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甘肃省及矿产资源情况

合集下载

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0 4
西部探矿工程
2 1 年第 4 00 期
甘 肃省 矿 产 资源 勘 查 、 开发 现 状及 面 临 的 问题
马 永辉
( 甘肃煤 田地质局一四六队, 甘肃 平凉 74 0) 40 0
摘 要: 甘肃省 矿产 资源相对 丰 富, 至 20年底 , 省 已发现 各 类矿 产 13种 ( 亚矿种 ) 占全 国 截 07 全 7 含 ,
区 、 居里 ( 石 摆浪 河流域 )金 昌 、 、 窑街 、 白银 、 兰州 、 华亭 、
3 矿产 资源勘 查、 发现状 开
3 1 公益性 地质 调查 .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下 , 重点开展了地质工 作程 度较低 地 区的基 础地 质调 查和矿 产资 源远景 评价 , 特别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和短缺矿产资 源的调查评价, 为矿产资源规划和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 科学依据。截止 20 08年底 , 累计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
位次
矿 种
矿种数
4. 8 0k 2 54 ×1 m 。全省地质构造复杂, 成矿条件优越 , 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至 20 年底 , 07 全省 已发现各类 矿产 13种 ( 7 含亚矿 种, 同) 占全 国发 现矿种数 的 下 ,
7 。全省查 明资源 储量 的矿种有 9 种 , 中 , 4 9 其 能源矿 产7 、 种 金属矿 产 3 、 6种 非金 属矿 产 5 4种 、 水气 矿 产 2
变油 、 煤制气等延伸产品的深加工, 产品附加值低 , 行业
2 1 年第 4 00 期
西部探矿工程
11 4
发展 水平低 下 。因此 , 甘肃矿 产资源 供需形 势 已相 当严
峻。
造条件 。查明了碳酸盐岩地层 的分布、 埋藏规律、 控制 岩溶水分布埋藏的构造条件和岩溶水水化学条件。 () 6矿山环境调查。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 开 展了“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山开发环境地质研究” 目, 项 并建立了数据库 , 按资源毁损程度 、 地质灾害、 环境污染 等类型划分为极严重、 严重、 中等程度, 圈定 出镜铁山矿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一、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

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

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

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

见表1。

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

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

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

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

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

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7亿元。

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9.52亿美元。

2003年,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1152.9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79%。

甘肃的矿产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供需总量失衡,一些大宗支柱性矿产勘查程度低,勘探矿产地占总数的28%,详查占27%,可利用资源储量不足探明资源储量的60%。

甘肃省矿产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甘肃省矿产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量 1 6 6万 t; 矿 资源 只 有敦 煌 市 方 山 口钒 矿 1 51 钒 处, 0 V2 5资源储 量为 19 5 2 1 9万 t 。
这是 甘肃 的一大 优势 。
1 2 资 源 分 布 特 征 .
甘肃位 于全 球 三 大地 质 构 造 域 的交 替 、 接 部 衔
位 ,具有 良好 的成 矿 地 质 构造 背 景 ,矿产 资 源潜 力 巨大 全省拥 有 8个 一级 成 矿 地带 和 4 5个 二级 蕴 矿带 。 目前 , 多数 矿 产已探 明储 量仅 为 预 测 资 源量 的 1 ~ 5 %,找矿 前景 十 分看好 ,尤 以煤 、 油 、 O O 石
占全 国 总 保 有 储 量 2 O% ~ 5 % 的矿 产 有 铍 、 、 O 硒
( ) 源 型矿 产 资 源 的分 布 。能 源 型 矿产 的分 1能
布在 甘肃省 有 比较好 的储量 , 目前 已探 明玉 门、 长庆 2处 , 发现 1 2个 油 田。含 面积 达 4 8k 7 m 。探 明可
( ) 色金 属矿 产的分 布 。是 优势 矿 产 , 种类 3有 其 较多, 探明 和保 有储 量 、 产量 等在 全 国都 占有极 为重
关键词 : 产资源 ; 持续发展 ; 矿 可 甘肃 省
中图 分 类 号 : 0 F2 5
( 天 山成 矿 带 的东 延 部 分 )成 矿 带 、 连 山 成 矿 东 祁
1 甘肃省矿产资源 的总体特征和分布
1 .1 矿产 资源 的总体特 征 矿 产资源 在 甘 肃 经 济 发 展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钴 、 等 8种 ; 5 ~2 的矿 产 有铬 、 、 、 镁 在 O 金 碲 重
晶石 、 、 、 、 、 、 钽 、 柱 石 、 生硫 、 石 、 采储 量为 2 7 铜 铅 锌 锑 银 铌 绿 伴 萤 . 2亿 t, 中分 布在 玉 门和长庆 2个油 集 9 8年底 , 全省 累计探 明煤 炭储 量为 9 。 5 9亿 t 冶金用 石英 岩等 1 4种 。甘肃 共 ( )生矿 产 或 组分 区 。1 9 伴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与蒙古接壤。

全省面积三十九万多平方千米。

人口2338万,有汉、回、藏、蒙古、哈萨克、满、等民族。

省会兰州。

本省地处蒙、新、青藏、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

长约一千二百千米的河西走廊、自古丝绸之路通过这里。

甘肃各地气温、降水差异大,无霜期4-7个月,年降水量四十到八百毫米不等,河西走廊降水稀2度13分---108度32度,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之间。

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37. 94万人,其中少数 227.8万人。

与陕西、西川、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海拔1000----3000米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大致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等地形区域。

山地、高原占全省面积的55%。

主要河流有20多条,分属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

全省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五个省辖市;酒泉、张掖、武威、定西、平凉、庆阳、陇南七个地区;甘、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

省会兰州位于中国地理中心,是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

甘肃省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8000亿元,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

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

关于甘肃冶金有色工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

关于甘肃冶金有色工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

1 冶 金 有 色 工 业 是 甘 肃 的 传 统 优 势 工 业 项 目, 关 全 省 经 济 社 会 发展 全 局 事
TI AN i — i J a— y
( a s t lryN neru t s n ut A scain L nhu7 0 5 , hn ) G nuMea ug o f osMea d s y soit , a zo 3 0 0 C ia l r lI r , o
Absr c :By a l zn h d a a e fn n— e o t lu g c li u tis i h n n Pr vnc se o my a d ta t nay i g t e a v ntg so o — r usme a lr ia nd sre n t e Ga s o i e' c no n f s me p o n n r b e n t si du ty hi pe u s f r r o d a ,sr tg e n a u e o s e d u o r mi e tp o l msi hi n sr ,t spa r p t o wa d s me i e s ta e i sa d me s r st p e p t e d v l p n d h f y e h n i he i de e de ti o a in a iiy a d r d c n n r y c ns mp i n a h e eo me tmo e s i b n a cng t n p n n nn v t b lt n e u i g e e g o u to nd t o c r o e s in, a we l s e e o ng e y ln e o o wh l i a b n miso s l a d v lpi r c c i g c n my ie mpr v n t e o r h nsv ut ia in f o i g h c mp e e ie i z to o l

甘肃概况

甘肃概况

概况甘肃省情【甘肃概况】甘肃,由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由于陇山在境内绵延又简称陇.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东邻陕西省,南与四川省、青海省接壤,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交界,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

全省有兰州、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定西、陇南等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有86个县(市、区),其中,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7个市辖区。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5个民族成份,人数较多的主要有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民族,其中裕固、保安、东乡族是甘肃的独有民族。

全省总人口262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0万人。

【甘肃简史】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2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曾在这里生息繁衍。

进入新石器时代,甘肃的大地湾文化距约八千年,其后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创造了彩陶文化的辉煌时代。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蜗和黄帝相传就生在甘肃,故有“羲轩桑梓”之称。

周秦时期,甘肃的庆阳、天水又是周文化和秦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西汉初年,设有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河西千里走廊将中原、黄河上中游地区与西域连接在一起,对祖国版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蓦出使西域是丝绸之路兴起的标志,隋唐时期贯穿甘肃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进入了繁荣时期,甘肃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显现,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记载。

元代设立甘肃行省,是甘肃设省的开始。

明代长城由东向西穿越9省区后,抵达甘肃河西地区,嘉峪关成为大西北的重要关隘和前沿阵地,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晚清时期,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奏称“陇中苦脊甲于天下”,并在兰州开始兴办近代工业。

这一时期,甘肃的重要战略地位再次凸显出来,所谓“欲保关中,先固陇右”,甘肃成为维护中原、连接和支撑大西北的战略基地。

甘肃省境内各城市资源概况简述

甘肃省境内各城市资源概况简述

甘肃省境内各市州资源概况简述兰州市目前兰州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35个矿种.非金属矿相对丰富,有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石英岩、硅铁石英岩、耐火粘土。

其中石英岩储量集中,运量储量达3亿吨,为硅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

煤炭保有储量为9.05亿吨,主要开采地为窑街和阿干镇两矿,基本满足兰州的近期要求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行业等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硝酸合成橡胶、硅铁、铝、石墨、电机、石油铅机和粗精纺毛呢等产品产量均处国内领先地位。

兰州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金昌市金昌是以有色金属、重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城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

金昌市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主要以龙首山南侧深大断裂为界,北部为阿拉善台块,南部为祁连山褶皱带,地层出露齐全,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00年底,共发现矿产地94处(不含伴生矿)。

其中黑色金属矿产14处,有色及贵金属矿产20处,各类非金属矿产49处、能源矿产11处。

矿种包括铁、锰、铬、镍、铜、钴、铅、锌、钨、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硒、碲、硫、磷、石灰岩、白云岩、硅石、萤石、玉髓—玛瑙、水晶、粘土、膨润土、水泥配料黄土、建材花岗岩、岩棉原料辉绿岩、滑石、石膏、煤、石油、稀土和铀等38种。

根据所探明的储量,有大型矿床14个,中型矿床7个,小型矿床23个,矿点或矿化点50个。

镍矿储量丰富,规模巨大,仅次于加拿大萨德伯里矿,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位,铜、钴等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甘肃省铁矿探采格局对酒钢铁矿石供给的影响分析

甘肃省铁矿探采格局对酒钢铁矿石供给的影响分析

甘肃省铁矿探采格局对酒钢铁矿石供给的影响分析赵建仓,吴雯辉(酒钢集团技术中心,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 要:通过对甘肃省铁矿探采格局的细致调查,了解其对酒钢铁矿石供给的影响,进而开展铁矿石供需分析,结果表明:省内铁矿石外流356.3万t/a,省内铁矿探矿权数量在逐年下降,酒钢自有矿山(桦树沟铁矿、黑沟铁矿)炼铁原料的供给率仅占33.2%。

预期甘肃省境内铁矿石供应短缺的情况将会持续存在。

提高炼铁原料自给率的途径是,论证可行后,对自有矿山红山铁矿和M1033铁矿进行开采。

关键词:探采格局;铁矿;供需分析;资源量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Iron Ore Prospecting Pattern in GansuProvince on the Iron Ore Supply of JISCOZhao Jiancang, Wu Wenhui(Technology Center of Jiuqu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rporation , Jiayuguan, Gansu, 735100) Abstract: Through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iron ore prospecting pattern in GansuProvince to understand its impact on the ore supply of JISCO, and then carry out iron ore demandand suppl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ron ore outflow from the province is 3.563 milliont/a, and the number of iron ore prospecting rights is declin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supply rateof iron making raw materials from JISCO's own mines (Huashugou Iron Mine, Heigou Iron Mine)only accounts for 33.2%.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shortage of iron ore supply in Gansu Province willcontinue. The way to increase the self-sufficiency rate of iron-making raw materials is to mine theHongshan iron ore and M1033 iron ore in JISCO's own mines after the feasibility study.  Key words: prospecting and mining pattern; iron ore; demand and supply analysis; resources1 前 言 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表1 探矿权情况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铁矿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行业)甘肃省及矿产资源情况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跨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

东接陕西,东北和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全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6.25万人,辖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

境内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矿产资源壹、矿产资源概况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下同),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

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有98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

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992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规模79个、中型203个、小型710个。

据《2006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资源矿产中我省名列全国第1的矿产有10种,居前五名的有30种,居前十名的有58种。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全国排位表截至2006年底,我省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1种,和上年相比,新增壹个钛矿种;有39个矿种的资源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资源储量增加的有16种,减少的有23种,无变化的52种。

变化幅度在-16.79%~+98.46%之间。

2006年度甘肃省保有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表二、地质矿产勘查2007年,在全省境内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单位有35家,投入地勘资金33656万元。

其中,国家6625万元,省补2850万元,大调查2134万元,地勘单位自筹7029万元,社会资金14190万元,外资828万元。

全省开展重点地质矿产勘查项目271个,完成钻探223111米,坑探33400米,槽探171636米。

2007年,全省在地质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1、宁县中部煤炭资源普查完成钻探53孔,总进尺61365.09米,见煤层厚度0.70~28.34米,平均10.98米,新增煤炭资源量30亿吨之上,为特大型煤矿。

2、环县沙井子中部煤矿2006年完成普查,2007年开展详查工作完成钻探31个孔,工程量21397.53米,获得煤炭资源量17亿吨之上,为特大型煤矿。

3、正宁县罗川煤矿普查找矿获得重要进展。

2007年开展普查工作,完成钻探7个孔,工程量5849.09米,获得煤炭资源量9880万吨。

4、俩当县白崖沟—太阳寺银、多金属矿有新进展。

新增金金属资源量2吨之上。

5、武都县安房坝金矿新圈定了金矿体12个,矿区金矿体长80-920米,厚0.80~14.17米,金品位1.01~8.30×10-6。

经初步估算,获得金金属资源量6.608吨,伴生银5.597吨。

6、合作市枣子沟金矿格娄昂矿段找矿取得新突破。

新发现矿体42条。

初步估算可新增金资源量6吨。

7、阿克塞县化石沟铜矿圈定31个矿体。

矿体长度壹般50米—500米,最长达930米,新增铜资源量12124.91吨。

8、格尔珂金矿深部勘查取得重大进展。

通过对70~73线和72~76线的勘探,初步控制到壹个富矿段,深部找矿效果良好,新增金资源量17.4吨,平均品位11.37×10-6。

9、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区勘查取得重大进展。

累计提交金资源量74.161吨。

2007年新增金资源量31.457吨。

矿区规模己达到大型。

10、文县阳山金矿带普查取得重大进展,继2002年提交90.991吨资源量后,2007年又提交了包括安坝矿段305号脉群的普查金资源量/储量162.428吨,整个阳山矿区预测金资源量约308吨。

11、肃南县祁青钼矿床石英脉型钼矿首采区详查项目通过详查工作,探获Mo矿石量10162.7338万吨,金属量47430.78吨,平均品位0.047%;S资源量2184.99万吨;Au资源量14.228吨。

12、肃北县石硐沟银多金属矿床,探获矿石量5165213吨,银金属量832.699吨,铅金属量66763吨,锌金属量52242吨。

13、武山县温泉钼矿通过详查,共圈出矿体34条,参加资源/储量计算的有28条矿体,共探获矿石储量5931万吨,金属储量31814吨,平均品位0.054×10ˉ2。

三、矿补费征收2007年,全省上缴国库的矿产资源补偿费127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7.61%。

其中省国土资源厅征收上缴11388.9万元,十四个市州征收上缴1209.07万元,征收面达到100%,征收率达到80%之上。

在完成收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同时,减免符合条件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补偿费1563.43万元,逐步规范了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减缓免工作;俩次下拨市县征管部门补助经费1716万元,经费的下达在缓解市县征管机构经费紧张、稳定征管队伍和解决补偿费占用问题方面收到积极效果。

四、矿产开发利用截止2006年底,全省各类持证矿山企业2819个(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矿业从业总人数17.21万人,开发利用矿种共计73种,年产矿量8504.26万吨。

其中固体矿产8469.78万吨,液体矿产34.48万吨。

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工业总产值109.10亿元,综合利用产值3.41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05.83亿元,利润总额17.94亿元。

据《甘肃年鉴》统计,2006年度全省全部国有及限额之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483.5582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制品业总产值1827.412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5.63%;其中矿业总产值230.627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28%。

2006年大宗矿产开发利用情况2006年,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315871万美元,其中出口107504万美元,进口208367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58.63%、46.17%和65.93%。

出口的矿产品主要有其他硅、硫化钠、氧化铈等,其中其他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较2005年均有所下降。

甘肃省主要矿产品出口情况五、矿权市场建设2007年,省政府颁布实施了《甘肃省矿业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组建成立了甘肃省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甘肃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省级矿业权的出让和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矿业权的转让已全部进入市场公开交易。

通过制度建设,矿业权市场得到进壹步完善,矿业权公开出让转让工作得到进壹步规范。

受国土资源部委托,庆阳市正宁南煤田南矿区采矿权以47.5亿元拍卖。

全年,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公开转让26宗,总成交价款6472万元。

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省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市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扎实工作;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精心指导,有力推动整顿和规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开展重点矿区专项整治活动。

陇南市开展以厂坝等矿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无证采矿37起,越界开采5起,刑事拘留10人。

酒泉市对肃北县塔尔沟钨矿区和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非法采矿活动,进行了专项整治。

在盐池湾区域共清除11个采金区40个采矿点,遣返非法采金人员2365人,清理出各类车辆设备408台套;在塔尔沟钨矿区清理非法企业2户,炸毁硐口7个,查封钨选厂2处,拆除工棚32间,清理遣散非法采矿人员30余人,刑事拘留4人。

临夏州开展了兰郎公路沿线砖瓦窑场专项整治工作,对29家砖瓦窑场下发了停工通知,对毁坏的耕地进行了复垦。

继续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

全省共查处无证采矿705起,无证勘查12起,越界开采18起,以采代探5起,关闭取缔非法矿点393个。

同时,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部省督办的文县石鸡坝、肃北县盐池湾、俩当县左家乡、舟曲县白龙江流域非法开采金矿、破坏环境问题和新闻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的靖远县茨滩村、礼县罗坝壹带非法采矿和破坏植被等矿产资源违法违规案件及时进行了实地调查处理。

对20多起矿业权人和群众举报的非法采矿和矿权纠纷等问题,及时下发了查处通知,责成市州限期进行了调查处理。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编制完成了《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确定我省资源整合的矿种、原则,方式和目标任务,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徽县谢家沟铅锌矿区、西和县磨沟铅锌矿区、肃北县金庙沟西煤炭矿区、平川区九个煤矿、永昌县八个煤矿已按整合方案成立了整合主体,相关后续工作正在实施中。

按照省政府“壹个矿区、壹个主体、壹个产业链”的原则,编制完成的《全省重点矿区整合规划》已经通过审查。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新机制新制度逐步建立。

组织编制了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甘肃省地质勘查规划、甘肃省探矿权设置规划、甘肃省重点区域资源整合规划等资源管理相关制度;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化建设,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已全面实行,探矿权二级市场流转逐步纳入正常交易。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甘肃矿产资源相对丰富,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效地供给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截止1999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56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91%;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1种,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矿产总数的48.5%。

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居全国第壹位的有11种,居前10位的有53种。

有色金属资源优势突出,其中镍、钴、铂族矿产保有储量分别是全国的61.8%、29.8%和57.0%。

已查明大、中、小型各类矿产地474处,其中大型矿床58处,中型96处,小型320处。

已建成各类矿山企业2285个,从业人员近20万人。

从部分大宗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到2010年,黄金资源尚需新增120—160吨勘探储量,200吨普、详查储量才有保证;煤炭资源储量近期可利用24.59亿吨,需进壹步勘探的27.05亿吨;石油天然气预测资源总量约22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2.9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54.07亿立方米,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能源矿产:在河西及中部地区的4个有利坳陷开展石油天然气调查;开展河西缺煤地区煤炭资源潜力评价,重点是菜服山—白碱湖、张掖平山湖;开展陇东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开展中部地区,河西敦煌地区、民勤—武威地区,陇东南部地区及兰州、天水等城市及外围1:5万—1:20万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金属矿产:加大对河西地区的北山、北祁连山西段、党河南山3个成矿区带的调查评价力度;加大对西秦岭北中带、白龙江地区、碧口壹带等有前景的资源富集区金、银、铜、铅、锌、锰、铂族等重要矿种的评价。

非金属矿产:加强优质冶金辅料非金属、建材非金属及钾盐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地下水资源:开展全省1:25万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重点是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中部及陇东缺水地区的资源潜力;开展重要城市及工业基地地下水供水前景评价;加强“老少边穷”地区和严重缺水山区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开展中部微咸水开发利用研究河西地区主要指古浪县—乌鞘岭壹线以西的区域,行政区包括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4地(市)及武威市的大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