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压力做朋友(第三篇分析压力源)
与压力做朋友

与压力做朋友原文作者:Dr. Michael McGannon (Medical Director, INSEAD business school) 改编:Ada Lee (McGannonHealth Group Asia,微信公众账号: 管理者健康计划)心理学家Kelly McGonigal在她的Ted Talk中做了一个反思,反思自己10年来主张的“压力使你生病”并不正确。
这一切源于一项科学研究-在过去的8年时间内,研究人员持续追踪在美国的3万名成人,得出几点结论:1. 在过去一年中,承受了巨大压力的人,其死亡风险增加43%2. 但以上这条,仅适用于那些相信压力有害健康的人。
3. 而事实上,那些承受极大压力,但不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的人,死亡风险比过去一年几乎没有承受压力的人,还要小。
今天的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目标坚定,管理得法,思维敏捷,而且要精力充沛,情绪积极,充满韧性。
对那些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成绩的管理者而言,在关注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情绪,心灵,精神的健康,做好精力管理,正面积极应对压力。
压力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当一个人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时,身心便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你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压力随之产生。
这时候的你,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学会与压力做朋友并使其成为健康体验,或是成为3D患者(Deny, Delay, Die) 放弃积极应对并独自忍受压力的煎熬。
前者有希望让你快乐幸福走在活到90岁的路上,而后者则可能让你在50岁左右就面临严重的心血管或其他健康危机。
学会与压力做朋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你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重心。
该从何做起?首先,要扩大你对成功的定义,将自我保护(为了家人及朋友)和自我实现包括在内。
不要用你的宝贵生命、婚姻或健康来换取仅仅事业上的节节高升。
在攀登事业高峰的同时,你还需要攀登生活的高峰-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拥有爱(家人和朋友)。
跟压力做朋友感悟心得体会

跟压力做朋友感悟心得体会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既可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障碍。
学会与压力做朋友,意味着我们能够积极地面对并利用压力,而不是被其压垮。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与压力成为朋友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认识压力的本质压力往往源于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结果的过度关注。
理解压力是一种自然反应,它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警觉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压力,而不是将其视为敌人。
接受压力的存在接受压力的存在是与压力和解的第一步。
我们不能控制所有事情,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压力的反应。
通过接受压力,我们能够减少对它的恐惧和焦虑,从而更冷静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积极调整心态将压力视为一种挑战,而不是一种负担,可以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它。
心态的转变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不拔。
积极的心态也是我们与压力和谐相处的关键。
制定合理的目标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导致巨大的压力。
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动力,同时减少因目标过高而产生的压力。
同时,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都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
学会放松和休息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或进行其他放松活动,我们可以让身心得到恢复,从而更好地面对压力。
记住,休息不是逃避,而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因时间紧迫而产生的压力。
通过合理规划时间,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减少因拖延或最后时刻匆忙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压力。
建立支持系统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分担压力。
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我们的压力,不仅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还可以得到实际的建议和帮助。
同时,帮助他人也是减轻自身压力的一种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应对压力的基础。
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都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从而更有能力应对压力。
请与压力做朋友(第一篇“压力无法清除”)

请与压力做朋友(第一篇“压力无法清除”)压力就像弥漫在空气当中的尘埃一直都在,只是当压力源比较微弱不足以引起身体对它做出回应,这时候就表现出“零压力”的良好的状态。
当这个压力源从微弱变强大,足以引起身体的不适反,比如头痛、头晕、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身体免疫力下降…………便会产生压力反应,比如焦虑、恐惧、抑郁。
当一个压力源消除了,另一个压力源又可能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几个压力源。
根据网络统计数字,每个职场中人每天面对的压力总数有5~7个,每天有变弱和消失的压力源,也会有新的压力源产生。
在接诊压力咨询的来访者时,我都会引导他们调整认知偏差——压力是不能彻底清除了,理论上压力是“永恒存在的”,并且在职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压力是积极的,可以促进和激发潜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帮助来访者正确的认识压力,乐观的分析压力,把压力当成朋友,友好的对待压力。
常常的,我会给来访者一些缓解压力的小方法,比如听舒缓的音乐、看一场温馨的电影、跑步、健身、瑜伽、冥想.......这些对于缓解压力确实有帮助,特别是离开压力的环境。
去旅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旅行过程中压力确实消失了,但是这种消失是暂时的,当你回到这个环境,压力还会有。
因为有些压力源是相对固定的一直存在的,从人的生物属性是来讲饥饿、寒冷、疾病.....这些压力源,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当中,所作出的身体上的反应,是本能的压力反应,是持续的,如果你对此产生压力反应,那么需要改变的是你对压力的正确认知。
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讲,生活的更富裕、有更好的事业(学业)、体现个人价值......(通俗的讲房子、车子、孩子、票子)这些压力源,存在于人的意识当中,反应在身体上行为中,就是焦虑、恐惧、抑郁。
是可以通过调整人的价值观来缓解压力造成的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健康的状况。
无论是人的生物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所表现出的压力病状,其根源来自人的正确认知,通俗的讲,人们必须正确的对待生活和工作,正视自己的人力资本(能够创造价值的知识、技能、体能的价值存量——这个价值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先天的成份占很大比重,比如智商、情商、逆商、体商)在实现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人们往往过于强调清除压力,赶走压力,向往“零压力的工作氛围”,理论上这种状态是存在的,但现实中,压力源它无处不在,如果认知不正确,将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者“跑偏”,所以对待压力,首先是正确的认识压力,正视它存在的必然性,找到它的发生、存在、生长、萎缩、消失的过程。
如何和压力做朋友观后感

如何和压力做朋友观后感看了这个关于和压力做朋友的内容后,我可真是有一肚子话想说呢。
以前啊,我一听到压力这俩字,就觉得像有个大怪兽在追我,只想拼命跑开。
可这个内容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原来压力还能做朋友?这可太新鲜了。
从这里面我明白了,压力这东西其实并不完全是坏的。
就像是你要参加一场比赛,压力就像个小闹钟,滴滴答答地提醒你要准备好,可不能偷懒。
要是没有这个压力小闹钟,咱可能就会慢悠悠的,啥也干不成。
比如说考试,有点压力的时候,我就会更认真地复习,要是一点压力没有,我估计就光想着玩了。
而且它里面提到的那些应对压力的方法也特别接地气。
比如说把压力当成一种挑战,而不是威胁。
这就好比你去爬山,压力是那座山,如果你觉得山是个威胁,你就会害怕,不敢往上爬。
但要是你把它当成挑战,那感觉就不一样了,你就会想着办法一步一步征服它。
这让我想起我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的时候,上台之前紧张得不行,压力大得像头顶上有朵乌云。
但我就告诉自己,这是个挑战,我要让大家看到我的厉害。
这么一想,心里就没那么害怕了,反而有点兴奋,最后演讲的效果还不错呢。
还有啊,它提到我们要正视压力带给我们身体的反应。
像心跳加快啊、手心出汗啊,以前我觉得这些反应可讨厌了,觉得是自己太胆小才这样。
现在我知道了,这是身体在给我加油打气呢,就像汽车发动前发动机轰鸣的声音一样。
当我这么想的时候,再遇到压力身体有这些反应,我就不那么慌了,还觉得挺好玩的。
这个内容也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新的看法。
我发现身边那些成功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而是他们懂得怎么和压力做朋友。
他们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我就想啊,我也得向他们学习。
而且我也不再轻易地对那些看起来压力很大的朋友说“别想太多,放轻松”这种话了,因为我知道压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甩掉的,更好的办法是和它好好相处。
总的来说,看了这个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和压力签订了一个和平条约。
以后再遇到压力的时候,我不会再把它当成敌人,而是像迎接一位有点调皮但又充满活力的朋友一样,和它一起并肩前行,说不定还能创造出不少惊喜呢。
和压力做朋友公开课

4. 学会放松
呼吸放松 肌肉放松 冥想放松
5. 寻求支持
脑科学研究发现,
当社会支持存在时,
与压力相关的脑区激活 较少。
A. 压力有害, 焦虑、疲惫、拖延
应该规避、减轻、管理
激发动力和潜能
B. 压力有益, 应该接纳、利用、拥抱
和压力做朋友
拥抱压力 积极应对 适时放下 学会放松 寻求支持
不管什么问题,都必然存 在着答案……为了寻求答案,很多时
候你必须让自己长大。所以,人必须学 习、努力、磨练自我。
——东野圭吾《盛夏的方程式》
那些压不垮你的, 都会让你更加强大!
最近有让你感到压力特别大的事情吗?
考试 成绩持续下滑 亲子关系
找不到学习数学的feel
家庭变故
师生关系
疫情后复学不 适应
同学关系
压力源(stressor):产生压力的情境。
1
灾难事件 disaster
突然出现 瞬间影响很多人 如自然灾害
2
个人压力源 personal stressor
消极、重大的事件 立即产生负面影响 如亲人去世/大考失败
而是“压力有害”的观点 3. 压力有助应对挑战、促进社交、学习成长 4. 逃避压力,会降低你的幸福感
善用压力,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2. 积极应对
哭一场、倾诉 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看电视、吃东西、写文字、看书) 逃避、熬夜、发脾气、生闷气、逆反、沉沦、放任
2. 积极应对
觉察 提醒
想到 马上要考试了
,
我就感到压力有点大,因为 我还有好多内容没有复习 。
其实,我可以 立即着手复习 ,理清知识要点……
,
当我真的这么做时,
与压力做朋友作文

与压力做朋友作文英文回答:Stress is something that we all have to deal with at some point in our lives. It can come from work, relationships, or just the pressures of everyday life. For a long time, I used to see stress as my enemy, something to be avoided at all costs. I would get overwhelmed and anxious when faced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 and it would affect my mood and my ability to think clearly.However, over time, I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stress doesn't have to be my enemy. In fact, it can be a great motivator and a source of energy. When I have a deadline approaching at work, for example, the stress of getting everything done on time can push me to work harder and be more creative. It's like the pressure is forcing me to rise to the occasion and perform at my best.I also find that stress can be a good indicator of whenI need to take a step back and reevaluate my priorities. If I'm feeling overwhelmed and stressed out, it's a sign that I need to take a break and focus on self-care. Whether it's going for a walk, practicing mindfulness, or just taking a few deep breaths, these moments of relaxation can help me reset and come back to the situation with a clearer mind.So, in a way, I've learned to befriend stress. Instead of seeing it as a negative force, I now see it as a natural part of life that can actually help me grow and improve. By embracing stress and learning to manage it, I've become more resilient and better equipped to handle life's challenges.中文回答:压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ted如何让压力成为你的朋友总结

ted如何让压力成为你的朋友总结
TED演讲《如何让压力成为你的朋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压力实际上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只要我们学会正确地应对它。
以下是对
该演讲的主要总结:
1.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演讲者首先承认压力并非总是坏事,因为压
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反应。
2. 理解我们的身体反应:当我们感到压力时,身体会释放出多种化学
物质,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化学物质使我们处于“战斗或逃跑”模式,但过度释放可能导致身体疲劳、焦虑和失眠。
3. 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为了将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力量,我们需要学
会放松和应对压力。
这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良好的睡眠和
健康饮食来实现。
4. 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当我们感到压力过大时,需要寻找适合自己
的应对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是与朋友交流、寻求支持、制定目标、寻
求反馈或寻找乐趣和娱乐。
5. 理解压力的价值:最后,演讲者强调了理解压力的价值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压力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它并
利用它来提高我们的表现和幸福感。
总的来说,这个TED演讲的核心观点是,通过理解并应对压力,我们
可以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力量,而不是被它所压垮。
演讲者提供了许多
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我们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从而让压力成为
我们的朋友。
如何与压力做朋友PPT课件

有人说,人的一生经历三个阶段:被 深渊注视,与深渊对视,同深渊垂视。
愿我们都能,不畏惧深渊(压力和焦 虑),学会利用它让自己变得更加强 大
也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在流浪的 路上,找到歇脚的地方,找到自己的 价值和归宿。
Thanks For Listening!
THANK YOU
SUCCESS
THANK YOU
SUCCESS
2019/8/2
幸福五部曲——马丁·塞利格曼
真实的幸福
持续的幸福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认识自己,接纳自 己
教出乐观的孩子
后记
塞利格曼:关于幸福人生的5要素 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 投入(engagement) 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 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 成就感(accomplishment)
2019/8/2
审视内心
When you look long into on abyss,the abyss looks into you.
——NietzLeabharlann che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
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
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
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
时候。
——《阿飞正传》
?愿我们都能不畏惧深渊压力和焦虑学会利用它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也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在流浪的路上找到歇脚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宿
如何跟压力做朋友
分享人——法学17级1班 宋文祺
前言
你如何看待压力 你认为压力对我们有害还是有利,说明理由(利大于弊 or 弊大于利) 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压力做朋友(第三篇分析压力源)
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性和高挑战性,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也在大幅增加,带来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虽然压力是职场和生活中必然存在的事实,但是,它不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想要与压力成为朋友,首先要了解你朋友的喜好——压力的来源有哪些?
压力源是导致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情景、刺激、活动和事件。
包括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
比如有些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他们最大的压力源就是一个人长时间呆在狭小且密闭的空间里,这种外界情景,不断刺激大脑,由内心的恐惧与恐慌所发出来的不安、害怕、濒死感等危险信号,就是压力的行为反应。
压力通常不是做事太多而产生的。
压力通常是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观点造成的,你处理压力的方式决定你能否顺利面对、化解压力、利用压力。
虽然压力无处不在,任何一个情景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身上,都可能成为他的压力源,只有当压力源的数量足够多、强度跃然大、持续时间相对长、个人感知较弱、以往的经历中对该压力源是有反应的时候,就是提示你压力来了。
相同的压力源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结果也不同。
比如,当你身体有疾病住院了,周围环境里哪怕是空气里都弥漫着悲伤的味道,病房里的电视正在演一部伤感的电视剧,女主人公身患绝症不治身亡,家人正在告别,场面悲悲切切。
当这些面出现时,你的情绪会因为你所处的环境、你自身的健康状况、感观刺激,多种压力源导致你的压力感骤升,以至于将自己与剧中人物对比。
反之当你健康时,在与家人度假时看到这种电视剧,这些压力对你就毫无作用,你可能还会不屑的说“这电视剧拍得太假了,生老病死很正常嘛......”
不是所有的压力源都能引起压力。
人们忧虑的事情往往成为压力源的初始状态,有数据
显示人们忧虑的事情有40%,永远不会发生(杞人忧天);30%的忧虑涉及过去作出的决定,现在已没有任何意义; 12%的忧虑集中于别人处于自卑感而作出的批评;10%的忧虑与健康关,越担忧健康问题可能更严重;只有8%的忧虑可以列入合格,有可能造成压力。
也就是说引起紧张的10个忧虑中,真正值得担忧虑的问题还不到1个。
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正确的认识压力,分析压力源,友好的面对压力,与压力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