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分析
新生儿气胸3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气胸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30例新生儿气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0例新生儿气胸中,医源性气胸5例,自发性气胸3例及病理性气胸22例。
经常规保守治疗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排气等28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
结论规范窒息复苏,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
降低吸痰负压。
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避免宫内感染,可减少气胸的发生率。
【关键词】气胸新生儿胸腔穿刺气胸是新生儿危重急症之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较常见,发病率约为1%-2%,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危及患儿生命,死亡率较高,早期及时地诊断和处理可降低死亡率和低氧血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我院NICU病房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气胸30例。
现将其诊治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9例,胎龄30—43周,其中<37周8例,37~42周18例,>42周4例。
出生体重1.5~4.0kg,其中,1.5~2.5kg8例,2.5—4.0kg22例。
羊水Ⅱ~Ⅲ度污染8例,羊水清亮22例。
分娩方式:顺产13例,剖宫产17例。
评分<4分5例,4~7分7例,>7分8例。
出生时有窒息复苏史者8例。
胎膜早破6例,前置胎盘1例,其余15例无明确并发症。
1.2 原发病宫内感染性肺炎16例,败血症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各4例,肺透明膜病3例。
1.3临床表现:轻者呼吸急促,口周发绀或偶有呼吸呻吟;严重者明显紫绀,明显呻吟,甚至呼吸困难,面色青灰,经高浓度氧气吸人或加压给氧不能改善甚至加重。
查体:双侧胸廓不对称,患侧胸廓膨隆、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伴纵隔积气时心音遥远或未及心尖搏动。
血气分析示pH、PO 下降,PCO2升高。
1.4 X线表现单侧气胸22例(占70.3%),其中右侧18例(占81.8%),左侧4例(占18.2%),右侧多于左侧;双侧气胸5例(16.6%);纵膈气胸3例,肺压缩10%~30% 12例,压缩40%~50% 17例,60%~80%1例。
自发性气胸应用胸腔镜治疗体会

自发性气胸应用胸腔镜治疗体会标签:自发性气胸;胸腔镜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eracoscopic surgery,V AT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施行胸部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一种新微创手术方法。
作为微创手术正在胸外科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我科自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开展V AST手术28例肺大疱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倒2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
对全部患者采用V ATS手术,无1例中转开胸手术。
全组均采用双腔管支气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术中健侧单肺通气。
患侧肺萎陷。
取标准开胸手术健侧卧位,于患侧胸部切3个1.5cm的小切口,置镜切口位于腋中线第6、7肋间,插入胸腔镜,其2个切口根据病变部位而定以便于操作,插入操作器械,如操作困难时再补切一小口,协助操作。
本组28例患者首先经胸腔镜检查寻找肺大疱和和大疱破裂处或者脏层胸膜及壁层胸膜粘连处,经操作小切口插入内镜抓钳提起肺大疱,在其根部用内镜缝合切割器(endo-GIA30或endo path45B)切除,散在肺小疱或肺大疱边缘有漏气时用钛钉夹闭或电刀凝固。
探查未发现明显大疱者,在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处,电凝分离粘连后,在靠肺侧用缝合切割器处理,用滑石粉或高渗糖喷洒,促进胸膜粘连。
手术切除标本经器械口取出,冲洗胸腔、双肺通气、膨胀肺后观察有无漏气或出血,逐渐加压膨胀肺后拨除胸腔镜,置上下胸腔闭式引流管。
2结果本组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最短40分钟,最长120分钟,平均60分钟,均未输血,术后抗生素应用4~6天,胸腔闭式引流管拨管时间最短1天,最长3天,术后平均住院8天,本组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防半年至4年均无复发。
3讨论自19世纪瑞典落医生Jaeobereus首先在临床上使用胸腔镜,1946年朱烨在国内报告了用胸腔镜检查胸内疾病及胸腔内电灼术以来,临床上很少使用此法诊治疾病。
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

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方法回顾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
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大开胸手术,肺均复张。
结论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是一种常见的胸外科急症,其发病率约为4.9/10万,多由肺大疱并脏层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引起[1]。
治疗SP的目的是促进肺复张,保证肺组织正常生理功能。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运用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2](1)反复发作的单侧自发性气胸,1年发作2次以上;(2)气胸量>单侧胸腔容积的30%;(3)自发性气胸合并中等量以上血胸;(4)自发性张力性气胸;(5)伴有巨大肺大疱的自发性气胸;(6)首次发生的自发性气胸,已行胸腔闭式引流5d以上仍漏气;(7)肺复张不全或长期不复张的慢性气胸;(8)双侧自发性气胸,不管是否同时发生。
1.2一般资料符合上述标准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共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
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3.4岁。
首次发病2例,复发性气胸18例。
有双侧先后发作史4例,双侧同时发作1例。
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急,胸闷等表现。
胸部CT和/或X线片检查:全部见胸腔积气,部分合并积液,肺组织压缩,纵隔移位;其中有11例发现肺大疱。
术前均行胸腔闭式引流。
1.3手术方法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间断单肺通气,静脉复合麻醉,键侧卧位,患侧上肢屈曲固定于头架上。
于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作一长约2cm观察孔,置入胸腔镜作初步探查:了解有无胸内粘连,病变部位,大小,以及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情况。
再根据探查病变的位置,选择腋中线第4或5肋间,在胸大肌外侧缘与背阔肌前缘之间,做一长约5~8cm的顺肋间方向切口,术中视具体情况可以适当扩大切口。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31例临床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3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
结果:发病多以呼吸道感染,剧烈陈发性咳嗽为主要因素,临床类型多以交通型、张力型多见;胸腔闭塞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28例治愈,3例死亡。
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临床复杂,病情凶险,误诊率死亡率高,采取综合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塞引流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易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临床复杂,缺乏特异性,病情凶险,进展快,若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
回顾2006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3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8例、女3例,年龄59---84岁,平均71岁,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
1.2 起病方式和病因:呼吸道感染15例,剧烈咳嗽12例,用力大便4例。
急性起病8例,表现剧烈干咳,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紫绀、端坐呼吸;慢性起病23例,原有基础上出现喘息渐加重、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
1.3 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4例、支气管哮喘3例、支气管扩张2例、百日咳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合并冠心病8例、肺心病12例、心衰1例。
1.4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8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慢性起病23例,表现为胸闷,活动后明显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
有明显气管移位,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鼓音22例,不典型气胸体征者9例。
气胸部位:左侧18例,右侧12例,双侧1例。
气胸类型:张力性气胸11例,交通性气胸15例,闭合性气胸5例。
心电图:窦速18例,房颤7例,早搏4例,异常q波2例。
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35例分析

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35例分析摘要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V ATS)下治疗气胸的体会。
方法:对收治的35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35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预期术式,全部治愈,无需开胸治疗,无死亡病例发生。
手术时间35~85分钟,平均48分钟。
术中胸腔积血550~1950ml,平均积血1350ml,术后置管2~3天。
观察闭式引流无漏气,拍胸片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如有漏气继续观察。
血气胸患者术中胸腔内出血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回输,避免了异体输血。
病人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住院5~7天即可出院。
经3~12个月的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复查胸片肺膨胀良好。
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性血气胸具有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短、疗效满意等特点。
能够将损伤程度降到最低,使手术操作更加明确、方便、更容易操作等优点。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气胸血气胸肺大泡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始于1937年[1],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V ATS 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2]。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气胸的疗效,本文收集我科2010年3月~2011年2月经电视胸腔镜治疗的35例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35例均来自我科2010年3月~2011年2月经电视胸腔镜治疗的气胸患者,均经胸部CT检查证实为气胸。
其中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42.6岁。
其中单纯性气胸23例,胸腔闭式引流持续Ⅲ度漏气的即行胸腔镜手术探查,血气胸12例,均为胸部锐器伤所致。
其中右侧16例,左侧17例,双侧2例。
其中肺大泡20例,合并肺结核13例,12例血气胸患者单纯性气胸7例,术式:35例患者均采用全麻气管双腔插管,健侧单肺通气。
让患者侧卧位[3],于患侧第5肋间腋中线做1.5cm小口,插入胸腔鏡,腋后线第4肋间再做1cm小口置操作钳,全面观察肺表面。
必要时可从操作孔置入冲洗吸引器,边注入生理盐水边嘱麻醉师加压通气,以确定漏气肺大疱部位。
内科胸腔镜介入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32例临床探讨

p l o ayfn t nw r rv b iul. h r a eylw rc / n e rt( . % ) f r nh oy a l w u dc rt e um n r u c o eei o e o v s T eew s r euT e e 6 3 i mp d o y v o e a at mo tst t e rol — pa uai e6 ow f o n v
受性 好 的特 点 , 其 对 肺 功 能 差 不 能耐 受 外 科 手 术 的患 者 , 较 好 的选 择 。 尤 是
【 关键词】 气胸 ; 内科胸腔镜 ; 生物胶 ; 电 高频 T ed n c la p i t n o h r c so e i er c r n u t o a P N i — e , I h—i , U X a — h ii p l ai f to a oc p n r f t y p e moh r x a c o a o E G Qn z n XE Z i n Y i g h b o
喷 洒 术 固定 胸 膜 腔 。 结果
例; 其中 3例 Ⅱ型胸膜病变患者均合并有肺大疱。治疗后 2 7 肺 全部复 张, 4~ 2h 肺功 能明显改善 , 随诊 6个月 ~2年 , 术后复发 率极低 ( . %) 疗效满意 。结论 63 , 肺大疱并发 自发性气胸采用 内科型胸腔镜综合治疗 , 具有安全性佳 、 疗效好 、 费用低 、 患者耐
s mma ie i u ai e e p r n e M e h d F l w n u ai e me n r e ly d: la s wh s i me e r ma lrt a wo c n u rz t c r tv x e i c . s e to s ol i g c r tv a swe e d p o e Bu le o e d a trwe e s le n t e - o h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35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35例临床分析孙旭莲;史建国【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的35例行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治愈,无中转开胸,无死亡病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4±16.8)mL,胸管留置时间为(48.6±11.5)h,镇痛剂的使用时间为(2.2±0.7)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6%,住院时间(6.3±1.2)d.结论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36【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胸腔镜;自发性气胸;疗效【作者】孙旭莲;史建国【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溧阳,213300;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溧阳,21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1.4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容易导致胸闷、胸通、气急,严重者引起呼吸困难、昏迷等,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
手术是治疗气胸的有效方法,其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肺功能,消除病因,预防复发。
但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老年患者其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
随着微创医学和内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在治疗气胸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胸腔镜治疗气胸具有创伤小,对胸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35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5例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术前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d以上仍有漏气。
其中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25~76岁,平均(42.8±6.2)岁。
首次气胸4例,发作2次以上者31例,单侧32例(左侧23例,右侧9例),双侧3例,围术期间的1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0.43~1.14L/min,平均(0.74±0.24)L/min,并发慢性支气管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6例,2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1例。
青少年自发性气胸30例诊治分析

【 摘要】 目的
3 0例青少 年 自发性气胸 的资料 。结果
例, 复发性 6例。原发性 9例 , 继发性 2 l 例( C T及高分 辨率 C T发 现胸膜下肺 气肿 、 肺大疱 1 9例 , 陈旧性
结核伴牵拉 性肺 气肿 2例) 。术前 C T均能发现气胸 。行 闭式引流术 l 3例 , 其 中住 院期 问气 胸消失 8例 。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3 0 c a s e s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p n e u mo t h o r a x i n a d o l e s c e n t J I ANG S h u - g u a n g,e t a 1 .
b o d y t y p e i n 2 6 c a s e s .Un i l a t e r l a p n e u mo t h o r a x i n 2 7 c a s e s . b i l a t e r l a i n 3 c a s e s . r e c u r r e n t i n 6 c a s e s .P r i ma r y i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h o r a c i c S u r g e r y , F e n g x i a n P e o p l e s ' H o s p i t a l , F e n g x i a n , J i a n g s u 2 2 1 7 0 0, t h e P . R . C h i 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 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应用V ATS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患者资料。
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120 min,无中转开胸。
全组无死亡,无一例复发。
结论V ATS是一种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有效方法。
关键词胸腔镜外科;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为胸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病因为肺大泡破裂,体型偏瘦的年轻男性易患自发性气胸。
据报道,若选择保守治疗,首次发作后患者的复发率约为20%,再次发作后患者的复发率约为50%,三次发作后患者的复发率>80%[1]。
但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创伤较大。
V ATS外科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且不易复发的优点。
本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4~46岁,平均年龄(20±9)岁。
单侧自发气胸28例(左侧15例,右侧13例),双侧自发气胸1例,合并血胸伴失血性休克1例;第一次发作5例,第二次发作20例,多次(≥3次)发作者5例。
第一次发作手术的患者,术前均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再次发作的病例中,有12例曾在内科行穿刺抽气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再转入本科手术治疗。
1. 2 手术方法术前患者均严格戒烟,合并炎症的先充分抗感染治疗,并积极给予雾化吸入等呼吸道准备。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患侧肺萎缩。
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首先于腋中线第6、7肋间切一个2 cm 切口,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一般在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作一个长度
2.0~
3.0 cm的操作孔;若胸腔粘连,操作困难,可在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第6或第7肋间再作一个辅助操作孔,长2.0~3.0 cm。
首先经观察孔置入胸腔镜,若发现胸腔有粘连,先使用电钩分离胸腔粘连,分离粘连时需小心观察粘连中是否有血管,并注意止血。
然后经操作孔置入卵圆钳,探查肺大泡。
用卵圆钳夹起肺大泡,采用腔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泡,对于脏层胸膜下的较小肺大泡用电凝处理。
再用干纱布做胸膜摩擦固定,关胸前胸腔内注入37℃左右生理盐水,麻醉师膨肺,检查有无漏气,漏气多的地方用4号线局部缝合,对于未见明显肺大泡及漏气者,应用多层干纱布,从胸顶开始行胸膜摩擦固定,最后经观察孔留置28或30号胸腔闭式引流管,分层缝合操作孔。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胸。
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时间
(60±20)min;术中出血量为30~150 ml。
术后胸腔引流1~5 d,平均引流量3.5 d;引流量60~500 ml/d;1例患者为自发性血气胸伴休克急诊入院,行积极补液抗休克治疗,稳定生命体征后急诊于全麻下行V ATS手术,术中发现胸腔有积血约2000 ml,清除积血后探查发现出血点为下肺韧带内血管破裂,彻底止血,患者术后痊愈出院。
本组病例住院时间为10~17 d,平均住院时间(12±2)d;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门诊随访3~20个月,无死亡、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肺尖或下叶背段的肺大泡破裂,为引起自发性气胸的常见病因,临床研究发现细小的支气管炎症性病变常引起肺大泡,炎症导致细支气管的黏膜水肿、管腔狭窄,炎性分泌物滞留,造成肺泡内气体呼出受限,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腔不断扩大,使肺泡壁的弹力纤维断裂,形成了肺大泡[2]。
大多数自发性气胸患者经胸腔穿刺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症状可减轻,但这些方法不能去除肺大泡,患者容易复发,而传统的剖胸肺大泡切除术,手术创伤大,术后瘢痕大,患者痛苦大,恢复慢[3]。
相对于传统剖胸手术,V ATS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手术瘢痕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所以目前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已成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术式。
自发性气胸的手术适应证为:≥2次发作的气胸或气胸虽为首次发作,但有下列情况之一:①自发性血气胸;②自发性张力性气胸;③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因对肺功能影响大;④穿刺排气或闭式引流后持续漏气,即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1周,肺仍然不能复张或仍持续漏气的患者;⑤特殊工种者,如飞行员、潜水员或长期野外工作者或缺少基本医疗救护条件的地区的患者。
对于运动员和大、中学生也可以适当放宽手术的指征。
V ATS处理肺大泡有多种方法,如电钩电凝术、激光术、钛夹钳闭术、氩气凝固术,腔内套扎器套扎术及采用腔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
本组病例均采用腔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肺大泡。
反复发作的气胸及多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病例,分离粘连时,要特别注意粘连中可能含血管束带,注意止血,切断处应尽量靠近肺侧端。
本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胸,术后门诊随访3~20个月,无死亡、无复发病例。
目前,对术中是否需行胸膜固定术,观点不一,根据相关经验,大多数患者都不需固定胸膜[4]。
经验为,术中发现肺大泡较为局限,充分切除的患者,不一定需要行胸膜固定,但在处理复发性气胸、肺大疱及漏气不明确或弥漫性肺大疱的同时,行胸膜摩擦固定,可以促进胸腔粘连,减少气胸复发几率。
胸膜固定术已有近80年的历史,早期多采用四环素、滑石粉、红霉素等药物。
但应用药物化学固定,有可能引起肺炎、肺水肿甚至远期致癌的可能。
现阶段多采用机械固定法,如胸膜摩擦固定,摩擦破坏脏层胸膜,引起纤维渗出,术后粘连,固定胸膜。
总之,自发性气胸是胸科常见病、多发病,绝大部分自发性气胸是由肺大泡破裂所引起。
患者经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可好转或自愈,但因
无法处理肺大泡,术后具有复发率高的缺点;而传统的开胸手术对患者损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
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且效果与开胸手术无明显差异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自发性血气胸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顾恺时.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17.
[2] 吕忠元,吴宏艳,魏玉峰.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5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2,9(5):21-22.
[3] Balduyck B,Hendriks J,Lauwers P,et al. Quality of life evolution after surgery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diffe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08,7(1):45-49.
[4] 韦兵,何建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广东医学,2003,23(6):58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