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方言(西北官话)
明清西北地区宝卷方言词例释

明清西北地区宝卷方言词例释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出现了宝卷方言,也被称为“边防官话”或“镇守官话”,主要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使用。
这种方言在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并被传承至今。
以下是一些宝卷方言的词汇及释义:
1. 麻烦(音:ma-fan):指事情麻烦、麻烦的人或事。
2. 扯淡(音:che-dan):指胡扯、说废话等。
3. 舅嫂(音:jiu-sao):指姑父的妻子。
5. 包子(音:bao-zi):指用面粉包裹馅料制成的食物。
7. 腻人(音:ni-ren):指粘着人、黏人或烦人的人。
9. 大寒(音:da-han):指农历二十三、二十四日,气温最低的日子。
10. 讲究(音:jiang-jiu):指注重、讲求或追求。
11. 奉陪(音:feng-pei):指陪同、陪伴或陪客。
12. 苦力(音:ku-li):指从事辛苦体力劳动的人。
13. 披肝露胆(音:pi-gan-lu-dan):指真诚、坦率、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心意。
14. 懒婆娘(音:lan-po-niang):指懒惰的女人。
15. 乡巴佬(音:xiang-ba-lao):指农村地区居民或者粗鄙、土气的人。
陕西特色方言有哪些

陕西特色方言有哪些陕西特色方言有哪些陕西特色方言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陕北话、关中话和陕南话三大区域。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文化背景,共同构成了陕西丰富多彩的语言风貌。
陕北话陕北话属于晋语,受山西方言影响较大,语音特点与关中话有显著差异。
陕北地区的方言通常声音洪亮,语调较重,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在民歌和地方戏曲中,陕北话的表现尤为突出,如信天游等民间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陕北话的独特魅力。
陕北话的语音系统中,声母和韵母的组合较为复杂,且有独特的声调变化。
陕北话中的词汇也有其独特性,例如“圪蹴”(蹲下)和“圪梁梁”(山坡),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此外,陕北话在语法结构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在句子中常使用双重否定来加强语气。
在陕北地区,方言不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还在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
陕北的民歌、戏曲和说唱艺术中,方言的使用使得这些艺术形式更具地方特色和感染力。
陕北话的这种文化价值,使得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关中话关中话是陕西最为普遍的方言,主要流行于西安及周边地区,被归类为北方官话的一种。
关中话语音清晰且富有力量感,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颇具地方特色,如“咥饭”(吃饭)、“谝闲传”(聊天)等。
此外,关中话在历史上曾是官方语言,秦始皇时期使用的语言便是这一方言,因此它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关中话的语音系统较为简单,声母和韵母的组合相对固定,声调变化不大。
关中话中的词汇也有其独特性,例如“咥”(吃)和“谝”(聊),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此外,关中话在语法结构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在句子中常使用简短的句式来表达复杂的意思。
在关中地区,方言不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还在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中的民歌、戏曲和说唱艺术中,方言的使用使得这些艺术形式更具地方特色和感染力。
关中话的这种文化价值,使得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陕南话陕南话的发音与巴蜀方言有相似之处,听起来更为柔和。
最新陕北方言词汇

陕北方言词汇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牙翘儿:麻雀扁食:水饺裂子子:倔强的人杂蓝:怎么了瓷脑子:笨蛋马压(nia)的:比喻不是人拉的:哪里人害气:生气看哈兰:爱上了冷子:冰雹山水:洪水滚水:开水燥脸:一种捞东西的炊具洋芋刮刮:给土豆刮皮工具家思:锅碗瓢盆说说:调羹和龙窗:做一种面条的工具静边儿:蒸馍馍用的架
子马舌:盛水用的萨罗儿:一种筛子恶水:脏水接地:地面外起:家门外面调祝儿:扫帚铁掀:铁铲兰炭:煤核儿年似:去年晌窝:中午后晌:下
午多豁儿:什么时候拉里可了:哪去害哈不:知道吗禾林灌拉:噪音大格地各懂:差不多怎就侬个:就那样你不陷兰:你不吃兰拉死敢:哪去(骂人的
话) 陷脑子吧:吃饭吧(骂人) 你者多着:给你攒着看那孙样:看那熊样榨子儿各打:一等一的混蛋叶碎:香菜军塘:给猪喂的一种菜毛油油:狗尾草革针:荆棘沙蓬:一种草疙羝:公羊羯子:阎过的公羊毛个镰:松鼠水鸪鸪:一种
鸟黑老娃:猫头鹰巧儿:乌咳:鞋蠓子:蚊子牛不老儿:小牛门捍:门槛火枪:捅炉子的通条搌布:擦洗碗筷的布礤子:礤洋芋萝卜的炊具铺层:碎
布拜识:结拜兄弟妗子:舅母爷爷(ya ya):爷爷奶奶(nia nia)挑担:同胞姐妹丈夫之间的关糸牙扁子:兄弟的妻子和兄弟的关糸谢后:妯娌小姨子:妻妹小舅子:妻弟腔子:胸脯捏虫:不争气的子女虼蚤(zao):跳蚤灰汗:傻瓜案子:切菜用的案板改锥:拧螺丝的麻罗儿:孔比较大的筛子联架:打谷子的工具
仅供学习交流。
陕北方言最经典的语句

陕北方言最经典的语句陕北地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文化区域,其语言称之为陕北方言。
这种方言在陕西省的北部地区广泛使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是延安话。
延安话具有非常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陕北地区非常受欢迎。
陕北方言有很多经典的语句,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句:1. "您吃了吗?" - 这句话几乎是陕北方言中最著名的问候方式,用来表示问候和关心对方的身体状况。
这句话也是陕西省的代表语言之一。
2. "走吧" - 这句话是陕北方言中最简单的表达方式之一,用来表示一个人之间的普通交往。
这个词在陕西省整个地区也很常用。
3. "洛阳李先生骑单车" - 这句话看似毫无意义,但实际上是一句极其经典的口语绕口令。
许多人喜欢用这句话来测试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发音水平。
4. "涨姿势了" - 这是近年来一句非常流行的词汇,意思是在某件事情上获得了新的知识或见解。
这种说法在陕北方言中并不常见,但是现在已经被广泛采用。
5. "找茬" -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陕北方言中的俚语,意思是故意寻找别人的毛病或错误。
这个词也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不端或不诚实。
6. "放一马去" - 这句话用来表示放任某人或某事物,不予干涉。
这个词汇常用于形容某种责任或义务被人放弃的情况。
7. "滴燃" - 这是一种特殊的流畅语言,用来形容一些事物非常美好或让人感到心动。
这个词在陕北方言中非常流行。
总之,陕北方言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句,这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方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点。
无论是在口语交流中还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这些语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正是这些语句的存在,使得陕北方言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陕北方言最经典的语句

陕北方言最经典的语句陕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支重要分支,是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主要方言。
陕北方言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以下是陕北方言中一些经典的语句:1. "吃瓜群众"(chī guā qún zhòng):意思是指旁观者或看热闹的人群。
用于描绘旁观者纷纷聚集观看一件事情的场景。
这个词汇最早来源于网络用语,后来在陕北方言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嗷嗷叫"(āo āo jiào):意思是形容受到惊吓或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声。
这个词汇在陕北方言中表示非常强烈的痛苦或惊吓。
3. "龌龊"(wò chuò):意思是指不干净、不清洁的状态。
在陕北方言中常用来形容不干净、脏兮兮的事物或环境。
4. "别真思考"(bié zhēn sīkǎo):意思是不要认真思考。
陕北方言中的表达方式常常直接简洁,这种语句用来形容一些人思维简单、不愿意花费过多精力思考问题。
5. "寻开心"(xún kāixīn):意思是找乐子、找快乐。
在陕北方言中,人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暗示自己或他人寻找快乐的行为。
6. "转了瘪子"(zhuàn le bǐzi):意思是指说话或发表意见时突然改变立场或持有不一致的观点。
这种表达方式在陕北方言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在辩论或争论中不稳定的态度。
7. "磨脚板"(mó jiǎo bǎn):意思是指生活拮据、物质匮乏。
这个词汇在陕北方言中常常用来形容经济困难、生活不富裕的情况。
8. "疙瘩"(gē da):意思是指心中的痛苦或怨恨。
在陕北方言中,这个词汇经常用来形容某人内心深处的痛苦或仇恨。
9. "擀面"(gǎn miàn):意思是指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片的动作。
陕北方言语音特点

陕北方言语音特点我的原创2009-09-10 14:09:10 阅读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陕北方言语音特点1、转音由于方言的传承特点主要是口口相传,在时代相传的过程中音调差异,形成对普通话(或共同语,或西北官话)原音调的转变。
其主要表现为:A、声母转变:咱(za)们:陕北话里读音转变为咱(ca)们。
山(shan汉读为“山(san)汉。
瞎(xia)说”读为瞎(ha)说——谎话、胡说。
如:嫑瞎说,人家那人好着哩!鼻(bi)子读作鼻(pe)子.眼(yan)读作眼(nian).下(xia)读作下(ha)。
例: 你哈可做甚了? : 你下去做什么?哪(na)读作哪(la)。
例如:你到哪里?他(ta)读作他(na)。
例:这是什么?问他(na)迲。
杏(xing)读作杏(heng)。
畔(pan)读作畔(ban).粘(nian)读作粘(ran)扁(bian)担读作扁(pian)担;笊(zhao)篱读作笊(zao)篱.核(he)桃读作核(ge)桃;等等在这里不一一列举B、韵母转变,陕北话中对共同语的韵母转变词(字)就更多:药(yao)转读为药(ye);脸(lian)读为脸(li)眉(mei)转读为眉(mi)黑(hei)豆读作黑(he)豆;白(bai)读作白(bie或bi)一洼(wa)水读作一洼(wang)水;脚(jiao)读作脚(jie);锅(guo)读作锅(gu);百(bai)读作百(bie);北(bei)读作北(bie);郝(hao)读作郝(he);室、十、石、识、实、食、湿、式、适shi)等(读作(she);日(ri)头读作日(re)头; 七、漆、乞祈(qi)等读作(qe);C:声母韵母同时转变:街(街)读作街(gai);鞋(xie)读作鞋(hai)例:夜天买了双鞋(hai):如今(rujin)说成如今(erge音而个)=现在例: 你而个做甚着了?2、大量字词z c s q x zhi chi shi不分明。
陕北土话的经典歇后语精选

陕北土话的经典歇后语精选陕北方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北官话,方言受山西影响较大,也杂入一些蒙语,至今保留人声。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有什么呢?大家知道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陕北土话的歇后语,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陕北土话的歇后语摘抄穿上皮袄喝烧酒——里外发烧。
三张纸画得个驴——好大的脸面。
红萝卜挨刀子——干红不出血。
老鼠的尾巴——肿了也粗不了。
拦羊的打酸枣——捎带活。
拦羊拾柴——捎带事。
枣核子上解板哩——不够一锯(句)。
柳木锯牛角——一物降一物哩。
裹上被子看戏哩——尽家当抖哩。
蛤蟆爬到花椒树上咧——麻蹄蹄麻爪爪。
羊油滴的石板上——冷咧狗尿在石头上——渗也不渗。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瞎子推磨——由驴转。
不吃蒜——不想蒜(算)。
木匠的板斧——面砍。
烟雾地里撵狼——冒吼。
石匠断磨——实打实铲。
和尚的帽子——平不塌。
卖豆芽的丢了秤——乱抓陕北土话的歇后语推荐蚂蚁脑上害毒疮——脓水不大。
羊圈里的驴粪蛋——大家伙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水缸里拔杆杖——端出端入。
蛤蟆支桌子——全赁一张嘴。
狗舔碾子——没大的油水。
经典歇后语1、树梢上逮老鸽——不好捉摸2、树桩上的鸟儿——迟早要飞3、树林里砍柴——大刀阔斧4、树林里生火——就是取材(柴)5、树叶落到河水里——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6、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比喻最终也要有个归宿。
)7、树林里耍大刀——拉不开场子(比喻有能力施展不开。
)8、闩门过日子——自家知底细9、双黄蛋——两个心(比喻对人态度不同,不是同等对待。
)10、双黄蛋——一身二心11、双岔舌头——说两样话12、双手棒寿桃——有理(礼)13、双手举过头——超额14、双车吃士——硬将军15、霜打的茄子——瘪啦16、水上浮萍——没有根的17、水上葫芦——沉不了底(比喻总浮在上面,深入不进去)18、水上打一棒——没有痕迹19、水底捞月——白费心机(比喻花费了心思,毫无效果。
)20、水中投石——试深浅21、水萝卜敲铜锣——节节短(比喻越来越少。
陕西方言集锦

陕西方言集锦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汉字为文字初补祖仓颉所创造。
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属商县-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鸡市。
关中方言区乃炎帝故地,母系为炎帝属的周族语言即是炎帝语言,炎帝语言与炎黄融合的夏语近似,又由于地理相近,沟通频繁,所以关中方言与河南方言同属中原官话。
秦陇方言包括陕北的延安、甘泉、富县、定边,陕南的略阳、勉县、南郑、汉中市、城固、洋县、西乡、汉阴、安康市、平利、旬阳、镇安,陇东的庆阳、合水、正宁、华池、环县、镇原、平凉、泾川、华亭、崇信、灵台,渭河以南的陇西、漳县、武山、甘谷、礼县、西和、岷县、宕昌、舟曲、武都、成县、徽县、康县、两当、文县(除碧口镇)、临潭、卓尼,敦煌、河西走廊东端的景泰,青海省的西宁市、湟中、湟源、门源、互助、贵德、化隆、平安,宁夏省固原市、彭阳、隆德。
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
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下面介绍的主要是关中、陕南一带方言的用法。
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
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方言也属北方方言的西北官话,方言受山西影响较大,也杂入一些蒙语,至今保留入声。
共有24个声母,比普通话多了个声母,即有全浊声母V,Z和次浊声母η。
方言词汇也有自己独特之处。
目录
古代词语
独特词语
称谓方言
双音节词
俗语谚语
编辑本段古代词语
陕北方言保留不少古代词语。
如“逍遥散诞”、“贱脏(去声音,卖东西)”、“鼻子A”、“A”(多),“过啐”、“身子”、“植”、“樨”等。
编辑本段独特词语
有不少独特的甚至为外地人所不可理解的词。
星星为“星宿”,雷击为“龙抓”,顶风叫“戗风”,洪水叫“山水”,土块叫“土疙瘩”,去年叫“年是”,现在叫“尔格”,什么时候叫“多乎”,玉米叫“金稻黍”,高粱叫“红稻黍”,高粱秆叫“棒棒”,自生的叫“柳生”,树干叫“树不浪”,牲口叫“牲灵”,牛犊叫“牛不老”,公羊叫“羯羝”,公猫叫“儿猫”,母猫叫“女猫”,公猪叫“羯猪”,公狗叫“伢狗”,蚜虫叫“油汉”,窑顶叫“脑畔”,门坎叫“门限”,台阶叫“圪台”,耳光叫“屄斗”,劳动叫“受苦”,害病叫“难活”,叫干饭为“捞饭”,叫猪羊内脏为“下水”,小孩过生日叫“过啐”,参加红白大事叫“寻门户”或“赶事情”,债务叫“饥荒”,叫小为“猴”,连说带骂叫“谴葬”,挨批评叫“挨头子”,巴结人叫“溜尻子”,派遣叫“打发”,强迫人做事叫“罟”,完蛋叫“毬势”,热闹叫“红火”,茂盛叫“葱”,不端叫“咻”,不直叫“圪柳”,疲劳叫“熬”,害羞、丢人叫“背兴”,蔬菜放时间长不新鲜叫“死蔫”,粮食变质叫“A”,住、闲呆叫“盛”,支持不住叫“立不定”,坏人坏事叫“儿人儿事”,全部叫“一满”,拉、握叫“动”,知道叫“解下”(读haiha),不知道叫“解不下”,拾、拣叫“乱”,身体曲叫“骨敛”,互相说话叫“拉话”,抗叫“掏”,光屁股叫“赤独子”,赶叫“断”,够不着叫“探不见”,煤渣叫“兰炭”,拿叫“撼”,筛、拣叫“唼”,搀扶叫“A”,揪叫“”,中间叫“当旮旯”,塞叫“擩”,头摇摆叫“卜唻”,帮忙叫“相互”,快叫“欢”,跑叫“杠”,调皮叫“缶古”,许多叫“一圪堆”、“一坬”。
编辑本段称谓方言
称谓方言中,叫连襟为挑担、两挑,叫妻子或结过婚的女人为婆姨,叫青年男子为后生,叫青年女子为女子,叫丈夫为汉,叫妯娌为先后,叫小孩为猴娃、碎脑娃娃,叫小男孩为小子、猴小小,叫媳妇为媳(xiu)子,叫没对象的男子为光棍,叫姑表兄弟为姑舅,姨表兄弟为两姨,叫朋友为拜识,叫妻子偷汉的丈夫为盖老,叫和儿媳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人为炒面神,叫不务正业的人为二打流或二流子,叫不精明的人为八成、半吊子、二百五、胡脑A,叫到处寻事的人为搅茅棍,叫太忠厚的人为瓷脑,叫顽固不化的人为牛脑,叫乱搞两性关系的人为嫖脑。
编辑本段双音节词
陕北群众爱给原来的单音节词加一些毫无意义的字,使其变成双音节词,如圪蹴,格枝,格台,格生,圪峁,圪梁,圪洞,圪楞,圪钵,还有绿格茵茵,干格巴巴,齐格争争,慢格腾腾等,陕北方言中还有丰富多彩的摹拟词,如笑格盈盈,苗格条条,俊格丹丹,稳格堰堰,直格挺挺,端格争争,湿格淋淋,笑格迷迷,红格丹丹,黑格褚褚,白格生生,新格崭崭,白格醵酥,薄忽闪闪,生格巴巴,清格啦啦,嫩格蛋蛋等。
陕北人忌讳说别人是盖佬、炒面神、嫖脑,忌讳别人说自己八成、二百五、半吊子、胡脑髁、搅茅辊、瓷脑,忌讳说儿人、儿事、儿话、儿路、毯势等不吉利话,人死后不说死,该说老去了,殁下了,失觉了,忌说别人的孩子胖。
编辑本段俗语谚语
陕北俗语、谚语颇有特色,举例如下: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柱棍柱
个长的,攀伴攀个强的。
穷相讥,饿相吵。
小小偷针针,大了抽筋筋。
一个一个上串哩,一粒一粒上石(dan)哩。
长上千只手,按不住万人口。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飞起要落,张开要合。
好汉死在阵上,赖汉死在炕上。
鞋有鞋样,袜有袜样,世事没样。
瓜地挑瓜,挑得眼花。
陕北也有不少独具特色的歇后语,如“苎条梁的麻花——另外拐了几拐”,“安文钦的买公债——尽力而为”,“宋川的毛鬼神——好请难发送”,“木匠的斧子——一面砍”,“拦羊打酸枣——捎带”,“做满月杀骆驼——大闹哩”,“炒面捏的个人——熟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