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祝福》同步练习及答案
《祝福》配套练习题及答案

《祝福》配套练习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故国不接纳他,当商鞅被复仇的人逼得走投无路的的时候,只好带着为数寥寥的徒属北上击郑,作无望的困兽之斗。
B.众多文艺界人士全新打造的最新造型惊艳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C.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种地,搞养殖,很快把自己家的小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因此他被乡亲们“请”了回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D.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和常人无异,某些老同志还说他们“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来,大家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专业和智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迅文学院第八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开班,来自云南20个少数民族的学员将在为期20天的培训中与文学亲密接触,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积蓄力量。
B.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C.德国队1:0战胜阿根廷队,时隔24年后再次捧起大力神杯,德国战车也以4次夺冠的成绩追平意大利。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鲁迅非常尊重个体的尊严,他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__________,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的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③他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姿态⑤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A.④①③⑤②B.⑤②①③④C.④⑤②①③D.⑤②③①④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宋朝的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 2 课 祝福》同步练习、基础巩固解析 A 项,“监”应读ji d n ;C 项,“捺”应读n d , “煊”应读xu a n ;D 项, 谬”应读 miu 。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寒喧咀嚼 珊瑚 沸反盈天 B . 驯熟银琢 忌晦 联绵不断 C . 炮烙 伶俐 草窠 百无了赖D . 负疚俨然 烟霭 逍遥自在 答案 D解析 A 项,喧一暄;B 项,琢一镯,晦一讳;C 项,了一聊。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晚饭摆出来了,四叔 ________ ■的陪着。
② 她 ______ 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③ “怎么死的?一一还不是穷死的? ”他 _________ 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拓片(t d)横七竖八(h e ng ) B. 间或(ji d n)惴惴不安(zhu i ) C •按捺(n d i) 煊赫一时(xu a n) D •执拗(ni u ) 放浪形骸(h a i) 答案 B( ) 监生(ji a n) 少不更事(ge ng 炮烙(pa o) 狼吞虎咽(y d n)歆享(x i n) 咬文嚼字(ji a o) 谬种(ni u) 陈扌专老祖(tu a n)我看,出去了。
④我很 ______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⑤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A.①俨然②果然③漠然④猝然⑤自然B.①凛然②诚然③淡然④猝然⑤坦然C.①凛然②果然③漠然④悚然⑤自然D.①俨然②诚然③淡然④悚然⑤坦然答案D解析俨然:庄重的样子。
凛然: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诚然:确实,的确。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漠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悚然:害怕的样子。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自然:表示理所当然。
坦然: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云课堂:《祝福》课后作业(第2课时)

《祝福》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一、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鲁迅先生的小说①。
它在思想上从批判的高度,对社会的弊病、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它在艺术上②,同时还吸取了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迅对小说人物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写出了人的灵魂。
他说自己写《阿Q正传》就是要努力“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
③,就是把人的最本质、最有个性并且最富有社会意义的性格写出来。
①②③二、能力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萧红(一)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今年十二岁,因为长得高,怕别人笑话,婆家人让她说自己有十四岁。
刚到老胡家时,便引来一大群的人来看,议论纷纷,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
“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
没过了几天婆婆就打起她来,婆婆说:“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不打得狠些,是不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的,她是不能够中用的。
”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
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这个忙碌的行列中来。
不久她们就说小团圆媳妇病了,跳大神的出了个主意,就是用大缸给小团圆媳妇洗澡的方式来给她治病。
天一黄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
大缸,开水,公鸡,都预备好了。
公鸡抓来了,开水烧滚了,大缸摆好了。
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的来看。
我和祖父也来了。
小团圆媳妇躺在炕上,黑忽忽的,笑呵呵的。
我给她一个玻璃球,又给她一片碗碟,她说这碗碟很好看,她拿在眼睛前照一照。
她说这玻璃球也很好玩,她用手指甲弹着。
她看一看她的婆婆不在旁边,她就起来了,她想要坐起来在炕上弹这玻璃球。
还没有弹,她的婆婆就来了,就说:“小不知好歹的,你又起来疯什么?”说着走近来,就用破棉袄把她蒙起来了,蒙得没头没脑的,连脸也露不出来。
高中语文必修下 612 《祝福》同步练习(解析版)

《祝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监(jiān)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抟(tuān)B.镯(zhuó)(镯子,戴在手腕上的一种环形装饰物)荸荠(bíqí)(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C.暄(xuān)(大声说话) 讪(càn)(难为情的样子)D.惴(chuǎì)(忧惧不安的样子)歆(yīn)(这里指神享用祭品)【答案】 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字音和字义,能力层级分别为A、B。
识记字音、字义可以据音释义,亦可据义识音。
A项监jiàn,抟tuán。
C项暄(温暖),讪shàn。
D项惴zhuì,歆xīn。
2.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烟霭和蔼谬论纰谬未雨绸缪B.朱拓聊赖鄙薄俨然沸反盈天C.鬼秘窈陷逍遥炮烙宽洪大量D.蹙缩歆享怨腑渣滓走投无路【答案】 B【解析】A项纰谬—纰缪。
C项鬼—诡。
D项腑—府。
3.下项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________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______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____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而就B.因为却所以C.既然也所以D.即使也就【答案】 B【解析】注意分句间的关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西省临汾市“9·8”特大溃坝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社会上特别恶劣的影响。
B.曾经撰写著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魏巍,于8月24日告别人世,消息传出,被他的作品所感染教育的几代广大读者无不为之惋惜和痛悼,我们只能与他道一声别,祝愿他在天堂的旅途中一路走好!C.中国旅游者对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南面三百公里处的“大津巴布韦遗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纵观20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具潜力的因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2课 祝福

《作业推荐》——祝福一、单选题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朱拓(tà)忌讳(huì)悚然(sǒng)监生(jiān)B. 鄙薄(bó)炮烙(pào)踌蹰(chú)新正(zhēng)C. 草窠(kē)谬种(miù)搭讪(shàn)执拗(niù)D. 蹙额(cù)窈陷(yǎo)踝骨(luǒ)间或(jiàn)【答案】C【解析】A项,“监生”中的“监”应读jiàn;B项,“炮烙”中的“炮”应读páo;D项,“踝骨”中的“踝”应读hu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B. 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C. 五彩斑斓别出心裁欢呼鹊跃D. 微乎其微因地治宜踌躇满志【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A项,磨拳擦掌——摩拳擦掌;C项,欢呼鹊跃——欢呼雀跃;D项,因地治宜——因地制宜。
故选B。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
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A. ④①③⑤②B. ⑤②①③④C.④⑤②①③ D. ⑤②③①④【答案】A【解析】在所给的语段中,第④句话是总说,应放在开始,以便使“这种姿态”承接前文的“非常有操守”;①③为一组,谈鲁迅对“文人墨客”“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的态度;⑤与①③构成并列关系;②与后文衔接。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2课《祝福》1(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doc

第2课祝福1.学习梳理概括小说情节,掌握倒叙写法。
2.学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4.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理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梳理: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学习深层次鉴赏解读小说。
3.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理解小说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理解小说的主题,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1.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让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3.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的目的。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祝福,意在答一岁之安,祈新岁之福。
那时有这种风俗的地方是不少的,以江南地区而言,一般称作谢年,《越谚》里也有谢年之说,但鲁迅不书“谢年”而写作“祝福”,并且以此为题。
这大约是因为字面上容易被读者理解,含义上也更能突出祥林嫂的悲剧:死于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之下的祥林嫂,是在鲁镇的祝福声中结束她的生命的,鲁四老爷们的“福”,正是祥林嫂的悲剧之所在。
“祝福”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
祥林嫂的悲剧是在鲁镇“祝福”喧闹的爆竹声中展示出来的。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38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祝福》同步练习及答案讲解

祝福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A.悚.然(sǒnɡ)负疚.(jiù)窈.陷(yōu)祭祀.(sì)B.新正.(zhènɡ) 倔强.(jiànɡ) 炮烙.(luò) 蹒.跚(pán)C.草窠.(kē) 歆.享(xīn) 荸荠.(qí) 银镯.(zhuó)D.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门槛.(kǎn)解析A.“窈”yǎo;B. “正”zhēnɡ;D.“踝” huái。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少不更事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沸反盈天C.咀嚼赏鉴清敦鱼翅阴谋鬼计价廉物美D.相形见拙原形毕露毫不介意间或一轮解析A.“磨”应为“摩”;C.“敦”应为“炖”,“鬼”应为“诡”;D.“拙”应为“绌”。
答案B3.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迫) 间.或一轮(偶尔) 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解析B.歆享: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答案 B4.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_______,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②乌裙③月白背心④脸色青黄⑤眼角上带些泪痕⑥蓝夹袄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A.⑥③②①⑤④⑦B.⑥⑤④⑦②③①C.②⑥③④⑦①⑤D.②③⑥①④⑦⑤解析注意描写的顺序和归类。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全美航空公司一架A320客机15日15时26分从纽约长岛起飞,5分钟后出现引擎故障,怀疑原因是由飞鸟卷入客机两侧引擎所致。
【高中语文】《祝福》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祝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1)二零一七年岁尾,《收获》杂志六十周年庆典,在太热闹的时刻,很想独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
(2)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
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
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
跳整齐划一的舞。
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
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可惜我不吸烟,不然在他左手托着的烟斗上,献一缕烟丝,安抚一下他。
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
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最幸运当属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难以附着。
(3)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
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
萧红愕然告知鲁迅。
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
”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乌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4)在公园的西北角。
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
(5)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
不过基座过高了,感觉鲁迅是坐在一个逼仄的楼台看戏,让人担忧着他的安危。
(6)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
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
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
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为他寂寞空守了四十年的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想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如愿——怎么可能如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拓.片(tà)监.生(jiān)横.七竖八(hénɡ) 少不更.事(ɡēnɡ)B.间.或(jiàn) 炮.烙(páo)惴.惴不安(zhuì) 狼吞虎咽.(yàn)C.按捺.(nài) 歆.享(xīn)煊.赫一时(xuǎn) 咬文嚼.字(jiáo)D.执拗.(niù) 谬.种(niù)放浪形骸.(hái) 陈抟.老祖(tuán)答案 B解析A项,“监”应读jiàn;C项,“捺”应读nà,“煊”应读xuān;D项,“谬”应读mi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寒喧咀嚼珊瑚沸反盈天B.驯熟银琢忌晦联绵不断C.炮烙伶俐草窠百无了赖D.负疚俨然烟霭逍遥自在答案 D解析A项,喧—暄;B项,琢—镯,晦—讳;C项,了—聊。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晚饭摆出来了,四叔________的陪着。
②她________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③“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________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④我很________,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⑤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________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①俨然②果然③漠然④猝然⑤自然B.①凛然②诚然③淡然④猝然⑤坦然C.①凛然②果然③漠然④悚然⑤自然D.①俨然②诚然③淡然④悚然⑤坦然答案 D解析俨然:庄重的样子。
凛然: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诚然:确实,的确。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漠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悚然:害怕的样子。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自然:表示理所当然。
坦然: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早期的小说集有两部,即《呐喊》和《彷徨》,从写作时间上看,《呐喊》在先,《彷徨》在后。
B.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祝福》均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D.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国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答案 A解析B项,《祝福》出自《彷徨》;C项,《野草》是散文诗集,两部作品均出自《朝花夕拾》;D项,《国语》应为《论语》。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卫老婆子带着祥林嫂来到鲁四老爷家中,对四婶说:“她是死去的贺老六的太太,您就发发善心,收留下这个可怜人吧。
”B.鲁四老爷一见到“我”过来,热情地握住“我”的手,寒暄道:“胖了,这几日就住在府上,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下人们去做。
”C.《祝福》这篇小说,构思巧妙,语言犀利,我越来越赏识鲁迅的作品了。
D.拙作《我看鲁迅》在校报上发表后,至少有20位同学给我写信说非常喜欢里面的观点,我会继续鞭策自己,并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答案 D解析D项,“拙作”是谦辞,指自己的作品,用语得体。
A项,“太太”是对有身份地位的男子的妻子的尊称,用在底层百姓祥林嫂身上不合适。
B项,“府上”是敬辞,用于别人的住处,不能说自己的房子,应用“寒舍”。
谦敬错位。
C项,“赏识”是上对下、长辈对晚辈的用语,此处谦敬错位。
二、文本训练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8题。
①她不是鲁镇人。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②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
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③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④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6.前两段都写到“头上扎着白头绳”,只是语段②中多了“仍然”一词,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重复。
这样写实际上概括了祥林嫂丧夫、改嫁、再丧夫、丧子、被逐等种种不幸,并预示着更不幸的命运。
解析要答“不重复”,分析原因的时候要结合祥林嫂的遭遇。
7.“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这些变化反映出鲁镇人对祥林嫂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祥林嫂命运的冷漠和对祥林嫂再嫁的鄙夷。
解析要根据“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态度变化的原因分析其对祥林嫂的态度。
鲁镇的人们仍叫她祥林嫂是出于习惯,但是当时的社会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统治之下,人们不能容忍祥林嫂的改嫁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8.语段④中把四十上下的祥林嫂描写成一个风烛残年的穷苦老妇模样,是否有些夸张?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夸张。
一是写祥林嫂的未老先衰,“改变之大”,突出她的悲惨结局;二是饱含了作者对吃人的社会的激愤之情。
解析要结合祥林嫂的遭遇、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等进行分析。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有志者(节选)茅盾睁开眼来,两片嘴唇轻轻一松,就有一个烟圈儿从他嘴边腾起,摇摇摆摆去了一段路,然后停住,好像不知道上前好呢转弯好,得站住了转一转念头,这当儿,那圈子一点一点扩大,那烟色也一点一点变淡起来,大到不能再大,淡到不能再淡,烟圈子也就没有。
他有点失望。
这当儿,他夫人的脚步声从房门外来了,决不会错。
老是像拖着鞋皮——拖噜拖噜。
他一听见就会头痛。
他会立刻想象到自己的脑髓摊平了成为地板,而他夫人的鞋底——拖过!而且,他好像已经是地板了,他看得见夫人鞋底粘着的煤屑、鱼鳞、青菜梗。
他两手捧住了脑袋,睁圆着一对恨极了的眼睛。
“又是我打搅你了。
”夫人是一目了然的,“可是,你看,阿大撒了我一身尿,不换件衣服怎么成?”他苦笑。
夫人进来总是有理由的。
然而,他讨厌他夫人屡屡进来,也是有理由的:他不趁这暑假的期间写成一篇“创作”,难道等开了学一星期二十小时的课,百来本作文簿那时倒写得成么?难道因为阿大会撒尿,夫人要换衣,他就活生生“牺牲”了稳可以到手的“创作家”的头衔么?不成的!那怎么对得起他自己呢!——他的“人生经验”,他的“天才”,他的五年来朝思暮想的一鸣惊人的大抱负、大计划!五年前他毕业的当儿,不是早已在师长和同学面前——简直是在全世界面前,宣言他要精心结构“创”一部“作”么?已经蹉跎了五年了呀!不成的!那个——简直不成话!他无可奈何地往床上一躺,叹口气,喃喃地说:“哎,总得有个书房——书房;没有书房,产生不出——哎,伟大的——”他没有说完全,就觉得喉咙头梗住了。
阿大要撒尿,夫人要换衣服,当真比他的“事业”还重要么?笑话!过了几天,他居然独个人住到庙里去了。
第一天是要布置出一个适宜于“创作”的书房来,一眨眼便已经天暗。
自觉得“灵感”还没来,就上床睡觉。
他有梦。
当然是“创作”成功的梦。
他从梦中笑醒了。
他揉了揉眼睛,把小指头放到嘴里轻轻咬一下。
不错,他感觉得痛,他不是在梦中。
“品一会儿茗提提神是好的。
”然而因为茶,他就联想到咖啡。
对了,咖啡是不可少的。
不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全仗了二万几千杯咖啡?“怎么从前就忘记了呢!天大的损失!不然,我的杰作早已产生了,何待今日!”夫人将他指定要的黑咖啡买好寄了来时,已经是他在庙里的第四个黄昏。
三天来他原稿纸撕掉过十几张,但是摊在书桌上的原稿纸依然只标着一个大大的“一”字。
这怪得他么!夫人还没把黑咖啡寄来呢!这个责任自然是夫人负的!然而现在黑咖啡终于寄到了,他的脑细胞又立刻下了全部紧急动员令。
那一晚,他开了第一次的夜工。
似乎黑咖啡当真有点魔力的。
他坐在原稿纸前面不到十分钟,便觉得文思汹涌,仿佛那未来的“杰作”的全部结构蓦地耸现在他脑子里;“哈,原来早已成熟了在那里!”——他夹忙中还能自己评赞了一句。
他像大将出阵似的捋起袖子,提起笔来,就准备把那“原来早已成熟了的”移到纸上去。
他奋笔写了一行。
核桃大的字!然而脑袋里“早已成熟了的”东西忽然逃走!于是他不能不捧着脑袋了,不能不搁笔了。
约莫又是十分钟。
他脑子里的“杰作”的形体渐渐又显形。
他眼睛里闪着光芒,再奋起他的自来水笔,又是核桃大的字,然而,不到半行,猛可地腿上来了一锥,他反射作用地拍的一下,半手掌的红血!就在这当儿,脑子里的东西就又逃走。
现在他觉到占有这书房的,不是他而是蚊子。
无数的蚊子,呐喊着向他进攻。
他轻轻叹一口气站起身来,看看原稿纸,还是第一张,十来行核桃大的字;看看地上,香烟屁股像窗外天空的星!很委屈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十分可惜那第一杯黑咖啡召来的第一次“灵感”没有全数留住。
“怪不得人家说汉字应当废除呢!要不是为的笔画太多,耽搁了工夫,我那第一次的想像岂不是全可以移在纸上么?——至少是大部!”“听说西洋的大文章,从来不作兴自己动笔的;他们有女打字。
他们拿着咖啡杯,一面想,一面口说,女打字就嚓嚓地打在纸上。
那自然灵感逃不走!”他一面搔着腿上背上的蚊虫疤,一面这么想着,觉得有点悲哀了。
他诅咒又诅咒,终于在诅咒中睡去了。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选材方法很有特点,选取大时代中的生活一角,没有明显地表现重大社会内容,却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