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实际上包含的交流信息有:情感、经验、观点、态度、技能、目的、动机,等等,作为这些信息主体的个人往往和某个组织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这个理论,人的内心世界被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未知区。

开放的领域(公开):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指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东西(如,我知道我的名字,你也可以知道)。

这扇窗户里不仅包括了事实信息,还包括了自己的感受、动力、行为、意愿、需求和欲望——即任何你想告诉别人关于“你是谁”的信息。

我越愿意告诉你,你就更能了解我。

在我的开放、你的倾听或反馈的基础上,我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盲目的领域(盲点):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指别人知道的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关于我”的东西。

例如,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我牙齿上塞了一点菠菜叶,我可能不知道,但是你看到了。

这个信息就是在我的盲区,因为你看到了,我看不到。

当然,如果你告诉我牙齿上有菠菜叶,那么这就转到开放领域了。

更重要的是,我的情感可能有些盲区。

例如,在谈话中,你可能注意到我跟你没有眼神交流。

为了不让我尴尬,你可能不会说出来,或是你自己在推断如果说出来,我可能会因为这事儿觉得尴尬不礼貌。

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我的问题了:我要怎样才能得到开放领域的信息呢,因为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正在建立的信任度?我怎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自己呢?答案当然是我需要去挖掘我自己的情感,与你来分享,这样我们就能互相了解我的问题了。

隐藏的领域(隐私):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指自己了解的,但是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以情感为例。

我刚刚知道自己可能要丢掉工作,所以觉得缺乏安全感——但是我觉得难堪,不想跟别人讨论。

这个信息就在我的隐藏领域中。

一旦我想把自己的担忧告诉别人,跟别人说我的感受,隐藏领域就转变到开放领域。

这个“自我泄密”对我们培养自我意识很有用。

乔哈里资讯窗

乔哈里资讯窗

乔哈里资讯窗这个概念最初由 Joseph Luft 和Harry Ingham 提出,故称之为乔哈里资讯窗(乔 哈里即Johari , Joseph & Harry = Johari), 它帮助我们理解信息沟通的进程。

乔哈 里资讯窗能够用来展现、提高个人与组织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用来改变整个组织的 动态信息沟通系统。

乔哈里资讯窗也被称为: 自我意识的发现一反馈模型”,或信息交流过程管理工具”。

它实际上包含的交流信息有:情感、经验、观点、态度、技能、目的、动 机,等等,作为这些信息主体的个人往往和某个组织有一定的联系。

乔哈里资讯窗有 四个象限:第一象限:公开区( Open Area )。

自己知道,另叽也知道的资讯。

例如: 你 的名字、发色,以及你有一只宠物狗的事实。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目的就是扩大公开区,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做法有提高个人信息的曝光率、主动征求反馈意见。

(参 见图2)第二象限:盲目区(Blind Spot )。

自己不知道,别人却知道的盲点。

例如: 你 的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感受。

第三象限: 隐秘区(Hidden Area )。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

例如: 你 的秘密、希望、心愿,以及你的好恶。

第四象限:未知区( Unknown Area )。

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资讯。

未知区 是尚待挖掘的黑洞,它对其它区域有潜在影响。

人与人开始接触之际,公开区较小,因为缺少时间和机会进行信息交流。

根据 一般的交往经验法则来说, 你应该尽可能扩大公开区, 使其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窗口, 不断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公开度和诚信度。

当你开诚布公的时候,对方可能也正在为你打开心扉。

乔哈里咨询窗The Johari WindowJohari-window编辑本段乔哈里资讯窗(Johari Window)什么是乔哈里资讯窗( 又名 “乔哈里之窗 ”)?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乔瑟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里 英格拉姆(Harry In gram) 在Met Mnownii tO »lftiO '■* trKnownto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故就以他俩的名字合并为这个概念的名称,当时他们正从事组织动力学的研究。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一、引言乔哈里之窗是一种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四个维度,分别是:自我知觉、自我表达、自我理解和自我调节。

这些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探索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改善心理健康,并且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根据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自我知觉在乔哈里之窗的第一个维度中,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对自我知觉的提升,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喜好和厌恶,以及内在的动机和情感。

在这方面,我发现自己相当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

经常会用很多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感受、情感以及对外界的反应。

也喜欢通过各类测试和问卷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并不断优化自身个性和心理特点。

三、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指每个人在内心世界的自我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自我呈现之间的平衡。

我发现自己比较善于用文字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不断地创作,我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内在的情感和压抑,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中,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获得更深入的交流体验。

四、自我理解自我理解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特质和情感的深刻认知和理解。

在这方面,我发现自己很擅长分析和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以期望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心,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动机和激励因素,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五、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根据自我认知和理解来主动调整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在这方面,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据此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期望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

我还发现自己需要更多地关注情感管理和情绪调控,以更好地保持内心平衡和心理健康。

“乔哈里视窗”在人际沟通中的应用

“乔哈里视窗”在人际沟通中的应用

“乔哈里视窗”在人际沟通中的应用上周三,北京培训回来的同事分享了行政管理的一些心得。

听后对乔哈里视窗很感兴趣,又找了一些资料,再学习,邀请大家一起分享。

美国心理学家JoeLufthe和HarryIngam(1969)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划分为四个区: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和封闭区、这个理论称为“乔哈里视窗”。

「乔哈里视窗」的四个部份分別是:「我知他知」的开放区:开放(Arena)的自我、「我知他不知」的隐西藏:隐藏(Hidden) 的自我、「我不知他知」的盲区:盲目(Blind spot)的自我、「我不知他也不知」的封闭区:未知(Unknown)的自我。

│(我知)│(我不知)────────────────────────────────────────────(他知)│开放的我(Arena) │不自知的我(Blind spot)────────────────────────────────────────────(他不知)│隐藏的我(Hidden) │未知的我(Unknown)────────────────────────────────────────────(1)开放的我「我知他知」这個部份是有关自己的讯息,包括行为、态度、感情、愿望、动机、想法等,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部份,包括缺点和优点。

所有人际交往就是在这个区域进行。

(2)不自知的我「我不知他知」在这个区域中,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劣,但在别人的眼中,却是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个人的盲点。

盲点不一定全部是缺点,但一些自卑感强的人,往往会忽略或意识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3)隐藏的我「我知他不知」这是一个对外封闭的区域,包括个人的思想、感受、经验等,别人无法了解。

这个隐私地带的开放程度由自己控制。

每个人包括個人的思想、感受、经验等,別人无法測透。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

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总结自己摘要:一、乔哈里之窗的概述1.乔哈里之窗的概念2.乔哈里之窗的四个维度二、自我认识的四个维度1.公开区2.隐藏区3.盲目区4.封闭区三、如何通过乔哈里之窗提升自我认识1.深入了解公开区2.揭示隐藏区3.缩小盲目区4.突破封闭区四、总结1.乔哈里之窗在自我认识中的重要性2.提升自我认识的实践建议正文:乔哈里之窗,是一种用来描述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之间关系的理论。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格拉姆提出,将自我认识分为四个维度:公开区、隐藏区、盲目区和封闭区。

这四个维度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从而提升自我认识。

1.公开区:这个区域是我们自己和他人都知道的信息,包括我们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

提升公开区的认识,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来实现。

2.隐藏区:这个区域是我们自己了解,但他人不知道的信息,如我们的秘密、恐惧、担忧等。

揭示隐藏区,需要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通过自我反省、写日记等方式,挖掘并了解这些隐藏的情感和需求。

3.盲目区:这个区域是他人了解,但我们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如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评价等。

缩小盲目区,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我们信任和尊重的人,以及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

4.封闭区:这个区域是他人和我们都不知道的信息,如我们潜在的能力、未发掘的兴趣等。

突破封闭区,需要我们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挑战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总之,乔哈里之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认识自己的框架。

通过深入了解公开区、揭示隐藏区、缩小盲目区和突破封闭区,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从而提升自我认识。

约哈里窗户理论

约哈里窗户理论

人际交流的“约哈里窗”约瑟夫.鲁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顿.英格拉姆(Harrington Ingram)提出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

开放区: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区: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隐秘区: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未知区: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

是潜意识、潜在需要。

这是一个大小难以确定的潜在知识。

通过建立在任务、信任基础上的交流,扩大开放区,缩小盲目区和隐蔽区,揭明未知区,这就是知识组织的功能。

你知我知(Open),你知我不知(Blind),你不知我知(Hidden),你我都不知(Unknown)。

这是分析人际冲突的一个方法:约哈里之窗。

图中两个椭圆代表两个人的全部特征。

椭圆中绿色和黄色的部分为自己所了解的自我。

两个椭圆相交的绿色部分代表两个人公开的想让对方知道的部分,这部分由于具有开放性和一致性,没有理由去防卫,所以沟通时几乎不会产生冲突,称之为安全区域。

同时,两个人都有自己了解,但不准备让别人知道的部分,这部分称为隐私区域。

你如果进入对方的隐私区域,就有冲突的可能。

不过,这部分由于属于自己了解的,一般冲突均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椭圆中褐色和红色的区域代表自己所不了解的自我。

褐色区域是一个很特别的区域,该部分的个性特征属于自己不了解,但别人了解的部分。

你可能在无意中触怒别人,但由于他人了解你,可能会告诉你,但又担心伤害到你的感情,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冲突。

当然最危险的情况就是红色区域,该部分属于未发现的自我,就是自己不了解,他人也不了解的部分。

该部分极易引起冲突。

理想的约哈里窗模型如图所示:理想情况下,自己应绝对多的了解自己,同时将自己的绝大多数自我暴露在他人面前,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的安全区域,在该区域里,冲突是极其轻微的。

当然,也应该适当的保持部分自我,但该部分应绝对的最小化,能有多小就有多小。

乔哈里视窗的运用

乔哈里视窗的运用

乔哈里视窗的运用
1. 自我认知:通过乔哈里视窗,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反思自己的公开区和隐藏区,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目标等。

这有助于提高自我意识,发现个人成长的机会。

2. 团队合作:在团队中,成员可以使用乔哈里视窗来增进彼此的了解。

通过分享自己的公开区信息,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相互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了解他人的隐藏区和盲目区,有助于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互信。

3. 领导力发展:领导者可以运用乔哈里视窗来提高领导效能。

通过了解团队成员的公开区和隐藏区,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分配任务和资源,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同时,通过反馈和沟通,领导者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减少盲目区,提高自我认知。

4. 沟通技巧:乔哈里视窗强调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区域,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能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反馈。

5. 个人成长:持续运用乔哈里视窗可以促进个人成长。

通过扩大自己的公开区,减少隐藏区和盲目区,我们可以不断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提升自我价值。

总之,乔哈里视窗是一个实用的工具,可以应用于个人发展、团队合作、领导力等方面。

通过了解和运用乔哈里视窗,我们可以提高沟通效果、增强人际关系,并实现更好的自我成长。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实际上包含的交流信息有:情感、经验、观点、态度、技能、目的、动机,等等,作为这些信息主体的个人往往和某个组织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这个理论,人的内心世界被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未知区。

开放的领域(公开):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指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东西(如,我知道我的名字,你也可以知道)。

这扇窗户里不仅包括了事实信息,还包括了自己的感受、动力、行为、意愿、需求和欲望——即任何你想告诉别人关于“你是谁”的信息。

我越愿意告诉你,你就更能了解我。

在我的开放、你的倾听或反馈的基础上,我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盲目的领域(盲点):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指别人知道的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关于我”的东西。

例如,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我牙齿上塞了一点菠菜叶,我可能不知道,但是你看到了。

这个信息就是在我的盲区,因为你看到了,我看不到。

当然,如果你告诉我牙齿上有菠菜叶,那么这就转到开放领域了。

更重要的是,我的情感可能有些盲区。

例如,在谈话中,你可能注意到我跟你没有眼神交流。

为了不让我尴尬,你可能不会说出来,或是你自己在推断如果说出来,我可能会因为这事儿觉得尴尬不礼貌。

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我的问题了:我要怎样才能得到开放领域的信息呢,因为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正在建立的信任度?我怎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自己呢?答案当然是我需要去挖掘我自己的情感,与你来分享,这样我们就能互相了解我的问题了。

隐藏的领域(隐私):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指自己了解的,但是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以情感为例。

我刚刚知道自己可能要丢掉工作,所以觉得缺乏安全感——但是我觉得难堪,不想跟别人讨论。

这个信息就在我的隐藏领域中。

一旦我想把自己的担忧告诉别人,跟别人说我的感受,隐藏领域就转变到开放领域。

这个“自我泄密”对我们培养自我意识很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哈里窗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沟通中我们应多聆听 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改进 意见,不断提升自我。 敞开心扉,扩大开放区, 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 让沟通从心开始!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谢谢大家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形成
约哈里之窗(Johari Window)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Joseph Luft) 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们从理论上揭示了 诚恳待人,心胸坦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人际交流的一个介绍 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在此模型中,约瑟夫和哈里两人将人的自我表露比 喻为一扇大的窗,即所谓的约哈里之窗。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的定义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 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身高、体重、血压等可以用 仪器迅速而简便地测出外,其他诸如对品质、能力、品性、 性格等等的了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人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往往采取一些间接的方法。
约哈里窗的启示
根据约哈里窗理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只要能够运 用得当,就能在人际交往中受益多多。 1、扩大自我信息的开放区,适度自我暴露,充分展 示自我的人格魅力 我们在进行社会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暴露, 有助于自己和交往的他人更深入了解自己。在自我暴露的 过程中,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和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但相 反太多的暴露则会被看做难以与人相处,可能被认为是拥 有唯我论的自我中心主义。因而,我们应该适时、适当地 进行自我暴露。 2、注意倾听,缩小自我盲区 每个人都存在着自我认知上的盲区,为了不断完善自 我,让我们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成为一个成功者,我们必须 虚心向他人请教自己的不足或者看不到的方面,不断反思 与改进,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多采用倾听与换位思考等方式 来最大限度的缩小自我的盲区,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与 他人进行社会交往。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定义
约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是对如何提 高人际交往成功的效率而提出,用来解释自我和公众沟通关系 的动态变化;是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 约哈里之窗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或“信息交流过程管理工具”。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理论模型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认知的方法
一、通过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了解自己 二、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 三、约哈里窗——利用回馈客观认识自己
四、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
五、通过内省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自我认知
运用“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第一步是,请5个或10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要他们列出你的优 点和缺点。可以先从好朋友做起,看到底怎么样看你。如果想进一步 客观地评价自己,再请那些你最不喜欢的人列出你的优缺点,也就是 让别人做你的镜子,利用别人给你的回馈,帮助你认识自己,评价自 己。 第二步,你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来,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将自己列出的与别人列出的一一比较。由“约哈里窗”你也许会 发现自己有许多优点,别人并不知道,也可能出现别人认为你的优点, 你自己反而不觉得,这样你可进一步了解自己。同样,你的缺点也可 能有类似的情形。 “约哈里窗”了解和评价自己,要比从自我观察的材料中分析、 评价自己更客观、准确、可靠。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1、沟通的定义 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 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2、约哈里窗中的沟通 约哈里窗口认为,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所以每个人知觉到的内容往往是不同的,也因此造成了人们 在沟通上的障碍。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对方,就比较容易沟 通。不了解对方在价值观、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 就不可能实现有效地沟通。
约哈里窗的启示
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可以运用“约哈里窗户”理论,适当暴露自 己的秘密.袒露胸怀以获取对方的同情与理解。 例子: 某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杨,毕业后来到 一家大型电子企业应聘,看见前来应聘的毕业生 强手如云,不禁有些泄气。后来,他心生一计, 成功使用“自我暴露”的计策,从众多竞争者中 脱颖而出,成了这家公司的员工。 原来,他了解到这次招聘的主考官曾经也是 一位贫困生,后来经过多年的打拼,成就了今天 的事业。面试结束后,小杨不失时机地暴露了自 己艰难的处境:如果这次的面试没有通过,自己 的生活将难以为继。面试官心中一怔,好奇地探 问缘由。于是,小杨便将自己贫寒的家境、远大 的抱负,以及目前尴尬的处境讲述给面试官听, 态度诚挚而热情,表情凄苦而坚定。面试官为他 的真诚所打动,耐心地问了他一些专业问题,发 现他确实十分优秀,最终录用了小杨。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
情趣喜好方面,如 兴趣爱好,生活习 惯等等 自我意识和个 人的人际关系 状况
第一层次
态度方面,对某 人、某机构的态 度或看法等等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隐私方面,比 如自己的不为 人知的秘密
自我暴露的技巧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展示自己的长处,隐蔽 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有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适当向对 方暴露自己的短处,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敬重。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自己对别人开放的 区域越大,往往容易获得对方相一致的开放区域。一般 而言,尽量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多 向对方袒露心扉,自然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若能够敞开心扉,适当暴露自己, 将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往往较易赢得对方的信任。大 多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和一些坦诚、真实的人交往。 如果对方勇于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反而觉得他 很坦率,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心里会感觉更加踏实。 如果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隐秘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总 有一些隔阂和戒备,而自我暴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化 这层隔阂,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与接纳,相处更 加融洽、和谐。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两个人在相互作用时,关于个体的事,有些本人知道,有些本人不 知道,有些他人知道,还有些他人不知道。所以就分为公开的自我、隐 蔽的自我、盲目的自我和未发现的自我。 在公开的自我情境下,自己了解自己,并且别人也了解自己,交往 时具有开放性和一致性,没有理由要去防卫,这种人际沟通几乎不会产 生冲突。在隐蔽的自我状态下,本人了解自己,而别人却不了解自己, 本人在沟通中需向他人隐藏自己,害怕别人了解自己后伤害自己,此种 状态下,个人可能会将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情感隐藏起来,由此会导致一 种潜在的人际冲突。在盲目的自我情境下,本人不了解自己,而别人却 了解自己。有时个体会无意中激怒别人,别人可以告诉你,但又怕会伤 害你的感情,因此也会有一种潜在的人际冲突。最后一种情境即未发现 的自我,本人不了解自己,别人也不了解自己,会产生许多误会,所以 极易产生人际冲突。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为了有效沟通,我们必须与对方进行紧密合作、扩 大开放区域、缩小盲目区域和秘密区域。要达到这一目 的,可以采取两种策略: 1、自我暴露:指坦率地向对方提供自己的信息, 用以减少秘密区域; 2、反馈:来自对方的反馈信息又可以缩小盲目区 域; 自我暴露和反馈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缩小未知区域。 约哈里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沟通中的知觉偏差。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暴露的原则
自我暴露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恰 如其分地自我暴露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过早、太少和太多的 自我暴露反而让双方更加疏远。 过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对方的慌乱和怀疑,进而产生自我防卫 的措施,反而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过多的暴露又容易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趋于一致,暴露的过程一 定要循序渐进。对比较亲密的朋友可以做较多的暴露,对泛泛之交可 以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理论模型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由来)
一般情况下,自我开放区域的扩大程度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呈正比关 系。因此,我们如果适当且不失时机地暴露自己,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向 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就可以很快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心理距离,增加彼此 的踏实感。 心理学家奥特曼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中逐渐增加的过程 中发展和亲密起来的。随着我们跟他人的交往逐步增多,信任感和亲密感程 度提高,交往双方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 成了测量人际关系深浅的“尺度”。 自我暴露的增加并不是只停留在数量上,而是跟哲学上所说的量变引起 质变。因而,研究人员将自我暴露分为四个层次。人际交往由低水平的信任 和自我暴露开始,随着双方的程度越深,感情越好越亲密,自我暴露的层次 也就越高。这就是自我暴露的“贴近效应”。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如图:绿色和黄色的部分为自 我的认知。两个椭圆相交的绿色部 分代表两个人公开的想让对方知道 的部分,这部分具有开放性和一致 性,沟通时几乎不会产生冲突。褐 色和红色的区域代表自己所不了解 的自我。褐色区域属于自己不了解, 但别人了解的部分。最危险的情况 就是红色区域,该部分属于未发现 的自我,就是自己不了解,他人也 不了解的部分。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沟通
理想情况下,自己应更多的了解自 己,同时将自己更多暴露在他人面前, 这样形成更大的安全区域,减少沟通中 的冲突。当然,也要适当的保持部分自 我,但该部分应最小化。理论上,人是 不可以完全认识自我的。但有部分未认 识的自我会被他人指出,也就是盲目区 域,应在双方的努力下向安全区域转移, 以减少冲突。还有部分自己未认识的自 我也未被对方指出,这是危险区域,这 些就是冲突的最大的来源,应该逐渐向 盲目区域转移,也就是说争取被对方指 出来或直接自己发现后向安全区域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