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法律案例分析
法律案例分析大学生(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男,某大学三年级学生,热衷于摄影,曾获得多次摄影比赛奖项。
乙,女,某知名杂志社编辑,负责该杂志的摄影版块。
2018年3月,甲在网络上发现了一篇名为《校园风光》的文章,其中收录了多张校园风景照片,甲认为这些照片中的几张与他的作品相似。
经核实,甲发现这些照片中的两张确实与他的作品高度相似。
于是,甲向乙发送了律师函,要求乙删除侵权照片,并赔偿其损失。
乙收到律师函后,表示对甲的指控表示异议,认为这些照片并非甲的作品,而是由其他摄影师拍摄的。
乙提供了该杂志社与摄影师丙签订的委托拍摄合同,证明照片的著作权归丙所有。
甲不服,将乙和丙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乙和丙停止侵权,并赔偿其损失。
二、争议焦点1. 照片是否构成甲的作品?2. 乙和丙是否侵犯了甲的著作权?三、案例分析1. 照片是否构成甲的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在本案中,甲拍摄的照片具有独创性,能够以有形形式复制,符合作品的基本特征。
同时,甲曾获得多次摄影比赛奖项,证明其摄影技艺具有一定的水平。
因此,法院认定甲的照片构成作品。
2. 乙和丙是否侵犯了甲的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下列权利:(一)发表权;(二)署名权;(三)修改权;(四)保护作品完整权;(五)复制权;(六)发行权;(七)出租权;(八)展览权;(九)表演权;(十)放映权;(十一)广播权;(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十三)摄制权;(十四)改编权;(十五)翻译权;(十六)汇编权。
在本案中,乙和丙未经甲的许可,在杂志上使用了与甲作品高度相似的照片,侵犯了甲的复制权和发行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乙和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著作权,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同时,法院判决乙和丙在判决生效后,立即删除侵权照片,并在杂志上公开道歉,消除影响。
四、案件启示1. 创作者应注重作品版权保护。
大学生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男,20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乙,女,18岁,某大学一年级新生。
甲与乙在一次社团活动中相识,并迅速成为好朋友。
在交往过程中,甲发现乙家庭条件较好,乙经常向甲炫耀自己的奢侈品和生活用品。
甲心生贪念,决定向乙借款。
二、案例描述1. 甲向乙借款甲以急需用钱为由,向乙借款10万元。
乙考虑到甲是自己的好朋友,且甲表示会尽快还款,便同意了甲的请求。
甲与乙口头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10%。
2. 甲逾期还款借款到期后,甲未能按时还款。
乙多次催促,甲都以各种理由推脱。
乙无奈,只能向甲的母亲丙寻求帮助。
3. 丙介入丙得知情况后,要求甲尽快还款。
甲表示自己目前确实没有能力还款,但承诺在毕业后尽快还清。
丙为了维护家庭和谐,同意先垫付5万元给乙。
4. 甲再次违约一年后,甲未能按照承诺还款。
丙再次向甲施压,甲表示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工资较低,无力还款。
丙为了不让事情闹大,再次垫付了3万元给乙。
5. 乙报警乙在多次催促甲还款无果的情况下,决定报警。
警方调查后发现,甲在借款期间,将乙的借款用于购买奢侈品、旅游等个人消费,并未用于约定的用途。
三、法律分析1.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本案中,甲以急需用钱为由,虚构事实骗取乙的借款,且将借款用于个人消费,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2. 乙的行为是否构成不当得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行为。
在本案中,乙将借款借给甲,但甲并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款,而是用于个人消费,使乙的利益受损。
因此,乙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
3. 丙的行为是否构成担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担保是指担保人为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提供担保,保证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的行为。
大学生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不仅肩负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还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法律纠纷。
案例背景小王,某高校大三学生,因家境贫寒,通过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
某日,小王在校园内的一家餐厅兼职,负责收盘子。
在收盘子的过程中,不慎将一只盘子打碎,导致餐厅老板娘受伤。
餐厅老板娘要求小王赔偿医疗费和误工费,但小王认为自己只是帮忙收盘子,不应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侵权责任和劳动法。
1.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小王在收盘子的过程中,因疏忽大意导致盘子打碎,导致餐厅老板娘受伤。
因此,小王应承担侵权责任。
2. 劳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劳动报酬的权利。
在本案中,小王在餐厅兼职,应视为劳动者。
然而,由于小王在收盘子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餐厅老板娘受伤,餐厅老板娘要求小王赔偿医疗费和误工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受伤,导致劳动者无法正常工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医疗费和误工费。
因此,餐厅老板娘的要求是合理的。
处理建议1. 积极沟通小王在了解自身侵权责任后,应主动与餐厅老板娘沟通,表达自己的歉意,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可以询问餐厅老板娘的具体赔偿要求,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
2. 寻求法律援助若双方沟通无果,小王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律师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为小王提供法律建议,帮助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承担赔偿责任在律师的建议下,小王可以根据餐厅老板娘的要求,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赔偿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2)合理分配责任:若餐厅也存在一定的责任,可要求餐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大学生系列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法律问题的增多。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有所帮助。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大学生兼职被拖欠工资案情简介:小王是一名大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决定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餐厅做兼职。
然而,在兼职期间,餐厅老板以各种理由拖欠小王的工资。
小王多次与老板协商,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在本案中,餐厅老板拖欠小王工资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小王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老板支付拖欠的工资。
2. 案例二:大学生网络侵权案情简介:小李是一名大学生,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照片上传至网络,导致他人名誉受损。
受害者将小李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小李未经他人同意上传他人照片,侵犯了受害者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小李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3. 案例三:大学生借贷纠纷案情简介:小张是一名大学生,为了筹集学费,向同学小王借款。
借款到期后,小张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偿还借款。
小王将小张告上法庭,要求其归还借款。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本案中,小张与小王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关系,小张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归还借款。
然而,由于小张家庭经济困难,法院可以依法判决减轻小张的还款责任。
4. 案例四: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案情简介:小赵是一名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未经他人同意,抄袭他人论文内容。
学校发现后,对小赵进行了处分。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禁止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作品。
大学生讲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知识逐渐普及,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
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大学生视角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张某与李某民间借贷纠纷案案情简介:张某向李某借款5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利息按月支付。
借款到期后,李某多次催促张某还款,但张某以各种理由推脱。
李某无奈将张某诉至法院。
分析:(1)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2)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与李某之间的借贷关系成立,双方在借款合同中明确了借款金额、期限和利息等内容。
张某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还款,已构成违约。
根据法律规定,张某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逾期利息。
2. 案例二:王某与邻居赵某相邻关系纠纷案案情简介:王某与赵某为邻居,王某在自家庭院搭建了一座违章建筑。
赵某认为该违章建筑影响其采光和通风,要求王某拆除。
王某拒绝拆除,赵某遂将王某诉至法院。
分析:(1)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铺设管线等,应当依法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建造、修缮建筑物、铺设管线等。
”(2)案例分析:本案中,王某在自家庭院搭建违章建筑,侵犯了赵某的相邻权。
根据法律规定,王某应当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状。
赵某有权要求王某拆除违章建筑,法院应支持赵某的诉讼请求。
3. 案例三:陈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案情简介:陈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陈某在公司工作三年,月薪5000元。
合同期满后,陈某提出辞职,某公司以陈某违反竞业限制条款为由,拒绝支付陈某离职补偿金。
教育大学生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分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一、案例分析一: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背景:某大学学生小李是一名热衷于音乐创作的年轻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在网络上发现了一首非常受欢迎的歌曲,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很有创意,于是决定将其改编成自己的作品。
在未经原歌曲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小李将原歌曲的旋律和部分歌词进行了改编,并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使用了改编后的内容。
不久,原歌曲的著作权人发现小李的侵权行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本案中,小李未经原歌曲著作权人同意,擅自改编其作品并使用,侵犯了原歌曲著作权人的著作权。
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二)署名权;(三)修改权;(四)保护作品完整权;(五)复制权;(六)发行权;(七)出租权;(八)展览权;(九)表演权;(十)放映权;(十一)广播权;(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十三)改编权;(十四)翻译权;(十五)汇编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的,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结论:本案中,小李的行为侵犯了原歌曲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分析二:合同纠纷案例背景:某大学学生小王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实习,该公司承诺实习期间给予小王一定的生活补贴。
今年大学生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
然而,由于年龄、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
本文将以2023年发生的几起大学生法律案件为例,分析案件特点,并提出防范建议。
二、案件案例分析1. 案例一:大学生网络侵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含有他人隐私的照片,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人作品,被侵权人发现后,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分析:此案涉及网络侵权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时,应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著作权。
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2. 案例二:大学生校园贷纠纷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因急需用钱,向校园贷平台借款。
在还款过程中,由于无法承受高额利息,大学生与贷款平台发生纠纷,最终诉至法院。
分析:此案涉及校园贷问题。
大学生在借款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教育,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
3. 案例三:大学生合同纠纷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了试用期、工资待遇等内容。
实习结束后,公司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拒绝与大学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分析:此案涉及劳动合同纠纷。
大学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
如遇合同纠纷,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4. 案例四:大学生校园暴力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在校园内对其进行殴打,造成对方受伤。
分析:此案涉及校园暴力问题。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同时,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防范建议1. 提高法律意识:大学生应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触犯法律。
2. 加强道德修养: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大学生在涉及金钱、名誉等方面的问题时,应谨慎行事,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大学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大学位于我国南方一座繁华的城市,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该校学生宿舍楼共有12栋,其中男生宿舍楼6栋,女生宿舍楼6栋。
2023年4月,该校男生宿舍楼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引起了校方和学生的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2023年4月15日,某大学男生宿舍楼A栋的宿舍成员小李(化名)发现其宿舍内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被盗。
小李随即向宿舍管理员报告,宿舍管理员立即通知了学校保卫处。
保卫处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保卫处发现小李宿舍被盗的物品价值共计人民币8000元。
保卫处在宿舍楼内进行了调查取证,发现A栋宿舍楼内有多名学生有作案嫌疑。
保卫处随后将这几名学生带回保卫处进一步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保卫处发现这几名学生均有盗窃前科,且在案发当晚均有不在宿舍的证明。
然而,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其中一名学生小张(化名)在案发当晚并未离开宿舍,且其宿舍内有多处翻动的痕迹。
保卫处认为小张有重大作案嫌疑,遂将其带回公安机关接受进一步调查。
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了小张的通话记录,发现其在案发当晚与一名外校学生有联系。
外校学生承认了与小张合谋盗窃小李宿舍的事实。
随后,公安机关将外校学生抓获归案。
三、案件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本案中,小张和外校学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小李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财物,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件处理1. 小张的处理:小张被公安机关以盗窃罪逮捕,后经法院审理,法院认定小张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2. 外校学生的处理:外校学生被公安机关以盗窃罪逮捕,后经法院审理,法院认定外校学生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3. 其他学生的处理:由于其他学生均有不在场证明,且在案发当晚并未参与盗窃,公安机关决定对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19岁的大学生张某多次趁室友王某不注意时,使用对方的小灵通拨打电话。
王某察觉话费异常后,打算查询话费清单。
张某当心事情败露,于~年~月~日,携带事先准备好的尼龙绳,菜刀,水果刀,将王某骗至其居住寝室的楼顶,趁其不备持菜刀朝王某的头,颈,肩部,双手等部位连砍数十刀,直到自己认为已将王某砍死后才逃离现场。
事后,倒在血泊中的王某被同学发现后送到医院抢救。
经法医鉴定,王某已构成重伤并6级伤残。
分析:
一、案例中张某已经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符合刑法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并且
没有正当防卫等违法阻却事由,故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
三、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犯罪行为引起的被害人损失,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可
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启示:
张某作为一名大学生却做出如此莽撞,冲动的行为,是一种法律意识不够强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不高,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
2、学校关于法律教育的课程明显是很少的,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
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大学生学习已经不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而是为了不挂科。
导致学生只是在考前
一两个星期苦读,而平时没有注重。
应付考试之后又把只是抛到九霄云外。
4、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了解普遍停留在皮毛的状态,就算知道,也不太重视。
主要指
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5、高校对于学生法律教育相对较少。
比较注重本专业学习的督促。
有关法律知识的
活动几乎为零,没有很好的让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2、增加法律教育的课程,较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
3、
4、开展更多关于法律知识的活动,可以举行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带学生旁听审判等
等。
5、
6、大学生要树立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良好心态,不单是为了应试,还要为了提高自己的文
化素养,法律知识。
7、
8、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多浏览关于法律的书籍,观看法制节目,增强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