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棉薄织物的抗皱免烫整理_王文[1]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1引言防皱整理最早是用于对纤维素纤维的加工。
纤维素纤维特别是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但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以模仿毛织品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折皱整理。
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的衡量方法很多,例如取一定尺寸的矩形布条,使之对折,并用重锤压一定时间,然后去压,并设法使折缝两侧的一-翼与地面保持垂直,待回复一定时间后,测定折缝两翼间的夹角,称为折皱角或回复角,也有用回复角或两翼间最大距离对180°,或试样原长的百分率来表示织物的防皱性,称为回复度。
织物的回复角越接近180°或两翼间的距离越接近试样原长,防皱性越好。
由于合成纤维的迅速发展,在衣用织物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除了具有洗后不易起皱的特性外,对经一定温度压烫后的服装所产生的折缝,也不会因为洗涤而消失。
为了使棉织物能具有合成纤维织物的这种优良性能,于是在防皱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棉织物免烫(或称“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天然蛋白质纤维如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弹性,虽然都比纤维素织物优良很多,但是与合成纤维的织物相比,不论是真丝织物还是羊毛织物在湿弹性和耐久定型性能,以及湿、热条件下的防皱性都不如合成纤维。
因此,近20年来,对真丝织物的免烫整理和羊毛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2折皱形成的原因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形成。
纤维的弯曲可看作与直棒的弯曲一样,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
纤维内个区域,随所受应力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变形。
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方向相反,但导致纤维中基本结构单元的变化是相似的。
当外力除去后,随纤维的品种,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程度的回复。
经过研究发现纤维从弯曲状态中的回复性能,与它的拉伸回复性能有这某种对应关系。
防皱整理

4、预烘
目的: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 意义:直接影响树脂分布和整理品的质量 原理:浸轧后,浓度外大于内,预烘时,依浓度
梯度,使树脂向内扩散。 控制条件: 轧液率尽量低 预烘温度不宜太高,一般80℃ 最好不用接触式烘干,而用红外和热风烘干
5、焙烘
目的: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 条件控制: 温度和时间 催化剂为MgCl2,150℃~160℃,3~5min 高效催化剂,170℃~180℃,30~60s 烘房温度要均匀 张力 尽量采用低张力,以免内能储存,引起尺寸不稳定 良好的密封和通风排气 排出CH2O,H2O,CH3OH
1928年,Lee公司提出应用脲-甲醛生产抗皱织
物;
脲+甲醛
热 酸性催化剂
树脂
黏胶织物
三聚氰胺/醛和环亚乙基脲/醛
干弹性好,湿弹性差 穿着时起皱少,洗涤时仍易起皱
棉织物
2.洗可穿整理
20世纪40年代涤沦纤维问世,其优良的弹性、洗可穿 性能受各界人士青睐,从此纤维素纤维整理的发展被 推上了模拟合纤的洗可穿性能的道路,并作为与合纤 争夺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发展历史
一般防缩防皱 免烫(或“洗可穿”) 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低、无甲醛整理
历史:
20年代,尿素-甲醛树脂 苯酚-甲醛树脂(有颜色)
30年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50年代,环次乙基脲-甲醛(DMEU)
二羟基环次乙基脲-甲醛(2D) 90年代,多元羧酸
1.一般防缩防皱
4.防皱整理原理——共价交联论
防皱整理剂可与纤维素纤维发生反应,在大分子之 间建立共价交联,从而:
封闭了部分羟基,减少了羟基引起的应变硬化 分子间的交联提高了纤维从形变中恢复的能力
棉织物的防皱防紫外复合整理

t e t r a 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 B T C A )c r e a s e — r e s i s t a g e n t . T h e UP F , c r e a s e r e c o v e r y a n g l e , b r e a k i n g s t r e n g t h , w h i t e n e s s a n d
c u i r n g a t 1 0 0  ̄ ( 3 f o r 3 mi n , he t n he t f a b r i c wa s p a d d e d w i t h c r e a s e — r e s i s t i f n i s h i n g a g e n t w i h t 7 5 g , L B T C A a n d 2 5 g / L
ZHAO Yu — t i n g , DENG Hu a , W ANG Ru i , XI E F e i — x i a n g
( S c h o o l o f T e x t i l e s , T i nj a i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U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3 8 7 , Ch i n a )
t h e n c o t t o n f a b r i c s we r e c o mp o s i t e f i n i s h e d b y u s i n gi n i s h i n g a g e n t c o mb i n e d wi t h b u t a n e
X RD we r e u s e d t o cha r a c t e r i z e t he f a br i c a n d s o 1 .The o pt i m al pr oc es s ob t a i ne d b y s i ngl e f a c t or e xpe r i me nt a n d
棉织物的抗皱功能整理【范本模板】

功能整理论文论文题目:棉织物的防皱整理探讨与研究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0(3)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习智华摘要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故在穿着过程中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对棉织物进行树脂(特殊的高分子预聚体)整理后,提高其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首先本文介绍了抗皱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皱整理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其次本文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以及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发现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棉织物中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应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缺少约束力恢复而产生折皱。
具体原因为纤维素分子受较大外力作用后纤维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导致原来的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难以回复的新的氢键系统,使纤维或织物的形变得不到恢复而造成的,从而得到棉织物织物的抗皱作用主要是依靠纤维素分子上大量的反应性基团与整理剂交联,限制了结构单元之问的相对位移得到的。
最后本文重点以酰胺—甲醛类的整理剂为例研究了其整理工艺参数。
关键词:棉织物;抗皱性能;相对位移;整理剂;发展趋势目录1. 概述 01.1 防皱整理发展过程 01。
2 防皱整理的发展方向 (1)1。
2。
1 减少纯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强力损失过大的问题 (1)1。
2.2 解决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存在的氯损及甲醛污染问 (1)1。
2.3 研究适当的催化剂,缩短焙烘时间、提高交联效率 (1)1。
3 防皱整理效果的评定 (1)2。
织物防皱的原理 (2)2.1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理 (2)2.2 织物的防皱原理 (2)2.2.1 防皱原理 (2)2。
2.2 干湿防皱性能 (2)3. 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防皱整理 (3)3。
1 整理剂的结构及名称 (3)3.2 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的反应 (4)3。
3 防皱整理的工艺 (5)3.3。
1 工艺流程 (5)3.3.2 整理液组成 (5)3.3.3 整理液中各组分的主要作用 (5)3。
纯棉薄型色织布免烫整理探讨

保 留较高强力 ,如弹性 回复角达 到2 0 8 。,强 7 ~2 0
力 保 留大 于7 % 且 具 有 较 好 的柔 软 性 。不 过 由 于 液 0,
实验 药 品 :交 联 剂K IT x F L NT E E 、交 联剂 K I TX N T E R T( C 亨斯 迈 纺织 染 化 有 限 公 司 ) 、服 丝 平 A 低 甲 醛 P
l 实验
1 1实验材料及仪器 .
织 物 : 纯 棉 梭 织 物 ( 2 g m , l O× 1 0 4 13/ 。 3 0/ 0
×5 0)
磨 性和弹性 …。液氨 处理作 为一种 高档 的后整理 技
术 , 纯 绵 织 物 先 经 液 氨 处 理 ,再 进 行 免 烫 整 理 , 可
醛含 量 :小 于 7 p m ( B T 2 1 . 9 8 5 p G / 9 2 卜1 9 方法 ) 。
皱 回复性 、提高纯棉 织物水 洗后平 整度 的同时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拉伸强力 /N 纬
经 撕破强力 /N 纬
第一组 743. 5 146. 9 12. 9 11. 1
第二组 220. 7 140. 6 12. 5 10. 7
第三组 230. 0 134. 2 12. 5 10. 7
平均值 231. 0 140. 2 12. 5 10. 7
1. 4. 1 工艺条件分析 免烫整理的目的, 是在尽可能保留织物足够强力
参考文献: [ 1] 应 莉, 杨栋 樑, 费浩鑫. 棉 织物 耐久压 烫整 理的昨 天和
今天 (一 ) [ J]. 印染, 1996, 23( 1) : 36~ 38. [ 2] 祝 莹. 国外 树脂整 理的 动向 [ J]. 江 苏纺 织科技, 1987,
( 4): 44~ 48. [ 3] 董永春, 滑均凯 . 纺织品整理剂的 性能与应用 [M ]. 北京:
引入水性聚氨酯, 与树脂复配使用, 在保障织物强
力的情况下, 提高平整度 (免烫 ) 的等级。聚氨酯用量
对织物强力和洗后平整度的影响见表 4。 处方 /g# L- 1
树脂 F-ECO
40
催化剂 F-M
10
聚氨酯
B
柔软剂 SIO
20
冰醋酸
1
表 4 聚氨酯用量对织物强力和平整度的影响
聚氨酯用量 B / g# L- 1 经
1. 4 试验过程
工艺处方 /g# L- 1
树脂 F-ECO
A
催化剂 F-M
A @25%
聚氨酯
B
柔软剂 SIOBiblioteka 20冰醋酸1
工艺流 程和条件 浸轧 ( 轧余率 70 % ) y 烘 干
全棉薄织物的抗皱免烫整理
印 染 ( 2005 No. 14)
( 110 e @ 40 s) y焙烘 ( 120~ 150 e @ 2~ 3 m in)
K ey word s: pe rmanen t p ress fin ish; res in; po lyure thane; co tton fab ric; ligh t fab ric
0 前言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染整加工技 术的发展, 对制作服装面料的纯棉纺织品, 提出了抗 皱、免烫和洗可穿的要求。对于纯棉厚织物, 因织物的 基础强力较高, 整理后虽然强力下降, 但并不影响服用 性能, 所以很多免烫整理工艺都能满足要求; 而对于纯 棉薄织物, 由于基础强力的绝对值较低, 需要制订合适 的免烫整理工艺, 才能使整理后的织物, 既达到平整度 要求, 又保留足够的强力。
交联剂
1. 2 试验设备
轧染小样机 撕破强力测试仪 E lm atear
热风烘箱 拉伸强力测试仪 INSTRON 4411
1. 3 测试方法
织物撕破强力 按 ASTM D) 1424方法
平整度 按 AATCC 128) 1989方法
织物拉伸强度 按 ASTM D) 5034
甲醛含量 按 LAW 112( 或 GB /T 2912. 1) 1998)
通过在整理工作液中, 引进另一种交联剂 ) ) ) 水 性聚氨酯类交联剂 ( PU ), 与树脂复配使用。利用水溶 性 PU 良好的成膜性和弹性, 取代一部分树脂, 可以明 显提高织物的回弹 性和织物强度, 且手感滑 爽丰满。 同时, PU 大分子链上的酰胺基还具有捕醛作用, 使织物
收稿日期: 2005 - 01- 21 作者简介: 王 文 ( 1969- ) , 男, 绍兴海神印染服装有限公司工程师。
工艺条件为: 树脂 F-ECO 用量 40 g /L, 聚氨酯 50 g /L, 轧余率 70 % , 烘干 110 e @ 40 s, 焙烘 2~ 3 m in @ 135 e 。
关键词: 耐久压烫整理; 树脂; 聚氨酯; 棉 织物; 轻薄织物
中图分类号: TS1951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 4017( 2005) 14- 0032- 02
8. 5 6. 7 3. 0
60 129. 9 78. 8 8. 0 6. 2 3. 5
由表 2可知, 对于试验用薄织物, 在保证拉伸强力 89 N 以上、撕破强力 6. 7 N以上的前提下, 达到洗后平
整度 3级以上, 从工艺上来讲有一定难度。树脂用量
不宜超过 40 g /L, 否则织物强力很难保证。
印 染 ( 2005 N o. 14)
www. cdfn. com. cn
全棉薄织物的抗皱免烫整理
王文
(绍兴海神印染服装有限 公司, 浙江 绍兴 312071)
摘 要: 在全棉薄织物的免烫整理中, 将水溶性聚氨酯交联剂与树脂复配使 用, 既保证薄织 物的强力, 又提 高
织物的抗皱性。通过焙烘温度、树脂用量、聚氨酯用量等因素对织物强力和平整度的影响试 验, 得到免烫整 理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9: 58~ 70.
33
树脂用量 40 g /L 时, 焙烘温度对织物强力的影响 见表 2。
表 2 焙烘温度对织物强力的影响
温度 /e
130
140
150
160
经 撕破强力 /N 纬
10. 7 8. 9
10. 7 8. 5
9. 3 7. 1
8. 9 7. 1
由表 2可确定, 焙烘温度以 130~ 140 e 为宜。
1. 4. 2 处方分析 柔软剂 利用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可有目的地对
注意事项
( 1)前处理及染色半 制品的基础强力要好, 且布
面 pH 值需在中 性范围内, 必要时在整 理前对半制品
进行一次平洗。
( 2)整理时, 一定要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 焙烘温
度和时间。焙烘条件不足, 整理效果不达标; 焙烘条件
过高, 织物强力下降剧烈, 有脆损危险。
( 3)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织物降强的检测。
用于免烫整理 的树脂, 现在大多采用醚 化 2D 树 脂。通常将甲醛的释放量小于 100 m g / kg的交联剂称 作超低甲醛交联剂 [ 1] 。通过工厂大车试样发现, 纯棉 薄织物如果单用树脂进行免烫整理, 由于交联时, 高温 和酸性催化剂会促进纤维素大分子降解, 因此, 织物强 力下降与平整度指标这一矛盾很难协调, 即免烫效果 越好, 强力下降越强烈。同时, 染化料成本也是工厂在 实际生产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的条件下, 赋予织物洗后平整度。整理工艺中, 对织物 强力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焙烘条件。一般来说, 抗 皱整理时的焙烘温度越高, 抗皱效果越好, 但同时织物 强力下降越严重。实验室打小样时, 焙烘温度 120 ~ 150 e , 温度变化对织物强力影响不是很大, 但在车间 大样生产时发现, 焙烘温度的变化对织物强力影响非 常大。结合本厂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工艺的稳定性, 采 用焙烘时间 2~ 3 m in。
拉伸强力 /N 纬 经
撕破强力 /N 纬 平整度 /级
30 174. 4 105. 5
9. 8 7. 6 2. 5
40 182. 9 113. 0 10. 2 8. 5 3. 0
50 186. 0 113. 5 10. 7
8. 9 3. 5
60 186. 9 113. 5 10. 7
8. 9 3. 5
32
上的甲醛释放量显著减少 [ 2] , 从而在保证薄织物强力 的前提下, 提高抗皱性和洗可穿等级。
1 试验部分
1. 1 试验材料
织物规格 146 cm 12 /12 567 /315全棉染色府绸。
助剂 超低甲醛免烫树脂 F-ECO, 催化剂 F-M, 柔
软剂适立坚 SIO( 以上为巴斯夫产品 ) 。水溶性聚氨酯
W ash and w ear fin ish of pure cotton ligh t fabric
W ANG W en
( Shaox ing H ighsun Apparel& T ex tiles C o. , Ltd. , Shaox ing 312071, China)
Ab stract: During wash and wear fin ish o f pure cotton light fab ric, using water so lub le po lyu rethane com posted w ith resin to ensu re the streng th and increase the crease resistance of fin ished fabr ic. T he in fluence o f baking tem perature, dosage o f bo th res in and po lyure thane to streng th and leve lness of the fab ric we re expe rmi en ted. Based on tria ls, the p rocess cond ition o f wash and wear fin ish are as fo llows: dosage of res in F-ECO 40 g /L, po lyure thane 50 g /L, liquo r reten tion 70%, curing a t 110 e for 40 s, and bak ing at 135 e for 2~ 3 m in.
A @ 25 %
柔软剂 S IO
20
冰醋酸
1
表 3 树脂用量对织物强力和平整度 影响
树脂用量 A / g# L- 1 经
拉伸强力 /N 纬 经
撕破强力 /N 纬 平整度 /级
30 201. 1 123. 7 11. 1
8. 9 2. 5
40 172. 3 97. 0
9. 8 7. 1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