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3篇习题集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3篇习题集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3篇习题集

第三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A. 列车编组计划

B.列车运行图

C. 技术计划

D. 运输方案

2.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单线运行图上,对向列车的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

B. 在单线运行图上,同向列车的越行必须在车站进行

C. 在双线运行图上,对向列车的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

D. 在双线运行图上,同向列车的越行必须在车站进行

3.在列车运行图上,()的交点即为列车到、发、通过车站的时刻。

A. 横线与竖线

B. 横线与斜线

C. 竖线与斜线

D. 斜线与斜线

4.在列车运行图上,蓝单线加蓝圈表示()。

A. 行包专列B"五定"班列.

C. 冷藏列车

D. 路用列车

5.在列车运行图上,列车通过车站的时刻,填写在()。

A. 进站一侧的锐角内

B. 出站一侧的锐角内

C. 进站一侧的钝角内

D. 出站一侧的钝角内

BCBBB

6.在列车运行图上,竖直线表示()。

A. 车站中心线

B. 车站进站信号机

C. 车站出站信号机

D. 时间

7.在列车运行图上,水平线表示()。

A. 车站中心线

B. 车站进站信号机

C. 车站出站信号机

D. 时间

8.在列车运行图上,斜线称为()。

A. 列车运行线

B. 列车出发线

C. 列车到达线

D. 列车通过线

9.某区段的列车运行图为追踪运行图,该区段不可能是()区段。

A. 双线

B. 单线

C. 自动闭塞

D. 半自动闭塞

10.根据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站所查定的区间运行时分称为()。

A. 纯运行时分

B. 纯通过时分

C. 起车附加时分

D. 停车附加时分

DAADA

11.机车担当与基本段相邻两个区段的列车牵引任务,除了需要进折返段整备外,机车

第一次返回基本段所在站不入段,继续牵引列车向前方区段运行,到第二次返回基本段所在的站时,才入段进行整备作业,这种运转交路称为()。

A. 肩回运转交路

B. 半循环运转交路

C. 循环运转交路

D. 环形运转交路

12.机车在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由各项因素组成,其中占时最长的是()。

A. 到达作业

B. 出发作业

C. 出、入段走行

D. 段内整备作业

13.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车站办理必要的作业所需时间,另一

部分是列车通过()所需要的时间。

A. 站间距离

B. 制动距离

C. 进站距离

D. 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离

14.连发间隔时间有两种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第一列车是否在前方站通过

B. 第二列车是否在前方站通过

C. 第一列车是否在后方站通过

D. 第二列车是否在后方站通过

15.在车站办理两列车的到、发、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间隔时间。

A. 列车

B. 到发

C. 会车

D. 车站

BDCDD

16.在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通常需要相隔()闭塞分区。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7.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至少需要相隔()闭塞分区。

A. 一

B. 三

C. 五

D. 七

18.在追踪运行图上,同方向列车的运行以()为间隔。

A. 区段

B. 闭塞分区

C. 站间区间

D. 所间区间

19.能力比较图是将()相比较。

A. 现有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

B. 现有通过能力与最终通过能力

C. 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

D. 设计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

20.输送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类型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按照机

车车辆和乘务人员的现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

A. 最多旅客人数

B. 最多货物吨数

C. 最多列车数

D. 最多车辆数

CCBCB

21.预计新线建成或既有线技术改造完成以后,区段固定设备所能达到的能力称为()

通过能力。

A. 设计

B. 现有

C. 需要

D. 最终

22.在双线区段,货物列车与旅客列车速差增大,货物列车旅行速度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23.在一定时期内,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铁路区段所具备的能力,称

为()。

A. 设计通过能力

B. 现有通过能力

C. 需要通过能力

D. 最终通过能力

24.限制区间是指区段内()的区间。

A. Σt运最大

B. T周最大

C. 坡度最大

D. 距离最大

25.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以列车到达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

另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

A. 会车间隔时间

B.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C. 连发间隔时间

D.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ABCBD

26.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是指,在()数量及其铺画位置既定的条件下,区段一昼

夜所能通过的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

A. 旅客列车

B. 五定班列

C. 快运货物列车

D. 摘挂列车

27.若在一张运行图上铺画有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和各种货物列车,则该运行

图一定是()运行图。

A. 成对

B. 不成对

C. 平行

D. 非平行

2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平图通过能力越大的区段,其年度输送能力也越大

B. 区间愈均等,运行图铺满程度越高,摘挂列车扣除系数越小

C. 双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与限制区间无关

D. 列车的技术速度越高,其旅行速度也越高

29.因铺画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运行图上

扣除的货物列车对数(或列数)称为扣除系数。

A. 平行

B. 非平行

C. 连发

D. 追踪

30.在双线区段,对列车旅行速度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 客、货列车行车量

B. 货、客列车速度比

C. 分界点分布密度

D. 车站间隔时间

ADCAB

31.铺画单线区段货物列车详图时,若通过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应从()开始铺

画货物列车运行线。

A. 列车始发站

B. 机车折返站

C. 限制区间

D. 困难区间

32.在列车运行图上,旅客列车用()线表示。

A. 红单

B. 红双

C. 蓝单

D. 蓝双

33.在列车运行图上,摘挂列车用()表示。

A. 蓝单线

B. 黑单线

C. 蓝单线加"+""|"

D. 黑单线加"+""|"

34.列车在区段内运行,不包括中间站停站时间,但包括起停车附加时间在内的平均速

度称为列车()。

A. 旅行速度

B. 技术速度

C. 运行速度

D. 最高速度

35.考虑线路施工的需要,在列车运行图上,为区间或车站正线规定不放行列车的一段

时间称为()。

A. 施工空隙

B. 施工间隔

C. 列车空隙

D. 列车间隔CADBC

36.修建线路所是()区段最常用的有效扩能措施。

A. 单线自动闭塞

B. 单线半自动闭塞

C. 双线自动闭塞

D. 双线半自动闭塞

37.如果区段内陡坡区间比较集中,限制了列车重量的提高,那么()是扩能的有效

措施。

A. 开行组合列车

B. 采用补机

C. 组织重载运输

D. 增设会让站

38.用增设会让站扩能只适宜于()的区段。

A. 区间很不均等

B. 区间很均等

C. 陡坡很集中

D. 陡坡很分散

39.在运量适应图上,方案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可能随时间增加。

A. 通过能力后备系数

B. 列车平均载重系数

C. 月间货运量波动系数

D. 旅客列车和快运货物列车行车量

40. 全区段( )最大的区间称为该区段的困难区间。 A.

周T

B. 运t ∑

C. 起停

t ∑ D. 站τ∑

DBACB

二、多项选择题

1. 编制列车运行图应满足下列要求:( )。 A. 保证安全

B. 迅速、便利地运送旅客和货物

C. 经济合理地运用机车车辆

D. 注意车站、区段间工作的协调与均衡

E. 合理安排乘务人员的作息时间

2. 五定班列的"五定"是指( )。 A.定点

B.定线

C.定车次

D.定时

E.定编组内容

3. 下列指标中,( )属于运行图质量指标。 A. 客、货列车走行公里

B. 客、货列车行车量

C. 客、货列车平均技术速度

D. 货物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E. 机车周转时间和机车日车公里 4. 运行图按格式分为( )。 A. 小时格运行图 B. 半小时格运行图 C. 十分格运行图 D. 五分格运行图

E. 二分格运行图

5. 列车运行图规定了( )。 A. 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 B. 列车在车站到、发、通过时刻 C. 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 D. 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 E. 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

6. 下列各项中,属于运行图要素的是( )。 A.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B.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C. 机车在自、外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D. 机车在自、外段检修时间标准

E. 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7. 车站间隔时间包括( )。 A.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B. 会车间隔时间 C. 连发间隔时间 D.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E. 追踪间隔时间

8.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应按各种条件计算确定,即( )。 A. 按列车在区间运行的条件 B. 按列车到站停车的条件 C. 按列车从车站出发的条件

D. 按列车在车站越行的条件

E. 按前后两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的条件

9.铁路区段通过能力按下列固定设备计算()。

A. 车站

B. 区间

C. 机务设备

D. 给水设备

E. 供电设备

10.在铁路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分为几个不同的概念,即()。

A. 最终通过能力

B. 设计通过能力

C. 输送能力

D. 现有通过能力

E. 需要通过能力

11.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决定于()。

A. 相邻两车站之间的距离

B. 同方向列车间隔距离

C. 列车运行速度

D. 机车交路方式

E. 信联闭设备类型

12.铺画货物列车详图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A. 保证行车安全

B. 保证旅客乘降安全

C. 有效地利用区间通过能力

D. 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

E. 提高货物列车旅行速度

13.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双线半自闭区段,上下行方向的限制区间相同

B. 采用单线不成对运行图,会降低列车旅行速度

C. 采用单线不成对运行图,可以提高行车量较小方向的通过能力

D. 追踪列车数与总列车数之比称为追踪系数

E. 在双线半自闭区段,为了提高通过能力,可采用成对部分追踪运行图

14.加强铁路通过能力的途径有()。

A. 提高列车总重

B. 提高列车载重系数

C. 增加行车密度

D. 增加机车台数

E. 提高列车重量与增加行车密度同时进行

15.加强通过能力的改建措施有()。

A. 增设会站站及修建线路所

B. 采用更完善的信联闭设备

C. 采用补机及多机牵引

D. 降低限制坡度

E. 修建双线

16.加强通过能力的技术组织措施有()。

A. 利用动能闯坡

B. 采用补机及多机牵引

C. 修建线路所

D. 开行重载列车

E. 在单线区段采用特殊类型运行图

17.下列加强能力的措施中,()可起到提高列车重量的作用。

A. 采用大型货车

B. 采用大功率机车

C. 采用先进的信联闭设备

D. 修建线路所

E. 利用动能闯坡

18.下列加强能力的措施中,()可起到增加行车密度的作用。

A. 增设会让站

B. 采用补机

C. 采用先进的信联闭设备

D. 修建双线插入段

E. 用电力机车取代蒸汽机车

19.铁路运输能力的综合加强包括()。

A. 在平行线路上合理分配货流量

B. 机车车辆与线路通过能力相适应

C. 能源供应与线路通过能力相适应

D. 运营人员配备与线路通过能力相适应

E. 车站通过能力与区间通过能力相适应

20.编制客车方案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 方便旅客旅行

B. 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车辆

C. 为调度指挥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D. 为货物列车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E.保证旅客列车运行与客运站技术作业过程的协调

三、名词解释题

1.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1.会车间隔时间

2.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3.限制区间

4.运行图周期

5.扣除系数

6.技术速度

7.旅行速度

8.输送能力

9.通过能力

四、判断分析题

1.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或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另

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连发间隔时间。

2.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的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等于该区段内困难区间的通过能力。

3.平图通过能力越大的区段,其年度输送能力也越大。

4.双线半自动闭塞区段的区间通过能力与区间大小(指区间运行时分长短)无关。

5.在平行运行图上,任一区间的列车运行线总是以相同的方式一组一组地反复排列着。我

们把一组列车占用区段的时间称为运行图周期。

6.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等于一对旅客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与一对

货物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之比。

7.区间愈均等,运行图铺满程度越高,摘挂列车扣除系数越小。

8.双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与限制区间无关。

9.列车的技术速度越高,其旅行速度也越高。

五、简答题

1.简述列车运行图的意义及其在铁路运输工作中的作用。

2.列车运行图的基本组成要素有哪些?

3.铁路区段通过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最终通过能力如何取值?

4.影响货物列车旅行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编制客车方案主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6.简述加强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和途径。

六、综合计算题

1、如果单线区段通过能力受a-b 和b-c 区间的限制,双方向列车均在b 站停车进行技术作业,作业时间t 站=10min 。相关资料如下:区间运行时间:a-b 区间上行16min ,下行17min ;b-c 区间上行22min ,下行21min 。车站间隔时间:a 、b 、c 站τ会=1min ;b 站不允许双方向同时接车,τ不=4min 。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2min ;t 停=1min 。试确定两区间会车方案,并计算区段最大通过能力。

2、单线半自动闭塞A-B 区段,通过能力受e-f 区间限制,根据下列资料,试确定该区段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e-f 区间:运行时分:上行15分,下行13分,t 起=2分,t 停=1分,τ不=4分,τ会=2分,t 空隙=0分。A-B 区段:n 客=3对,ε额=1.2;n 摘挂=2对,ε摘挂=2.5。

3、计算AB 区段(单线半自动闭塞)采用成对非追踪运行图的通过能力。区间运行时分及车站间隔时间如下表,起停车附加时间分别为2min 和1min 。

4、单线半自动区段A-B ,各站t

起=2min 、t 停=1min ;τ不=4min ,τ会=2min ;各区间列车运行时分为:

(1)若拟在c-d 区间修建会让站,试确定该区段通过能力提高多少? (2)如果需要通过能力为35对,试问要在那些区间修建会让站?

5、某双线电化自闭区段追踪间min 10=I ,计划开行75对货物列车(指普货),25对旅客

列车,4对摘挂列车,1对快运货物列车(不考虑T 固)。若取 2.0

2.5,,0.2===快货摘客εεε,计算该区段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利用率。

6、运行线铺画基本练习题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3次作业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3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1道小题) 1. 一点作曲线运动,开始时速度 v0=10m/s , 某瞬时切向加速度a t=4m/s2,则2s末该点的速度的大小为。 (A) 2 m/s (B) 18 m/s (C) 12 m/s (D) 无法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 点作曲线运动,若其法向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点的速度。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大小变化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 C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若点的运动方程为,则它的运动轨迹是。 (A) 半圆弧 (B) 圆周 (C) 四分之一圆弧 (D) 椭圆 你选择的答案: B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图示均质杆的动量p= 。杆的质量为m,绕固定轴O转动,角速度均为 。

(A) mlω (B) mlω (C) mlω (D) 0 你选择的答案: A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5. 图示均质圆盘质量为m,绕固定轴O转动,角速度均为ω。对转轴O的动量矩L O的大小和方向为。 (A) L O=mr2ω (顺时针方向) (B) L O=m r2ω (顺时针方向) (C) L O=m r2ω (顺时针方向)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6. 已知P= kN,F1=,物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f s=,动摩擦因数f d=则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kN (B) kN (C) kN (D) 0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7. 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角,今用力F1=推动物块,P=1kN。则物块将。 (A) 平衡 (B) 滑动 (C) 处于临界平衡状态 (D) 滑动与否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西南交大大学物理CII作业 参考答案

?物理系_2015_09 《大学物理CII》作业No.7 热力学第二定律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判断题:(用“T”和“F”表示) [ F ] 1.在任意的绝热过程中,只要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系统的温度就不 会发生变化。 此说法不对.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Q=0.但不一定系统与外界无作功,只要系 统与外界之间有作功的表现,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E+W,可知,E=-W,即对应有内能的改 变.而由E=νC,T可知,有E,一定有T,即有温度的变化. [ F ] 2.在循坏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净功在数值上等于p-V图中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 积,因此封闭曲线包围的面积越大,循坏效率就越高。 有人说,因为在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净功在数值等于p-V图中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所以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循环效率就越高,对吗? 答:不正确,因为循环效率取决于系统对外做的净功和系统由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只 有在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即系统对外所 做的净功越多,循环效率越高,如果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不确定,则循环效率不一定 越高 [ F ] 3.系统经历一正循坏后,系统与外界都没有变化。 系统经历一正循环后,系统的状态没有变化;(2)系统经历一正循环后,系统与 外界都没有变化; (3)系统经历一正循环后,接着再经历一逆循环,系统与外界亦均无变化。 解说法(1)正确,系统经历一正循环后,描述系统状态的内能是单值函数,其内能 不变,系统的状态没有变化。 说法(2)错误,系统经过一正循环,系统内能不变,它从外界吸收热量,对外作功,由 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必定要引起外界的变化。 说法(3)错误,在正逆过程中所引起外界的变化是不能消除的。 [ F ] 4.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解: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它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 F ] 5.一热力学系统经历的两个绝热过程和一个等温过程,可以构成一个循环过程解:循环构成了一个单热源机,这违反了开尔文表述。

(完整版)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2篇习题

第二篇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一、单项选择题 1.()是车流组织的具体体现。 A. 月度货运计划 B. 列车编组计划 C. 列车运行图 D. 技术计划 2.将车流合理地组织成列车流,这是()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A. 货运组织 B. 车流组织 C. 列流组织 D. 运输方案 3.分组列车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到达站的车辆组成,按到达站选编成组,在途中技术站 要进行()作业的列车。 A. 机车换挂 B. 车组换挂 C. 列车试风 D. 货物装卸 4.循环直达列车是以固定车底在()间循环往返运行的直达列车。 A. 编组站 B.区段站 C.中间站 D. 装卸站 5.在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及一个以上区段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是()。 A.区段列车 B.摘挂列车 C. 直通列车 D. 技术直达列车 BBBDC 6.在技术站编组,至少通过一个编组站不进行改作业的列车,称为()。 A. 始发直达列车 B. 技术直达列车 C. 直通列车 D. 区段列车 7.在技术站编组并到达相邻技术站,在区段站内不进行摘佳作业的列车称为()。 A. 始发直达列 B. 技术直达列车 C. 区段列车 D. 直通列车 8.在枢纽内各站间开行的列车称为()列车。 A. 区段 B.摘挂 C.区段小运转 D.枢纽小运转 9.直通列车是在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及其以上()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 A. 编组站 B.区段站 C.中间站 D.货运站 10.单支或多支合并的远程车流,对较短直达列车到达站的(),是其在超行区段获得 的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车小时节省大于或等于在始发站集结的车小时消耗。 A. 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绝对条件 BCDBB 11.任何单支远程车流在沿途任一技术站的无改编通过车小时节省都大于或等于该车流 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则该单支车流满足了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的()。 A. 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 绝对条件 D. 充要条件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1次作业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6道小题) 1.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图示中的两个力,则刚体处于。 (A) 平衡 (B) 不平衡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作用力的大小等于100N,则其反作用力的大小为。 (A) (B)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5. 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 (A) 刚体 (B) 变形体 (C) 刚体和变形体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图示结构,各杆自重不计,则杆BC是。

(A) 二力杆 (B)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图示作用于三角架的杆AB中点处的铅垂力如果沿其作用线移动到杆BC的中点,那么A、C处支座的约束力的方向。 (A) 不改变 (B) 改变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图示构架ABC中,力作用在销钉C上,则销钉C对杆AC的作用力与销钉C对杆B C的作用力。 (A) 等值、反向、共线 (B) 分别沿AC和BC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 (A) 正确 (B) 不正确

大学物理(西南交大)作业参考答案1

NO.1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定律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 1. 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种是正确的: [ B ]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 若物体的加速度a 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 2.一质点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V ,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它门之间的关系为:[ D ] (A )∣V ∣=V ,∣V ∣=V ; (B )∣V ∣≠V ,∣V ∣=V ; (C )∣V ∣≠V ,∣V ∣≠V ; (D )∣V ∣=V ,∣V ∣≠V . 3.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a τ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 D ] (1) d /d t a τ=v , (2) v =t r d /d , (3) v =t S d /d , (4) d /d t a τ= v .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1)、(3)是对的.(备注:经过讨论认为(1)是对的) 4.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t k t 2 d /d v v -=,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0=t 时,初速为0v ,则速度v 与时 间t 的函数关系是 [ C ] (A) 0221v v += kt , (B) 0221 v v +-=kt , (C) 02121v v +=kt , (D) 0 2121v v + -=kt 5.质点作半径为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v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 [ D ] (A) t d d v .(B) 2 v R . (C) R t 2 d d v v +.(D) 2 /1242d d ??? ????????? ??+??? ??R t v v . 6.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位置的变化关系为:a=3 1 +3x 2. 如在x=0处,速度v 0=5m.s -1,则在x=3m 处的速度为:[ A ] (A )9 m.s -1; (B )8 m.s -1; (C )7.8 m.s -1; (D )7.2 m.s -1 . 7.如图所示,假设物体沿着竖直面上圆弧形轨道下滑,轨道是光滑的,在从A 至C 的下滑过程中,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E ] (A) 它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B) 它的速率均匀增加. (C) 它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D) 它的合外力大小不变. (E) 轨道支持力的大小不断增加. 8.物体作圆周运动时,正确的说法是:[ C ] (A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 (B )匀速率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恒定不变; (C )必定有加速度,且法向分量一定不为零; (D )速度方向一定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为零,所以法向加速度一定为零; 9.以下五种运动形式,a 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 E ] A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习题

A. 到达解体 B. 自编出发 C.无改编中转 D.部分改编中转 9. 双重货物作业车指的是在车站( )的货车。 第一篇 车站工作组织 、单项选择题 A. 区段站和中间站 A. 中间 站 B. 区段站 C. 编组站 D. 越行站 A. 客运站 B. 货运站 C. 中间站 D. 技术站 A. 中间 站 B. 会让站 C. 区段站 D. 编组站 CBDDA A. 改编车数 B. 办理车数 C. 有调车数 D .无调车数 若某辆货车随列车到达技术站 A ,在到发线进行到发技术作业后随原列车继续运行, 该辆货车对 A 站来说属于( )车。 1. )统称为技术站。 2. C.区段站和编组站 D.区段站、编组站和中间站 某种车站设置在机车牵引区段的分界处, 它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物列车的中转作业, 行机车的更换或机车乘务组的换班,以及解体、编组区段列车,这种车站称为( 进 )。 3. 铁路线以( )划分为区段。 4. 通常设置在大量车流集中或消失的地点, 流,即大量解体和编组各种列车的车站称为 或几条铁路的交叉点, 它的主要工作是改编车 )。 5. 一般设置在大城市、 为( )。 工矿地区和港口等有大量货物装卸, 专门办理货物运输的车站, A. 货运站 B. 客运站 C. 客货运站 D. 技术站 6. 车站出入车数之和称为车站的( )。 8. A. 有调中转 B.无调中转 C. 一次货物作业 D. 双重货物作业 若某列车在技术站 A 换挂车组后继续运行,则该列车对 A 站来说属于( )列车。 B. 编组站和中间站 7.

A. 办理闭塞 B. 布置进路 C. 开放信号 D. 交接凭证 发车进路是指从( )起至相对方向进站信号机(或站界标) 止的一段站内线路。 A. 列车前端 B. 出站信号机 C. 警冲标 D. 尖轨尖端 列车在站到、发、通过所需占用的一段站内线路称为( )。 A. 进路 B. 径路 C. 列车进路 D. 调车进路 在接发列车工作中, 业是( )。 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指派他人办理而必须由车站值班员亲自办理的作 到达解体列车技术作业过程包括若干作业项目, 其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作业一般是 ( )。 A. 只装不卸 B. 只卸不装 C .装后又卸 D. 卸后又 装 随无改编中转列车或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运, 列车继续运行的货车,称为( 在该站进行到发技术中转作业后, 即随原 BBDDB 在车流分析时, "无调比 " 这一指标指的是无调中转车数与( 在技术站需要变更列车重量、变更运行方向和换挂车组的列车,称为 在有调中转车的技术作业过程中,处于解体作业和编组作业之间的是 车站的接发列车工作,由( )统一指挥。 CBDC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 有调中转车 B. 无调中转车 C. 货物作业车 D. 非运用车 A. 有调中转 B. 车站货物作业 C. 接入总 D. 发出总 在技术站进行解体的列车称为( ) 。 A. 自编出发列车 B. 到达解体列车 C .无改编中转列车 D .部分改编中转列车 A. 到达解体列车 B. 自编始发列车 C .无改编中转列车 D .部分改编中转列车 A. 送车 B. 取车 C.集结 D .重复解体 )。 车数之比。 )。 )。 A. 站长 B. 运转车间主任 C. 车站调度员 D. 车站值班员

理论力学B考试前辅导资料 题库及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

理论力学B 1只要知道作用在质点上的力,那么质点在任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就完全确定了。()正确答案:错误 2在惯性参考系中,不论初始条件如何变化,只要质点不受力的作用,则该质点应保持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正确答案:正确 3作用于质点上的力越大,质点运动的速度也越大。()正确答案:错误 4牛顿定律适用于任意参考系。()正确答案:错误 5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正确答案:正确 6分力一定小于合力。()正确答案:错误 7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正确答案:正确 8 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重量P成正比,即Fmax = fs P。正确答案:错误 9若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则系统中每个质点的动量必为零。()正确答案:错误 10冲量的量纲与动量的量纲相同。()正确答案:正确 11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与动量矩。()正确答案:错误 12质点系内力所做功之代数和总为零。()正确答案:错误 13如果某质点系的动能很大,则该质点系的动量也很大。()正确答案:错误 14点的牵连速度是动参考系相对于固定参考系的速度。()正确答案:错误 15点的牵连加速度是动参考系相对于固定参考系的加速度。()正确答案:错误 16当牵连运动为平动(移动)时,相对加速度等于相对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正确答案:正确 17力对任一点之矩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轴之矩。()正确答案:正确 18当力与轴共面时,力对该轴之矩等于零。()正确答案:正确 19在空间问题中,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由力偶矩矢决定。()正确答案:正确 20定轴转动刚体上与转动轴平行的任一直线上的各点加速度的大小相等,而且方向也相同。()正确答案:正确 21刚体作平动(移动)时,其上各点的轨迹相同,均为直线。()正确答案:错误 22 刚体作定轴转动时,垂直于转动轴的同一直线上的各点,不但速度的方向相同而且其加速度的方向也相同。()正确答案:正确 23两个作定轴转动的刚体,若其角加速度始终相等,则其转动方程相同。()正确答案:错误 24刚体平动时,若刚体上任一点的运动已知,则其它各点的运动随之确定。()正确答案:正确 25运动学只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物理原因。()正确答案:正确 26在某瞬时,点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都等于零,则该点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正确答案:正确 27已知点运动的轨迹,并且确定了原点,则用弧坐标s(t)可以完全确定动点在轨迹上的位置。()正确答案:正确 1.质点系内力所做功之代数和总为零。()说法错误 2.刚体作平动(移动)时,其上各点的轨迹相同,均为直线。()说法错误 3. 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的大小ν=常数,则其切向加速度at=0. 说法正确 4. 在惯性参考系中,不论初始条件如何变化,只要质点不受力的作用,则该质点应保持静

西南交大习题集(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

第1章概论 一、选择题 1 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A:机械本体B:动力与驱动部分 C:执行机构D: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 2、机电一体化的高性能化一般包含()。 A:高速化B:高精度 C:高效率D:高可靠性。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是()。 A:动力部分B:执行机构 C:控制器D:接口 4.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这一功能的是()。 A:机械本体B:动力部分 C:控制器D:执行机构 二、填空题 1、在未来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呈现,、、,、趋势 三、论述题 举例说明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含义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技术有那些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四、判断题 1.机电一体化系统就是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简单合于一起的系统。 第2章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基础一多项选择题 1.光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A. 机电互补原则 B. 功能优化原则 C. 自动化原则 D. 效益最大原则 E.开放性原则 2.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在时间上对信号进行()处理。 A. 量化处理 B.采样离散化处理 C. 编码处理 D. 调制处理3.PCM是指()。 A. 脉幅调制 B. 脉宽调制 C.脉位调制 D. 脉冲编码调制 4. 经采样后的信息属于()。 A. 数字信号 B.离散化的模拟信号 C. 连续模拟信号 D. 调制信号

5. 数字信号是对时间离散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的。 A. 量化处理 B.采样离散化处理 C. 编码处理 D. 调制处理 三填空题 1.光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和。 2.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所涉及的信号有两类和。 四综合题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特点是什么? 2.论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传输过程。 3.论述模拟信息数字化的基本原理。 第3章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仿真 一、选择题 1. 在机械系统运动学模型建立过程中,惯性力与质量体运动的()成正比,弹簧力与质量体运动的()成正比,阻尼与质量体运动的()成正比。 A.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摩擦 2、电路系统的动态模型建立主要是基于如下定理()。 A:奈奎斯特定理 B:基尔霍夫电压定理 C:欧姆定理D:基尔霍夫电流定理 E:终值定理 3、机械系统动态模型建立主要是基于如下定律()。

铁路行车组织介绍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1.课程定位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由教育部和铁道部共建的重点大学。按照学校“西南交大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交通运输专业以“立足铁路、面向大交通、服务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培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基础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交通运输复合型技术管理和组织指挥人才。 《行车组织》是四川省品牌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最紧密、在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上最关键的课程。本课程站在全局高度,运用系统思想,全面介绍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办法和各种运作过程,系统地阐述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深入讨论各种条件下合理运用技术设备,科学组织运输生产的优化原理及其算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目前是四川省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介绍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车站接发列车、调车工作、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技能,具有合理运用车站各种设备、合理组织车流,编制列车运行图和技术计划,编制车站调车作业计划,组织指挥车站行车工作和列车运行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铁路运输科学研究、铁路运输规划与宏观决策,铁路运输技术管理和组织指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行车组织》是在对铁路运输实行一整套运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既是运营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对运营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车站工作组织; 2.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3.列车运行图及铁路通过能力; 4.铁路枢纽工作组织; 5.铁路运输生产计划; 6.铁路运输调度工作。 各知识模块间以及铁路运输各种生产管理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范文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资料 1. M-N 区段示意图 下行 技术站 中间站 2. 区段技术特征 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 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 4min τ不= 2min τ会= 4m i n τ连=(第一种类型) 2τ连= (第二种类型)

客:1=起t 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 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 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1) 行车量 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 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 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 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 直通列车9对 区段列车4对 摘挂列车1对 (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 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 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10min t 技=。 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 10.M-N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 11. 排空方向 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除罐车外,其它车种卸车后利用装车。不足空车由M 站提供。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次作业答案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 力学C第次作业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6道小题) 1.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图示中的两个力,则刚体处于。 (A) 平衡 (B) 不平衡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作用力的大小等于100N,则其反作用力的大小为。 (A)

(B)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5. 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 (A) 刚体 (B) 变形体 (C) 刚体和变形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图示结构,各杆自重不计,则杆BC是。 (A) 二力杆 (B)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图示作用于三角架的杆AB中点处的铅垂力如果沿其作用线移动到杆BC的中点,那么A、C处支座的约束力的方向。 (A) 不改变 (B) 改变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图示构架ABC中,力作用在销钉C上,则销钉C对杆AC的作用力与销钉C对杆BC的作用力。 (A) 等值、反向、共线

(B) 分别沿AC和BC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 (A) 正确 (B) 不正确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10. 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 图中所画受力图是。 (A) 正确 (B) A处约束力不正确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1. 如图所示,各杆处于平衡,杆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 (A) 正确 (B) A处及B处约束力不正确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2. 如图所示,梁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是。 (A) 正确 (B) B处约束力不正确

西南交大理论力学作业

达朗伯原理作业B 参考解答 1.如题图所示,均质细圆环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C 为质心。圆环在铅垂平面内,可绕位于圆环周缘的光滑固定轴O 转动。圆环于OC 水平时,由静止释放,要求用达朗伯原理求释放瞬时圆环的角加速度及轴承O 的约束力。 解: 将惯性力向质心C 简化,其受力(含惯性力)图见右下。 其中 αα2I I , mr M mr F C == 由动静法得 0 , 0Ox =?=∑F F x r g rmg rF M F M O 2 ,0 , 0)(I IC =?=?+=∑αv 2 , 0 , 0I mg F mg F F F Oy Oy y = ?=?+=∑

2.重物A 质量为m 1,系在绳子上,绳子跨过不计质量的固定滑轮D ,并绕在鼓轮B 上,如题图所示。由于重物下降,带动了轮C ,使它沿水平轨道滚动而不滑动。设鼓轮半径为r ,轮C 的半径为R ,两者固连在一起,总质量为m 2,对于其过质心C 的水平轴的回转半径为ρ 。要求用达朗伯原理求鼓轮B 的角加速度和鼓轮B 所受摩擦力。 解:在定滑轮质量不计的假设下,定滑轮两端绳子拉力相等。受力图(含惯性力)如右下所示 对物块A 对轮C 注意有运动学关系 和 可解得 0 ,011T =?+=∑g m a m F F y 0)( ,0)(0 ,02T S 2T =++?==??=∑∑C C E C x a Rm F R r J M F a m F F αF R a R r R r a C )()(+=+=α2 2ρ m J C =212221)()() (r R m R m r R g m ++++= ραa a 1 A m 2 12222 21S )()()(r R m R m Rr g m m F +++?=ρρ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1次作业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 1次作业,注释如下: 4.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 26道小题) 1.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力是 (A)滑动矢量 (B)自由矢量 (C)定位矢量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力 是 _。 (A)滑动矢量 (B)自由矢量 (C)定位矢量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Fl ?耳,F\ = 一只 图示中的两个力 " F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则刚体处于 (A) 平衡 (B) 不平衡 (C)

6. 图示结构,各杆自重不计,则杆 BC 是。 尺=100N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5.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 。 (A)刚体 (B) 变形体 (C) 刚体和变形体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A) 的大小等于100N ,则其反作用力 (b) 母=—100N (B) (C) 作用力 P

8. (A)二力杆 (B)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F 图示作用于三角架的杆 AB 中点处的铅垂力 如果沿其作用线移动到杆 BC 的中点,那 么A 、C 处支座的约束力的方向 。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A) (B) 不改变 改变 (C)

大学物理(西南交大)作业参考答案5

NO.5 电势、导体与※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参考答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 1.真空中一半径为R 的球面均匀带电Q ,在球心O 处有一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如图所示,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在球内离球心O 距离为r 的P 点处的电势为: (A )r q 04πε; (B )(041 R Q r q +πε; (C )r Q q 04πε+; (D ))(0 41 R q Q r q -+ πε; 参考:电势叠加原理。 [ B ] 2.在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A 的静电场中,将另一 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B 从a 点移动到b ,a 、b 两点距离点电荷A 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如图,则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 (A )(2 101 1Q --; (B )(2 101 14r r qQ -πε; (C ) )(2 1 114r r qQ --πε; (D ) ) (4120r r qQ --πε。 参考:电场力做功=势能的减小量。A=W a -W b =q(U a -U b ) 。 [ C ] 3.某电场的电力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一负电荷从M 点移到N 点,有人根据这个图做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中哪点是正确的? (A )电场强度E M <E N ; (B )电势U M <U N ; (C )电势能W M <W N ; (D )电场力的功A >0。 [ C ] 4.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距离为d (d <R )处,固定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用导线把球壳接地后,再把地线撤去,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点势为: (A )0; (B )d q 4πε; (C )-R q 04πε; (D ))(1 1 40 R d q - πε。 参考:如图,先用高斯定理可知导体内表面电荷为-q ,外表面无电荷(可分析)。虽然内表面电荷分布不均,但到O 点的距离相同,故由电势叠加原理可得。 [ D ] ※5.在半径为R 的球的介质球心处有电荷+Q ,在球面上均匀分布电荷-Q ,则在球内外处的电势分别为: (A )内r Q πε4+,外r Q 04πε-; (B )内r Q πε4+,0; 参考:电势叠加原理。注:原题中ε为ε0 (C )R Q r Q πεπε44-+内 ,0; (D )0,0 。 [ C ] r 2 (-Q)A b r 1 B a (q )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3篇习题解析

第三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A. 列车编组计划 B.列车运行图 C. 技术计划 D. 运输方案 2.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单线运行图上,对向列车的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 B. 在单线运行图上,同向列车的越行必须在车站进行 C. 在双线运行图上,对向列车的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 D. 在双线运行图上,同向列车的越行必须在车站进行 3.在列车运行图上,()的交点即为列车到、发、通过车站的时刻。 A. 横线与竖线 B. 横线与斜线 C. 竖线与斜线 D. 斜线与斜线 4.在列车运行图上,蓝单线加蓝圈表示()。 A. 行包专列B"五定"班列. C. 冷藏列车 D. 路用列车 5.在列车运行图上,列车通过车站的时刻,填写在()。 A. 进站一侧的锐角内 B. 出站一侧的锐角内 C. 进站一侧的钝角内 D. 出站一侧的钝角内 BCBBB 6.在列车运行图上,竖直线表示()。 A. 车站中心线 B. 车站进站信号机 C. 车站出站信号机 D. 时间 7.在列车运行图上,水平线表示()。 A. 车站中心线 B. 车站进站信号机 C. 车站出站信号机 D. 时间 8.在列车运行图上,斜线称为()。 A. 列车运行线 B. 列车出发线 C. 列车到达线 D. 列车通过线 9.某区段的列车运行图为追踪运行图,该区段不可能是()区段。 A. 双线 B. 单线 C. 自动闭塞 D. 半自动闭塞 10.根据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站所查定的区间运行时分称为()。 A. 纯运行时分 B. 纯通过时分

C. 起车附加时分 D. 停车附加时分 DAADA 11.机车担当与基本段相邻两个区段的列车牵引任务,除了需要进折返段整备外,机车 第一次返回基本段所在站不入段,继续牵引列车向前方区段运行,到第二次返回基本段所在的站时,才入段进行整备作业,这种运转交路称为()。 A. 肩回运转交路 B. 半循环运转交路 C. 循环运转交路 D. 环形运转交路 12.机车在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由各项因素组成,其中占时最长的是()。 A. 到达作业 B. 出发作业 C. 出、入段走行 D. 段内整备作业 13.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车站办理必要的作业所需时间,另一 部分是列车通过()所需要的时间。 A. 站间距离 B. 制动距离 C. 进站距离 D. 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离 14.连发间隔时间有两种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第一列车是否在前方站通过 B. 第二列车是否在前方站通过 C. 第一列车是否在后方站通过 D. 第二列车是否在后方站通过 15.在车站办理两列车的到、发、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间隔时间。 A. 列车 B. 到发 C. 会车 D. 车站 BDCDD 16.在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通常需要相隔()闭塞分区。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7.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至少需要相隔()闭塞分区。 A. 一 B. 三 C. 五 D. 七 18.在追踪运行图上,同方向列车的运行以()为间隔。 A. 区段 B. 闭塞分区 C. 站间区间 D. 所间区间 19.能力比较图是将()相比较。 A. 现有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 B. 现有通过能力与最终通过能力 C. 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 D. 设计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

西南交大第三学期机械制造基础主观题作业页

机械制造基础主观题作业 一、主观题(共8道小题) 1. 车外圆时,已知工件转速n=320r/min ,车刀移动速度 vf =64mm/min ,试求切削速度vc ,进给量f ,背吃刀量ap 。已知待加工表面直径100mm, 已加工表面直径94mm. 答: V=1.27m/s f=0.2mm/s a p =3mm 2. 已知下列车刀的主要角度,试画出它们切削部分的示意图。 1)端面车刀:γ0=15° α0=10° κr=45° κr ’=45° 2)切断刀: γ0=10° α0=6° κr=90° κr ’=20° 3)外圆车刀:γ0=15° α0=8° κr=75° κr ’=15° 答: 1) 2)答案略 3)答见书第5页图1-7 3. 实现切削加工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切削运动,刀具材料,刀具角度 4. 列出常见加工方法(车削,钻削,镗削等等)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分别是什么? 答: 5. 刀具常用三种刀具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及碳素工具钢)的特点及适 用条件是什么。 答: 6. 切削三要素包括那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答: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各自定义见书第2,第3页 7. 刀具角度的参考坐标系有哪三个平面组成?如何定义? 答:基面,切削平面,主剖面,定义见第4页。 8. 刀具的基本角度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定义见第4页 二、主观题(共4道小题) 20. 何谓积屑瘤?对切削加工有哪些影响? 答:定义:书20页。 部分积屑瘤粘在 进给量较小,

21. 有一中型车床,主轴转速如图传动,系统实现变速。试列出传动链,并求主轴的最高转速。 答: 第一步:写出从Ⅰ轴至Ⅴ轴的传动链 第二步:计算主轴最高转速196r/min 一、主观题(共10道小题) 1. 试决定下列零件外圆面的加工方案: 1)紫铜小轴,?20h7,Rao.8?m. 2)45钢轴,?50h6, Ra0.2 ?m ,表面淬火HRC40-50 答: 1)粗车-半精车-精车 2)粗车-半精车-表面淬火-粗磨-半精磨-精磨 2. 试决定下列零件的孔的加工方案:1)单件小批量生产中,铸铁齿轮上的孔, ?20H7, Ra1.6 ?m 2)大批大量生产中,铸铁齿轮上的孔, ? 50H7, Ra0.8 ?m 3)高速钢三面两刃铣刀上的孔, ? 27H6, Ra0.2 ?m 4)变速箱箱体(材料为铸铁)上传动轴的轴承孔, ?62J7, Ra0.8 ?m 答: 1)钻孔-扩孔-铰孔 2)拉削 3)思路:钻孔-磨削 4)粗镗-半精镗-精镗 3. 试决定下列零件平面的加工方案:1)单件小批量生产中,机座(铸铁)的底面,L×B=500×300mm, Ra3.2mm 2)成批生产中, 铣床工作台(铸铁)台面, L×B=1250×300mm , Ra1.6 mm 3)大批大量生产中, 发电机连杆(45调质, 217-255HB)侧面, L×B=25×10mm, Ra3.2mm 答: 1)思路:刨削或者铣削 2)思路:铣削 3)思路:拉削 4. 从切削加工的结构工艺性出发,改进下列零件的结构 (1) (2) (3) (4) (5) (6) 答: 1)将孔钻通 2)加退刀槽 3)加肋板 4)加退刀槽 5)加退刀槽 6)加退刀槽 7)左边三个平面可设计为在同一个平面 8)钻工艺孔,以便加工螺纹孔 9)箱体内的孔做得比外面的孔小些 5. 根据零件图制定工艺卡片 答: 6. 根据零件图制定工艺卡片 答: 7. 如何正确选择毛坯的类型?答:铸件:形状复杂的零件 锻件:形状简单,有强度要求的零件 型材:热扎型材:一般精度要求的零件;冷拉型材:精度要求较高的毛坯,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生产之中. 冲压板材:形状较复杂的板型零件. 8. 加工余量的选择有哪些方法? 答:加工余量的选择:经验估计法、查表修正法、分析计算法 9. 精基准的选用原则有哪些? 答:1.基准重合原则 2.基准同一原则 3. 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10.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有哪些? 答: 1.以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2.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3.以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4.多个表面不需要加工时,以不加工表面中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高的为粗基准 5.应尽量平整光滑,保证稳定可靠 6.粗基准只能用一次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篇习题答案

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篇习题答案

作者: 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 1 ?5: BCBBD 6 ?10 : DAADA11 ?15:BDCDD16 ? 20:CCBCB 21 ?25:ABCBD26 ?ADCAB31 ?35:CADBC36 ?40: DBAC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ABCD 3 CDE 4 ACE5ABCDE 6 ABCE7 ABCD8 ABCE 9ABCDE 10 BDE11 BCE12ABCE13 ACE 14 ABCE15 ABDE 16 ABE 17 ABE 18 ACD19ABCD20ABDE 三、名词解释题 1、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在单线区段,来自相对方向的两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2、会车间隔时间:在单线区段,自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时起,至由该站向同一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会车间隔时间。 3、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在自动闭塞区段,一个站间区间内同方向可有两列或以上列车,以闭塞分区间隔运行,成为追踪运行。追踪运行列车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4、限制区间:在整个区段里,运行图周期最大的区间也就是通过能力最小的区间,称为该区段的限制区间。 5、运行图周期:在平行运行图上,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行速度都是相同的,并且上下行方向列车在同一车站上都采用相同的交会方式。任何一个区间的列车运行线,总是以同样的铺画方式一组一组的反复排列的。一组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称为运行图周期。 6、扣除系数:是指因铺画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平行运行图上扣除的货物列车对数或列数。 7、技术速度:是指列车在区段内运行,不包括中间站停站时间,但包括起停车附加时间在内的平均速度。 8、旅行速度:指列车在区段内运行,包括中间站停站时间及起停车附加时间在内的平均速度。 9、输送能力:是指在一定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类型和行车组织方法下,按照机车车辆和乘务人员的现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最多货物吨数。 10、通过能力: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列车组织方法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数或对数。 四、判断分析题 1、错。应为: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或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同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连发间隔时间。 2、错。应为: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的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等于该区段内限制区间的通过能力。 3、错。应为:年度输送能力不仅与平图通过能力有关,而且与列车重量、载重系数等其他因素也有关。 4、错。因为:区间越长可能运行图周期越大,可能会影响区间通过能力的大小。 5、对。 6、错。应为: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基本扣除系数等于一对旅客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与一对货物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之比。 7、错。应为:区间愈均等,运行图铺满程度越高,摘挂列车扣除系数越大。 8、对。 9、错。旅速还包括停站时间。 五、简答题 1、答: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列车运行图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 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