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合集下载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1)单层靶板 按厚度方向机械性能或化学成份是否一致,分为非均质和均质靶板两类。
2)间隔靶板:在几层(平行)单层板之间具有间隔结构的靶板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3)复合靶板 该靶板系统是因现代坦克前装甲采用至少包括两种以上不同性能材料 (板) 组成的多层装甲而产生的。
1 2 3 4
1-前面钢板;2-玻璃钢板;3-铬钢玉枣板;3-背部钢板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4)间隔复合靶板 它是由不同性能材料和间隔结构组成的多层装甲靶板。中间间隔或为空 气、或为水、油和各种特殊结构材料。由于这种靶板的抗弹性能高,它在现 代主战坦克装甲研究中受到普遍重视。
本章的主要内容:靶板与靶架、穿甲过渡带与临界速度试验设计、极限穿 透速度试验、穿甲威力试验等四部分。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概述
典型的穿甲过程-穿透
12.7mm机枪子弹弹芯穿透20mm厚装甲钢数值计算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概述
典型的穿甲过程-未穿透
12.7mm机枪子弹弹芯侵彻30mm厚装甲钢数值计算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在反坦克弹种的靶场试验中,靶板是甲弹(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射击考 核威力性能的目标。靶板和靶架的质量与安装结构的合理性是影响产品性能 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穿甲威力试验中更是如此。 靶板 甲弹威力试验用靶板,是模拟装甲目标如主战坦克(正面)首上装甲和飞 机的防护装甲等抗弹性能的、供弹药考核威力性能用的目标靶。现代穿甲弹 的穿甲能力往往需随新的坦克装甲板的出现而确定其相应的穿甲试验用靶板 结构,或直接采用该装甲板结构。甚至以坦克等实物作为靶试目标。 装甲靶板的分类: 按材料 1)金属靶板:合金靶板、铝合金靶板和钛合金靶板; 2)非金属靶板:玻璃钢靶板、尼龙靶板和陶瓷靶板。 按装甲结构 1)单层靶板、间隔靶板、复合靶板、间隔复合靶板和反应装甲靶板等,后四 种成为特种装甲系统。

第2章内弹道性能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第2章内弹道性能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f1


c uT0

c (c u) f0
fd

( c
u) u
f0
f2
f1 v
f0
f1

(1
vr c
)
f0
f2

( c
c vr
)
f1

(c c

vr vr
)
f0
fd

( 2vr c vr
)
f0

2 f0 c
vr
vr

c () 2 f0
f d 或vr


2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Rij
统计量
R10

v(n) v(n1) v(n) v(1)
R11

v(n) v(n1) v(n) v(2)
α n
3 4 5 6 7
8 9 10
0.10
0.866 0.679 0.557 0.482 0.434
0.479 0.441 0.409
0.05
0.941 0.765 0.642 0.560 0.507
格拉布斯法则和狄克松法则。
弹丸初速的测定
可疑数据的剔出
第2章 内弹道性能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可疑数据--在一列重复测量所得数据中,经系统误差修正后如有个别数据与 其它有明显差异,则这些数值很可能含有粗大误差,称其为可疑数据。根据随机 误差理论,出现粗大误差的概率虽小,但不为零。因此,必须找出这些异常值, 给以剔除。然而,在判别某个测得值是否含有粗大误差时,要特别慎重,需要作 充分的分析研究,在异常原因查明后才能将反常数据剔除,并且要作出鉴定意见 和进行补测,并根据选择的判别准则予以确定。

弹药靶场试验

弹药靶场试验

弹药靶场试验结课论文题目:靶场试验简述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学号:*********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21/05/20成绩:目录一.靶场试验的目的 (1)二.靶场实验主要实验工程 (1)1)发射装药 (1)2)弹丸及火箭弹 (1)3〕药筒 (1)4)引信 (1) (2)1〕弹丸初速的测定 (2)2) 膛压的测定 (2)3)弹丸空气阻力性能的测定 (2)4) 飞行稳定性试验 (3)5〕射程试验 (3)6〕地面密集度试验 (3)7〕立靶密集度试验 (3)8〕弹丸旋转速度的测定 (3)四. 减小杀伤榴弹试验性能数据偏差的方法 (4) (4) (4)①列表法 (4)②图解法 (5)③逐差法 (7)④最小二乘法 (7)总结 (8)谢辞 (8)参考文献 (8)一.靶场试验的目的靶场试验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弹药的射击实验或模拟射击实验,检测弹药的有关性能参数,鉴定弹药是否到达设计与生产的规定的战术技术要求。

为此,必须对各种弹丸、发射装药、引信以及药筒、底火等零、部件进展各种工程的试验。

二.靶场实验主要实验工程(1)发射装药为保证内弹道性能(主要是初速,膛压)一致及良好的温室适应性和运输平安性,发射装药应进展装药选配试验以及高、低、常温内弹道性能试验和装药运输试验。

(2)弹丸及火箭弹为考核弹药的射击平安性及可靠性,弹丸及火箭弹应进展装配弹体及其零部件射击时的强度与作用可靠性试验、火箭弹发火系统发火可靠性试验及飞行中零部件强度与作用可靠性试验、弹丸炸药装药的射击安定性试验、底螺或弹底引信密闭火药气体的可靠性试验等。

为考核榴弹及穿甲弹等对目标的作用正确性及可靠性,应进展装配弹体对目标的碰击强度试验、炸药装药碰击目标的安定性试验以及爆炸完全性试验等。

〔3〕药筒药筒应能保证勤务处理及发射时有足够强度,能可靠密闭火药气体,发射后能顺利退壳(4)引信引信是使弹丸或战斗部在相对目标最有利的位置和时机引爆,使之最大限度发挥其毁伤作用的装置,是弹药的最敏感局部,因而其平安性及可靠性最为重要。

弹药靶场实验用的时统系统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弹药靶场实验用的时统系统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弹药靶场实验用的时统系统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弹药靶场实验用的时统系统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弹药靶场实验是军队训练和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弹药库存、充电、射击、命中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传统的手工记录容易出现数据错误、漏报等问题,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因此,设计一种自动化的时统系统技术,能够在弹药靶场实验中实时记录和分析数据,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弹药靶场实验的场地勘测和基础建设规划;(2)弹药靶场实验的时统系统技术设计;(3)弹药靶场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查阅;(2)实地调研和观察;(3)数据分析和建模;(4)开发和测试应用软件。

三、预期研究结果我们预期开发出一套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时统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自动记录所有弹药的入库、出库、充电情况;(2)能够实时监测射击行为和命中情况;(3)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提供统计分析结果;(4)具有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适合在复杂的弹药靶场环境中使用。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1.研究计划(1)2022年1月-2月:进行场地勘测和基础建设规划;(2)2022年3月-5月:设计和制作时统系统的硬件和软件;(3)2022年6月-7月:对时统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4)2022年8月-10月:进行数据分析和试验;(5)2022年11月-12月:撰写毕业论文。

2.研究进度现阶段,我们已完成了场地勘测和基础建设规划的前期工作,并正在设计和制作时统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预计在2022年3月底前完成时统系统的制作和测试工作,接着进入数据分析和试验的阶段。

我们将于2022年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研究经费预算本项目预计需要经费为50万元,具体细项预算如下:1.硬件和软件开发费用:20万元;2.场地勘测和基础建设费用:10万元;3.数据分析和试验费用:10万元;4.人力和差旅费用:10万元。

弹丸非正侵彻贯穿混凝土靶实验研究

弹丸非正侵彻贯穿混凝土靶实验研究

彻 贯 穿 素混 凝 土 靶后 的剩 余 速 度 的大 小 、 方 向 以及 姿 态 角 进 行 测 量 。结 果 表 明 非 正 侵 彻 时 , 弹丸 贯 穿 靶 板 后 的 姿态 和速 度 方 向都 发 生 了较 大 改 变 。研 究 发 现 靶 板 破 坏 分 为 为 正 面 的开 坑 、 中 间 的 侵彻 通道 以及 背 面 的 剪 切 破 坏 和层 裂破 坏 。靶 板 正 面 形 成 非 对 称 形 状 坑 。倾 角 越 大 , 靶 板 正 面 成 坑 的 非 对 称性 越 大 。 关键词 : 非正贯穿 ; 箔屏 靶 ;剩 余 速 度 ; 姿态角 ; 攻 角
OC t 201 3
弹丸非正侵彻贯穿混凝土靶实验 研究
李金 柱 ,吕 中杰 ,张宏 松 ,黄 风 雷
( 北 京 理 工 大 学爆 炸科 学 与 技 术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北京 摘 1 0 0 0 8 1 ) 要: 为 了探 讨 倾 角 对 侵彻 贯 穿 能力 的影 响 , 设 计 并 建 立 了 箔屏 靶 和 泡沫 板 测 试 系统 , 对 弹 丸 以一 定 倾 角侵
a t r a j e c t o y r a n g l e a t f e r t h e p r o j e c t i l e p e f r o r a t i n g t h e t a r g e t w e r e i n d u c e d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t a r g e t d a ma g e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p h a —
s e s:t h e c r a t i n g p ha s e i n ro f n t o f t h e t a r g e t ,t he t un n e l i n g p h a s e i n t h e mi d d l e o f t h e t a r g e t ,a n d t h e s h e a r p l u g g i n g nd a s p a l l i ng ph a s e i n t he b a c k o f t he t a r g e t .I t i s a l s o f o un d t h a t a n i nc l i na t i o n c r a t e r wa s f o r me d i n ro f n t o f t h e c o n c r e t e t a r g e t .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弹丸飞行稳定是保证弹丸射击密集度良好和战斗部正确作用的基本条件。 飞行稳定性的研究过程
1)在弹丸研制过程中,通常先加工出气动模型进行风洞吹风试验,测出 各个气动力系数,并计算出稳定性因子,对弹丸的稳定性进行初步校核; 2)制出全尺寸弹或模型弹,在火花闪光阴影照相靶场或攻角纸靶射击靶 道进行自由飞行试验,测出弹丸质心运动及绕质心运动的六个参量随时间的 变化,并由此导出气动力系数,进行稳定性校核。
注:弹丸进入靶场射击试验后,通常不再专门进行飞行稳定性试验,而是结 合射程和密集度试验,定性观察弹丸的飞行是否正常,有无掉弹和弹尾先触 地的情况等,由此判断飞行是否稳定。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弹丸飞行稳定性试验
攻角纸靶法 工作原理
纸靶试验都采用水平射击。在离炮口适当距离的一定区间内,布置一系列纸靶 ,并使靶面与射线垂直,当发射弹丸穿过纸靶时,就会在纸靶上留下一个个弹孔, 弹孔的形状及尺寸直接反映了弹丸穿靶时的姿态。所以,根据弹丸的几何形状及弹 孔尺寸,便可以推行出弹丸穿靶的章动角及进动角,如下图所示。
x K xS xs
则所取的弹道系数初始值即为所求弹道系数
CT Cb ms mT
Cb

则所取的弹道系数初始值即为所求弹道系数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弹丸空气阻力性能的测定
阻力系数曲线的测定 测定阻力系数随马赫数的变化曲线 C x M a 主要有三种方法: 1)风洞吹风法:通过各种马赫数的喷管,有动力天平直接测出模型所受 的阻力,进而求出阻力系数;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弹丸飞行稳定性试验
ι
C
ι
n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章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装配弹体发射强度与作用可靠性试验
(9)试验用炮.试验产品应在状态良好的火炮上试验,其身管的初速损失应不大于 )试验用炮.试验产品应在状态良好的火炮上试验, 2%~5%,因为炮膛磨损过甚,或药室增长较大,都会因火炮基本状态较差,而影响 ,因为炮膛磨损过甚,或药室增长较大,都会因火炮基本状态较差, 弹丸的膛内定位变异,导(铜)带或定心部受力条件变差,使膛线刻痕加深,导弹上 弹丸的膛内定位变异, 带或定心部受力条件变差,使膛线刻痕加深, 磨损情况异常,弹体变形量增大,而不能达到按实际情况考核弹丸强度的目的. 磨损情况异常,弹体变形量增大,而不能达到按实际情况考核弹丸强度的目的.
强装药膛压试验值及其限制条件 由于火炮系统的安全使用膛压必须低于发射药的额定膛压, 由于火炮系统的安全使用膛压必须低于发射药的额定膛压,所留出的余量约为 10.342~13.790Mpa.因此,若计算的强装药膛压值落入此余量范围内,则应下降,即 .因此,若计算的强装药膛压值落入此余量范围内,则应下降, 设计者确是新弹系统中弹丸计算强度用膛压与上述强装药计算值应相同. 设计者确是新弹系统中弹丸计算强度用膛压与上述强装药计算值应相同.若出现火炮 使用膛压接近发射药的额定膛压,就意味着发射系统安全余量减少, 使用膛压接近发射药的额定膛压,就意味着发射系统安全余量减少,为提高其安全余 量,强装药膛压应改用下式: 强装药膛压应改用下式:
pT = T K
2 σ T = σ 12 + σ 2 + σ 32
3)由设计炮弹的全装药最大膛压 pm来确定 3)由设计炮弹的全装药最大膛压 炸药装药发射安定性试验用强装药膛压的确定计算式为: 炸药装药发射安定性试验用强装药膛压的确定计算式为:

弹药产品靶场试验中异常结果的分析

弹药产品靶场试验中异常结果的分析

/ : =10为正 常结 果。 / o 2

O. 0 2 0 0 0. 1 0 0 5 0. 5 9 O 8 0. l0 16 0. 7 6 13 0. 2 3 2 7 0. 7 5 2 5 0. 1 5 38
宝置:3 3 ,
1 7

0.5 0 24 0.2 5 33 0 30 .8 4 0 47 .27 0 47 .6 3
余 的试验数 据 , 们称 这种 离群 试验 结果 为可 疑 我 ( 异常) 试验结果 。由于这个结果偏离较大 , 处理数 据时剔不剔 除 它对 试验 结论将 造 成很 大 的影响 。 例如 : 型炮弹在靶 场作射 程试验 , 给定 的射 击 某 用
诸元射击 5 , 发 得到以下结果( 单位 : : m)
( i r = l9 X —J) 47
莓匠 ~~ ~~ 一

x =专 Y 1, 7 8
E 】 =

口= 1 -( — =1. ; ∑ ) 24
i _ =
F : d 0 = 00 8 ;/ 2 .03
如某型炮弹在做地面密集度试验 时, 射击一组 7 , 发 弹着点坐标分别为 ( 单位 : ) m: 纵向 : 8 ,65 60 ,69 6 2 ,6 46 6 6 46 O , 4 6O , 166 ,67 5 6 6
维普资讯
装备发展争 鸣
薄大伟
军 品质 量始于设计 , 成于制 造 , 最终的 实物质 量如何 , 要通过使用来证 明, 但是 , 弹药产品属于消 耗 品, 其使用性能 只能通过 靶场 抽样试 验来验证 。 在处理试验数 据时 , 有时会 遇到 这样的情 况 : 一组
大偏 离 , 为可疑 结果 , 其余结果 均假定 属于 同一 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47
4.143 1.875 1.268
3.116
3.116 1.875 0.331
6.439
5.764 2.854 1.579
强装药膛压试验值及其限制条件 由于火炮系统的安全使用膛压必须低于发射药的额定膛压,所留出的余量约为 10.342~13.790Mpa。因此,若计算的强装药膛压值落入此余量范围内,则应下降,即 设计者确是新弹系统中弹丸计算强度用膛压与上述强装药计算值应相同。若出现火炮 使用膛压接近发射药的额定膛压,就意味着发射系统安全余量减少,为提高其安全余 量,强装药膛压应改用下式:

发射强度试验用强装药膛压的确定
(pm 3 1) 1.05 PJ 3 (Pm 3 1) 1.10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强装药的膛压选定
现有火炮系统的膛压散布标准偏差
火炮 σ1/Mpa σ2/Mpa σ3/Mpa 总计/Mpa
高性能坦克炮
中远程野战炮 迫击炮 无后座力炮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强装药的膛压和初速选择、装配弹体发射强度和作用 可靠性试验、炸药装药发射安定性试验及特种装填物设计安定性试验。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强装药的膛压选定
强装药膛压计算公式 1)由火炮系统发射药允许的单发最大膛压 p JG来确定强装药膛压。
pJG pIMP
5)连接件连接牢固性试验。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装配弹体发射强度与作用可靠性试验
射后弹体、弹底(凹)和弹带的变形 第一临界状态,导带嵌入膛线完毕,膛壁对导带产生初次反力,同时导带区域也 受膛壁很大的挤压作用,使该区直径减小,并产生弹、塑性变形。 第二临界状态下,膛压达到最大时,弹体各断面的变形情况,以及弹底产生的下 凹、尾椎部产生的径向压缩等。 第三临界状态下,大部分外载荷在炮口区突然卸载,可能因弹体材料的弹性恢复 而发生振动运动,出现反向应力和变形,可能弹体破碎。
试验目的与试验内容
装配弹体及其零件发射强度试验的目的是以该产品最高膛压(或最大初速)极限条 件下考核各结构件的发射强度、刚度和作用可靠性。 试验内容因结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试验: 1)装配弹体发射强度试验; 2)导带作用正确性试验; 3)尾翼张开和弹托分离作用可靠性试验; 4)底螺结构闭气可靠性试验: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概述
弹丸发射安定性试验是以最不利的发射条件考核弹丸性能的目的,是严格 控制弹丸的设计和生产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免可能发生的弹丸零部件破碎、 脱落以及近炸、炮口炸和膛炸得最有效措施。
就弹丸发射条件而言,弹丸不仅在标准环境条件下的发射安全,还要在极 端环境条件下的发射安全。以最不利的发射条件考核弹丸强度,这个极端 环境一般以专用发射装药——强装药来模拟。
pJ 4 pup 10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装配弹体发射强度与作用可靠性试验
装配弹体是指未装引信、炸药等装填物和火工品,而进行配重的其它零部件齐全 的弹丸部分。
组成装配弹体的主要零部件有:弹体、弹带(或闭气铜带)、底螺、底凹或底部 排气装置壳体、曳光管体、风帽、传爆管壳、尾翼、尾杆(管)和弹托等。
2)由制式发射药的额定最大膛压 pup 来确定强装药膛压。
pJ 1 pup pq pq pT 3 T
pT T K
2 2 T 12 2 3
3)由设计炮弹的全装药最大膛压 p m来确定 炸药装药发射安定性试验用强装药膛压的确定计算式为:
PJ 2 pm Pm Pm PT pq 3 T
变形前弹壳的中性面 变形后弹壳的中性面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装配弹体发射强度与作用可靠性试验
试验弹药及其准备 (1)发射强度试验用弹体及其零件是按装配弹体制造与验收技术条件的规定, 在生产(或试制)批中选取合格品,但应尽量选取其弹体硬度印痕直径是该批中最大 (即硬度值最低)的低机械性能者,同时也是该批合格弹体中壁厚差偏大的、质量偏 轻的弹体; (2)试验用填砂弹,弹体内装填的非爆炸物。一般采用密度,形状同于炸药装 药的沥青、砂、硫磺蜡和石膏,或水泥加固化剂、珍珠岩(调重、配密度用)等固体 物质。对发烟弹则装填三氯化锌水溶液,并调整成与黄磷相同的密度。对照明弹抛射 药改用的假抛射药为细沙,其质量同于抛射药量;照明剂改用由情性物(如石棉、松 香、锭子油混合物)压制;吊伞则可利用试验过的旧伞或以破布代替。 填砂弹配用假引信或摘火引信,可按各弹靶场试验方法的需要配用I型假引信(形状 、质量和质心同于真型引信),常用II型假引信(引信体强度不低于真引信),或用 在有限场上回收试验弹而专门设计能增加飞行阻力并加大弹丸钻入土层阻力的阻力引 信等专用假引信;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装配弹体发射强度与作用可靠性试验
(9)试验用炮。试验产品应在状态良好的火炮上试验,其身管的初速损失应不大于 2%~5%,因为炮膛磨损过甚,或药室增长较大,都会因火炮基本状态较差,而影响 弹丸的膛内定位变异,导(铜)带或定心部受力条件变差,使膛线刻痕加深、导弹上 磨损情况异常、弹体变形量增大,而不能达到按实际情况考核弹丸强度的目的。
第4章 弹丸发射安全性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装配弹体发射强度与作用可靠性试验
(3)以钢印将各弹编号分别打在弹体和弹底的某些部位上,以便回收弹丸残体,按 钢印编号区分弹丸; (4)弹丸称量。试验弹的质量应符合该产品弹丸质量符号“土”级; (5)对弹体等主要零件乾地检查,并记录外观与硬底印痕直径; (6)测量并记录射前尺寸; (7)在导(铜)带上检查外观及(铜质条状毛坯压装)导带的接缝,在导(铜)带 与弹体结合处和底螺与弹体的结合处的周向,冲打铆点3~4处,以待射后检查是否在 射击过程中产生旋转移动; (8)底螺闭气性的检查。对于底螺结构的弹丸,必须通过射击检查底螺闭气性,为 此射前在弹体药室底,靠近底螺的整个端面上,铺上一层洁白的脱脂棉或硝化棉,并 垫上带均匀小孔的马口铁垫片,然后按弹体装配要求装紧底螺或弹底引信,待射后回 收弹体,卸开底螺检查该连接处闭气作用是否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