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结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妙笔点醒:这一段独白把“儿子”“父亲”两个形象表现十分鲜明,反映了由幼稚 到怀疑,到年少气盛不可一世,到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的心理发展过程,寓含了深刻的人 生哲理。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运用心理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5、多种手法综合运用 在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单用一种手法的 时候很少,写一个人,往往既写这个人的肖像,又写这个人的语言 行动,还写他的心理,以及别人对他的议论评价。
【自主学习】 人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外貌 、 动作 、 语言 、 心理 等方面。观察时要仔细把握,认真比较,反 动作描写 复思考,然后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 、 心理描写,写 出人物的个性。
【范文赏析】
肖像描写
她是位性格古怪的人 我的曾祖母今年已经78岁了,但她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她的 她的 头发全白了,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好像记载了她饱经风霜的一 头发全白了,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好像记载了她饱经风霜的一 生。她穿的衣服总是补了又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买给她的 生。 衣服,她总是舍不得穿,保存得很好。 她可是位性格十分古怪的人! 我的曾祖母很“小气”!记得小时候,暑假的一天,天热得出 奇,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柳叶儿也无精打采地低下了头。风婆 婆和云姑娘像是害怕太阳公公,全都躲了起来,不见踪影。知了更 是不知疲倦地叫个不停,我口渴难忍,心想:要是现在能吃上一支 要是现在能吃上一支 雪糕,那该多好呀!可是我没有钱,曾祖母可是出了名的“抠”, 雪糕,那该多好呀!可是我没有钱,曾祖母可是出了名的“抠”,如 如果我跟她去要,一定会碰钉子的,可我现在真的很渴,而且雪糕 果我跟她去要,一定会碰钉子的,可我现在真的很渴,而且雪糕的 的诱惑力也实在太大了,不如试试吧! 诱惑力也实在太大了,不如试试吧! 心理描写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案)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分析人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描绘人物个性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
2. 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3. 练习书写人物个性描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绘人物个性。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示例人物为例,展示观察和描写人物的过程。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人物的心得。
3. 练习法:学生独立观察人物,书写人物个性描述。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若干示例人物,包括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述。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描写。
第一章:观察人物外貌特点1. 导入:教师展示示例人物的外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观察人物外貌,包括体型、肤色、五官等方面。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组内同学的外貌特点,并简要描述。
第二章:分析人物语言特点1. 导入:教师展示示例人物的对话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包括语速、语调、用词等方面。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组内同学的语言特点,并简要描述。
第三章:关注人物行为特点1. 导入:教师展示示例人物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行为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关注人物的行为特点,包括举止、动作、表情等方面。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组内同学的行为特点,并简要描述。
第四章:描绘人物个性特点1. 导入:教师展示示例人物的个性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人物个性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描绘人物个性特点,包括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
3. 练习:学生独立观察一位同学,书写其个性特点描述。
第五章:交流与评价1. 导入: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和描写的人物个性特点。
写个性鲜明的人物作文

写个性鲜明的人物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就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而在文学创作中,如何描绘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让他们跃然纸上,走进读者的心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首先得仔细观察。
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穿着打扮,甚至是一些细微的习惯动作。
比如,我的邻居老张,他总是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装,走路时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决心。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洪亮,喜欢用手比划着,仿佛要把他心中的想法一股脑儿地掏出来给你看。
通过观察,我们收集到了人物的外在特征,但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是什么塑造了他们的性格?是成长的环境,还是过往的经历?比如,老张曾经在艰苦的工厂环境中工作了几十年,那些年的辛勤劳作和工友间的深厚情谊,让他养成了坚韧、豪爽和重情重义的性格。
在描写人物时,语言是展现个性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人言辞犀利,有的人则温文尔雅;有的人说话简洁明了,有的人却啰嗦唠叨。
比如,学校里的教导主任,他总是一脸严肃,说话干脆利落:“不要在走廊里奔跑,遵守纪律!”而班上的那个调皮鬼小明,每次被抓到犯错,总是嬉皮笑脸地辩解:“哎呀,老师,我这不是不小心嘛。
”除了语言,人物的行为也是个性的体现。
勇敢的人会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胆小的人可能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善良的人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自私的人则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比如,在公交车上,有人会主动给老人让座,而有的人却假装没看见,把头扭向窗外。
为了让人物更加生动形象,我们还可以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
比如,在一个团队中,有一个特别勤奋的成员,为了完成任务常常加班到深夜,而另一个成员则总是偷懒敷衍。
通过这种对比,勤奋者的个性特点就更加突出了。
同时,环境描写也能为人物的个性增添色彩。
在一个热闹喧嚣的市场里,那个卖菜的大妈大声吆喝着,展现出她的热情豪爽;而在安静的图书馆里,那个安静阅读的女孩,沉浸在书的世界中,凸显出她的文静内敛。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共3篇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共3篇《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1《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引言:人物塑造是小说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的性格、生活经历、言行举止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并理解故事情节。
因此,在学习文学创作时,学习如何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本学案的内容是基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阅读课程,第七单元的阅读材料为汪曾祺的《猪八戒摘桃》。
本单元通过这个寓言故事,让学生自觉解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危机和选择,看似清新无邪的故事背后其实包含着很深入的人性思考,是一道有思考意义的阅读较长。
二、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多角度的阅读和观察能够掌握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方法,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2.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性情、思想、行为,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内涵;3. 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描述性的词汇,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点;4.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初步实现人物故事写作。
三、教学方案1. 情境营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猪八戒摘桃》,了解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塑造好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课前授课(1)学习了解人物塑造的方法:从性格特点、行为言语、表情动作、外貌特征等方面进行描写;(2)教授描述性的词汇,如“高大威猛”、“温文尔雅”等用以描述人物形象特点的词汇;(3)对角色塑造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才会更加贴近生活。
3. 阅读教材《猪八戒摘桃》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故事的结构,借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感受故事内涵。
并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猪八戒、人参果、后山瘦老虎的性格和行为举止,通过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和揭示人物素描的性用处。
4. 活动引入学生分组,分别分析不同角色的特点,归纳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爱好等)的主要特点。
写一个人特点的作文

写一个人特点的作文
人物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有些人可能性格开朗,有些人可能内向,有些人可能乐观,有些人可能悲观。
而我要写的这个人,他的特点是乐观向上、善良真诚、勤奋努力。
首先,他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他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过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他的眼中,世界充满了希望和阳光。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能笑对生活,鼓舞他人,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其次,他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
他总是乐于助人,乐于为别人着想。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都能够以诚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
他的善良和真诚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们愿意和他交往,愿意与他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
最后,他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
他深知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学习上,他都能够全力以赴,不断进取。
他从不因困难而退缩,而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去面对挑战,去克服
困难。
正是这种勤奋努力的精神,让他在工作和学习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总之,他的乐观向上、善良真诚、勤奋努力的特点,让他成为了身边人眼中的楷模。
他的品质和精神,不仅让自己受益,也让身边的人受益。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优秀,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希望我们都能向他学习,不断进步,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写作指导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写作指导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同样也是描写人物的生命所在。
写人物,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
人物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语言、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
写人物的个性,就要善于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感受,要善于抓住体现性格的细节,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
一、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人物肖像,指人的容貌、服饰、体态、神情等。
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如《卖蟹》中的“过滤嘴”,孔乙己身上的长衫,还有赵本山所饰的小品中的人物头上的蓝帽,无不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经历。
再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物的眼光、眼神能表现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画家画人擅画人的眼睛,作家写人擅写人的眼睛。
没有蒙娜丽莎的这双眼,就没有《蒙娜丽莎》这幅画。
二、心理描写,以心传声。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
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如有一篇《儿子眼里的父亲》写道:“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二十岁:爸爸有的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万富翁了┅┅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
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六十岁: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这一段独白把“儿子”“父亲”两个形象表现十分鲜明,反映了由幼稚到怀疑,到年少气盛不可一世,到尊重现实事求是的心理发展过程,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在写作中,写出人物个性是作者们必须要熟悉的写作技能!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3、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恰当运用一种或几种描写手法,揭示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什么“弯弯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地鼻梁,能说会道的小嘴,一笑两个小酒窝。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呢?走进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格式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投影1】二、观察与思考1、最成功的漫画【投影2】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回答右面的问题。
学生自主发言,叙说画面中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特点。
2、猜猜他是谁【投影3】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做个小游戏,需要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哪位同学愿意帮帮老师?谢谢你!下面老师介绍游戏名称和规则。
这个游戏叫做“猜猜他是谁?“我出谜,由这位同学来猜。
其他同学做什么呢?认真观察这位同学的反应,包括语言、神态、动作等,并记录下来。
猜谜材料:“猜猜他是谁?”肥头,大耳,长嘴,黑脸短毛,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手提一柄五齿钉耙……被指名的同学边听边想,根据老师提示说出自己猜测的人名。
三、指点迷津【投影4、5、6】看来咱们大家的观察力不错,善于发现和观察只是写好人物的第一要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描写人特点的作文

描写人特点的作文人物特点描写。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一个人的鲜明个性。
下面就来描写几个不同的人物特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个人物是小明,他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能够积极面对,从不轻易放弃。
他总是笑容满面,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感觉。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会找到一线希望,坚定地向前走。
这种乐观的态度不仅让他自己受益,也让身边的人感染到了他的正能量。
第二个人物是小红,她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情,她总是能够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周到。
她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总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的细心和周到让她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受到了身边人的一致好评。
第三个人物是小华,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情,他总是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的勤奋让他在工作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也让他在生活中充实而丰富。
他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种勤奋的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人。
第四个人物是小李,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能够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他的善良让他在朋友中拥有很高的人气,也让他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
他总是能够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善良的品质也让他获得了身边人的尊重。
通过对这几个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
乐观、细心、勤奋、善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发扬自己的优点,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知识导航】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要刻画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首先要观察、思考,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发现其与众不同的地方。
同样的性格开朗,具体的表现却会大不相同,或心直口快,或热情似火,或直率莽撞……通过细致的观察,你会逐渐发现身边的人原来是那样的各具特点。
在观察了人物的这些外在表现后,我们还应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人物形成或这或那的个性的原因,如为什么开朗,为什么忧郁,为什么热情,为什么莽撞……这种进一步的观察会使你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更鲜明的认识,积累更多的素材,写起来便有了源头活水。
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在写作中做到这一点呢?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品析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突出人物个性?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突出人物个性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鲁迅的《祝福》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
人物的年龄、性格、情绪不同,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也会不同。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祥,或睿智深邃。
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
眼睛可写满渴望写满期待,希望工程的代表宣传画——魏明娟的大眼睛,无数少女少妇的望穿秋水;眼睛可写满兴奋写满激动,成功者噙着泪花的眼睛;眼睛也可写满绝望,吸毒者无神的眼睛;写满忧郁感伤眼睛,《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这是因为,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
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
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
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
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具体方法: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眼睛——写内心”。
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
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
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
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
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
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
怎么办?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
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
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
如: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
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
(《丰碑》)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
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
如: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
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
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
如: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
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
(《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
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结合。
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
如: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2、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
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提示: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头扭向一边。
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
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
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长相一样。
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
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
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
这是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
这对刻画人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
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突出人物个性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
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
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
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
“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
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
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
“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
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
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
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
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
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
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