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要紧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什么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操纵技术原理体系。

6. 通常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与(或者)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与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与无量纲准数?单位与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与质量比的区别与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操纵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与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与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关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关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淌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者管径不变,则管径或者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说明管路中各类机械能变化与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s :固体颗粒密度,kg / m3; ui : 进口气速,m / s
(2)分离效率
0

C1 C2 C1
C1 : 旋风分离器进口气体含尘浓度,g / m3;
C2 : 旋风分离器出口气体含尘浓度,g / m3
(3)压强降
p
ui2 2
是比例系数,亦称为阻力系数,对标准旋风分离器 8.0
10、滤饼过滤的过滤阻力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滤饼过滤的阻力包括流体通过滤饼所受到的阻力以及流体通过过滤介质受到的阻力,其 中占起主导作用的是滤饼阻力。
11、滤饼过滤的过滤速度与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如何表示? 答:过滤速度=推动力/阻力
也即: dV pc Ad rL
12、过滤常数有哪些,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
透明玻璃容器内盛满待测液体,让小球在待测液体中下落,测定一定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
便可求得液体的粘度。
20、比较离心沉降和重力沉降的主要区别。 答:在惯性离心力场中进行的沉降称为离心沉降。相对两相密度差较小、颗粒密度较细的非 均相物系,离心沉降可大大提高沉降速度。而重力沉降则是在重力场中进行的沉降过程。
2废水中固体颗粒的去除在工业生产人类生活废水治理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有相当一部分都含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应把这些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去除废水才能进一步利用或排放这就需要应用非均相分离技3回收可利用的物质工业生产中常有许多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或液体中往往需要将其中一相去除而回收另一相如酿造废水中的糟渣的回收和在利用
18、分析说明决定降尘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
答:单层降尘室的生产能力:Vs blut
生产能力只与沉降面积 bl 和颗粒的沉降速度 ut 有关,与降尘室高度 H 无关。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3传热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3传热

第三章 传 热1、传热基本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根据传质机理的不同,可将热量传递方式分为三种。

(1) 热传导热量从物体内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传递到与之接触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热传导,又称导热。

特点: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2) 对流传热流体内部质点发生相对位移的热量传递过程。

自然对流:流体中各处的温度不同引起的密度差别,导致轻者上浮,重者下沉,流体质点产生相对位移强制对流:因泵或搅拌等外力所致的质点强制运动(3) 热辐射物体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过程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不仅有能量的传递,而且还有能量形式的转移,不需要任何物质作媒介。

2、圆筒壁与平壁导热速率计算式有什么区别?答: 平壁热传导的导热速率公式:圆筒壁的导热速率公式:3、简述对流传热机理。

答:对流传热是指流动流体与固体壁面的热量传递过程,故对流传热与流体的流动状况密切相关。

对流传热包括强制对流(层流和湍流)、自然对流、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等形式的传热过程。

它们的机理各不相同。

对强制湍流的情况分析如下。

当湍流的流体流经固体壁面时,将形成湍流边界层,边界层由邻近壁面处的层流内层、离开S b t t Rt Q λ21-=∆==热阻推动力12211221ln 1)(2ln )(2r r t t L r r t t L Q λπλπ-⋅=-⋅⋅=壁面一定距离处的缓冲层和湍流核心三部分组成。

假定壁面温度高于流体温度,热流便由壁面流向流体中。

在层流内层中,由于在传热方向上并不发生流体质点的移动和混合,因此其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因流体的导热系数较小,虽然该层很薄,但热阻很大,故通过该层的温度差较大。

在缓冲层内,热对流和热传导均起作用,该层内温度发生缓慢的变化。

在湍流主体中,由于流体质点在传热方向上移动和混合,传热主要是热对流方式。

在湍流主体中温度较为均匀,热阻很小。

4、牛顿冷却定律形式,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为工程计算的需要,采用平均对流传热系数来表达整个换热器的对流传热速率, 牛顿冷却定律是一种推论,假设Q ∝∆t 。

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

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

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篇一: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全部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环境工程学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4吸收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4吸收

第四章 吸 收1、什么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答:分子扩散是凭籍流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而传递物质的。

发生在静止或滞流流体里的扩散就是分子扩散。

在流动的流体中不仅有分子扩散,而且流体宏观流动也将导致物质的传递。

涡流扩散是凭籍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漩涡传递物质的。

2、简述菲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菲克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表示物质A 在介质B 中发生分子扩散时,任一点处物质A 的分子扩散速率J A 与该位置上组分A 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3、简述温度、压力对气体和液体分子扩散速率的影响。

答:由于分子扩散速率与分子扩散系数相关,而分子扩散系数是物质的物性常数之一。

通常气体中的扩散系数与扩散系统温度T 的1.5次方成正比,与其分压p 成反比。

吸收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与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同时与溶液的浓度密切相关。

通常,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T 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4、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当总压和温度提高1倍时,分子扩散速率将如何变化? 答:对于气体扩散系数,但温度和压强改变时,可用下式估算:5.1000))((T T P P D D = 故,当温度和压强均增大一倍的时候,扩散速率应增大21.5/2=20.5。

5、分析湍流流动中组分的传质机理。

答:对于湍流流动来说,在流动的流体中不仅有分子扩散,而且流体宏观流动也将导致物质的传递。

dzdc D J A AB A -=6、什么是总体流动?分析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答:在吸收过程中,当气液界面上组分A 被溶剂S 溶解后,在界面上将留下空位,因溶剂S 不能逆向通过,只能由气相主体的混合气体来填补空位,因而产生趋向于相界面的“总体流动”。

总体流动是由于分子扩散本身所引起的,而不是由于外力(例如压强差)作用的结果。

7、在A 、B 双组分混合气体的单向分子扩散中,组分A 的宏观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关系? 答:N A :传质速率,J A ,J B :扩散速率8、简述对流传质的机理和传质阻力的分布。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5、颗粒和流体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到颗粒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怎样影响?
答:由于
阻力 Fd

A
u 2 2

f (Ret )
Re t

dut
所以影响颗粒所受到的阻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颗粒特性:颗粒密度、尺寸、及形状; (2) 流体性质:主要指流体的密度和粘度。
6、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层流区:


24 Ret
Re t


dut
湍流区: 0.44
由上式可知:在层流区,由流体粘度引起的表面摩擦力占主要地位,流体粘度与阻力系数成 正比;在湍流区,流体粘性对沉降速度已无影响,由流体在颗粒后半部出现的边界层分离所 引起的形体阻力占主要地位。
9、流体温度对颗粒沉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通常,但颗粒在液体中沉降时,升温使液体粘度下降,可提高沉降速度。对气体,升高 温度,粘度增大,不利于沉降
18、分析说明决定降尘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
答:单层降尘室的生产能力:Vs blut
生产能力只与沉降面积 bl 和颗粒的沉降速度 ut 有关,与降尘室高度 H 无关。
19、通过重力沉降过程可以测定颗粒和流体的哪些物性参数,请你设计一些测定方法。
答:根据颗粒沉降原理,可测定液体的粘度。


d
2(s )g 18ut
第二章 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1、 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答:沉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存在密度差,同时存在外力场的作用,以 造成两相的相对运动。
实现沉降操作的作用力可以分为重力或离心力,因此,沉降过程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 两种方式。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5吸附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5吸附

第五章 吸 附1、固体表面吸附力有哪些,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主要特性是什么,各有什么应用? 答: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吸附力有分子引力和化学键引力。

分子引力,吸附力较弱,所以也称范德华吸附。

化学键引力比分子引力大得多。

吸附过程分可逆和不可逆。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吸附剂、硅胶吸附剂、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有机树脂吸附剂等。

2、吸附平衡是如何定义的,平衡吸附量如何计算?答:吸附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剂与吸附质有足够接触时间,吸附量与解吸量相等,载体中吸附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吸附即达到了动态平衡。

3、吸附等温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温度、吸附质分压对吸附是如何影响的?答:气相吸附过程中,操作温度、压力等均有影响,所以吸附平衡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通常用于等温条件下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与气相中吸附质分压的关系来表示,即q*=f(p),表示吸附容量与气相中吸附质分压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一般,同一平衡分压下,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一定温度下,平衡吸附量随气体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所以吸附-解吸循环操作方式通常是低温吸附,高温解吸;高压吸附,低压解吸。

4、Langmuir 方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方程的形式和适用范围,方程式中的常数如何求解? 答:假设:① 吸附剂表面是单分子层吸附;② 被吸附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③ 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

也可写为mm kq q p q p 1*+=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其吸附容量是一定的,即q m 一定。

若以p/q*为纵坐标,p 为横坐标作*m 1k q p q kp =+图,可得一直线,该直线斜率为1/q m 。

5、BET 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BET 吸附模型是在Langmuir 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ET 方程是等温多分子层的吸附模型,其假设条件为:① 吸附剂表面为多分子层吸附,吸附分子在吸附剂上按层次排列;② 被吸附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每层的吸附服从朗格缪尔吸附模型;③ 第一层的吸附释放的热量为物理吸附热,第二层以上吸附释放的热量为液化热; ④ 总吸附量为各层吸附量的总和。

环境工程原理 思考题

环境工程原理 思考题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就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就是:利用隔离、分离与(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就是换算因数?英尺与米的换算因素就是多少?2.什么就是量纲与无量纲准数?单位与量纲的区别就是什么?3.质量分数与质量比的区别与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就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与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就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与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就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就是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与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量纲(MLtT 量纲体系) 。由各种 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称为无量纲准数(Re,Pr) ,无量纲准数既无 量纲,又无单位,其数值大小与所选单位制无关。 量纲与单位的区别:量纲是可测量 的性质;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以定量地描述量纲。
m1 − m2 = ∆m
稳态系统:内部物质浓度恒定,不随时间变化,
dm = 0 , qm1 − qm 2 + qmr = 0 dt dm dt
非稳态系统:内部物质质量和浓度随时间变化, qm1 − qm 2 + qmr =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输入量-输出量+反应量 = 累计量 组分不发生反应时, qmr = 0
∫ udA = q
A
V
A
A
。流速影响流动阻
力和管径, 因此直接影响系统的操作费用和基建费用。 一般地, 液体的流速取 0.5~3.0m/s, 气体则为 10~30m/s。
第二节 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输入物料质量-输出物料质量=内部积累物料质量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2)分析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对傅立叶公式变形: q = −
d (ρc pT ) ←热量浓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热量,J/m3 λ ρc p dT = −α ⋅ ρc p dy dy
式中 α =
λ 即为导温系数,或称热量扩散系数,m2/s. ρc p
导温系数是物质的性质,反映温度变化在物体中的传播能力,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导热 系数 λ ,物质密度 ρ ,热容 c p :
单位时间输出系统 的物料的焓值总 和,即物料带出的 能量总和
单位时间输入系统 的物料的焓值总 和,即物料带入的 能量总和
单位时 间系统 内能量 的积累
单位时间环 境输入系统 的热量,即系 统的吸热量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封闭系统-与环境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 H P = 0, ∑ H F = 0 ,所以 Eq = q ,系统从 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内部能量的积累,内部能量无相变情况下表现为温度的变化: a.恒压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焓的增加,即 Q = m ⋅ ∆H , ∆H = c p ⋅ ∆T b.恒容、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体系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体系的内能,即
∑H

P
− ∑ H F = qm (H 2 − H1 ) = qm c p ∆T
b.当物料有相变时,如热流体为饱和蒸汽,放出热量后变为冷凝液。 1 冷凝液以饱和温度离开系统: ∑ H P − ∑ H F = qm (H 2 − H1 ) = qm r 2。物料离开系统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 ∑ H P − ∑ H F = qm (H 2 − H1 ) = qm r + qm c p ∆T 物料经过系统放出潜热时,r 为负值!
垂直于 热流方 向的面 积,m2
y 方向 上的温 度梯度 K/m
在热传导发生的情况下,傅立叶定律对于稳定导热和不稳定导热均适用
(物体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叫做稳定导热 火电厂中大多数热力设备在稳定运行时其 . . . .。 壁面间的传热都属于稳定导热;相对应的,物体内温度场随时间改变的导热叫做不稳定导热 ) . . . . .。
定义:依靠流体的宏观位移,将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传递现象。 类型:1)自然对流:温度差引起密度差异 2)强制对流:泵、风机、搅拌等外力所致 工程常见形式: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对流传热。对流传热过程伴随着流体 质点间的热传导。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定义: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物体将热能变为辐射能,以电磁波 的形式在空中传播,当遇到另一物体时,又被全部或部分地吸收而变为热能。辐射传 热是高温情况下主要传热方式 特点:1)不需要介质;2) Ea ∝ T4
qm1 − qm 2 + qmr =
dm , qmr = −kρV dt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全部组分不考虑内部反应变化, qm1 − qm 2 =
dm dt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经常被视为一级反应,即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假设 体积 V 中可降解物质的浓度均匀分布,则 qmr = −kρV ,负号表示污染物随时间的增加 而减少,k 反应速率常数,s-1 或 d-1,ρ物质浓度,V 体积。
ρA =
mA nA M A n M n RT = × 10−3 ⇒ V = A A × 10 −3 , VA = A V V ρA p
- 1 -
1007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 1_Fang
所以可得:
VA RT × 103 = ρA V pM A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 (主体)平均流速 um 按体积流量相等的原则定义: u m =
Q = m ⋅ ∆e , ∆e = cV ⋅ ∆T
对于固体或液体: c p = cV ,有相变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潜热 Q = mr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对于稳态过程, Eq = 0 ,所以
∑H
P
− ∑ H F = q 。当只有一种物料流经系统输入或输出热量时,因物料进入系统而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 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例如 mL/m3,则此气态 污染物质浓度为 10-6。1 摩尔任何理想气体在相同的压强和温度下有着同样的体积, 因 此可以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方便;同时,该单位的最 大优点是与温度、压力无关。例如, 10-6(体积分数)表示每 106 体积空气中有 1 体积 的污染物, 这等价于每 106 摩尔空气中有 1 摩尔污染物质。 又因为任何单位摩尔的物质 有着相同数量的分子,10-6(体积分数)也就相当于每 106 个空气分子中有 1 个污染物 分子。 对于气体,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和压力、温度以及污染物质的分子量有关。 对于理想气体, 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表示, 即: pVA = n A RT 。 现推导体积分数 VA/V 和质量浓度 ρ A 之间的关系:
(1)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y 方向上的热量流量,也称为传热速率,W 或 J/S
q=
y 方向上热量通量, 即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 面积传递的热量,又 称为热流密度,W/m2
Q dT = −λ A dy
导热 系数
W/( m·K)
负号表示热量通量方向与温 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热量是 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的。 热量通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热量传递的推动力。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质量分数 xmA:mg/kg,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质量比 XmA:mg/kg,氨的质量/水的质 量。质量比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X mA = xmA 1 − xmA
在水处理中,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1L 污水的质量可以近似认为等于 1000g, 所以实际应用中, 常常将质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加以换算, 即 1mg/L 相当于 1mg/1000g = 1×10-6(质量分数)= 1ppm;1μg/L 相当于 1μg/1000g =1×10-9(质量分数)=1ppb
(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流体携带能量进出系统(同时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热量,作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单位时间系统物料总能量的变化: ∆E ' = ∑ H P − ∑ H F + Eq , 物质的焓: H = E + pV(焓 值是温度与物态的函数,因此进行衡算时除选取时间基准外,还需要选取物态与温度 基准,通常以 273K 物质的液态为基准) 由此可推出系统能量衡算方程: ∑ H P − ∑ H F + Eq = q
第四章 热量传递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方式
(1)什么是热传导?
定义: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或者从一个高温物体向一个与 它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传热的过程。 特点:导热是静止物体的一种传热方式,不依靠物质的宏观位移,传热速率相对较慢。 必要条件:温度差是热传导的必要条件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人体的四种传热方式:1)辐射传热:热量由人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 它不接触物体表面,在居室内人体与环境的热量辐射是相互的。辐射传热量要受两方 面因素的影响: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度差与机体有效辐射面积。2)热传导:传导是机体 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传热方式。传导热量取决于所接触 物体的导热性能。3)对流传热:对流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热 量传递方式。对流传热量受气体或液体流动速度的影响,它们之间呈正比关系。4)蒸 发散热:水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传热方式。蒸发传热过程 要借助对流实现。
- 5 -
保温材料受潮后隔热性能 将大幅度下降——防潮 多孔材料作为保温材料
1)在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20°C 时为 0.6W/(m·K)。因此,水是工程上最常用
1007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 1_Fang
的导热介质。 2)气体的导热系数很小,对导热不利,但利于绝热、保温。工业上常用多孔材料作为 保温材料,就是利用了空隙中存在的气体,使导热系数变小。水比空气的导热系数大 得多,隔热材料受潮后其隔热性能将大幅度下降。因此,露天保温管道必须注意防潮。 3)非金属中,石墨的导热系数最高,可达 100~200W/(m·K),高于一般金属;同时, 由于其具有耐腐蚀性能,因此石墨是制作耐腐蚀换热器的理想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