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

合集下载

历年高考材料作文800字(精选5篇)

历年高考材料作文800字(精选5篇)

历年高考材料作文800字(精选5篇)历年高考材料作文800字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_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有幸受邀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我深感荣幸。

作为一名青年代表,站在这里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兄弟姐妹们,我想说: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这个世界越来越小,希望我们青年人能够携起手来,共创地球美好的未来。

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也说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从去年年底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一场疫情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灾难来临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过:“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主席的话激励着我们年轻人,让我们有了更高的目标、更宽的视野,构建一个“大同”世界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高考材料作文(精选10篇)

高考材料作文(精选10篇)

高考材料作文(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材料作文(精选10篇)高考的重要性显然不言而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高考材料作文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材料作文素材(推荐通用6篇

材料作文素材(推荐通用6篇

材料作文素材(推荐通用6篇材料作文素材篇一寿司虽然是日本食品,但原本来自中国,古书上曾有过记载。

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这漂亮的寿司吧,下面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寿司的做法!以前店里卖的小寿司卷叫maki,饭团上有一片生鱼片的是sushi,刺身就是生鱼片或其他的海鲜,叫sashimi。

整块的三文鱼主要用来做sushi,边边角角的下脚料才用来制作maki。

三文鱼寿司主料寿司米(适量)三文鱼(250克)北极虾(16只)调料生菜(适量)生姜(适量)绿芥末(适量)kikkoman酱油(适量)寿司醋(适量)厨具电饭煲1 纯正的挪威三文鱼,无刺无皮,是做寿司用的品种。

2 卷寿司的竹帘用保鲜膜缠紧。

3 整张的海苔一分为二。

我做的是细卷,只放一种材料,本来想加点牛油果,可我家的还是绿油油的不熟,就没放了。

均匀的铺上米饭(我用的现成的寿司醋,自己配的话糖醋比1:2.米饭要保持温热,寿司醋和米饭的比例我是凭感觉家的),边上留出一段空隙。

戴上一次性手套会容易一些。

4 放上三文鱼,是鱼的长度根海苔保持一致,由下至上卷紧。

5 用竹帘定型,使整个寿司卷变得紧实。

这一步很重要,不然切的时候就容易散掉。

6 卷紧实以后的`样子。

7 切寿司的刀要选择锋利的,每切一刀,刀身要沾水。

8 一个卷切成六小块。

当时应该把鱼的形状再修一下,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中间的三文鱼大小不一了。

9 手握寿司我不太会做,这次就没做,配了点北极虾。

完成。

自制简易寿司1寿司米蒸熟后加入寿司醋拌匀,闻到有醋香就可以啦。

黄瓜和火腿肠分别切条。

在海苔上依次铺上寿司米、黄瓜条、火腿条、肉松、鱼子酱。

2 把竹帘卷起来,要稍微用点劲,保证米粒压紧不会散开。

把刀子沾上水切卷好的寿司条。

3 为了避免寿司黏在一起,切好后最好分开放。

4 最后装盘,一份美味又简单的寿司就做好啦。

鲜贝寿司主料鲜贝(适量)寿司米(适量)鱼籽(适量)调料沙拉酱(适量)烧鳗鱼汁(适量)寿司醋(适量)厨具电饭煲1 生吃专用的鲜贝用厨房纸吸干多余水分2 拦腰切,切到4分之3的位置,不要完全切成两片3 寿司米用电饭煲煮熟,加少量寿司甜醋,拌均匀,用手握成小团4 切好的鲜贝从中间打开,铺在饭团上(样子跟寿司店一样了)5 全部铺好6 用火枪稍微烤炙一下。

中考满分材料作文范文(精选10篇)

中考满分材料作文范文(精选10篇)

中考满分材料作文范文(精选10篇)中考满分材料作文篇1亲情,最纯、最真、最美。

它从不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只是像缕缕清风,拂过了我年轻的旅程。

风如利刃,直刺肌肤,阴冷的冬日里,因为父爱的温暖,我不再寒冷。

寒风裹挟着渡船上的乘客。

江风仿佛要刺透人的肌骨,我的脸上感觉如利刀刮刻,整个身子瑟瑟发抖。

回乡过年的人们拥满船舱,父亲拉着我站立在舱外,饱受江风的袭扰。

船开了,爸爸猛然间把我的头埋在他怀中,轻声的说:“别让风吹着,这儿暖和些。

”他用那双早已冻僵的手紧紧揽着我,生怕我在船的晃动中摔倒。

父亲的头发被风蹂躏成杂草般,坚毅的目光,洒落在我的脸上。

温暖的阳光片刻充满了我身上每一个寒冷的角落。

药香如蝶,满室翩飞,我沉浸在药香的氤氲中,苦涩的药香中有母爱的细腻、绵软和甘甜。

窗外的玉兰花摇曳在春风中,而我仰卧在病床上,烦躁的抱怨着这慢性肠胃炎。

屋内,药香弥漫。

母亲一边拿着筷子不停地搅拌,一边不时地直起身来揉搓着腰的样子。

母亲不顾工作劳累,下班后变成我贴身医生。

每日为我熬药,坚持中医调理。

“很快就会好的。

”灶前,她总是叨念着。

熊熊火光映红那微笑却显焦虑的着面容,白发犹如偷走时光的贼尤为显眼。

此时,我才发现母亲的皱纹日益加深,往昔笔直的身形已有些许佝偻。

泪水在此刻飞扬出了眼角,春意盈满了整个心田。

如饮甘醇,如沐春风,爷爷的爱伴随这音乐铃声一直在我心中回荡。

夕阳沐浴着古朴的老城,电子车铃声洒满了接送我的小巷。

儿时的我总喜欢赖床,接送我的爷爷每日满脑子都在思考着他的重要工作。

强烈的灯光下,爷爷带着花镜,仔细地拼凑着走遍大街小巷才买齐的零件,一刻不停地组装着。

深夜,月光倾泻在了组装好的电子铃上。

爷爷脸上才溢满了幸福的笑容。

身披晨露,爷爷早早到楼下按车铃叫我。

在“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的铃声中,我轻快的跑下楼。

这铃声伴我走过严寒酷暑。

声声的响铃饱含着爷爷对我无尽的爱。

十五度春秋,十五载亲情。

他是一杯窖藏的酒,甘冽绵长;又如一曲经典的歌,百听不厌;更像一汪静幽的潭,清澈透明。

语文高考作文材料7篇

语文高考作文材料7篇

语文高考作文材料7篇语文高考作文材料篇1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

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枕相依,乐在其中。

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有多少人又能理解他离开了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你能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他明白,一个人无力挽回历史潮流,既然这样,他只有愤然出世。

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

他只有内在心理矛盾,派生出外在的“菊花”人生。

于是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

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与自己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出乎”的,便是外在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

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外乎”,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内乎”。

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其真爱,是他人生的全部诠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地看到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语文高考作文材料篇2从前,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

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材料作文素材50篇完美版

材料作文素材50篇完美版

《材料作文素材》材料作文素材(1):春天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插出了粉色的桃花,像害羞的姑娘;插出了黄色的迎春花,像报喜的小鸟;插出了红艳艳的牡丹花,像高贵的女皇春的风轻轻地像一层薄纱在空中飘着,花儿好像在风中舞蹈,可爱的小燕子从远方飞了回来,托春风捎来了信,告诉人们春天到来了。

春姑娘给大地铺上了绿绿的地毯,孩子们在软软的,绿绿的地毯上打滚,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乐到了心田里。

材料作文素材(2):妈妈,多谢您鲜花感谢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雄鹰感谢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谢大地,因为大地让它耸立;小草感谢春晖,因为春晖给它温暖则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因为是您生育我,养育我,把我从一个胆小害羞,幼小无知的小朋友教育成此刻知识渊博,勇敢自信的阳光女孩。

妈妈如果您是荷花,我就是红莲;如果您是园丁,我就是一朵鲜花;如果您是苍天大树,我就是小草。

妈妈,在那里我由衷地对您说一声:妈妈,多谢您!我必须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的!材料作文素材(3):关于和谐的作文和谐校园你我携手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

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

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

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

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情绪。

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我们附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

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期望和力量。

高考作文范文及材料6篇(4篇)

高考作文范文及材料6篇(4篇)

高考作文范文及材料6篇(4篇)材料作文“查考”题目、立意和范文3合成材料:读下面这句话:有些风景一定要仰视。

如鹰如天如山……有些人必须抬头。

喜欢李白,喜欢范仲淹,喜欢辛弃疾……成长必须仰视。

喜欢崇高,伟大,纯洁...仰望崇高,觉得可鄙;仰望伟大,觉得渺小;仰望纯洁,离开庸俗...抬头使你的头沉重,抬头使你的眼睛长出翅膀。

[检查指南]“仰望”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望得高(远)”一层是“盼得仰慕”,强调的是对象的精神功能,如启发、引导、鼓励、关怀、反思等。

“仰望”应该理解为一种向上的精神书写,强调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1.“向上看”的对象应该是薄而不是厚,要有精神扩张的空间。

2.下定决心做一名好员工。

参考概念:抬头可以收获成功仰望你心中的星星仰望能让人在命运的黄昏中看到希望范文-材料构成中的“查”范文:查的分量抬头不是单纯的高个头,而是高胸怀;抬头不是单纯的抬头,而是敞开心扉。

抬头看着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你;仰望是风帆,不时指引你;抬头是一种重量,常常会激励你。

小时候经常仰望大人,就像少数人仰望一棵大树一样:渴望和他们一样挺拔,渴望和他们一样端庄,渴望和他们一样聪明……渴望,仰望,跌倒后爬起来,走过泥泞,走过坎坷,最后变成和他们一样。

我也学会了挺拔,我也学会了端庄,我也学会了睿智...没错,就是因为抬头,我才有前进的动力,大概就是抬头的重量吧!真的很难想象一个不抬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忘记抬头,天空不再五彩缤纷,因为没有人会看到;如果你忘记抬头,你的视野会继续缩小,因为你的视野只在你脚下;忘了抬头,生活就不再有味道,因为你也忘了追求…成长必须仰视。

孔子告诫我们:如何看到好的思齐。

你不是说要仰望高于自己的人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向万物求教,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自己呢?山河鸟语花香。

基于山河之美,闭眼专注,似乎是一种极好的状态,但仰望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抬头望去,我看到了世界的威严和浩瀚,看到了水的美丽和清澈,看到了鸟的快乐和自我满足,看到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简单画面——大自然。

材料作文范文四篇

材料作文范文四篇

材料作文范文四篇材料作文范文四篇第1篇材料作文350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个养蚌人来到海边,认真地在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问那些沙粒是否愿意变成珍珠。

沙粒们都对变成珍珠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但对呆在寒冷、阴暗而又潮湿的蚌壳里又怕得要死。

当养蚌人告诉它们要变成珍珠就避免不了与孤独、寂寞为伍时,沙粒们一个个选择了离开。

他已记不清遭到了多少颗沙粒的拒绝,几乎就要放弃了,终于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别的沙粒都嘲笑这颗沙粒是傻子,可都没有动摇这颗沙粒的决心。

几年过去了,这颗小沙粒长成了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珍珠。

那些曾经嘲笑过它的伙伴,仍还是沙粒,有些甚至已经不知道被风吹到哪里去了。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戏剧除外。

第2篇给材料作文先读懂材料500字初三期中考试刚结束不久,不少考生和家长致电本报,询问如何才能写好给材料作文,为此,清华附中初三教师张彪建议,写好给材料作文关键在于审清题目。

给材料作文是历年中考作文的重头戏,因此它是作文复习的重点。

往年考生做这类作文时容易离题偏题,因此它又是作文复习的难点。

怎样才能写好给材料作文呢?关键在于读懂试卷中所给材料。

张老师认为,给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考生先看材料,然后自己依据材料自行命题作文。

因此,考生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这是写好此类作文最关键的一步。

考生在动笔前要重点注意材料的四个部分。

首先,材料有标题的要注意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其次,注意所给材料的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再次,要注意材料的结尾和议论抒情的句子,不少文章会在结尾处点题。

例如有一则中考作文材料,它先写两个书法家的故事,一个一笔一画力求酷似古人,另一个一笔一画力求自然。

材料的最后一段是:“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

”这段话就是议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勿因审题而满盘皆输日期:2010-12-24 作者:周宏来源:文汇报周宏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该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

这样一来,即使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

据说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因一时之错而抱憾终生。

笔者为其惜才之心而感动不已,但考生万不可以为真有此等好事,因为此种做法会大大助长抄袭的恶习。

试想,有人背熟他人佳作,文不对题却文采翩翩,该及格吗?从往年高考作文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以下,今后恐怕也不会改变。

作文审题,永远是考场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

所以,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不过好审题关,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因审题错误而满盘皆输呢?首先有必要对时下材料作文的概念作重新界定。

简要地说,命题形式就两种,一种是材料作文,一种是命题作文。

给了材料,就是材料作文;不给材料,就是命题作文。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审题要求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立意要求遵从材料的倾向性,学生作文几乎只能阐释材料的含义,不能对材料隐含的观点作出补充,更谈不上提出不同意见了。

而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话题作文,在降低审题难度尤其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得之见方面作出了贡献。

高考作文由材料作文走向话题作文,是对材料作文在审题和立意方面限制过多的反思,是对“让学生乐写、敢写、善写”这一作文教学改革理念的践行。

然而,话题作文也存在不足,那就是审题要求过宽。

对话题作文而言,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学生作文只要围绕话题,引不引用材料,是否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几乎不影响其得分,其最为严重的结果是便于学生套题。

于是,2009年开始,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又回归到材料作文。

但这种回归不是倒退,而是扭转话题作文弊端,摒弃材料作文死板的“新材料作文”。

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其相同之处是立意要围绕材料的内容,要明确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行文要有对材料的引用或分析(但不要大段甚至全部照抄材料),不同之处则是对材料内涵可以肯定,可以否定,也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予以补充。

命题者往往会在写作要求中明确“自选角度”以便给考生更多的自由。

写作者引用分析材料,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告诉读者:我读懂了这则材料,我是围绕材料立意的。

显然,它吸取了话题作文的长处,避免了话题作文的缺陷。

倘若广大师生都能确立上述概念,教师便不能在评价中先入为主地设立条条框框,更不会仅以学生作文是否符合阅卷老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为评价标尺,学生也就敢于大胆地抒发自得之见了。

学生的自得之见要得到首肯,必须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

确保你的理解不致走偏,不妨参考下述步骤。

第一步:阅读材料,分清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主要内容总结出关键词;第二步,总结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但这几年倾向性往往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倾向);第三步,我的观点;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是否针对材料的主要内容。

以2009年高考作文为例。

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次论其书法对前人的继承借鉴,第二层次论其书法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三层次论其书法的独特性。

因此主要内容可初步概括为“郑板桥书法的特点”,但这显然流于宽泛,指向不够具体落实。

于是从材料的总结层次(往往是最后一层)找关键词--创新。

不难发现,第一层讲继承借鉴可理解为创新的前提,第二层讲整体与局部是其书法创新的特点,第三层则是其创新的结果。

于是,材料的主要内容可具体概括为“郑板桥书法与创新的关系”。

此时,第二步已经可以自然生成:创新是艺术乃至各种事物发展进步的前提。

根据写作要求,自选角度,你既可以写创新与继承借鉴的关系,也可以写创新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可以对“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进行理性思辨。

第三步自然水到渠成,不必赘言了。

只要你的观点与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关,就不会有审题错误之虞。

不过,这还不够,因为在这个层面上的审题所得出的“我的观点”,会有两个不足。

第一,它基本是材料的倾向,第二,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想到。

如此缺乏独特性的观点,想要获得高分自然难度不低。

审题只是行文准备工作的第一步,能确保的只是审题正确,而把你引向观点独特深刻的是对立意的深入思考。

这一步才是佳作产生的必由之路。

思考路径如下。

首先对审题第二步骤的结论作诘问,“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对不对?”“如果正确,有什么可以补充吗?”再回看审题第三步骤的结论,对“我的观点”也同样诘问“正确吗?有什么可补充吗?还有其他角度吗?其他人会想到吗?”或者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做不到?”这样思考的结果往往会否定审题时初步得出的观点,你会觉得那个观点太平常甚至太肤浅。

比如写创新,你就不会空谈创新的意义和价值,通篇充斥正确的废话,而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创新,甚至从思考“为什么做不到”入手,针砭时弊,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这就是三思而后写。

一思而写,你的观点会淹没在数万考生之中,落入俗套难以避免;再思而写,你至少与过半的考生立意不同;三思而写,你的立意自然会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或许有人会担心如此求新会导致偏题。

也有防止之法。

简言之,行文无论怎样由此及彼纵横捭阖,都不要脱离你所总结的关键词。

出问题走岔路的往往是每一层次一个关键词,而这不同的关键词又不能够从不同角度指向材料的关键词。

以一则材料为例总结审题原则和步骤。

材料: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黎锦熙早年在湖南办报时,曾经叫他三位学生誊抄文稿。

第一位学生重视照抄不误,第二位发现稿件中有问题会与老师商量并代为润色,第三位只要文稿观点与自己不同就拒绝誊抄。

后来,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成了著名的戏剧家,第三位成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

主要内容:三位学生对待誊抄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态度。

倾向性:要学习第二、第三位。

我的观点:做第二人或第三人。

是否针对材料主要内容?是。

三思结果:1、第三人的不足及其命运的风险;2、第一种人的意义和价值;3、教师对这三种人成长的意义——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

上述题目,笔者曾经在一所学校高三班级作过讨论,除所列的三思结果外,审题正确而角度各异与众不同的答案,不下于十位数。

最后谈谈阅卷者对材料作文的评判标准首先是对材料该写什么,阅卷老师不作预设。

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观点。

当然这对阅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阅卷难度,但这种难度的解决靠的绝不是设定写什么就是对的,写什么是不对的来完成,关键在于阅卷教师要有眼光和胸怀。

其次,判断审题的对错不仅看考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怎么写”。

“写什么”写得对的文章,可能因为“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很一般。

“写什么”比较大众化的作文,也会因考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

从这个角度说,规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今年高考作文有人问:写“宽”可不可以?他认为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宽”的态度,他说网、尺度均表现了一种宽,文中对宽的标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可以宽的、什么是不可以宽的作了分析。

文章里具体写宽的目的、宽的标准时和材料结合了起来,比如说分析“放小鱼抓大鱼”,提出“宽”的标准是可持续发展。

这样一听,我就觉得文章写得不错。

但是光听到写“宽”,我们就认为是跑题了。

以一个去年模拟考的例子做结。

有一个区考的是:上海的大街小巷和许多公共场所,除了中文标识外,还有各种外语标识,这体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而在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公共场所除了本国的文字外,很少有其他国家的文字标识,欧洲人认为这是为了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需要,以此材料写篇文章。

很多文章肯定这则材料,观点集中在要保护母语的独立性。

但有学生认为,我们固然要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独立,然而为了方便外国人,达到开放、多元,在中文下面标注外文,并没有错,由此批评这则材料小题大做,可不可以?往往,一些对材料隐含观点有补充的、或是有反对意见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有思想有水平的。

(作者为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上海一篇高考作文分数何以连升三级:从20分到64分?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阅卷中,有一篇作文的命运富有戏剧性:第一位阅卷教师打了20分(满分为70分),第二位教师打了43分。

判分差别如此之大,按程序这篇作文交到阅卷小组组长手里,但仍难以定夺,只得再上交高考阅卷中心组仲裁。

仲裁结果是:64分。

以下为文章:必须跨过这道坎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

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

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

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

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

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

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

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

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

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

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

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

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

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

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

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