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发展史
精神疾病概论

八、其他抗抑郁药 噻奈普汀:结构上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并 不同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药理 作用,可增加突触前5-HT的再摄取,增加囊泡中 5-HT的贮存,且改变其活性,突触间隙5-HT浓度 减少,而对5-HT的合成及突触前膜的释放无影响。 草药 :圣约翰草(St. John's Wort)提取物为一种 天然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素,其药理 作用机制复杂,对中枢5-HT及NE均有作用。
抗抑郁药物
一、传统抗抑郁药 -MAOI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主要有异丙肼、苯乙肼、苯环丙胺等药。与富含酪 胺的食物如奶酪、酵母、鸡肝、酒类等合用时可发生高 血压危象,一般不应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 近几年研制出新型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 (RIMA s),克服了非选择性、非可逆性MAOI的高血 压危象、肝脏毒性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缺点。 代表药物为吗氯贝胺(moclobemide)。
•
抗焦虑药物
• 苯二氮卓类:①抗焦虑;②镇静催眠;③抗惊厥; ④骨骼肌松弛。 短效(三唑仑)、中效(奥沙西泮、劳拉西 泮 )及长效(地西泮、氯氮卓 ) • 丁螺环酮:非苯二氮卓类新型抗焦虑药物,系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通常剂量下没有明显的 镇静、催眠、肌肉松弛作用,也无依赖性报道。 主要适用于广泛性焦虑症,还可用于伴有焦虑症 状的强迫症、酒精依赖、冲动攻击行为以及抑郁 症。 •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
精神疾病分类
• DSM-5 • ICD-10 • CCMD-3
多轴诊断
• • • • • 轴1 轴2 轴3 轴4 轴5
• 重性 • 轻性
精神疾病的治疗
• • • • •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 特殊治疗:电痉挛治疗,胰岛素治疗(休克/昏 迷治疗,低血糖治疗),内分泌(激素)治疗
《精神病学发展史》课件

其他疗法
新药研发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还有电抽搐 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疗法可供选 择。
针对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科研人员正在 不断探索新的药物治疗靶点,以期开发出 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06 结论
精神病学发展史的启示
精神病学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经历了从古代的禁闭和惩罚到现代的科学治疗 和人文关怀的转变。
神经生物学机制
精神疾病的发生与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方面的异 常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因 素也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针对不同精神疾病的症状,开发出各种新 型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 位,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等。
放血和驱魔
中世纪医生采用放血和驱魔等治疗方 法,但这些方法缺乏科学依据,对患 者造成伤害。
近代早期的精神病学观念
疯人院的出现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疯人院开始出现,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一定程度 的庇护和治疗。
医学科学的进步
近代早期医学科学的进步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观念产生了影响,如法国医生皮 内尔提出精神疾病的生物学病因。
古代文明的精神病学观念
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和医生 开始关注精神疾病,希波克拉底 等提出了一些关于精神疾病的观 点和治疗方法。
古代印度和中国
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医学文献中也 记载了一些关于精神疾病的描述 和治疗方法,如印度吠陀医学和 中医的针灸等。
中世纪的精神病学观念
宗教影响
中世纪时期,宗教对精神疾病的治疗 和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教会机 构开始提供精神疾病患者庇护和治疗 。
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发展史

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发展史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多个重要时期和里程碑事件。
下面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背景介绍、疾病概况、发展历程和现状展望。
背景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我国开始引进和发展现代精神病学。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建立了第一家精神病医院,标志着我国现代精神病学的初步建立。
疾病概况我国现代精神病学涵盖了各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例如,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抑郁症则是一种以心情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性疾病,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
焦虑症则是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心理性疾病,常常伴有失眠、头痛、心慌等症状。
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在理论、实践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在理论上,我国精神病学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在实践上,我国精神病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
我国还积极推广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在研究方面,我国精神病学界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方法,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如痴呆、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现和治疗。
现状展望目前,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精神病学界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研究创新,以提高精神病学的整体水平。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精神病学界将进一步探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和应用,深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理论指导。
精神病学发展史

古代文明:
史前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公元前400年—公元476年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
价值观:英雄史观
古希腊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
医学之萌芽始于西元前四世纪,大约在公元前5~4世纪,已有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是科学医学的奠基人,也被尊崇为精神病学之父。他是一位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主张精神疾患有如其他身体疾患一般,因自然因素所致,同样需要医疗处置,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他创立四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痰四种液体,就像自然界存在的火、土、空气和水一样。四种体液平衡则为健康,如果不调和,其中某一种过多或过少,或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衡,人就生病,即会呈现如谵妄、忧郁等精神症状,且对应癫痫、歇斯底里症等。比如抑郁症就是由于过多的黑胆汁进入脑内,破坏了脑的活动所引起的。
随着基础医学,如大脑解剖学、生理和病理学的发展以及临床资料的积累,德国的格里辛格在1845年发表专著,极力主张精神疾病是器质性脑病变的结果,是器质性病因论的代表人物。
1845年第一本有关精神疾病的教科书问世。
现代
时间:20世纪
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
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
个人中心主义
进步论
先锋精神/新之崇拜
《内经》与《难经》同被公认为先秦时代的两大医学书籍,也是中医理论最古老的史籍渊源,讲究阴阳二界和五行学说。《难经》沿用《内经》的分类,并提出:“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的看法,为区别癫与狂提供了根据。
神经病学发展简史和现状

神经病学发展简史和现状发表者:王祥2216人已访问一、国外神经病学发展简史和现状1、神经病学发展史神经病学是一门古老的临床学科,几乎伴随医学的产生而产生。
早在公元前十七世纪,最早的医学文献——埃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Edwin Smith Papyrus)——就已经详细描述了颅骨结构、脑膜、脑的外表面、脑脊液以及颅内压的波动情况。
在此后的许多其他手稿中也有大量关于神经系统征象的描述,如苏美人在一个浅浮雕中描述了一头狮子在被箭击中背部后出现下肢瘫痪,埃及人则描述了人在脊髓横断后的表现。
这是人类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开端。
但是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由于宗教的束缚,医学包括神经病学发展相对停滞。
现代神经病学发展开始于十六世纪。
Vesalius(1514-1564)详细描述了大脑以及其他部位的解剖。
Thomas Willis (1621—1675)分别于1664年和1676年发表了《脑的解剖》和《大脑病理》。
他对脑底动脉环的描述使该环以他的名字命名至今,他对反射和定位的一些模糊的观点是对脑的功能的最早的认识,此外,他还描述了癫痫、中风和偏瘫等神经病学征象。
在他的文献中,神经病学(neurology)这个名词被首次使用。
十九世纪,显微技术的应用使神经病学的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Purkinje (1787-1869)在1837年首先描述了神经元的形态,此后Golgi和Cajal等发现了神经细胞的分支和突触。
Luigi Galvani (1737-1798)发现电刺激神经后可引起肌肉收缩,Charles Bell (1774-1842)和Francois Magendie (1783-1855 )则发现脊髓前角和运动有关而后角则与感觉有关,此后在许多神经病学家的努力下,神经系统的功能定位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随着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实验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并将神经病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精神病学发展史

• 精神病学是古老医学的一部分,由于他的 复杂性,历史背景与科学发展的限制落后 于其他医学。现代精神病学发展只有1-2百 年历史。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影响 • 精神病学(Psychiatria)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灵魂
之意,iatria治疗之意,即治疗灵魂。 • 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77 B.C.)科
• 脑电图、脑电位分布图、脑诱发电位、脑 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脑磁共精神分裂症为例对现代精神 病学进行介绍
• 我国现代及精神病学发展史
• 100年的历史, 又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即 1949年以前和以后, 各占约50年的时间。
谢 谢!
学的医学奠基人,精神病学之父。提出体液说,血液 粘 液 黄胆汁 黑胆汁,对应火 土 空气 水。抑郁黑胆汁过多。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认为心脏是精神发 源地。 • 中医公元前3-2世纪,《内经》把人的精神活动归于心神, 还统管五脏六府。 《素问》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 悲忧恐。 七情内伤说,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 惊恐伤肾。
4).老年精神病学(geriatricpsychiatry) • 5).司法精神病学(forensicpsychiatry) • 6).联络-会诊精神病学
(liaisonconsultationpsychiatry)
• 7).精神病流行病学(psychiatryepidemiology) • 8).社会精神病学(socialpsyhiatry) • 9).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psychiatry) • 10).职业精神病学(occupationpsyhiatry) • 11).成瘾精神病学(addictionpsychiatry) • 12).精神卫生
精神医学历史

精神医学历史一、概述精神医学是研究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精神医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从古代的巫术和迷信到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治疗手段。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介绍精神医学的历史发展。
二、古代与中世纪古代文明中的精神疾病常被认为是神灵或恶魔的入侵,因此治疗方法主要是宗教仪式和祈祷。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将精神疾病与身体疾病联系起来,认为它们是由于体液的不平衡导致的。
中世纪的欧洲,精神病患者被认为是被魔鬼附身的受害者,因此受到严重的歧视和迫害。
他们经常被关在不人道的条件下,并受到酷刑和惩罚。
在这个时期,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法,只有极端的镇压。
三、启蒙时代随着启蒙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对精神疾病进行更理性的探索。
法国医生皮内尔在18世纪提出了精神疾病与脑部病变有关的理论。
他的观点开创了精神病理学的先河,成为现代精神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19世纪初,美国的贝教授提出了“精神病理学”的概念,即通过对心理和行为的观察来理解精神疾病。
这种方法开创了精神病学的研究方法,并被称为“现代精神医学之父”。
四、精神病院的建立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建立专门的精神病院,以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和护理。
英国的贝塞尔病院是第一家采用人道主义治疗方法的精神病院,患者被视为病人而非犯人。
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学,该学说认为潜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精神分析学为精神医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五、药物治疗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精神药物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使精神医学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氯丙嗪和锂盐等药物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并减少了住院时间。
精神病的药物治疗成为主流,许多精神病患者能够回到社会生活中。
六、精神医学的综合治疗随着对精神疾病的理解逐渐深入,精神医学开始发展出综合治疗的概念,即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相结合。
中南大学精神病学课程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建设目标

辈教师 长 期不懈 的努 力 的结果 。本 课程 7 0年前
从 耶鲁大 学和 盘托 来 ,由我 国现 代 精神病 学 的创始
人之 一 、国家一级 教授 、原湘雅 医学 院老院 长凌敏 猷先 生创 建于 1 3 9 4年 。1 5 9 1年 成 为卫 生部 精神病 学 高级师 资培 训基 地 。 9 6年 开始 招 收副博 士研 究 15
解其发展现状与建设 目 标。
一
、
精 神病 学课 程 的发 展历程
我 校 的“ 神病 学” 精 课程 教学从 上 世纪 3 0年代 初 开始 ,归 纳起来 历经 了起 步 阶段 、发展阶 段 、充 实提 高阶段 ,发 展至 现阶段 已有 7 0余 年 的历 史 。
()现 阶段 :2 0 三校合 并后 ,为 了适应 中 4 0 0年 南大 学 学生 范 围广 、 门类层 次 多 的特 点 ,“ 神病 精
中南大 学“ 精神 病 学” 程于 2 0 课 0 5年荣 获本专 业 唯一 的“ 国家精 品课程 ” 。获此 殊 荣 ,是本 课程老
一
神经 精神 病 学教研 组 ,还受 卫生 部委托 开 设 了全 国
神经 精神 科 高级 师 资培训 班和 高级 师资进 修班 ,受
训人 员 日后都 成 为我 国神 经精 神领 域 的中坚力量 。 6 0年代 精神 病 学教研 室 分立 出来 ,《 神病 学》作 精
维普资讯
第9 卷第 1 期
20 年 1 07 月
湖南 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 u n l f o il ce c f o r a c a i n eo n n M e ia n v r i o S S Hu a d c l i e st u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病人超1600万,多数家 庭一贫如洗。包括抑郁、神经功能官能症、 饮酒障碍等在内的成人精神障碍患病率大 约在16%至17%左右。
一、“精神病学”的起源 psychiatry
精神病学一词,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灵魂, iatria则为治疗之意。古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 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 大约在公元前5~4世纪, 已有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
二、精神病学的发展
1.古代文明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是
5、现代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 在精神病学的 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19世纪中期,德国精神病学者克雷丕林 (Kraepelin, 1856-1926)成为现代精神病 学的奠基人。
同时期的弗洛伊德(Freud, 1856-1939) 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 (Kraepelin,1856-1926)
DALYs指因死亡或残疾而丧失的健康生命 年数。通过权重来表示不同疾病所致残疾 的严重性。
精神疾病在全球疾病负担中的排名(DALYs)
疾病名称 抑郁症
酒精中毒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痴呆 药物依赖 惊恐障碍
强迫症
1999年 4 17 22 18 33 41 44 28
2004年 3 17 24 29 34 40 48 57
给精神病人“驱鬼”
给 精 神 病 人 “ 驱 鬼 ”
3、文艺复兴
在文艺复兴时期,精神病人的境遇稍有一 些好转。驱逐和禁闭是最普遍被采取的对 待精神病人的方式。欧洲各城市的市政当 局都企图把精神病人遣送出自己的管界。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曾指出欧洲还发生过把精神病人送上“愚 人船”,使其远走他方的情况。但驱逐并不 能彻底解决问题。一些城市聚集了大量的 精神病人,其中相当多的是被商人和水手 从其他地方带来的。
■时间线-疗法■
药 物 巴豆油 疗 鸦片 法
藜芦
吗啡、莨菪、阿扑吗啡
氮丙嗪
↑
溴化物→巴比妥盐
生物碱 镇定药&安眠药
↑ 持久睡眠
锂剂 休克/昏迷
↓
水合氮醛
家庭看护
↓
丙咪嗪
胰岛素、家米特庭拉看唑护
电休克惊厥
百忧解
治疗性收容院
社区疗法
日课治疗、道德/心理治疗、放血、沐浴、
按摩、点击、灌肠、轻泻疗法
精神分析
被称为“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
他以临床观察为基础,以病因 学为根据,提出了疾病分类学 原则。他总结了前人的观察研 究的成果,确定了早发性痴呆 及躁狂抑郁症和脑器质性痴呆 的区别,从临床和病理解剖的 观点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为 以后的生物精神病学奠定了基 础。
瑞士的精神病学家布 鲁勒尔(Bleuler, 1857-1939)在1911 年提出“精神分裂症” 的病名,取代了克雷 丕林的“早发性痴 呆”,迄今已为世界 精神病学界所接受。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从业人员严重短缺。 注册精神科医师只有2.05万人,护士3万人。 平均10万人中有1.5名精神科医生、2.2名护 士,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名精神科医生、13 名护士。
第三章 展望
一、精神障碍与疾病负担
1993年,哈佛大学会共卫生学院与世界银 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对于全 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 进行了评估,引入了残伤调整生命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来 量化疾病负担。
温泉疗法(水疗院)
发热
家庭看护
疗法
17
18
00
00
19
脑叶
00
切除
20 33 00
我国的精神病学发展
我国精神病学发展较慢,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精神 疾病医疗机构不到10所,从事精神疾病诊治的专 科医生不到100人,床位不足1000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开始 快速发展,不仅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大量增加, 且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亦显著提高。
有人认为,21世纪是“脑”的世纪。
脑科学研究应包括“认识脑”、“保护脑” 及“创造脑”三个层次。
“认识脑”就是要揭示脑功能的本质; “保护脑”就是要预防和治疗脑疾病;
“创造脑”就是要发挥人脑的潜在能力,开发 具备人脑特点的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机。
2001年WHO报告的主题是“精神卫生:新 的认识、新的希望。希望提高社会对精神 卫生的重要性和精神障碍所致负担的认识, 便人们正确了解精神障碍对人类、社会及 经济的影响,消除对精神障碍的偏见和歧 视。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 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 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 疗、预防以及康复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精神病学的发展史
一、“精神病学”的起源 二、精神病学的发展 1、古代文明 2、中世纪 3、文艺复兴 4、近代:理性主义时期 5、现代
盖伦(Galen ,公元130-200 )
是罗马时代著名的医生,他继 承了希波克拉底的观点,对抑 郁症的不同类型进行了描述, 主张切开静脉,放出过多的黑 胆汁进行治疗。
2、中世纪宗教和神学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
公元3世纪后,古罗马文化逐渐衰落。中世纪的西 欧医学已沦为宗教和神学的附庸,出现了严重的 退步。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因而被送进寺 院,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期出现了许多研究魔鬼与精神症状关系的“专 著”。中世纪末叶,精神病人的境遇更为凄惨, 比如他们的躯体被烙铁烧炙,舌头被长针穿刺, 理由是必须要用苦刑来驱除躲藏在他们躯体内部 的魔鬼。美其名曰:惩罚其肉体,拯救其灵魂。
有些收容所以营利为目的,将精神病人像稀 有动物一样展览,或者让精神病人表演舞蹈 和杂技。有危险性的精神病人会受到严酷 的约束,有的被戴上手铐、脚镣,有的被捆 绑,有的脖子上也被套上铁环,有的被关 入兽笼。
4、近代:理性主义时期
17世纪以后,工业革命开始高涨,资产阶级兴起, 科学有很大进步,医学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18世纪的西欧对精神病学来说是一个转折点,精 神病才看作是一类需要治疗的疾病,精神病人是 社会上的成员。
科学医学的奠基人,也被尊崇为精神病学之父。他是一位 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他认为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提出了 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他认为人体内存在四种基本体液 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就像自然界存在的火、 土、空气和水一样。四种体液平衡则为健康,如果其中某 一种过多或过少,或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衡,人就生病。 比如抑郁症就是由于过多的黑胆汁进入脑内,破坏了脑的 活动所引起的。
Hale Waihona Puke “此时,疯癫开始被列为城市的问题。”这些城市 不得不把这些漂泊的精神病人送入已有的和新建 的收容所。在17世纪,欧洲各国建立了为数众多 的收容所,用于禁闭精神病人和精神正常的无业 者、流浪者,以防止他们犯罪滋事。但是,对于 精神病人而言,禁闭没有任何益处。他们不被视为 病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护理,甚至不被视为人。 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死亡时有发生。
精神病学发展史
第一章 什么是精神病学 第二章 精神病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 展望
第一章 什么是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的概念 首先简要的说明下什么是精神病,犯病时大脑机
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如思维 混乱,情感失常等等,这就是广义上说定义的精 神病。
第一章 什么是精神病学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 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等 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国家级的《精神卫生法》2013年5月1日正 式实行。
可以预计,我国的精神卫生相关工作将会 有大发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脑科 学的可持续发展,给精神医学的发展带来 了机遇和希望。
精神病学的泰斗雅斯贝斯(K.Jaspers, 1883—1969) 曾经说过,研究极端是理解 常态的钥匙。所以,从研究两极起步,而 将服务全体作为最终目标。顾此不会失彼, 充实只能提高。
弗洛伊德(Freud, 1856-1939)创立精 神分析理论,扩展了 从病理心理领域来探 讨某些精神障碍的病 因,并寻求治疗的途 径。
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Pavlov, 1849-1936),主要 从事高级神经活动生 理学研究,在大量实 验室研究基础上,建 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对精神病学有很大的 贡献。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比奈尔(Pinel,17541826)是第一个被任命当“疯人院”院长的医生, 他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锁和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 神病人,把“疯人院”变成医院,进行了有历史 意义的革命,为后来的精神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菲利普·比奈尔视察脱离枷锁后的拉·撒勒贝特依艾河医院病人, 这个医院是他直接管理的。普桑、比柰尔、突克所带领的运动 叫道德治疗法,这种方法在18、19世纪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