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评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思路

【背景资料】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虽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他们却是一个受关照最少、受歧视最多、受伤害最深、社会地位最低的弱势群体。中国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出路问题。

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另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问题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你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参考范文】

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长期以来,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农村的长期落后,农村自身的各种建设搞不上去,无数的农民至今仍然在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中挣扎。显然,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阻力。在当今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的形势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它不但关系到农村、农民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大计。

在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实施劳务输出战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可能在城市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另一种是着力于农村自身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建设,使农村朝市场化、法治化和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以改变当前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第一种思路在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貌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的状况下,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基本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在农村找到用武之地;而且,由于长期的落后,农村的各项事业很难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上去,农民的素质和能力难以在农村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劳务输出战略,一则能够使农民收入在短期内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从而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资金保障;二则能够使广大农民在城市的广阔天地施展自己的能力,并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种现代化生产和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这对于改变广大务工者自身的地位和命运、发展和繁荣农村的社会经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仅仅靠从外面“输血”,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的。所以,这一思路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农民问题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只能居于辅助性的地位。

第二种思路相对于第一种思路来说,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我国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整个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其艰难性和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是需要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努力推进的。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的发展状况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很远,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点一滴、全面、积极、协调地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村朝市场化、法治化和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最终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齐头并进的崭新世界。但建设这一工程需要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所以,这种思路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尤其是在广大农民渴望早日改变自身的处境、实现自身的价值、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情况下。

可以肯定的是,上述两种思路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它们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统一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战略之中。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豫西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民观念转变不够、经济效益低下、政府财政扶持不够等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尤为缓慢,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必须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正确扶持引导,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选择了家乡所在的豫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豫西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豫西南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农用汽车均有所增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1%,盐碱地治理面积约占盐碱地耕地总面积的84.9%。农田防护林带大幅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农、畜、林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3.3%,棉花平均年增长6.1%,油料平均年增长13.6%,烟叶平均年增长0.2%,水果平均年增长9.9%,牲畜平均年增长5.2%,生猪平均年增长3.5%,山绵羊年平均年增长4.9%,猪、牛、羊肉平均年增长11.7%。 3.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向优化和合理 农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已不是单一的种植业。1990~2008年种植业增长了33倍,而林业产值增长了142倍,牧业产值增长了124倍,渔业产值增长了147倍,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而牧业比重则同步上升。经过多年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农村—农业—种植”的旧貌有了大的改变。 4、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在增加,素质 在提高。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措施65056

农民工工资发放保证措施 一、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四项基本措施: 1、是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全面监控和重点监控相结合,列为重点监控对象的,要定期向劳动保障部门报送工资支付情况;建立施工单位工资支付信息网络,完善监控手段。 2、是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施工单位缴纳一定数额的工资保证金,以保证农民工工资不因单位资金状况而被拖欠。 3、是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规范施工单位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 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行动计划,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权利义务明确、规范的劳动关系。 二、为了保证民工工资,我公司做了多项保证措施。 1、俗话说,一份辛劳一份收获,我公司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让农民工劳有所得,也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为了保证工人工资得到保障,我公司单独开设了农民工调查小组。专门调查解决农民工拖欠、纠纷等现象,一经发现公司将对其严厉处罚,做到“工程清工资清”,决不拖欠民工一分钱。

2、我公司为民工设立了绿色通道及意见箱,民工有意见或事情可以直接到公司找相关单位,并且为其大力解决难题。 3、在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下,我公司督促施工单位与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保证民工及时拿到自己的辛苦钱,也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 4、我公司设立民工工资专用帐户,预存工资款,避免了由于工程中一些复杂问题而造成资金困难,使的工资迟迟发不下去。建立专用帐户正是能保障工程在危急时候能够保证民工工资。 5、保证按月发放工资,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准时发放民工工资。 6、我公司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办法,即由用人单位负责举证,企业拿不出工资发放证据就视为欠薪,解决了农民工讨薪时“举证难”的问题。在目前农民工讨薪难的大环境下,不失为一种方便农民工的行政举措。 三、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承诺书 为认真贯彻落实各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民工工资问题的要求,我公司承诺:决不出现施工单位拖欠民工工资。 具体措施为: 1、施工单位与所有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性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然而,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民收入,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对策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增强农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1.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1.1.1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1.1.2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1.1.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1.1.4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1.2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2.1农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结构不优、特色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内部传统粮棉型种植面积偏高、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不多。大农业内部,林牧渔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偏低。

1.2.2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 1.2.3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发挥不够。 1.2.4农产品市场发育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同时,农村目前尚未构筑起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1.2.5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制约了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1.2.6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八五”期间年均增幅为18%,“九五”期间降到10%近几年来仅5%左右,而且县、市、区、乡镇村之间很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综合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缓慢是重要因素。 2.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2.1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发展重点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避免调整的盲目性。 二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四要在认真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五要切实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目前农业结构状况,在调整重点的基础上,种植业,应由目前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发展。粮食生产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饲料作物,扩大反季节种植、设施化栽培、无公害栽培和立体栽培面积。林果业重点加强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果和加工专用果,积极培植苗木花卉、中

农民工工资支付支付应急预案措施

农民工工资支付应急预案措施 为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快速妥善地处理涉及农民工工资的投诉案件,增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维护公司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应急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起的农民工投诉举报、群体上访、过激行为、恶性事件的应急处理。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㈠成立江苏伊曼雅实业有限公司清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清欠事宜,重大事件的协调处理工作。 ㈡领导小组下设清欠农民工工资办公室。清欠农民工工资办公室设在公司办公室,张琳兼任主任。 ㈢公司清欠网络体系。在成立公司清欠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劳保所建立农民工工资清欠网络,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及时查清上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对于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无论是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及时予以处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责令其及时补发。工会切实行使工会权力,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恶意拖欠单位要派专人督查,严重者要进行通报。司法所要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及时立案,最大限度的保证裁判文书的执行,帮扶农民工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欠薪。综治办、司法所要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要及时赶赴现场,果断处理,确保农民工人身安全。 三、深入调查,确定可能发生群体上访、越级上访、恶性事件的应急目标清欠办公室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加强源头治理,主动深入到施工企业、施工现场、一线农民工群体中走访,调查了解农民工工资兑付情况,对施工企业发放农民工工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清欠情况日报表制度,对企业兑付工人工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将有关建设和施工单位资金筹备计划和农民工举报情况相结合,明确部分可能需启动应急预案的目标,制定应急措施,提高反应速度,确保不发生重大恶性事件。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根植在国人的骨子里,面对日益发展的快速社会,对农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需求,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国社会对于农业经济的期望,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必定要加大改革,加大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的结果。 标签: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身为农村管理实际上的执行者,农村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新意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并且由于管理人员个人能力不足,导致信息来源单一信息不畅,对于新政策、新法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并且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最终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无法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农村发展经济体系。 1.2农村经济管理与农业发展发展脱节 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农业经济管理难以对农业经济发展给予整体上的战略性指导,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未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联系的配套关系和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与之严重脱节,这在当前情况下,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管理作用,也让农业经济发展难以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1.3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不高 但从管理技术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管理技术陈旧老化,与当前社会的现代化信息化趋势背道而驰,没有利用到当前的时代红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导致前进幅度小,农业经济管理效果微弱与预想结果相差甚远。 1.4小农经济理念固化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大多都是分散化的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作物大多用于自给自足,很少用于商业交换,难以形成产业化农业格局,小农经济可以满足农民群众对于食物的基本需求,但是难以帮助农村经济真正的发展与腾飞,因此,相关单位应该用现代化的农业理念来代替小农经济的农业结构,让我国农业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创新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三农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农民工问题正处于这两大问题的核心地带。正是因此,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受到我国政府重点关注。本文讨论了中国农民工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工资拖欠问题、农村劳动力减少的问题以及农民工对城市和城市居民群的归属感的问题。农民工为城市贡献了很大比例的GDP,而工资水平远远达不到相应的比例。并且农民工的工资经常被拖欠。大量的农民工离开农村工作,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大量转移,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并且农民工对城市有很强的归属感,而对城市居民群的归属感却很弱。本文对于这些问题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现状问题解决方案工资归属感 一. 农民工的社会现状 (一)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泛称所有在外打工的农村人。通常简称民工,是中国大陆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称谓,从1978改革开放至今农民工人数已达2、4亿,拥有农业户口身份,由于中国大陆至今仍未废止户籍制度,农民无法自由迁移,没有非农业户口,为城市创造了GDP,不能享受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农民工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的农民工教育水平在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去认识和界定农民工(王春光,2005)。首先是职业: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以非农为主要职业,即农民工的绝大部分或全部劳动时间花在非农活动上,主要收入来自非农活动。其次是制度身份:尽管农民工是非农从业者,但是他们在户籍上还是农业户口,属于农民身份,与非农户者有着明显的身份差别。即农民工虽然为城市工作,可是他们并不能享受非农业户口的福利待遇。第三个方面是劳动关系。严格地说,农民工不是雇佣者,而是被雇佣者,他们是被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外企老板、乡镇企业、国有和集体单位甚至各种NGO(非政府组织)雇去从事非农活动的,而那些自己不但不是被雇佣者、反而去雇用其他人的农村人口,不应属于农民工。第四个方面是地域,农民工来自农村,是农村人口。 (二)农民工从事的职业 他们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私营企业、外资在华工厂、国有企业,在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线区域从事体力劳动,行业包括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职业包括工厂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服务员、售货员、保姆、保安、小贩、个体工商户、市场菜贩、流浪乞讨人员、收破烂人员等等,居住在工厂宿舍或在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城中村,租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单房”,中国大陆的企业普遍不同程度违反劳动法,工会制度名存实亡,农民工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没有政治地位,无法表达自己的声音,往往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工作条件最差、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他们是贫富巨大差距的压力承受者,和城里人一样承受通货澎胀、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压力,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

经济发展思路的六大转变

经济发展思路的六大转变 2013-03-04 第01版:国家大局 作者:王小广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443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挑战,当务之急不是经济增长速度问题,而是要着力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调整发展战略,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此作出了重大的战略布局,即“三个五”的发展思路:“五新”目标、五个依靠和五项发展重点。“五新”目标就是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和“新优势”。“五个依靠”即更多依靠内需―消费拉动,更多依靠新产业带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而五项发展重点则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对“三个五”发展思路的首年布局,彰显出六大转变或突破。 应对危机方式的转变,由被动转为主动。过去几年我们对外部金融危机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主要体现为“保”和“稳”,带有很强的人为维持高增长色彩,应对方式是“筑堤垒坝”,避免冲击,结果不仅经济高增长保不住,而且延缓了经济结构调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倒逼机制”令人耳目一新,强调内外

经济调整都是机遇,化经济下行的压力为结构调整的动力。不再强调保增长或稳增长,而是利用外部内部的困难倒逼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形成新的发展经济方式作为倒逼的重要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转变,由快速转为可持续。把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为“持续健康发展”,而过去常常表述为“持续快速平稳健康发展”。“快”从中央文件中消失,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务实,接受经济增长调整、经济速度趋势性放慢这个事实,开始去“高增长思维”。提出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再人为地拉高经济增长速度。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干预的绩效标准也将发生根本改变,不以增长速度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要更加强调经济发展效益与质量指标。 发展重点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转为质量效益型。如重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尤其重要的是,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上,体现了消费优先,力求改变过去的投资优先的思路和做法,提出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新消费增长点。同时,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发展在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 国际竞争策略的转变,由融入转变为自主。过去我们在开放发展上强调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强调出口的作用,但却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苦恼,一些行业原想“以市场换技术”,结果既没换来技术,又对自主品牌形成巨大约束,因此,必须改变这一战略,要更加强调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相应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增多,资源供给日渐紧张,市场约束也越来越强,因而农村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并不甚乐观,有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加强和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国内需求等方面。面对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敢于探索和创新。随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中的变数和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影响,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由潜在影响逐步显现,也会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重视创新农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如下几方面问题。 1、保证农产品供给,重视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坚持重视农产品供给问题,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连续的农业生产丰收,这也为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逐步放开二胎政策,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民对于种粮效益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种粮效益时刻影响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不能仅仅看到粮食生产的产量问题,若过于重视某一特定的农产品的生产以及供给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特点,势必会导

致该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出现失衡,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的过剩或不足,从而影响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粮食安全,同时应当重视对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平衡问题,将供求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产品价格的目标,防止政府对于产品价格的过度干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农民收益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于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例如,在某一农产品实现连续丰收后,众多农民出现了增产却不增收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农产品供给结构也会出现一定的失衡状态。因此,要改变对于增产的错误认识,积极调整供给结构,并且政府要重视农业信息以及市场信息的交流分享,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跟随市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从而保证供给结构的平衡。 2、重视政府调控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尽管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为主体,政府不能对市场的发展进行过度的干预,但同时不能忽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将市场自我调整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实现创新。一方面,要加强政府补贴,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极为重视对于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工作,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调控的最终目标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政府补贴相关法规较为完善,而相对落后地区的对于农民的补贴重视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创新农业补贴相关思路,加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生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突出,要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预防和解决措施教程文件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参与建设,他们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后由于体制及农民工自身薄弱的维权意识,导致为数众多的农民工自身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其中反映最为突出的当属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利凤凰湾项目目前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领域,另有极少部分农民工在餐饮、宾馆业服务。工资拖欠问题集中反映在建筑施工领域,时间集中反映在重大节假日前期。 一、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解决措施 结合保利凤凰湾项目农民工用工现状,出现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处理: (一)明确主管部门以及职责分工,杜绝推诿扯皮。目前牵涉到农民工投诉受理的部门主要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建设管理部门,遇有农民工投诉、反应情况,无论哪个部门,都应根据职责分工,给予礼貌接待受理。 (二)第一时间做好农民工投诉受理登记。农民工由于其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接到投诉后,在其不能提供相关的书面证据材料情况下,应以询问了解为主,并做好记录。详细了解施工单位、项目名称、工种、拖欠时间、拖欠金额、涉及人数、联系电话以及是否为外

地务工人员等情况。在询问记录的同时,应积极安抚民工,尽量消除民工不满情绪,防止由于怨愤膨胀,而引起群体性的围堵事件。做完了解记录后,尽量要求民工先回去,等候回复,并告知其一定会尽快协调处理的,并给予答复处理结果。 (三)分清时间缓急、情节轻重,给予区别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因拖欠时期、拖欠金额及拖欠事件、拖欠主体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各类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应予以归类,并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分别处理。 1、从拖欠时间来看:对重大节假日前(和敏感时期)或在此期间发生的拖欠事件从速查处,突出解决时间上的急迫性。在具体处理方式的选择上,可先不必强调处理上的彻底性,而应先以确保重大节假日的平稳过渡为处理第一原则。 2、从拖欠金额及拖欠时间来看:对拖欠金额多,拖欠时间长的应重点处理,协调多部门加大支付力度。对资金确有困难的,可要求提供具体的支付计划,或提供支付担保。 3、从拖欠主体来看: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拖欠往往表现为不知道谁拖欠耽误了农民工工资,即农民工找包工头要钱,包工头找施工单位要钱,施工单位找建设单位要钱。这种连还债目前在全国各建设项目内表现比较明显。对此,应从源头协调,即从建筑单位往下层层查实,哪一环节出问题,由对应监管单位协调哪一主体处理,督促支付。 (四)以沟通协调为主,结合政策法律宣讲实施。从农民工工资

宁乡县经济发展思路(有摘录)

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建设全国一流现代经济强县”。 一是统筹兼顾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支撑工业跨越发展,做到兴工强县 二是加快速度打造省会和谐次中心,大力建设幸福新宁乡,做好东进融城 三是改革创新打破人才传统录用模式,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做足揽才引智 “要落实十八大精神,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兴工强县仍然应该是宁乡未来五到十年的首选战略。”宁乡经开区工委书记、宁乡县委书记黎春秋昨日接受专访时铿锵有力地说。 宁乡的跨越,在工业;宁乡的崛起,也在工业。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三大主导产业支撑工业跨越发展 兴工强县一直是宁乡首选战略 “县域发展,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县域发展还处在一个后发赶超的阶段和时期,支撑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工业产业的竞争力,支撑县域发展的核心产业还是工业。” 黎春秋认为抓住新型工业化这一龙头,将实现工业总量大跨越,积蓄工业发展加速度,打下量变到质变超深基础。 ,“宁乡初步形成了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够让我们的工业总产值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实现较大的跨越。” 创新环境优化机制,打出“组合拳”,优化“软环境”。建立全程代办、一家收费、经济环境案件处理、效能监察“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针对宏观偏紧形势,广泛开展由县领导联系重大产业项目和工程项目的“双三十”项目帮扶活动,突破融资、用地、人才、征拆等瓶颈。 由单点突击,到多点突破,多业支撑,让战略性新型产业活力迸发,传统型产业持久不衰,“ 宁乡县将坚持把信心树立在内外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把动力激活在改革创新的加快推进上,把路径明晰在新型城镇化的强力推动上,把愿景升华在幸福新宁乡的加速构建上,大力实施兴工强县、融城兴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四大战略,不断强化“双轮驱动”和深化改革两个抓手,筑牢民生民本、社会管理和党的建设三个保障,致力打造活力宁乡、美丽宁乡、幸福宁乡,朝着省会次中心,幸福新宁乡,全国一流现代经济强县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思路

商南县“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统一认识动员人民,加快农村发展,努力走在全市的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十二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预计我县“十一五”末,我县农业生产总值可达15.1亿元,加快发展的基础将更加雄厚。实践表明,当一个国家地区农业生产总值高速发展时,农村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随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十二五”时期,我县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农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鲜明的特征:一是农村基础完善强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相互促进,和谐快速发展;二是现代农业,绿色无公害产业和现代牧业等新型产业转移调整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是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明显;四是工农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五是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要求更高。 “十二五”时期,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方面看:一是经济危机逐渐消退。全国、全省经济逐步复苏,有利于改善我县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林牧渔产业的扶持,有利于拓展我县农村经济的

发展空间。第三,陕沪高速公路、西合铁路和即将动工修筑的“运十”铁路,使我县与周边省市、县区的直线距离大大缩减,有利于提升我县在全省、全市格局中的地位。第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为我县带来创新发展的机遇。第五,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县的发展活动。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压力: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压力较大;二是区域经济竞争激烈、压力更大;三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矛盾凸显的压力。 综观全局,“十二五”时期,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和良好的平台,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二、商南县“十二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 初步考虑,我县“十二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面党在农村农民的各项政策,以加快发展,走在全市前列为主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着眼于加快农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实施科技兴农,创新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开发、区域突破、绿色增长战略,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高经济生产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化、持续化和和谐化进步,不断开创农村经济建设、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经济发展,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承诺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及附加措施责任等内容

第十五章本公司承诺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及附加措施责任等内容本公司承诺不拖欠农民工工资。 一、为了保证民工工资及施工机械费,我公司做了多项保证措施。 1、我公司为民工设立了绿色通道及意见箱,民工有意见或事情可以直接到 公司找相关单位,并且为其大力解决难题。 2、我公司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让农民工劳有所得,也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为了保证工人工资得到保障,我公司单独开设了农民工调查小组。专门调查解决农民工拖欠、纠纷等现象,一经发现公司将对其严厉处罚,做到“工程清工资清”,决不拖欠民工一分钱。 3、在市及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下,我公司督促施工单位与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保证民工及时拿到自己的辛苦钱,也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 4、保证按月发放工资,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准时发放民工工资。 5、我公司设立民工工资专用帐户,预存工资款,避免了由于工程中一些复杂问题而造成资金困难,使的工资迟迟发不下去。建立专用帐户正是能保障工程在危急时候能够保证民工工资。 为认真贯彻落实各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民工工资及施工机械费问题的要求,我公司承诺:决不出现施工单位拖欠民工工资。具体措施为: 1、施工单位与所有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2、开设专门帐户,由公司财务派专人专管,保证工程款的专款专用。 3、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制订出民工工资支付计划表。 4、将民工工资的支付情况纳入项目经理部的各项考核指标中进行统一考核。 5、严格按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及时支付施工机械费,如果发生拖欠现象,无条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处罚,无条件接受建设单位直接从拨付的工程款中扣除所欠农民工工资或施工机械费。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发表时间:2009-11-22T16:02:47.73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6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温景会 [导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质量与扩大总量并举,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温景会(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信息中心)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质量与扩大总量并举,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对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工作非常重要。面对宏观调控新形势,积极探索一条体现区域性、注重科学性、富有创造性的工业发展之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经途径。为此,本文论述了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实现县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关键词:县域经济新型工业化形势和问题思路 0 引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工业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快工业发展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和腹地,相对独立,功能齐备的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后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1 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资料表明,大部分工业基础较好的县,财政收入的80%来自工业,工业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保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结合县的实际又快又好发展,还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比较突出;二是龙头、支柱企业的规模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产业链还不完整,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还没形成。四是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还要大幅度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和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式势,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有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也能更多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三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培育优势企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招商引资平台,有利于工业在一个较高和较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四是国家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的思路 实现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指导思想,坚持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1 扩张规模、培育支柱,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企业和产业。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培植一批骨干企业,是引领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也证明重点大企业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有工业振兴靠骨干的意识,坚持择优扶强,培育优势重点企业。要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联系为纽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推动手段,搞好现有企业整合和发展,实现规模扩倍、效益翻番,形成大企业集团 2.2 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县域经济中的各种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只有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在最有前景的产业上,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经过努力大部分县已处步形成了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大产业,但基本上还都是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竟争力还不强。已形成的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相互之间的优势难以互补,集群竞争优势难以显现。因此选准并主攻特色主导产业并形成产业链是县域工业化的关键。 2.3 加快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建设,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经济。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有恒久的存在价值,并且向着“小而专、小而精、小而高、小而强”的方向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些经济强县就是依靠中小企业起步的。要根据资源特点和地域条件规划乡镇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区解决了工业项目集约用地,避免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克服了环境容量不足等工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将在县域内形成功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块状经济区域,推动县域工业化向更高层发展。 2.4 立足于农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县域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立足于农业资源发展工业,是县域工业的自然选择,也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牧产品加工业投资相对少、成本相对小、加工层次多、加工潜力大,是县域现实的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道路,应大有可为。要谋划更多的有规模、有品牌、能前延后伸拉长产业链的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项目。出台优惠和鼓励政策,降低项目准入门槛,推行承诺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广泛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改革了县乡财政体制,这些都可以为加快工业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还要结合实际研究财政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尤其在项目的前期投入和服务上要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 2.5 解决好建设新型工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县域工业健康、持续发展。适时、充足的资本供给是制约县域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疏通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县域工业发展中的资本短缺,一是在国有银行内部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部门,进而探讨成立专业银行,进一步促进对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各级政府协助建立面向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商业化经营的投资基金。以专业基金贷款方式对县域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基金筹措可以县域民营企业的互组金、信用担保金、财政基金为主要来源。三是建立县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缓解贷款担保难,以政府的积极介入为前提,以市场的有效运作来推动。四是采用股份制动员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支持、规范、引导、监督民间融资,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 2.6 加强企业管理,全力协调工业经济运行,大力发展工贸一体化外向型经济。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是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一手抓企业管理,一手抓科技创新。完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手段,做好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县域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竟争力必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开发的基本物质 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 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刑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 水、电、通讯网络是农村农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之一,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目前我国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 营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的落后。主要在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1)生产力的落后 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2)农业结构单一 我国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 (3)农村市场不规范 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场所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商品流通量低。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 (1) (一)农民市民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1) (二)农民市民化还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 (三)农民市民化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 二、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2) (一)户籍制度和就业政策的限制 (2) (二)社会保障制度缺失 (2) (三)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限制 (3) (四)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3) 三、农民工市民化的解决对策 (3) (一)放宽户籍制度 (3) (二)完善社会保障 (3) (三)提高农民工素质,培养农民工新市民意识 (4) (四)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4) 参考文献 (4)

摘要: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社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农民工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趋势在增强,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农民离开土地和家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家产业,其身体、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这一趋势的出现,使农民工问题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觉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农民工市民化,接下来主要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 (一)农民市民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我国现阶段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但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农村劳动力过多,人均支配的土地资源太少,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无疑是最根本原因。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现阶段在乡镇企业不可能更有效吸收大规模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剩余劳动力根本出路在于向城市转移,变农民为市民。这样一方面使从土地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能够依靠城市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农民市民化大幅度减少农民,把闲置的土地资源适度集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留在农业中的劳动力才能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取更多的收入。所以依靠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来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发展的出路之一。 (二)农民市民化还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当前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又在于农业现代化。而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农民向城市转移,变农民为市民,又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把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城镇中获得稳定的职业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和贫困问题;只有把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商业中来,才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