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文学概论》作业

文学概论考试资料一.单项选择。
1.探索文学必须立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当然相对稳定的是(D )A.世界B.文学阅读C.理论家D.文学作品2.“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句话的作者是(D)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歌德3.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完成,是作家与( B )双重合力作用的结果A.世界B.读者C.理论家D.批评家4.运用散体语言来叙述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是( C )A.戏曲B.歌剧C.小说D.词5.文学与政治观念、道德、宗教、哲学等精神领域的联系是( A )A.直接的B.间接的C.永恒的D.平衡的6.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开放性表述为一种“召唤结构”理论家是( B )A.姚斯B.伊瑟尔C.马克思D.恩格斯7.文学意象是主观性和(D )性的统一A.自由B.集中C.条件D.客观8.整体文学创作完成的标志是(A )A.文学作品诞生B.文学阅读出现C.文学批评出现D.艺术构思完成9.文学作品最外显的层面是(B )A.形象层B.语言层C.内蕴层D.哲理层10.能使人获得美感的事物,都符合三个条件:特定的感性存在,超越现实功利和(C )A.激发生理本能B.体现世俗意味C.对人有肯定的意义D.否定一切11.音乐的媒介是(C )A.语言B.画面C.乐音D.形体12.文学属于人类社会的( D )A.经济基础B.生产力C.生产关系D.上层建筑13.文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且是上层建筑中距离经济基础( A )的部分A.较远的B.较近的C.较低的D.较紧的14.( B ),词的格律定型A.中唐B.晚唐C.元代D.汉代15.剧本外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B )A.情节B.场次C.旁白D.独白16.读者建立在全部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之上的阅读心理定向反应机制被称为(A )A.期待视野B.召唤结构C.自然状态D.文本存在17.(A )初期,近体诗格律定型A.唐代B.宋代C.元代D.汉代1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精选五篇)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精选五篇)第一篇:文学概论形考作业文学概论形考作业1 1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 40 分)1.试论文学风格的特征。
答:(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风格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它是与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自觉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
(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一个作家的风格形成后,往往在很长时间里保持不变,这与作家创作个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关,但风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这是作家创作个性各不相同的反映。
表现对象的广阔无垠,受众审美的各异其趣,也是风格多样化的原因。
风格多样化也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
2.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3.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答: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
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
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
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
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
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
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作出来,其美学价值便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是不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的。
文学概论-3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
(0.6分)A.主观时间B.叙述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2. 诗的语言特征是。
(0.6分)A.包容舒展B.凝练新奇C.运作自由D.个性动感☆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3.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
(0.6分)A.社会环境B.地域范围C.景致器物D.文化范围☆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 分评语:4.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0.6分)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5. 诗的语言特征是。
(0.6分)A.包容舒展B.凝练新奇C.运作自由D.个性动感☆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6.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
(0.6分)A.消费B.读者C.媒体D.交流☆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7.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0.6分)A.共鸣B.净化C.领悟D.欣赏☆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8.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9.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0.6分)A.个人创造B.商业运作C.集体行为D.历史演绎☆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10.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0.6分)A. 母语B.书面语C. 口语D.标准语☆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 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北语15秋《文学概论》作业3 100分答案

北语15秋《文学概论》作业3 100分答案北语15秋《文学概论》作业3100分答案
15秋季“文学概论”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
)
1.在创作原则问题上,浪漫主义尤其依赖于()。
a、理性B.情感C.直觉D.符号
――――选择:b
2.有意识地倡导“三个统一”的文学思潮是()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选择:c
3.文学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自我调节的实体,是按照语言规律组织起来的语言的产物。
这一观点属于以下哪种批评方法?(a)神话原型批评B.读者反应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女权主义批评
――――选择:c
4.口语交际是文学交际的发展(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选择:a
5.林语堂说中国散文有“可唱性”。
这意味着(a)中国散文必须伴随音乐;中国散文应该押韵
c.中国散文具有节奏感和平仄交替
d.中国散文适合于歌唱
--选择:C
6.当代作家汪曾祺说――――选择:“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这句话是指()。
a.语言是小说的全部b.语言是小说的本体c.语言是小说的工具d.语言是小说的源泉。
《文学概论》作业

文学概论考试资料一.单项选择。
1.探索文学必须立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当然相对稳定的是(D )A.世界B。
文学阅读C。
理论家D.文学作品2.“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句话的作者是(D)A。
马克思B。
恩格斯C.列宁D.歌德3.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完成,是作家与( B )双重合力作用的结果A.世界B。
读者C。
理论家D。
批评家4.运用散体语言来叙述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是( C )A.戏曲B。
歌剧C。
小说D.词5.文学与政治观念、道德、宗教、哲学等精神领域的联系是( A )A.直接的B。
间接的C.永恒的D.平衡的6.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开放性表述为一种“召唤结构”理论家是( B )A.姚斯B.伊瑟尔C。
马克思D.恩格斯7.文学意象是主观性和(D )性的统一A.自由B。
集中C。
条件D.客观8.整体文学创作完成的标志是(A )A。
文学作品诞生B.文学阅读出现C。
文学批评出现D.艺术构思完成9.文学作品最外显的层面是(B )A.形象层B。
语言层C。
内蕴层D。
哲理层10.能使人获得美感的事物,都符合三个条件:特定的感性存在,超越现实功利和(C )A.激发生理本能B。
体现世俗意味C。
对人有肯定的意义D。
否定一切11.音乐的媒介是(C )A.语言B。
画面C。
乐音D。
形体12.文学属于人类社会的( D )A.经济基础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上层建筑13.文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且是上层建筑中距离经济基础( A )的部分A。
较远的B.较近的C。
较低的D。
较紧的14.( B ),词的格律定型A.中唐B.晚唐C.元代D.汉代15.剧本外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B )A。
情节B.场次C.旁白D.独白16.读者建立在全部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之上的阅读心理定向反应机制被称为(A )A.期待视野B。
召唤结构C.自然状态D。
文本存在17.(A )初期,近体诗格律定型A.唐代B.宋代C。
北语23春《文学概论》作业3-学习答案

北语23春《文学概论》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作品《文艺对话集》的作者是()。
[第一项A.]亚里士多德[第二项B.]康德[第三项C.]柏拉图[第四项D.]拉康[正确.选择]:C2.与绘画、音乐相比,文学的长处在于()。
[第一项A.]善于描绘空间形象[第二项B.]有极强的节奏感[第三项C.]善于传达人的情意和思考[第四项D.]能直接呈现人和事物的形象[正确.选择]:C3.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第一项A.]第一阶段[第二项B.]第二阶段[第三项C.]第三阶段[第四项D.]第四阶段[正确.选择]:A4.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第一项A.]浪漫主义[第二项B.]现实主义[第三项C.]古典主义[第四项D.]现代主义[正确.选择]:A5.文学的四要素中,()是文学活动的基础。
[第一项A.]世界[第二项B.]作家[第三项C.]读者[第四项D.]作品[正确.选择]:A6.文学用()塑造艺术形象。
[第一项A.]语言[第二项B.]形象[第三项C.]情感[第四项D.]词汇[正确.选择]:A7.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___[第一项A.]曹雪芹[第二项B.]鲁迅[第三项C.]郭沫若[第四项D.]茅盾[正确.选择]:B8.提到阿Q,我们就会想到“精神胜利法”;提到林黛玉,我们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这说明()[第一项A.]典型性格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第二项B.]典型人物就是类型性格的代表[第三项C.]只要把某种性格描写推向极致就能创造出典型[第四项D.]多样的性格组合才构成典型[正确.选择]:A9.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第一项A.]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第二项B.]以俗文学为主导[第三项C.]以叙事文学为主导[第四项D.]以雅文学为主导[正确.选择]:A10.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是()。
《文学概论》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内部资料,请勿外传)一、填空题1、人的生活活动是性与性的统一。
2、作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世界和世界。
3、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和。
4、推动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
二、阐释题1、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阐释:2、文学的表现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是有区别的。
阐释:3、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文学表达的情感也多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这种作品显现出的与现实的差异,是文学的短处也是文学的长处。
阐释:4、诗无达诂阐释:5、文学活动的巫术发生说阐释:6、文学活动的宗教发生说阐释:7、文学活动的游戏发生说阐释:8、文学活动的劳动发生说阐释:9、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说阐释:三、名词解释1、生活活动:2、合目的性:3、合规律性:4、世界:四、判断题1、文学活动基本属于人的物质活动的范畴。
答:2、文学活动属于用理论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
答:3、文学活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
答:4、文学活动属于“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答:五、简答题1、生活活动对人有什么意义?答:2、什么是诗意情感关系?人与对象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诗意情感的关系?答:3、生活活动如何推动了文学创造的产生?答:4、如何理解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答:5、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表现论与模仿论有什么不同?答:6、如何理解和解释物质生产发展同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答:七、论述题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论述:。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3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3判断正误(正确的填“对”,错误的填“错”,每小题2分,共20分)(总分20.00) 1.诗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2.00分) 错误正确2.文学典型形象分析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性特征去把握隐含在一个形象内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2.00分)错误正确3.游记是描写记录旅游见闻的散文。
(2.00分)错误正确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形象直接诉诸欣赏着的听觉感官,二者有着根本差别,是不相通的。
( )(2.00分) 错误正确5.从塑造形象看,描写比叙述重要。
( )(2.00分)错误正确6.叙事性散文强调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抒发,在表现手法上以抒情为主,并辅以记叙、描写和议论。
( )(2.00分)错误正确7.浪漫主义强调理想,所以创作中不能有真实的细节描写。
( )(2.00分) 错误正确8.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 )(2.00分)错误正确9.诗只能单独创造一个形象。
( )(2.00分)错误正确10.电影文学属于语言艺术范畴。
( )(2.00分)错误正确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总分40.00)1.如何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10.00分)答:(一)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二)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三)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2.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10.00分)答:?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体现在对创作客体的选择上。
文学创造反映社会生活,主体就必须能动地选择“具体客体”作为反映对象。
如鲁迅主要选择“病态社会”的“病态人生”为“具体客体” 。
?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
1、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提出作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口号。
2、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欣赏、创造、评估。
3、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
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响其——的形成。
4、刘勰把文学风格分为四组八体。
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风格就是人
5、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又——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
6、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缉、壮丽、新奇、轻靡。
7、文学风格的宏观表现主要包括:简约、刚健、疏放、平淡
8、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
二、选择题
1、“风格”一词始见于(C)
A:葛洪《抱朴子·行品篇》B:曹丕《典论·论文》
C:刘勰《文心雕龙·体性》D:陆机《诗品》
2、“风格即人”是谁对风格内涵的概括(B)
A:鲁迅先生B:法国文学家布封
C:德国文学家歌德D: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的创作与众不同(错误)
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2、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影响其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正确)
3、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所以无所谓文学的世界性。
(错误)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四、名词解释
1、感受和体验能力: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
对于事物的感觉和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的能力。
2、想象和构思能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和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3、审美情趣: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兴趣和爱好。
4、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5、时代风格:是指一定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特点反映到一定时代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形成了某种共同的风格特征,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风格。
6、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以及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等诸
种因素所构成的。
简单地说,民族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元素。
7、文学流派: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五、问答题
1、简述阅历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答:因为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而生活阅历可以成为作家创作的重要动机,对于作家来说人生阅历也非常重要。
2、简述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答: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
它制约和影响着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苏联文论家赫拉普钦科指出:“创作个性和作家作为一个人的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绝不是所有都能说明艺术家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的东西,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
另一方面,也不是作为创作‘自我’的特点的一切,任何时候都与作家个性的实际特点直接相对应。
”
3、简述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
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4、简述审美理想的作用
审美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审美经验的概括和升华,同时也是对社会审美需要和审美利益的反映。
因此,审美理想与社会的各种理想和价值观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存在的。
审美理想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之中,具有审美的普遍性,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鉴别和创造的最高尺度、最高标准。
同时,它又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中,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影响下不断发展。
因此,审美理想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任何历史时期、任何社会集团和阶级都存在着统一的审美理想,不仅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理想,而且同一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人们在审美理想上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能像在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中那样充分地表现出和感受到审美理想,因而在审美理想的对象化、现实化过程中,艺术便起着重要作用。
5、简述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首先,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区别开来。
创作个性是小于风格的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
当它一旦施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区分开来。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6、简述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
(1.)时代风格: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时代文化的构成。
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地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
(2.)民族风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的构成。
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
(3.)地域风格: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地域文化的构成。
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地域
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地域风格。
7、简述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
首先,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
其次,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大抵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学风格和美学趣味。
在文学风格方面最为直观的就是作品的语言层面,它还体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而不同的文学体裁也会体现不同的风格特点。
在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并不都是一个风格的,个人风格与流派风格之间存在既相关有差异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