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61自动控制原理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反馈控制原理与思想,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1.时域模型:典型物理系统的时域建模;线性系统基本特性;线性定常微分方程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运动模态分析;2.复数域模型: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性质;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动态结构图:结构图的绘制与化简;信号流图的绘制;梅森增益公式及其综合应用;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三)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时域分析的一般方法:基本信号及系统的一般响应以及其物理意义;控制系统的主要时域性能指标;2.一阶系统分析:一阶系统在典型信号作用下的响应特征;3.二阶系统分析: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特征,欠阻尼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的其它响应特征;了解二阶系统响应特性的改善方法;4.高阶系统分析:高阶系统时域响应的分量结构及意义;闭环极点与主导极点;高阶系统的二阶近似;5.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劳斯稳定性判据及其应用;6.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控制系统误差的概念与稳态误差的定义,典型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计算;误差的数学模型与稳态误差分析;扰动信号误差分析和稳态误差的补偿;(四)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与根轨迹方程;2.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法则;3.参数根轨迹的定义与基本绘制方法;4.附件加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分析方法,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性能;(五)频率响应法1.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与求取方法;2.最小相位系统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分析;3.频率特性函数的图形: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Bode图的绘制与特性(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Bode图,以及Bode图写出系统就、开环传递函数);4.Nyquist稳定判据:Nyquist图的粗略绘制与特性;Nyquist 稳定判据及其应用;5.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利用开环Bode图研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它特性;利用开环幅相曲线进行稳定性判定;6.稳定裕度: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定义与计算;7.闭环系统频域性能指标:频带宽度定义;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转换;(六)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1.系统校正的概念与结构;2.常用校正装置:无源超前校正网络、无源滞后校正网络、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特性与参数计算;PID控制器的特性;3.频率法校正设计方法与基本思想4.串联超前校正与串联滞后校正的目的、思想与计算方法;5.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目的和基本思想;6.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与特点;7.复合校正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七)非线性系统分析1.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非线性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方法2.典型的本质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运动的影响;3.相平面分析的基本概念;4.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描述函数分析;负倒描述函数概念。

(完整)《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概要

(完整)《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概要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应用适当数学工具和基本原理,用不同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公式的表述与使用范围等),并且能在基本分析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五大题(部分大题中含有若干个小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其中大多数是大题目。

客观性的题目占的分量较少。

6、题目类型(1)填空题(每题3分,约15分)(2)选择题(每题3分,约15分)(3)简答题(每题10分,约10分)(4)分析计算题(约40分)(5)作图题(每题10分,约20分)7、答题要求(1)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无需再作说明。

(2)分析计算题:分析思路清晰,公式表述清楚;解题时思路清楚,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化。

这类题一般按演算步骤记分,如果计算结果不对,但演算步骤对了,仍可得一定分数。

(3)作图题:要求作图步骤清楚,若图未做完,可按作图步骤得一定分数。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较全面地掌握、理解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能熟练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对大纲涉及的重点内容能灵活应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3.答题方式:闭卷、笔试4.试卷题型结构:(1)解答应用题:6小题,共125分(2)论述题:1小题,共25分三、考试内容第一章:控制系统导论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2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典型外作用重点:反馈控制系统原理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种类2控制系统时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3 控制系统复数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4典型环节的复数域数学模型、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法则重点: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系统性能指标2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及稳定性判据的应用4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重点:二阶系统时域指标计算、系统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的计算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2根轨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应用根轨迹解决工程问题3根轨迹方程、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方法4参数根轨迹的绘制方法重点:常规根轨迹的绘制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 频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系统频特性的几何表示2典型环节的频特性、开环幅相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特性曲线的绘制、传递函数的实验确定3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的应用4频域性能指标的概念重点:对数频特性曲线的绘制、实验确定传递函数、频域稳定性判据、性能指标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常用的校正方式2 常用无源校正装置及校正特点、常用有源校正装置的原理3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重点:系统常用校正方式、装置及校正特点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原理2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建立、稳定性判定与稳态误差计算方法3离散系统动态性能分析重点: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稳定性判定与稳态误差计算四、参考书目《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49数字电路与信号系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49数字电路与信号系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数字电路与信号系统科目代码:849 数字电路部分一、数字与编码1、数制变换: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整数和小数转换。

2、数的表示形式: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的运算、处理;原码、反码和补码表示方法和性质。

3、常见编码:常用8421BCD码、余3码和格雷码等性质和特点。

二、逻辑门功能及其电路特性1、CMOS门电路外部特性:输入、输出和传输特性,阈值电平和低功耗特性。

2、CMOS逻辑门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特殊门电路:三态门、OC/OD门、CMOS传输门的特性及应用。

三、逻辑函数运算规则及化简1、逻辑基本概念:与或非代数系统的定义、性质。

2、逻辑函数的表述方法和形式:最大项、最小项,“与或式”和“或与式”转换。

3、逻辑代数运算规则:常用的逻辑运算定律和公式,反函数和对偶函数变换。

4、逻辑证明:逻辑表达式变换和推导、证明。

5、逻辑化简:公式法和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一次降维卡诺图的变换。

四、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采用门电路构成的组合电路以及采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加法器和比较器等中规模组合集成电路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系。

2、组合逻辑电路设计:采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采用译码器或数据选择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3、中规模组合集成电路芯片的应用。

4、广义译码器的概念。

五、触发器及含触发器的PLD1、常见触发器特性:基本RS触发器、电平型D锁存器、边沿型D触发器、边沿型JK触发器、T和T’触发器的功能和特性方程。

2、触发器转换:不同触发器的相互转换。

第1页共5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11机械原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11机械原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机械原理科目代码:811
一、概论
了解课程研究对象、内容、作用。

明确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定义;了解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概念。

二、平面机构分析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明确运动副、运动链、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等概念。

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了解杆组、机构组成原理及其分类方法。

掌握高副低代、机构分析(拆组)知识。

三、平面机构运动分析
掌握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掌握相对运动图解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了解用解析法进行运动分析的概念,了解用复数向量法对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

四、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演化和应用。

对曲柄存在的
第1页共4页。

(完整版)861自动控制原理

(完整版)861自动控制原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861 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控制原理。

2.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3.根据实际系统的工作原理画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4.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间的关系,由梅孙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稳定性的概念,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劳斯稳定判据。

2.稳态性能分析(1)稳态误差的概念,根据定义求取误差传递函数,由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

(2)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与静态误差系数,影响稳态误差的因素。

3.动态性能分析(1)一阶系统特征参数与动态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2)典型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3)附加闭环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4)主导极点的概念,用此概念分析高阶系统。

四、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参数根轨迹的概念。

4.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1.频率特性的定义,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2.用频率特性的概念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3.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

(1)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乃氏曲线或极坐标图)的画法。

(2)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图)的画法。

(3)由对数幅频特性求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4.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根据乃氏曲线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由对数频率特性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5.稳定裕量(1)当系统稳定时,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概念。

(2)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的定义及计算。

6.闭环频率特性的有关指标及近似估算。

7.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六、系统校正1.校正的基本概念,校正的方式,常用校正装置的特性,串联超前、迟后、迟后-超前和PID校正方法。

861自动控制原理

861自动控制原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861 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控制原理。

2.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3.根据实际系统的工作原理画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4.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间的关系,由梅孙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稳定性的概念,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劳斯稳定判据。

2.稳态性能分析(1)稳态误差的概念,根据定义求取误差传递函数,由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

(2)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与静态误差系数,影响稳态误差的因素。

3.动态性能分析(1)一阶系统特征参数与动态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2)典型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3)附加闭环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4)主导极点的概念,用此概念分析高阶系统。

四、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参数根轨迹的概念。

4.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1.频率特性的定义,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2.用频率特性的概念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3.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

(1)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乃氏曲线或极坐标图)的画法。

(2)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图)的画法。

(3)由对数幅频特性求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4.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根据乃氏曲线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由对数频率特性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5.稳定裕量(1)当系统稳定时,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概念。

(2)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的定义及计算。

6.闭环频率特性的有关指标及近似估算。

7.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六、系统校正1.校正的基本概念,校正的方式,常用校正装置的特性,串联超前、迟后、迟后-超前和PID校正方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22经济学综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22经济学综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综合科目代码:822微观经济学部分一、导言:1.稀缺性和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假设。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5.经济学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经济模型;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二、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法则。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法则。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及其变动。

6.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弹性理论的应用。

7.供求均衡原理的运用——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5.消费者剩余。

6.偏好及其假定;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7.边际替代率。

8.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数学表达及图示)。

9.收入-消费曲线、Engel曲线、价格-消费曲线。

10.价格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价格效应的分解图。

四、厂商行为理论:生产函数1.企业的性质及其目标。

2.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3.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4.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5.规模报酬及其类型。

五、厂商行为理论:成本函数1.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

2.成本函数的含义,各类短期成本函数及其变动规律与相互关系。

第 1 页共4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861 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控制原理。

2.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3.根据实际系统的工作原理画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4.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间的关系,由梅孙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1.稳定性的概念,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劳斯稳定判据。

2.稳态性能分析
(1)稳态误差的概念,根据定义求取误差传递函数,由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

(2)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与静态误差系数,影响稳态误差的因素。

3.动态性能分析
第1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