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专业课程
中药制药专业的主要课程

中药制药专业的主要课程《中药制药专业的主要课程》中药制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医药学科,旨在培养掌握中药制药理论、技术与实践的专业人才。
在中药制药专业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修习一系列的主要课程,以全面掌握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提取工艺、药物制剂及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中药制药专业的主要课程。
1. 中药学:中药学是中药制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中药的分类、质量标准、药理学基础等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中药鉴定与鉴别: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药材的鉴别与鉴定能力,通过学习中药材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3. 中药提取工艺学:中药提取工艺学是中药制药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
学生将学习中药提取的原理、方法和工艺流程,掌握不同药材的提取途径、适宜的溶剂和工艺条件等,通过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4. 中药药物制剂学:中药药物制剂学课程主要介绍中药的炮制、配伍和制剂的制备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中药制剂的分类、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培养学生的制剂制备技术。
5. 经典方剂研究:经典方剂研究是中药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研究古代名方的配方组成、药效与临床应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药药物的特性与应用,为中药制剂的创新研发提供指导。
6. 中药分析化学:中药分析化学是中药制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化学分析技术在中药材质量评价和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中药材质量的评定方法、药物制剂中成分的分析与定量操作技能等。
以上是《中药制药专业的主要课程》的简要介绍。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药制药专业的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药的理论与实践,掌握中药药物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这些课程也为学生的今后从事中药制药、研发或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中职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试行)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试行)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制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药用化学基础》《中药鉴定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制备常用中药制剂、规范操作中药制剂生产设备并进行一般维护与保养、有效控制中间产品质量等能力,为后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中药制剂技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制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中药制剂技术等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照课程目标和中药制剂等岗位需求,围绕中药制剂生产中常见剂型生产操作及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等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中药制剂生产常用技术为主线,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依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用剂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常用中药剂型的概念、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掌握常用中药剂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评价项目。
2.能按工作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称量和配料,能按工艺流程进行常用中药制剂的生产制备,学会对常用中药制剂进行质量评价。
3.能对中药制剂生产设备进行规范操作和基本维护与保养。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药药剂学》【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选用教材】《中药药剂学》【课程性质、目的】《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它专业课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生产实际和临床用药也密切相关,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并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学习常用剂型的辅料和专用设备基本构造、性能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总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改进剂型、研制新药和解决药剂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培养合格的高级中药师。
本门课程总学学时为154,其中课堂讲授时为102;实验和见习学时为52。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药典、部颁标准。
2、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含义。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和任务;剂型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1、《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3、药物剂型的分类。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
5、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实验规范.第二章中药调剂【目的要求】1、.掌握调剂工作制度和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
【教学内容】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组成的特点。
2、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
3、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
中药制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中药制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
么
中药制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更新:2018-11-13 09:43:09
中药制药是中药学专业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在学习现代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中药制剂各个环节的一个学科。
属于。
如果是中药制药工程的话,则属于工科中药。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药理学、药剂学、中药分析和制药工程等中药新药研发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中药药物制备、药品质量评价、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的能力;掌握现代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质量研究、新药药理作用评价的能力,能胜任现代中药创制和生产等方面工作的科学专门人才。
[1]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中药制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中药制药生产、检测技能、掌握一定的现代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接受中药制药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常用中药制剂生产制备的职业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1]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
控制;
熟悉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关键因素;
了解常用生产设备的结构、使用和日常维护;
具备常用中药制剂生产制备的职业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主干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设备和车间设计、GMP管理工程,方剂与中成药、药用植物识别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调剂技术、中药贮存与养护、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验技术等。
陕西中医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介绍

【高职】中药制药技术
530304中药制药技术学制三年
所属院系:药学系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流通、使用领域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鉴定等工作的中药应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
就业面向:中药生产企业从事中药生产工艺操作、生产技术改造、原料及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及中药营销等工作。
中药制药专业学什么

中药制药专业学什么引言中药制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掌握中药制药理论与实践技术的专业人才。
中药制药专业学习内容涵盖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质量管理等多个领域,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与中药制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内容中药学中药学是中药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中药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中药植物的分类、性状、药用部位及其化学成分等知识,了解中药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特点。
通过对中药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药的基本知识,了解中药的来源、性质及其临床应用。
药剂学药剂学是中药制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药物配方学、药剂制剂学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中药制剂的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了解中药制剂的性质、稳定性及其质量控制等知识。
通过药剂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为中药制药工艺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基础支撑。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中药制药专业的重点课程,主要包括药物分析原理、仪器分析与质量评价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药物的分析方法、分析仪器的使用和分析结果的评价等知识,了解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通过药物分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药质量评价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提高对中药质量的判断能力。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中药制药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药品质量管理、GMP和药品注册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药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药品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
通过质量管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药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为中药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结论中药制药专业学习内容涵盖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质量管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中药制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中药制药工艺研究和生产提供基础支撑。
中药制药专业的学习将使学生具备深入研究和应用中药制药技术的能力,为中药制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注意:以上内容为中药制药专业学习内容的简要介绍,具体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大纲有所调整。
中职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试行)

中职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课程
标准(试行)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了解中药制剂的含义、分类、任务及发展概况,掌握中药制剂的分类和制剂生产管理的相关管理规范等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中药制剂生产中常见剂型生产操作及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等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
教学内容将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序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剂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附加剂;
在液体制剂方面,需要了解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方法和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掌握各类液体制剂生产技术,并能分析液体制剂附加剂的作用并能根据液体制剂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附加剂,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
1.编写和选用教材必须遵循本标准。
2.教材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吸收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
1.应建设好中药制剂实验实训室,并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药品、器材和制药设备。
中药制药核心专业课

中药制药核心专业课
中药制药核心专业课包括以下几门课程:
1. 中药学基础: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中药分类和鉴定等内容。
2. 中药制药工艺学:详细介绍中药的加工和制备方法,包括蒸、煮、炮制等工艺流程。
3. 中药质量控制学:讲解中药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评价和控制等。
4. 中药制剂学:学习中药制剂的种类、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等知识。
5.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中药疗效的评估和药效学原理。
6. 中药配方学:学习中药组方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包括药物的配伍、药理相互作用和临床应用等内容。
7. 药物分析化学:学习药物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药物质量检验、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稳定性评价等内容。
8. 中药药理学:了解中药物质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标准研究方法,结合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以上仅为中药制药核心专业课的部分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教学计划而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一大二要上的公共基础课政治(近代史纲要、思修、马克思、毛概)、英语、体育。
2、大三没有公共基础课(全部都是专业课,因此比较累)。
3、大一到大三每个学期都要上两次“形势政策与教育课”。
4、本资料是根据11级课程安排整理,学校对部分课程做出了调整,请以自己班级课程表为准。
大二下
大学英语拓展下、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制药工程制图、方剂学、药用植物学、理论体系(毛概)、体育Ⅳ
大三上
中药化学、药理学、物理化学、中药鉴定学、微生物学、市场营销学、
大三下
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药技术与设备、药事管理、医药信息检索
大四上
中药药理学、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药制剂分析听力、无机化学、人体形态学、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Ⅰ
大一下
大学英语下、英语听力、有机化学、中医学基础、物理学、医药数理统计、近代史纲要、大学生心理课、体育Ⅱ
大二上
大学英语拓展上、分析化学、中药学、计算机应用基础(VB)、生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