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合集下载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
2.线条绘画创作步骤。
3.学生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运用线条描绘你喜欢的场景或物品。
2.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线条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线条绘画的技巧。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美术元素,如色彩、形状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线条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线条图片、绘画作品等。
学具:铅笔、橡皮、绘画纸、水彩笔等。
二、课堂练习中学生创作的过程和作品点评
(1)创作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绘画习惯、线条运用和创作思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提炼线条、构图布局等方面进行创作。
(2)作品点评:点评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优点,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点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线条的流畅性和美感;
(2)示范过程: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应注重讲解绘画步骤,让学生了解线条绘画的基本流程。同时,教师还需强调线条的流畅性和美感,引导学生关注线条在作品中的表现力。
(3)指导方法:在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应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线条绘画的技巧。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练习(10分钟)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

2024年《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

2024年《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

2024年《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章《形状与线条的世界》中的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线条》。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线的基本概念、线条的分类、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线条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了解线条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学会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线条的分类、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线条画作品。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线条?它们有什么作用?”2. 基本概念学习(10分钟)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讲解线条的分类(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及其特点。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教室内的线条,并尝试用画笔描绘出来。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线条画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表达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线条画创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线条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线条》2. 内容:线条的基本概念线条的分类与特点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线条画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线条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2. 答案要求:画面中至少包含3种不同类型的线条,表现出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但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存在线条运用不熟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线条,尝试用线条记录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环节中,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线条并尝试描绘。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课《我们身边的线条》。

本课内容详细介绍了线条的种类、特点以及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线条的定义、线条的分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线条的排列组合以及线条在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线条的观察、感知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条的组合运用及在生活中的观察。

教学重点: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材、实物展示(线条作品、生活图片等)。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线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0分钟)(1)介绍线条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

(2)讲解线条在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15分钟)(1)教师示范:以直线、曲线为例,展示线条的组合运用。

(2)学生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

4. 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有关线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6.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线条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线条》2. 内容:(1)线条的定义、种类及特点(2)线条在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线条的组合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线条描绘一个你喜欢的场景或物品。

2. 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运用所学线条知识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024年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2024年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2024年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形状与线条》,详细内容为“我们身边的线条”。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种类,掌握线条的表现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线条,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条的表现方法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示例作品。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幅线条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线条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线条的种类(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教师示范线条的表现方法,并讲解其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

3. 实践环节(10分钟)(1)教师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教室内的线条,选择一种进行创作。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评价作品,引导学生从线条的种类、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 线条的表现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

3. 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身边的线条”为主题,创作一幅线条画。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至少三种线条,表现出线条的特点和美感。

3.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上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学生反思:学习线条的收获,创作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篇一:美术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线条《我们身边的线条》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爱情的要素,由于运动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绘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轻重不同,线条会产生许多变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古今中外的许多绘画名家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线绘画画经典作品,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润线条,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中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乐趣用线作画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见到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偏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线的组织。

学习材料:线条丰富的自然物、艺术作品、彩笔、电线等。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认识线条。

1、梦境导入: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根新线,今天早上起来后,老师就把它画下来了吗?想看吗?(出示范画)2、讲解梦意。

“早晨起来,我伸了伸懒腰,起床站了起来(—、︱)接下来洗脸刷牙(C)吃完早饭,我蹦蹦跳跳的回去上学(~~~~~)到了学校知道自己考试得了100分,高兴得跳起来(),可是因为太高兴了,我有点头晕(@)高兴了一天,回到家我又安静地离开躺在屋里睡着了(—)。

”3、认识线条:这些线条你们确实认识吗?学生交流。

4、寻找线条:线条非常的淘气喜欢和人捉迷藏,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在手上、身上、教室里找一找。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如蜗牛@,彩虹^,打雷$,下雨!!!,·??5、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二、欣赏探究,感受线条。

(1)线条与性格。

这些线条不仅可以讲故事,还能心理表现人的性格和情绪呢?如果用电线、毛线、彩带来形容我们的姐姐、妈妈、你,哪一种最象爸爸?为什么?哪一种更旬妈妈?哪一种才象你呢?(2)线条与音乐。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精选8篇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精选8篇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美术》第三单元“形的世界”中的第二章“线条的魅力”,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运用线条进行创作,培养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种类、特点,知道线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实物展示。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生活中的线条实物,如:电线、桌椅边缘、衣服图案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让学生认识到线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线条的种类(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及其特点。

(2)展示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分析线条在作品中的作用。

3. 实践环节(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进行创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线条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完成一幅以线条为主题的画作。

(2)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交流。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线条的美。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线条2. 板书内容: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线条的特点:长短、粗细、曲直、颜色等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线、桌椅边缘、衣服图案等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勾勒、填充、装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线条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画作中包含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线条。

画作内容丰富,具有创意。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条的认识和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线条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章《线的魅力》,详细内容围绕“我们身边的线条”展开。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线条,了解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线条的美感,学会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种类、特点,掌握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线条,并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线条?它们都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介绍线条的种类、特点。

(2)讲解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展示教材中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线条运用。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线条。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进行创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线条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 线条的特点:流畅、有力、柔和、刚劲等。

3. 线条的应用:勾勒轮廓、表现质感、营造氛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身边的线条”为主题,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2. 答案要求:作品要求线条流畅,富有创意,能够体现线条的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条的认识和运用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线条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美术《我们身边的线条》经典精品教案

美术《我们身边的线条》经典精品教案

美术《我们身边的线条》经典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线的魅力》中的《我们身边的线条》。

本节课详细内容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的存在,通过观察、欣赏、实践,了解线条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条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条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线条作品范例。

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线条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线条在我们身边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线条的分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3. 实践环节:a. 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其中的线条。

b. 学生自主创作,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场景。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示范讲解:结合PPT和实物展示,讲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并进行现场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线条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线条》2. 内容:a. 线条的分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b. 线条的特点:长短、粗细、曲直等。

c. 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勾勒、描绘、装饰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线条描绘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能表现出物体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尝试用线条表现更多的事物,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环节2. 教学目标的创新能力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线条分类与应用4. 教学过程的示范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创意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创作和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
小学美术教案
《我们身边的线条》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修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学校美术教育拓展了博大的空间,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 美术课堂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大纲精神为指导,以学科理论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重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中,发挥美育辅德益智的功效。

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构予以合理的组织与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各教学环节的作用,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的热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理念:
1、丰富视觉和触觉经验
帮助孩子了解美术基本语言和知识,在设计本课过程中,利用工艺品、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使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接触物质和形象世界,从中体验、感受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1)通过折折手中的电线,找找身边的线、摸摸工艺品上的线,观察课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体验人文环境中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并初步感受线的美感,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2)创设情境。

全体师生共同舞动彩带,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曲线给人的自由活泼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弯曲变形的电线使每人分别体验、折线的坚硬、直线的挺拔严肃等不同感受。

(3)通过四幅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孩子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初步了解线的表现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

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感受美术学习的轻松与情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通过折一折(电线)、找一找(身边的线)、摸一摸(工艺品)、玩玩(彩带)、看看(艺术作品)、听听(故事)说说、画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初步感受,认识线的美感及表现力——迫切尝试用线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兴趣勃勃地向同伴们介绍自己线画的作品。

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兴趣,满足审美需要,使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挥洒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同时他们还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进一步激发他们产生新的心理需要。

3、为孩子提供创造的空间
“我的梦”既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又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

孩子在“最感兴趣的梦境”中,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创造才能。

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自己的所想所思,使作业形式、内容体现出个性化的表现。

4、美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了整节课,特别是在讲述“我的梦”时与语文学科更是紧密相联。

小结过程中,通过展示其他同学听音乐过程中表现的线描作品,引导孩子将美术与音乐相联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识背景,发展综合学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课题]
《我们身边的线条》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3课。

[课型]
绘画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作业要求]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现出线的疏密变化又有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