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十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此诗似乎是《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

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文彩双鸳鸯③,裁为合欢被④。

著以长相思⑤,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注释:①端:犹“匹”。

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

②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

尔:如此。

这两句是说尽管相隔万里,丈夫的心仍然一如既往。

③鸳鸯:匹鸟。

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

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

④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

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⑤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

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

⑥缘:饰边,镶边。

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

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⑦别离:分开。

这两句是说,我们的爱情犹如胶和漆粘在一起,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

【译文】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并且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著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彩,夫君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我.将它裁作棉被面,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 丝绵使我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结同心. 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 那麽,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古诗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篇1[汉]汉无名氏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1】远:久。

缓:宽松。

【2】发:指乐声的发散、传播。

中曲:乐曲的中段。

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

这里借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3】遗(wèi):赠予。

【4】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5】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6】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7】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8】馨(xīn)香:香气。

【9】盈:充盈,充积。

【10】致:送到。

【11】贵:珍贵。

一作“贡”。

【12】感:感受,感动。

【13】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14】但:仅,只。

作品赏析: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九。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尽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

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

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

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国学经典:古诗十九首原文及注释【知识卡片】古诗:《古诗十九首》中的“古诗”是魏晋以后的人对汉代诗歌的习惯称呼。

汉末政治极端腐败,社会急剧动荡。

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文人有的飘泊四方,有的穷困潦倒,有的遭受灾难。

这十九首诗歌,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动态,表现了他们的苦闷和彷徨。

刘勰曾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

就“古诗”所达到的成就及其在诗歌创作上所产生的影响来说,它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一、行行重行行【原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生别离”是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

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涵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

“各在天一涯”“涯”,方也。

“道路阻且长”“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

“会面安可知”“知”,一作“期”,义同。

《古诗十九首》赏析全集16----19

《古诗十九首》赏析全集16----19

《古诗十九首》赏析全集16----19展开全文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展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此诗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

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

惟诗中最大问题在于:一、“游子”与“良人”是一是二?二、诗中抒情主人公即“同袍与我违”的“我”,究竟是男是女?三、这是否一首怨诗?答曰:一、上文的“游子”即下文之“良人”,古今论者殆无异辞,自是一而非二。

二、从全诗口吻看,抒情主人公显为闺中思好,是女性无疑。

但第三个问题却有待斟酌。

盖从“游子无寒衣”句看,主人公对“游子”是同情的;然而下文对良人又似怨其久久不归之意,则难以解释。

于是吴淇在《选诗定论》中说:“前四句俱叙时,‘凛凛’句直叙,‘蝼蛄’句物,‘凉风’句景,‘游子’句事,总以叙时,勿认‘游子’句作实赋也。

”其间盖认定良人不归为负心,主人公之思极而梦是怨情,所以只能把“游子”句看成虚笔。

其实这是说不通的。

盖关四句实际上完全是写实,一无虚笔;即以下文对“良人”的态度而论,与其说是“怨”,宁说因“思”极而成“梦”,更多的是“感伤”之情。

当然,怨与伤相去不过一间,伤极亦即成怨。

但鄙意汉代文人诗已接受“诗都”熏陶,此诗尤得温柔敦厚之旨,故以为诗意虽忧伤之至而终不及于怨。

这在《古诗十九首》中确是出类拔萃之作。

一篇第一层的四句确从时序写起。

岁既云暮,百虫非死即藏,故蝼蛄夜鸣而悲。

“厉”,猛也。

凉风已厉,以己度人,则游子无御寒之衣,彼将如何度岁!夫凉风这厉,蝼蛄之鸣,皆眼前所闻见之景,而言“率”者,率,皆也,到处皆然也。

这儿天冷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该感到要过冬了,这是由此及彼。

然后第二节乃从游子联想到初婚之时,则由今及昔也。

“锦衾”二句,前人多从男子负心方面去理解。

《古诗十九首》原文和翻译解释

《古诗十九首》原文和翻译解释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1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1。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2;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4。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6。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7。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8!行行重行行:白话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快快回头。

只因为想你使我心情忧伤,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2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9。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10。

娥娥红粉妆11,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12。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白话译文河边的草地青青,园里的柳树茂盛。

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的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屋里空荡荡的,真是难以独自忍受寂寞。

3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13。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14。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15。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16。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17。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客从远方来》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

此诗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下面请欣赏店铺带来的《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的原文与翻译!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此诗似乎是《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

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文彩双鸳鸯③,裁为合欢被④。

著以长相思⑤,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注释:①端:犹“匹”。

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

②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

尔:如此。

这两句是说尽管相隔万里,丈夫的心仍然一如既往。

③鸳鸯:匹鸟。

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

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

④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

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⑤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

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

⑥缘:饰边,镶边。

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

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⑦别离:分开。

这两句是说,我们的爱情犹如胶和漆粘在一起,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

【译文】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并且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著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彩,夫君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我.将它裁作棉被面,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 丝绵使我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结同心. 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 那麽,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赏析:此诗似乎是《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阅读答案与翻译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阅读答案与翻译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阅读答案与翻译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阅读答案与翻译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4. 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B. 三四两句使得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

C. 接着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15. 《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D 本题中,D项,“含蓄地表达出来”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

故选D项。

15. ①诗歌前四句以乐景写哀情,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五、六两句采用“悬想”(又叫对写法)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

③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诗歌前两句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里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是乐景;三四句说“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

【《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今天带来了全...

【《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今天带来了全...

【《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今天带来了全...
【《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今天带来了全部的白话译文和赏析】《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最早见于《昭明文选》,是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这十九首诗包括:《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内容多为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其艺术成就却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今天整理了这十九首诗,并附上白话译文,放在文末图片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收藏、品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十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释】:萧统南朝梁?萧统
字德施.武帝长子.天监元年,立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卒,谥曰昭明,因称梁昭明太子.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去世,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
【赏析】:《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是东汉时期的诗歌。

该篇诗歌突出表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其愁由明月引起。

“隔千里兮共明月”。

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

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

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

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

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

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

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阅读训练】:
1.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
2.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

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2:
即景生情。

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

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

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