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算办法

合集下载

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新版】

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新版】

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产法”计算:此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方法,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

1、现价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1)概念:现价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部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附加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产业法:根据工业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和消耗,计算各个产业的附加值,并将各个产业的附加值相加得到工业总增加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业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但对于产业结构变动较大的情况下,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二、生产法:根据工业部门的生产活动,计算各个部门的产值和生产成本,再通过减去生产成本得到各个部门的附加值,并将各个部门的附加值相加得到工业总增加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业部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工业增加值。

三、支出法:根据工业部门的支出,计算各个部门的投入和投资,再通过减去投入得到各个部门的附加值,并将各个部门的附加值相加得到工业总增加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投资比较关注的情况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工业发展的投资情况。

四、收入法:根据工业部门的收入,计算各个部门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再通过减去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得到各个部门的附加值,并将各个部门的附加值相加得到工业总增加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收入分配比较关注的情况下,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工业发展中的收入情况。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为数据的不准确而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

除了计算工业增加值,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时间段的工业增加值来评估工业发展的差异和趋势。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工业发展评估,还可以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分析,对于推动工业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衡量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工业增加值,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工业发展的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工业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实用版】目录1.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概述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目标及增长情况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主要行业及地区分布5.2023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正文一、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概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工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总量和价值。

2023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目标为保持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指年销售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总量和价值。

其计算方法为:工业总产值 - 工业中间消费 - 工业增值税。

三、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目标及增长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 年 7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3.7%,1-7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

在2023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

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主要行业及地区分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在各地区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有海口经济圈、三亚经济圈和儋洋经济圈等。

五、2023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2023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

其中,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4.4%。

分三大门类看,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7%,制造业增长 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4.1%。

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和经济实力。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方法:一:生产法二:收入法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中间投入=802直接材料消耗+804其他直接费用+810修理费+811经营租赁费+812保险费+813取暖费+814运输费+815劳动保护费+817工具摊销+818设计制图费+819研发、试验检验费+820水电费+822 机物料消耗+824 办公费+826通信费+827外部加工费+829其他制造费用+831运输费+832装卸费+833包装费+834保险费+835仓库保管费+836委托代销手续费+837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838业务费+839经营租赁费+840销售服务费用+844办公费+845通信费+846招待费+848修理费+849机物料消耗+850低值易耗品摊销+852其他销售费用+858办公费+859修理费+860机物料消耗+861低值易耗品摊销+862无形资产摊销+863通信费+864 印刷费+865会议费+866水电费+868警卫消防费、人防基金+869仓库经费+870劳动保护费+878聘请中介机构费(审计费)+879咨询费+880诉讼费+881业务招待费+883技术转让费+884职工教育经费+885技术(研究)开发费+887汽车费支出+889 绿化费+890坏账准备+891存货跌价准备+892其他管理费用+894汇兑损失+895金融服务和调剂外汇手续费+896其他财务费用+0.936*823差旅费+0.936*843差旅费+0.936*315差旅费+0.468*877董事会费+0.94*319利息支出-318利息收入-805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16保健补贴、洗理费-821上缴的各项税费-830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53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67上缴的各项税费-871保健补贴、洗理费-886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893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率应在28%左右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809折旧费+847折旧费+857折旧费劳动者报酬=803直接人工+805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07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808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福利费+816保健补贴、洗理费+825劳务费+828社保费+830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41销售部门人员工资+842销售部门人员福利费+851社保费+853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855行政管理人员工资+856行政管理人员福利费+871保健补贴、洗理费+873职工取暖费和防暑降温费+874劳务费+875社保费+876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886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893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0.064*823差旅费+0.064*843差旅费+0.064*315差旅费+0.6*316工会经费+0.532*877董事会费。

工业企业如何增加值计算

工业企业如何增加值计算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出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成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成果稍有差别,一般来说差别不会很大。

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的两种方法别离介绍如下:一、出产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1、定义:指企业在陈述期内用于工业出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物和对外支付的效劳费用。

2、计算原那么: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那么:①必需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物和效劳的价值,不包罗出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便宜品的价值。

②必需是本期投入出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物和效劳的价值,不包罗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需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物和效劳价值必需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出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物和支付给物质出产部分〔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效劳费用。

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出产部分〔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办理〕的效劳费用。

〔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①直接材料〔包罗: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

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罗:补缀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庇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

③办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罗: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补缀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坏帐损掉、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职工教育费、地盘损掉抵偿费、其它等〕。

工业增加值统计规则

工业增加值统计规则

工业增加值统计规则工业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产出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工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将从统计规则的角度来探讨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要点。

一、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附加值,是工业产出与原材料、能源和中间投入相减后的剩余部分。

通常,工业增加值的计算采用净产值法或者价值增加法。

净产值法是指通过将工业产出中的原材料、能源和中间投入的价值从总产值中扣除,得到的净增加值。

净产值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净产值 = 工业总产值 - 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 - 中间投入的价值价值增加法是指通过计算工业产出和工业投入之间的差额,得到工业增加值。

价值增加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工业增加值 = 工业产出 - 工业投入二、工业增加值的统计规则为了保证工业增加值的统计结果准确可靠,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一系列统计规则和标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统计规则:1. 行业分类:工业增加值统计按照行业分类进行,通常分为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

2. 范围和覆盖率:统计范围应覆盖全国所有工业企业和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

3. 统计周期:通常,工业增加值的统计周期为年度统计和季度统计,以反映不同时间段内的工业产出情况。

4. 数据来源:工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统计报表以及相关调查和抽样调查。

5. 数据调整: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消除季节性和价格因素的影响。

6. 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定期发布工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包括总体情况、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

三、工业增加值的意义和作用工业增加值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工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竞争力。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活力的增加。

工业增加值也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在《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2、“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从1992年开始‎正式使用工业增加值指‎标,至此已走过15年‎历程,工业增加值已经‎成为衡量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现‎行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1、本期生产原则‎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生产成果。

反之,凡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尚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自用),均应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原则‎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自产自用的产品‎或劳务,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或劳务。

从价值形态‎上讲,生产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地区生产总值框算方案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地区生产总值框算方案

框算方案(请妥善保存)一、工业(需要分非成本费用调查单位和成本费用调查单位测算)1、规模以上工业数据来源:B603-1表、B603-2表计算公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本年应交增值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应付职工薪酬+营业税金及附加工+本年应交增值税+利润总额+本年折旧增加值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2、规模以下工业数据来源:工业法人单位普查表(PDA用)、工业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PDA用)计算公式: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出=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产业活动单位营业收入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增加值率二、建筑业1、资质内建筑业数据来源:C603表、C603-1表,C604表C604-3表计算公式: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出=总产值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出=总产值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总产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出+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增加值=应付职工薪酬+营业税金及附加工+利润总额+本年折旧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增加值=应付职工薪酬+营业税金及附加工+利润总额+本年折旧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增加值=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增加值+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增加值增加值率=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增加值/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总产出2、资质外建筑业数据来源:建筑业法人单位普查表(PDA用)、建筑业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PDA用)计算公式:资质外建筑业总产出=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产业活动单位营业收入资质外建筑业增加值=资质外建筑业总产出*增加值率三、批零住餐(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测算)1、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数据来源:E603表、S603表计算公式:总产出(批零行业)=营业收入+应交增值税-营业成本总产出(住餐行业)=营业收入增加值=应付职工薪酬+营业税金及附加工+应交增值税+利润总额+本年折旧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2、限额以下批零住餐数据来源:批零住餐法人单位普查表(PDA用)、批零住餐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PDA用)计算公式:总产出(批零行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产业活动单位营业收入-法人单位营业支出-产业活动单位营业支出总产出(住餐行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产业活动单位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增加值率四、房地产业1、联网直报数据来源:X603表计算公式: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土地转让收入增加值=应付职工薪酬+营业税金及附加工+利润总额+本年折旧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2、非联网直报数据来源: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普查表(PDA用)、房地产开发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PDA用)计算公式:总产出=(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产业活动单位营业收入)* 增加值=总产出*增加值率五、其他服务业(需要分大类行业测算)1、重点服务业企业数据来源:F603表计算公式:总产出=营业收入增加值=应付职工薪酬+营业税金及附加工+利润总额+本年折旧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2、非重点服务业企业数据来源:其他法人单位普查表(PDA用)、其他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PDA用)计算公式:总产出=其他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其他产业活动单位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增加值率(重点服务业分行业)六、个体经营户(需要分大类行业测算)1、抽样调查数据来源:614-2表计算公式:总产出=营业收入增加值=(全年营业收入-全年与经营相关的总支出)+全年雇用雇员总支出+全年交纳的各种税费2、户均数户均总产出=总产出/抽样调查户数户均增加值=增加值/抽样调查户数3、全部个体户全部个体户总产出=户均总产出*全省个体户数全部个体户增加值=户均增加值*全省个体户数注:本方案不包含铁路、航空、邮政、金融等行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可比价增加值
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利用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发展速度推算,计算公式为:
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上年同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发展速度
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发展速度
=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上年同期全部工业现价增加值
当期全部工业可比价增加值
=上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现价增加值×当期规模以上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发展速度+上年同期规模以下工业现价增加值×当期规模以下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发展速度
2、现价增加值
全部工业现价增加值利用专业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加总计算。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算办法
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地反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准确核算全市及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根据省局工业处关于规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规定和市局对数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总结近几年来对工业统计数据审核、评估和质量控制的经验,结合目前经济形势并在广泛听取各县(市)、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采用相关指标综合加权调控法取得,即采用经审核通过的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工业税收增长速度,加权计算调控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具体的相关指标综合加权调控方案为:
当月增速=[(当月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库中去年当月大型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当月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库中去年当月中型企业增加值所占比
重+当月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库中去年当月小型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60%+统计部门统计的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5%+电力部门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10%+∑(电力部门当月全省平均工业分行业用电量增长速度*库中去年当月分行业增加值比重)*20%+税务部门统计的当月工业税收增长速度*5%]*速度差异调控系数
累计增速=(当月增速+上月累计增速*上月月份)/当月月份
当月总量=认定的当月增速*当月综合价格指数*认定的同月基数
累计总量=当月总量+上月累计总量
一、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确定: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直接采用经过审核通过后的按照价格紧缩法计算的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即以各县(市)、区上报的规模以上工业大型企业按产品部门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为基础,采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工业增加值率计算现价工业增加值,再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的价格指数紧缩得到可比价格增加值,然后与上年同期现价工业增加值相除得到。

二、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确定:以各县(市)、区上报的规模以上工业中型企业按产品部门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为基础,采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工业增加值率计算现价工业增加值,再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的价格指数紧缩得到可比价格增加值,然后与上年同期现价工业增加值相除得到。

各县(市)、区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求控制在80%以内,若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超过80%,按照实际速度计算;若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80%,按照80%计算。

三、小型企业增长速度的确定:以各县(市)、区上报的规模以上工业小型企业按工厂法计算工业总产值为基础,采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工业增加值率计算现价工业增加值,再用全省统一的分行业中类的价格指数紧缩得到可比价格增加值,然后与上年同期现价工业增加值相除得到。

各县(市)、区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求控制在30%以内。

若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超过30%,按照实际速度计算;若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30%,按照30%计算。

四、电力部门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采用电力部门提供的分县工业用电量
当月增长速度和全省分行业工业用电量当月增长速度,由于各区没有单独设备电力部门,因此各区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由电力部门提供的市区直供工业用电量当月增长速度代替。

五、工业税收增长速度直接采用税务部门提供的工业税收增长速度。

若各县(市)、区当月工业税收增长速度不超过100%,按照实际速度计算;超过则按100%计算。

六、若统计部门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超过电力部门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的,用电力部门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加上10个百分点替代;不超过的,按实际速度计算。

方法步骤:
一、积极配合市局工业科的各项检查和查询工作
二、注意工业增加值与能耗指标的协调发展
三、继续扎实做好数据质量及规范化工作,包括报表上报,查询说明上报、4个联网直报上报率、月度分析等工作要达到市局要求。

四、把握整体发展形势,及时了解企业当月数据增减变化原因,防止大起大落现象发生
五、及时与市局沟通,把问题解决在最初始阶段。

并了解我区工业指标在六城区排序中的顺位趋势。

六、把握好数据发展,做到结构合理、趋势合理。

具体数据操作:
1、注重保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2、注意我区小型企业(30-40)和中型企业当月增速的控制(80-100)
3、注意效益月报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与总产值的协调
4、注意生产月报中工业用电量和能耗指标的协调
5、把握工业增加值的总量控制,以利于年底核算和明年增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