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有趣的算式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有趣的算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探索有趣的算式,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探索有趣的算式,理解乘法口诀。
2.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有趣的算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让学生自己探索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3. 解释:教师对乘法口诀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5. 应用: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乘法口诀表,进行记忆。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3.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掌握。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内容仅供参考。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索有趣的算式,理解乘法口诀。
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乘法口诀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前提。
因此,在本节课中,探索有趣的算式,理解乘法口诀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和详细讲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每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那么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是6元,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计算实际上就是乘法口诀“二三得六”的应用。
3.4有趣的算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4 有趣的算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2)学生能够运用有趣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2. 有趣的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有趣的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2. 探索规律(1)教师出示多个有趣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规律。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3. 应用规律(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趣的算式解决。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4. 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有趣的算式任务。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并分享生活中的有趣的算式。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算式的基本规律。
2. 有趣的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有趣的算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有趣的算式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有趣的算式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第四节《有趣的算式》。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算式,包括整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等,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算式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算式的计算法则,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算式卡片、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算式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算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算式类型:我会用卡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算式,如整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等,并讲解它们的计算法则。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孩子们看懂并理解不同类型算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算式,让孩子们自己计算,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5. 板书设计: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不同类型算式的计算法则,方便孩子们记忆。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23 + 17 =(2) 5/6 + 1/3 =(3) 1.2 + 0.8 =(1) 小明有2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5个苹果,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 一桶水有3/4升,又加了1/4升水,现在这桶水有多少升?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不同类型算式的计算法则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孩子还是会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孩子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算式的知识,例如算式的变形、复合算式等,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4有趣的算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4 有趣的算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进行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互相学习。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15分钟)”。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布置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互相学习。
这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练习题的选择: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通过讲述数学家小时候探索算式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算式的探究欲望;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建筑物的对称美、图形的变换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关心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提高,还能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学生分享自己对平方数的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平方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通过多媒体展示平方数的图形表示,如正方形、平方棋盘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方数的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奇偶数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归纳等方法,发现奇偶数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算式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和沟通。
4.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平方数、奇偶数的性质和算式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4《有趣的算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4《有趣的算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4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运算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运算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运算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运算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和互动游戏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算式谜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巩固知识点。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4《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4《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算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内容难度适中,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算式中的规律,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算式中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出算式中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算式中的规律。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2+3+4+5+6+7+8+9的结果是多少?让学生初步感受算式中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算式,如:2+3+4+5+6+7+8+9+10、3+4+5+6+7+8+9+10+11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的结果都是一个固定的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些类似的算式,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总结出算式中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规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
如:设计一个算式,使其结果为100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是否只适用于正整数?是否适用于负整数?是否适用于小数?让学生进行探索,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算式中的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3.4《有趣的算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4《有趣的算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有趣的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趣的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2. 运用有趣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有趣的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有趣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有趣的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算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有趣的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有趣的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3)教师总结并板书有趣的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有趣的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4. 实践应用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有趣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趣的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2)收集生活中运用有趣的算式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终结性评价:检查学生对有趣的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有趣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中应用以小推大、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和应用规律的方法(观察、发现、迁移、转化),感受数学美和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及探索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掌握用有规律的题组解决繁杂的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第2张)1.师:星期天,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智慧宫,智慧老人把一份精美的奖品放到了一座宝塔的顶层,淘气和笑笑要想拿到奖品,必须闯过智慧老人设置的三关。
哪三关呢?奇妙的宝塔、神奇的9、有趣的得数。
噢,这三关都与数学有关系呀!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淘气和笑笑闯过这三关吗?让我们一起加油吧!(二)探究新知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课件第3张)(1)师:淘气和笑笑来到了第一关,看看他们发现了什么难题?(课件出示)从山脚到山顶有111111层,每一层有111111级台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顶?师:你能列式吗?生:111111×111111师:这道题因数中的1太多了,不好算,淘气是通过找规律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和探索的一种方法。
你知道淘气用的什么办法吗?大家看看这个算式,淘气把乘数中的1慢慢地减少,把它转化成了和它相似的、比较简单的算式,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第4页)课件演示呈现下列算式:1×1= 11×11= 111×111=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因数有什么特点?(2)同桌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3)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三道题。
(4)学生反馈计算结果。
你们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规律?观察一下,你能写出下面三个算式的结果吗?(课件第4张)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算式中积的规律,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要给予适当评价。
(6)得出规律:每一个乘数中数字1的个数有几个,积的排列次序就从1排到几,再倒回到1,所以每个积就像一座宝塔似的。
(课件第6张)按照这个规律,组织学生写出接下来的算式。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7)利用计算器验证推算的结果。
(8)小结:我们用推算的方法,把难度比较大的计算题,转化成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再看积有什么规律,解决了第一关的难题,有没有信心闯过第二关?2.第二关:神奇的9(1)师:淘气和笑笑闯过了第一关,来到了第二关,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难题呢?一起来看一看吧!(2)出示课件第7张99999×99999= 999999×999999=(3)按照第一关的方法,这两道题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算式?(4)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5)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评价总结。
生1:可以算99×99= 999×999= 9999×9999=(6)用计算器试算。
小组内讨论:积有什么规律?(7)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评价总结。
积是由9、8、0、1四个数字组成的,其中9和0的个数比因数中的9的个数少一个,积中有1个8,1个1。
8在9的后面,1在个位上。
(8)互相出几道类似的题,让同桌写出积,并用计算器验证。
3.第三关:有趣的得数(1)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最后一关,他们能顺利过关吗?出示课件第9张。
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1×9+2=1112×9+3=111123×9+4=111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要给予适当评价。
(2)你能找出上面各算式的规律吗?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
1234×9+()=()12345×()+()=学生小组讨论并试着用文字叙述这个规律,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要给予适当评价。
(3)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计算,叙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并用计算器验证。
(4)小结:第一个因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第二个因数都是9。
加数比第一个因数的位数多1。
所得的结果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1的个数就是第一个因数的位数。
(课件第11张)(5)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和同桌说一说。
(三)课堂练习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吧!有没有信心呢?1.找规律填数。
(课件第13张)99×92=9108 99×93=9207 99×94=9306 99×95=9405观察这四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一个因数都是99,第二个因数十位上也都是9,这样的两个数的积是四位数,千位和十位上的数是一样的,分别是9和0,而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正好是9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的积。
你能用上面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这几个算式的结果吗?99×96=9504 99×97=9603 99×98=9702叙述一下你的思路。
因为9×6=54,所以99×96的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就是5和4,千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分别是9,99×96=9504。
同样可以得到99×97=9603 99×98=97022.奇妙的数字37037(出示课件第14张)37037×3=111111 37037×6=222222 37037×9=333333观察这三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3的倍数。
所得的积太奇妙了,都是由相同的数字组成的。
37037×12=? 37037×?=555555 37037×?=666666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完成后三个算式。
(四)拓展提高。
寻找神秘的四位数。
在0—9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然后把两数相减,并把得数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这样不断重复下去,你能找到一个神秘的四位数吗?这个神秘的四位数就是开启智慧城堡的大门的钥匙,快来试一试吧!自己按照游戏规则找到四个数字,并用计算器计算,把计算过程和结果说给同桌听。
指名说。
选择的数字不同,但最后都得到6174这个四位数。
(五)课堂总结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交流:1.有趣的算式,神奇的数字。
数国里有许多有趣的算式和神奇的数字,太有意思了!2.以小推大、化繁为简。
做这种有规律的数的计算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复杂的数按照规律转换成比较简单的数,再观察结果有什么规律,从而不用计算就能算出结果。
3.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观察探索,爱动脑筋的小小数学家。
(六)板书设计有趣的算式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9999×9999=99980001999999×999999=9999980000011234×9+5=1111112345×9+6=111111【教学反思】“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学生通过亲手对宝塔数学的探究,在探索中合作与学习,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这一题目,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热情,自由讨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符合当今教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价值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我还通过“闯关”这种方式,层层递进,体现了探究性,在学生自由发现的过程中,巡回询问,然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解决,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
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破了教材中的重、难点。
较好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