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梳理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梳理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艾青诗选》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中唯一一本诗歌选集。

虽然考试中对这部作品的考查较少,但题型种类丰富多样,不仅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掌握,还考验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艾青诗选》的常见考查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常见考查点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此节中所描述的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简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旨。

2.把握诗歌的意象。

如:阅读《礁石》,说说“礁石”象征什么;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3.品析诗歌的语言。

如:《礁石》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如:艾青的《太阳的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风陵渡》中“……听呵/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赏析此节的写作手法。

5.按照要求推荐这部名著。

如:班级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请你选择一首诗歌推荐给大家并阐述推荐理由。

6.了解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常识。

如:给出相关诗句,要求判断出处,或者思考诗人“归来”后的诗歌有哪些。

7.续写、补写、仿写诗句。

如:请仿照《镜子》的画线句,以《太阳》为题,仿写四句诗。

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首先必须建立在日常阅读的基础上,熟读艾青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的主题。

阅读在于积累,日常阅读时同学们要在诗歌内容、主题、意象、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

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知识点梳理一、主要作品及特征20世纪30年代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艾青诗选》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艾青诗选》知识点整理

《艾青诗选》知识点1、《礁石》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答:显然,此诗咏礁石,并非以咏礁石为目的,而是借咏礁石而咏人抒怀。

诗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

向礁石“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浪,象征着迫害他人的人;而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则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诗的第二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幅对立的画面。

一幅是礁石浑身伤痕累累,“象刀砍过的一样”;另一幅则是礁石“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画面之间,对照鲜明。

这里,借助“站”、“含着微笑”等诗语,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鱼化石》。

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答案: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的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3.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九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必背知识点

九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必背知识点

九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必背知识点
九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必背知识点包括:
1、作者介绍: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2、写作背景:艾青的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艾青体”,其基本特征是:诗句奔放,意境雄浑,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3、主题思想:艾青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伟大祖国的眷恋和对全体人民的痛苦以及斗争精神的讴歌。

4、艺术特色:艾青的诗歌中常常使用“土地”和“太阳”等意象,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表情深沉忧郁,韵律自由奔放。

5、经典名篇:《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艾青诗选》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中唯一一本诗歌选集。

虽然考试中对这部作品的考查较少,但题型种类丰富多样,不仅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掌握,还考验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艾青诗选》的常见考查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常见考查点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此节中所描述的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简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旨。

2.把握诗歌的意象。

如:阅读《礁石》,说说“礁石”象征什么;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3.品析诗歌的语言。

如:《礁石》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如:艾青的《太阳的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风陵渡》中“……听呵/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赏析此节的写作手法。

5.按照要求推荐这部名著。

如:班级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请你选择一首诗歌推荐给大家并阐述推荐理由。

6.了解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常识。

如:给出相关诗句,要求判断出处,或者思考诗人“归来”后的诗歌有哪些。

7.续写、补写、仿写诗句。

如:请仿照《镜子》的画线句,以《太阳》为题,仿写四句诗。

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首先必须建立在日常阅读的基础上,熟读艾青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的主题。

阅读在于积累,日常阅读时同学们要在诗歌内容、主题、意象、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

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知识点梳理一、主要作品及特征20世纪30年代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九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必背知识

九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必背知识

九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必背知识艾青(1910年-1996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深邃的思想、独特的形式和激昂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九年级上册名著阅读中,我们也要学习艾青的诗歌作品,探索其中蕴含的深意。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艾青诗选的必背知识。

一、艾青的生平简介艾青原名艾怀,字幽苍,出生于湖北洪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年少时就对文学情有独钟,自学成才,先后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现实、人类命运、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二、艾青的诗歌风格与特点1. 神秘而富有哲思:艾青的诗歌语言通常富有哲学性、思辨性,既意味深长又引人深思。

他常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类生活的哲学命题,通过对于生命、死亡、人性等话题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赋予他的诗歌独特的魅力。

2. 热情奔放而朴实自然:艾青的诗歌情感丰沛而热情奔放,常以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呈现。

他尤其善于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 爱国情怀与社会关怀:艾青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民疾苦,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不公和战争浩劫的批判,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三、艾青的经典名篇赏析1.《问谁未来如此苍凉》问谁未来如此苍凉,萧瑟在祟尘的日光,舌头上尝到泪的味道,我曾擦干冷若霜的唇,我乘人们的骄傲以后,把希望种到柳条的根,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前景的忧虑和感慨,通过对比萧瑟的景象和人们的骄傲,揭示了人类面临的困境和对未来的焦虑。

2.《读云》风渐默默地直着雨打小草,鱼纵身离去了,你的细儿离去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风雨中的景象,通过对鱼的离去和云的阅读,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

四、艾青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艾青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又呈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

他以自己饱含激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命运、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的思考和感悟,激励人们追寻真理、追求美好。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备考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备考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备考复习知识点【作者介绍】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艾青的诗歌创作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诗歌既是时代的记录,也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作品简介】《艾青诗选》汇聚了艾青自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的杰出创作,这部诗集兼具历史深度、思想锐度与艺术魅力。

其内容忠实映现历史脉络,深刻凝聚作者的思想精髓,并洋溢着浓烈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劳苦大众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对光明未来的热切憧憬与不懈追求,以及对祖国大地深厚的眷恋之情。

艾青的诗歌往往围绕太阳、火把、黎明等象征性元素展开,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又寄寓了对新生、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而真挚的爱。

这些诗作中,艾青以激昂澎湃的抒情笔调,结合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深情吟咏着历经磨难的祖国山河与广袤乡村,颂扬太阳、黎明、火把等光辉意象,深情抒发了对普通民众及生命本质的崇高敬意与深切关怀。

【经典名言】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艾青诗选年代序号题目思想感情三十年代1 《当黎明穿上白衣》这首诗通过描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传达了诗人对光明到来的兴奋喜悦和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

表达诗人对黎明、光明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2 《阳光在远处》是诗人艾青1932年作于异国他乡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愁苦和对理想的向往。

阳光象征着光明和温暖,是诗人心中的希望和理想。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旅客的心啊,这些暗色调的景致与阳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心中的愁苦和对光明的渴望。

3 《那边》《那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1932年艾青在,国途中,当时国家,忧外患,,况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艾青写,这首诗,表现了艾青忧国忧民的思想。

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烈的追求,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对物质贫困然而精神富有的依恋。

4 《窗》艾青的《窗》是一首爱情诗,通过描写窗外的景色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年轻人了年青人坠入爱河的初恋情景。

诗中通过描写“她”的眼睛,象征着爱情的光芒,表达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

5 《透明的夜》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新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艾青因发行美术画报等宣传品被捕,囚于上海看守所期间所作,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怀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充满了生人气息,包括酒徒的阔笑和狗的吠声等细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复杂心境。

6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及劳动人民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的仇恨和诅咒,以及对广大劳苦大众的赞美。

7 《芦笛——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作者在上海监牢的不眠之夜,借铁栅外的灯光,写下了这首悲壮的、叛逆的诗篇《芦笛——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他控诉了这个没有自由的罪恶世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一、基础知识1.作者状况艾青, 1910 年 3月 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布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结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第一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此后陆续第一版诗集《大堰河》( 1939)、《火把》( 1941 )、《向太阳》( 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激烈,倾吐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

解放后的诗集有《喝彩集》、《春季》等。

1948年此后发布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第一版了《艾青选集》等。

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85年 , 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 -- 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以后又一位推进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名誉。

1985年,法国授与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昭雪,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布了《鱼化石》等优异作品。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第一版社第一版。

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月到七十年月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应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微风格特点。

3.作品风格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邃、激越、豪放的笔触诅咒黑暗,歌颂光明;解放后,又自始自终地颂扬人民,礼赞光明,思虑人生。

他的“回来”之歌,内容更加宽泛,思想更加浑朴,感情更加深邃,手法更加多样,艺术更加圆熟。

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吸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实清爽、深邃隽永,明亮其实不直露,时有委婉也不艰涩,实践着他“朴实、纯真、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长1.诗人故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迸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很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同样,在巴黎遇到鄙视和欺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诗选》知识点整理【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吹芦笛的诗人”。

成名作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这首诗时第一次使用了笔名“艾青”。

【作品主题】强烈的爱国主义,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写作特色】(1)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光明)和土地(2)具有深沉的忧郁和悲哀(身世和经历)(3)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学习美术专业)(4)艾青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

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另外,艾青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到诗文的最后则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作者生平】【作品分析】【诗歌题型】【习题精选】(一)黎明的通知(选段)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诗人的任务是: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时间,“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方位地点,“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3.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答: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谎骗,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二)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①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在诗歌中,“我”是被自己的地主父亲送到大堰河手中的,在父母心里,我,是个不祥之人,在他们那,我,没有享受过父母对孩子的宠爱,甚至还有后来“我”回家后,觉得自己是做了父母家的新客了。

而在大堰河那,“我”却感受到了父母般的爱,大堰河也将“我”当作亲生的,她做着吃乳儿婚酒的梦,这也表现出“我”对大堰河如对母亲般的爱。

2.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答:写了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让人感觉很悲伤,也透露出“我”对于大堰河的愧疚。

3.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三)《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答: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答:“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四)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答:“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对偶。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答: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答:内容上:《礁石》用了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刚毅的精神。

不具体描形而是重在绘神,写出了一种永存的景象。

诗中修辞方法多种,又重在拟人,意蕴回味悠长。

形式上节律自由、灵活。

5.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

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五)虎斑贝美丽的虎斑纹闪灼在你身上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比最好的瓷器细腻比洁白的宝石坚硬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1979 年 12 月 17 日,晨一时【点拨】一位女士送给艾青一枚虎斑贝,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这首诗前八行连用几个比喻描绘虎斑贝的外貌及质地,使人感受到了虎斑贝的形象,也感受到了它的质地。

后几句既是写虎斑贝的命运,也在写自己的命运。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把诗人多少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后来重新回到阳光下的喜悦,全概括进去了。

比喻的巧妙运用,是整首诗的最大特色。

(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答:主要写诗人在田野漫步的情景。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答:动静结合的语句是“由青灰的山坡……乳液似的烟……”,色彩丰富、鲜明美丽的图画。

这句运用动态描写,这样使画面具有美感、具有动感,富有活力。

【点拨】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

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

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七)手推车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1.认真阅读全诗,请概括这首诗两个部分的内容。

答: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迹”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手推车”是全诗的主体意象,这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深刻的含意?答: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首先,它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其次,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同时也蕴含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旨.答:诗人通过对生活中捕捉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手推车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八)北方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1.诗中的“沙漠风”该如何理解?答:既指从西北沙漠刮来的干燥的风,又指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北方的残酷侵略,使中国处在深重的灾难中。

2.找出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都带有怎样的色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意象:“沙漠风”“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色彩:灰暗。

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肃杀相互衬映,表现了当时中国灾难深重的命运。

(九)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一九三七年春1.文中太阳的象征意义是光明、永生、未来,诗歌通过墓茔、黑暗、死亡等意象来反衬太阳,通过一系列万物复苏的动态意象从正面来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外鲜明。

2.“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这几句诗的含义是什么?答: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心扉,使诗人消除了悲观情绪,萌生出坚强的信念。

3.反复阅读全诗,请你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答: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寄托了诗人渴望有光明的未来、光明的社会的愿望。

(十)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中具体描述了“鸟”歌唱的四个意象,请写出这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