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1
微生物学1

第一章一、试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1 、原核细胞中有明显的核区,核区内含有一个只由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基因体,亦称染色体。
真核细胞含有由多个染色体组成的基因体群体。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除含有双螺旋脱核糖核酸外还含有组蛋白。
真核细胞有一个明显的核,染色体位于核内,核由一层核膜包围,称为真核,原核细胞的核区没有核膜包围,称为原核。
2 、原核细胞有一个连续不断的细胞膜。
它包围细胞质,并且大量折皱陷入到细胞质里面去,称为细胞中间体。
3 、核蛋白体位于细胞质内,它们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核蛋白体也有区别。
原核细胞的核蛋白体小些;限在一处大量繁殖,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在表面上长出的菌落,叫做表面菌落;在表真核细胞的核蛋白体大些。
二、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局面以下形成的菌落叫做埋藏菌落或深层菌落。
三、球菌特征及代表属?绝大数球状细菌都是G + 的,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代表性有三种:一是小球菌属是直径为0.5 — 1.5 微米的球菌,多次分裂的分裂面没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二是葡萄球菌属,通常表现为葡萄串状的群体。
三是链菌属,它的多次分裂面总是平行的,因而形成或长或短的链状。
第二章一、子囊果的类型及特征?1 、完全封闭式,呈圆球形,通称闭囊壳;2 、多少有点封闭,但留有孔口,称为子囊壳;3 、开口呈盘状,称为子囊盘。
二、半知菌:菌丝分枝有横隔膜。
它们中有许多种是腐生菌,土壤中很多,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种类的工业用途很广。
也有不少是植物病原菌。
这类真菌的大多数由于仅发现无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三、酵母菌产生子囊孢子的两种途径?酵母菌产生囊孢子。
两细胞经质配、核配,形成双倍体;双倍体细胞并不立即进行核分裂,而芽殖繁殖,成为双倍体的营养细胞;双倍体的营养细胞转变为子囊,核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也可由单雌生殖形成,即子囊孢子的形成无需经过两细胞间结合,而是在一个细胞内,首先进行核的分裂,分裂后的子核和一部分细胞质的外围生出细胞胞壁,成为子囊孢子,有些酵母菌从来不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微生物学习题集1_4章答案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填空题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 ---- 和-------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 ,外层称外膜,成分为------ 、----- 和------ 。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肽聚糖,外层称外膜,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
2.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 ----- 和----- 两种,聚糖则包括------和----- 两种糖。
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则包括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糖。
3.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 ----- 连接的,它可被----- 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1,4-糖苷键连接的,它可被溶菌酶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4.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①--------- ,②。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①四肽尾第3个氨基酸是m-DAP,②无五肽桥5.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G-细菌的则是----- 。
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G-细菌的则是脂多糖6.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 、---------- 和--------- 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 等。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脂质人、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孔蛋白等7.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 -------- 。
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如--------- 、--------- 和---------- 等。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1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A部分一、选择题1.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A. 孢囊B. 芽孢C. 伴孢晶体D. 子实体2.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A. 膜的分裂B. 壁的分裂C. DNA的复制3.细菌的繁殖主要靠:()A. 二分分裂B. 纵裂C. 出芽4.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A. 细菌B. 霉菌 D. 酵母菌 D. 单细胞藻类5.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A. 球菌B. 螺旋菌C. 放线菌D. 杆菌6.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藏颗粒是:()A. 异染粒B. 肝糖粒C. 淀粉粒D. 聚-β-羟基丁酸7.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A. 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D. 无壁的原核微生物8.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A. 细胞膜B. 线粒体C. 核蛋白体D. 质粒9.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A. 聚–ß-羟基丁酸B. 2,6-吡啶二羧酸C. 氨基酸D. 胞壁酸10.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形成芽孢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物质,称之为:()A. 孢囊B. 伴孢晶体C. 核蛋白质D. 附加体11.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A. 脂多糖B. 脂蛋白C. 磷壁酸D. 核蛋白12.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A. 肽聚糖B. 磷壁酸C. 脂蛋白D. 脂多糖13.细菌的芽孢是:()A. 一种繁殖方式B. 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C. 一种运动器官D. 一种细菌接合的通道14.枝原体的细胞特点是:()A. 去除细胞壁后的细菌B. 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C. 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D. 呈分枝丝状体的原核微生物15.蓝细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 羧酶体B. 类囊体C. 藻胆蛋白体16.E.coli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A. 氢键B. 肽键C. 甘氨酸五肽17.Staphylococcus 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A. 肽键B. 甘氨酸五肽C. 氢键18.下列微生物中能通过细菌滤器,并营专性寄生的是:()A. 苏云金杆菌B. 蛭弧菌C. 衣原体D. 类菌体19.在下列原核生物分类中,属古细菌类的细菌是:()A. 大肠杆菌B. 枝原体C. 放线菌D. 产甲烷细菌20.细菌的细胞核是:()A. 裸露的DNA分子B. D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C. R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二、是非题1.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f9560913a76e58fafab003be.png)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2.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3.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4.菌苔:指将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连成一片。
5.假菌丝: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地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6.半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7.半知菌:只发现无性繁殖,未发现有性繁殖的菌株。
8.温和性噬菌体:凡在吸附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以长期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9.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10.原噬菌体(前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
11.溶源性细菌:指含有温和噬菌体的DNA而又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
12.生长因子: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3.水活度: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
14.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或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成分未知的培养基。
15.组合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指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16.半组合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17.选择性培养基:指一类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18.鉴别培养基:指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普通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1

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单细胞生物。
✓ 细胞核外无核膜包裹,只有核区,称为原核; ✓ 核糖体位于细胞质内,是70S粒子; ✓ 细胞内不含任何由单位膜包裹的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细菌(bacteria)
是一类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主要以二分裂 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杆、螺旋
螺旋体菌
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胞外鞘内。
4. 特殊形态
柄细菌
方形细菌
星形细菌
鞘细菌
二、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是μm。 ✓ 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如1 μm ✓ 杆菌大小以其宽度与长度表示,如1 × 6 μm
✓ 螺旋菌大小以其宽度与长度表示,长度指菌体两 端间弯曲形的长度,如1 × 5 μm
链球菌
沿一个平面进行多次分裂,分裂后细胞呈链状排列。 如:溶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
四联球菌
细胞分裂沿两个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4个细 胞特征性地连在一起,呈田字形。
如:四联小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
八球菌
细胞按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八个 球菌特征性地连在一起成立方体形。
如:尿素八叠球菌 (Sarcina ureae)
葡萄球菌
细胞无定向分裂,多个新个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 群体,犹如一串葡萄。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一、细菌的形态 2. 杆菌(bacillus)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 体细胞的长短有所差异。 ✓ 短杆状、长杆状等; ✓ 排列方式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大芽肠孢杆杆菌菌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一

绪论微生物:(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模式微生物: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比面值:把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面积成为比面值。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odiversity):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普通微生物学: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总学科为普通微生物学,分学科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
应用微生物学: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分,总学科是应用微生物学,分科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和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章原核生物(prokaryote):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较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到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教学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微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既是一门专业课程,又是一门为其他课程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专业基础课。
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水产养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必修课。
2.设计思路:
微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形态和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以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与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和学会分析和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域中
- 6 -
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微生物学领域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建立较好的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等学校生物教学中,丰富内容、扩充知识,为后续的生物课提供基础性知识。
使学生学会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并在科学态度、试验技能、独立操作能力等方面获得训练和提高。
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说明微生物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先修课程:先修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为后续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生理、微生物遗传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形态和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以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与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和学会分析和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微生物学领域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建立较好的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基础。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有相当大比例的时间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训练和掌握微生物学领域独特的现代生物技能。
三、学习要求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及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和在工、农、医、环保等方面的应
- 6 -
用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等学校生物教学中,丰富内容、扩充知识,为后续的生物课提供基础性知识。
使学生学会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并在科学态度、试验技能、独立操作能力等方面获得训练和提高。
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说明微生物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 32 学时,其学时分配见下表。
- 6 -
- 6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4 (ISSN: 978-7-04-031404-5)
[2] 沈萍. 微生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ISBN: 978-7-04-044495-7)
[3] 黄秀梨,微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ISBN 978-7-04-025345-0)
[4] 蔡信之,微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ISBN 978-7-03-032289-0)
[5] Lansing M. Prescott, John P. Harley, Donald A. Klein.Microbiology. Bost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c2005(ISBN 00725567810)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闭卷考试: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课程论文或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报告成果、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 6 -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