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粉采样规范

乳粉采样规范
乳粉采样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乳粉采样规范

篇一:乳粉中菌落总数测定规则及实例

项目二乳粉中菌落总数测定操作要点及训

一、乳粉取样规则(依据gb4789.18-20xx)

1、取样前将样品充分混匀,袋装奶粉应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袋口,以无菌操作开封取样,称取检样25g,加入

预热到45℃盛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等稀释液或增菌液的锥形瓶内(可使用玻璃珠助溶),振摇使充分溶解和混匀。

2、对于经酸化工艺生产的乳清粉,应使用ph8.4±0.2

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稀释,对于含较高淀粉的特殊配方乳粉,可使用α-淀粉酶降低溶液年度,或将稀释液加倍以降低溶

液粘度。

二、乳粉取样量

1、产品包装小于等于500g的,取最小销售包装内即可,取样量不少于5×25g;

2、产品包装大于500g,使用无菌取样钻在大包装中取样,取样量不少于5×25g。

(附图:多层取样器或取样钻)

三、平板菌落计数实例(依据gb4789.2-20xx):

四、菌落总数计算实例

五、检测报告的出具(依据gb19644-20xx)

(注释:n:取样的个数;

c:检样中菌落总数在检测上下限值范围内的样品个数;;m: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最低限值;

m: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最高限值;

在判断结果时,当所有检测样品菌落总数低于n时,产品可接收;当检样中有≤c个样品中菌落总数在n-m范围内,则样品可接收;若果超过c个样品中超过n-m范围,则产品不予接收,若全部检样中菌落总数均超过m,则样品不予接收。)

例如:

鸡肉中沙门氏菌标准为n=5、c=0、m=0.其中n=5即取样5个,c=0表示在该批检样中,不得有样品中检测出沙门氏菌,则样品可被接收,反之则不可接收。

六、练习

1、已知在生食海产品鱼的副溶血弧菌标准为m=5、c= 0、m=0。判断

该产品可接收与不可接收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篇二:调制乳粉

乳粉milkpowder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

调制乳粉formulatedmilkpowder

以生牛(羊)乳或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状产品。

原料要求

1生乳:应符合gb19301的规定。

2其它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或有关规定。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感官要求

表2理化指标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的规定。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规定。

表3微生物限量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和

gb14880的规定。

篇三:乳制品国标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中国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20xx年由中国卫生部批准公布,其中共包括66项具体标准,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

灭菌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这是20xx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1986年颁布的乳品标准进行的一次重

大修订,因此也被称为乳品新国标。编辑本段修订

20xx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

完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用1年左右时间整合现行乳品标准。

从20xx年12月开始,卫生部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组建了乳品安全标准工作协调小组和专家组。在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专家组开展了乳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鼓励各领域专家参加工作组、起草组以及专家组的会议讨论。

20xx年10月底,卫生部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

序向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通报。

20xx年1月至2月,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20xx年3月26日,卫生部颁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49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解决现行乳品标准的矛盾、重复、交叉和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提高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形成了统一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与以往乳品标准比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有以下特点:

1、体现立法宗旨,突出安全性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技术性法规,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要求,突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限量规定。

2、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兼顾行业现实和发展需要。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数据为依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同时注重听取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意见,充分考虑中国乳品行业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实用性。

3、整合现行乳品标准,扩大标准的覆盖范围。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了以往乳品标准中的强制性规定,在减少标准数量的同时,提高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用性和覆盖面,避免标准间的重复和交叉。

4、与现行法规和产业政策相衔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

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 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 有效版本:第*版第*次修订 受控状态:受控 受控号:*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修订页 注:修订页用修订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各部分修订状态。受控质量手册的持有者应负责在收到修订页后立即将旧页换下。

1 目的 规范使用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和仪器正常状态。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的操作使用及维护。 3 职责 操作人员按照本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 4 仪器性能 4.1产品概述: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是用于采集大气中总悬浮微粒(TSP、PM10、PM2.5)和各种气体组分(SO2、NO x等)样品的必备仪器。该采样器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专家及广大用户的意见,应用了当前计算机、传感器及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其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环保部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和HJ/T 375-2007《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的规定,并在小型便携、流量稳定住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根据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的要求,该采样器属于B 类仪器。 4.2适用范围: 采样器应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环境大气、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采用滤膜称重法捕集环境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TSP)和可吸入微粒(PM10或PM2.5)。可供环保、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气态物质和气溶胶的常规及应忽监测。 4.3采样标准: JJG 943- 201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 HJ 93-2013 环埂空气粒物(PM10和PM2.5) 采样器枝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5-2007 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6-2007 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数据采集技术规范V1.2-0811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河北省电网GIS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项目概述 (1) 2、现有资料分析 (1) 2.1 基础控制资料 (1) 2.2 已有资料 (1) 3、项目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主要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作业技术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平面及高程基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数据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分幅编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数据取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硬件和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2) 1、精度要求 (2) 2、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内容 (2) 2.1 公共设施数据采集 (2) 2.2 发电数据采集 (3) 2.3 输电数据采集 (4) 2.4 变电数据采集 (6) 2.5 配电数据采集 (7) 2.6 用电数据采集 (9) 3、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方案 (10) 3.1 资料准备 (10) 3.2 作业方法及流程 (10)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采样位置 5.1.1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5.1.2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 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 5m/s 以上。 5.1.3 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 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倍。 5.1.4 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 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置仍按 5.1.2 选取。 5.1.5 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 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5m2,并设有 1.1m 高的护栏和不低于 10cm 的脚部挡 板,采样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200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 1.2m~1.3m。 采样孔 5.2.1 采样孔 单位 为毫 米a)带有盖板的采样孔 b)带有管堵的采样孔 c)带有管帽的采样孔图 1 几 种封闭形式的采样孔 5.2.1.1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 80mm,采样孔管长 应不大于 50mm。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图 1)。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应不小于 40mm。 5.2.1.2 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图 2) 图2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48724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 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 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浅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深层土壤应采用纵向分层的方法,分别采集每1层土壤的代表性样品。在环境调查判定污染物种类和初步探明污染程度、范围阶段,一般在3m深度以内时,每个样品的采样分层间隔为. 3、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4、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置,并记录样点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5、采样方法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一、粗加工操作规程 1、粗加工间内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工作。 2、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齐工作衣、帽。 3、分设肉类原料和蔬菜原料专用清洗池,并有明显标记。 4、加工肉类和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 5、肉类加工 (1)加工肉类首先注意肉类新鲜度,对病死、毒死、死因不明、腐败变质的禽畜肉不得加工。 (2)海鲜类不与其它肉类混合清洗。 (3)禽、畜、鱼肉类不直接着地存放。 (4)加工好的肉类必须要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 (5)砧板做到“三面”光洁(砧板面、底、边,保持光洁)。砧板在用完后刮洗清洁后竖放。 6、蔬菜加工 (1)蔬菜瓜果进货后分类放在蔬菜架上,不随地堆放。 (2)加工时要有足量、清洁的水清洗,洗涤后蔬菜不能有泥沙、杂物、昆虫等。 (3)不食用腐烂的蔬菜、瓜果。 (4)工用具(菜架、容器)必须洁净,不得有积污。 (5)每天下班前清洗水池、地面,保持沟渠畅通,搞好岗位的卫生。

二、烹调间操作规程 1、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钻研烹调技术,努力增加菜式品种, 注意“色、香、味、型”保证质量。 2、进入烹调间的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不准抽烟。 3、烹调加工间必须设有食用具存放柜,并保证柜内卫生状况良好, 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 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4、烹调时要煮(炒)熟、煮(炒)透,使食品每个部位都均匀受热, 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oC,不用菜勺、手直接尝味。 5、所有得使用的容器、用具必须洗净、消毒。 6、炸制食品的食用油不得反复使用二次以上。熟食品及时送进配餐 间。 7、加工后的成品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8、废弃物应置于污物桶内并将污物桶加盖。 9、保持排气罩清洁,排烟排气良好。 10、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烹调间。 11、下班前要收拾好油、酱料、调味品,摆放整齐,调味品容器干净、无油渍、无霖点。章丘中学

地质采样规定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X: Y: GPS: (经度纬度高程 )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

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 3. 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 ②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一、范围 本导则在进行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本导则适用于环境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二、采样 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SO2采样: 空气采样器:用于短时间采样的普通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用于24h连续采样的采样器应具有恒温、恒流、计时、自动控制仪器开关的功能。流量范围0.2-0.3L/min,采样器均应在采样前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吸收器的阻力和吸收效率应满足技术要求。 1.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内装10ml 吸收液的U形多孔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采样。采样吸收液温度的最佳范围在23-29℃,采样时间为45min—1h。 2.24小时连续采样:用内装50ml的吸收液的多孔吸收管,以0.2—0.3L/min的流量连续采样18—24h。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的范围。 NO2、NO X 1.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采气流量为

0.4L/min,误差小于±5%。 2.恒温自动连续采样器:采样流量为0.2L/min,误差小于±5%。将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 3.短时间采样(1h以内):内置10ml吸收液,用0.4L/min流量采气6-24L。 4.长时间采样:内置25ml或50ml吸收液,吸收温度保持在20±4℃采样18—24h,采气的流量为0.2L/min。 TSP: 大流量后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 精度优于±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三、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 1. 气密性检查: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2. 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5% 。 采样器流量校准:在采样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器流量计的刻度,校准 5 个点,绘制流量标准曲线。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餐饮加工食品安全关键环节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餐饮加工食品安全关键环节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餐饮加工食品安全关键环节操作规程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加强本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餐饮服务经 营行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 的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包括对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 切配、烹调、备餐、供餐以及凉菜配制、食品再加热、餐 饮器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等加工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 操作方法的详细要求。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要求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

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四)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运输操作规程要求 运输工具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运输需冷藏或热藏条件的食品时应分别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保温设施。

空气采样技术规范-施工

3、采样管的安装要求: 1、主采样管采用外径?25毫米,内径小于?21毫米,防阻燃U-PVC管,系统将 采用四路使用,每路尽量保持一样的长度。 2、管与管之间连接的直通外套内径在?25毫米,并配内壁卡塞。 3、采样管固定卡,采用双月牙形固定卡如下图,将螺杆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在 房梁上,螺杆长度不底于20公分,每个固定点之间的间距应在1.5~2米之间保证PVC管不下垂不变形。 4、采样管固定卡,也可采用厂家配套的管卡,采用较紧的管卡防止时间过长管路固定不紧造成脱落现象。不出现变形如下图: 5、严格按图这上的孔径和位置打孔

采样孔在地面上打好注意打孔时需要锥形倒角,并在采样孔处粘贴红色采样孔标签,如下图 此标签为无偿提供 6、采样管拐弯处采用半径不底于20公分的弯管器弯成半圆如下图所示,减少气流阻力 7、空气采样管连接处直接套管使用方法如下:此处连接采用直接套管内螺纹和镀锌铁管外螺纹绞和,绞和处采用生料带和乳胶组合密封保证绝对不能漏气(此时注意采样孔向下,由于采样管已打好采样孔无法进行打压测漏,故此处密封应特别注意。) 8、采样管的末端为采样末端堵头,此末端堵上开孔除采样功能外还兼有气流平 衡的功能,末端盖帽采用PVC材质。 9、整个采样管路安装前应首先做好一台主机所用的管路进行主机试抽气以保证 未瑞放烟,机器报警的时间不超过120秒。

10、主机所处位置便于人工操作,便于将来换过滤器盒按照JB 50166-2007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此设备需要对采样管道进行定期吹洗,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年,吹洗时从机器跟前对采样管加入高压气流反吹即 可,同时更换过滤器。 十一、施工要求 1.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的相关规定。在施工安装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导线的种 类、电压等级进行检验。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166的相关规定,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所采用 的信号线,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当额定工作电压不 超过50V时,选用导线的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450V。 2.电源:由消防报警系统提供DC24V电源,每台电流小于500MA;共需提供 24V,20A电源。 3.模块:通过模块接入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提供每台吸气式烟雾 探测器1个输出3个输入点。 4.系统的采样管及其配件如:采样管、弯头、采样管连接件、三通、末端 冒、采样支管等材料,选用难燃的PVC或ABS塑料管。 5.采样主管的外径应为25mm;手杖式采样管的外径应为16mm;毛细采样管 的内径应为5mm。最大长度不应超过4m。采样管网为空气采样式感烟火 灾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格,强度,质量将影响系统的探测效 果,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 6.采样孔的孔径不应小于2.5mm,最大不应超过 7.5mm,每个采样孔应有明 显的标识(有特殊要求的场所除外),采样孔的孔径规格应由吸气式烟 雾探测器生产厂商提供。 7.吸气式烟雾探测系统的采样管末端不得开孔,确保采样、分析的气体是 真正需要探测和保护区域的气体。 8.采样孔的制作必须保证边缘光滑无毛刺,采样孔不应设在采样管的连接 部位。本条款对采样孔的加工工艺作了简单的要求,目的在于避免由于 加工过程当中产生的毛刺、不光滑的管道内壁会附着灰尘及空气中的纤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 格式及内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 X: Y: GPS: (经度纬度高程 )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 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共15页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 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

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 6、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标准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监测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采样前的准备、样品采集的一般程序与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635-2002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NY/T 541-2002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NY/T 5344.6-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6部分:畜禽产品 NY/T 561-2002 炭疽诊断技术 DB 43/306-2006 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农业部公告第50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动物卫生监督 对各项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标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依据检查情况按规定进行监督、批评以至处罚。 3.2 动物疫情监测 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察与检测,以把握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 3.3 样品 取自动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动物个体、群体或环境有关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4 抽样单元 同一饲养地、同一饲养条件下的动物群体或个体;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动物产品。 3.5 病料 来自患病或可疑患病动物的被(待)检材料。 3.6 采样 从动物或环境取得样品的过程。 3.7 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3.8 流行率

食品检验取样作业指导书

取样规定 一、原料样品 1、原奶取样 (1)奶车样(小样) 收奶员上奶车打开人孔,用清洁的打耙器将奶罐车里的生鲜牛奶搅拌均匀(上下搅拌50频次),再用专门的取样勺采取样品,用牛奶缓冲(预洗1次),500mL倒入取样瓶,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2)综合样 当原料奶检验合格后,用自动取样阀(SV1015)对收奶全过程进行分流取样500mL,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3)贮存期间牛奶 当奶仓、混料罐、待装罐中牛奶不能及时用于生产,贮存超过12小时,要从各取样口取样。拧开取样阀放500mL奶于废液瓶中,关闭取样阀,取样完毕用酒精冲洗干净取样口,塞好塞子,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说明:此步骤工作由收奶员、或中控人员来完 成。 2、果酱样品 (1)、单品果酱 按到货批次进行取样,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每四批取一个包装单位用于保温试验。 (2)、复合果酱 按到货批次进行取样,每批次取一个包装单位(桶装、袋装),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每四批取一个包装单位用于保温试验。芦荟+猕猴桃果酱不做保温试验。 3、白砂糖样品、奶粉样品、wpp\wpc 白糖按到货每批次低于10吨(含10吨)产品取样300g,到货产品大于10吨,每多1吨增加100g,入广口瓶,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密封大包装,及时送化验室检验。到货多批次执行则按批次选法选取. 奶粉按到货批次,每5吨(含5吨)产品取样400g,至少从两个包装中采取,每多1吨增取100g,入无菌取样瓶,瓶上标注取样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4、水样 根据要求,运用无菌取样手段,从水处理间取纯水、软水样,拧开取样阀放500mL排地,然后用无菌取样瓶分别取软水、纯水各300mL,关闭取样阀,塞好塞子,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8、稳定剂类样品 按到货批次,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用取样勺在包装中均匀取样300g,入广口瓶,标注样品标识,取样完毕密封大包装,样品送化验室检验。 9、香精类样品 按到货批次,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倾入广口瓶中50mL样

实验室采样作业指导书

化验室采样作业指导书 标本类别: 1.各航空公司餐食成品、半成品、生产原料的餐食标本。 2.外购原料标本 3.公司内的水、冰、及航空配餐所需的饮料的液体标本。 4.与食品生产相关的食品接触面表面的涂抹标本。 采样原则: 1.每日采样按照“化验室采样计划”执行。如出现专包机等特殊情况,可不执行当日采样计划。 2.样品抽样采用随机原则,应从装机餐食中随机抽取。 3.采样时要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后要保证样品在尽短的时间内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避免餐食温度上升影响化验结果。 采样方法: 1.餐食标本: 1.1成品餐食: 采样地点为中外航摆盘冷库内,按照“化验室采样计划”随机抽取正常航班使用的餐食。采样时应记录下产品的生产日期。餐食标本的内容、餐具、储存条件等因素若与正常航班不一致时,标本视为无效标本。 1.2半成品、生产原料餐食: 采样地点为在生产部各厨房,采样时记录下样品的生产日期,并注意样品的保质期、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外购原料: 2.1采样地点为供应部收货平台,采取刚到货的烧烤肉;西式蒸煮、烟熏火腿;肉灌肠;辐射熟肉;肉松;肉干、肉脯;烤鱼片类制品。 2.2采样的样品应保持原包装在3小时内送到实验室进行化验。 3.液体标本: 3.1水标本: 按照“化验室采样计划”在相应地点、水管编号进行采样。采 样时注意需先放水10分钟左右。 3.2冰标本: 采样时注意中外航平台制冰机循环采样。 3.3饮料标本: 采样时注意采取包装完整的保质期内的饮料。 4.xx标本: 手部xx样本: a.对生产部进行手部涂抹采样时,要求员工按照正常洗手程序洗手,对清洗后的手标本进行涂抹采样。 b.对DW洗碗机机尾和CL洗碗机机尾工作的员工进行手部涂抹采样时,对工作中的员工的手标本进行涂抹采样。 c.没有依照上述程序进行的涂抹采样,其标本视为无效标本。 工器具xx样本:

专间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67738 专间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专间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配餐间、冷荤凉菜间、裱花间、生食水产品、集体用餐分装间、备餐间等加工操作,应做到“五专”(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洗手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 2、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未清洗消毒的瓜果、蔬菜、个人生活用品及杂物不得带入专间。食品应从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传递。不得放置煤气灶等污染性设施,地面不得设明沟。专间室内温度不得超过25℃。 3、专间工作人员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在预进间二次更衣,穿戴洁净的衣、帽、口罩,严格执行规范

无菌取样操作规程

取样阀的无菌取样操作 1.目的 进行微生物分析时,需要从取样阀或管道口取样品。 2. 原则 取样时将取样管路中存有的样品充分放出, 以便所取的样品均匀且具有代表性。用酒精及火焰灭菌保证取样口无菌,同时避免取样口及其附近的微生物对样品造成污染。 3. 安全和环境说明 3.1遵守实验室常规安全制度。额外的预防参看化学品MSDS。 3.2遵守工厂例行、规定的安全需要。进入有二氧化碳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狭窄容器或区域时要特别小心。在可能开始运转的机器里面或周围取样时要遵守工厂安全方针,如:包装灌酒机、压盖机、卷封机、传送带等。在相应区域取样时关注安全。 4.操作 4.1仪器和设备 4.1.1盛装70%酒精的洗瓶。 4.1.2无菌的接收样品装置:带塞(螺旋盖)的瓶、试管。 4.1.3用于包扎带塞瓶口、试管口的牛皮纸及线绳,锡箔纸。 4.1.4火源。 4.1.5 70%酒精棉。 4.1.6洁净的取样筐。 4.1.7收集废液的容器。 4.1.8无菌取样针 4.2 试剂 4.2.1 70%酒精:用1000 ml量筒量取95%酒精750 ml,再用蒸馏水补充至 1000ml,充分混匀。(如酒精浓度大于或小于95%,酒精量需计算后量 取) 用酒精计对酒精进行标定,标定范围70+2%,记录标定结果。室温密闭贮存,有效期3个月。 4.3程序 4.3.1大取样口 4.3.1.1打开取样阀,使样品流出约10-20秒。用废液桶接收流出的液体,防止样品污染环境。注意控制流速, 避免使液体飞溅出来。 4.3.1.2关闭取样阀,用70%酒精喷洒取样阀内外,冲净阀内残留物,并让其接触至少25 秒。点燃、灼烧取样口。注意不要过度灼烧,取样阀上残余的酒精烧完即可。 4.3.1.3如果该取样阀的使用频次较低,如周检或者月检,可以先用70%酒精棉擦拭取样阀内外, 再同4.3.1.2操作。 4.3.1.4打开取样阀,排放掉样品约10秒。使待取样品有足够的流出速度,但不会回流接触取样口下边的外表面。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 X:Y: 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

煤矿采样技术规范

煤矿井下空气采样方法 MT 14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86—11—04发布 1987—01—01实施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气体试样的采集。 1 采样方法的适用范围 1.1 气袋(球胆和聚氯乙烯袋)采样法 适用于采集二氧化碳、氧气、甲烷,一氧化碳和氮气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试样。 1.2 化学吸收采样法 适用于采集氮氧化物、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氨等易溶于水的气体试样。 1.3 真空采样法 适用于采集矿井空气中高含量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及爆破后产物中的氮氧化物等气体试样。 2 设备、工具 2.1 采样袋 球胆或聚氯乙烯袋:容积2000ml以上,气密性好。 2.2 波氏吸收瓶(见图1) 容积150m1,气密性好。

图1 波氏吸收瓶 2.3 真空泵 真空度不小于13.3Pa(0.1mmHg)。 2.4 真空采样瓶(见图2) 容积200ml以上,两端真空活塞要严密。 图2 真空采样瓶 2.5 采样杆

采样杆用紫铜管做成,每根长800mm,外径12mm,内径8mm,厚2mm(见图3)。 图3 采样杆 3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3.1 采样袋气密性检查 新买的球胆或聚氯乙烯袋,要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时,先将球胆或聚氯乙烯袋充满空气,用弹簧夹将气嘴夹紧,然后将整个球胆或聚氯乙烯袋全部浸入水中,检查是否有小气泡渗出。当确认不漏气时,才可采用。对于旧的球胆或聚氯乙烯袋,也需要用上述方法检查气密性。在使用过程中,每月检查一次。 3.2 真空采样瓶的气密性检查

将预先洗净,烘干的真空采样瓶连接在抽真空装置上(见图4)抽真空。当其真空度达到13.3Pa(0.1mmHg)时,关闭采样瓶活塞和弹簧夹3,放置8h后,再打开采样瓶活塞;当其真空度仍维持在13.3Pa(0.1mmHg)时,证明真空采样瓶气密性良好。 图4 抽真空装置 1—真空泵;2—安全瓶;3—弹簧夹;4—真空压力计;5—真空采样瓶 3.3 气样的采集 经过气密性检查合格的采样袋,要进行冲洗。冲洗时,先将采样袋原有气体全部挤出,然后用被采样的气体充满采样袋,再压挤,排尽,反复三次,才开始采样。 3.4 经过气密性检查合格的真空采样瓶,在采样前,要检查活塞是否关好,有无漏气现象,符合要求时,再开始取样。 3.5 采用化学吸收法时,要根据被分析的气体所需要的化学吸收剂进行配制。配制好后,按所需吸收剂数量装入波氏吸收瓶中备用。 3.6 当采集处于负压的密闭墙钻孔内的气体试样时,使用采样杆或采样管时,需先用气筒抽吸被采取的气体,并将它排出,排出的气体量,应超过采样杆或采样管及气体管总容积的10倍。 4 采样的一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