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的关系
人与动物的关系高中作文范文

人与动物的关系高中作文范文人与动物的关系人类和动物的相互关系历史悠久、复杂多样。
自古以来,人们与动物一直密切相处,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人类甚至将动物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与动物的关系。
一、人类依赖动物人类自古以来就依赖动物生存。
最早的狩猎时代,人类通过狩猎来获得食物和材料。
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养殖牲畜,获得肉食、皮革等资源。
至今,在各个领域中,动物仍然为人类提供动力、食物、材料等。
1. 动物提供食物动物提供了人类所需的丰富食物资源。
无论是肉类、蛋类、乳制品还是鱼类等,都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来源。
动物肉类的丰富营养满足了人类的需求,而蛋类和乳制品则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
2. 动物提供材料动物的皮毛、骨骼、羽毛等材料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动物的皮革可以制作衣物、鞋子、箱包等,羽毛则可制作枕头、被子等。
动物骨骼可以用于制作工具、乐器等。
这些材料不仅满足了人类物质需求,还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
二、人类影响动物人类的活动对动物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破坏动物栖息地,还是捕杀野生动物,人类的行为都对动物造成了伤害。
1. 栖息地破坏人类扩展城市、农田和工业区域等活动,导致许多动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
森林和湿地的砍伐和填埋,导致了大量的动植物灭绝。
栖息地的破坏使许多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2. 买卖野生动物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和贩卖不仅导致了大量的动物死亡,还破坏了生态平衡。
许多稀有动物因为滥捕滥杀而濒临灭绝,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动物多样性,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和研究动物。
1. 动物保护区通过设立动物保护区,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提供生存条件,限制人类活动,减少栖息地的破坏。
这些保护区不仅为保护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还为科学家进行动物研究提供了便利。
2.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和政策。
人与动物间的关系是什么?

人与动物间的关系是什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与动物的关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人与动物间的关系吧。
一、人与动物间的关系的起源人与动物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
在那个时候,人类是猎人与采集者,生活在野外,在野外他们与野兽的相处更加紧密。
人们依赖于动物获取食物、衣物和住所等,同时动物也依赖于人类的存在,以获取一些废弃物和剩余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与一些动物建立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如驯马、驯鸟、驯猛兽等等。
人们通过对动物的驯养和利用,从而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人与动物间的关系的多样化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古代,人与动物间的关系是多样化的。
下面列举几种典型的人与动物关系:1. 宠物养成宠物养成是人与动物间最常见的互动形式之一。
人们养宠物,让它们成为生活中的伙伴,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也可以得到某些身心上的益处。
然而,对于宠物的养成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不能盲目追求独特性,也要清楚肩负起对动物的责任和义务。
2. 动物保护与绿色生态在现代社会,随着环保理念的推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始终致力于保护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人们通过努力,让一些肉食性动物从野外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区,使人们更加了解野生动物,进一步拓展了人与动物的交流和互动。
3.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手段。
动物实验在一部分科学研究清加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来获取更多的关于人类自身的生物学信息。
但是,一个研究初步学会尝试尽可能地采用换代、算机模拟等更加优化的替代方法,以减少动物毫不为任何的实验。
三、人与动物间的关系的挑战与动物的关系有时也会带来挑战。
比如,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矛盾,造成一些人类的损失。
而同时,野生动物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变化和生存空间不足等问题,需要保护。
《人与动物的关系》课件

人类开始意识到与动物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采取措施保护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人 与动物的关系逐渐走向和谐共生。
02
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
人类对动物的影响
01
02
03
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 、湿地破坏等,破坏了动 物的栖息地,导致物种濒 危和灭绝。
过度捕杀
人类为了获取毛皮、象牙 等资源,过度捕杀某些动 物,导致种群数量锐减。
人与动物共生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有助于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
文化价值
许多动物在人类文化中具有特殊意 义,如神话、传说、艺术等,人与 动物的共生关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 文化价值。
经济利益
动物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可以 为人类提供食物、毛皮、药材等, 同时也有助于旅游和娱乐产业的发 展。
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动物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立法保护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打击非法捕猎、贩 卖野生动物等行为,为动物保护提供法律
保障。
公众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动物保护 和生态平衡的认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
生态价值观。
建立自然保护区
物,提倡关爱和尊重动物。
动物权益保护立法
02
各国政府将加强动物权益保护立法,保障动物的福利和权利,
禁止非法捕杀、贩卖和虐待动物。
生态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
03
生态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将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人们将更加
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途径
加强宣传教育
人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人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人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中,人类与动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一、人类对动物的依赖人类对动物的依赖主要体现在食物、劳动力和情感方面。
首先,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人类通过养殖、捕捞等方式获取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产品,满足了人类的营养需求。
其次,动物也是人类的劳动力来源。
在农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人类利用动物的力量来完成繁重的劳动任务。
最后,动物也是人类情感的寄托。
许多人与动物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例如人与宠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动物给予人类温暖、快乐和安慰,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人类对动物的影响人类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栖息地破坏、物种灭绝和动物权益保护方面。
首先,人类的活动导致了许多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森林的砍伐、湿地的填埋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生存困境。
其次,人类的活动使得许多动物面临灭绝的威胁。
过度的捕猎、非法贸易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了许多珍稀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
最后,人类对动物权益的保护日益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动物的福利和权益,呼吁停止虐待和滥杀动物,推动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共生关系的重要性与挑战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共生关系维护了生态平衡。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食物链的传递、种子传播和土壤肥力的维持等生态过程,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其次,共生关系促进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动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与动物和谐共处,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
然而,共生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消费习惯导致了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同时,动物权益保护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人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人与动物的关系与保护

人与动物的关系与保护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过去。
作为地球上的共生物种,人和动物之间的互动一直都存在着。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一、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未开发的地方到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动物与人类共同居住在这个星球上。
首先,动物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必要的资源。
例如,牛羊提供了食物和衣物的来源,马和骆驼为人类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此外,许多草药和草药的来源也来自于动物。
其次,动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欢乐。
人们喜欢养宠物,如狗和猫,它们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宠物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陪伴,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摆脱孤独和沮丧的情绪。
不仅如此,动物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鸟类传播花粉和种子,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食肉动物控制了其他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了生态平衡。
二、动物保护的重要性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面临着许多威胁。
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气候变化等问题使得许多动物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
因此,动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动物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各种不同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互相依存,相互影响。
当一个物种灭绝时,它的损失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其次,动物保护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
许多药物和疫苗都来自于动物,例如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蛇毒可以用于制备抗血液凝固药物。
如果我们不保护动物,将失去许多潜在的发现和创新的机会。
最后,动物保护是我们对未来世代的责任。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后代的权益。
每个生物都有权利生存和繁衍后代。
我们有责任确保动物们可以继续在地球上生活,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美丽的自然世界。
三、保护动物的措施为了保护动物,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来保护濒危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人与动物的关系与责任

人与动物的关系与责任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
动物是地球上的一部分,和我们共享这个家园。
在与动物的相互作用中,人类有责任对待动物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本文将论述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我们的祖先与动物共同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在狩猎、捕鱼和觅食过程中与动物互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决定驯化某些动物,如猫、狗和牛。
这种驯养使我们与动物之间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并且培养了我们感情的纽带。
此外,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也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人类依赖动物获取食物、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另外,在娱乐、运动、甚至心理治疗领域,动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这些关系证明了我们与动物之间的交流和依赖。
二、保护动物生命的责任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主要物种,拥有保护并照顾动物生命的责任。
保护和敬重动物的生命是体现我们对自然世界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下面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1. 保护物种多样性: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以确保生态平衡。
通过保护和恢复栖息地,我们可以防止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同时,我们应该推动国际合作,加强野生动物贸易的控制,以遏制非法贸易的发展。
2. 提倡动物福利:人类应该关注并保护那些身处在人类控制下的动物,如宠物、农场动物和动物实验对象。
制定和执行动物福利法律、提倡不虐待动物、推广动物医疗保健等措施将有助于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幸福。
3. 推动教育和意识增强:重视动物的价值和权利,教育公众关于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增强人们对动物福利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为动物权益发声。
4. 实践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改变自己对动物制品的消费观念,选择可持续和不残忍的产品。
比如购买来自可持续农场的产品,减少对动物实验的支持,以及鼓励人们减少摄入肉类等动物制品的数量。
三、人类与动物的互利共生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的。
人与动物的关系

人与动物的关系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作为地球上的两个主要生物群体,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广泛而深远。
这篇文章将探讨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从亲密的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
一、亲密的伙伴人类与动物的最早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驯养动物的时代。
人类很早就开始驯养马、牛、狗等动物,以便满足自己的需求。
马提供了交通工具的力量,牛则为农业劳作提供了支持,而狗则成为了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这些动物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还成为了人类的伙伴,带给人类情感上的满足。
此外,一些动物还成为了人类的身心疗法伙伴,如猫咪和小型狗作为宠物被人们收养和呵护。
有研究表明,和宠物相处可以减轻人们的孤独感,提高心理健康问题。
二、环境和生态平衡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不仅局限于驯养和宠物化,还涉及到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野生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蜜蜂是重要的传粉者,帮助植物繁殖;老虎是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帮助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具智慧和创造力的物种之一,有责任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努力与之和谐相处。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此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野生动物的迁徙路径被堵塞,栖息地被破坏,使得一些动物种群濒临灭绝。
这时候,保护野生动物和其栖息地成为了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研究和教育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
动物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生命的奥秘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人们可以了解动物的智慧、社会行为和适应能力。
此外,动物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为人类健康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教育方面,动物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好伙伴。
通过与动物互动,孩子们可以培养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许多学校和社区都提供与动物接触的机会,以促进儿童的教育和发展。
四、道德和伦理问题然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引发了许多道德和伦理问题。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在人类的历史上,人类与动物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从最早的狩猎、驯养到现代的保护、利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一直在发展和演变。
这种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利益关系,更是一种道德责任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探讨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于人类和动物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所带来的影响。
一、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人类与动物之间从古至今都有着共生关系,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史前时期,人类从动物身上获得了食物和皮革等资源,为自身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同时,人类从狩猎和捕鱼中也逐渐认识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开始注重保护和繁衍动物种群。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开始驯养动物,使得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为人类提供了劳动力、食物和文化价值等多方面的帮助。
二、人类对动物的保护和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许多国家和组织制定了动物保护法律和政策,禁止或限制对于野生动物的非法捕杀和虐待。
同时,人类也致力于保护濒危物种,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计划的实施,提高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
然而,保护动物并不意味着放弃利用它们。
人类利用动物的肉、皮毛、工作力等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例如,养殖业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畜禽肉类、乳制品和皮革等产品,助力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同时,人类还通过与动物的亲密接触,培养了人道主义情怀和责任感,为动物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关怀。
三、人类文化与动物形象的联系人类与动物之间还存在着丰富的文化联系。
动物形象常常出现在人类的艺术、文学和宗教中,成为人类文化血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代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的电影和卡通形象,动物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丰富多样的角色。
它们代表着各种不同的象征和意义,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形象和特点来反映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
动物形象在文化中的扮演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寓意和思考。
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人类传递出对自然、对生命和对自身的认知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80年,边沁认为动物也能感受苦乐,因此,他在 《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中指出,一个有道德的人 或有道德的社会应最大限度地增加快乐并减少痛苦, 不管这种快乐或痛苦在什么地方。
人类对于它们也应担负某种义务
让·雅克·卢 梭(1712-
1778)
“禽兽没有智慧和自由意志,它们是不能 认识自然法的,但是,因为它们也具有天 赋的感性,在某些方面,也和我们所具有 的天性一样,所以我们认为它们也应当受 自然法支配,人类对于它们也应担负某种 义务。实际上,我所以应当伤害我的同类 者似乎并不是他是一个有理性的生物,而 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感觉的生物。这种性质, 既然是人与禽兽所共有的,至少应当给予 禽兽一种权力,即在对人毫无益处的情况 下,人不应当虐待动物。”
血维生是野蛮的习俗
理论依据: 1)追求自由和反抗暴政 2)拿动物作为食物乃是违反自然
天性、无必要、血林琳的谋杀。
小科普
• 1776年,英国哲学家普瑞马特(H.Primatt)的一篇 题为《论仁慈的义务和残酷对待野生动物的罪孽》 的论文揭开了英国关于动物权利问题讨论的序幕。
• 该文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所有的生命都是上帝的作 品,都应获得人道的待遇,对其的残忍行为是“亵 渎上帝”和“不虔诚的”。
伊曼努尔·康德
(1724-1804 )
基本态度: 1)动物是达到人类目的的手段 2)人对非人动物不负有直接义务,
只负有间接义务
理论依据: 1)人(理性)是目的 2)间接义务论
伊曼努尔·康德
(1724-1804 )
“就动物而言,我们没有直接的义务。 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其存在只是到达 某一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便是人。”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 基本态度:人类有权利取用动物的肉
理论依据:大自然的首要原则指出, 凡 是弱者都要被猎食
托马斯·阿诺 德
基本态度:人类有权利取用动物的肉
理论依据:这么深奥的问题不是人类心 灵所能掌握的
米歇雷
基本态度:人类有权利取用动物的肉 理论依据:不宰杀动物我们便无法生存
19世纪末与20世纪
人们对肉食的需求大增 1911年,英国颁布的动物保护法将法律的关怀从人扩展 到动物,并在之后的9个相关的修正案和补充条款中,分 别对处罚力度和适用范围加以调整,同时还针对某些特 种动物以及用于商业用途或屠宰的动物作出了特别规定。
阿道司·赫 胥黎 (18941963)
基本态度: 1)人与动物之间存在鸿沟 2)尊崇人类的高贵
Thank பைடு நூலகம்ou!
杰里米·边 沁
(17481832 )
基本态度: 1)动物拥有权利 2)人类可以随意食用动物。
理论依据:功利主义原则 1)动物的痛苦与人类的痛苦并无本质差异 2)只要制造出痛苦,便是不道德的 3)食肉对我们有利,对动物却无害
杰里米·边 沁
(17481832 )
• 功利主义学说的两个基本原理: ①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人们一切行为 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 社会全体的幸福是由组成此社会的个人的幸福 的总和。)
理论依据: 1)人类中心论
列维纳斯 (19061995 )
基本态度: 动物是人类的工具、享乐的对象、审美的
客体,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的在场。
理论依据:
“非人类的存在有许多在场的方式。它们可以 作为工具而为人所用,可以是人类享乐的对 象,可以是人类审美的客体,也可以是送给 人类他者的一个雪中送炭的礼物,甚至可以 是一个匿名的事件,然而,它们都永远无法 从伦理层面影响到我,无法凝视我存在的持 续状态,因此也无法中断我的运动活动。” (《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亚历山大·蒲柏 (1688-1744)
基本态度:反对活体解剖 1)动物作为次级生物被交付在我们
的权力之下 2)动物若受到了不当处理,我们仍
需负责
理论依据: 1)人类地位特殊 2)较为仁慈的态度
伏尔泰 (1694-1778)
基本态度: 1)食用与我们类似的生物的肉和
理论依据: 1)人道法则 2)同情原则是第一道德原则 3)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是程度上的,
而不是本质上的,动物和人类一样 拥有思想和理性。
让·雅克·卢 梭(1712-
1778)
基本态度: 1)拿动物作为食物是违反自然天性
的、无必要的谋杀 2)在对人毫无益处的情况下,人不
应当虐待动物
理论依据: 1)人类与动物有不平等的亲属关系 2)动物和人一样具有天赋的感性,
我们对动物不负有直接义务,只负有间 接义务。我们之所以反对虐待动物, 不是因为动物本身值得我们关心,而 是因为虐待动物会使人性变得残酷无 情,会导致人对人的残酷。所以我们 唯一关心的是人性,动物只是人的工 具。
小科普
卡尔·冯·林奈(1707-1778) • 他首先提出界、门、纲、目、属、种的物种分类法,
理论依据: 1)达尔文进化论 2)人文主义
1891年人道主义者赛尔特成立人道主义联盟,并发表《动物权利与社会进 步》 “要想做到真正的公正的对待低等物种的前提,就是人类要舍弃认为动物和 人类之间是具有区别的观念,要意识到共同的人道契约才是将宇宙中所有生 物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1894年美国学者伊文思发表《人类与兽类间的伦理关系》, 反对基督教义中人类中心主义信念,认为人类之外的生命体 也应拥有不被人类所侵犯的权利。
1907年美国学者摩尔发表《普世的亲属关系与新伦理》,他 在达尔文的引导下,主张所有生物都具有自己的目的,没有 生物是工具;所有生物具有权利,但权利不是相等的。他尊 重家畜动物的权利以及鼠类、畜类、昆虫类和鱼类的权利。
马丁·海德 格尔
(18891976)
基本态度: 1)贫乏于世是动物的存在方式 2)人是建构世界的
至今被人们采用。 • 通过为动物命名将动物性的特征合理化,延续了动
物与人类区分化的传统。 • 将人类从人性目动物改为灵长目,后又把人(homo)
命名为智人(homo sapient), 将人单独归为智人一 类,是人类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
威廉·裴利 (1743——
1805 )
基本态度:人类有权利取用动物的肉 理论依据:神的许可
参考文献
[1]尚未肖. 德里达的动物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路阳. 伦理视野下动物福利思想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7. [3]王珀.康德式的动物伦理[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6):3341. [4]刘天娇. 道德的基础[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5]劳若诗,贝安德,王珀.动物伦理、同情与感情——一个整体性框架[J].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03):1-16. [6]何毓德,郎补俄.赫胥黎与达尔文主义及生态伦理学的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
人与动物的关系
——启蒙运动及之后时期
闫欣彤 李芷菱 邓肯
支持动物权利
18世纪
大卫·休谟 让·雅克·卢梭 亚历山大·蒲柏 伏尔泰
威廉·裴利 杰里米·边沁
19世纪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亚瑟·叔本华
赛尔特
19世纪末与20世纪 伊文思
摩尔
反对动物权利
伊曼努尔·康德
阿道司·赫胥黎 马丁·海德格尔 列维纳斯
18世纪
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有所改善 首先,人们逐渐认识到动物会感受到痛苦,有资格受 到某种考虑。但还没有人认为动物有权利可言,同时人 类的利益当然要比动物的利益优先。 其次,人们发现了“自然”。 最后,反教会的情绪对动物的地位有利。
大卫·休谟 (17111776)
基本态度:温和地使用动物 1)人类有资格使用动物 2)但必须温和地使用
19世纪
动物地位于 18 世纪在思想方面的进步,到了 19 世纪带 来了实际方面的改善。这类改善多半出自于立法禁止无 故虐待动物的行为。
1822年,世界上第一个反虐待动物的法案在英国诞生。 (规定无故虐待某些为他人财产之家畜的行为违法。)
1824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反虐待 动物协会” (PSPCA)
• “地球上的各种物体是由演化而来的,由于生物 繁殖众多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在变异的物种中, 能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得到生存。”
亚瑟·叔本 华
(17991860)
基本态度: 1)人类必须杀食动物才能存活 2)应该让动物的死亡“尽量不痛苦”
理论依据: 1)动物有感知能力,但是没有抽象思
维,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2)同情是道德的唯一的基础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 文
(1809-1882)
基本态度: 1)尊崇人类的高贵 2)人有权食用动物
理论依据: 1)进化论:人类与其它物种有共同
的起源 2)文明人与动物之间有巨大的鸿沟 3)人在实质上、结构上与动物一样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 文
(1809-1882)
•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提出演化 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存在亲属 关系,人乃是从动物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