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9年 《南方新中考》 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配套课件]

合集下载

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第4课时)复习课件

广东省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第4课时)复习课件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那__飞__腾__的__)_急__流__比__箭__还__快__,__汹__涌__的__波__浪__猛__似__奔__马__。______
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高__山__)_凭__借__着__(_高__峻__的__)_地__势__,__奋__力__直__向__上__耸__,__仿__佛__竞__相__向__高__处__和___ _远__处__伸__展__,__(_它__们__)_争__相__比__高__,__笔__直__地__指__向__(_天__空__)_,__形__成__了__成__千__成___ _百__的__山__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分析题。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 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绘“异水”,先写“缓 流”,突出澄澈,再写“急湍”,突出凶猛。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 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 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文本概要】
全文 描绘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丽自然风光。
主要 内容
要点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奇特秀丽。 第二段:具体描富春江的“异水”(清澈、湍急)。 第三段:多层次、多角度描述富春江夹岸的奇山美
景,抒发感受。
写作 表现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
意图 的厌恶和渴望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中考备用题型】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负势竞上 / 至于负者歌于途 B.任意东西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C.望峰息心 / 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一)阅读(10分)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2)去.国怀乡()(3)宠辱偕.忘()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二)(9分)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原创]2019年 《南方新中考》 语文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古诗文背诵默写[配套课件]

[原创]2019年 《南方新中考》 语文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古诗文背诵默写[配套课件]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 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案:(1)切问而近思 (2)万里赴戎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2017 年广东省卷)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1 分) (2)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 谈农事的喜悦之情。(2 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2 分) (4)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1 分)
2.(2017 年广东深圳卷)山水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之常物, 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 峰聚”,描绘了山水的灵动之貌;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山水的壮阔之 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 则蕴含了山水的怡情之趣。
答案: 1.濯清涟而不妖 2.马作的卢飞快 3.醒能述以文者
【答题技巧】 直接默写型题目虽然难度较低,但也要预防两种情况:一 种是给出下句默写上句的题型,在做题时偶尔会出现瞬间忘记 的现象,这时可尝试背诵整首诗,如果整首都背不出来,先跳 过该题,等心情平静后再尝试背诵;另一种是书写出现了错别 字、漏字或添字现象,所以要注意检查,避免这种情况。

[原创]2021年 《南方新中考》 语文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古诗文背诵默写[配套课件](精品课件在线

[原创]2021年 《南方新中考》 语文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古诗文背诵默写[配套课件](精品课件在线
题型为非选择题,共 5 小题,分值为 10 分。
文言文、古代诗词背诵篇目及其默写的考查情况: (1)考纲推荐文言文(24 篇):(见课本) (2)考纲推荐古代诗词(48 首):(见课本) (以上古代诗歌的具体内容及文言文的经典背诵段落见第 四部分《古诗文速记手册》)
一、(2013 年广东省卷)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琴__瑟__友__之__。(《诗__燕__归__来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1 分) (3)______野__芳__发__而__幽__香__ ,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 洁 ,
_水__落__而__石__出__者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 分)
对刷套利 /
' 世间万物皆苦 你明目张胆的偏爱就是救赎 ' 丢什么也别丢了对你好的人。 一直以来艰辛却也没妥协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所以以后也要继续做关于世界的梦我想最后我们都会成为很厉害很厉害的人和很喜欢的人一起。,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请相信我从未忘记你;如果有一天关于我你再也记不起 我确定在我生命结束你一直在我心里
考纲要求 考纲阐释 题型分值
默写本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能力层级:识 记)
1.考试范围:文言文 24 篇,古代诗歌 48 首。 2.题型多为填空题,主要有三类: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 运用默写型,但一套题中一般只出现其中两类。 3.常考句子类型:主旨句、重点句、抒情句、议论句、描写句、 哲理句。 4.分布特点:不同时代的诗文均有涉及,并且诗词文兼顾,如 2015 年考查了 3 道古诗、1 道古词、1 道古文。 5.中考趋势:2015 年考纲,对于古诗文默写的考查没有变化。 预计 2016 年古诗文默写的题量、题型将保持不变。

2019年南方新中考答案)

2019年南方新中考答案)

第一部分中考基础复习第一单元声现象【演练·强化巩固】1.A 2.C 3.B 4.A 5.D 6.C7.D8.振动高9.变小介质10.分贝不适合11.音色乙甲12.B13.A第二单元光与透镜第1讲光现象【演练·强化巩固】1.B 2.A 3.D4.B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注意实线表示没有折射时的光线,虚线表示折射后的光线):从图D6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故选B.图D65.D6.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红、绿、蓝7.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后不改变8.α大不能9.(1)如图D7所示.图D7图D8图D9(2)如图D8所示.(3)如图D9所示.10.(1)44(2)偏离(3)不能11.(1)B、D只改变了光线传播的介质(2)油第2讲透镜及其应用【演练·强化巩固】1.C 2.D 3.D 4.D 5.C 6.D7.D8.凸外9.倒右右55~60 cm10.(1)如图D14所示.图D14(2)如图D15所示.图D1511.(1)主光轴倒立10(2)投影仪上(3)CD12.D13.(1)8同一高度上(2)照相机能(3)远视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热与能第1讲物态变化【演练·强化巩固】1.C 2.A 3.B 4.B 5.C 6.C7.C8.液化放出降低9.-2不是10.(1)47(2)<><(3)4.2×10411.C12.(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第2讲热与能【演练·强化巩固】1.B 2.C 3.D 4.D 5.A 6.C7.(1)甲、丁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乙、戊分子间存在引力8.做功机械159.热传递 8.4×104 做功10.解:(1)汽油的体积V =10 L =10×10-3 m 3由ρ=mV得,汽油的质量m =ρV =0.7×103 kg/m 3×10×10-3 m 3=7 kg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mq =7 kg ×4.6×107 J/kg =3.22×108 J. (2)由题知,用来驱动汽车做的有用功W 有=Q 放×30%=3.22×108 J ×30%=9.66×107 J 由W 有=Fs 得轿车牵引力F =W 有s =9.66×107 J 100×103 m=966 N又因为轿车匀速行驶,所以轿车受到的阻力 f =F =966 N.(3)使用汽车时会有用发动机工作造成噪声污染,建议:城区内禁止汽车鸣笛;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通事故,建议:驾驶员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大气污染,建议:提高汽车的制造工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或者使用新型环保汽车答:(1)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22×108 J. (2)这辆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966 N.(3)使用汽车会造成噪声污染;可在城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11.(1)相同 (2)加热时间 (3)甲 12.(1)内 机械 (2)虚 (3)比热容 热 (4)动能第四单元 简单电路与欧姆定律第1讲 电流和电路【演练·强化巩固】1.D 2.C 3.D 4.C 5.B 6.并 S 1 7.0.4 0.8解析:由图甲可知:两只灯泡是串联关系,根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可知 I C =I A =I B ,又知 I A =I B =0.4 A所以C 点处的电流是0.4 A.由图乙可知:两只灯泡是并联关系,根据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可得I C =I A +I B又知:I A =I B =0.4 A ,所以I C =0.4 A +0.4 A =0.8 A. 故答案为:0.4,0.8.8.断开 断开 闭合 闭合 闭合 闭合 9.(1)短 (2)会造成触电事故 (3)用电器 10.如图D20所示.图D20解析:两个声控开关串联会相互影响,只有都闭合时灯才发光;两个声控开关并联会互不影响,可以独立控制灯的亮灭,根据“为确保行人无论从通道哪端进入,灯泡都能接通电源发光”,所以两开关应并联,如图D24所示.11.(1)断开保护电路(2)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不发光A2、L2被短路(4)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改变电源电压 B解析:(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表盘左侧,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3)图中接错的地方有:电流表A2接线柱接反了,且A2、L2被短接.故灯L2不发光.只允许改其中一条导线,因此将A1、L2之间的连线改接到灯L1右接线柱或开关的右接线柱即可.如图D21:图D21(4)由实验数据可知,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在实验中可以采用改变电源电压的方法改变A、B、C处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测量三次的目的是: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故B正确.第2讲电压电阻【演练·强化巩固】1.B 2.B 3.D 4.C 5.C 6.C7.D8.B9.(1)A(2)小灯泡的亮度(3)B、D(4)丙(5)甲10.(1)一定发光(2)R1短路11.(1)烫手电流的热效应(2)①见下图D22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3)闭合开关前,滑片应该处于最大阻值处解析:(1)小灯泡发光时,用手摸灯泡外壁,会有烫手的感觉,因为它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发光的.(2)①依题意可知,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即可,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一上一下,电流表和电压表都选择小量程.如下图D22所示:图D22②据课本知识可知,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3)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对于电压表使用时,应该选用小量程,对于电流表,也应该选择小量程,同时对于滑动变阻器来说,闭合开关前,滑片应该处于最大阻值处.第3讲欧姆定律【演练·强化巩固】1.C 2.C 3.B 4.C5.120.4126.6997.电压表变大8.5 39.(1)如图D29所示.图D29(2)如图D30所示.图D30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第一组.因为电路的最小电流为0.12 A,达不到0.1 A.10.(1)如图D31所示(2)滑动变阻器断路(3)0.38改变滑片的位置,测得多组数据,分别求出电阻取平均值【拓展】不正确因为S接a、b时,R x与R0两端的电压不相等.解析:(1)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的右下接线柱与定值电阻的右接线柱相连,如图D31所示:图D31(2)电流表的指针没有偏转说明电路的部分断路,电压表指针没有偏转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与电源正负极之间是断路,即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造成的(3)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 ,分度值为0.02 A ,示数为0.3 A ,由I =U R 可得电阻,R =UI=2.4 V 0.3 A=8 Ω 要想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小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改变滑片的位置,测得多组数据,分别求出电阻取平均值;【拓展】小明的做法不正确,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当开关S 由a 拨到b 时,电阻R 0和R x 两端的电压不相等.11.解:(1)当S 1、S 2都断开时,R 1与L 串联,小灯泡L 正常发光,所以U L =2.5 V ,电路中电流I =I 1=0.3 A ,则R 1两端电压U 1=I 1R 1=0.3 A ×25 Ω=7.5 V 电源电压U =U L +U 1=2.5 V +7.5 V =10 V .(2)当S 1、S 2都闭合时,R 1与R 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则U =U 1′=U 2=10 V通过R 1的电流I 1′=U 1′R 1=10 V25 Ω=0.4 A通过R 2的电流I 2=I ′-I 1′=0.6 A -0.4 A =0.2 AR 2的阻值R 2=U I 2=10 V0.2 A=50 Ω.第五单元 电能与电功率第1讲 电能 电功率【演练·强化巩固】 1.D 2.B 3.C 4.C5.C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 V ,其功率为1.25 W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根据P =UI 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I =I L =P L U L =1.25 W2.5 V=0.5 A因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 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 max =0.5 A ,灯泡的电阻R L =U L I L =2.5 V 0.5 A=5 Ω因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 U 滑=U -U L =4.5 V -2.5 V =2 V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最小为R 滑min =U 滑I max =2 V0.5 A=4 Ω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3 V 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 L ′=U -U 滑max =4.5 V -3 V =1.5 V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 min =U L ′R L =1.5 V 5 Ω=0.3 A故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3 A ~0.5 A ,故①错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R 滑max =U 滑max I min =3 V0.3 A=10 Ω故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4 Ω~10 Ω,故②正确 灯泡的最小功率P Lmin =U L ′I min =1.5 V ×0.3 A =0.45 W ,故③错误 电路的最大电功率P max =UI max =4.5 V ×0.5 A =2.25 W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只有②④正确 故选C.6.3.6×104 5 7.318.6 1500 8.0.25 0.375 18 9.9.6 192 变暗 10.升华 大 小11.(1)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2)电阻 右 (3)使通过R 1和R 2的电流不相等 (4)变小 (5)BD12.解:(1)由P =UI ,I =UR可得电热箱内发热丝的电阻R =U 2P 额=(220 V )2440 W=110 Ω.(2)由P =Wt可得,电热箱消耗的电能W =P 额t =440 W ×0.5×3600 s =7.92×105 J.(3)W 实=13000 kW·h ×100=130 kW·ht 1=560 h =112hP 实=W 实t 1=130 kW·h112h =0.4 kW =400 W.第2讲 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演练·强化巩固】1.D 2.D 3.D 4.C 5.B 6.B7.地线 先接通地线(或后断开地线或确保用电安全) 8.甲 右 单线触电 9.接地 高 810.如图D38所示.图D3811.C12.A13.2断路第六单元电与磁信息的传递第1讲电与磁【演练·强化巩固】1.C 2.A 3.D 4.D 5.B6.S增多7.电磁感应机械电源8.铁片2减小9.如图D40所示.图D4010.(1)如图D41所示.保护电路图D41(2)磁场方向2和4(3)转换法(4)灵敏电流计11.(1)串(2)开关没有闭合(3)电流金属杆(4)②使金属杆沿不同方向、以不同形式运动,总结出能产生电流的运动方式第2讲信息的传递【演练·强化巩固】1.C 2.B 3.C 4.C 5.A 6.C7.A8.1 m3×108 Hz9.密度隔热电磁波10.A11.(1)50(2)电磁波(3)电磁感应第七单元 质量与密度【演练·强化巩固】1.B 2.B 3.C 4.C 5.B 6.D 7.B 8.A 9.不变 变大 变大 10.小 大11.左 1.25×10312.(1)减少 52.0 2.6×103 (2)金属块上有水,不能直接放上天平的托盘 偏大 (3)1013.ρ=mV左 如下表所示. 偏小油的体积V /cm 3 空烧杯的 质量m 1/g 烧杯和油的 总质量m 2/g 量筒中油的 质量m /g 油的密度 ρ/(g·cm -3) 40 30 62 32 0.8第八单元 力与简单机械第1讲 弹力 重力 摩擦力【演练·强化巩固】1.A 2.C 3.A 4.D 5.A 6.C 7.0.2 1.4 0.148.运动状态 作用点 0 N 9.等于 弹簧10.(1)如图D45所示. (2)如图D46所示. (3)如图D47所示.图D45 图D46 图D4711.B12.右 空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3.(1)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2)乙、丙 (3)不变(4)不能保证拉动的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第2讲 运动和力【演练·强化巩固】1.B 2.D 3.D 4.B 5.B 6.B 7.大于 惯性8.(1)0.1 cm 2.65(2.63~2.67均正确) (2)152.5 9.前 液体10.(1)由v =st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为s 1=v 1(t 0+t ) ①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则有 s 2=s 1=v 2t ②由①②可得,v 1(t 0+t )=v 2t故有5 km/h ×⎝⎛⎭⎫5×160 h +t =10 km/h ×t 解得t =112 h =5 min.(2)由v =st可得,出发5 min 小明通过的路程为s =v 1t 0=5 km/h ×560 h =512km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 =v 1+v 2=5 km/h +10 km/h =15 km/h由v =st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 ′=s v =512 km 15 km/h =136h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 2′=v 2t ′=10 km/h ×136 h =518km ≈0.28 km故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 ″=s 总-s 2′=2 km -0.28 km =1.72 km.第3讲 杠杆 简单机械【演练·强化巩固】1.C 2.A 3.C 4.C 5.A 6.C 7.C 8.C 9.D 10.< 增大甲物体的质量(合理即可) 11.19.6 29.4 费力12.(1)如图D54所示. (2)如图D55所示.图D54 图D55(3)如图D56所示.图D5613.(1)右 力臂的大小 (2)6 不能 (3)变大 (4)4 3第九单元 功和机械能第1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演练·强化巩固】1.B 2.B 3.B 4.C 5.D 6.B 7.D 8.20 10 09.3000 600 不变10.(1)匀速 (2)2.4 83.3% (3)提升物体的重力 (4)不变11.解:(1)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4,所承受的总重力 G 总=m 总g =(4 kg +1 kg)×10 N/kg =50 N 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14G 总=14×50 N =12.5 N.(2)拉力所做的有用功W 有用=G 衣h =m 衣gh =4 kg ×10 N/kg ×0.5 m =20 J. (3)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 =4h =4×0.5 m =2 m 拉力做功W 总=Fs =12.5 N ×2 m =25 J整个过程中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100%=20 J25 J ×100%=80%.第2讲 机械能及其转化【演练·强化巩固】1.D 2.C 3.D 4.C 5.B 6.D 7.变小 变小8.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动 9.机械 减小 增加 减小 10.大于 内11.(1)重力势能 (2)木块滑动的距离 (3)甲、丙 (4)增大 12.A 13.C第十单元 压强与浮力第1讲 压 强【演练·强化巩固】1.B 2.D 3.C 4.D 5.A 6.> <7.2.4×104 2×105 8.小 2×1049.3×103 400 B10.B11.ρh l ρgSh 2212.①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FS建立理想模型法 ③都受重力 ④气体的密度不均匀 重力系数g 会随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 深度h 不好确定 13.解:(1)F =G =mg =52×103 kg ×10 N/kg =5.2×105 N对地面的压强p =F S =5.2×105 N2×2 m2=1.3×105 Pa. (2)t =s v =0.5 km 80 km/h=0.00625 h =22.5 s.(3)坦克安装的较宽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履带上带有凸起的棱,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第2讲 浮 力【演练·强化巩固】1.C 2.A 3.A 4.D 5.D 6.C 7.C 8.= 39.6.5×108 6.5×104 10.0.27 下沉11.1.0×104 3×10412.(1)F 1-F 2 (2)铁块接触到容器底部 (3)①B ②测出塑料块B 的重力G ③F 1-F 2>G13.解:(1)F 浮=G 排=m 排g =0.1 kg ×10 N/kg =1 N.(2)ρ=m 木V =G 木gV =F 浮gV = 1 N 10 N/kg ×53×10-6 m 3=0.8×103 kg/m 3.(3)F 浮=F 向上-F 向下=F 向上,p =F 向上S =F 浮S = 1 N52×10-4 m 2=400 Pa.第十一单元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演练·强化巩固】1.B 2.C 3.B 4.B 5.D 6.C 7.D 8.电风扇 干电池 太阳能热水器 9.风能 裂变 方向 10.不可再生 热值 11.可再生 聚变12.(1)一次能源 (2)磁场 电流 电磁感应 (3)裂变 可控 (4)1.8×1017 (5)放射 13.(1)发电机 (2)太阳(光) 电(3)不破坏路面、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等(4)电能W =1.0×104度×3.6×106 J/度=3.6×1010 J 完全燃烧标准煤4.0×103 kg 产生的能量Q =qm =3.4×107 J/kg ×4.0×103 kg =1.36×1011 J 标准煤的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WQ ×100%=3.6×1010 J 1.36×1011 J×100%=26.5%.第二部分 中考专题突破专题一 作图题 第1课时 光学作图题【演练·强化巩固】 1.如图D64所示.图D64 图D652.如图D65所示. 3.如图D66所示.图D66 图D674.如图D67所示. 5.如图D68所示.图D68 图D696.如图D69所示. 7.(1)如图D70所示.图D70(2)如图D71所示.图D718.如图D72所示.图D729.如图D73所示.图D7310.如图D74所示.图D74第2课时力学作图题【演练·强化巩固】1.如图D80所示.图D80图D81 2.如图D81所示.3.如图D82所示.图D824.如图D83所示.图D835.如图D84所示.图D846.如图D85所示.图D857.如图D86所示.图D86图D87 8.如图D87所示.第3课时电磁学作图题【演练·强化巩固】1.如图D94所示.图D94 2.如图D95所示.图D95 3.如图D96所示.图D96 4.如图D97所示.图D97 5.如图D98所示.图D98 6.如图D99所示.图D997.如图D100所示.图D100 8.如图D101所示.图D101 9.如图D102所示.图D102 专题二实验题第1课时仪器的使用【演练·强化巩固】1.(1)1B25.0(2)337.5(3)0~50.2 3.4 2.(1)秒表米尺天平和弹簧测力计(2)两标记间的距离太短,时间难以测量(3)0.5(4)机器人要走30 m,机器人室的空间较小.3.水平左52.44.(1)37.8(2)1 ℃-145.D6.2.22 3.37.(1)发生变化保持不变(2)d(3)50.45(4)0.361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2 A8.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9.(1)如图D103所示.图D103(2)电能6112.1(3)液体的热胀冷缩将电流的大小转换为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第2课时简单型实验【演练·强化巩固】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在桌面上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3)空气(4)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2.水空气折射3.(1)大气压800(2)由于空气进入玻璃杯,使杯内水对塑料片向下的压强增大,导致钟罩内气体托住塑料片向上的压强大于原来塑料片会掉下时气体对它向上的压强.4.(1)大气压(2)B5.互相靠拢压强越小6.变小降低7.同种摩擦起电电子第3课时综合型实验【演练·强化巩固】1.(1)缩小16.5照相机(2)36晶体液态2.(1)晶体(2)固体10(3)乙2∶13.(1)①有用功和总功计算错误;②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关系时,小明和小红没有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2)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高度的关系时,原实验只使用了同一个滑轮组做了实验;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时,原实验没有改变物体的重力且只使用了同一滑轮组做实验.4.(1)海绵的凹陷程度(2)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乙丁(4)没有控制压力相同5.(1)1.60(2)①2.2②0.2③下沉6.(1)速度(2)质量(3)速度动能7.(1)电阻改变(2)如图D107所示.图D107(3)接触不良(4)B(5)①0.2③2 V(I-0.2 A)8.(1)如图D108所示.(2)A(3)变大(4)0.212图D1089.(1)0.24 (2)电流和通电时间 (3)Δh 3>Δh 2解析:由第一行数据可知,通过的电流相同,使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Δh 2可得吸收热量的变化;由第一列数据可知,电阻相同,使通过的电流变为原来的2倍,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Δh 3可得吸收热量的变化;电流和电阻都是变为原来的2倍,通过比较得出Δh 2<Δh 3,可以得出对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影响,电流比电阻更大.10.(1)强 (2)有 (3)大(4)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 11.(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均有关 (3)相同专题三 计算题 第1课时 力学计算题【演练·强化巩固】1.解:(1)由题意可知,整个过程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 t =15 s +25 s =40 s由P =Wt可得,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W =Pt =80×103 W ×40 s =3.2×106 J.(2)汽车的重力G =mg =2000 kg ×10 N/kg =2×104 N ,由题意和图象可知,15~40 s 汽车的速度最大且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题意可得,汽车匀速运动时的牵引力:F =f =0.2G =0.2×2×104 N =4000 N由P =W t =Fst=F v 可得汽车的最大速度v 最大=P F =80 000 W 4000 N =20 m/s.(3)由v =st可得,匀速运动的路程s 2=v 最大t 2=20 m/s ×25 s =500 m由图象可知,滑行100 m 用的时间t 3=10 s ,则全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v =s 总t 总=s 1+s 2+s 3t 1+t 2+t 3=200 m +500 m +100 m 15 s +25 s +10 s=16 m/s.2.解:(1)该车达到最大载重时对地面的压力为F =G =(m 车+m 载)g =(30 kg +120 kg)×10 N/kg =1500 N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 =2×50×10-4 m 2=0.01 m 2车对路面的压强为p =F S =1500 N0.01 m2=1.5×105 Pa.(2)由F -t 图象可知,在7~12 s 电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f =F =35 N ,在2~7 s 内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f =35 N.(3)由图象可知,电动自行车匀速直行时,牵引力为F =35 N ,行驶速度v =6 m/s ,则牵引力的功率P =W t =Fst=F v =35 N ×6 m/s =210 W电动自行车匀速直行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等于牵引力的功率,故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为210 W.3.解:(1)W 有用=Gh =900 N ×1 m =900 J W 总=Fs =500 N ×2 m =1000 J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100%=900 J1000 J ×100%=90%.(2)拉力F 的功率P =W 总t =1000 J 5 s=200 W.4.解:(1)v =18 km/h =5 m/s ,根据v =st可得,滑行的距离s =v t =5 m/s ×20 s =100 m.(2)演员滑行时对地面的压力F =G 总=m 总g =(m 1+m 2)g =(70 kg +10 kg)×10 N/kg =800 N他对地面的压强p =F S =800 N16×10-4 m 2=5×105 Pa.5.解:(1)汽车的重力G =mg =1.2×103 kg ×10 N/kg =1.2×104 N.(2)由图知,绿波速度为50 km/h ,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 =s t =3.6×103 m 200 s=18 m/s =64.8 km/h因64.8 km/h >50 km/h ,所以,该汽车不是“绿波通行”.(3)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F S =G S =1.2×104 N 0.2 m 2=6×104 Pa.6.解:(1)由图乙可知,长方体A 从下底面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所用的时间t =15 s -10 s =5 s根据v =st可得,长方体A 的高度h =s =v t =0.3 m/s ×5 s =1.5 m.(2)由图乙可知,前10 s 钢绳的拉力不变,等于物体A 的重力,此时物体在水面以上,所以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G =F =3×104 N10~15 s ,钢绳的拉力减小,是物体A 从与水面接触到完全浸没的过程,由图可知,当A 完全浸入水中时,拉力F ′=1×104 ,N 所以石料受到的浮力F 浮=G -F ′=3×104 N -1×104 N =2×104 N. (3)根据F 浮=ρ水gV 排可得A 的体积V =V 排=F 浮ρ水g =2×104 N1×103 kg/m 3×10 N/kg=2 m 3所以A 的密度ρ=m V =GVg =3×104 N 2 m 3×10 N/kg=1.5×103 kg/m 3. 7.解:(1)根据ρ=mV可得,水的体积V =m ρ水= 1 kg 1×103 kg/m 3=1×10-3 m 3. (2)容器内水的重力G 水=m 水g =1 kg ×9.8 N/kg =9.8 N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 =G 容+G 水=0.2 N +9.8 N =10 N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p =F S =10 N2×10-2 m 2=500 Pa.(3)由Δp 水=0 Pa 可知,容器内的水一开始是满的,所以,V 溢=V 物=1×10-4 m 3,由题意可知,将小球浸没在该容器的水中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等于小球的重力减去溢出水的重力,所以根据p =F S 、G =mg 和ρ=mV可得ΔF =Δp 地S =ρ物gV 物-ρ水gV 溢.即196Pa ×2×10-2 m 2=ρ物×9.8 N/kg ×1×10-4 m 3-1×103 kg/m 3×9.8 N/kg ×1×10-4 m 3,解得,ρ物=5×103 kg/m 3.第2课时 电学计算题【演练·强化巩固】1.解:(1)由电路图可知,R 与R 0串联,报警器(可看成电压表)并联在R 0两端,由题知,当AB 间电压刚好达到报警电压3 V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所以此时R 两端电压U R =U -U 0=4.5 V -3 V =1.5 V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由欧姆定律可得I 0=U R =1.5 V 100 Ω=1.5×10-2 A.(2)由表格数据可知,一氧化碳浓度为400 ppm 时,R 0=250 Ω,此时电路中电流I ′=U R +R 0= 4.5 V 100 Ω+250 Ω =9700 A所以此时AB 间的电压U 0′=I ′R 0=9700A ×250 Ω≈3.2 V >3 V所以报警器报警.2.解:(1)当S 2闭合,S 1、S 3断开时,R 1与R 2串联,对R 1由欧姆定律得I =U R 1=4 V20 Ω=0.2 A电源的电压为U =I (R 1+R 2)=0.2 A ×(20 Ω+10 Ω)=6 V . (2)当S 2断开,S 1、S 3闭合时,R 1与R 2并联,总电阻为R =R 1R 2R 1+R 2=203Ω则电流为I 1=U R =6 V203Ω=0.9 A.3.解:(1)只闭合开关S 前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则通过R 1的电流I 1=U R 1=14 V1.4 Ω=10 A.(2)只闭合开关S 后时,电路为R 2的简单电路,由P =UI 可得,通过R 2的电流I 2=P 2U=196 W14 V=14 A. (3)电热丝R 1通电10 s 产生的热量Q 1=I 21R 1t =(10 A)2×1.4 Ω×10 s =1400 J.(4)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前后加热丝同时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I =I 1+I 2=10 A +14A =24 A ,前后加热丝同时工作10 s 所消耗的电能W =UIt =14 V ×24 A ×10 s =3360 J.4.解:(1)只闭合开关S 2、S 3时,等效电路图如图D109所示,由I =UR可得,电源的电压为U =IR 2=0.2 A ×20 Ω=4 V.图D109 图D110(2)只闭合开关S 1、S 2、S 3时,等效电路图如图D110所示,由P =UI =U 2R 可得,电路的总电阻为R =U 2P =(4 V )22.4 W =20 3Ω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有1R =1R 1+1R 2,即1203 Ω=1R 1+120 Ω解得R 1=10 Ω.5.解:(1)由P =UI 可得: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I =P U =1500 W 220 V≈6.82 A. (2)因为全部转化,则Q =W =Pt =1500 W ×60 s =9×104 J.(3)电热水壶实际消耗的电能为W ′=843600kW·h实际电功率为P ′=W ′t =843600 kW·h160h =1.4 kW<1.5 kW所以电热水壶的名牌中标的额定功率不标准. 6.解:(1)正常煮饭状态下的电流为 I =P 煮饭U =1210 W 220 V=5.5 A.(2)由I =UR 得R 2的电阻为R 2=U I =220 V 5.5 A=40 Ω“保温”状态与“煮饭”状态时的功率之比为1∶16,则保温时的功率为P 保温=116×1210 W =75.625 W由P =U 2R 得保温状态下的总电阻为R =U 2P 保温=(220 V )275.625 W=640 Ω则R 1=R -R 2=640 Ω-40 Ω=600 Ω.(3)电饭锅消耗的电能为W =41200 kW·h =12 000 J ,则电饭锅的功率为P =W t =12 000 J 48 s=250 W由P =U 2R可知实际电压为U 实=PR =250 W ×640 Ω=400 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U 实R =400 V640 Ω=0.625 A由I =UR得,R 2两端的实际电压为U 2实=I ′R 2=0.625 A ×40 Ω=25 V .第3课时 热学、电热综合和电力综合计算题【演练·强化巩固】1.解:(1)水吸收的热量为 Q 吸=cm (t -t 0)=4.2×103 J/(kg·℃)×10 kg ×(100 ℃-20 ℃)=3.36×106 J. (2)0.5 kg 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Q 放=mq =0.5 kg ×3.0×107 J/kg =1.5×107 J. (3)炉子烧水的效率为 η=Q 吸Q 放×100%=3.36×106 J 1.5×107 J×100%=22.4%. 2.解:(1)水的体积V =100 L =100×10-3 m 3=0.1 m 3 水的质量m =ρV =1.0×103 kg/m 3×0.1 m 3=100 kg 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t -t 0)=4.2×103 J/(kg·℃)×100 kg ×(100 ℃-20 ℃)=3.36×107 J.(2)由η=Q 吸Q 放得,燃烧可燃冰需放出热量Q 放=Q 吸η=3.36×107 J 80%=4.2×107 J可燃冰的热值:q 可燃冰=10×7×107 J/kg =7×108 J/kg 由Q 放=mq 得,需要可燃冰的质量m 可燃冰=Q 放q 可燃冰=4.2×107 J7×108 J/kg=0.06 kg.3.解:(1)水箱内的水升温时吸收的热量为 Q 吸=cm Δt =4.2×103 J/(kg·℃)×9 kg ×(70 ℃-20 ℃)=1.89×106 J由P =Wt得,电加热管通电时消耗的电能为W 1=P 1t =1400 W ×25×60 s =2.1×106 J 电加热管加热时的效率为 η=Q 吸W 1×100%=1.89×106 J 2.1×106 J ×100%=90%.(2)洗碗机总共消耗的电能为 W 总=0.7 kW·h =2.52×106 J 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为W 2=W 总-W 1=2.52×106 J -2.1×106 J =4.2×105 J 电动机功率为P 2=W 2t 2= 4.2×105 J (125-25)×60 s=70 W.4.解:(1)由表格信息和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 1闭合、S 2接a 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此时P 2=44 W ,由P =UI =U 2R 可得,R 1的阻值R 1=U 2P 2=(220 V )244 W=1100 Ω,当开关S 1断开、S 2接a 时,R 1和R 2串联,P 1=22 W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 =U 2P 1=(220 V )222 W=2200 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R 2的阻值R 2=R -R 1=2200 Ω-1100 Ω=1100 Ω.(2)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 1闭合、S 2接b 时,R 1与R 2并联,则P x 的大小P x =U 2R 1+U 2R 2=(220 V )21100 Ω+(220 V )21100 Ω=88 W.(3)马桶圈吸收的热量Q 吸=cm Δt =0.44×103 J/(kg·℃)×0.3 kg ×5 ℃=660 J ,中温档加热功率P 中温=P 2=44W ,电热丝发热全部被马桶圈吸收,由P =W t 可得用“中温档”加热的方式需要的时间t =WP 2=Q P 2=660 J 44 W=15 s. 5.解:(1)学生站在踏板上时对踏板的压力F =G =300 N , 学生站在踏板上时对踏板的压强 p =F S =300 N 0.04 m 2=7.5×103 Pa.(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没有称量物体时,即压力为0时,压力传感器R 的阻值R =30 Ω,没有称量物体时压力传感器R 消耗的电功率P =U 2R =(6 V )230 Ω=1.2 W.(3)通过压力传感器R 的电流为0.25 A 时,此时压力传感器R 的阻值R ′=U ′I ′= 6 V 0.25 A =24 Ω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F ′=100 N ,压力杠杆ABO 的支点为O ,其中AO 长20 cm ,BO 长5 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G ×BO =F ′×AO即G ×5 cm =100 N ×20 cm ,解得G =400 N ,即林林同学的体重是400 N. 6.解:(1)小景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力为F =G 总=(m 车+m 人)g =(20 kg +40 kg)×10 N/kg =600 N地面受到的压强为p =F S =600 N0.01 m2=6×104 Pa. (2)锂电池充足一次电储存的电能为W 电=UIt =48 V ×12 A ×3600 s =2.0736×106 J由P =Wt可得,最多可骑行的时间为t ′=W 电P =2.0736×106 J 350 W≈5924.6 s.(3)电动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牵引力F =f =96 N牵引力做的功为W =Fs =96 N ×17.28×103 m =1.658 88×106 J 电动车工作的效率η=WW 电×100%=1.65 888×106 J 2.0736×106 J×100%=80%. 7.解:(1)汽车行驶的路程s =9.6 km =9600 m ,所用时间t =8 min ,汽车的速度v =st=9600 m8×60 s=20 m/s.(2)已知汽车的功率P =60 kW =60 000 W ,根据P =F v 可得,汽车的牵引力F =P v =60 000 W 20 m/s=3.0×103 N.(3)汽车行驶过程所做的功W =Pt =60×103 W ×480 s =2.88×107 J 消耗燃油的质量m =ρV =0.8×103 kg/m 3×3×10-3 m 3=2.4 kg 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 =qm =3×107 J/kg ×2.4 kg =7.2×107 J汽车发动机的效率η=WQ ×100%=2.88×107 J 7.2×107 J ×100%=40%.8.解:(1)由ρ=mV得水的质量为m =ρV =1.0×103kg/m 3 ×100×10-3 m 3=100 kg. (2)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Δt =4.2×103 J/(kg·℃)×100 kg ×60 ℃=2.52×107 J.(3)由η=Q 吸Q 太阳得总太阳能为Q 太阳=Q 吸η=2.52×107 J 50%=5.04×107 J1 h 接收的太阳能Q =Q 太阳10=5.04×106 J.专题四 综合能力题第1课时 阅读研究和解释现象【演练·强化巩固】1.(1)不可再生 比热容 增大 热传递 (2)A (3)D (4)32 (5)32.6% (6)1080 (7)38.882.(1)正 (2)③ (3)弹性 (4)如图D111所示.图D1113.(1)体积变大 (2)55% 原液含量55%的防冻液凝固点低于-27 ℃,沸点高于106 ℃,而且它的比热容比含量为65%的大 (3)①密度变小 ②比热容变小 ③沸点升高 ④凝固点升高 ⑤质量变小4.(1)③ 变大 (2)错误 -2 ℃ 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3)凝华 不容易 AB 5.(1)在炒辣椒时,辣椒中的辣味分子受热,运动加剧,扩散现象加快,所以辣椒中的辣味分子很快扩散到整个房间内,辣味分子对人有刺激作用,因此卧室里的小明也会被呛得眼泪直流.(2)电风扇在工作时,消耗电能,产生了机械能,故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电扇与家庭中其他家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各家用电器并联时,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并且互不影响.6.解释场景A :雪的表面有很多小的颗粒,也就有很多截面,很多截面都把光反射到人眼中,就感觉特别刺眼,沿某一方向反射的光线很强,人站在这一方向上就感觉很刺眼解释场景B :双手搓动时,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解释场景C :从山顶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逐渐增大,由于质量一定,所以速度越来越快第2课时 问题探究【演练·强化巩固】1.(1)如图D112所示.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图D112(2)P =UI 电阻箱的阻值R(3)电流不变 多次进行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4)0.52.(1)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15°附近时达到最大(2)改变电风扇的档位来改变风速大小 (3)θ1>θ2第3课时 分析归纳(计算)【演练·强化巩固】1.(1)电磁波 (2)6.75×108 减小 20 (3)1×107 1000 低速 2.(1)电 可再生能源(2)应选用额定电压为36 V 的用电器 用电器总功率不超过200 W (3)串联 24 (4)1.32×108(5)从中国能源使用结构图与世界能源使用平均图可以看出,我国能源过多地依赖煤炭,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大力提倡使用污染小、热值高的天然气或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3.解:(1)由图乙可知,加热时间t 1=8 min +2 min +5 min =15 min =900 s ,打浆时间t 2=0.5 min +0.5 min =1 min =60 s ,由P =Wt得,豆浆机加热消耗的电能W 1=P 1t 1=1000 W ×900 s =9×105 J 豆浆机打浆消耗的电能W 2=P 2t 2=200 W ×60 s =1.2×104 J 则完成一次豆浆制作需消耗的电能W =W 1+W 2=9×105 J +1.2×104 J =9.12×105 J.(2)①当液面高度为h 0时,闭合电路中的开关S ,电阻R a ′、R b ′分别与电磁铁L a 、L b串联后再并联,电磁铁L a 吸住衔铁,说明电阻R a ′所在支路的电流较大,根据R =UI可知,电阻R a ′所在支路的电阻较小,因为L a 、L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磁铁,即线圈电阻相同,所以,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的大小关系:R a ′<R b ′.②当杯体内液面高度h <h 1时,豆浆机处于“防干烧”状态,即电热丝所在电路不工作,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R a ′<R b ′,电阻R a ′所在支路的电流较大,电磁铁L a 吸住弹性衔铁,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当杯体内液面高度h 1≤h ≤h 2时,豆浆机正常工作,即电热丝或电动。

2019年广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9年广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9年广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9年广东省中考题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②去国怀乡________③宠辱偕忘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二、阅读理解(46分)6.【答案】(1)同“嘱”,嘱托;离开;一起(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019年广东省南方新中考语文答案

2019年广东省南方新中考语文答案

2019年广东省南方新中考语文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第一章古诗文背诵默写【演练·巩固提升】七年级上册(一)1.百草丰茂秋风萧瑟2.日月之行星汉灿烂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碣 6.澹澹竦峙7.萧瑟(二)1.杨花落尽子规啼2.随君直到夜郎西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杨规啼道8.寄君郎(三)1.风正一帆悬2.海日生残夜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潮悬9.雁(四)1.枯藤老树昏鸦2.断肠人在天涯3.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6.断肠人在天涯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藤昏9.瘦西涯(五)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8.说19.愠20.罔殆21.肱(六)1.巴山夜雨涨秋池2.何当共剪西窗烛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未涨七年级下册(七)1.见往事耳2.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涉卿孰(八)1.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2.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3.赏赐百千强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9.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1.鞍鞯辔12.戎度13.朔柝14.鬓帖15.朔16.辨(九)1.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孔子云何陋之有9.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2.斯陋馨13.鸿儒14.案牍(十)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淤濯涟8.植亵焉(十一)1.阴阳割昏晓2.荡胸生曾云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岱7.曾眦(十二)1.飞来山上千寻塔2.自缘身在最高层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自(十三)1.丰年留客足鸡豚2.箫鼓追随春社近3.从今若许闲乘月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浑豚8.箫(十四)1.浩荡离愁白日斜2.化作春泥更护花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浩荡鞭(十五)1.烟笼寒水月笼沙2.隔江犹唱后庭花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笼月泊近(十六)1.黄梅时节家家雨2.闲敲棋子落灯花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4.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6.梅蛙7.夜半敲灯八年级上册(十七)1.隐天蔽日不见曦月2.清荣峻茂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7.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8.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素湍10.漱峻茂(十八)1.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藻、荇(十九)1.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泠泠作响嘤嘤成韵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水皆缥碧千丈见底8.缥9.鸢戾经纶窥(二十)1.昔人已乘黄鹤去2.白云千载空悠悠3.芳草萋萋鹦鹉洲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历历萋萋鹦鹉(二十一)1.征蓬出汉塞2.长河落日圆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蓬雁8.萧候燕(二十二)1.渡远荆门外2.山随平野尽3.云生结海楼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8.渡荆(二十三)1.水面初平云脚低2.几处早莺争暖树3.浅草才能没马蹄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8.贾亭脚9.莺燕啄(二十四)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入则无法家拂士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4.人恒过然后能改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拂曾益8.拂恒(二十五)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河曲智叟亡以应6.匮(二十六)1.而无车马喧2.山气日夕佳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6.尔7.篱悠8.辨(二十七)1.城春草木深2.恨别鸟惊心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溅7.搔簪(二十八)1.黑云压城城欲摧2.塞上燕脂凝夜紫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7.摧鳞8.燕脂(二十九)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戟销(三十)1.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2.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燕径徘徊八年级下册(三十一)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3.无论魏晋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1.豁12.旷俨13.阡陌14.垂髫怡(三十二)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8.蒙络摇缀参差9.俶翕10.怆邃(三十三)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2.寤寐思服辗转反侧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雎鸠窈窕7.寤寐辗(三十四)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6.蒹葭晞湄(三十五)1.城阙辅三秦2.同是宦游人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019年广东省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课内文言文专集与答案

2019年广东省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课内文言文专集与答案

2019年广东省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课内文言文专集与答案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梅州模拟(一)醉翁亭记 (10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2)泉香而酒洌.()(3)树林阴翳.()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第三段写宴饮之乐,意在表现滁地的富足,表明酒宴之丰盛豪华。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议论让人回味作者之乐,言尽而意未尽。

D.太守真正的醉因是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6.(3分)(1)情趣(2)(水或酒)清澈(3)遮蔽7. (4分)(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喝酒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感到诧异 (2)类 (3)计划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案:(1)(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 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 都感叹、惋惜起来。
第二部分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纲 要求
考纲 阐释
题型 分值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力层级:理解)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理解)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力层级:理解) 1.考点及题型设置如下:(1)重点词语的解释。主要考查文言文中重 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所选的词语出自多篇文章,但基本不会超出 考纲规定的篇目。 (2)句子翻译。要求考生将两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 汉语。(3)内容理解。2017 年、2018 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综合近三年的真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的热门考点有:重点词解释、 句子翻译、内容主旨理解、思想感情。 1.重点词语的解释,近 3 年为填空题,3 分。 2.翻译句子,4 分。 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近 3 年为选择题,3 分。
(续表)
概念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 通 假 用读音相近或相同,或 ①音同(近)通假。例:“食之不能尽其材”中 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 “材”同“才”,才能。 这种现象叫通假,被代 ②形似通假。例:“不亦说乎”中“说”同 替的字叫本字,借用的 “悦”,愉快。 字就是通假字。 分类及举例

(续表)
概念 分类及举例 ①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中“福”(赐福) 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例:“远小人”中“远” (疏远) ③名词活用作状语。例:“斗折蛇行”中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临 ④动词活用作名词。例:“虽乘奔御风”中 时改变词性,作另一 “奔”(奔驰的快马) 类词使用,意义也随 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吾与汝毕力平险” 之发生变化。 中“险”(险峻的大山) ⑥使动用法。例:“凄神寒骨”中“凄”(使…… 凄凉) ⑦意动用法。例:“渔人甚异之”中“异”(认 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解析: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并未 突显自己学习的勤奋刻苦。 答案:D
二、(2017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 分)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 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 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 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 夜忧 . 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
解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北定 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案:C
三、(2016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 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3)国都 (4)日光
答案:(1)边际 (2)迫近
解析:从今年的具体题型来看,对实词的考查依然是偏重
于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方面的考查。其中
“际”“景”属一词多义中的本义;“薄”“国”属引申义。
【答题技巧】
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
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索,记述了渔人 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 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 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沿用至今,如落英 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 答案:D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 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 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3)欣然规往( . ) )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 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
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 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 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 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续表)
概念 分类及举例 ①词义扩大。例:“河”,古代专指“黄河”; 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②词义缩小。例:“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 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 亲属。 古 古今字形相同而意 ③词义转移。例:“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 今 义、用法不同的现 古代指热水;现在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异 象。 ④感情色彩变化。例:“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 义 “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 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⑤单双音节的变化。例:古文中“可以”相当于 “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地 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
词 类 活 用
二、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考题举例】 原文见考点一的[考题举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
起来了。 (2)(如果)没有了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解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中的重点词汇为“政(政 事)”“和(和乐)”“百废(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具(同‘俱’, 都)”。“微斯人,吾谁与归”中,重点词汇为“斯(这)”
一、(2018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概念 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 一 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 如“亡” 分类及举例
词 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本义:逃亡)
多 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 ②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引申义:丢失) 义 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 ③河曲智叟亡(wú )以应(“亡”同“无”,没有) 义或假借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走 送之( . (2)礼愈至 ( . (3)腰 白玉之环( .
) ) )
答案:(1)跑 (2)周到 (3)腰佩。腰,用作动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答案:(1)(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 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行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
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
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 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 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