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经济数学分析》教学大纲(2012)汇总

最新1《经济数学分析》教学大纲(2012)汇总
最新1《经济数学分析》教学大纲(2012)汇总

1《经济管理数学分析》教学大纲(2012)

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

《经济管理数学分析》

教学大纲

一、前言

以经典微积分为主体内容的《经济管理数学分析》,是目前经济类专业中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如,金融工程、经济学(基地班),统计学、管理科学等)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并逐步成为这些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本课程选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作为基本教材,并以此为蓝本安排教学章节内容,该教材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其第一版曾荣获全国第一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优秀奖。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约为192(含习题课),分两个学期授课。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极限理论(包括实数完备性的一系列等价命题);(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多元函数微积分学;(4)无穷级数理论(包括反常积分理论和含参量积分理论);(5)微积分学方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其中前三部分主要讲述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一些相关数学原理的严格证明;第(4)部分讲述极限理论在无穷级数、反常积分和含参量积分理论中的深入应用;第(5)部分讲述经济分析中常见的函数,以及极限、导数,定积分和多元函数微分学方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极限和实数完备性理论、定积分理论以及极限理论的各种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大学数学中必要的方法技巧的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微积分学方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可以让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的数量经济方面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特别重视经济数学建模方法的教学与训练,引导学生将数学实验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大纲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学大纲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

实数概述,绝对值与不等式。区间与邻域,确界原理。函数概念,函数的几种表示法,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经济管理中常见的函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成本函数,收益函数,利润函数,生产函数。

重点和难点

1.简要介绍实数性质及绝对值与不等式;

2.重点阐述上、下确界概念及确界原理,这一部分是重点,也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加强理解;

3.在介绍一般函数概念的同时,强调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一般性与特殊性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定义1、2、定理1.1的证明、3定义2选讲,补充经济函数。

第二章数列极限

数列,数列极限的ε-N定义。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序(号)性、迫敛性、四则运算法则。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连续复利问题。

重点和难点

1.简单介绍数列极限概念产生的历史过程,从中看到严格的ε-N定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使学生真正接受高度抽象、形式化的ε-N定义。其次,通过对ε-N定义的剖析和一些典型例题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列极限的ε-N定义,并学会运用它来验证数列极限。

2.在介绍收敛数列的各种性质时,突出强调迫敛性定理是求极限的一种重要方法,并指出用迫敛性求极限时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重要极限:?Skip Record If...?,并注意将一些数列极限转化为上述重要极限形式。

第三章函数极限

函数极限的ε-M定义和ε-δ定义,单侧极限。函数极限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不等式性质、迫敛性、四则运算。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归结原则和柯西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量及其阶的比较;无穷大量及其阶的比较。

重点和难点

1.在介绍各种类型的极限定义之前,先直观描述极限,然后通过深入分析极限的含义,导出极限的严格的形式化的定义。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和两个重要极限,并熟练用于证明或计算函数极限。

第四章函数的连续性

连续性概念,间断点及其分类,在区间上连续的函数。连续函数的性质: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四则运算、复合运算,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反函数的连续性,一致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重点和难点

1.连续性概念、连续函数的性质

2.一致连续性的特征,以及它与连续性之间的重要差别。

教学建议

§1例3、定理4.10、定理4.11选讲。

第五章导数与微分

导数概念:导数的定义(导数、左导数、右导数以及与连续性间关系)。导数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导函数的概念。求导法则:导数的四则运算。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基本求导法则与公式。微分:微分概念。微分的运算法则(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高阶导数及运算。高阶微分。参量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重点和难点问题

1.以曲线的切线、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为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

2.求导法则中着重讲清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链式法则)。

3.微分的计算中应注意介绍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教学建议

定理5.9及其引理可不讲,换用传统的证明方法。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运用选讲。

第六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中值定理:费马定理——预备定理。中值定理(罗尔、拉格朗日、柯西三大中值定理)。导数极限定理。不定式极限:?Skip Record If...?型不定式极限。?Skip Record If...?型不定式极限。其它类型的不定式极限(?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等类型)泰勒定理。带佩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应用(求极限)。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的必要条件。极值的两个充分条件(第三个充分条件可作选讲内容)。最大值与最小值。函数的凸性与拐点的概念。函数凸性的判定。函数作图。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问题

1.着重介绍三大微分中值定理及其证明,它们是利用导数的局部性质推断函数的整体性态的有力工具。

2.以导数为工具在求不定式极限时,应注意洛必达法则成立的条件,以及其它类型间的转化方法。

3.泰勒定理是用多项式近似表示函数并用以进行和近似计算与理论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注意介绍几种估计及麦克劳林公式。

4.利用泰勒公式进行近似计算时,注意与前章用(一阶)微分进行近似计算比较。

5. 注意介绍函数单调性(包括单调区间)的判定方法以及利用单调性证明一些不等式的技巧。

6. 着重介绍函数极值的判定及特定情形下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确定,并介绍它们的应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7. 着重介绍函数凸性的定义及判定方法,并注意介绍它们的应用。

8. 着重介绍经济分析中的几个概念:边际和弹性,掌握常见经济函数的最优化问题。

教学建议

泰勒公式在近似计算中的运用、§5例3?例5选讲,§6简介。补充导数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参考微积分教材)。

第七章实数的一些基本定理

确界与确界存在定理。区间套定理。柯西收敛准则。致密性定理。聚点定理。有限复盖定理。

关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几个定理的严格证明。

重点和难点:

1.本章定理均在单调有界定理的前提下讨论。

2.建议以区间套定理为主要工具证明其他定理。

3.在用关于实数完备性的几个定理证明关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几个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严密推理的能力。

第八章不定积分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基本积分表。线性运算法则。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积分法。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几种无理函数的积分。

重点和难点

1.要让学生明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关系(注意与下一章“原函数存在定理”相呼应),求原函数(与不定积分)运算和求导数(与微分)运算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基本积分公式的本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2.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线性运算法则和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注意基本积分运算的原则与技巧,这是本章的重点。

3.在讲授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数以及几种无理函数的积分法时,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积分技术的一般应用思路和求这几类函数积分的具体技巧。

教学建议

§3中有理函数的积分、无理根式的第2种类型选讲

第九章定积分

从曲边梯形面积与收益问题引出定积分概念。定积分定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了解可积的充要条件和(达布)上和、下和及其性质。定积分的性质:线性运算性质,对区间的可加性、单调性、绝对可积性、积分(第一)中值定理。积分第二中值定理。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原函数存在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重点和难点

1.深刻理解并会应用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变上限的定积分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等重点内容。

2.关于函数可积性的讨论,要求学生了解其思想与方法。

教学建议

§2-§4的定理证明和§3例3选讲。

第十章定积分的应用

平面图形的面积,已知截面面积函数的立体体积,旋转体的体积,曲线的弧长,平均值。补充定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

用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和微元分析法贯穿各种应用问题,通过各种应用加深对积分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用微元分析法解题的程序。

教学建议

将§4的微元法提至本章开始讲解,§2需补充空间解析几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大学英语1》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任意选修 二、教学目的 大学英语是成人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着重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一定的听说能力、较强的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一般技术资料的能力、书写常用专业应用文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词汇 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个专业英语词汇。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 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4.口语 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5.阅读 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6.写作 能就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如填写表格与单证,套写简历、通知、信函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

格式恰当,表达清楚。 7、翻译(英译汉) 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词。 三、开课对象各专业函授(业余)本科学生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210 其中面授:30学时自学:180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学期面授:12学时;自学:72学时】 Unit 1 College Life 1.听与说 Introducing yourself By listening to the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new college students who meet at campus, learn the way to introduce yourself and tell your class your name, your age, where you come from, when you began to learn English and what you like to do on weekends. 2.阅读与探究 For many people, college life is a new experience. They feel excited and at the same time a bit worried. How did you feel whne you first got to the college? Name three things that you felt excited about and three things you felt a bit worried about. Then read the text in detail and make analysis of it. 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 topic sentence. 英语段落的中心思想常用主题句表达。所谓主题句就是概括说明某一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因此,能迅速识别段落的主题句有助于读者很好地理解段落的中心思想。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 3. 写作与创作 Learn to how to write one’s registration form. 4. 文化沙龙 Know the campus culture in western colleges. Unit 2 Study Online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高级英语1》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10413 课程中文名称:高级英语 总学时数:64 学分:3 适用专业:英语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学生原有英语水平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题材力求多样化,使学生能接触不同文体,吸收较广泛的知识。 学生以阅读和练习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主要包括内容理解、词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义及使用的练习、修辞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口笔头复用,使学生能对口笔两方面所学的内容灵活运用。最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解释文章中的难句、要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评述能力,能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同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 二、教学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选用内容及题材富有多样化,不同文体的课文,旨在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汉互译能力和作品赏析能力、吸收广泛的知识。学生借助词典和其他工具书,通过独立工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增加文化知识,尤其是英、美等国的背景和文化知识,使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高级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能够从口、笔两个方面对所学内容灵活应用。 (2)思维能力:学生在通过本课程学习后,达到能用目的语进行符合交际要

(完整版)新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编号:044100139 学时:30 学分:2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开课系部:商学系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日

一、课程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该专业的整个培养计划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管理类以及外语类专业的选修课程,有助于培养管理类专业以及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研究国际商品、服务以及技术流动模式及具体贸易流程的课程,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流程以及国际商务磋商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和世界对外贸易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熟练掌握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及国际商务合同洽谈及签订的必要事项,从而为培养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研究与外贸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知识,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学生的认真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国际协调的主要规则,了解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主要条款及其内容;熟悉商品跨越国界进行交换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通过相应的出口仿真模拟的实践教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业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国际贸易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及术语。 3.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相关概念 4.教学建议: 建议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后案例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 第三节保护贸易政策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了解自由贸易政策以及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历程。 3.教学重点难点: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4.教学建议: 建议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后案例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ENGLISH 执笔者:吴勇 审核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年10月 二、课程简述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开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第一学期修读《大学英语1》,第二学期修读《大学英语2》,第三学期修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第四学期修读《大学英语(学术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48学时,3学分,两学期合计96学时,6学分,四学期合计192学时,12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

际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及语法知识,书面和口语表达具备一定的语篇组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近或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8级水平,少数学生超过8级以上水平。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用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及专门用途英语能力(学习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为此,在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和外语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语言能力和个人发展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注意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高级英语(选修)》教学大纲 (2)

《高级英语(选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高级英语(选修) 二、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2学时,总学时数:34学时 四、学分:2分 五、开课时间:第5--6 学期 六、开课专业:非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八、教学目的:高级英语(选修)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与大学英语性质相同。它是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翻译能力的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法律、宗教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每课后都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问题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其宗旨是通过课文的阅读分析及理解,技巧的传授与操练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加快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学、文化的了解,并且鼓励学生课后广泛地有针对性地阅读,扩大知识面。 九、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四类: 1.为汲取信息而预读 提供预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A寻找答案。 提供课文注释,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 2.为求阅读效果、掌握及扩大信息而精读 教师讲解词、句的结构知识,提高学生认、辩、猜词的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讲解谋篇布局、修辞问题、比喻手段等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 3.为提高综合能力而操练 在语言训练上,以课文A为重点,进行朗读、翻译、讨论、完成课后练习等,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4.为训练语言敏感力而泛读、泛听、泛看、 学生课后阅读课文B;课堂欣赏英文名著名片 十、教学时间安排:

2012年度保定市青少年宫爵士鼓教学大纲

2012年度保定市青少年宫爵士鼓教学大纲 一、初级教程(半年至一年) 1、认识爵士鼓 2、坐姿与握槌 3、鼓槌的挥动及鼓槌的控制( Down、Up、Tap、Full ) 4、节拍训练 5、基础音符学习 6、基础打击训练(单击、双击) 7、四肢协调性开发初级训练 8、培养学员在学习中对架子鼓的热爱 9、休止符学习 10、基础节奏型学习 11、基础填充训练(加花) 12、乐句及乐段训练 13、爵士鼓在音乐中的应用 14、乐曲演奏(4-6首) 15、力度记号训练 16、重音训练 17、学完《全国小军鼓、爵士鼓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一至二级内容 18、独奏(SOLO)训练 二、中级教程 1、基本功训练 2、音符学习 3、槌法训练( 双跳) 4、学习完《全国小军鼓、爵士鼓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三至五级内容 5、熟练掌握(复合跳及重音训练、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的重音训练、六连音、前半拍三连音、后半拍三连音训练) 6、音符的发展训练 7、四肢协调性开发中级训练 8、节奏型训练 9、即兴演奏(和其它乐器配合)

10、双踩初级训练 11、填充发展训练 12、装饰音(倚音)学习 13、综合技巧应用 14、掌握一些音乐风格的节奏 15、独奏(SOLO)训练 16、演奏乐曲(4-6首) 三、高级教程 1、四肢独立训练 2、基本功结合应用训练 3、滚奏技巧训练及高级应用 4、多点组合移位训练 5、复合跳移位训练 6、装饰音(倚音)拓展训练 7、独奏(SOLO)高级研究 8、多节奏对位训练(2对3、3对4、4对5等) 9、奇数节奏分析(5拍节奏、7拍节奏、9拍节奏等) 10、音乐曲风分析 11、各种音乐风格学习及节奏的运用(Rock、Funk、Latin 、Reggae、Jazz)等 12、节奏的创作,形成个性化演奏特点 13、个性音乐风格建立 四、月度教学计划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一) 学分: 3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填写)如果有课内实验学时,在大纲后面接着编写一份(课内)实验大纲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中英语或预备级教程 适用专业:全校普通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大学外语教学部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课程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语音、语法、句法和结构等特征;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一些基本的人文、地理、习俗和经典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语言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高级英语1》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1》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 课程代码:H131025 中文名称:高级英语1 英文名称:Advanced English 1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预修课程:基础英语、英语泛读、语法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 《高级英语1》是英语专业本科高级阶段(第五学期)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该门课是低年级基础英语课程的延伸和发展,其重点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表达与交流思想;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评述能力,能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学生能用辞典和其它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文化以及背景知识方面的难点,增加文化知识,尤其是英语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更好地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基础英语、英语阅读和英语语法,这些课程的学习是学好高级英语的前提和基础,高级英语是这些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如下形式:学生根据教学指令完成书上所规定的任务;教师进行讲解活动;学生一对一对地讨论和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活动;一人对全班或小组之间开展活动;小组对小组之间开展活动;如果有平行班,可以进行班级对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和活动。活动的组合应该经常变动,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接触其他学生的机会。教学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如下因素:是否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目的和要求;是否对任务的难度进行了调整;是否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在任务过程中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及时的支持(如解释语言、提供语言形式、澄清思路等)。本课程的教学可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时分配

2012.4.20经管专业教学大纲(李锦秀发)2012420123222120124201603551

《工程识图》教学大纲 ( 6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的基本构造以及市政施工图的识读方法,掌握相应的规范、标准和制图原理,认识实际图样,为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学习投影法的基本理论,理解工程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2.了解市政工程施工图的基本图例。 3.掌握阅读市政工程图样及标准图册。 4.熟悉市政工程施工图的基本内容。 5.具有识读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绪论 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用途,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工程制图的发展概况。 2. 制图标准 (1) 课程内容: 1)图纸规格:图纸幅面、图框线、标题栏、会签栏; 2)图线:图线种类、图线交接的画法; 3)字体:长仿宋体字、数字和拼音字母书写方法; 4) 比例: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制图中常用的比例及表示方法; 5) 尺寸注法: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标注方法。坡度、斜度的标注。 (2)教学要求: 1) 了解图纸的幅面的大小、图框线、标题栏; 2)掌握图线的种类和用途; 3)了解所用字体和比例的用法; 4)掌握各种图形尺寸标注的方法; 3. 识图的基本知识 (1) 课程内容: 1)投影的基本知识; 2)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4)理解画三面投影图。 (2)教学要求: 1)了解投影的形成,投影法的概念,投影的分类;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3)掌握形体的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4.立体的投影 (1) 课程内容: 1)基本体的投影:平面立体(棱柱、棱锥、)的三面投影,曲面体(圆柱、圆锥、)的三面投影图; 2)组合体的投影: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方法和读图。 (2)教学要求: 1)掌握基本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了解画基本体三面投影图的方法。 2)掌握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及阅读形体三面投影图。了解组合体画图和读图的方法。 5.轴测投影: (1) 课程内容: 1)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投影的形成、种类及特点,轴向缩短系数及 轴间角。 2)正等测图的画法。 3)正面斜轴测,水平斜轴测的画法。 4)轴测投影类型的选择;圆的轴测投影画法。 (2)教学要求: 1)理解轴测投影的形成、种类及特点,轴向缩短系数及轴间角。 2)掌握正等测图的绘制; 3)掌握正面斜轴测,水平斜轴测的画法; 4)了解轴测投影类型的选择;圆的轴测投影画法。 6.剖面图与断面图: (1) 课程内容: 1)剖面图:剖面图的画法及标注,剖面图的剖切方法及种类; 2)断面图: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2)教学要求: 1)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及标注,剖面图的剖切方法及种类; 2)理解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掌握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7.道路工程图 (1)课程内容: 1) 道路工程图的内容与特点; 2) 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3)公路路线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2)教学要求: 1)了解道路工程图的内容与特点; 2)掌握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和各图的阅读; 3)掌握公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和阅读 8.桥梁和涵洞工程图 (1)课程内容: 1)桥梁工程图的特点、组成; 2)桥梁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3)钢筋混凝土构件结构图的特点和组成;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 课程学时: 开设学期:第一至第四学期 适用对象:非英语专业大专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应用技能为先,融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国际化、大众化、人本化”,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特别是国际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教学模式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为主转变为以听懂为主、以实用为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使教学对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水平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具有较高的听、说、写、译能力和较强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使英语成为学生交流专业信息、发挥专业特长的有力工具,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用英语作为工具直接开展工作。大学英语教学应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提供除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的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2.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5220308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总144学时;4学时/周 学分:8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院(系):国际关系学院、翻译学院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训练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干课程,是语言学、文学、高级听力、高级写作的重要支撑。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情感、中西文化、哲学、文学、社会、教育、经济、政治、语言、环境等不同话题文章和拓展阅读材料,系统地讲授和讨论各类文体和话题的英语佳作的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能较系统地掌握英文修辞知识、基本逻辑和谋篇布局方法,提高阅读赏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通识知识框架,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文体不同、话题广泛的英文文章和拓展材料,以期从把握语言特点、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深化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同时,通过不同话题的探讨,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通识知识框架,培养的概括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人文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以下各单元的Section A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Section B作为拓展课及讨论课的内容。 Unit 1 Emotion(1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富有生活趣味和人生哲理的散文,反思自己的人生及情感体验,提高对人生的感性认识。把握叙事和论辩的艺术和策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内容: Section A The Woman in the Kitchen

张杰写作教学大纲2012年122

《秘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32200030; 132200070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专科 学时学分:第一学期32学时2学分;第二学期40学时2.5学分 所需先修课: 编写单位:中文系 编写人:张杰 审定人:强月霞 编写时间:2012年8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秘书写作是中文系文秘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融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训练为一体,是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文学科之一。 本课程包括十七章涉及到基础知识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商务文书四大模块,主要讲授应用文书的写作要素、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以及行政机关、事务、商务文书的基础知识及各具体文种的实训案例、写作格式及写作要求。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应用文体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其在掌握各体文种知识的同时,获得实用文写作技能技巧,达到三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写作水平。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具备较好的写作基本功和文体感,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秘书“办文”能力的需求。 3.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学期教学重点是应用文书的要素、表达方式以及事务文书、新闻等文种的基础知识和写法要求;教学难点则是对写作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第二学期教学重点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商务文书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是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在写作实践中的应用。 4、考核方式

本课程第一学期是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平时成绩按30﹪,期末成绩按70﹪计入总评成绩。第二学期是考查课,平时成绩按30﹪,期末成绩按70﹪计入总评成绩。 5、学时分配表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一学期 表2 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二学期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最新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教学大纲2018

综合英语 1 Comprehensive English1 【学分】4 【学时】64 【编写】袁邦照【审核】程莹 (一)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是本科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整个基础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奠基作用。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语音、语法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主要教学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口笔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词汇、语法、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接受英语专业高年级教育打下全面的牢固的基础。本课程以课文教学为中心,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启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并逐步形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 1.改变观念: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大学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引导学生改变应试学习的观点,逐步树立“To know English is to speak English.”的观念。 2.语音:通过一对一纠音练习,语音模仿秀等,整顿学生的语音面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3.词汇和语法:盘活中学所学语法和词汇,使之成为语言交际的实际技能。认知词汇3000-4000个(其中含中学已学2 000个),熟用其中1600-18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听力:能在15分钟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的材料(词数120左右,念四遍,第一、四遍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第二、三遍根据意群停顿),错误率不超过8%。要求学生每天收听CRI及VOA的Special English。熟悉新闻广播的特点和语速。 4.口语:能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复述课文;能用英语正确表达所学的功能意念,以达到实际交流运用的目的。 5.阅读和写作:能读懂词汇量为2000-2500的浅易材料及简易读物,阅读速度每分钟60-80个词,理解基本正确,能抓住中心大意。对重点句子能够释义。学会初步使用“英英”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