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方言谚语
温岭土话趣谈

“有趣相”的温岭话□章文定近来我搜集整理了好多温岭土话,其中有俗语、农谚、童谣、谜语、歇后语等。
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家乡话不但和其它语种有诸多不同,而且在语法、语调、语汇、语意方面具有独特、诙谐、风趣之处。
切莫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汉字的特点,但温岭的一些土话,往往与字面意义相距甚远,有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其本意。
下举几例:“接力”:并非运动会的接力赛跑,而是体力劳动肚饥接不上力气时,吃点点心,恢复体力,温岭人称“啜(吃)接力”。
“接力”有“早接力”和“晚接力”之分,“晚接力”时间一般在下午三时左右。
“清汤滚”:不是清汤在锅里滚,而是指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杀猪”:非杀猪,而是“宰人”,即被人算计遭宰也。
“扒灰”:不是在灶膛里扒灰,而是指公公与儿媳妇的不正当关系。
“土狗”:是指为人行销生意谋取回报者,不是在土中生活的蝼蛄。
“解盖(锯)”:不是锯木,而是二人串通一气,捉弄他人。
“姑娘”与“阿姨”:“姑娘”不是指未婚的少女,而是姑母;“阿姨”不是指母亲的姐妹,而是母亲。
读音与语意有些土话,因读音的轻重和发音的长短不同,而使语意大相径庭或截然相反。
如表示多少的“得捞”,读成第一声和第二声的语意完全两样,第一声表示“好”多,而第二声表示“太少”。
再如形容事物大小的“替度”,若“替”字读音短促,即为小;若读去声且拖长,则为大。
丰富有趣的词汇温岭土话的词汇极其丰富且有趣,其中表示声响的就有好多,如轰轰声、嗡嗡声、呼呼声、突突声、颜颜声、喇喇声、啪啪声、笃笃声、叮叮声、铛铛声、吗吗声、轴轴声、咿咿声、啊啊声、叽叽声、啯啯声、咕咕声、呜呜声、鹅鹅声、得得声、萨萨声、嘭嘭声、哈哈声、吱吱声、呱呱声、嘟嘟声、唧唧声、咚咚声、嗯嗯声、吹吹声、唠唠声等。
其中好多普通话里是找不到的,分别形容什么状况,哈,问问正宗的温岭人就晓得了。
行将消失的土话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有的土话已基本消失,有些已成为历史。
温岭方言童谣(转)

温岭方言童谣(转)□林木森一、摇摇摇摇摇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讲我好宝宝,叫我吃梨吃葡萄。
外婆桥里好人家,墙里墙外开鲜花。
田里西瓜黄金瓜,匏瓜蛇豆(方言叫茶豆)架上挂。
梨子、李子满枝桠,树上喜鹊叫喳喳。
外婆说我顶听话,明天给我买个洋娃娃。
二、磨磨麦磨磨麦,请大(方言读度)伯。
磨磨碎,请前透(方言读退)。
磨磨糙,请大嫂。
磨磨细,请请姊丈囡儿婿。
麦缸麦猪娘(农村的一种麦食品)。
咬咬喷喷香。
外镬(读“崖或”)绿豆面,里镬猪肉块。
让格姊丈吃起饱耐耐。
上肚生气块,下肚盘上盘。
前透(读退)跑(读“鼻”,跑也)后透。
三脚两跳跳到茅坑岸,拉肚像水笕。
新板坑,新艳艳,把格坑底拉得末粉碎。
在过去,猪肉煨绿豆面算是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了。
猪肉含有丰富的脂肪,吃得过多,肠胃吸收不了,就容易造成拉肚。
不过把茅厕坑底的石板也拉碎,显然是夸张。
三、燕阿燕燕阿燕,飞过店。
店门关,飞过山。
山头白,好种麦。
山头平,好种菱。
菱出角,山塘水满漫进屋。
锅灶冲着塌,呒镬好煮饭。
爷爷饿着肚皮对天喊!龙皇爷呒眼。
四、请娘舅娘舅娘舅,走来走开空双手。
牛粪(方言读“爱”)解(锯)糕韧纠纠,牛尿当老酒。
客客气气请娘舅。
这是一首具有玩笑性质的童谣。
直至今天,还在各地普遍流行。
娘舅即舅父,理应尊敬,怎能以便溺孝敬。
但人们听起来反觉得诙谐风趣,倍感亲切。
五、农事歌一月糕,二月两条。
(年糕快吃完,没剩几条了。
意为到了二月,所剩粮食无几。
)三月苦一苦,四月吃麦鼓(一种麦食品。
四月里新麦登场,即以麦为主食。
)五月五月荒(青黄不接时期),六月早稻黄(早谷登场)。
七月七秋凉,八月番薯芋头娘(大米已吃光,只好以番薯芋头当主食)。
九月九重阳,十月番薯丝晒起笔直长(方言读“拔琴长”)。
十一月滥冬天,十二月捉拾(收拾)米糕好过年。
从这首歌谣看,过去农村的生活是相当贫困的。
吃了上月没下月,儿童们都得跟着父母一起受苦。
但有苦也有乐,于是就顽强地,同时也快活地活着。
六、南京瓜南京瓜,黄蜡蜡(la,读“拉”,蜡系黄色)。
温岭地方农谚农谚谚语

温岭地方农谚农谚谚语温岭地方农谚农谚谚语源远流长,记录着农民们世世代代的智慧和经验,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这些谚语不仅反映了温岭地方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更是农民们对自然规律和生活哲理的深刻总结和领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温岭地方的农谚农谚谚语吧!温岭地方的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方。
因而,农谚、农谚和谚语在这里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它们既承载着农民们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体会,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情感和道德的思考和领悟。
这些古老的谚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智慧和哲理,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温岭的农谚农谚谚语中蕴含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活智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去做,有其因果不可不慎。
在农业生产上,也强调了种子的选择和培育的重要性。
还有“逢年过节长上藤,遭事惹事来扛零”的农谚,讲究农民对于天气变化和农事安排的观察和预判,每当节气到来或者遇到天气变化时,农民们都会依据这些谚语来调整农事安排。
这种通过谚语传承和交流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智慧的方式,不仅体现了农民们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温岭的农谚农谚谚语也蕴含着对生活、情感和道德的思考和领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谚语,对人们的心灵成长和品质修养提供了深刻的指导和启示。
这些谚语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肯用心,没有什么是不能达到的。
这些古老的谚语,虽然语言简练,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我们在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温岭地方农谚农谚谚语

温岭地方农谚农谚谚语温岭是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的地方,这里有许多独特的农谚谚语,记录着农民们的智慧和经验。
以下是温岭地方的农谚谚语。
1. 合纵连横,土地丰饶。
这句农谚谚语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产出丰饶。
2. 春耕二月,秋收十月。
这句农谚谚语讲述了农民的工作时间,春季是耕种的时候,秋季是丰收的时候,每年都要按照这个时间表进行。
3. 阳春三月闲不得,人人忙着耕作地。
这句农谚谚语描述了春季农忙的场景,农民们在阳春三月的时候忙于耕作,一刻也闲不得。
4. 晴天晚,要晒稻谷遍地香。
这句农谚谚语告诉我们,稻谷晒晴晒好了,才能让它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5. 大开方,链起冬。
这句农谚谚语讲述了温岭地方的开垦围田的经验,只有充分开垦围田,才能保证冬天有足够的粮食储备。
6. 铁犁破地,非一日功。
这句农谚谚语告诉我们,农田的开垦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7.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农谚谚语告诉我们,只有用心去栽培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不抱有希望的事情反而可能意外成功。
8. 腊月无霜,粮仓忙忙。
这句农谚谚语告诉我们,冬季没有霜冻,是收获粮食的好时机,这时候农民们都会忙着收割粮食放进粮仓。
9. 浇地三次,地儿后生机。
这句农谚谚语告诉我们,适量的浇水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在干旱的地区更加需要重视浇水的工作。
10. 老黄瓜,当灯泡。
这句农谚谚语讲述了黄瓜的储存方法,它可以作为灯泡使用,这样可以延长它的保鲜时间。
11. 种豆北海臭,种豆南天偷。
这句农谚谚语告诉我们,北方种豆会发臭,而南方则会受到天气条件的干扰,因此选择种植豆类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12. 撒豆成兵,一身锈。
这句农谚谚语告诉我们,豆子撒得太多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影响豆子的生长和产量。
13. 鸣鸠不哭,豆半提亩。
这句农谚谚语讲述了鸣鸠的叫声和一亩地的产量之间的关系,鸣鸠不哭说明产量不高。
14. 种地有季,儿女随父。
温岭老话(积累中)

温岭老话(积累中)根据本人所知的部分老话,原话为方言音,下面内容中有的字只表音。
1、眼望洋,头撞墙。
此话直意为走路时不专注,眼睛看着别处,结果是头撞到了墙。
这句老话提示人们走路时要小心,做事要专注,不能马马虎虎。
2、有吃没吃,要住朝南屋。
不管家里有没有钱,也不管连吃的能不能保证,住房是一定要正门朝南的。
表示出了以前北半球人们对住房的要求。
3、六十四,棺材度来置。
指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平均寿命比较短,活到六十四岁也已满足了,以后就听天由命了。
4、小人怕剃头,老倌怕牵牛,年轻最怕切落斗。
“老倌”为老年人,“切落斗”为做事马马虎虎,或不务正业的行为或人。
此句方言警示年轻人一定要务实,否则会悔恨终生。
5、狗脚勿匹,羊眼勿黑(瞎)。
“匹”为瘸腿。
指狗即使瘸了一只脚,照样能行走,意其是不会瘸腿的。
羊的眼也同样。
寓意为即使受了点挫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此句常用来安慰摔倒或受伤的小孩。
6、伙计拗硬,铜钿难撑;伙计调和,铜钿白度(拿)。
这句老话的直意为伙计之间不能协调好,起内扛,钱就难赚了。
协调好了,钱就象白拿一样容易赚。
意思就是“和气生财”。
它提示我们要学会宽容、心胸宽阔、团结协作。
7、人心不足蛇吞相。
这句老话告诉我们要做到知足常乐、不要贪得无厌。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卖笼箱客收养了一条小蛇,待它很好。
以后,蛇长大了,就爬向后山自食其力了,不过也常回来看望恩人。
有一天,卖笼箱客在街上看到一条消息:太后双目失眠,谁能医治此病,定赐高官厚禄直到宰相。
这位卖笼箱客经蛇同意,爬进蛇肚割了一半蛇胆,送到皇宫,使太后重见天日,从此平步青云,做了宰相。
当他知道蛇胆有这么好用,就再次向蛇要胆。
这次进去,他把蛇胆连根都割了,蛇痛得一声惨叫,闭上了嘴,这个宰相就死在了蛇肚里。
8、船到桥门自会直,不用老大多吃力。
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船过桥门时只要紧握桨柄,船自然会直行,不必费力地去摇。
比喻做事不用别人多操心,到时候自然会做好的。
温岭过年谚语

温岭过年谚语一、温岭过年谚语有好多有趣的呢。
在温岭啊,有句谚语叫“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
这意思就是啊,除夕夜呢,要让火烧得旺旺的,那代表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到了正月十五呢,就要把灯弄得亮亮堂堂的,象征着团圆和光明呢。
还有“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蚶,初五划龙舟”。
初一吃糕,糕嘛,谐音“高”,寓意着步步高升。
初二吃粽,粽子是传统美食,吃了就感觉有满满的年味儿。
初三吃螺,这螺啊,小小的,吃起来还挺有乐趣。
初四的蚶呢,打开蚶就像打开福气一样。
初五划龙舟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实现,但这也表示一种热闹的景象。
“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这就是说啊,到了初三初四呢,大家就开始盘算自己新一年的打算啦,是出去赚钱呢,还是继续走亲访友啥的。
“拜年拜到初七八,洗镬无柴抹”。
就是说拜年如果拜到初七八啊,家里的柴火都不够用来洗锅啦,这是形容拜年的时间挺长的,大家都在忙着走亲访友呢。
“有吃有穿,团团圆圆”。
这表达了温岭人过年的一种美好期望,希望新的一年有吃有穿,一家人都能聚在一起。
“过年忙,忙过年,忙得开心又一年”。
这说出了过年时大家忙碌但又很快乐的心情,忙活着准备各种美食,布置家里,虽然累但是很开心。
“新衣新裤新鞋,新年新貌新态”。
过年的时候穿上新衣服、新裤子和新鞋子,整个人就有了新的面貌和姿态,感觉特别有精神。
“过年贴春联,福运满人间”。
贴春联是过年的重要习俗,贴上春联就感觉福气都满溢出来啦。
“年饭桌上鱼,年年有余福”。
年夜饭有鱼,那就是希望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和粮食,生活富足。
“过年放鞭炮,鬼怪全跑掉”。
以前过年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不好的东西,现在虽然有些地方限制放鞭炮了,但这也是一种传统的过年记忆。
“过年敬祖宗,感恩在心中”。
过年的时候要祭拜祖宗,这是对祖先的敬重,也是表达感恩之情。
“年关将近,喜气盈门”。
快到过年的时候啊,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氛围,大家都在期待新年的到来。
“过年前的大扫除,扫走烦恼迎幸福”。
大扫除是为了让家里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也希望把烦恼都扫走。
温岭俗语探析

温岭俗语探析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温岭方言中的俗语往往指的是谚语。
温岭方言俗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研究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鲜活语料。
标签:词汇温岭俗语民间文化心理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带有浓厚方言色彩的表达形式,包含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温岭方言俗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本文从俗语的定义、地方民间文化心理两方面对温岭俗语加以探析,以探求温岭俗语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俗语的定义对于俗语的定义,众说纷纭。
”俗语”始于刘向《说苑·贵德》,“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温端政(2005)认为俗语是“汉语词汇学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并把俗语的范围规定为包括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韩厥林把汉语熟语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即“成语、典故、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和名言等”;把俗语从熟语中单立出来。
在实际运用中,人们所说的“俗语”往往就是谚语(流传于民间的简单通俗、寓意深刻、带有结尾性的语句),常见的“俗语说”“俗谓”“俗云”等一般都是“谚云”和“谚曰”的同义词。
本文所谈的俗语,当然不仅仅指谚语,不过在举例阐述时以谚语为主,同时也列出少量的俚语(带有方言性的通俗的口语词)等,以求体例之全,便于审视温岭俗语的概貌。
二、从温岭俗语看民间文化心理所谓地方民间文化心理,是指受地方民间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地方民间社会心理。
作为文化心理,它是一种社会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文化而非自然的,因而它必然具备相应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模式。
不妨把文化心理界定为,它是由价值取向决定并且通过行为模式反映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的。
由于这种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受民间文化影响,所以地方民间文化与地方文化心理具有同构效应。
易言之,人们可以从地方民间文化的内涵与特色观察到地方民间文化心理特点。
温岭地方农谚农谚谚语

温岭地方农谚农谚谚语温岭地方农谚是温岭地区农民长期耕耘和生活的经验总结,体现了农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认识。
下面是一些温岭地方农谚和谚语。
1. 务实向阳泥土好,勤劳人民谷米香。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选择好的土地和勤劳的劳动可以带来丰收。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回报。
2. 秋来禾谷金满仓,秋去冬来井深藏。
这句农谚意味着在丰收的季节要善于储存,好好保存粮食和水源,以备冬季的需要。
3. 早春耕地晴,麦地能丰收。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在早春天气晴朗的时候,适时的耕地可以带来丰收。
4. 早种一亩麦,晚种半亩稻。
这句农谚表达了种植麦子要尽早,而种植稻子可以晚一些的意思。
5. 目标定的越高,收成够得越多。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设立高的目标,勤奋努力,就能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一切事情都需要积累和耐心,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7. 良种良田,高产厚收。
这句农谚强调选择合适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地,才能获得高产的农作物。
8.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
这句农谚强调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依赖于人民的安居乐业。
9. 勤俭持家,富裕兴邦。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勤俭持家,可以帮助家庭过上富裕的生活,也有助于国家的繁荣。
10. 撒播种子,孕育希望。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种植种子是一个希望的过程,从耕耘到收获,都是对未来的期待。
11. 家家户户养猪羊,困难时刻有饭吃。
这句农谚强调养殖猪羊可以提供食物,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12. 艰苦奋斗,幸福生活。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13. 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面对各种挑战。
14. 蜜蜂吮蜜不染手,老百姓吃福不忘本。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要感恩社会和家庭对我们的帮助,不忘初心。
15. 懒驴不踏实,愚公不移山。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懒惰和愚蠢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16. 干田要讲顶,泥瓦要讲精。
这句农谚告诉我们无论是干农活还是做建筑,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岭方言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温岭方言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鲞高日头低,明朝穿蓑衣。
2、先落冬雪后落霜,一个麦头两人扛。
3、贪便宜,失便宜,唔个便宜到屋里。
4、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5、秋雷雹雹,大水没屋。
6、小暑一声雷,反转做黄梅。
7、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8、白露汤,汤了精打光。
9、倒落肥桶板,竖起肥桶板。
10、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井底空。
11、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12、吃勿穷,着勿穷。
算勿到,一世穷。
13、惊蛰未到先响雷,四十二日无好天。
14、贼偷一半,火着全完。
15、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16、八月烂山柴,晚稻用锯拉。
17、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18、死到棺材里,还认为是墙弄头。
19、过头酒好吃,过头话难讲。
20、天怕黄亮,人怕鼓胀。
21、雷打立秋头,晚稻喂黄牛。
22、早晨有大雾,尽管洗衣裤。
23、落水只要命,上岸讨包裹。
24、雨打黄昏戌,天亮日头出。
25、十四廿九,落海日昼。
26、春雾雨,夏雾火,秋雾凉风冬雾雪。
27、缸破好箍,口破难收。
28、千钱要万钱,得佛想成仙。
29、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30、楼旗尖带帽,水洋人烧缸灶。
31、清明头夜雨,秧烂麦死。
32、东闪西闪,晒死泥鳅黄鳝。
33、勿讲早迟,只要落时。
34、三夜霜,暖如汤。
35、鲞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36、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
37、天上鱼鳞班,地上晒谷勿用翻。
38、雨打立夏,无水洗耙。
39、金刚钻勿搭尔,讲大细。
40、小满山头雾,小麦变成糊。
41、送人上岸,送鬼到殿。
42、落山放明,天亮会晴。
43、窍门勿懂,眼碗哭肿。
44、见说道是,见哭道死。
45、船帮船,水帮水,摇船老大帮水鬼。
46、忍一忍,吃勿尽。
47、三日张鱼,四日晒网。
48、天上钩钩云,三五日里雨淋淋。
49、磨得鸭嘴尖,鸡嘴勿值钱。
50、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