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翻译中文化翻译的技巧
翻译翻译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翻译翻译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翻译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在全球化的今天,翻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商业合作、学术交流还是文化传播,翻译都发挥着桥梁的作用。
然而,翻译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翻译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准确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准确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是翻译的基础。
翻译者首先要对源语言的文化和语言特点有所了解,包括语法、词汇、惯用语等。
同时,还应了解源语言中特定的背景信息和习惯表达方式。
只有对源语言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传达其含义。
二、注重语言风格和语域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域,翻译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标读者来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语域。
正式的文献翻译要注重准确性和规范性,而商务翻译则更加注重流畅度和易读性。
在选择语言风格和语域时要灵活运用,使得翻译更贴近目标读者的习惯表达方式。
三、保持上下文的连贯性翻译时要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连贯性。
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
同时,还要注意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词语顺序、语序和篇章结构等因素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四、避免直译和文化陷阱直译是翻译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源语言的单词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更要传达其背后的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灵活运用,进行意译和文化转换,使得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
五、积累专业知识和词汇量翻译工作需要翻译者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词汇量。
翻译者应经常进行学习和积累,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同时,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掌握各个领域的常用词汇,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六、使用辅助工具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类辅助工具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例如,翻译记忆库可以保存已翻译的文本,方便以后的复用;术语数据库可以存储各个领域的专业词汇,帮助词汇查询和使用;机器翻译软件可以提供初步翻译结果,供翻译者参考和修改。
论文翻译技巧

论文翻译技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对于翻译论文而言,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论文翻译的技巧,帮助您在翻译过程中表达更准确且流畅的内容。
一、理解原文在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内容。
通过仔细阅读原文,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在这个阶段,可以将关键点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重点。
二、注意语言风格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
例如,如果原文是正式而严谨的,那么译文也应该保持相同的风格。
三、避免字面翻译字面翻译是指逐字逐句地将原文翻译成另一种语言,通常会导致译文不流畅、意思不准确。
要避免字面翻译,而是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并用目标语言准确且通顺地表达出来。
四、选择合适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词汇来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有时候一个词可能会有多种翻译,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最合适的翻译。
对于一些特定的术语和概念,可以参考相关的行业词汇或专业术语词典。
五、注重语法和结构语法和句子结构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确保译文的句子结构正确且通顺。
避免使用过长的句子和复杂的从句,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扰。
六、注意文化差异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译文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文化差异,并根据目标读者的背景做出适当的调整。
要避免直接翻译文化隐喻和俚语,而是选择更符合目标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
七、审校与修改翻译工作完成后,一定要进行审校和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译文是否准确、通顺,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可以请专业人士或同行进行审校,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结通过以上的一些翻译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论文翻译工作。
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是翻译的核心,同时要注意语言风格、避免字面翻译、选择合适的词汇、注重语法和句子结构、注意文化差异,并进行审校和修改。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表达技巧

音译:根据原文的 发音,将其转化为 目标语言的文字
综合运用:根据原文 的特点和目标语言的 特点,灵活运用多种 翻译方法,以达到最 佳的翻译效果
在翻译中适当添加注释或解释
目的:帮助读者 理解原文中的文 化背景和含义
内容:包括对原 文中的文化现象、 历史背景、风俗 习惯等的解释
方式:可以在译 文中添加脚注、 尾注或附录等形 式
翻译时应注意 保持原文的风 格和情感,避 免过度修饰或
简化。
在处理文化差异 时,可以采用归 化策略,使翻译 后的文本更符合 目标语言的文化
习惯。
在处理表达技巧 时,可以采用异 化策略,保留原 文的特色和风格, 使翻译后的文本 更具有吸引力。
翻译过程中,需 要不断学习和探 索,以提高自己 的翻译水平和文
添加章节标题
XX
PART TWO
文化差异在文学 翻译中的体现
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转换和适应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保留和传播
语言习惯的差异
词汇选择: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词汇选 择差异
语法结构: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语法结 构差异
修辞手法: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修辞手 法差异
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翻译过程中要考虑目标读者的 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 和情感色彩
翻译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 可读性
翻译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翻译和 过度简化,保持原文的韵味和 深度
XX
PART FOUR
文学翻译中处理 文化差异的策略
深入了解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适应性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创新
英文翻中文的八大翻译技巧

英文翻中文的八大翻译技巧英文翻中文的八大翻译技巧推荐首先是英文理解难,这是学习、使用英文的人的共同感觉,由于两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颠颠倒倒、断断续续,极为别扭。
二是中文表达难,英译汉有时为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等词汇,往往被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另外,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因为我们所翻译的文章,其内容可能涉及到极为广博的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领域多半是我们不大熟悉的外国的事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难免不出现一些翻译中的差错或笑话。
正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翻译实践,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对比、概况和总结,以找出一般的表达规律来,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翻译错误,而这些表达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技巧。
一、词义的选择和引伸技巧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同一个词在同一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完全符合汉语习惯的说法;选择确定词义通常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他们相似极了。
(形容词)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
(动词)Wheat, oat, and the like are cereals .小麦、燕麦等等皆系谷类。
(名词)2、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他是最后来的。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翻译技巧:中英文文档翻译要点

翻译技巧:中英文文档翻译要点引言你是否曾经面对过需要翻译中英文文档的困惑?在全球化时代,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起来。
无论是商务合作、学术交流还是跨国互动,翻译技巧都是必备的。
本文将讨论翻译中的一些关键要点和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中英文文档翻译的挑战。
理解文档的背景和目的在进行文档翻译之前,首先要全面理解文档的背景和目的。
什么是这份文档的主题?谁将是读者?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确定翻译的风格、用语和术语都至关重要。
例如,如果你翻译一份科技报告给专家阅读,你需要使用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技术解释。
另一方面,如果你翻译一份广告宣传册给普通消费者阅读,你就需要使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注重上下文和语境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上下文和语境。
一个词语或短语的意思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要确保你理解了文档的整体语境,并且选择适合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
比如,如果一个英文单词有多个中文翻译,你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文档的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翻译。
保持忠实和准确无论你翻译哪种文档,忠实和准确都是很重要的原则。
你需要确保翻译的内容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避免任何误解或歧义。
如果有需要,你可以使用注释、解释或者举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内容。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增加自己的观点或解释,尊重原文的作者意图。
语法和语言特点在翻译中英文文档时,理解语法和语言特点是重要的。
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翻译过程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为了保持正确的语法和流畅的表达,你需要熟悉中英文的语法规则,并且灵活运用。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翻译规则,比如主语和谓语的顺序变化、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转换等等。
术语和专业词汇许多文档都包含了一些特定的术语和专业词汇,这需要译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背景。
在翻译这些术语时,你需要参考相应的词典、专业文献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同时,要注意术语在不同领域中的不同含义。
文学作品翻译的艺术与技巧

文学作品翻译的艺术与技巧一、引言文学作品翻译是翻译工作中最为重要、最为艰巨的部分。
它需要翻译者具备超凡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翻译技巧。
翻译者需要根据原作的语言、文化以及作者的意图等多重因素,将原作中的思想、情感、形式等方面精确地传达给读者。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不断摸索,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实现艺术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二、文学翻译艺术的几个方面1. 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文学翻译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要想将原作中的思想、情感、形式等方面穿透译语的限制,让翻译后的作品尽可能接近原作,需要具备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需要翻译者在前期阅读、研究原作的时候,仔细分析作者的用词、句式、语调等方面,掌握原作的语言气息和特点,为后续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文化的理解和传达。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作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
翻译者需要通过对原作和作者的深入研究,了解原作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然后通过翻译的手段将这些内涵在译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在此过程中,翻译者不仅要了解原作中的文化背景,还要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思维方式,使得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需要。
3. 艺术形式的还原。
文学作品往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这种形式往往由作者通过语言、形式等多种手段进行创作。
翻译者需要在保证译文符合原作的意图的基础上,将原作表现出的特定艺术形式尽可能地还原在译文中。
这就需要熟悉原作所涉及的艺术形式,比如对字词的使用、对语言的重复、对节奏和韵律的把握等等,然后通过适当的调整,将原作的风格和特点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三、文学翻译技巧的几个方面1. 词语选择和翻译。
在文学翻译中,词语选择和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译者需要根据原作的风格、特点以及背景等方面,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原作的意思。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学、文学素养,同时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比如借用、调整、增添、省略等方法,尽可能做到原汁原味。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

注意事项
保持原文的语义和语法正确
在直译过程中,要确保译文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语义和语法,避 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
直译法要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避免 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尽管直译法强调保持原文的形式,但译文仍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 习惯,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注意事项
准确理解原文
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结合法时,首 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避免
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翻译错误。
灵活调整词序
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过程中,需 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调整 英文原句的词序,使译文更加自
然流畅。
保持原文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文 的风格和语言特色,如比喻、修 辞等,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
注意事项
加注应当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范,避免出现 语法错误或表达不当的情况。
加注应当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以免影 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加注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信息和意义,避免出现 信息丢失或误解的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文的含义。
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意译法要求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和语法规则,避免出现生硬 或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
保持原意不变
意译法的核心是保持原文意思不变,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 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 信息的遗漏或误解。
04
音意结合法
定义
• 音意结合法是指在进行英汉互译 时,将英文的发音和汉语的意义 结合起来,以达到准确传达原文 意思的目的。
和文化背景。
适用范围
当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存在较大 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时, 归化法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汉语古籍英译方法汉语古籍的英文翻译是学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之一,它是指将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不加任何修改和解释。
这种方法适用于译者对原文语言和文化有深刻了解,目标语言的读者也能够理解原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直译法缺点是容易产生语义错误和语言不通顺的问题。
直译法只适用于单词或短语的情况,对于整个句子或段落的翻译,应该采用其他方法。
二、词汇替换法词汇替换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单词或短语替换成目标语言的对应词汇或短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句子或段落。
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古籍中的一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单词,需要通过其他翻译方法来解决。
中国古诗中常用“桃花”、“杏花”等花卉作为诗歌的意象,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就无法表达出中国诗歌中的意境。
可以使用其他翻译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
三、提炼归纳法这种翻译方法是针对整个句子或段落进行的,通过提取和归纳句子或段落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法需要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这种翻译方法中,需要把握原文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文中的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全人类都应该是兄弟,彼此友爱,没有国界的限制。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这句话提取出主旨和核心思想,并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四、情景描述法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描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含义。
如果要将这个故事翻译成英语,需要通过情景描述的方式来表达原文所表达的文化含义和情感。
汉语古籍英译不仅需要对语言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以上介绍的翻译方法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语言读者的背景和文化差异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翻译中文化翻译的技巧作者:周飞胡昌蒲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34期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语言则是将各种文化具体化的一个重要工具。
两者密不可分。
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不仅仅是承担者词语的转换工作,还承担着发扬文化,促进双方沟通的重要作用。
这也是跨文化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作用。
该文以中日翻译实例为基础,考察了在中日文化翻译中文化输出过程里的一些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日翻译文化翻译翻译技巧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266-02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一名译者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纯的转化文字符号。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的现象。
有许多学者都已经意识到了翻译多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刘宏老师曾经论述过“翻译中的文化渗透”现象,通过中英文例句的举例,为我们论述作为一名译者,在遇到各种文化现象时,应当如何最有效地处理。
湖南工程学院的谢建平老师在“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一文中,通过许多生动的英文例句从“传真”的角度论述了文化翻译。
他认为要准确地掌握好文化“传真”得度,就必须考虑三个要素: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
虽然在文化翻译方面,已经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但是这些研究多是针对英语为原语的情况,针对日文原语的情况还比较少。
中日两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方面亦需要不断地加强。
因此,在两国越来越密切地交流当中,中日文化翻译的研究也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地完善。
该论文既是针对中日双语翻译时的一些问题而进行论述。
在综合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中日翻译当中的一些实例1意图在中日翻译过程中文化渗透现象的框架下找出适合文化翻译的翻译技巧。
1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1)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各国学者对其解释都不尽相同。
但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实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其4个主要特点就是:完整性、保守型、可变性和主次之分性。
《说苑·指武》中有“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补之诗》中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在这里,文化表示了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精神领域的范畴。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人作为主体,客体是自然。
而文化则是两者的对立统一体。
文化的出发点就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的人。
人与文化是双向的,缺一不可。
二者实质上是相互创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在人不断地实践当中,文化得以发展。
而文化则带动人类整体素质地提高与完善。
实际上文化研究离不开语言,跨文化的文化研究是文化翻译研究的重点。
因此,充分了解文化的定义,对树立一名翻译的文化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2)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
语言、文化与翻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交际既然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文化。
语言是交际的媒介,文化是交际的内涵。
因此,跨文化的语际交流离不开翻译。
翻译的本质作用就是在人类交际过程中克服语言和文化阻碍而实现信息地沟通和思想地交流,以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实现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对社会发展起着强大地推动作用,也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在文化层次上展开研究,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系列化。
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的影响是隐形的,不像语言研究和理论研究那么直观。
(3)文化影响的表现方面。
中日两国出于历史的渊源,在文化方面有着一定的共通性。
但是这种共通性并不代表两国文化具有绝对的一致,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文化上的问题的出现。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利用陆地动物作比喻的例子,如,“他壮的像头牛”“他肥的像头猪”“他像猴子一样敏捷”等等。
而日本是地处太平洋的岛国,四面环海,所以,语言中有许多是用水生物作比喻的。
如,“魚の目(鸡眼)”“法螺を吹く(吹牛)”“腐っても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等。
有这样一个例子: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三个人在一个车厢里。
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他在生物学上的类别以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是什么?”日本人接着问道:“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就表明了各国人三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例文1:いつも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います。
译文: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们的支持。
直译:我们一直给你们添麻烦,真对不起。
例文2:北京に来まして今日は時間があったので、ついでにあなたを訪問しました。
译文:我们到北京来,今天抽出时间特地来拜访你了。
直译:今天我们来到北京来,有空顺便来拜访你了。
在此两例文中,中文习惯正面表达,而日本人则更加习惯与用反面表达。
这就是两国逻辑思维差异的一个体现。
因此,在中日互译时,要注意转换表达方法以符合译文习惯。
例文3:雨後の竹の子≠雨后春笋。
在日文中也有雨后的春笋这一表达方法,但是它所表示的含义是消极的,贬义的。
而中文的雨后春笋则是一种积极的表达,用来比喻新事物大量的涌现。
如,汉语的丧服与日语的“丧服”都指的是“为悼念死者而穿的衣服”。
但是在两国读者中产生的形象却截然不同,中国人应该会立刻联想到白色,而日本则是黑色。
另外在日本白色,有“白无垢”这一说法,在字典里这个词的解释就是一种婚礼上穿着的服饰。
2 中日文化翻译实例和翻译技巧2.1 异化法例文:贾母一一指与黛玉道:“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红楼梦》第三回訳文:そのときご隠居さまは黛玉に向かって、「これはそなたの一番目の伯母さま、これはそなたの二番目の伯母さま、それからこちらは亡くなった贾珠兄さんの嫁さん」と一々指差して引き合わせられる。
——松枝茂夫译在日语里原来没有一番目の伯母さま,二番目の伯母さま这类说法。
遇到这种情况时,多是名字加上称呼。
比如拓哉兄さん、明子姉さん。
但是译者在此处仍然保留了中文的称呼习惯,保留了原来的形式。
这样处理既使日本读者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又忠实了原文。
2.2 套译法例文1:原文: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訳文:私がこともの時に、筋向いの豆腐屋には確かに一日中楊二嫂が座っていて、人々は彼女を『豆腐屋小町』と呼んでいた。
原文里出现了“西施”一词,在中国读者的眼中,这一称呼能够立刻令人联想到一位美女的形象。
但是日本读者对此可能就会产生疑问,于是译者采用了“小町”这一日本人熟悉的形象以代之。
小野小町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美女,在日本所有冠上名为「某某小町」的,都代表公认的美女。
例文2:原文: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
訳文:孔乙己は人としやべる時はいつも、文語体の『なりけり』の文章だったので、聞く者は半分も理解できない。
で、彼の姓が孔だったから、誰かが子供の文字手習い書に書いてある『上大人孔乙己』というこれまた半分も理解できない文章から取ってきて、かれにあだ名をつけて、孔乙己と呼んだ。
原文里的“之乎者也”被『なりけり』代替了。
这种翻译方法使原文内容更易于理解,并且也保留了原文对孔乙己人物塑造的风格。
2.3 归化法例文1:原文:段小楼: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呀……——霸王别姬訳文:段小楼:蝶衣、お前は本当に芝居の虫だな!しかし芝居も大事だが、人生も大事だ。
この世の中、たくさんの人の中で、どうやって生きていくか。
——水野卫子译例文2:原文:袁四爷:那么日后踏雪访梅,再谈不迟,失陪了。
訳文:袁四爺:それでは、またの機会ということに。
失礼しよう。
在“霸王别姬”电影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北京方言。
这些北京方言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
如果强行翻译的话,反而会使读者、观众感到不适。
在这里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
语言和文化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过于强调个别词汇反而会影响整体,也就达不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着眼于整体,不斤斤计较个别词汇,才能从宏观角度上保持“原味”。
3 结语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或者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则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文化进行殖民的今天。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与其综合国力的增强,还在于其国际当中的影响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为了能够充分展现我国的软实力,就有必要对翻译当中的文化渗透进行研究。
在中日翻译过程当中,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将其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
所以说,作为一名译者,应该适时注意两国文化的动向。
在翻译的过程中,保证两种文化输出的动态平等。
在保证了文学的可读性与文化的正确传递性之间掌握好平衡。
要想做到这点,译者就必须了解两国文化中的相异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清楚地传达出原文中的含义。
参考文献[1] 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 刘宏.翻译中的文化渗透[M].中国翻译,2001.[3] 谢建平.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M].中国翻译,2001.[4] さらば、わが愛中日対訳シナリオ集[M].キネマ旬報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