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春节》
一年级春节序曲教案

一年级春节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节奏、音高、音乐欣赏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些欢快的中国音乐,营造出节日的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音乐欣赏:播放一些经典的中国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音高和情绪,并让学生试着哼唱。
4.互动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如歌曲演唱、舞蹈模仿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春节”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以及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乐等,以及实物展示,如春节用品、年画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等,检验学生对“春节”起源、习俗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搜集关于“春节”的习俗、故事等资料,或者制作一份关于“春节”的手抄报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互动活动的参与度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与“春节”相关的书籍、文章、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育教案-春节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年级传统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教学中,通过学习春节的相关知识和习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
本文将从春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文化教育意义和个人体会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春节的历史渊源春节,又称我国农历新年,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春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演变成为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的节日。
随着历史的变迁,春节逐渐成为我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亲情交流、祭祀祖先以及迎接新年的重要时刻。
二、传统习俗春节是一个充满传统习俗的节日,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大家熟知的春联、红包、舞龙舞狮、放鞭炮等,都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学习这些传统习俗,学生可以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心。
三、文化教育意义春节作为一年级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由来和含义,可以拓展他们的历史视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体验和参与春节的各种习俗,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而且,春节教育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心。
四、个人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春节在一年级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春节主题教学活动,如制作春联、包饺子、赏花灯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我希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春节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他们心中扎下深深的文化印记。
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一年级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通过系统、全面地教授春节相关知识和习俗,可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小学班会课__春节

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车,确保行车安全。
防火防盗
加强社区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火灾、盗窃等不安全行为。
学校安全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校园安全
加强校园安保,确保学生安全 。
防火安全
定期检查学校消防设施,确保 其完好有效。
交通安全
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随 意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
。
活动安全
拜年礼仪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新年的祝福和问候。拜年时应该注 意礼仪,如先向长辈拜年,再向同辈或晚辈拜年,同时要尊重对方,态 度诚恳。
餐桌礼仪
春节期间,家庭聚餐是常见的活动。在餐桌上,应该注意礼仪,如尊重 长辈,让长辈先动筷子;不浪费食物,按需取食;不乱扔垃圾等。
03待Βιβλιοθήκη 礼仪在春节期间,客人来访是常有的事情。在待客时,应该注意礼仪,如热
2023-12-21
小学班会课__春节
汇报人:可编辑
目录
• 春节的起源与文化背景 • 春节的庆祝方式 • 春节的饮食文化 • 春节的礼仪与规范 • 春节的安全注意事项 • 春节的总结与展望
01
春节的起源与文化背景
春节的起源
古代农耕文化影响
春节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是农历新年,人们为了祈求新的一年丰收、平安而 举行庆祝活动。
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特 色,如尊重长辈、家庭和睦、和谐社 会等。
春节的传统习俗
贴春联
挂灯笼
在春节前,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春联,表 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
挂灯笼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不仅 增添了节日气氛,还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 。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9课《过年啦》课件

过年啦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小朋友们喜欢过年吗?你知道过年是一年中的哪几天吗?
“过年”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都称为过年。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过年啦!看,图中的人们都在干什么?情境导入探索新知艺术创作总结拓展
探究一:剪窗花 我们先来学学如何制作漂亮的窗花,让教室充满过年的喜庆气氛。
作品装饰教室,营造过年的气氛。 一组:剪窗花 二组:塑年货 三组:画年画 四组:做面具
还要给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吉祥的名字。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作业展评:
(1)介绍自己的作品: 我做的作品叫《
》名字。
我用了(
)方法让作品变漂亮的?我的作品里蕴涵着
(
)的祝福?
(2)同学评价作品: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
》,
我认为他的作品最漂亮的(或最有趣的)是(
)。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过新年时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办年货,做爸 爸妈妈的好帮手。
新年快乐
线描外形
描绘色彩
杨柳青年画中常常蕴含着吉祥的寓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探究四:做面具 用彩纸拼贴的方法制作“年”和“夕”的面具。
过年啦!聪明的小朋友快来试试,用自己的作品装 饰教室,让我们的教室充满年的喜庆、吉祥和快乐!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作业要求: 全班分成四组进行造型活动,各选一个主题进行合作,用
(1)用鲜艳的颜色; (2)不要折得太厚; (3)外形可用方形、 圆形、花形等; (4)运用点和长短大 小不同的形状来剪出 花纹(镂空)。
有关一年级春节作文十篇

有关一年级春节作文十篇有关一年级春节作文十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春节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春节作文篇1盼望着,盼望着。
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除夕夜,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欣赏春节晚会,看到精彩的节目,弟弟手舞足蹈起来。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街头响起阵阵鞭炮声。
春节的第一天早晨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饺子,春节吃饺子是个习俗,因为饺子的形状有点像元宝。
标示着财源广进。
所以春节就要吃上几个香喷喷的饺子。
春节对小孩来说是个非常高兴的日子,因为在春节里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新衣服。
男孩子们还可以放炮,来增添春节的气氛。
最值得高兴的是还可以得到许多压岁钱等值得高兴的事情。
吃饱喝足了,约几个人出去玩耍,也非常快乐,我们走在每一条道路上。
都显得非常热闹。
并且还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门外贴着的春联,如:“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春花好月圆人团圆千好万好事事好”等许多春联。
欢声笑语送走了春节的白天,又迎来了春节的夜晚。
春节的夜晚也很美丽,虽然没有月亮,但是家家户户挂着的红灯笼一个个亮起来后,都把那黑漆漆的夜晚掩盖住了,只有仰头一看,才能看见那黑漆漆的夜晚与几个亮闪闪的星星,在这没有月亮的夜晚,我们依然可以尽情的玩耍。
人们高高兴兴的欢送了春节,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我祝人们在这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高高兴兴度过每一天。
一年级春节作文篇2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这时,每家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农民工们急忙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给老人们,心中暖暖的。
我们心里美美的,在等着一年的压岁钱。
大年三十一大早,大街上热闹非凡,卖年货的、买年货的,原来冷清的市场熙熙攘攘,市场里人山人海,大家都在买年货,个个笑容满面。
晚上,全家人洗完澡,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有许多许多节目,可好看了,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欣赏。
小学一年级春节庆典舞动喜庆舞龙

小学一年级春节庆典舞动喜庆舞龙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开始。
在小学一年级的春节庆典上,舞动喜庆的舞龙是一项常见而充满热闹气氛的活动。
下面将就舞龙的起源、特点和意义进行介绍。
一、舞龙的起源舞龙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龙图腾崇拜文化。
传说中,年兽令人畏惧,会带来灾难。
而在快到春节的时候,人们发现唯有舞龙,鸣锣开道,向天祈求祥瑞,年兽才会被赶走。
因此,人们将舞龙作为除旧迎新、祈求吉祥的象征,从而发展成春节期间的重要表演活动,至今仍在各地传承。
二、舞龙的特点1. 艳丽多彩:舞龙通常由一条长长的龙身和绚丽的龙鳞组成,龙身呈现出丰满而流畅的曲线,龙鳞则以鲜艳的色彩勾勒而成。
整个舞龙虽然是由多人共同执持,但却保持了龙灵活多动的特点,令人赏心悦目。
2. 高难度:舞龙需要多人合作,队形变化快速而有条不紊,需要队员们将动作和节奏高度协调,整个过程需要训练有素的技巧和默契配合。
因此,舞龙活动不仅展示了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增添了观赏的趣味性。
3. 豪情壮观:舞龙常常伴随着震天的鼓声、欢快的音乐和欢呼声,给人一种喜庆热闹的感觉。
龙起伏腾跃、转身急速,犹如巨龙腾空舞动,给人以壮观之感。
三、舞龙的意义1. 祈求好运:舞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开始,并祈求来年平安、幸福、顺利。
传统信仰认为龙具有化煞避邪的作用,因此,龙在舞动中既能吓走邪气,又能带来吉祥。
2. 弘扬传统文化:舞龙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学一年级春节庆典上的舞龙表演,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 增强集体凝聚力:舞龙是一项集体活动,所有参与者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舞龙的表演。
这种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我的舞龙经历回首我小学一年级的春节庆典,我记得学校组织了一个精彩的舞龙表演。
当时我和同学们身穿统一的服装,手持五颜六色的龙鳞,通过反复排练,我们达到了较高的表演水平。
一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八 春节童谣 课件(共13张PPT)

初 一 初 二满
街 走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 服,出门走亲访友,相互 拜年,恭祝彼此在新的一 年里大吉大利。随着时代 的发展,兴起了电话拜年、 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五,磨豆腐。 腊八粥,喝几天, 二十六,去买肉。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九,蒸馒头。
难点突破
尾 腊八节 月 初 八 喝腊八粥
春节的习俗
尾 月 二 十 三糖
瓜 粘
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 南瓜的形状。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 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 祀用品(祭灶神)。
上天言好事 下地保平安
尾 月 二 十 四扫
房 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 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 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十五,磨豆腐。
办 年 货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守岁,就是在旧
尾
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 睡觉,灯火通宵不灭,
月
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
三
的习俗,也叫除夕守
岁,俗称“熬年”。
十 守岁既有对逝去的岁 熬 月的惜别留恋之情,
一 又有对将要来临的新 宿 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目录
导入 知识讲授 课堂练习
小结
导入
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郑重的 传统节日,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 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 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每年的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忙 着做准备。你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 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一年级春节文化手册

班级姓名海门市树勋小学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一)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习俗你知道有哪些?
挂灯笼
贴窗花
鼠
牛
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贴春联
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 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 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 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 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 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 【蹴鞠】 • 【斗鸡】
清明节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为了更 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一名族传统,2008年正式将 清明节确定为我国的法定假日。为了缅怀革命先 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传统, 继承
革命遗志,让我们共同踏上被记忆尘封已久的革 命道路,共同追忆那红色足迹!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 ,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 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的逃 跑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 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 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扫尘土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扭一扭
扫墓、祭拜逝去的亲人,一直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扫墓俗称上坟,这天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 来到亲人的坟前,清除杂草,填土培坟,摆上供品,烧 纸跪拜。因此,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和冥节。
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 踏青)的好时候,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所以,清明 节又称“踏青节”。
明仪清
节式明
祭以节
祀历,
孔史曲
子记阜
仪载孔
式为林
根举
据行
,盛
生大
动的
再祭
现孔
了仪
传式
统。
的祭
。
清孔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 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 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 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 【踏青春游】
•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清 明时节同时也是个生机勃发的时日,人们 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迎着春天的明媚阳 光,呼吸着青青绿草的气息,脚踩着松软 的土地,徜徉在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原 野上,那时的心情该是多么轻快愉悦!
• 【放风筝】 • 古人认为,放飞的风 筝可以带走邪气与晦气。
饺子
Jiao-zi
包饺子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 传统。特别是北方居民更是热衷于饺子 这种食品。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 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 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 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守岁
staying-up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一夜不睡, 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这顿年夜饭要慢 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 一直要吃到深夜。
• 清明,吃什么
• 我国古代由于清明禁火, • 所以不生火做饭只吃冷 食。 在我国江南一带就用艾草 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
豆沙馅儿,便成了青团。
• 吃螺蛳
• 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 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
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 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 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 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 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哎呦, 肚子好 疼啊!
现象一: 现象二:
现
现
象
象
三
四 保佑 我考
:
: 一百 分~
• 公立四月四日、五日或六日为清明 节,这时是农历三月,所以清明节 又称“三月节”。
•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 国的传统节日。
春联又称“对子”
在语文课上学习过哪些对子? 同桌之间对一对吧!
年夜饭
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ning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的 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 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表 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 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 密。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一年级四班 执教者:詹艳霞
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你知道春节 的来历吗?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 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 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 ,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 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 兽,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 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 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 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 “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 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 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放风筝、插柳,拔河,斗 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 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 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思亲追远的感伤,还融 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 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 的节日。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 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 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 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 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 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 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 情款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