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合集下载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不同的系统和器官。主要有沙眼、包 涵体性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如 宫颈炎、输卵管炎、附睾炎、直肠炎、 新生儿肺炎及中耳炎等)、性病淋巴 肉芽肿。
助产专业资源库
分类 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
所致疾病 沙眼、性传播疾病和幼儿肺炎 肺炎(少儿为主)和呼吸道感染 肺炎(青少年为主)和呼吸道感染
恙虫病 Q热
传播媒介 人虱 鼠蚤 恙螨 蜱
传染源 人 鼠 鼠
牛、羊
助产专业资源库
四、防治原则
预防 ➢灭虱、灭蚤、灭鼠、灭螨,改善环境。 ➢做好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 治疗 ➢可选用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 ➢注意:禁用磺胺类药物(可促其生长)
助产专业资源库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一、螺旋体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助产专业资源库
分类 钩端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
致病性螺旋体的分类
螺旋体
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梅毒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
梅毒
莱姆病 流行性回归热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一、钩端螺旋体
助产专业资源库
二、衣原体
一类能通过滤菌器,严格细胞内寄生, 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一)生物学特性
1. 形态、染色
➢ Giemsa染色呈淡蓝色或紫色,有独特的生活周期,以两种发 育类型存在。
2. 独特的生活周期
➢ 原体(EB):为细胞外存在形式,有感染性,较小,卵圆形, 中央有一致密的拟核。 ➢ 始体或网状体(RB):为细胞内繁殖型,较大,圆形或不规则 形,无致密拟核。
对磺胺的敏感性 敏感 不敏感 不敏感

细菌的形态与功能概述

细菌的形态与功能概述

L型和D型
肽聚糖的结构
革兰阳性菌肽 聚糖由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和五肽交 联桥组成,形成三
维立体网状结构。
L-丙氨酸、D-谷氨酸、 L-赖氨酸、D-丙氨酸
5个甘氨酸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由 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组成,形成二维平面 结构。
L- 丙 氨 酸 、 D- 谷 氨 酸 、 DAP、D-丙氨酸
小结
一、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细菌的大小常以微米为单位,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
1、球菌:球形细胞,直径0.8--1.2微米。可以 单细胞存在,也可以相互聚集形成特定排列。球菌 以独特的二分裂形式分裂后仍成对地结合在一起的 称双球菌;当细菌在同一平面上连续分裂多次并粘 在一起时可成长链状排列,如链球菌、肠球菌等; 也有在随机平面上分裂,产生不规则的葡萄簇状, 称为葡萄球菌;而微球菌属的成员常在两个平面上 分裂形成由4个细胞排列成的正方体群,称为四联 球菌。
太钢总医院 任杰
细菌: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有细胞壁和原始核 质,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以二分裂法繁殖,对抗生素敏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 相对稳定的生物学特性。
了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不仅用来鉴别细菌,还对研究其 生理功能、致病性、免疫性、诊断和防治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逗号
3、

螺旋菌
螺菌:菌体有数个细长弯曲,呈弧 形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菌毛等
细菌最外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网状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 A、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2、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根据革兰阳性菌和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不同,分成革兰阳性菌和阴性 菌。

最全微生物学试题库——多项选择题

最全微生物学试题库——多项选择题

微生物学练习题——多项选择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A.细菌B.放线菌C.支原体D.衣原体E.螺旋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真菌D.放线菌E.立克次体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组成为A.脂蛋白B.肽聚糖C.脂多糖D.磷壁酸E.核心多糖4.荚膜的功能是A抗吞噬作用 B.抗干燥作用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D.与细菌鉴别有关E.与某些细菌的分型有关5.IMViC试验主要用于区别下列哪两种病原菌A.产气杆菌B.破伤风梭菌C.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E.肺炎球菌6.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是指A.热原质B.毒素C.透明质酸酶D.色素E.抗生素7.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是指A.细菌素B.硫化氢C.吲哚D.维生素E.外毒素8.吲哚(靛基质)试验呈阳性的细菌是A.霍乱弧菌B.伤寒杆菌C.肺炎杆菌D.变形杆菌E.大肠杆菌9.产硫化氢的致病菌是A.鼠伤寒杆菌B.大肠杆菌C.痢疾杆菌D.变形杆菌E.肺炎杆菌10.专性厌氧生长的细菌是:A.破伤风梭菌B.空肠弯曲菌C.幽门螺杆菌D.脆弱类杆菌E.葡萄球菌11.专性需氧生长的细菌是:A.结核分枝杆菌B.霍乱弧菌C.伤寒杆菌D.绿脓杆菌E.链球菌12.湿热灭菌优于干热灭菌的是A.导热快B.穿透力强C.比干热灭菌所需的温度低D.潜热E.使细菌蛋白迅速凝固变性13.多数细菌怕干燥,但有少数菌抗干燥能力较强,它们是A.脑膜炎球菌B.淋球菌C.溶血性链球菌D.结核杆菌E.炭疽芽胞杆菌14.对于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如粪,尿,脓,痰)的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A.20%漂白粉B.5%石炭酸C.2%来苏D.70%乙醇E.2.5%碘酒1.噬菌体的特性有A.能通过滤菌器B.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C.只含有一种核酸D.专性活细胞寄生E.以复制方式生长繁殖3.毒性噬菌体溶菌周期的步骤有A.吸附B.穿入C.生物合成D.组装成熟E.释放1.遗传性变异中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是A.转化B.转导C.接合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2.质粒DNA的特征有A.自我复制B.赋予细菌产生新的生物学性状C.可自行丢失与消除D.能转移E.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A.R质粒B. F质粒C. Col质粒D.毒力质粒E. r质粒4.能以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是A. R质粒B. F质粒C. Col质粒D.毒力质粒E. r质粒1.属于胞内寄生的病原菌是A.结核杆菌B.伤寒杆菌C.麻风杆菌D.大肠杆菌E.肺炎杆菌2.构成细菌致病性毒力的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菌毛E.膜磷壁酸3.以产神经性毒素致病的细菌有A.伤寒杆菌B.破伤风梭菌C.肉毒梭菌D.霍乱弧菌E.肺炎球菌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A.发热B.血管内皮细胞受损C.DICD.白细胞反应E.微循环衰竭5.抗毒素A.可由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B.可由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C.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D.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E.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6.构成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包括A.皮肤与粘膜机械性阻挡与屏障作用B.血脑与胎盘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正常体液与组织中抗菌物质的作用E.呼吸道,消化道局部粘膜中分泌型IgA的作用7.能产肠毒素的病原菌有A.肠产毒性大肠杆菌B.链球菌C.霍乱弧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伤寒杆菌8.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是A.生物屏障作用B.抗肿瘤作用C.刺激干扰素的合成D.增强免疫细胞活性E.合成维生素1.IMViC试题主要用于鉴别A.葡萄球菌B.白喉杆菌C.产气杆菌D.大肠杆菌E.流感嗜血杆菌2.可以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有A.梅毒B.白喉C.破伤风D.伤寒E.细菌性痢疾3.属于细胞免疫制剂的是A.TFB.IFNC.IL-2K细胞E.抗菌血清1. 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依据的指标有A. 金黄色色素B. 分解甘露醇C. 产生凝固酶D. 产生耐热核酸酶E. 产生溶血毒素2. 在医学上重要的化脓性球菌有A. 葡萄球菌B. 链球菌C. 肺炎球菌D. 脑膜炎球菌E. 淋球菌3. 引起性病的病原体有A. 四联球菌B. 淋球菌C. 梅毒螺旋体D.八叠球菌E. 变形杆菌4. 与脑膜炎球菌致病有关的物质是A. 芽胞B. 荚膜C. 菌毛D. 内毒素E. 鞭毛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A. 杀白细胞毒素B. 溶血毒素C. 肠毒素D. 表皮剥脱毒素E. 血浆凝固酶6. 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可形成草绿色溶血环的细菌是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 肺炎链球菌D. 表皮葡萄球菌E. 腐生葡萄球菌7. 常用巧克力色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是A. 白色葡萄球菌B. 肺炎链球菌C. 柠檬色葡萄球菌D. 脑膜炎球菌E. 淋球菌1. 患以下疾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是A. 白喉B. 伤寒C. 细菌性痢疾D. 百日咳E. 霍乱A. 鼠伤寒杆菌B. 猪霍乱杆菌C. 肠炎杆菌D. 变形杆菌E. 肺炎杆菌3. ETEC可产生的两种肠毒素是A. LT肠毒素B. ST肠毒素C. RT肠毒素D. S肠毒素E. VT肠毒素4. 志贺外毒素,具有的生物活性有A. 细胞毒性B. 肠毒性C. 神经毒性D. 凝血性E. 溶血性5. 痢疾志贺菌的致病物质有A. 鞭毛B. 菌毛C. 透明质酸酶D. 外毒素E. 内毒素6. 致人类腹泻的细菌有A. 霍乱弧菌B.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D.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1.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有A. 鞭毛B. 菌毛C. 肠毒素D. 外毒素E. 透明质酸酶2. 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系列哪些是正确的A. 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感染B. 潜伏期为72hC. 主要致病物质为耐热溶血毒素D.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E. 病后免疫力不强1. 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A. 破伤风梭菌B. 肉毒梭菌C. 脆弱类杆菌D. 消化性链球菌E. 炭疽杆菌2. 主要以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 产气荚膜梭菌B. 破伤风梭菌C. 肉毒梭菌D. 脑膜炎双球菌E. 痢疾杆菌3.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人类疾病的类型有A. 慢性脑膜炎B. 气性坏疽C. 食物中毒D. 坏死性肠炎E. 蜂窝组织炎A. 鼠伤寒沙门菌B. 产气荚膜梭菌C. 肉毒梭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E. 副溶血性弧菌1. 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放线菌是A. 衣氏放线菌B. 黏液放线菌C. 龋齿放线菌D. 牛放线菌E. 内衣放线菌2. 能引起人类疾病的诺卡菌有A. 星形诺卡菌B. 豚鼠诺卡菌C. 巴西诺卡菌D. 内衣放线菌E. 黏液放线菌3. 衣氏放线菌的特点有A.抗酸染色阳性B. 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硫磺样颗粒"C.在感染部位常形成瘘管D.口腔中正常菌群E. 厌氧培养1.具有异染颗粒的细菌是A. 白喉棒状杆菌B. 鼠疫杆菌C. 葡萄球菌D. 肺炎球菌E. 结核杆菌2.人工培养白喉棒状杆菌所用的培养基有A. 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B. 血平板培养基C. EMB培养基D. 亚碲酸钾培养基E. SS培养基1. 下列细菌中属于胞内寄生菌的有A. 结核分枝杆菌B. 麻风分枝杆菌C. 伤寒杆菌D. 肺炎杆菌E. 大肠杆菌2. 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A. 呼吸道B. 消化道C. 破损皮肤D. 节肢动物叮咬E. 直接接触3.结核菌素试验称阳性反应,表明机体A. 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B. 接种卡介苗成功C.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D. 对结核分枝杆菌发生Ⅲ型超敏反应E.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特异免疫力4. 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是A. 确定预防接种卡介苗的对象B. 判断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C.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D.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E. 了解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感染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 炭疽杆菌的致病物质是A. 荚膜B. 炭疽毒素C. 鞭毛D. 菌毛E. 透明质酸酶2. 布鲁氏杆菌的致病物质是A. 内毒素B. 荚膜C. 透明质酸酶D. 过氧化氢酶E. 胶原酶3. 鼠疫杆菌的致病物质有A. FI抗原B. V-W抗原C. MT抗原D. 保护性抗原E. 水肿因子4. 鼠疫杆菌产生的鼠毒素特点有A. 内毒素B.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 外毒素D. 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E. 可以脱毒成类毒素5. 炭疽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有A. 芽胞B. 荚膜C. 鞭毛D.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E. 专性厌氧6. 经鼠类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有A. 鼠疫杆菌B. 钩端螺旋体C.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D. 莫氏立克次体E. 普氏立克次体1. 与性传播疾病相关的细菌是A. 淋球菌B. 杜克嗜血杆菌C. 耻垢杆菌D. 结核分枝杆菌E. 布氏杆菌2. 以下哪些细菌感染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属于有菌免疫A. 结核杆菌B. 伤寒杆菌C. 布氏杆菌D. 痢疾杆菌E. 霍乱弧菌3. 可引起脑膜炎的细菌有A. 流感嗜血杆菌B. 脑膜炎球菌C. 结核杆菌D. B群链球菌E. 痢疾志贺菌4.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物质包括A. 内毒素B. 菌毛C. 荚膜D. 碱性蛋白酶E. 杀白细胞素5. 流感嗜血杆菌的支部物质包括A. 荚膜B. 菌毛C. 内毒素D. 鞭毛E. 外毒素1. 性接触传播的支原体有A. 溶脲脲原体B. 人型支原体C. 生殖器支原体D. 肺炎支原体E. 穿透支原体2. 关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无细胞壁B. 多形态性C. 能通过滤菌器D. 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高E. 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3. 支原体与细菌的相同点是A. 有细胞壁B. 含有核糖体C. 含有两种核酸D. 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E. 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1. 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是A. 专性细胞内寄生,二分裂法繁殖B. 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 形态呈多型性,对多种抗生素敏感D.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E. 大多数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2.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有A. 虱B. 螨C. 蚤D. 蜱E. 白蛉3. 由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所致疾病有A. 斑疹伤寒B. 伤寒C. 鼠疫D. 恙虫病E. 霍乱1. 衣原体的共同特征是A. 革兰阴性B. 具有细胞壁,对多种抗生素敏感C. 有独特发育周期D. 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系统E. 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2. 衣原体感染的传播方式有A. 经粪-口途径传播B. 经直接接触传播C. 经性接触传播D. 经垂直传播E. 经呼吸道传播1. 钩端螺旋体的致病物质有A. 内毒素样物质B. 细胞毒因子C. 鞭毛D. 溶血素E. 荚膜2. 属于疏螺旋体属的螺旋体是A. 奋森螺旋体B. 回归热螺旋体C. 伯氏螺旋体D. 梅毒螺旋体E. 雅司螺旋体3. 可引起人畜共患病的螺旋体是A. 钩端螺旋体B. 回归热螺旋体C. 梅毒螺旋体D. 奋森螺旋体E. 伯氏疏螺旋体1,新型隐球菌致病性的特点是A,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感染大多为外源性感染 B,主要经过呼吸道感染C,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 D,易引起肺部感染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2,下列为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A,白色念珠菌 B,曲霉菌 C,毛霉菌 D,卡氏肺孢菌 E,酵母菌1.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A.吸附B.穿入C.脱壳D.生物合成E.释放2.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复制的有A.疱疹病毒B.痘类病毒C.腺病毒D.VZV病毒E.流感病毒1.可引起垂直传播的病毒有A.HIVB.风疹病毒C.HBVD.HCMVE.HSV2.构成病毒持续感染的机制可能是A.病毒抗原性变异B.病毒基因整合C.DIP形成D.机体免疫功能低下E.遗传因素3.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病毒有A.EBVB.HPV16C.HBVD.HEVE.HTLV-11.减毒活疫苗对人体有潜在危险性的原因可能是A.回复性变异B.激活机体潜伏病毒C.可引起持续感染D.不便于保藏E.可能进入机体非寻常部位,引发相应并发症2.获得主动免疫的途径有A.疫苗接种B.哺乳C.隐形感染D.显性感染E.注射干扰素1.通过病毒血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呼吸道病毒由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柯萨奇病毒E.风疹病毒2.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A.病毒核酸DNA分节段B.病毒基因组易发生重组C.核蛋白易发生变异D.HA与NA易发生变异E.病毒核酸为一ssRNA,且分节段,易发生基因重组3.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A.流感病毒B.风疹病毒C.麻疹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副流感病毒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包括A.主要通过粪-口传播B.多为隐形感染C.可形成两次病毒血症D.可引起肢体迟缓性麻痹E.极少发展为延髓麻痹2.诊断肠道病毒感染的标本可选用A.粪便B.血液C.脑脊液D.心包液E.鼻咽拭子3.柯萨奇病毒可致的人类疾病有A.无菌性脑膜炎B.心肌炎C.胸痛D.手足口病E.疱疹行咽炎1.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是A.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C.结核杆菌D.脑膜炎双球菌E.大肠杆菌2.核酸分节段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轮状病毒C.甲肝病毒D.埃可病毒E.柯萨奇病毒3.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是A.轮状病毒B.星状病毒C.杯状病毒D.Norwalk病毒E.肠道腺病毒40,41,42型4.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肠道病毒是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D.埃可病毒E.柯萨奇病毒1,HBV基因组负链上含有A.S基因B.X基因C.P基因D.C基因E.pre-S1基因2,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核酸类型为闭合环状RNAB.病毒颗粒外壳由HDAg组成C.可构成HBV联合感染D.乙肝疫苗不能预防丁肝病毒的感染E.检查主要以粪便中查出抗-HDIgM抗体为指标3,关于HCV的描述正确的是A.核酸类型为-ssRNAB.脂溶剂可去除病毒颗粒的感染性C.主要分6各基因型,其中我国以Ⅱ型为主D.致病可有肝外症状E.HBV常协同感染4,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A.HAVB.HBVC.RSVD.HCMVE.HSV1,黄热病毒的共同特征为A,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B,病毒均在细胞质内增殖C,人,家畜等受蚊,蜱等节肢动物叮咬后获得感染D,病毒对脂溶剂不敏感 E,感染后多出现两次病毒血症2,乙型脑炎的预防措施包括A,预蚊和灭蚊 B,婴幼儿接种疫苗 C,幼猪接种疫苗 D,灭蜱及防蜱叮咬 E,灭鼠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有A,高热 B,出血和肾损害C,头痛,眼眶痛,腰痛 D,口颊部Koplik斑E,面,颈,上胸部潮红2,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易感的动物有A,黑线姬鼠 B,长爪沙鼠 C,大鼠 D,乳小鼠 E,金地鼠1,与致癌有关的有A,HCMV B,EBV C,HSV-2 D,HPV-16 E,HBV2,HCMV常潜伏的部位为A,唾液腺 B,肾 C,单核细胞 D,乳腺 E,巨噬细胞3,疱疹病毒可引起A,先天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慢发感染D,潜伏感染 E,显性感染1,HIV致病机制包括A,病毒基因组整合感染 B,诱导自身免疫病 C,选择性损伤CD4+细胞D,宿主细胞膜上表达的HIV糖蛋白引发免疫攻击E,受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导致细胞死亡2,HIV感染的临床主要特点是A,潜伏期较长 B,并发肿瘤 C,病毒可侵犯多器官及脏器 D,免疫系统严重受损E,合并各种机会感染1,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是A,狂犬病毒 B,腮腺炎病毒 C,HIV D,柯萨奇病毒 E,B192目前已知朊粒能引起人与动物的疾病有A,库鲁病 B,羊骚痒病 C,克雅病 D,牛海绵脑病 E,致死性家族失眠症。

第一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水处理

第一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水处理

蜡样芽胞杆菌L型的镜下形态(多形性)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缺 壁 细 菌
实验室中形成 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人工方法去壁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2.细胞膜 性状: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薄膜。
细胞膜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主要包括
蛋白质 磷脂 糖类 少量核酸
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
大 中 小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 m
大肠杆菌 2-3 μ m
布氏杆菌 0.6-1.5μ m
杆菌的形态多样
两端齐平
两端尖细
炭疽芽胞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与白细胞(比例)
炭疽杆菌
变形杆菌
球状杆菌
杆菌的形态多样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电子显微镜细菌照片
3.螺旋菌(Spirlla)
菌体呈弯曲呈螺旋状的细菌统称螺旋菌或螺 菌。根据弯曲螺旋的程度不同,可再分为弧菌 与螺旋菌两种状态。 弧菌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 犹如“C”字(霍乱弧菌)。 螺旋菌: 菌体有两个以上的弯曲,捻转呈螺旋 状(鼠咬热螺菌)。
弧 菌
副溶血弧菌
弧 菌
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核基因组 (genome),是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长度为 0.25-3.00um,每个细胞所含的核区数一般1— 4个,细菌除在染色体复制时间内呈双倍体外, 一般均为单倍体。
由大型环状 双链DNA 纤丝不规则 地折叠或 缠绕而构成 的无核膜、 核仁的区域
是胞膜包围的胶体物质,为无色、透明、粘稠状物质。其 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糖、无机盐。
☆核区(nuclear region) ☆质粒(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 ☆核糖体(ribosome) ☆内含物(inclusion body)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5页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6页
(2)环境中常见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 P23-24表3-1
(3)环境中其它常见细菌 ➢假单胞菌属 ➢黄杆菌属 ➢产碱杆菌属 ➢无色杆菌属 ➢微球菌属 ➢乳杆菌属 ➢其它细菌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7页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 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能运动. ✓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因本菌属在低温条件下能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28页
第三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
❖ 特征: ❖不含有细胞结构,含有体主动小、结构简单、专性寄 生、抵抗力特殊特点。
❖ 环境中病毒 : ❖空气中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麻 疹病毒、天花病毒、水痘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等。 ❖水中病毒:多为肠道病毒。 ❖土壤中病毒:土壤中病毒可吸附于颗粒内而延长存活 时间。 ❖食品中病毒:主要是甲型传染性感染和胃肠炎。许多 疾病与食用贝类相关。如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
➢一、细菌 ➢二、放线菌 ➢三、鞘细菌 ➢四、滑动细菌 ➢五、蓝细菌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4页
一、细菌(Bacteria)
在原核型微生物中占主要地位; 基础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质粒等;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
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一些遗传性状(有性 生殖、细菌毒力、耐药性、代谢酶等)。 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可能含有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芽孢和菌毛等。 以简单二分裂法无性繁殖,仅需20—30分钟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33页
第一节 卫生微生物检测特点与基础标准
➢特点:
➢检测对象:致病、非致病、条件致病微生物 ➢标本起源:人体、环境 ➢环境中致病微生物数量少,需要特异检测方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 (第一次菌血症)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 (第二次菌血症)
高热、头痛、皮疹 病理部位: 血管
三、诊断与预防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采集:急性期血液和双份血清 2、分离培养:豚鼠 3、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
预防和治疗
预防
1、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 2、特异性:鼠肺疫苗(全细胞灭活疫苗)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稚虫 成虫 卵
恙虫病的传播方式
(chlamydia)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 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 。
生物学性状
原体(elementary body,EB) 始体(initial body)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 发育周期
分离培养 接种鸡胚卵黄囊或传代细胞 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不用公共毛巾、脸盆等。 无特异预防方法。 抗生素治疗。
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 trachomatis
传染源:人
沙眼生物型、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LGV
生物型)、鼠生物型
对人不致病
沙眼生物型
汤飞凡,1955,鸡胚卵黄囊接种法, 14个血清型
(rickettsia)
严格细胞内寄生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 引起人畜共患病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多形态性:球杆状或杆状 G 姬姆萨染色(紫色)
培养特性
活细胞(五日热巴通体除外) 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
抗原结构
群特异性抗原: 脂多糖,可溶性, 耐热 ——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有共同抗原
治疗
斑疹伤寒
氯霉素、四环素,禁用磺胺类药

第一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靠鞭毛运动,穿过粘液层 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刷状缘的
微绒毛上
• 霍乱肠毒素
螺旋体菌:
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胞外鞘内。
梅毒密螺旋体
细菌的结构(Structure of Bacteria)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细菌的结构特点
功能
中介体(mesosome) 是部分细胞膜内陷、 折叠、卷曲形成的囊 状物,多见于革兰阳 性细菌
B.功能
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并与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其相互分离 有关。 青霉素酶分泌、DNA复制、分配以及细胞分裂有关
“间体”仅是电镜制片时因脱水操作而引起的一种赝像
3.细胞浆 细胞膜内包含着细胞浆。这 是一种无色透明、均质的粘稠胶体,主 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类脂质、多糖类, 核糖核酸和少量无机盐类等, 4.核体 细菌的核体没有核膜与细胞浆 相隔,由均匀的核质折叠缠绕而成,主 要 成 分 为 脱 氧 核 糖 核 酸 ( DNA ) , 形 成一个环状染色体,细菌的基因 (Gene)就在其内。细菌进行分裂繁 殖时,核体也一个分成两个。细菌的核 体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小器 官。
(a)肽聚糖的结构
肽桥的氨基端与前一肽聚糖单 体肽尾中的第四氨基酸—D-丙 氨酸的羧基相连接,而它的羧 基端则与后一肽聚糖单体肽尾 中的第三个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L-赖氨酸的氨基相连接,从而 使前后两个肽聚糖单体交联起 来。
目前所知的肽聚糖已超过100种, 在这一“肽聚糖的多样性”中,主 要的变化发生在肽桥上。
常见杆菌
杆状细菌的排列方式常因生长阶段和培养条件而 发生变化,一般不作为分类依据。
结核分枝杆菌
3.螺旋状菌 (spiral bacterium)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医学课件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医学课件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医 学课件
欢迎来到《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医学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微 生物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原核细胞的特点,讲解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分类, 并且介绍一些常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我们还将讨论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 重要性,以及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最后,我们会进行总结 并展望微生物领域的未来发展。
2 细胞壁存在
原核细胞通常具有细胞 壁,可以提供细胞的结 构支持和保护细胞。
3 单细胞生物
原核细胞是单细胞生物, 不同于多细胞生物的复 杂组织结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分类
古细菌
古细菌是一类生存于极端环境 下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
蓝藻菌
细菌是最常见和广泛存在于自 然环境中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蓝藻菌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 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生 体,包括细菌、真菌、病 毒等。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可以根据细胞结构、 生长环境、代谢方式等进行 分类。
重要性
微生物在生态圈、人类健康 和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原核细胞的特点
1 无真核细胞核
原核细胞没有真核细胞 核,其基因组以环状 DNA形式存在。
常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沙门氏菌
常见的致病细菌,与食物中 毒和肠道疾病相关。
乳酸杆菌
一类有益菌,常见于乳制品 和肠道益生菌制品中。
放线菌
产生许多重要的抗生素的细 菌,用于药物的生产。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1
疾病原因
微生物是许多传染病和疾病的病原体,了解微生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2
抗生素研发
微生物是许多重要抗生素的来源,研究微生物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热(60℃,5-10分钟)、消毒剂、对多种 抗生素敏感
❖ 耐低温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内毒素样物质、主要外膜蛋白 ❖ 所致疾病:
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肺炎;性病淋巴肉芽肿
沙眼
传染源:人 ❖ 眼--眼,眼--手--眼 ❖ 眼结膜上皮增殖,包涵
或球杆状,G-,严格细胞内寄生,与节肢动物 关系密切,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原核细胞型微生 物。
特点
❖ 专性细胞内寄生、二分裂繁殖 ❖ 含DNA和RNA ❖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吸血节肢动物为储存宿主、
传播媒介 ❖ 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 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硬下疳
Ⅱ期梅毒
二期梅毒(肛周扁平湿疣)
面部皮肤树胶样溃疡
三期梅毒疹
Ⅲ期梅毒
三期梅毒疹(鞍鼻)
Ⅲ期梅毒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
❖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大部分患儿初生时无症状,通常于2-3周后发病,多
个器官和系统受累。 ❖肝脾肿大 、血液系统 疾病、粘膜上皮损害 、骨损伤
钩端螺旋体
➢ 形态:螺旋状,暗视 野显微镜观察
➢染色:G-,镀银染色呈 棕褐色
➢培养:Korthof培养基 ➢传染源:鼠、猪 ➢所致疾病:钩体病
➢ 致病过程
钩体随感染动物尿液 污染 水或土壤(疫水)
接触
局部繁殖
血(钩体血症)
心血管
多脏器损害:肝脏、肾脏、脾脏
中枢神经系统
肺出血型; 流感伤寒型; 黄胆出血型; 肾衰竭型
(最常见 )、肾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脑积水、颅 神经受累、视神经萎缩、瘫痪及惊厥)、眼受损 等.
皮损
水肿
早期先天性梅毒(皮肤干燥,老年貌)
梅毒牙
四、防治原则
❖加强性卫生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 ❖梅毒确诊后,宜用青霉素等药物及早予以彻
底治疗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是一类呈多形性
发育周期 原体(elementary body,EB) 始体(initial body)--网状体
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原体和始体的比较
性状
大小(µm) 细胞壁
代谢活性 胞外稳定性
感染性 繁殖能力 RNA:DNA比
原体
0.2~0.4 + 强 强 无 1:1
始体
0.5~1.0 + 弱 无 强
3:1
抵抗力
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禁用磺胺类药
思考题
➢何谓支原体、衣原体、原体、始体? ➢何谓外斐反应?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
体的致病性。
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有关
螺旋体(spirochete)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 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重要的螺旋体
名称 螺旋数 螺旋
举例
疏螺旋体 3-10 不规则,稀疏
回归热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密螺旋体 8-14 规则,细密,两端尖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规则,更细密,两端钩状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不良妊娠:流产、早产、死胎······ ❖不育不孕:UU吸附精子表面,影响活力和穿
透;UU与精子、输卵管上皮细胞具有共同抗 原;诱导生精细胞凋亡。
衣原体
chlamydia
衣原体: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 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 .
生物学性状
❖ 球形,0.2~0.4um,具有细胞壁,革兰阴性; ❖ 核酸为DNA+RNA ❖ 专性细胞内寄生,可在鸡胚、小鼠和细胞中繁殖 ❖ 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二分裂方式繁殖;
释放H2O2--破坏细胞 ❖ 所致疾病:支气管炎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肺间质炎症,
占非细菌性肺炎的二分之一)、严重可伴有肺外组织和 器官病变 ❖ 症状:发热、咳嗽 ❖ 非呼吸道并发症:中耳炎等
(二)溶脲脲原体
❖传播途径:性传播 ❖所致疾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睾丸炎; 阴道炎、宫颈炎。
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恙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克次体
变形杆菌菌株
OX19 +++
OX2 +
OXK -
+++
+
-
-
-
+++
➢ 致病性与免疫性
感染途径
❖节肢动物如人虱、鼠蚤、蜱或螨的叮咬或粪 便而传播
致病机制
致病物质: 内毒素、 磷脂酶A 致病机制: 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
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 (第一次菌血症)
体→局部炎症→流泪、 粘液脓性分泌物、充血 及滤泡增生→结膜瘢痕、 眼睑内翻、倒睫以角膜 损害→致盲
包涵体结膜炎( 成人、婴儿)
❖婴儿—产道传染、成人同沙眼 ❖结膜充血、脓性分泌物,几周或数月痊愈
泌尿生殖道感染
❖性传播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沙眼衣原体肺炎
某些血清型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恙虫热)
头痛、皮疹 内脏损害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虱


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斑 疹 伤 寒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成虫 稚虫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prokaryote
Who is the master of the earth?
支原体
mycoplasma
一、定义 一类无细胞壁呈多形性的,可通
过滤菌器,并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 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荷包蛋样菌落
(一)肺炎支原体 ❖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 好发季节:夏末秋初,以5~15岁青少年最多 ❖ 潜伏期:2-3w ❖ 致病机制:顶端结构-黏附细胞膜获得养料-
➢形态与染色:
短杆状,G-
➢抗原结构
1.种类: 群特异性抗原 脂多糖 种特异性抗原 外膜蛋白
2.外斐反应:
外斐反应
❖ 原理: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 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 无相应的抗体
❖ 本质:交叉凝集试验 ❖ 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Ⅱ期梅毒:感染性强,破坏性小
硬下疳出现后2~8周。螺旋体血症,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 疹,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累及骨、关节、眼等脏器。
Ⅲ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
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可长达10~15年。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 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组织坏死。皮肤、肝、脾、骨 骼、 CNS和心血管常被累及。
致病过程
梅毒螺旋体
垂直传播
性途径
血液
先天性梅毒
外生殖器:硬下疳
(胎传梅毒)、 或流产、早产、
二期梅毒:
梅毒疹 淋巴结肿大
死胎
三期梅毒:
梅毒
心血管损害:动脉瘤 破裂 C.N.S损害:痴呆、瘫痪 梅毒性精神病
死亡
获得性梅毒
Ⅰ期(初期)梅毒:感染性强感染性极强,破坏性小
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 4~8周后,常自愈。
早期: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
梅毒螺旋体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培养:不能人工培养 ➢抵抗力:极弱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荚膜样物质 透明质酸酶 所致疾病---梅毒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 性传播、血液传播 垂直传播:母体→胎盘→胎儿 免疫性
• 传染性免疫
• 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重要
稚虫 成虫 卵
恙虫病的传播方式
恙虫病皮肤焦痂
(四)免疫性(Immunity)
❖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病后可获得较强免疫力
(五)诊断与预防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采集:急性期血液和双份血清 2、分离培养:首先接种豚鼠
3、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
(六)预防和治疗
预防
1、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 2、接种疫苗
❖ 传染源:人 传播途径:性接触 侵犯部位: 淋巴组织 所致疾病:性病淋巴肉芽肿
免疫性
❖ 抗体持续时间短 ❖ 免疫力不强,易再受感染
防治原则
❖ 注意个人卫生,不用公共毛巾、脸盆等。 ❖ 无特异预防方法 ❖ 治疗可选用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肺炎衣原体
❖ 只有一个血清型:TWAR株 ❖ 传染源:人 ❖ 传播途径:呼吸道 ❖所致疾病: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为主. 可能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 (第二次菌血症)
高热、头痛、皮疹 病理部位: 血管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种类
传染源 媒介昆虫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人 人体虱 发热、头痛、 持久
(流行性斑疹伤寒)
神经系统、皮疹
心血管系统损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鼠等 鼠蚤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
(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虱
恙虫病立克次体 鼠等 恙螨 局部黑色焦痂、发热 持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