λ噬菌体载体
λ噬菌体载体名词解释

λ噬菌体载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的载体,用于将外源DNA序列引入细菌细胞中。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性病毒,可以感染细菌并在其内部复制。
而λ噬菌体是其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一种。
λ噬菌体载体通常由数万个碱基对的环状DNA组成,其中包含了多个重要的功能区域。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区域是Origins of Replication(ORI),即复制起始点,负责引导DNA的复制。
此外,载体还包含了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在细菌培养基中筛选带有该载体的细菌。
λ噬菌体载体还含有多个限制内切酶切位点,这些切位点可以用于将外源DNA序列插入到载体的特定位置上。
通过将外源DNA与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然后使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可以将外源DNA序列插入到载体的DNA链上。
这一过程称为重组。
一旦重组完成,λ噬菌体载体可以通过转化的方式引入到宿主细菌中。
转化是指将外源DNA 导入到细菌细胞中的过程。
一旦载体进入到细菌细胞中,它会在细菌细胞内部复制,并产生大量的噬菌体颗粒。
这些噬菌体颗粒可以感染其他细菌细胞,并将携带的外源DNA序列传递给它们。
λ噬菌体载体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构建基因文库,即将外源DNA序列插入到载体上,并通过转化的方式导入到细菌细胞中。
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筛选和分析细菌细胞中的载体来获得感兴趣的外源DNA序列。
此外,λ噬菌体载体还可以用于基因表达,即将外源DNA序列插入到载体的表达位点上,以便在细菌细胞中大量产生特定的蛋白质。
总之,λ噬菌体载体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载体。
它具有多个重要的功能区域,可以用于将外源DNA序列引入到细菌细胞中,并在其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通过利用λ噬菌体载体,研究人员可以进行基因库构建、基因表达和其他相关研究,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大肠杆菌、质粒和噬菌体

细菌质粒性质:
5、质粒对于细菌的生长不是必须的
代表性细菌质粒(1)
F因子(fertility factor)
F因子,又称致育因子或性因子,62×106Dalton,94.5kb,环状双链DNA,编码94个中 等大小多肽,其中1/3基因(tra区)与接合作用有关。 存在于肠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奈瑟氏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中,决定性别。
★ 菌株基因优化: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组都被优化过,使之带有不同基因型 (例如β 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用于分子克隆实验。 ★ 操作简便,表达量高:大肠杆菌操作和培养条件简单,适于大规模发酵。表 达的外源基因蛋白量甚至可以达到细菌总蛋白的80%。
大肠杆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缺点:
★ 基因结构差异:大多数真核基因含有内含子,细菌中没有除去内含子机制,外源基因 编码区必须是连续的,删除真核基因的内含子和5’非编码区 原核:CDNA 真核:DNA
划线到LB平板上。
质粒概述
质粒(plasmid)是染色体以外能 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
不具有胞外期
对寄主细胞来说是非必需的 符合这三条标准的染色体外DNA或 RNA分子都可以称为质粒。 狭义的质粒:一般是指细菌染色体外的 环状DNA分子。 质粒的命名:一个小写字母p加2-3个 大写字母和数字,如pBV220,pET30 。
大肠杆菌、质粒和噬菌体
郑丽舒
中国疾控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15.04.15
主要内容
一、大肠杆菌:概述 应用 基本操作 二、质粒:常见质粒 质粒的分离纯化 感受态细胞 质粒转化 三、噬菌体:λ噬菌体及其载体 M13噬菌体及其载体 四、分子克隆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Theodor Escherich 1885)
第一章1-6噬菌体载体2

3、λ噬菌体载体的优缺点:•优点:包装的λ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要比质粒转化细菌的效率高。
•缺点:λ噬菌体载体的克隆操作要比质粒载体复杂。
•用途:λ噬菌体载体比质粒载体能插入的DNA长得多,常用于构建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
第一章分子克隆的工具酶和载体•第八节噬菌体载体•一、λ噬菌体•(一)λ噬菌体•(二)λ噬菌体载体的改造•(三)λ噬菌体载体举例(三)λ噬菌体载体举例•Lambda gt10•Lambda gt11•EMBL3和EMBL4Lambda gt10概述:•Lambda gt10是一种插入载体。
•在噬菌体阻遏基因cI内有单一的EcoRⅠ克隆位点。
用于插入小的cDNA片段(约6kb),构建cDNA文库或基因文库。
•该载体克隆效率很高。
•在构建cDNA文库时,利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合成的cDNA经过EcoRⅠadaptors或Linkers修饰后,就可以和λgt10连接起来。
•克隆到λgt10的噬菌体,可用核酸探针进行筛选。
Lambda gt10map宿主:•建议用C600 and C600hf1作受体菌。
筛选:•如果有外源DNA插入,cI基因失活,该噬菌体进入裂解生长途径,在培养皿形成噬菌斑。
反之,若无插入,cI基因表达,噬菌体进入溶原生长途径,不形成噬菌斑。
•核酸探针杂交。
Insertional cloning•Insertional cloning into the cI gene of thelambda -gt10 cDNA cloning vector (DNA inserts of ~1-5 kb) can be selected in hfl (highfrequency of lysogeny ) mutant strains of E. coli. In hflA strains of E. coli, expression of the lambda cII gene is elevated, resulting in transcriptional induction of the lambda cI repressor gene which promotes lysogeny . Disruption of the lambda cI codingsequence by DNA insertion into the unique EcoRI site of the lambda gt10 cDNA cloningvector, blocks the lysogenic pathway leading to cell lysis and plaque formation.Lambda gt11•λgt 载体系列:是插入型载体。
λde3 核苷酸序列

λde3 核苷酸序列
λde3(或λDE3)是一个常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噬菌体载体。
它是基于λ噬菌体的衍生体,经过改造以容纳外源DNA片段并允许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复制和表达。
λde3噬菌体载体特别之处在于它包含了一个由T7噬菌体来源的强启动子驱动的克隆位点,这使得在含有T7 RNA聚合酶的大肠杆菌宿主细胞中,插入的外源基因可以被高效转录和翻译。
λde3噬菌体载体的核苷酸序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λ噬菌体复制原点:这是保证噬菌体DNA在大肠杆菌中复制所必需的序列。
T7启动子:这是一个强大的启动子,位于克隆位点上游,用于启动外源基因的高效转录。
克隆位点:这是用于插入外源DNA片段的区域,通常包含多个限制酶切位点,便于外源DNA的插入和克隆。
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或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用于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中选择含有λde3噬菌体载体的宿主细胞。
λ噬菌体包装信号:这是指导噬菌体DNA包装的序列,确保外源DNA被正确地包装进噬菌体颗粒中。
λde3噬菌体载体的核苷酸序列长度通常超过5000个核苷酸,包括上述所有组件。
由于具体的序列会根据不同的构建和实验室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因此这里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通用的λde3噬菌体载体核苷酸序列。
如果你需要一个具体的λde3噬菌体载体核苷酸序列,你可以参考商业供应商(如New England Biolabs,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等)提供的产品信息,或者查询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数据库(如NCBI的GenBank数据库),那里通常会有详细的序列信息。
λ噬菌体载体的类型

12
根据宿主细胞所含的拷贝数多少,可将质粒分成:
严紧型
低拷贝数的质粒,每个宿主细胞中仅含有 1-3份的拷贝,称这类质粒为“严紧型”复 制控制的质粒(stringent plasmid);
松弛型
高拷贝数的质粒,每个宿主细胞中可高达 10-60份拷贝,这类质粒被称为“松弛型” 复制控制的质粒(relaxed plasmid)。
6
单链切割
连接
线性DNA (L型) 开环DNA (oc型)
单链切割
连接
共价闭合环形DNA (SC型)
环形双链的质粒DNA分子具有三种不同构型
7
(三)质粒DNA的理化性质
质数DNA具有一般核酸分子的理化特性。
能溶于水,பைடு நூலகம்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在一定pH下可解离而带电荷 能吸收紫外线,可嵌入某些染料,如溴化乙锭。 比较能抗切割和抗变性。
15
β-半乳糖苷酶筛选系统:
载体上带有一个来自大肠杆菌的lac操纵子的DNA区段,这一区 段编码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的一个蛋白片段。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可以诱导该片段的合成,而该片段能与宿 主细胞所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羧基端的一个蛋白片段互补(α互补)。故暴露于诱导物IPTG的细菌含有编码lacZ的质粒可同时 合成该酶的两种片段,该菌在其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半乳糖苷)的培养基上生长,将形成蓝色茵落。将一连 串克隆位点克隆入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的基因中,外源DNA插 入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可使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片段灭活, 从而破坏了α-互补作用。因此,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将产生白 色菌落。利用这种筛选方法可方便地将含目的基因的重组子从 空载体中筛选出来。
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

•功能区:裂解相关S和R,复制相关O和P
3、感染周期(溶菌循环)
•λDNA复制早期:一个ori ,双向复制 •晚期:滚环复制--多个λDNA分子形成线状多联体
尾巴上的微丝可以把噬菌 体的DNA注入细菌内。
噬菌体或病毒的DNA能被开发
成为基因工程的有用载体,因为:
1.高效率的感染性能使外源基
因高效导入受体细胞;
2.自主复制繁殖性能使外源基
因在受体细胞中高效扩增。
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
(一) λ-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1、由外壳包装蛋白和λ-DNA组成 2、 λ-DNA的物理图谱
必须携带标记基因
经改造后只具有一个可供外源DNA插入的克隆位点,长度 为37kb,为包装的下限,它本身也能被包装,允许插入 片段最大为14kb.
取代型载体(substitution vector)
具有成对的克隆位点,空载的载体DNA只26kb,不能被包 装,无法进入受体细胞中去,不需要标记基因.
应用:
(1)功能相近的基因在基因组中聚集在一起 目前已经被确定的基因至少61种,一半为必需 基因
(2)线状双链DNA,两端各有一个12bp的互补单链 (粘性末端,cohesive-end site),称λcos site ,粘性末端粘连接变成环状DNA。
λco基因大致分为3个区:
cI基因:编码阻遏蛋白,是感染了λ噬菌体的寄主细胞进 入溶源化的必要条件。cI基因失活或缺失的λ噬菌体无法 使寄主细胞发生溶源化效应。
DNA重组技术一般需要噬菌体处于溶源状态。
λ噬菌体DNA的整合与删除:
载体

基因工程的载体载体的特征:在寄主细胞中能够自主复制;有一种或多种限制酶的单一切割位点,并在此位点插入外源基因片段;在基因组中有遗传标记,为寄主细胞提供易于检测的表型特征;载体分子较小,以便体外基因操作;对于表达型载体还应具有与宿主细胞相适应的启动子、增强子、加尾信号等基因表达元件;载体的类型⏹质粒⏹噬菌体⏹其他载体(如:酵母人工染色体、细菌人工染色体、植物Ti质粒、动物病毒)质粒(plasmid): 多数情况下,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能自主复制,并在细胞分裂时遗传给子代细胞⏹并不是所有的质粒都是环状分子, 在多种细菌中都发现有线性质粒⏹质粒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其大小从相对分子量小于1X106 到大于200X106质粒的形态1) cccDNA—双链闭合环状DNA2) ocDNA—开环DNA3) cDNA—线形DNA(L型)在DNA促旋酶(gyrase)作用下成负超螺旋构型, 在拓扑异构酶I的作用下解旋。
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tBr)也有解旋作用溴化乙锭插入DNA超螺旋的作用随着插入的溴化乙锭数目增加,双螺旋解旋,导致超螺旋减少直至产生环状分子的开放形式. 进一步的插入在双螺旋中引入了过多的螺旋,导致反义的超螺旋(注意B和D处的螺旋方向). 为了清楚起见,只表示了双螺旋的一条单链质粒DNA的复制类型⏹严紧型质粒这些质粒的复制是在寄主细胞严格控制之下的,与寄主细胞的复制偶联同步。
所以,往往在一个细胞中只有一份或几份拷贝⏹松弛型质粒这些质粒的复制是在寄主细胞的松弛控制之下的,每个细胞中含有10-200份拷贝,如果用一定的药物处理抑制寄主蛋白质的合成才会使质粒拷贝数增至几千份。
如较早的质粒pBR322即属于严紧型质粒,要经过氯霉素处理才能达到更高拷贝数穿梭载体(shuttle vector) 可以在两种生物体内复制的载体分子质粒的命名规则⏹小写字母p表示质粒(plasmid)⏹p后面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发现或者构建该质粒的作者或者实验室名称⏹数字表示编号⏹例:pBR322、pET21、pGEM-T质粒的宿主范围⏹质粒只编码少数几个其自身复制所需要的蛋白质,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只编码其中一个蛋白质⏹所有其他复制所需的蛋白,包括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等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质粒所编码的复制蛋白质定位在ori 附近,因此只有ori 周围的一小部分区域是复制所必需的⏹因此,把质粒的其他部分删除掉,把外源序列加到质粒上,复制仍然可以继续进行⏹质粒的宿主范围是由它的ori 决定的质粒的不相容性⏹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两种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个宿主细胞内⏹如果质粒拥有相同的复制调控机制,它们就不相容显性质粒和隐蔽质粒⏹显性质粒(表达型质粒)----除了携带与本身复制和转移有关的基因外, 还携带一些其他的基因, 宿主细胞由于含有这样的质粒而呈现出新的性状, 这样的质粒称为显性质粒⏹隐蔽质粒----无异常性状表现出来克隆载体例:pBR322、pUC18、pUC19、pGEM-T表达载体例:pET-21、pGEX⏹质粒DNA的制备碱裂解法、煮沸法、层析柱过滤法碱裂解法原理:在高pH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和蛋白质变性,质粒DNA由于其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尽管其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是双链DNA仍然不会分离,当恢复到中性时,染色体DNA复性,并聚集形成不可溶的网架。
第四章基因克隆的载体、噬菌体载体

溶源周期的主要特征
λ噬菌体的特征: 1、噬菌体的DNA分子注入细菌细胞 2、经过短暂的转录之后,需要合成一种整合酶,于是
转录活性便被一种阻遏物所关闭 3、噬菌体的DNA分子插入到细菌染色体基因组DNA上,
变成原噬菌体 4、细菌继续生长、增值,噬菌体的基因作为细菌染色
体的一部分进行复制。
烈性噬菌体溶菌生长的基本过程:
1、吸附 吸附到位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特殊接受器上 2、注入 噬菌体DNA穿过细胞壁注入寄主细胞 3、转变 被感染的细胞成为制造噬菌体颗粒的场所 4、合成 大量合成噬菌体特有的核酸和蛋白质 5、组装 包装了DNA头部和尾部组装成噬菌体的颗粒 6、释放 合成的子代噬菌体颗粒从寄主细胞内释放出来
替换式载体
野生型噬菌体染色体的中段对于噬菌体的感染和复制是非必要的, 外源DNA可以取代这一片段,例如Charon 4A、 λEMBL 3/4、 Charon40等载体,这些载体是用Lac 5(乳糖操纵子的大部分系列, 包括完整的Lac Z)替换入噬菌体的中间区段,同时将Lac5作为选择 标记,使用时用EcoRI水解,去掉中间的片段,再与欲克隆片段在体
2.2λ噬菌体载体
溶菌阶段
(复制和释放)
λ phage
48.5 kb in length Linear or circular genomecos ends(cohesive-end site )
5‘-CGGGGCGGCGACCTCG-3’ 3’-GCCCCGCCGCTGGAGC-5’
外进行重组、包装。而后,感染E.coli使之在E.coli内繁殖,并裂解 E.coli,形成空斑。
spi-选择 λ噬菌体的red和gam基因产物可抑制噬菌体在宿主细菌 中正常生长,red-和gam-突变型λ噬菌体则可正常生长。当置换型载 体的可置换片段中放上red和gam基因后,外源DNA片段取代了置换 片段,则同时除去了red、gam基因,就可在宿主菌中生长,否则就 不能正常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λ噬菌体载体
λ噬菌体,一种大肠杆菌双链RNA噬菌体。
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温和噬菌体。
迄今已经定位的λ噬菌体的基因至少有61个,其中有一半左右参与了噬菌体生命周期的活动,我们称这类基因为λ噬菌体的必要基因;另一部分基因,当它们被外源基因取代之后,并不影响噬菌体的生命功能,我们称这类基因为λ噬菌体的非必要的基因。
一.λ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概述
(1)λ噬菌体基因组的结构
在λ噬菌体线性双链 DNA分子的两端,各有一条由12个核劳酸组成的彼此完全互补的5′单链突出序列,即通常所说的粘性末端。
注入到感染寄主细胞内的λ噬菌体的线性DNA分子,会迅速地通过粘性末端之间的互补作用,形成环形双链DNA分子。
随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相邻的5′-P和3′-OH基团封闭起来,并进一步超盘旋化。
这种由粘性末端结合形成的双链区段称为cos 位点(略语cos,系英语cohesive-end site的缩写,即粘性末端位点之意)(如图)。
在环化的状态下,λ噬菌体DNA分子的长度为48 502碱基对。
(2)λ噬菌体DNA的复制
在λ噬菌体感染的早期,环形的λ DNA分子按θ形式从双向进行复制。
到了感染的晚期,控制滚环复制机理的开关被启动了,合成出了由一系列线性排列的人基因组oxA组成的长多连体分子。
(3)λ噬菌体DNA的整合与删除
λ噬菌体基因组的整合作用,是通过它的附着位点att,同大肠杆菌染色体DNA的局部同源位点之间的重组反应实现的。
整合作用需要int基因的表达,它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的复制子,这种过程叫做原噬菌体的删除作用。
λ噬菌体的删除,需要噬菌体xis基因和bio基因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4)λ噬菌体DNA的转录与转译
在溶菌周期,λ噬菌体DN A的转录是在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发生的。
大体的情况是,早期基因转录确立起溶菌周期;中期基因转录的结果导致DNA进行复制和重组;晚期基因的转录最终使DNA被包装为成熟的噬菌体颗粒。
二.λ噬菌体载体的构建及其主要类型
(1)构建λ噬菌体载体的基本原理
构建λ噬菌体载体的基本原理是多余限制位点的删除。
按照这一基本原理构建的λ噬菌体的派生载体,可以归纳成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插入型载体(insertion vectors),只具有一个可供外源DNA插入的克隆位点(如图)。
另一种是替换型载体(rePlacement vectors),具有成对的克隆位点,在这两个位点之间的人 DNA区段可以被外源插入的 DNA片段所取代。
在基因克隆中的二者的用途不尽相同。
插入型载体只能承受较小分子量(一般在10kb以内)的外源DNA片段的插入,广泛应用于cDNA及小片段DNA的克隆。
而替换型载体则可承受较大分子量的外源DNA片段的插入,所以适用于克隆高等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如图)。
(2)λ噬菌体载体的主要类型
(i)插入型载体
外源的DNA克隆到插入型的λ载体分子上,会使噬菌体的某种生物功能丧失效力,即所谓的插入失活效应。
插入型的λ载体又可以分为免疫功能失活的(inactivatiort of immunityfunction)和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失活的(inactlvatlon of E.coli β-galactosidase)两种亚型。
①免疫功能失活的插入型载体:在这类插入型载体的基因组中有一段免疫区,其中带有一两种核酸内切限制酶的单切割位点。
当外源DNA片段插入到这种位点上时,就会使载体所具有的合成活性阻遏物的功能遭受破坏,而不能进入溶源周期。
因此,凡带有外源DNA插入的λ重组体都只能形成清晰的噬菌斑,而没有外源DNA插入的亲本噬菌体就会形成混浊的噬菌斑。
②β-半乳糖苷酶失活的插入型载体:它们的基因组中含有一个大肠杆菌的lac5区段,其中编码着β半乳糖着酶基因lacZ。
由这种载体感染的大肠杆菌lac-指示菌,涂布在补加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平板上,会形成蓝色的噬菌斑。
如果外源DNA插入到lac5区段上,阻断了β-半乳糖着酶基因lacZ的编码序列,不能合成β-半乳糖昔酶,只能形成无色的噬菌斑。
(ii)替换型载体
替换型载体又叫做取代型载体(substitution vector),是一类在λ噬菌
体基础上改建的、在其中央部分有一个可以被外源插入的DNA分子所取代的DNA 片段的克隆载体。
λNM781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在这个替换型载体中,可取代的EcoRI片段,编码有一个supE基因(大肠杆菌突变体tRNA基因),由于这种λNM781噬菌体的感染,寄主细胞lacZ基因的琥珀突变更被抑制了,能在乳糖麦康基氏(MacConkey)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出红色的噬菌斑,或是在Xgal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出蓝色的噬菌斑。
如果这个具有supE基因的EcoRI片段被外源DNA取代了,那么所形成的重组体噬菌体,在上述这两种指示培养基上都只能产生出无色的噬菌斑。
用替换型载体克隆外源DNA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应用适当的核酸内切限制酶消化λ载体,除去基因组中可取代的DNA 区段。
第二,将上述所得的人 DNA臂同外源DNA片段连接。
第三,对重组体的λDN A分子进行包装和增殖,以得到有感染性的λ重组噬菌体。
三.λ重组体DNA分子的体外包装
(1)λ重组体DNA分子的转染作用
用λ重组体DNA分子直接感染大肠杆菌,使之侵入寄主细胞内。
这种由寄主细胞捕获裸露的噬菌体DNA的过程叫做转染(transfection),它有别于以噬菌体颗粒为媒介的转导(kransduction)。
λDNA的转染作用,是一种低效的过程。
即便是使用未经任何基因操作处理的新鲜制备的λ DNA,其典型的转染效率(即每微克λDNA转染产生的噬菌斑数目),也仅为 105~106之间。
体外连接的结果,转染效率便下降到了104~103左右。
(2)λDNA的体外包装
λDNA的体外包装作用,在离体条件下,将重组体DNA包入噬菌体等病毒颗粒中的过程,以形成有功能的病毒载体。
根据体外互补作用研究发现,λ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的装配是分开进行的。
头部基因发生了突变的噬菌体只能形成尾部,而尾部基因发生了突变的噬菌体则只能形成头部。
将这两种不同突变型的噬菌体的提取物混合起来,便能够在体外装配成有生物活性的噬菌体颗粒。
这就是噬菌体体外包装所依据的基本原理。
(图5-8)
(3)λ噬菌体DNA的包装限制问题
λ噬菌体头部外壳蛋白质容纳DNA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上限不得超过其正常野生型DNA总量的5%左右,而低限又不得少于正常野生型DNA总量的75%。
按野生型λDNA分子长度为 48kb计算,λ噬菌体的包装上限是 51kb。
编码必要基因的DNA区段占28kb,因此λ载体克隆外源DNA的理论极限值应是23kb。
图:λDNA的体外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