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时期藏文字母“ga”的发音

合集下载

再谈“吐蕃”的读音及其规范

再谈“吐蕃”的读音及其规范

再谈“吐蕃”的读音及其规范作者:***来源:《辞书研究》2022年第06期摘要文章指出,作为唐代时藏族政权名、古藏族族名和古地名,“吐蕃”不是汉语本有词,而是汉语中的音译词。

它有两个读音,一是t俪b侪,它广泛存在于藏人的语言中,是官方承认、采用的读音;一是t俪f佟n,它是一个错误类推而成的读音,存在于一些个人撰写的古诗中和古文音注中。

t俪b侪和t俪f佟n是正音和俗读音的关系;t俪b侪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规范读音。

关键词吐蕃读音规范一、引言“吐蕃”是七世纪在青藏高原兴起的古代藏族政权名,也是民族名、地名。

关于“吐蕃”一词的读音到底读t俪f佟n还是t俪b侪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争议不断。

辞书中,由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纂的《国语辞典》,“吐蕃”的注音是t俪f佟n;《辞海》《汉语大词典》则一直标为t俪b侪。

《现代汉语词典》第1—4版标t俪f佟n,第5版开始改标t俪b侪,这样“吐蕃”在辞书中的标音就完全统一了。

就在大家以为“吐蕃”读音问题的争论已经尘埃落定之际,有好几位学者对“吐蕃”的读音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其中以《中国语文》2020年第2期发表的南小民、周志琴、孔凡秋《“吐蕃”音原》最引人关注。

该文认为“吐蕃”应该读t俪f佟n,若“尊史从古”则应读作t俪bi佟n或t俪b佟n;他们否认唐蕃会盟碑上“蕃—bod”的对音;认为“吐蕃”最初是“吐谷浑蕃部”或“吐谷浑的蕃国”的意思,“唐人所以用吐蕃二字称呼bod政权主要缘起吐谷浑:先简称吐谷浑为吐蕃,后阴差阳错将此简称施于bod政权”;认为历代文献中的“土波”“土钵”等“吐蕃”的译音词是“奇葩对音词”;否认立足当代、名从主人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审音原则,从而认为藏族人自己读“吐蕃”为t俪b侪的观点“应是一个美丽错误”。

该文转引自姚大力(2014)文章中提供的一则新材料尤值得注意,即元代蔡巴·贡嘎多吉用藏文写的《红史》里,提到它有关“唐-蕃史事”的叙述源于元初汉族译师胡将祖对《唐书·吐蕃传》的藏译,其中“吐蕃”的“蕃”依汉字读音译写,其今音应该读f佟n。

ga ge gai gao gan gang儿化的音节及读法

ga ge gai gao gan gang儿化的音节及读法

ga ge gai gao gan gang儿化的音节及读法ga ge gai gao gan gang儿化的音节,是末位韵母连带r,可以表示为gar ger gair gaor ganr gangr,但其读音实际是完全一样的,都是gar,读作哥-庵儿——歌儿。

第11版新华字典144页,旮儿旯儿是指角落,或偏僻的地方,如:墙旮儿旯儿、门旮儿旯儿、山旮儿旯儿。

嘎儿渣儿是指疮口或伤口接的痂或食物考黄的焦皮,如:血嘎儿渣儿、饭嘎儿渣儿、煎饼嘎儿渣儿。

第11版新华字典144页,盖儿是指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或动物的甲壳,如:锅盖儿、瓶盖儿、蜗牛盖儿、螃蟹盖儿。

干儿是指干的东西或食品或事物的主体,重要的部分,如:饼干儿、豆腐干儿、葡萄干儿、树干儿、躯干儿。

杆儿是指较长的木棍或类似的东西,或较小的圆木条,项目调的东西,如:旗杆儿、电线杆儿、栏杆儿、笔杆儿、枪杆儿、烟袋杆儿。

竿儿是指竹竿,竹子的主干,竹棍。

秆儿是指稻麦等植物的茎,如:高粱秆儿,玉蜀黍秆儿。

第11版新华字典150页,缸儿是指盛放东西的器具,如:茶缸儿、饭缸儿、气缸儿。

岗儿是指高起的土坡如:黄土岗儿。

抬杠儿是指与他人较劲。

第11版新华字典144页,羔儿泛指幼小的动物,常指羊羔,小羊,如:小羊羔儿、狼羔儿、小奶羔儿。

稿儿是指文字、图画的草底,如:文稿儿、画稿儿、打底稿儿。

第11版新华字典153页,歌儿是指能唱的文辞,如:山歌儿、唱歌儿、流行歌儿,同一首歌儿。

格儿是指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如:方格儿、一格儿、两格儿。

隔儿是指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发出的声音,如:打嗝儿。

个儿是指身材或物体的大小,如:大高个儿、小低个儿、馒头个儿真大。

土圪垯儿、肉疙瘩儿、面疙瘩儿、芥菜疙瘩儿。

高中藏语知识点总结

高中藏语知识点总结

高中藏语知识点总结藏语是一种属于藏缅语族的语言,使用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地。

作为中国国内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藏语在语言学、文化传承、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对高中藏语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藏语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一、声母藏语的声母共有30个,分别是:1、唇音:ཁ(kha)、ཁ(ga)、ཁ(ka)、ཁ(ga)、ཁ(ca)、ཁ(ja)、ཁ(sha)、ཁ(sa)2、舌面音:ཁ(pa)、ཁ(ha)、ཁ(da)、ཁ(dda)、ཁ(zha)、ཁ(za)、ཁ(tta)、ཁ(tha)3、齿面音:ཁ(ba)、ཁ(pa)、ཁ(ga)、ཁ(da)、ཁ(na)、ཁ(ma)4、软腭音:ཁ(zha)、ཁ(ya)、ཁ(ra)、ཁ(sa)、ཁ(ga)、ཁ(cha)、ཁ(dda)、ཁ(dza)二、韵母藏语的韵母分为纯元音和复合韵母两种:1、纯元音:ཁ(a)、ཁཁ(ri)、ཁཁ(lu)、ཁཁ(le)、ཁཁ(lo)2、复合韵母:ཁ(pi)、ཁ(ti)、ཁ(ci)、ཁཁ(ri)、ཁཁ(ru)、ཁཁ(lu)、ཁཁ(ci)、ཁཁ(kya)、ཁཁ(khla)、ཁཁ(rma)、ཁཁ(nga)、ཁཁ(si)、ཁཁ(su)、ཁཁཁ(sti)、ཁཁ(cha)、ཁཁཁ(ste)、ཁཁཁ(sum)、ཁཁཁ(sug)、ཁཁ(sra)、ཁཁཁ(nas)等三、声调藏语的声调分为高低平抑四个音调。

音节的声调分布对词义的理解和语法的分析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语法1、名词藏语的名词没有性,但有格,共分为主格、宾格、与格、工具格、从格、属格等。

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通过后缀的加附来表示,如ཁཁ(ri)、ཁཁཁ(du)、ཁཁ(ngan)等。

2、代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反身代词、相互代词等。

3、动词动词的时态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等。

动词的词形变化要视人称、数等不同情况发生变化。

自己整理的藏语入门知识

自己整理的藏语入门知识

自己整理的藏语入门知识主题一:藏语与汉字的关系藏文有头字声母表以及对应罗马字读音剑桥中国古代史一汉藏同源词对照表藏语自7世纪起有文字,由30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组成。

语言研究者也常常使用拉丁字母来转写藏语,较通行的一个方案是于道泉设计的,只使用26个拉丁字母,不用附加符号。

藏语属于汉藏语系,所以藏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并不遥远的关系,两种语言来自同一原始语。

估计是西兀前4000年到6000年左右。

藏文保留了上古汉语的古音,包括复杂的复辅音。

藏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很多同源词。

但由于汉语经历因许多语音变化,特别是历史上方游牧民族的融入,不能直接把现今普通话的发音用来进行比较,必须运用上古汉语的构拟。

比如藏语的数字作为基础词汇和汉语上古音类似,构成同源词。

图为数字作为同源词在上古汉语与藏语数字间的类似性。

还有一些汉藏语系的基础词也具有类似性(见右图剑桥中国古代史79页)。

其他还比如,江,汉字上古音【Kroong】,藏语【Klung】;水,汉字上古音【0 iuI】;藏语【chhu.】。

然而,汉语和藏缅语之间有共同的数词一至十,但"千"和"万"却各并不相同,而在汉语中,"千"和"万"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么汉语与藏缅语与的分化必定早于殷商时期。

语言学家们大致推断,这个时间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

除此以外,汉语的基础词方向名词"东南西北"也与其他任何汉藏语系支系不同,也出现最早,且不晚于殷商时期。

藏文保留了上古汉语的古音,包括复杂的复辅音。

以下举上几个有代表性的汉藏同源词(由于上古汉语的发音为后人所拟构,因此可能和实际的发音有所误差,所以在确定这些字的真实发音之前,所有的拟构字前方都加上*的符号):汉藏语同源词汉字上古音藏语虱*sr?k shig 吾*?aa nga 语*?a?ngag 飞*p?r vphur 死*sij?shi 杀*sreet bsad 目*mruk mig 耳*n?rna 二*nis gnyis 三*s?m gsum 四*slijs bzhi 五*?aa?Inga 主题二:藏语的辅音字母学习(一)、三十个辅音字母藏文有三十个辅音字母:1.辅音字母都能单成音节,单成音节时,发音都带有元音a。

藏语三十个辅音字母的发音方法

藏语三十个辅音字母的发音方法

一、介绍藏语的辅音字母藏语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它拥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其中辅音字母是构成语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语共有30个辅音字母,它们的发音方法和特点对于学习和理解藏语的发音非常重要。

二、藏语的辅音字母表藏语的辅音字母表包括了30个不同的字母,它们分别是: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

三、具体的发音方法1. ཀ (k) 的发音方法是口腔闭合,舌头顶部贴着软腭,然后突然松开口腔,如同发出“咔”的声音。

2. ཀ(kh) 的发音方法与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发音时要加入气流,使得声音更加粗糙。

3. ཀ(g) 的发音方法是口腔闭合,然后突然松开口腔,舌头接触软腭,如同发出“嘎”的声音。

4. ཀ (gh) 的发音方法与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同样要加入气流,使得声音变得更加粗糙。

5. ཀ (ng) 的发音方法是封闭口腔,舌头顶部贴着软腭,然后突然松开口腔,如同发出“嗯”的声音。

四、其他辅音字母的发音方法6. ཀ (c) 的发音方法是将舌头抬起,接触软腭,同时不要使得音频流过声带,如同发出“ca”的声音。

7. ཀ(ch) 的发音方法与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发音时要加入气流,使得声音更加粗糙。

8. ཀ (j) 的发音方法是接触软腭,吐气发音,如同发出“ja”的声音。

9. ཀ (ny) 的发音方法是封闭口腔,舌头靠近软腭,然后突然松开口腔,如同发出“ñ”的声音。

10. ཀ (t) 的发音方法是将舌头顶部抬起,紧贴着硬腭,然后突然松开舌头,如同发出“ta”的声音。

五、继续其他辅音字母的发音方法11. ཀ(th) 的发音方法与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发音时要加入气流,使得声音更加粗糙。

12. ཀ(d) 的发音方法是封闭口腔,舌头接触软腭,然后突然松开口腔,如同发出“da”的声音。

13. ཀ (dh) 的发音方法与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发音时要加入气流,使得声音更加粗糙。

(2020年编辑)藏语学习

(2020年编辑)藏语学习

第一课辅音字母一、三十个辅音字母(繳纍纋︽輩繻︽舘纀︽翯)藏文有三十个辅音字母:繱gaf 繲kaf 繳kav 繴ngav繵jaf 繶qaf 繷qav繸nyav繹daf 繺taf 繻tav 繼nav繽baf 繾paf 繿pav 纀mav纁zaf 纃caf 纄cav 纅wav纆xav 纇sav 纈av 纉yav纊rav 纋lav 續xaf 纍saf纎haf 纏af1.辅音字母都能单成音节,单成音节时,发音都带有元音a。

2.辅音字母单成音节时,都带有固定的声调:14个读高调,16个读低调。

3.辅音字母单成音节时的发音就是它的名称。

二、例词1.繲嘴,口2.繴我3.繶双,对4.繷茶5.繸鱼6.繻现在7.繼病,疼<动>8.纃疼<刺疼><动>9.纇吃<现、未>10.纉单的11.纊山羊12.纋山(有路的山)13.續肉14.纍地、土第二课元音与拼音一、四个元音符号(繻輦繴纍︽繿臗)藏文有四个元音符号:鈲i 鈳u 鈴 e 鈵o1.元音符号都不能单成音节,必须和辅音字母拼合(所以习惯上不叫“字母”,而叫符号)。

2.元音符号的名称和发音不一致。

为了表示元音符号的音,也可以把它们和辅音字母纏拼在一起,代表元音:轝i 轞u 轟 e 轠o二、元音符号和辅音字母的拼合1.写法→元音符号和辅音字母拼合时,鈳写在辅音字母的下方,鈲、鈴、鈵写在字母的上方。

2.读音→将辅音字母单读时所带的元音a换成所拼元音符号的发音,声调不变。

例如:纏af 繾paf 繿pav 纍saf 纇sav轝if 輔pif 輢piv 舗sif 臛siv轞uf 輕puf 輣puv 舘suf 臜suv轟ef 輖pef 輤pev 舙sef 臝sev轠of 輗pof 輥pov 舚sof 臞sov三、传统拼读法(腪纊︽贔繳)在传统的藏文拼读法中,元音符号和辅音字母拼合时,是先读出辅音字母的名称,再读出元音符号的名称,然后读拼出的音节音,即:辅音+元音→音节音輔paf kivguf pif輕paf xabvjuf puf輖paf nzhengvbof pef輗paf navrof pof輢pav kivguf piv輣pav xabvjuf puv輤pav nzhengvbof pev輥pav navrof pov四、例词1、罸他2、羉听见(动)3、軤哭(现、未)4、翽水、河5、耫买(现、未)6、軻册子,单子7、較那,那个8、輕气(指球类中的)9、輣男孩,儿子10、腵人,别人11、腷火12、臚酸奶13、臞吃(命)14、臱山15、興年,岁16、舉死(动)17、舘谁18、舚牙齿第三课连读变音(一)一、连读变音两个音节连读时,常常产生一些语音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藏语

藏语

藏语方言分歧较大,卫藏方言人名“次仁”,安多方言说“才让”,文字写法却是一样的。

一般认为藏文创制于公元7世纪初,是松赞干布的大臣图弥三菩札从印度留学回来,,根据梵文创制的。

实际上,7世纪以前就已经有藏文了。

它也与象雄文、克什米尔文有关系。

藏文字母30个,都是辅音,带有声调,不标元音符号时辅音带a音,如第一个字母读ga,第二个字母读ka.与普通话一样,拉萨口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对立,而不是清浊对立。

每个音节中,位于音节中心的字母叫基字,基字可以有上加字、前加字、下加字、后加字、再后加字,后两种表示韵尾,其余表示声母。

拉萨口语,声母有36个,韵母有50个,实际拼写远比30个字母要丰富。

字母la写在ha上面时,表示的音在汉、英、法等语言里都没有。

它的发音方法是:舌卷起,接触齿背,“拉萨”(Lhasa)第一个音节的声母就是这个音。

后加字为-la、-da(低升调)、-sa、-la (高降调)时,元音[a]变成了[ε](英语air 前半部),[u]变成[y](汉语普通话的“鱼”),[o]变成了[鴀(法语deux的元音)。

这样,可以表示复杂的语音,又可区分开同音词。

在韩、法、德语里,这三种变音都是常见的。

上图:藏文元音符号与辅音字母藏文诞生有13个世纪了,有过文字上的小改革,变化很小,而藏语语音有了很大变化。

文化名人“八思巴”(1239—1280)的名字有两个音节,“八思”的-s(韵尾)现在不发音了,所以这个名字今译应当是“帕巴”。

有文字的民族,时间一久,就免不了面对文字与口语的差距。

语言的演变是必然的,要让文字与读音完全一致,在某个时期办得到,几百年以后就可能行不通了。

保持文字的相对稳定,制订把文字与现今读音联系起来的规则,可以解决文字和读音的差距问题。

这种历史音变造成的学习难度,并不比英语无章可循的拼读形式难。

花上一周,完全可以学会藏语语音,可是没有任何人敢说他能准确读出任何英语单词。

藏文的稳定性,对于发展文化和教育是有贡献的。

【最新】藏语拼读规则-实用word文档(11页)

【最新】藏语拼读规则-实用word文档(11页)

【最新】藏语拼读规则-实用word文档(11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藏语拼读规则篇一: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与书写规则语文拼音的拼读规则与书写规则拼读规则:1、两拼音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三拼音拼读规则: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3、拼读注意事项:声母不带调,韵母带调。

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

书写规则:四线三格各部位名称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

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尾巴长了住下格,其它部分在中格。

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

音节的书写:(1)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写得紧凑、匀称;(2)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的所有字母后再标调号;(3)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容易出错字母的书写:b-dp-qt-fei-ieui-iu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笔顺:1、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标调方法:a o e,i u ü,标调时,按顺序,有a别放过,没a找o、e,i u并排标在后,(iū uī)轻声不标调,单个韵母不用说。

拼读规则:j q x y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见到ü鱼眼就挖去。

歌诀:小ü见到j q x y,去掉两点还读ü。

小u小u,从不和j q x y在一起。

整体认读音节 yi wu yu 编的故事:小i、小 u 和小ü 三位小朋友要去儿童公园玩,可是没人带怎么行呢?大 y和大 w 看见了,答应带他们一起去。

于是,大 y 牵着小 i 的手,成了音节yi,大 w 牵着小 u 的手,成了音节 wu。

剩下小ü 没人带,急得两滴眼泪滚了出来,大y 看见了说:“来,我带你一起去,但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蕃时期藏文字母“ga”的发音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如今方言和书面语中,ga字母念成/ka/和/ga/,但藏文作为表音文字,每个字母有不同的音。

通过历史比较等方法,考究吐蕃时期ga的发音。

关键词:ga 发音;音变
藏文是一种表音文字,有三十个辅音和四个元音组成,具有表音功能,相当于国际音标。

但因历时演变,藏文发生音变,如今的发音与吐蕃时期有差别。

那么,吐蕃时期ga
到底是怎么发音的呢?
一、与梵文对照
《翻译名义大集》和《声明要领二卷》成书于吐蕃时期,前者是一本梵藏对照词典,其中梵文由藏文表音。

后者是一本翻译理论,也有梵藏对照词。

以上两本成书于吐蕃时期,是考证吐蕃时期语音的重要资料。

《翻译名义大集》和《声明要领二卷》中抽取几个对照词,来分析ga的读音(梵文和藏文由拉丁文撰写),例如:
《翻译名义大集》(1)
藏文ta tha ga ta su ga ta go tā gu na sa ga ra
梵文ta thā ga ta su ga ta go ta gu na sa ga ra
汉义如来善逝护者译言德海
《声明要领二卷》(2)
藏文bha ga gu ru ga tha am ga
梵文bhā ga gu ru gā thā am ga
汉义女性生殖器上师颂肢体
据以上所述,字母ga的读音并非/ka/,是发/ga/的浊音。

二、与汉文对照
唐蕃会盟碑立于公元823,碑文由汉藏两文对照而写,是考究当时语音的重要资料。

碑文里有两个字与ga直接相连,是“公”和“乾”(3),与藏文gong和rgan对应,其中古汉
语的拟音分别是/kung/和/gian/。

虽然此处只有两字,但也能说明吐蕃时期ga已经发/k/和/g/两个音。

三、藏文创制原理
藏文是一种表音文字,字母和字母的发音应当有所区别。

藏文辅音分七组和一个半组,是七组半。

每组有四个辅音,半组有两个辅音,共有三十个辅音。

吐蕃时期各种文献资料里,都能找到三十个辅音。

也就是说吐蕃时期已有七组半的辅音。

七组半里前五组的组合具有明显的音系规律。

前四组每组首辅音是清不送气爆破音,第二个辅音是清送气爆破音,第三个辅音是浊不送气爆破音。

第五组首辅音是清不送气塞擦音,第二个辅音是请送气塞擦音,第三个辅音是浊不送气塞擦音。

前五组末尾辅音是鼻音。

那么第一组里的ga相对于ka和kha是浊不送气音。

在敦煌文献里有ka和ga互换,而且其次数不少。

除了ka和ga,ca和ja,ta 和da,tsa和dza也有互换。

这说明吐蕃时期就有浊音清化现象。

藏文创制时,清浊音必有差别,但在吐蕃时期却又清化现象。

那么对藏文创制时期也不免疑点重重。

四、方言
目前国内藏语有卫藏、康巴和安多三大方言,其中安多方言更接近吐蕃时期的藏语。

因为安多处于藏区边缘地区,与卫藏地区较遠,所以与前两者相比较好地保留了古藏文的面貌。

(4)例如:
汉义藏文拉萨夏河同仁循化
头mgo ko12 ngo ngo ngo
驼背sgur po Ku153 pu53 hger thi hger ti hger ti
狮子seng ke sĩ55 ke53 shaŋ ge shaŋ ge shaŋ ge
藏红花gur kum khur51 kum53 kər kəm kər kəm kər kən
缎子gos chen kho11 tɕẽ14 ke ke ke
拉萨话属卫藏方言,其他地方话属安多方言。

根据词表可知,安多方言部分话里ga
发/ga/音,部分话与卫藏方言相同发/ka/音。

安多方言里ga正在清化,卫藏方言里可能已经清化了。

综上所述,藏文字母ga在如今书面语里发/ka/音,在方言里既发/ga/也发/ka/音。

在吐蕃时期发/ka/和/ga/音,/ga/到/ka/是一个清化的过程。

注释:
引自《翻译名义大集》.《丹珠尔》杂部,德格印刷版
引自《声明要领二卷》.《丹珠尔》杂部,德格印刷版
引自陈践注释.《吐蕃碑刻钟铭选》[M].民族出版社,1984年2月
方言材料引自华侃主编,《藏语安多方言词汇》[M].甘肃民族出版社,2020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