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
中药与天然药物

加工切制
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 量,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药材切制前需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 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加热炮制
用火加热是中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 中药炮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炒制和煅 制应用最广泛。
炒制 炒制的作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
用炒法处理,可从多种途径改变药 效。以满足临床用药的不同要求。
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 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 和泻下作用
如半夏、天南星等含有强烈刺激性物质, 经洗、漂和白矾等辅料炮制后,可消除其刺激 咽喉的副作用。
炮制也可除去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中明确指出:麻黄 “生则令人烦,汗出不可止”。说明麻黄生用有“ 烦”和“出汗不止”的副作用,用时“皆先煮数沸 ”,便可除去其副作用;
例如,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后借酒 力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若盐炙后,则引药 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5)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 的作用
醋制:活血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提 高疗效,适用于血脉瘀滞引起的出血证,如 醋五灵脂;或积聚日久,实中夹虚,需缓治 者,如醋大黄。
蜜制:蜜制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 如紫菀生用虽然化痰作用较强,但能泻肺气 ,只适于肺气壅闭,痰多咳嗽的患者,若肺 气不足的病人,服用后,有的可出现小便失 禁,尤其是小儿,用甘温益气的蜜炼制后可 纠此弊,并能增强润肺止咳之功。
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煅后不但 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和煎熬,而且作 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如白矶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石膏煅 后有收敛生肌的功能;血余不生用,入药需 煅炭,煅炭后方具有止血作用。
辅料(包括药汁)制
《中药与天然药物》课件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免疫调节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抗菌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对治疗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抗肿瘤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或杀灭 肿瘤细胞,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帮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配伍禁忌:某些药物搭配使 用会产生毒性或降低药效
饮食禁忌:服用中药期间需避 免食用某些食物,以免影响药
效
体质禁忌:不同体质的人应选 择不同的药物,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PART FIVE
植物药:草药、木本植物药、菌藻类等 动物药: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矿物药:金属、非金属、化石等 其他类:微生物、海洋生物等
智能化生产技术:引入智能化 生产技术,提高中药与天然药 物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研发创新:加强 中药与天然药物 的基础研究和临 床试验,提高药 物疗效和安全性。
技术创新: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 如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提高中 药与天然药物的 研发效率和质量。
抗肿瘤: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炎抗过敏:中药具有抗炎抗过敏的功效,能够缓解炎症和过敏反应 引起的各种症状。
抗炎作用:天然药物中的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 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中药: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草药:草药一般是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中草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
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民族药: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习惯使用的天然药物,它们是以当地民族的医药理论为应用指导,或当地民族医生按照传统经验加以使用。
民间药:也称草药,指地域性习惯使用,本草中未记载的天然药物,一般以植物为主药材:药材是指经过简单加工而未精制的天然药物。
生药:生药就是药材,大多数都是中药材,少数是西医所用的原料药材(如颠茄草、摹、洋地黄叶、麦角等)。
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神农本草经》的省称,古代著名药书。
因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故称《本草》泛油:亦称“泛油”,是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现象。
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是利用不同品种的药材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去霉化学成分,来防止另一种药材生虫、发霉、变色、泛油等现象的贮藏方法。
气调养护法:是在封闭条件下,人为调整空气组成,造成一个低氧的环境,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药材自身的氧化反应,以保持生药品质的一种方法。
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调剂和制剂的需要并结合药材的特性,对药材进行加工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饮片:从狭义上讲,经过切制的药材称为饮片,从广义上讲,凡属供调配处方使用的药材称为饮片水飞:利用粗细飞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材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称为水飞法。
煅法:将净制后的药材置无烟炉火中或耐火容器中烧至红透的方法,称煅法。
净制:净制即净选加工,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
其目的是除去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将药材按大小分类,以达到一定的药用净度标准,同时也便于进一步炮制或调剂,制剂。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药和天然药物是指通过植物、动物或矿物等天然物质提取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中医和民间医学中。
它们在千百年中被人们广泛使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药学学科。
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引入了许多化学合成药物,但中药和天然药物仍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与天然药物的价值、应用以及与现代药学的结合。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医疗作用,还包括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保护价值。
中药它们历经千年的实践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很多中药所含的活性成分经过研究证实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例如,中药黄芩中的黄芩甙在中国医学中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如消化不良、感冒等。
另外,中药还有许多与现代医学不同的治疗方式,如针灸和推拿等。
这些传统疗法通常结合中药使用,旨在改善身体健康和平衡能量。
然而,中药和天然药物的药效研究和临床应用还存在着一些挑战。
中药复杂的成分组成使其药效机制难以解析,限制了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此外,粗放的采集和制备过程容易导致质量不稳定和不可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药学引入了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分析等,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作用成分的可控性。
与此同时,还发展出了中药注射剂、口服液和固体制剂等现代化的中药制剂,使中药更加方便使用和管理。
中药和天然药物已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治疗模式。
在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生将传统的中药疗法与现代药物相结合,以取长补短。
中药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起到了辅助治疗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减轻放化疗引发的副作用,还可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
除了医疗领域,中药和天然药物也在其他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中药成为了化妆品行业中的热门原料。
许多中药植物中的提取物被用于护肤品中,具有抗氧化、舒缓皮肤和改善肤色的功效。
此外,中药在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是人们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常常选择的两种药物类型。
中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被认为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天然药物则是指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的药物,具有天然成分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与特点。
首先,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主要由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组成,其中的有效成分经过炮制、配伍等多种方式提取,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的疗效适应范围广泛,可用于治疗很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高血压等。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中药常常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其次,天然药物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天然药物源于自然界,不含有化学物质和合成物质,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对人体没有副作用。
天然药物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不会添加高温、高压等人为因素,因此保留了原有植物或动物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吸收利用更加方便。
另外,从使用方面来讲,中药和天然药物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药的服用方式主要是煎服、泡服、炖服等,需要一定的炮制工艺。
而天然药物一般直接食用或外敷,则更加方便快捷。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天然药物来源于自然,但并不代表它就一定安全无害,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最后,中药与天然药物都有着发展的空间。
中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而天然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很多新的药物正在被发现和应用。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结合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药与天然药物会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中药和天然药物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希望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和天然药物能够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药学概论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药学概论》主讲教师:李月明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试论有机合成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2)试论述药学与化学和医学的关系3)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4)简述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5)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论述中药现代化的方法6)试论述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7)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主要途径8)简述药理学研究在新药创制过程中的作用9)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新药创制的影响10)论述药物制剂对药物药效的影响11)试总结近二十年来药物制剂方面出现的新技术12)结合反应停事件论述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1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14)简述药理学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15)简述生物工程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3500-4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当我们提到国外的中药研究迅猛发展,而在国内在研究方法上非常落后,因此使我们的中药难以走向世界市场,这个时候我们就大声呼吁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然而在我们这样的震惊和反省中,却发现我们正在迫使中医“弃医从药”,于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国家药物监督部门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在附件一中《关于中药注册分类的起草说明》指出了在征询专家意见是因为意见的分歧而未得到解决。
天然药物开发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天然药物开发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比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天然药物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天然药物指的是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
与之相对的是传统药物,即经过化学合成或人工制备的药物。
本文将探讨天然药物开发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的比较。
天然药物的开发和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人类使用植物、动物等天然物质治疗疾病,例如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广泛应用了天然植物和草药来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药学的发展,传统药物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传统药物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形成具有特定药效的药物,可以在进一步加工中调整药物的成分和剂量。
相比之下,天然药物更接近于自然状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并且可能具有多种药效物质的协同作用。
然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之间的比较并不简单,因为两者在药物特性、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药物的来源和药效的复杂性。
天然药物在药效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因为它们是从天然生物体中提取的,可能含有多种具有治疗效果的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协同作用、互补作用或者抑制作用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传统药物则通过人为合成或化学处理获得,成分相对单一,药效主要由单一成分发挥。
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取决于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
在某些疾病治疗中,天然药物可能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在中医传统药物治疗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中,一些中草药被认为具有抗肿瘤和降低血脂、血压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某些天然药物成分可以对多个疾病靶点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多重治疗效果,而传统药物往往局限于单一靶点的治疗。
与此同时,传统药物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传统药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能更精确控制剂量,并在药效评估、制剂工艺等方面有更为成熟的研究。
此外,传统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经过广泛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了解程度更高。
虽然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有明确的优劣之分。
中药、草药、中成药、中草药、植物药和天然药概念及区别

中药、草药、中成药、中草药、植物药和天然药概念及区别中药、中成药、草药、中草药、植物药和天然药概念及区别这些都是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但是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这几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中药、中成药广义而言,中药包括传统中药和民族药,通常我们所说的中药指传统中药。
传统中药是收载于中医药典籍,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阐述药理作用并指导临床应用、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较规范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各种中药制剂,包括单方、复方制剂和以有效部位或单体化合物投料的各种制剂,包括传统的膏、丹、丸、散和现代的片剂、胶囊剂、微丸、缓释制剂、速效制剂等。
2、植物药植物药是指植物或其提取物制的的药物。
美国和德国对植物药的定义是:“在治疗中所选用的药物是植物或提取物(包括整体的提取物或部分提取物),通常是复合的化学物质。
”欧共体对植物药的定义:“植物药是指用单一或多种植物配伍,含有专一活性成分和(或)植物提取物,用于医疗目的的医疗产品。
”西方植物药与中草药是两个同源却完全不同质的概念。
都是植物入药,前者仅应用生药,偏重单味药,是植物化学的产物;而后者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君臣佐使,反映中医药理论。
3、中草药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
草药主要是指民间用药,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多为植物药,少见或不见于药学典籍,而且应用地区局限,缺少比较统一的医药学理论及统一的加工炮制规范。
4、天然药天然药是指人类在自然界发现并可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提出的单一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植、动、矿物成分的半合成品.有人还认为天然药物还包括植物的浸出物或提取物,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天然药和中药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指导思想的不同。
中药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而天然药是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摘要:本文介绍了天然药物和中药这两个概念,并从定义、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对俩者进行了区别。
关键词:天然药物中药区别Abstract: This essay introduced concepts of natural medicine and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nd distinguish these two concepts in terms of their own definitions, own fields, goals, threads as well as methods of researching.Keywords: Natural medicine,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distinguish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遍布全球的医药工作者更多地将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向来自绿色生命的天然药物和中药,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重大的环保意义和给人类以安全感,更主要的是它在治疗、保健、抗衰老等方面所具有的神奇效力。
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天然药物和中药在这个世纪将以更加引人注目的战绩独领风骚。
[1]一.定义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矿物质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及其配方、制成品。
[2] 中药概念的核心内涵在于必须以“ 中医药理论体系” 为指导加以确定, 即是以整体观念为主体的理、法辨证诊断系统, 与独特的方、药治疗系统相统一的医学科学体系,也就是中医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统一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从广义上讲,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但天然药物不一定都是中药。
二.研究领域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等。
[3]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产地、栽培、采收、炮制加工、鉴定、性能、物质基础、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
三.研究目的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在于揭示天然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天然药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寻找活性天然产物,进一步开发新药;研究天然产物对有机体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自然界诸类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和机理。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药学除了传统的药用新资源开发的任务外,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药材鉴定新技术的研究、药材种质的评价、现代中药制药技术的研究也是当今中药学的任务。
四.研究思路1.天然药物研究的主要思路:针对国内外重要疾病、结合我国资源优势进行研究;根据前期工作发现的有苗头中药成分、或利用我国资源丰富.地区特产,或民间使用历史悠久等有开发利用前景但尚未深入研究的植物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针对一些天然产物生物活性高、疗效好而资源有限或含量极微的状况进行合成或半合成,或对药材传统非药用部位进行化学和药理研究,旨在解决供需矛盾;根据新发现的活性进行作用特点和机制研究,为开辟新类型、有特点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某些疾目前在西药领域尚无安全有效药物、期望在中药或中药成分中有所发现;中药成分研究步骤繁多,寻找一种选择性强、定向提取分离目标化台物的方法使得步骤简化等。
[4] 新药创制一般由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以及新药创制的基本过程三个部分组成。
而天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则为新药的目标化合物提供了结构模式,从天然结构活性成分出发,经结构修饰、类似物的合成及系统的活性研究,总结结构与活性(毒性)的相关性,作为设计新药目标化合物的基础,是国际上研究天然活性成分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2.中药研究的主要思路1.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功效、药性、归经、配伍、炮制、毒性、体内过程,研究中医“证”与现代病理生理及药理的内在联系以阐明其防治疾病的原理2.与临床结合中医临床是指导中药研究的基础,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中药的功效、适应范围、作用特点等,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3.建立中医“病”与“证”的动物模型中医学的“病”和“证”是与现代医学的“疾病”和“症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主要有“病”的动物模型和“证”的动物模型,最理想的情况是先对某种中医“证”的病因病机和生理变化等本质有所了解,然后采取适当的手段在动物身上复制模型[5]五.研究方法1.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常从有效成分或生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工作开始,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
根据提取溶剂种类的不同溶剂提取法又可分为四种:1.水提取法,适用于水溶性成分。
2.醇提取法,适用于除蛋白质和多糖以外的其他各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
3.其他常用有机溶剂,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种类不同,提取成分不同。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EF)。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SCF)是指热力学状态处于临界点之上的流体。
SCF是气、液界面刚刚消失的状态点,此时流体处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由于其选择分离效果好, 提取率高, 产物没有有机溶剂残留, 有利于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的萃取, 80 年代中期以来SFE 技术逐步应用到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分析上,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6]1.1.1 SEF技术提取天然药物中的应用天然药物中的挥发油是一种有效成分, 它具有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祛风、镇痛、杀菌等多种功效。
传统的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但由于其组分多为低沸点、易氧化物质,提取时容易受到破坏,近年来采用SFE技术对其进行提取。
葛发欢等应用CO2—SFE技术萃取黄花蒿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GS—MS(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27个成分,其中1-甲基-3-异丙苯等13种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同样在黄酮类、香豆素类、甙类、生物碱、醌类化合物、萜类、甾体皂甙元等红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有重大成果。
2.中药的研究方法在肯定中药临床疗效的前提下,从整体动物实验器官和组织、细胞、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上筛选研究中药有效组分,结合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建立能同时体现有效组分和分子生物药效信息的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在分子水平上建立和完善整个中药药效指纹图谱研究体系。
[8]并据此考察中药胃肠动力学、血清药化学等有效组分动态变化的主要过程,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有效组分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实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的表达,进而探索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代谢过程及作用机理,最终阐明治病原理,创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体系。
2.1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等优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其主要类型按固定相的聚集状态包括液液色谱法(LLC)和液固色谱法(LSC)两大类。
[9]按分离机制则包括分配色谱法、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空间排阻色谱法四类基本类型色谱法。
中药质量的评价与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要控制质量,测定其与功用有关活性成分的含量是关键。
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已成为评估中药质量的重要标志,实践经验证明, HPLC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分析高沸点、热不稳定性、大分子量的样品,是一种非常有效和普遍适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
[10]HPLC法在中药有效成分测定、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其具有分离性能好、适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随着与质谱、串联质谱等联用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完善,高效液相色谱法必将在中药鉴定、中药活性成分分析、中药及其制剂生产的质量监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的首选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千百年来,中国的中医药世代相传,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显示出神奇的疗效,而天然药物作为中药材的基本来源也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放光彩。
我们当勤奋学习刻苦研究,谨记“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致力于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参考文献:[1]刘璐、杜晓敏.二十一世纪的天然药物.山东医药工业,1999,18,03:18[2]杨世民、余蓉.药学概论.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9:123[3]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1.[4]叶鑫生、吴镭.中国的天然药物与中药基础研究.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2001,02:264-265[5]李祥华.中药现代研究方法思考.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49[6]张志信.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16(3):228[7]催刚等.月见草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及质量研究[J].中药材,1996,27(1):15.[8]张艺,王平,张静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27(1):41.[9]吴恒,陈礼明,张善堂.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安徽医药.2009,13(8):863.[10]艾华,王广基,顾轶等.超高效液相色谱在现代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