enlargem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o study the CT features, distribution pattern, related pathologies of intrahepatic periportal space enlargement. Results Intrahepatic periportal space enlargement demonstrated as hypodensity around the left and right potal vein and branches in portal phase CT images after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It appeared as track sign in left hepatic lobe and posterior right lobe and halo sign in anterior right lobe. Sixteen patients with periportal space enlargement in this study included 6 cases of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five cases of heart failure, two cases with trauma, one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for a stomach carcinoma in advanced stage, one patient with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nd 1 case of uremia. Conclusion Intrahepatic periportal space enlargement can be found in several pathologies, and its manifesta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hav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significant sign on CT imaging.[Key words] Periportal space; Halo; X-ray computer; Computed tomography肝內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是指增强CT影像中门静脉左右支或其分支周围的轨道样或环形低密度区,迄今无统一命名,有门静脉周围晕、门静脉周围轨道征、门静脉周围低密度带、门静脉周围水肿等[1-2]。
普通CT与增强CT有哪些区别

普通 CT与增强 CT有哪些区别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升,不断有新的医疗设备产生和应用,通过借助医疗设备,能够更好的发现以往一些无法发现的问题,提早发现异常,实现尽早治疗,提升治疗的效果。
在各种检测项目中,CT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种检查方式,如果患者身体产生无法确定的问题,就要通过做CT,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身体情况,给最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在做这些项目时,有时还会要求做增强CT,一部分人会对此感到疑惑,不知道CT和增强CT的区别,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1、普通CT与增强CT的区别普通CT就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是造影的普通扫描CT。
增强CT是指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扫描,让病变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增加,更好地显示病变问题。
明确病变显影,展示平扫CT没有显示或是显示模糊的病变,基于病变有没有强化或是强化的类型,从而诊断病变情况。
通常血供丰富的区域,造影剂更容易聚集,此外,看增强CT要注意时间,有部分情况动态的观察,更具临床意义。
做普通CT检查,无需注射造影剂,能够防止患者出现在造影剂过敏的问题,另外,扫描会产生辐射给人体带去一定的伤害,普通CT只扫描一次检测部位,而增强CT要在不同时间对要检查的区域实施连续的扫描,因此,增强CT对于人体的伤害要大于普通CT。
增强CT和CT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一,性质差异。
CT也被称作普通扫描,是在静脉内不给含碘造影剂的扫描,而增强CT的运用血管内对比剂进行扫描。
第二,特点差异。
CT扫描一般用在初次C T检查者身上,其关键就是明确不同部位,或者是器官和兴趣区的层厚和层距,如果层厚和层距相等,就要连续扫描,相邻层面间没有间隙。
如果要做增强CT,患者应早上空腹,检查前先进行皮试,确保阴性、没有明显的高血压后,才能做增强检查。
最后,扫描时期不同。
普通CT扫描一次就可以,但是增强CT,要多期扫描,打入对比剂之后,在不同的时间段连续扫描。
2、增强CT检查的注意事项2.1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增强CT检查做过普通CT确无法明确疾病。
ct出科试题及答案

ct出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CT的全称是什么?A. 计算机断层扫描B. 磁共振成像C. 超声波检查D.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CT检查的禁忌症?A. 对碘过敏B.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C. 孕妇D. 骨折答案:D3. CT扫描中,下列哪项参数不是用来描述图像质量的?A. 分辨率B. 噪声C. 扫描时间D. 对比度答案:C4. CT扫描中,下列哪项不是增强扫描所用的对比剂?A. 碘化油B. 碘海醇C. 钆喷酸D. 碘普罗胺答案:C5. CT扫描中,下列哪项不是扫描参数?A. 扫描层厚B. 扫描时间C. 管电压D. 管电流答案:B6. CT扫描中,下列哪项不是扫描方式?A. 平扫B. 增强扫描C. 动态扫描D. 静态扫描答案:D7. CT扫描中,下列哪项不是图像后处理技术?A. 多平面重建B. 三维重建C. 滤波反投影D. 边缘增强答案:C8. CT扫描中,下列哪项不是图像伪影的类型?A. 运动伪影B. 环形伪影C. 金属伪影D. 噪声伪影答案:D9. CT扫描中,下列哪项不是辐射防护措施?A. 使用铅围裙B. 减少扫描范围C. 使用高电压D. 优化扫描参数答案:C10. CT扫描中,下列哪项不是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的功能?A. 图像存储B. 图像传输C. 图像处理D. 图像打印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CT扫描中,________是指X射线管旋转一周所获得的图像数据。
答案:螺旋扫描2. CT扫描中,________是指扫描时X射线管和探测器的旋转速度。
答案:旋转速度3. CT扫描中,________是指扫描时X射线管和探测器的移动速度。
答案:床进速度4. CT扫描中,________是指扫描时X射线管的电压。
答案:管电压5. CT扫描中,________是指扫描时X射线管的电流。
答案:管电流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CT扫描的基本原理。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教学提纲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教学提纲一、CT增强检查的原理和目的1.CT增强检查的原理1.1CT增强剂的作用原理1.2CT扫描的原理1.3CT图像的生成和重建2.CT增强检查的目的2.1显著提高病变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2.2观察和评估血管和组织的灌注情况2.3揭示病变的形态、分布和范围二、CT增强检查的临床应用1.CT增强检查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1.1肺癌的诊断和分期1.2胸部感染和炎症的评估1.3胸部损伤和血管病变的检查2.CT增强检查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2.1肝脏和胰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2肾脏和肾上腺病变的评估2.3腹部恶性肿瘤的分期和评估3.CT增强检查在骨骼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3.1骨肿瘤和骨转移的检查与评估3.2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影像学诊断3.3骨质疏松症和退行性关节病的监测和评估4.CT增强检查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4.1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2颅内肿瘤和脑血管畸形的评估4.3脑伤害和炎症的影像学检查三、CT增强检查的优势和限制1.CT增强检查的优势1.1快速、非侵入性,适用于大部分患者1.2高分辨率、准确性高,可以显示微小病变1.3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有助于评估病变形态和分布2.CT增强检查的限制2.1对比剂的过敏反应风险2.2辐射剂量较高,特别对于儿童和孕妇有风险2.3部分病变或组织不易显示,如软组织的细微病变四、CT增强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后续处理1.事前准备和禁忌症的评估2.对比剂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3.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医学决策和治疗规划4.检查结果的解释和与患者沟通五、CT增强检查的技术发展和展望1.CT增强检查的新技术和方法2.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瞻性3.CT增强检查在个体化医疗中的潜力总结:CT增强检查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信息,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CT增强检查的限制和风险,并在临床应用中加以合理使用和细致评估。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

例17:女56岁,右上腹隐痛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 瘤 并侵犯双肾静脉)
实用文档
因为伴有双肾静脉侵犯, 临床改变术式,切除双 肾静脉和病变处下腔静 脉,进行人工血管搭建
术后3个月复查,人工 血管通畅,侧支循环 建立充分。
实用文档
VR
MIP
例18:实下用文肢档 血管重建
下 肢 动 脉 闭 塞 及 长 度 测 量
经肝胆
4、X-线造影剂优化方案
1、尽可能使用等渗造影剂,尤其对于高龄、糖尿病以 及高危患者应特别重视;
2.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提高安全性; 3. 高危人群不用或慎用; 4. 在保证影像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浓度的造
影剂(能用300不用350,能用350不用370); 5. 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造影剂的使
用量; 6. 使用造影剂前后应充分水化; 7. 使用造影剂前后48小时,须停止服用二甲双胍类药
物。
5、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表现
副作用的发生率与造影剂的剂量及给药速度成正比。造影剂副反 应的机制相当复杂,尚未完全阐明。除造影剂的高渗外,还有化学毒 性及神经毒性。
(1)轻度反应 热感,恶心、呕吐、喷嚏、头晕、轻度头痛、局部 荨麻疹、轻度胸闷,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2)中度反应 有较明显头疼、胸闷、气急,全身荨麻疹、血压轻 度下降,需要做过敏处理 (3)重度反应 喉头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系统障碍,休克直 至死亡,需要紧急抢救。
V R
腹主动脉瘤
AV实用A文档
MIP
实用文档
2、分辨病变与周围组织 及血管的关系
实用文档
例1:颈部肿瘤
实用文档
例2:淋巴结结核
颈淋巴结结核
实用文档
例3:舌癌淋巴结转移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

谢谢大家的聆听!
5、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表现
副作用的发生率与造影剂的剂量及给药速度成正比。造影剂副反 应的机制相当复杂,尚未完全阐明。除造影剂的高渗外,还有化学毒 性及神经毒性。 (1)轻度反应 热感,恶心、呕吐、喷嚏、头晕、轻度头痛、局部 荨麻疹、轻度胸闷,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2)中度反应 有较明显头疼、胸闷、气急,全身荨麻疹、血压轻 度下降,需要做过敏处理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 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其中很大 程度得益于CT扫描技术的不断改进 完善以及对比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应 用,明显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及诊断 准确性。
一、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1、造影剂的定义
所谓造影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为了增加某 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或 腔道的形态、轮廓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某种特 殊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对比剂(contrast medium ),俗称造影剂。 造影剂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 造影剂在体内不发生代谢,72小时内99%以上通过 尿液以原型排出体外。
例2:女,58岁,3年来多次出现手足抽搐症状, 近一月来自觉头晕头疼
胶质母细胞瘤(IV级)增强后肿瘤边界、周围水肿显示清晰。
例3:右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R
L
CT
AX
R
L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CT增强:渐进性强化
例4:神经鞘瘤
R
L
CT
AX
R
L
CT
骨窗
AX
R
L
CT
增强 AX
R
L
视 神 经 受 压 移 位 CT 增强 COR
(3)重度反应 喉头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系统障碍,休克直 至死亡,需要紧急抢救。
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螺旋CT双期增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通过总结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分析了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意义。
结果表明,螺旋CT双期增强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精确性。
在患者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结论指出,螺旋CT双期增强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至关重要,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加强对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诊断价值、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诊断意义、鉴别诊断、患者临床应用、实际效果、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肝脏组织中。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被确诊患有原发性肝癌,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早期发现肿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螺旋CT(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扫描和重建肝脏内部结构的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发现肝脏肿瘤。
螺旋CT 双期增强成像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造影扫描,可以观察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
尽管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有必要深入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诊断依据和决策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以及其诊断价值,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相CT表现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范围等之间的关系,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螺旋CT双期增强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CT增强扫描密度测量在甲状旁腺腺瘤、甲状腺和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CT增强扫描密度测量在甲状旁腺腺瘤、甲状腺和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王曼;王沄;田均平;张竹花;金征宇【摘要】目的通过多期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对甲状旁腺腺瘤、淋巴结及甲状腺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1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并对其术后的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在多层螺旋CT检查过程中,记录CT平扫(D0)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入后35 s(D35)与65 s(D65)后甲状旁腺腺瘤、淋巴结和甲状腺在3个不同阶段的密度.结果 DO期甲状旁腺腺瘤ct值[(45±12) HU]与甲状腺实质[(90±15)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ROC曲线表明,75 HU是区分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腺实质密度的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2%.注射对比剂35 s后,甲状旁腺腺瘤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淋巴结[(182±39) HU比(80±20)HU,P=0.004];ROC曲线表明,111 HU是区分甲状旁腺腺瘤和淋巴结密度的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2%.注射对比剂35 s至65 s,甲状旁腺腺瘤密度下降52 HU,而淋巴结密度升高13 HU,与甲状旁腺腺瘤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增强CT不同时段测量密度可以区分甲状旁腺腺瘤、淋巴结和甲状腺.【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4页(P318-321)【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增强CT扫描;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作者】王曼;王沄;田均平;张竹花;金征宇【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R814.42甲状旁腺腺瘤为内分泌肿瘤的一种,起自滤泡上皮,约占甲状腺上皮性肿瘤的60%,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原因之一,在临床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即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表现
副作用的发生率与造影剂的剂量及给药速度成正比。造影剂副反 应的机制相当复杂,尚未完全阐明。除造影剂的高渗外,还有化学毒 性及神经毒性。
(1)轻度反应 热感,恶心、呕吐、喷嚏、头晕、轻度头痛、局部 荨麻疹、轻度胸闷,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2)中度反应 有较明显头疼、胸闷、气急,全身荨麻疹、血压轻 度下降,需要做过敏处理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 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其中很大 程度得益于CT扫描技术的不断改进 完善以及对比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应 用,明显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及诊断 准确性。
一、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1、造影剂的定义
所谓造影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为了增加某 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或 腔道的形态、轮廓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某种特 殊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对比剂(contrast medium ),俗称造影剂。
门脉期扫描见肠腔内造影剂溢出量比动脉期明显增多
例16:腹主动脉瘤
VR
例17:女56岁,右上腹隐痛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并侵犯双肾静脉)
因为伴有双肾静脉侵犯, 临床改变术式,切除双 肾静脉和病变处下腔静 脉,进行人工血管搭建
术后3个月复查,人工 血管通畅,侧支循环 建立充分。
MIP VR
例18:下肢血管重建
造影剂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 造影剂在体内不发生代谢,72小时内99%以上通过
尿液以原型排出体外。
2、造影剂的应用领域
放射科影像诊断 心脏介入
神经介入 血管介入
3、造影剂的分类
阳性造影剂
阴性造影剂
钡剂 碘剂
气体
脂溶性 水溶性
以化学性质分类
以排泄方式分类
离子型
非离子型
经肾脏
经肝胆
4、X-线造影剂优化方案
(3)重度反应 喉头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系统障碍,休克直 至死亡,需要紧急抢救。
6、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
轻度不良反应:使病人安静,密切观察,症状明显者服用抗组胺药物, 以防进一步发展;
中、重度不良反应:应积极进行对症处理。主要措施是: 1.全身性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1)肾上腺素0.5mg皮下或皮内注射; (2)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 (3)喉头水肿者,加用异丙嗪25-50mg,肌内注射; (4)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 (5)吸氧。 2.喉头支气管痉挛: (1)肾上腺素0.5-1.0mg,皮下或肌内注射; (2)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 (3)氨茶碱0.5-1.5mg置于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2000-4000ml
肾动脉瘤 伴附壁血栓
例11:女,57岁,左腰痛1个月,偶排尿困难,无血尿。
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确诊为左肾动脉瘤。
例12:右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治疗
肾动脉狭窄扩张、支架置入术后
例13:腹主动脉瘤
MIP
VR
例14: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例15:小肠活动性出血 平扫未见肠腔内有异常高密度
动脉期扫描见肠腔内少量溢出造影剂
下 肢 动 脉 闭 塞 及 长 度 测 量
例19:高级血管分析
1. 显示各种血管病变(狭 窄、扩张、畸形、钙 化…),并对其程度进 行测量。
2. 介 入 治 疗 、 支 架 设 置 及外科手术的术前制 订计划。
3. 治 疗 术 后 的 随 访 和 定 期复查。
4. 跟踪并定量分析血管 进展性病变的发展情 况。
例11:小肠淋巴瘤
小肠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肠腔扩张,内见气液平面
多平面重建显示肿块由肠系膜上动、静脉供血
例12:小肠间质瘤术后1年半复查患者 平扫显示左腹部均质肿块
增强扫描可见 肿瘤血供丰富
多平面调整后,可见 肿瘤供血血管, 为手术提供更多信息, 术后证实为间质瘤复发。
例13:腹膜后纤维化 包绕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
例14:下腔静脉前异位嗜铬细胞瘤
例15:盆腔
缺图
轴面像,膀胱后及骶前形成大肿物
卵巢癌术后复发
3D图像,显示肿物与左侧盆壁血管的关系 显示肿物与膀胱及骶骨的关系
宫颈癌
轴面像,宫颈癌广泛侵犯
3D图像,显示肿瘤累及盆 后壁及其与膀胱的关系
3D图像,显示肿瘤侵犯左侧髂血管
子宫肌瘤
轴面像,显示肿瘤坏死囊变, 正常宫腔受压
静脉滴注; (4)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 (5)给氧。
二、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 1、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例1: 女,39岁 严重头痛、嗜睡 (基底动脉瘤破裂)
例2:女,74岁 (颅内动脉瘤)
例3:颅内动静脉畸形
例4:烟雾病
例5:颈动脉体瘤
例6:肺动脉栓塞
例8:心脏检查
单源CT
单源CT
双源CT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的质量越来越高!
心脏重建
冠状动脉重建 心脏瓣膜重建
冠脉拉直测量
右冠状动脉狭窄--软斑块
支架术后评价
例9:夹层动脉瘤
二维CT重 建 三维CT重建
应用仿真内窥镜 破口
例10:女,44岁,因左肾区痛入院 是肾脏的肿瘤?是腹膜后占位?
增强扫描后,明确显示为一
增强CT明确显示其与肺门血管的关系
例7:肝脏分段
例8:观察肝癌血供情况
例8:胰腺癌与血管侵犯
例10:男,35岁,以腹部无痛性包快就诊
该患者进行增强检查后,通过细微 观察,发现两个大肿瘤中一个由左 侧生殖动脉供血,另一个可疑由右 侧生殖动脉供血,故影像诊断考虑 生殖源性肿瘤。
术后病理回报均为精源细胞瘤,并 且该患者双侧隐睾。
高级血管分析技术(AVA)
V R
腹主动脉瘤
AVA
MIP
2、分辨病变与周围组织 及血管的关系
例1:颈部肿瘤
例2:淋巴结结核
颈淋巴结结核
例3:舌癌淋巴结转移
例4:胸部畸胎瘤
CT增强可用以明确其与心脏的关系
例5:纵膈神经节细胞瘤
纵膈神经节细胞瘤,增强CT明确显示其与纵膈大血管的关系
例6:淋巴瘤
1、尽可能使用等渗造影剂,尤其对于高龄、糖尿病以 及高危患者应特别重视;
2.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提高安全性; 3. 高危人群不用或慎用; 4. 在保证影像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浓度的造
影剂(能用300不用350,能用350不用370); 5. 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造影剂的使
用量; 6. 使用造影剂前后应充分水化; 7. 使用造影剂前后48小时,须停止服用二甲双胍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