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涵义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涵义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涵义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特指城市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与城市规模以上企业国内生产总值(GDP )之比。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媒、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 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吨标准煤)城市地区规模以上工业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产值(万元) 标准煤 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须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 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的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公斤发热量为10000 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 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1.429和1.33。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20934千焦/公斤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26377千焦/公斤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8374 千焦/公斤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28470千焦/公斤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42705千焦/公斤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47472千焦/公斤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46055千焦/ 公斤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35588千焦/立方米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16746千焦/立方米5.714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3.27吨/万千瓦时

(完整版)ppm、LEL和VOL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单位换算

ppm、LEL和VOL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单位换算 一、ppm、LEL和VOL的含义 1.ppm:气体体积百分比含量的百万分之一,是无量纲单位。 如:5ppm一氧化碳指的是空气中含有百万分之5的一氧化碳。 2.LEL: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能引爆的最低体积百分比浓度,也就是我们说的气体爆炸下限浓度。(UEL:气体爆炸上限浓度。) LEL%爆炸下限百分比,即把爆炸下限分为一百份,一个单位为1LEL%。 例如:25LEL% 为爆炸下限的25% 50LEL% 为爆炸下限的50% 3.VOL:气体体积百分比,是物理单位。 如:5%VOL指的是特定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占5%。 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ppm用在较为精确的测量;LEL 用于测爆的场合;VOL的数量级是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我们举个例子:如甲烷的爆炸下限是5%VOL,所以10%LEL的甲烷气体有以下对应关系:10%LEL=5000ppm=0.5%VOL (1%LEL=500ppm=0.05%VOL) 二、ppm与LEL单位换算 ppm单位转换成LEL如下公式:

ppm=%LEL×LEL(vol%)*100 例如:35%LEL的甲烷,它的LEL为2vol%, 等于:ppm=35(%LEL)*2(vol%)*100=7000ppm甲烷。 %LEL=ppm/(LEL(vol%)*100) ppm是体积浓度. 摘要:气体检测浓度单位ppm与毫克/立方米的换算关系 对环境大气(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质量浓度表示法: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即mg/m3 体积浓度表示法: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即ppm 大部分气体检测仪器测得的气体浓度都是体积浓度(ppm)。而按我国规定,特别是环保部门,则要求气体浓度以质量浓度的单位(如:mg/m3)表示,我们国家的标准规范也都是采用质量浓度单位(如:mg/m3)表示。 这两种气体浓度单位mg/m3与ppm有何关系呢?其间如何换算? 使用质量浓度单位(mg/m3)作为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可以方便计算出污染物的真正量。但质量浓度与检测气体的温度、压力环境条件有关,其数值会随着温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实

工业增加值的含义

工业增加值 1、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意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2、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原则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本期生产的原则 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必须是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只有进入了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进行工业增加的核算,非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工业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否出售,均应计入报告期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在本期生产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上,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之中。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 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现将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其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不包含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包括: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三个部分。工业总产值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由于工业总产值包含中间投入价值,因此在企业之

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而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仅是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不受中间投入价值的影响,因此不存在重复计算,其核算结果也不受企业重组、合并、拆分等因素的影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工业生产成果,并能较好地与GDP核算和国际标准接轨。 二、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 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含所有的工业生产活动,包括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活动。 三、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 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行业(即第三级分类)。第二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为39个行业(即第四级分类),其中采矿业有6个,制造业有30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3个。 四、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是反映工业产品总量的两项重要指标。这两项指标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共性的特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首先,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核算的范围是一致的,都是工业生产的范围,所反映的都是工业企业本期生产活动的成果。其次,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都遵循最终产品的核算原则。它们核算的均是企业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价值,以避免企业内部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再次,工业增加值总量计算的基础来自于工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差额价值。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包括原材料等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和付给各部门的劳务支出,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量,与其他部门没有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值所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包括原材料等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总周转量。虽然在企业内部产值没有重复计算,但企业之间产值允许重复计算。

附件一: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 1、定义: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①直接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③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修理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

工业增加值统计方法

工业增加值统计方法 第一部分:工业增加值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工业增加值? 所谓工业增加值,就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对外提供工业性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工业总产出)扣除了在生产过程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如何正确理解概念,是关系到能否准确计算的基础。对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理解,我们要把握三点: 1、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这里的“生产”是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在内的大生产概念,不包括企业中非工业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如企业的生活福利部门(子校、医务室等)、基建部门从事非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 2、工业增加值是最终成果指标,有别于总产值和销售产值等总成果的指标,它是已经从总产值中扣除中间转移价值后的最终价值; 3、工业增加值是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月、季、年或几个月)内创造的,它是一个时期指标; 二、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

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本期生产的原则。 生产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原材料和劳务的 投入,创造产品和劳务的产出过程。工业增加值是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只有进入了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作为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核算;并且,必须是企业报告期内的生产成果,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还是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自用货物),均应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出发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生产的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新规定)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与最终产品划分的界线,界线规定到哪里,增加值就计算到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一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在《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我国从1992年开始正式使用工业增加值指标,至此已走过15年历程,工业增加值已经成为衡量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现行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 1、本期生产原则 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生产成果。反之,凡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尚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自用),均应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自产自用的产品或劳务,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或劳务。从价值形态上讲,生产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因此,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3、市场价格原则 工业增加值是以价值形态表现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的总量,它包括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因此,这一总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所采用的价格。关于增加值的计算价格,国际上采用的有两种,即按基本价格和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我国目前采用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产值(万元) 标准煤 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须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 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的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公斤发热量为10000 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 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1.429和1.33。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

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 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 20934千焦/公斤 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 26377千焦/公斤 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 8374 千焦/公斤 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 28470千焦/公斤 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关于企业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和意义的探讨

关于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及意义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GDP增速成为每年政府的首要目标。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普遍下滑,GDP 增速更是成为每人关心的话题。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全社会各物质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总和。根据国家统计局现行统计制度及核算方法应用于企业计算增加值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自身实际,就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以及企业计算增加值的意义提出一些探讨意见。 一、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 所谓工业增加值,就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对外提供工业性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工业总产出)扣除了在生产过程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自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式实施GDP核算以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核算,已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不断完善增加值核算口径,国家统计局在计算方法上同时也作了较大变动,从1992采纳“生产法”、“收入法”,过度到1999年的“测算法”和2004年的“价格指数紧缩法”,不同时期增加值计算方法如下: 1、“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 ⑴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式的角度入手,剔除了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缴增值税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消耗的外购材料、燃料、动力及其它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⑵收入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在总产值中,企业生产消耗越大,则经济效益越低;反之,生产消耗越小,则经济效益越高。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从不同侧面体现企业进新创造价值的高低。由于工业增加值不包括产品生产的转移价值,只计算生产中新增加的价值,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故“生产法”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只是起到一个评估验证“生产法”工业增加值数据的作用。 2、“测算法”计算的增加值 国家统计局从1999年1月份起,不再公布不变价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改为公布各市现价工业增加值及其可比价增长速度。在计算方法上同时也作了较大变动,即工业增加值总量不再采用“生产法”计算,而采用测算方法(简称为“测算法”)计算。 具体方法是:

工业增加值(详细)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我国从1992年开始正式使用工业增加值指标,工业增加值已经成为衡量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并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目前,工业企业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 一、生产法 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式的角度入手,剔除了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一)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现价)=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缴增值税 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二)工业中间投入 1、定义: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消耗的外购材料、燃料、动力及其它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其中间投入越低,则工业增加值就越高。说明降低消耗是提高工业增加值率的关键所在。

2、内容: (1)直接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 (2)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等) (3)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修理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资产摊销、坏账损失、研究开发费、业务招待费等) (4)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业务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等) (5)财务费用(或利息支出) 3、计算方法 (1)正算法: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2)倒算法: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其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大体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劳动保险费、职工待业保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三)应交增值税 公式: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转出数-进项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二、收入法

浓度单位与换算关系

浓度单位与换算关系(转载) 2011-07-11 10:10:27| 分类:其他|举报|字号订阅 浓度单位 PPb是part per billion的缩写,系表示液体浓度的一种单位符号。一般读作1/10亿,十亿分之一,即10的负9次方的代表符号,是1‰ppm。 10的-9次方数量级,比较小的单位,类似的还有ppm,ppt等,分别是-6次和-12次. 此类名称是根据具体情况表达为不同的标准化的量: ppm10-6(10的负6次方)相当微克级 ppb10-9(10的负9次方)相当纳克级 ppt10-12(10的负12次方)相当皮克级 表达溶液浓度时,1ppm即为1ug/mL;表达固体中成分含量时,1ppm 即为1ug/g或1g/t。1ppb为1ppm的千分之一。 ppm part per million 百万分之…… ppb part per billion 10亿分之…… ppt part per trillion 万亿分之…… part per thousand 千分之…… PPm PPb PPt单独拿出来,不能说是单位,就象%一样,不是单位。

使用的时候可以,可以定义为v/v n/n m/m g/l g/m3 等等。 PPm 是10的-6次方 PPb是10的-9次方 PPt是10的-12次方 ppm ——part per million,即百万分之一,是一个无量纲量,如果相知道ppm是何种含义,还需了解是体积比还是质量比或重量比。1ug/ml 是质量/体积比,如果溶液的密度是1 g/ml,则1ug/ml 相当于1ppm;如果溶液密度不是1 g/ml,则需要进行换算。对于气体而言,会更复杂一些,因为气体混合时,在多数压力温度下,各组份的变化不是理想的。 浓度及浓度单位换算 1ppm=1000ppb 1ppb=1000ppt ppm即:mg/L(毫克/升) ppb即:ug/L(微克/升) ppt即:ng/L(纳克/升) (一)、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可分为质量浓度(如质量百分浓度)和体积浓度(如摩尔浓度、当量浓度)和体积浓度三类。 1、质量百分浓度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算办法

1、可比价增加值 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利用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发展速度推算,计算公式为: 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上年同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发展速度 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发展速度 =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上年同期全部工业现价增加值 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 =上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现价增加值×当期规模以上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发展速度+上年同期规模以下工业现价增加值×当期规模以下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发展速度 2、现价增加值 全部工业现价增加值利用专业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加总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算办法 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地反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准确核算全市及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根据省局工业处关于规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规定和市局对数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总结近几年来对工业统计数据审核、评估和质量控制的经验,结合目前经济形势并在广泛听取各县(市)、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采用相关指标综合加权调控法取得,即采用经审核通过的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工业税收增长速度,加权计算调控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具体的相关指标综合加权调控方案为: 当月增速=[(当月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库中去年当月大型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当月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库中去年当月中型企业增加值所占比

重+当月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库中去年当月小型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60%+统计部门统计的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5%+电力部门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10%+∑(电力部门当月全省平均工业分行业用电量增长速度*库中去年当月分行业增加值比重)*20%+税务部门统计的当月工业税收增长速度*5%]*速度差异调控系数 累计增速=(当月增速+上月累计增速*上月月份)/当月月份 当月总量=认定的当月增速*当月综合价格指数*认定的同月基数 累计总量=当月总量+上月累计总量 一、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确定: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直接采用经过审核通过后的按照价格紧缩法计算的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以各县(市)、区上报的规模以上工业大型企业按产品部门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为基础,采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工业增加值率计算现价工业增加值,再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的价格指数紧缩得到可比价格增加值,然后与上年同期现价工业增加值相除得到。 二、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确定:以各县(市)、区上报的规模以上工业中型企业按产品部门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为基础,采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工业增加值率计算现价工业增加值,再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的价格指数紧缩得到可比价格增加值,然后与上年同期现价工业增加值相除得到。各县(市)、区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求控制在80%以内,若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超过80%,按照实际速度计算;若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80%,按照80%计算。 三、小型企业增长速度的确定:以各县(市)、区上报的规模以上工业小型企业按工厂法计算工业总产值为基础,采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工业增加值率计算现价工业增加值,再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的价格指数紧缩得到可比价格增加值,然后与上年同期现价工业增加值相除得到。各县(市)、区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求控制在30%以内。若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超过30%,按照实际速度计算;若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30%,按照30%计算。四、电力部门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采用电力部门提供的分县工业用电量

能耗指标的计算

能耗指标的计算: 节能量(吨标煤)计算公式: 1、按产值能耗计算: 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总产值 2、按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增加值 3、按产品单耗计算: 吨产品综合能耗=(上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产品产量 4、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水耗统计汇总表时注意:重复用水量=(总取水量-消耗水量)×总循环次数;计算单位:立方米 5、节能量的计算: 企业去年总产量(如是56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2400吨);今年总产量(如是78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9640吨),节能量是多少? 本年度企业节能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如:(22400/56000-29640/78000)x78000=1560吨(正数为节能) 本年度企业节能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如:(29640/78000-22400/56000)x78000=-1560吨(负数为节能)

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参考折标系数 说明:1、以上除电力项目外,其余能源项目均为按燃料自身当量热值折算标准量。 2、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千焦)/kg(即7000千卡/公斤)。

说明:以上数据来源于原国家经委、国家统计局《1986年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以上数据也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但该书中“电力”的等价系数“按当年火电发电标准煤耗计算”。

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

单位GDP 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 (一)总体思路。 在建立健全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项能耗指标数据质量实施全面监测,评估各县区、各重 点企业能耗数据质量,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和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市各县区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 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二)工作要求。 1 .制定科学、统一的能耗指标与gdp核算方案。从核 算基础、核算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对单位gdp 能耗及其他监测指标的核算进行严格规范,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体系。 2 .节能降耗指标及其数据质量分别由上一级统计部门认定并实施监测。重点耗能企业(包括列入国 家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主要由各级统计局和经委负责监测。 3 .各级统计部门要逐步建立并完善统一、科学的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 能耗核算制度,制定符 合各地工作特点的能耗数据质量评估办法。

二、对节能降耗进展情况进行监测 (一)对全市以及各地区节能降耗进展情况的监测。 1. 监测指标:

1)单位 gdp 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电耗及其降 gdp 低率。 (2)综合能源消费量及其增长速度。 (3)单位产品能耗,重点耗能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4)重点耗能行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等。 2. 监测频率:年度、季度。 (二)对主要耗能行业节能降耗进展情况的监测。 主要耗能行业包括: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电、造纸、纺织 等。 1. 监测指标: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 2. 监测对象:主要耗能行业。 3. 监测频率:季度、年度。 (三)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 重点耗能企业为年耗能 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 1. 监测指标: (1)单位产品能耗。 (2)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3)节能降耗投资。 2. 监测对象:重点耗能企业。

广东省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广东省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前言 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即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股份合作企业工业增加值,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当前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3) 一、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3) 三、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重统计 (3) 四、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中山市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分析(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 一、中山市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中山市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中山市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中山市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工业增加值详细计算实例

工业增加值统计实务第一部分工业增加值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工业增加值? 所谓工业增加值,就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对外提供工业性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工业总产出)扣除了在生产过程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如何正确理解概念,是关系到能否准确计算的基础。对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理解,我们要把握三点: 1、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这里的―生产‖是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在内的大生产概念,不包括企业中非工业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如企业的生活福利部门(子校、医务室等)、基建部门从事非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 2、工业增加值是最终成果指标,有别于总产值和销售产值等总成果的指标,它是已经从总产值中扣除中间转移价值后的最终价值; 3、工业增加值是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月、季、年或几个月)内创造的,它是一个时期指标; 二、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 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本期生产的原则。 生产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原材料和劳务的投入,创造产品和劳务的产出过程。工业增加值是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只有进入了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作为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核算;并且,必须是企业报告期内的生产成果,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还是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自用货物),均应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果。 第二、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出发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生产的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新规定)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与最终产品划分的界线,界线规定到哪里,增加值就计算到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工业总产值(新规定)与工业中间投入计算价格、指标口径范围的一致性,避免工业增加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第三、市场价格的原则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企业使用能源折算系数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力、热力、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等)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水、氧气、压缩空气等)所消耗的能源。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能源。其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不包括生活用能和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在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中,用作原料的能源也必须包括在内。 能源折标煤系数及单位 品种单位系数单位原煤吨0.7143 吨标准煤 洗精煤吨0.900 吨标准煤 洗中煤吨0.2857 吨标准煤 煤泥吨0.2857-0.4286 吨标准煤 焦炭吨0.9714 吨标准煤 原油吨 1.4286 吨标准煤 汽油吨 1.4714 吨标准煤 煤油吨 1.4714 吨标准煤 柴油吨 1.4571 吨标准煤 燃料油吨 1.4286 吨标准煤 液化石油气油吨 1.7143 吨标准煤 炼厂干气千立方米 1.5714 吨标准煤 油田天然气千立方米 1.3300 吨标准煤 气田天然气千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 煤田天然气(即煤矿瓦斯气) 千立方米 0.5000-0.5174 吨标准煤 焦炉煤气千立方米0.5714-0.6143 吨标准煤其他煤气 (1)发生炉煤气千立方米0.1786 吨标准煤 (2)重油催化裂解煤气千立方米0.6571 吨标准煤 (3)重油热裂煤气千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 (4)焦炭制气千立方米0.5571 吨标准煤 (5)压力气化煤气千立方米0.5143 吨标准煤 (6)水煤气千立方米0.3571 吨标准煤 电力(等价) 万千瓦小时 3.2469 吨标准煤 (用于计算最终消 费)

ppm、LEL和VOL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单位换算[技巧]

ppm、LEL和VOL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单位换算[技巧] ppm、LEL和VOL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单位换算 一、ppm、LEL和VOL的含义 1.ppm:气体体积百分比含量的百万分之一,是无量纲单位。 如:5ppm一氧化碳指的是空气中含有百万分之5的一氧化碳。 2.LEL: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能引爆的最低体积百分比浓度,也就是我们说的气体爆炸下限浓度。(UEL:气体爆炸上限浓度。) LEL%爆炸下限百分比,即把爆炸下限分为一百份,一个单位为1LEL%。 例如:25LEL% 为爆炸下限的25% 50LEL% 为爆炸下限的50% 3.VOL:气体体积百分比,是物理单位。 如:5%VOL指的是特定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占5%。 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ppm用在较为精确的测量;LEL用于测爆的场合;VOL的数量级是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我们举个例子:如甲烷的爆炸下限是 5%VOL,所以10%LEL的甲烷气体有以下对应关系: 10%LEL=5000ppm=0.5%VOL 二、ppm与LEL单位换算 ppm单位转换成LEL如下公式: ppm=%LEL×LEL(vol%)*100 例如:35,LEL的甲烷,它的LEL为2vol,,等 于:ppm,35(%LEL)*2(vol%)*100=7000ppm甲烷。 ,LEL=ppm/(LEL(vol%)*100) ppm是体积浓度. 摘要:气体检测浓度单位ppm与毫克/立方米的换算关系

对环境大气(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质量浓度表示法: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即mg/m3 体积浓度表示法: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即ppm 大部分气体检测仪器测得的气体浓度都是体积浓度(ppm)。而按我国规定,特别是环保部门,则要求气体浓度以质量浓度的单位(如:mg/m3)表示,我们国家的标准规范也都是采用质量浓度单位(如:mg/m3)表示。 这两种气体浓度单位mg/m3与ppm有何关系呢,其间如何换算, 使用质量浓度单位(mg/m3)作为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可以方便计算出污染物的真正量。但质量浓度与检测气体的温度、压力环境条件有关,其数值会随着温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实际测量时需要同时测定气体的温度和大气压力。而在使用ppm作为描述污染物浓度时,由于采取的是体积比,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浓度单位ppm与mg/m3的换算:按下式计算: mg/m3=M/22.4?ppm?[273/(273+T)]*(Ba/101325) 上式中: M----为气体分子量 ppm----测定的体积浓度值 T----温度 Ba----压力 2、质量-体积浓度 用每立方米大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体积浓度,单位是毫克/立方米或克/立方米。 它与ppm的换算关系是: X=M.C/22.4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有两方法:一:生产法二:收入法 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中间投入=802直接材料消耗+804其他直接费用+810修理费+811经营租赁费+812保险费+813取暖费+814运输费+815劳动保护费+817工具摊销+818设计制图费+819研发、试验检验费+820水电费+822 机物料消耗+824 办公费+826通信费+827外部加工费+829 其他制造费用+831运输费+832装卸费+833包装费+834保险费+835仓库保管费+836委托代销手续费+837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838业务费+839经营租赁费+840销售服务费用+844办公费+845通信费+846招待费+848修理费+849机物料消耗+850低值易耗品摊销+852其他销售费用+858办公费+859修理费+860机物料消耗+861低值易耗品摊销+862无形资产摊销+863通信费+864 印刷费+865会议费+866水电费+868警卫消防费、人防基金+869仓库经费+870劳动保护费+878聘请中介机构费(审计费)+879咨询费 +880诉讼费+881业务招待费+883技术转让费+884职工教育经费+885技术(研究)开发费+887汽车费支出+889 绿化费+890坏账准备+891存货跌价准备+892其他管理费用 +894汇兑损失+895金融服务和调剂外汇手续费+896其他财务费用+*823差旅费+*843差旅费+*315差旅费+*877董事会费+*319利息支出-318利息收入-805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16保健补贴、洗理费-821上缴的各项税费-830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53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67上缴的各项税费-871保健补贴、洗理费-886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893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 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率应在28%左右 2、收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