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题专题分析
高考备考写作专题:图表分析作文

高考备考写作专题:图表分析作文第一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下面是一幅描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的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排放量增速开始明显加快,到了90年代更是达到了高峰。
然而,在近几年,尽管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在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
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工业生产、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活动所引起的。
这些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
首先,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进而造成气候变化,例如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其次,二氧化碳还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造成威胁。
此外,由于空气污染加剧,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为了应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等。
但要真正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还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环保意识等。
第二篇:中国城市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下面是一幅描述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的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90年以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但之后迅速加快。
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急剧提升。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
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城市自然增长导致的。
一方面,农村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纷纷涌向城市。
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也较快。
城市人口增长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挑战。
首先,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压力的加大。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图表分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图表分析题型介绍:图表分析题是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新题型。
它综合考查考生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推断评价的能力。
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
解题思路:1、推敲题干2、分析图表3、归纳概括例题分析:例1.请参照下表所示内容,用简明的文字介绍漳州市电话号码由六位升为七位的方法。
不超过50字。
(含标点)1994年8方法是:参考答案:首位是“2”的号码,在首位和第二位之间加“0”;首位是“9”的号码,在首位之前加2”;长途区号一律使用596”。
例2.为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某校有关领导对使用不到一年的新教学大楼的卫生间设施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参考答案: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非常必要。
例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5分)(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①②(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参考答案:(l)示例:①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
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
⑤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
(2)示例:①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②让和平永驻人间。
③让战争远离人类。
④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⑤让世界充满爱。
例4.根据下表,讲清新加坡华人家庭用语的实际情况,所补写文字不要出现百分比或其他数字,不超过35个字。
(2分)注:16%未填家庭用语。
新加坡,,因为英语是新加坡主要官方语言,所以相当一部分华人家庭使用英语或英语、华语兼用。
初三中考社会政治专题复习---图表分析题

专题复习----图表分析题1.2004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见下表:(05云南)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5分)(1)图表反映了什么?(2分)(2)请结合初三《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不得少于三点)?(3分)2、下表是我国东西部地区部分指标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A 应加快西部建设,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B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C 东西部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3.读下面的表格,自拟自答一个问题。
(9分)全国两次人口普查对照表作答要求:拟题源于材料,设题科学;答案合理、全面,观点正确。
4.阅读下表,并简要回答表后的问题。
(05苏州)(1)苏州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这说明了什么?(2)不久前,苏州市委提出,发展苏州经济要着眼于“新”。
从生产力的角度回答:为什么发展苏州经济要着眼于创新?5、右面图表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②应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③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④只有经济发展了,教育投入才有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状况年份:1978、1997、200l、2004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74772、95933、136515材料二:截至2002年.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我国为454人.而日本为4909人,美国为3676人。
在科技工人中,我国高级技工仅占3.5%,而发达国家为40%左右;2000年美国硅谷的产值是5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而我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80%。
材料三:2004年中央财政全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465亿元;用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支出2626亿元。
安排扶贫资金122亿元。
农村贫困人口比2003年减少290万: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安排新开工重点工程10项,总投资约800亿元。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二图表分析题

专题二曲线、柱形图和表格题一、解题方法及例析(一)曲线图题坐标曲线题实质就是借助曲线、折线或直线来分析解释生命活动中某些现象、原理和规律。
通常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解此类试题的一般方法:(1)先仔细阅读题干,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坐标曲线,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键,也就是纵、横坐标各代表什么意思,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找出关键的数,即重要的点(起点、转折点、顶点、交叉点和终点).这些特殊的点各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
(3)分析坐标曲线的形,即变化趋势及其含义,如每一曲线的含义是什么?这一曲线是怎样升降的?为什么升?为什么降?与此曲线代表的生命现象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相关的?谁是因?谁是果?主要原因又是什么?(4)总结规律,做出解答。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或者说明了“横轴”对“纵轴”的什么影响,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的语言。
【例1】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数量。
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生理过程和森林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A.吸收矿质元素的量,8B.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4C.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6D.蒸腾作用失水量,2[答案] C[解析] 设叶面积指数为6所对应的光合作用实际量变化曲线的点为A,所对应的干物质量变化曲线的点为B。
由图可知,达到A点后,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实际量不再增加。
OB段,干物质量不断增加,到达B点后,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因呼吸作用不断加强,干物质量不仅不再增加,反而下降。
因此,叶面积指数为6时,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时期。
(二)表格题表格类选择题中常见的表格图有两种,一种是对现象或过程的分析,另一种是对数据的分析。
经济信息“图表题”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三复习微专题:常考题型之“图表题”
教学设计
政治教研组课题名称常考题型之“图表题”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学习,使学生能做到:
1、通过学习和当堂练习会用做图表题的方法,提高图表类题目的得分率。
2、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并训练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图表类题解题方法
难点认识并纠正学生自己以往的错误答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环节一:
展示部分高考题型和本节课学习目标,指出存在的问
题。
感受并引起重视。
环节二:
结合上次周测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解答图表类题常见的问题。
1、学生根据常见问题,审视自己的试卷进行反思,对号入座。
2、互换答题卡,给同桌做“诊断”
环节三:
1、以2022年高考乙卷38题为例,带领学生分析得出答案,结合周测题引导学生反思答题技巧。
2、展示“方法总结”并结合实例重点强调。
1、根据老师讲解感受做题过程
2、根据老师要求反思答题技巧,同学间相互交流心得,尽量自己得出结论。
环节四:
1、学以致用,从易到难,做四个练习,把方法应用到做题中去。
2、提问并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提醒和总结。
1、利用所学方法,依次做练习,训练三种能力。
2、与周围的同学互评互鉴,发现问题,认识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改善。
环节五:课堂总结与布置作业。
专题三 图表、数据分析、图像题

专题图表、数据分析、图像题一、解题技巧:1.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来进行解答。
2.数据分析型题的解题关键是从化学原理上选择题目信息中有价值的数据来参与计算。
3.分析图像时要做到“六看”,即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交点、看终点、看转折点。
二、习题精练:1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B.在-216℃时,氧是固态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2.镁、铝、锌3种金属分别与盐酸反应,能正确地反映金属消耗(x)和产生氢气量(y)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3.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制氧气,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
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5.m克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在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6.右图所示曲线a 、b 、c 分别代表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 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 >C >A B .t 2℃时,A 和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 .t 3℃时,在100g 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 ,只有A 能形成饱和溶液D .从混有少量C 的A 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 ,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7.98%的浓硫酸和2%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分析a 、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 .a 升华、b 冷凝 B .a 蒸发、b 吸水C .a 蒸发、b 潮解D .a 冷凝、b 吸水8.已知碳酸钙遇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会转化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地理图表的分类分析课件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
不表示绝对量。
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
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考
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与其他类型统计图的
点
归 构成要素数量不同。
纳 总
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数值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
结 一致,三条数轴上的数值可能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
点 析其变化趋势。
归 纳
②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
总 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
结 程度。
③解读坐标图容易因忽视图中定量信息而判断错误。
(2)三维坐标图
此类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基本相同,但需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
25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五 地理图表的分类分析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考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
点
归 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
纳 总
为(
)
结
A.53% B.62%
C.70% D.78%
19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五 地理图表的分类分析
(1)A (2)B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
纳 总
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结
(3)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
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
应对措施?
22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五 地理图表的分类分析
(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要点精讲1.方法概述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2.增分策略(1)利用图像信息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
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利用表格资料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
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
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典例剖析1.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河西走廊(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柱状图表项目及数据:引导73﹪;训斥25﹪;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 • 根据题干要求“存在怎样的问题”,可知“训斥、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存在问题的教育方法。 • 答案:“现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家长采用训斥 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教育孩子。”“家长 应该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
学生眼里的家长教育方法 0.8 73%
1997年 2006年 增幅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 86万 128万 49%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 13万 50万 285%
审题→抓主要信息→分析数据, 找规律→归纳表述
1997年
2006年 128万 50万
增幅 49% 285%
[解析]
• • • • •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
学生常见失误:
①信息遗漏。 ②推断错误。 ③语言表达有语病或者不严密。
应对措施:
• • ①进行解题思路和技巧方面的讲解和训练。 ②重点抓好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如进行一些 修改病句的练习。注意区别一些表示程度范 围的词语如:一小部分、一部分、近一半、 大部分、绝大部分;注意表明增长趋势的词 语如:增加了、增长到、增长了XX倍;表明 下降趋势的词语如:减少了、减少到(“减 少”后不能用倍数)。
学生失误:
①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严密。具
体是答不出“成正比例”这个关键词。多 数学生答为:“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 该生的语文成绩也有所提高。”
• ②审题不清。不注意题目要求:
“请用一句话表达”,“不超过30字”。
例3:(2006年浙江金华)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 奖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 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由此图表可见:大部分题点集中在提取信息、理 解感悟、概括归纳三个类别,且向多样化发展。
三、命题类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四种: 1、统计图表类 2、漫画类 3、徽标类 4、图片类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三种: ①描述式②说明式③议论式
(一)统计图表类
• 包括表格、柱形图、饼图、坐标曲线图 等,它们都是用数据的形式,反映某一 话题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内的客观情 况。 • 此类题,一般要求学生分析、比较、概 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或者谈看法建议 等。
1997年
2006年
增幅
学生失误: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
86万
13万
128万
50万
49%
285%
①信息遗漏。如只得出一个横比或者纵比的结论。 ②推断错误。没有概括出主要的结论性信息。如只
拿1997年或者2006年学生人数比较。
③语言表达有语病或者不严密。如在答案表述时
遗漏“重庆市”“1997年至2006年”;答不出 “较大增长”和“远远高于”。
解题思路 :
• (1)仔细审题。(包括审题目要求、 审图表标题和内容) • (2)抓图表主要信息。(比较对象、 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 点等) • (3)比较图表数据,寻找变化规律。 • (4)准确归纳表述。
学科网
例1:(2007年重庆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表格,你 从表格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重庆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
86万 13万
标题:重庆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 比较对象:重庆市普通初中与高中学生数; 比较时段: 1997年至2006年; 横比数据:数字显示——增长; 纵比数据:初中与高中人数增幅比较——高中 增幅快。 • 表述:重庆市1997年至2006年普通初、高中 在校学生均有较大增长;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增 幅远远高于初中。
学生失误:
0.6 0.4 0.2 0 引导 训斥 睁一眼闭一眼 25% 2%
• ①信息遗漏 (认识错误) 。如答“现
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家长采用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的方法教育孩子。”或答 “现在家 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家长采用训斥的方法教育 孩子。”
• ②语言表达有语病或者不严密。如
第一问答案中没有体现出存在问题的家长的 数量,没有用“一些”“一部分”等词语。
学科网
3:(2006年浙江金华)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 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 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眼里的家长教育方法 0.8 0.6 0.4 0.2 0 引导 训斥 睁一眼闭一眼 25% 2% 73%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概括信息) (2)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谈建议)
图表题专项复习
zxxkw 学科网
一、从新课标要求及考 纲看图表题
近年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注意情 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 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 图表题,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指向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层级,体现了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题型分布情况
说明介绍类 提取信息类 补写信息类 概括归纳类 理解感悟类 鉴赏评述类
学生眼里的家长教育方法 0.8 0.6 0.4 0.2 0 引导 训斥 睁一眼闭一眼 25% 2% 73%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2)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学生眼里的家长教育方法
[解析]
0.8 0.6 0.4 0.2 0
73%
25% 2% 引导 训斥 睁一眼闭一眼
题型展示:
1:(2007年重庆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表格, 你从表格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概括信息)
重庆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
1997年 2006年 增幅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 86万 128万 49%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 13万 50万 285%
2:(2007青海省)下图是一位中学生近两年来课外阅读 量与语文成绩状况图。你读了之后,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 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达。(不超过30字)(概括信息)
例2:(2007青海省)下图是一位中学生近两年来课外阅读量 与语文成绩状况图。你读了之后,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表达。(不超过30字)
[解析]
• 首先审题,由题目要求可知图表名:“一位中学生 近两年来课外阅读量与语文成绩状况图”;题干对 语言表达和字数有限制:“用一句话表达”“不超 过30字”。 • 再看图表的横竖坐标可知比较项目是:“语文成绩” 和“阅读数量”, • 观察曲线走向和数据变化,寻找规律,此图很显然 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比较项目的关系就清楚了。 • 答案:“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该生的语文成绩 也成正比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