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历史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中国VCD的演变史

案例2 中国VCD行业的演变史在中国的企业发展和行业演进史中,从未有过像VCD行业这样,在短时期内爆发如此频繁而壮阔的商战,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亢奋与刺激,残酷而血腥。
1994年:美国技术变为中国制造1992年4月,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姜万勐,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国际广播电视展,在一间极小的展台前偶遇美籍华人孙燕生。
孙展示的数字压缩芯片便是VCD的心脏,可把电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从此,姜万勐被这块小小的芯片套牢,终日冥思苦想。
回国后的一天,他说:“如果我们把信号压缩在CD盘上,做成播放机,这种芯片将造就一个非常大的产业,但风险也极大。
”1993年元旦,在梅地亚中心召开了机电部和广电部的秘密论证会,姜万勐模拟试验,作了计算机解压卡把故事片压入硬盘放映,而此前,硬盘内不可能放出活动画面。
在场专家异常兴奋,断言这是计算机多媒体在家电领域的革命,同时指出,该产业离不开软件市场的支持。
会后,万燕公司火速成立。
在热衷取洋名的时代,姜万勐偏用了个土名,取自己的“万”字与孙燕生的“燕”字,寓意为“家电领域春天的到来”。
不久,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确认了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提出的MPEG-1标准。
随后,四大家电公司飞利浦、索尼、松下、JVC联合制定出1.0版VCD盘片标准。
1993年8月25日,1.1版新标准出台。
9月7日,万燕VCD新版样机在国际广播电视展览会上展出,引得日本人绕着中国展台团团转,绺着线路搜索,反复按开关键,察看是否是个骗局。
1994年元旦,万燕VCD样机及配套生产的几张卡拉OK光盘在北京10大市场轮回演示,围观场面颇为壮观。
惊喜之余人们质疑:去哪儿买光盘?为什么没有日本VCD?这是不是国际标准?1994年4月,世界第一台VCD商品机下了生产线。
JVC、索尼、松下、先锋、高士达等各大公司都从北京买走了万燕VCD和当时仅出的8种盘(其中1种只有在万燕VCD上才能读盘)。
最先闻风而动的JVC购机时坦率地说:“我们知道中国人在做VCD,但没想到已经做出来了。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教案:电视机的发展史

电视机作为一种家庭电器,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并成为我们日常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也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CRT电视到LED电视的演变,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期,电视机的出现只是从梦想到现实的一种进化过程。
1927年,电视机的第一个原型机在美国纽约展出。
当时的电视机只能在黑白屏幕上展现图像,而且还不能传送音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机先后由单色改进为双色、三色,直至最终彩色电视机的诞生。
彩色电视机的面世不仅被视为电视业的一件重要里程碑,也同时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而在近些年的时间中,又出现了大尺寸的高清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给予了人们更多的视频体验。
相对于CRT电视,液晶电视的体积更小,且功耗也比传统的CRT电视低30%以上,而徐OLED电视在颜色鲜艳方面相较于传统的LCD电视和CRT电视能够完美呈现更细腻的色彩,给予人们更好的视觉享受。
电视机与独立家庭的存在也在逐渐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趋势,比如结合家居装饰历程中人们会对电视墙进行定制,利用电视墙对电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修饰,使更好地利用空间,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电视机发展到今天,不再只是一种娱乐媒介,还可以成为一个可视化的控制和管理平台。
特别是在智能家居的推动下,电视机已经可以融入智能家居系统中,通过技术的支持,智能电视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睡前定时关闭、环境状况的监测等贴心服务,而用户也可以远程控制、需要观看时自动接入或者相关设备的联通等自动化功能。
电视机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展显出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电视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愈来愈先进、更加便捷和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机是人们普遍家用的一种重要电器,而电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
到1880年。
1880年,意大利科学家贝尔第一次演示了一台能够收看画面
的机器,他发明的电视机可以把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但这种技术当时并没
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乔治·希尔首次演示了一台
能够收发静态画面的电视机,但画面模糊不清,影响了此后电视发展的推进。
1935年,美国牛津大学研究生查尔斯·斯蒂芬斯发明了棱镜扭曲管,它是一种能够在电磁辐射中产生优秀画面的元件。
在此基础上,英国物理
学家约翰·斯特劳斯发明了钆铜管,这种管子使电视图像更加清晰。
借助
斯特劳斯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亚伯斯·布莱克实现了电视接收器的商业
化生产,1935年英国第一台商业化电视接收器问世,标志着电视发展进
入另一个阶段。
1936年,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帕尔莫及其向导林肯·普罗比发明了
能够传输彩色画面的彩色电视电路,但当时各国尚未普及这种技术。
此外,英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卡尔·迪斯克发明了晶体管,它的出现取代了热管,为未来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1941年。
TCL并购失败案例分析报告

TCL并购失败案例分析资料并购是一项富有风险旳活动, 事实上多数并购都以失败收场。
在西方成熟市场中, 并购消息旳宣布往往随着着主并方股价旳下跌, 就是市场对公司卷入风险性比较高旳收购事件而对公司价值进行重估。
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 公司收购不仅仅只是一种财务活动, 只有收购后能对公司进行整合发展, 在业务上获得成功, 才是一种成功旳收购, 否则, 只是在财务上旳操作和在行政上旳捆绑, 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旳双重失败。
TCL旳海外并购, 就是没有控制好并购中旳风险, 从而导致并购失败旳典型案例。
TCL在2004年收购了法国汤姆逊旳电视机业务, 觉得电视机行业旳技术和制造在中国具有很大旳优势, 全球旳电视大都产自于中国。
因此, TCL并购欧洲旳电视机公司, 按理应当具有以强并弱旳优势, 并能运用对方旳欧美品牌和顺畅旳营销渠道, 绕过进出口中旳贸易壁垒和关税, 这非常符合老式旳并购原理, 因此在并购前受到大多数人旳看好, 并购消息也引起股价旳上涨。
但是, TCL并购后却问题迭出。
目前看来, TCL并购旳失败, 在于其未能对并购中旳风险认真分析, 在并购旳实行中和之后旳整合中, 未能对风险进行认真管理, 最后风险因素集中大爆发, 导致局面失控, 并购只得以申请清算收场。
TCL因此也元气大伤。
1.公司并购中旳风险源分析从理论上看, 并购中旳风险源重要存在于如下七个方面。
第一种是战略风险。
公司战略旳核心在于选择对旳旳行业以及拟定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旳竞争位置, 没有一种合用所有公司旳最佳战略。
每个公司必须根据自身旳经营规模、财务状况、市场地位及机会和资源, 拟定一种适合自己旳并购战略。
错误旳并购战略将从主线上导致并购旳失败, 并也许危及公司旳生存。
不对旳旳收购原则、市场信息旳不对称性和不完整性, 都也许导致并购方低估并购成本, 过高估计并购收益, 由此导致收益-成本分析旳失误, 产生风险。
第二个是信息风险。
TCL案例分析

1.导致TCL亏损的主要原因2009年,国产彩电利用金融危机中,上游液晶面板价格回调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带来的爆发性增长,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业绩,然而突如其来的意外高增长让国产彩电对2010年国内市场做出了过于乐观的预测,称4000万台销售量已经是保守估计,更有企业喊出了“黄金10年”的口号。
然而从2009年12月开始,市场的现实给国产彩电巨头泼了一盆冷水,过高预期让彩电企业的库存危机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暴露出来,而液晶面板价格的下滑则加剧了这一危机,TCL多媒体正是这次危机的重灾区。
一、互联网电视判断失误对于2010年上半年出现的3。
34亿港元亏损,TCL多媒体给出了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国内彩电行业的增长预测未达预期而导致前期库存增高;为加速LED增长,二季度集中对旧款型LCD产品进行存货清理,增加了销售成本;以及公司业务重组费用、OEM业务调整及北美市场加强自有品牌销售推广、欧元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等.在所有的亏损因素中,来自中国区清理库存造成的损失最大,而且由于对传统CCFL背光液晶电视产品的库存清理要延续到今年8月,所以TCL多媒体第三季度的业绩依然将受到影响。
在TCL集团于2004年实施跨国并购后,一直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TCL多媒体中国业务来说,这次亏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导致这次亏损的原因则来源于一次战略选择的失误。
按照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的介绍,在液晶电视导入中国市场5年后其在2009年进入了爆发性增长,但是其附加值也在持续的价格战中下降,这样很多彩电厂家都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2009年液晶电视行业出现了两个产业方向:一是从CCFL背光向更加节能轻薄的LED背光的升级;二是从数字电视到互联网电视的升级.在国产彩电的“十字路口”上,TCL选择了互联网电视,与其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长虹和康佳,而创维和海信则选择了LED背光技术,如今市场的反应已经证明了TCL的这次选择出现了失误。
案例分析摩托罗拉 (1)

学习资料二案例三: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的前身是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电视制造分部。
但电视机于40年代在美国发明之后,美国马上就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的电视机生产和销售企业,摩托罗拉也是其中一员。
到6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美国市场上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大型电视机制造企业。
然而其收益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处于维持状态。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电视机市场的霸主地位遭到了来自日本的撼动。
大量的日本电视机以美观大方的造型,轻巧实用的功能以及低廉的价格纷纷涌入美国市场,一时间令所有的美国同类企业危机四伏,慌作一团。
这一切,对原本就业绩平平的摩托罗拉公司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公司上下笼罩着一片悲哀。
财务状况每况愈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每个摩托罗拉人都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和责任。
一场关于摩托罗拉命运的大论战开始了:有人说,应该继续坚守我们的传统阵地,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规格品种,同时尽可能地开展降低成本运动,与日本人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另一些人则认为,还是应当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当前的窘况。
日本人在电视机制造领域超过了我们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其花费巨额财力、物力、人力同其拼斗,倒不如干脆放弃这个行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去开辟新的市场和领域。
而且与日本人缠斗电视机产品,结果也未必如愿。
两派的意见针锋相对,就在他们争的不可开交时,摩托罗拉公司的总裁韦兹打断了他们的争吵,给大家讲了一个二战时期,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运用“蛙跳”战术击败日本的故事。
“蛙跳”战术是指当小部队围困某一目标时,大部队则跳过这些小目标直接去进攻大的战略要地。
“蛙跳”故事的寓意是显而易见的。
总裁接着又分析:由于电视机的技术正在逐渐完善,该项产业已出现步入成熟化的苗头,而且,电视机的市场需要量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平稳乃至下降,因此,如果我们在这样一个产业里继续与日本人竞争,那代价势必太大。
我们倒不如趁现在元气还未大伤,集中力量另寻他路,绕开电视机产业去开辟新的战场,这样我们反倒有可能在新的领域抢占先手,赢得先发优势,从而在新的领域里大获其利。
电视剧案例分析

电视剧案例分析近年来,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
它不仅在娱乐方面给人们带来欢乐,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电视剧案例,探讨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琅琊榜》:勾勒瑰丽的帝国政治作为一部备受赞誉的古装剧,《琅琊榜》通过细腻的剧情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帝国政治的复杂性和权谋的残酷性。
这部剧以明君杨政为主线,通过反复的政治斗争和阴谋诡计,展现了历史上权臣与智者的较量,使观众对历史事实和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剧中的角色塑造生动且多样,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立场。
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忧虑,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人性的思考和启发。
这部剧不仅在娱乐方面取得了成功,更为人们带来了对政治机制的思考。
二、《人民的名义》:呈现腐败问题的现实之镜《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反腐剧,以其鲜活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腐败细节,揭示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该剧通过讲述一名普通检察官李达康揭露和打击贪官污吏的故事,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并对观众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剧中,观众可以看到各级官员的腐败行为以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这部剧没有只停留在揭示腐败问题上,还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转变,传递了对正义、真诚和人性的思考。
观众不仅仅是受众,更成为了社会的参与者和改革的推动者。
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为一部玄幻仙侠剧,以其浓郁的东方神话色彩和深情的爱情故事,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该剧以凡人女子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之间的爱情为主线,通过跨越三生三世的情缘展现了爱情的坚守与不变。
这部剧不仅在制作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还通过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探讨了人性、情感和命运的话题。
观众在欣赏其中的浪漫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反思人生的意义和对爱情的理解。
结语电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剧情发展,影响了观众的思维和情感。
南京电视台坍塌案事故案例分析

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坍塌案一、事故经过某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由市电视台投资兴建,某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某建设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
该工程在市招标办公室进行公开招投标,该市某建筑公司于1月13日中标,并于3月31日与市电视台签订了施工合同。
该建筑公司组建了项目经理部,史某任项目经理,成某任项目副经理。
4月1日工程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第二年7月31日。
工地总人数约250人,民工主要来自南方各地。
7月22日开始搭设施工后时断时续。
搭设时没有施工方案,没有图纸,没有进行技术交底。
由项目副经理成某决定支架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的搭设尺寸按常规(即前五个厅的支架尺寸)进行搭设,由项目部施工员丁某在现场指挥搭设。
搭设开始约15天后,分公司副主任工程师赵某将“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交给丁某。
丁看到施工方案后,向项目副经理成某作了汇报,成答复还按以前的规格搭架子,到最后再加固。
模板支撑系统支架由该建筑公司的劳务公司组织进场的朱某工程队进行搭设(朱某是市标牌厂职工,以个人名义挂靠在该建筑公司劳务公司事故发生时朱某工程队共17名民工6月份进入施工工地从事脚手架搭设,其中5人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地上25~29 m最上边一段由木工工长孙某负责指挥木工搭设。
10月15日完成搭设,支架总面积约624m2,高度38m。
搭设支架的全过程中,没有办理自检、互检、交接检、专职检的手续,搭设完毕后未按规定进行整体验收。
10月17日开始进行模板安装,10月24日完成。
23日木工工长孙某向项目部副经理成某反映水平杆加固没有到位,成某即安排架子工加固支架,25日浇筑混凝土时仍有6名架子工在继续加固支架。
10月25日06:55开始浇筑混凝土,08:00多,项目部资料质量员姜×才补填混凝土浇捣令,并送监理公司总监韩某签字,韩某将日期签为24日。
浇筑现场由项目部混凝土工长邢某负责指挥。
该建筑公司的混凝土分公司负责为本工程供应混凝土,为B区屋面浇筑C40混凝土,坍落度16~18cm,用两台混凝土泵同时向上输送(输送高度约40 m、泵管长度约60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调查——电视机学生姓名:邢小璐班级名称:11工设3学生学号:1101301303主要依托学科:流行文化、工业设计指导教师:怀伟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院目录一、发展史——电视百年1中国的电视发展二、各时期的文化背景及经典案列1.第一代黑白电视1.1文化背景1.2经典案列2.第二代彩色电视2.1文化背景2.2经典案列3.第三代数字电视3.1文化背景3.2经典案列三、现状分析1.从电视种类分析2 .从性能上分析四、未来的流行趋势内容摘要: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电视的生活已不可想象了。
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随着信息和知识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应用,电视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革命性转变。
又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
近几年来,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关键词:流行文化、电视、产品、数字、调查一、发展史——电视百年今天的电视是一种复杂技术集成的系统,其发展曾经历了以下几个里程碑:1、尼普可夫圆盘2、机械电视3、电子电视4、遥控电视1883年圣诞节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
但图像相当模糊。
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1923年兹瓦里金发明的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电子管电视,被称为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
1925年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电视讯号发送装置),被认为是第一台电视机,“扫描”出的图像被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贝尔德也被称做“电视之父”。
(见图一)1928年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这个可爱的小木柜被公认为最早的声画交互设备。
(见图二),英国Baird公司生产了首台面向消费者的商用电视机。
(见图三)(图一)(图二)(图三)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
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童同年美国RCA推了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见图四)。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RCA CT-100,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见图五)。
(图四)(图五)1957年研制出全玻璃壳彩显管1962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制造的电视通信卫星,它第一次传来了大西洋彼岸的电视信号1964年研制出全玻壳矩形显像管。
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
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美国研制成功自动校正会聚误差彩显管.至此,彩色电视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1973年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年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作为一个奢侈品,电视机曾被作为一个时代,身份和财富的象征)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
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
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
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年3月17日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
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
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
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
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比目前的525条多出一倍,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重量为280克。
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5.5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犹如一幅壁画。
1997年索尼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纯平彩色电视,并迎来了遥控器时代,此后纯平彩电掀起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技术提高,功能增多,电视步入数字化时期,画面品质提高。
外形大小根据需要走向两个方向,更大或更小,使用方式多样化。
)至此,电视机已被广泛使用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莫过于电视的发明。
从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
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21世纪的人类完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数字化时代。
而目前大部分国内外电视厂商都将液晶电视列为热点技术产品。
1.中国的电视发展1958年3月17,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
年9月2,我国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1982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金星牌彩电下图为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华夏第一屏(图六)(图六)我国彩电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的导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成长期,90年代中后期的成熟期。
二、各时期的文化背景及经典案列1.第一代黑白电视1.1文化背景英国科学家贝尔德从小聪明好学对无线电很有兴趣1925年他经过精心设计利用旧无线电器材旧糖盒自行车灯透镜旧电线等废旧材料制造出了世界是最原始的电视摄影机和接收机在试验中奇迹出现了荧光屏上居然出现了图像,此后贝尔德不断筹措研究资金购买材料改进设备继续进行电视的研究试验。
1929年贝尔德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用无线电波把电视图像由伦敦送到纽约纽约人在荧光屏上看到了伦敦当时这一新闻曾轰动整个世界自此以后电视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1.2经典案列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发明的第一台电视机,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见前页图一)1928年英国Baird公司生产了首台面向消费者的商用电视机----Baird Model B,其材料单一,木质机身,显示屏幕小。
(见前页图三)1939年美国RCA推了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见前页图四)1939年RCA生产的电视机RCA TRK-9,其9英寸的显示屏已属大屏幕。
(见图七)1939年Andrea生产的电视机是当年的高端产品。
(见图八)以上两款材料单一,金属或木质,外观粗糙,造型庞大,显示其屏幕小1947年Farnsworth生产的12英寸电视机Farnsworth-GV-260-loin,反映了战后时期的流行审美(见图九)1948年Crosley生产的一款电视机Spectator被认为是组合音响的祖先(见图十)1948年Philco生的产电视机Philco 48-2500 projection Set,在当年是超薄显示屏(见图十一)1948年Baird 生产的12英寸Lyric电视机,很像是街机游戏的前身(图十二)(图七)(图八)(图九)(图十)(图十一)(图十二)英国于1950年前后出品的9英寸电木外壳电视机(见图十三)1950年Philco生产的内置天线式即插即用电视机,功能近似保鲜盒,其操作方便,功能单一(见图十四)1951年Sony为美国市场生产的第一台电视机,规格为8英寸(见图十五)至此,显示屏幕开始变大,外观开始变小,意味着科学技术的提高。
(图十三)(图十四)(图十五)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华夏第一屏在天津诞生(见前页图六),中国步入电视时代2.第二代彩色电视2.1文化背景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即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2.2经典案列1949年彩色电视机投入医疗使用,图十六、图十七为CBS电视网用其播放医疗手术实况(图十六)(图十七)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RCA CT-100,即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见前页图五)。
1957年研制出全玻璃壳彩显管,造型多样化,形态丰富,功能增多。
1957年这一款法国出品立式电视机仪态端庄.(见图十八)1957年意大利Phonola出品的“移动”电视(见图十九)1958年巴西生产的Philco Predicta电视机(见图二十)1959年巴西生产的Philco电视机Model B129,拥有光亮的弧形木制机身(见图二十一)1960年德国产Kuba Komet电视机,一套自成体系的家庭娱乐系统,具有家庭影院的潜质(见图二十二)(图十八)(图十九)(图二十)(图二十一)(图二十二)1964年研制出全玻壳矩形显像管。
1969年英国设计公司Zarach出品的14”Sony”Trinitron,改造对象为Sony产电视机,形似太空舱(见图二十三)1970年英国出产的Keracolor Sphere电视机22”CRT—33”dia ball为一个奇形怪状的球(见图二十四)1971年日本松下公司出品,广告语为“飞离地球”(见图二十五)(图二十三)(图二十四)(图二十五)1971年松下出品的移动电视,型号为TR-001,由晶体管和1.5英寸的显示屏构成(见图二十六)1974年在电视机跻身“四大件”的年代,Zenith的一款柜式机展现了1974年的奢华,(见图二十七)此时作为一个奢侈品,电视机曾被作为一个时代,身份和财富的象征1978年出品的一款JVC电视机变身后形似金字塔,拥有7英寸可折叠显示屏(见图二十八)(图二十六)(图二十七)(图二十八)1980年款Magnavox电视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超实用设计,电视机从奢侈品降格为便宜货,至此彩色电视进入平常人家(见图二十九)1981年出品的Seiko手表电视机,规格为1.25英寸(见图三十)1981年B&W出品的5英寸黑白电视机,外号红彤彤(见图三十一)(图二十九)(图三十)(图三十一)1998年索尼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纯平彩色电视,此后纯平彩电掀起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